CN220154778U -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4778U
CN220154778U CN202320971590.7U CN202320971590U CN220154778U CN 220154778 U CN220154778 U CN 220154778U CN 202320971590 U CN202320971590 U CN 202320971590U CN 220154778 U CN220154778 U CN 220154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art
lamp
lampsh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15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达
吴树邓
谭孝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15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4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4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4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补光灯和电子设备,其中,补光灯包括:灯罩,灯罩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二导光部环绕第一导光部设置;发光组件,设置在灯罩的一侧,发光组件与第一导光部相对设置;其中,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反射到第二导光部,并能够通过灯罩的背离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灯罩。

Description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光灯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拍照通常采用小尺寸的闪光灯进行补光,但是,闪光灯采用高电流瞬时爆闪的工作模式,和自然光持续照射的情形差别大,因此和主流图像处理算法兼容性不佳,导致图像处理难度大且处理效果不真实。
为改善拍摄效果,在相关技术中,有采用环状补光灯的设计,其通过多个光源呈环状排布,从而实现环状的补光,增加拍摄效果,但是,由于多个光源的环状排布占用空间大,影响手机其他部件的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补光灯和电子设备,解决或改善相关技术中,手机的补光灯需要多个光源呈环形分布,导致补光灯的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补光灯,包括:
灯罩,灯罩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二导光部环绕第一导光部设置;
发光组件,设置在灯罩的一侧,发光组件与第一导光部相对设置;
其中,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反射到第二导光部,并能够通过灯罩的背离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所述灯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补光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补光灯包括灯罩和发光组件,灯罩具有透光功能,并且,在灯罩上设置有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二导光部环绕着第一导光部设置,发光组件设置在灯罩的一侧,并且,第一导光部和发光组件相对的设置,进而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导光部上,由于第一导光部的结构特性,第一导光部可以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向第一导光部的周侧反射,从而反射到第二导光部上,第二导光部将光线反射出灯罩,并且,第二导光部反射的光线可以由灯罩背离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灯罩,进而形成环状的出光,相较于闪光灯的补光模式,可以降低补光强度,使得拍摄的补光更加柔和,人眼观感舒适,并且,能够做到持续性的补光,提升拍摄效果。
并且,本申请提供的补光灯通过两次反射,实现光线的环状射出,进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提升能效,以及,发光组件无需布置成环状,减小补光灯的体积,减少补光灯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空间。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灯罩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灯罩的第二导光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的剖视图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反光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灯罩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灯罩的第二导光部和第三反射层的局部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中发光件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至图12附图标记:
100补光灯,110灯罩,112第一导光部,114第二导光部,116导光齿,118导光曲面,120发光组件,122发光件,124电路板,130遮光件,132环状出光孔,140反光件,150第一反射层,160装饰圈,170透光装饰片,180第二反射层,190第三反射层,200均光结构,210第一双面胶,220装饰板,230第二双面胶,240第三双面胶,300电子设备,310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补光灯100和电子设备300,其中,图8和图9中的箭头表示光线的射出方向。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补光灯100,包括:灯罩110,灯罩110包括第一导光部112和第二导光部114,第二导光部114环绕第一导光部112设置;发光组件120,设置在灯罩110的一侧,发光组件120与第一导光部112相对设置;其中,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112反射到第二导光部114,并能够通过灯罩110的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射出灯罩11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补光灯100包括灯罩110和发光组件120,灯罩110具有导光功能,并且,在灯罩110上设置有第一导光部112和第二导光部114,第二导光部114环绕着第一导光部112设置,发光组件120设置在灯罩110的一侧,并且,第一导光部112和发光组件120相对的设置,进而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导光部112上,由于第一导光部112的结构特性,第一导光部112可以将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向第一导光部112的周侧反射,从而反射到第二导光部114上,第二导光部114将光线反射出灯罩110,并且,第二导光部114反射的光线可以由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射出灯罩110,进而形成环状的出光,相较于闪光灯的补光模式,可以降低补光强度,使得拍摄的补光更加柔和,人眼观感舒适,并且,能够做到持续性的补光,提升拍摄效果。
并且,本申请提供的补光灯100通过两次反射,实现光线的环状射出,进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提升光能效,以及,发光组件120无需布置成环状,减小补光灯100的体积,减少补光灯100在电子设备300中的占用空间。
其中,第一导光部112可以是回转状结构,进而第一导光部112可以实现360度的反光,同样地,第二导光部114也可以是回转状结构,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将光线反射出灯罩110。
并且,本申请中第一导光部112和第二导光部114将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通过两次反射,反射出灯罩110,进而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次数,将光线最大程度地引导至灯罩110的外部,并形成环状的补光效果,大幅度提升了光能效,并且,该补光灯100体积小巧,成本低廉,且很好地实现了亮度适中、观感柔和以及照度均匀的光学效果,人眼观感舒适,能模拟日间场景实现持续补光,与主流图像处理算法配合更好,使得照片主次分明。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遮光件130,设置在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遮光件130包括环状出光孔132,环状出光孔132和第二导光部114相对设置。
具体地,补光灯100还包括遮光件130,遮光件130设置在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也就是,遮光件130设置在灯罩110进行环状出光的一侧,在遮光件130上设置环状出光孔132,并且,环状出光孔132和第二导光部114相对,进而第二导光部114可以将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反射向环状出光孔132,也就是利用遮光件130和环状出光孔132使得补光灯100射出的光线更加规则,减少光线由灯罩110的其他位置射出的可能性,确保光线呈环状射出,从而提升补光效果。
其中,遮光件130可以是遮光丝印或者遮光膜片,并且,环状出光孔132将整个遮光件130分隔为两部分。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导光部114包括多个导光齿116,多个导光齿116由靠近第一导光部112到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方向分布,且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导光齿116与灯罩110出光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靠近第一导光部112的导光齿116与灯罩110出光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也就是说,多个导光齿116由靠近第一导光部112到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导光齿116逐渐靠近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其中,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112反射到导光齿116,并能够通过灯罩110的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射出灯罩110。
具体地,第二导光部114包括多个导光齿116,且多个导光齿116由靠近第一导光部112到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方向分布,并且,两个导光齿116中,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导光齿116,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导光齿116要高于靠近第一导光部112的导光齿116。也就是多个导光齿116形成阶梯结构,具体可以是环状的阶梯结构,进而多个导光齿116的环状导光面由靠近第一导光部112到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方向,逐渐增高,多个导光齿116的环状导光面可以配合拼接成一个导光面L,相对于一个整体的导光面而言,形成阶梯的导光面可以在增大导光面的倾斜角度的同时,减小灯罩110的厚度,从而减小补光灯100体积的同时,提升第二导光部114的反光效果,提升补光灯100的光能效。以上厚度指灯罩110朝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到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的尺寸。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多个导光齿116为环状结构,且多个导光齿116以第一导光部112为圆心同心设置,且多个导光齿116朝向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具有斜面。
具体地,多个导光齿116都是环状结构,进而导光齿116可以更全面地将光线反射出灯罩110,并且,多个导光齿116以第一导光部112为圆心同心设置,可以确保环状补光的均匀性,提升补光效果。
其中,沿着导光齿116的周向,导光齿116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而是间断的。
并且,多个导光齿116朝向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具有斜面,进而多个导光齿116可以等效为一个倾斜的导光面L,进而可以增加光线的反射效果,更易于形成平行光,提升补光效果。
也就是,基于电子设备300的空间有限,无法增加第二导光部114的角度,导致第二导光部114很难做到全反射,因此,采用齿形的第二导光部114,每个导光齿116的斜面可近似看成大角度的导光面L的局部,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导光齿116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大角度的导光面L,进而能够实现对光线的全反射,提高光能效。
如图2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反光件140,设置在灯罩110朝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反光件140对应于第二导光部114设置。
具体地,灯罩110朝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反光件140,反光件140对应于第二导光部114的设置,也就是反光件140的设置位置和光线射出于灯罩110的一侧,分别是灯罩110相背的两侧,进而反光件140可以将光线反射出灯罩110,提升补光灯100的光能效,其中,反光件140还与遮光件130的环状出光孔132相对应的设置,以便于将光线反射出灯罩110。
并且,由于补光灯100是设置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因此,可以通过反光件140遮挡电子设备300的内部,使得用户无法通过灯罩110的出光面直视电子设备300的内部,提升电子设备300的美观性。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反射层150,设置在灯罩110和遮光件130之间,第一反射层150位于环状出光孔132的内侧,且第一反射层150覆盖在第一导光部112的表面。
具体地,在灯罩110和遮光件130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射层150,并且,第一反射层150还覆盖第一导光部112,从而提升第一导光部112对光线的反射效果,降低光线的损耗,以及,环状出光孔132环绕在第一反射层150的周侧,第一反射层150不会影响灯罩110的出光。
并且,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上的第一反射层150,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提升照射到第二导光部114的光线数量,提升补光灯100的光能效。
其中,第一反射层150可以是镀设在灯罩110上的银镀层或铝镀层。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装饰圈160,设置在灯罩110的周侧;透光装饰片170,设置在装饰圈160上,位于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
具体地,补光灯100还包括装饰圈160和透光装饰片170,装饰圈160设置在灯罩110的周侧,进而降低补光灯100边缘漏光的可能性,并且,提升补光灯100的美观性,透光装饰片170和装饰圈160相连接,并且,位于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通过透光装饰片170保护灯罩110,降低灯罩110损坏的可能性。
具体地,补光灯100还包括第二双面胶230和第三双面胶240,第二双面胶230对应于遮光件130的环状出光孔132外侧的部分,第三双面胶240对应于遮光件130的环状出光孔132内侧的部分,从而透光装饰片170粘结在第二双面胶230和第三双面胶240上。
如图1至图5所示,补光灯100包括透光装饰片170、遮光件130、第一反射层150、灯罩110、反光件140、装饰圈160和发光组件120。其中,装饰圈160可以采用铝合金或塑料等材质。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导光部114包括导光曲面118,导光曲面118朝向第一导光部112一侧为凹陷状;其中,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112反射到导光曲面118,并能够通过灯罩110的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射出灯罩110。
具体地,第二导光部114包括导光曲面118,导光曲面118朝向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向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凹陷,进而通过导光曲面118将第一导光部112反射来的光线,发射出灯罩110,导光曲面118是一个完整的曲面,其加工方法简单,易于生产。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导光部114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凸出于第一导光部112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也就是,第二导光部114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和第一导光部112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D大于0。
具体地,第二导光部114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凸出于第一导光部112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进而通过第一导光部112向第二导光部114方向反射的光线,可以极大可能地照射在第二导光部114上,从而提升光线的利用率,提升光能效。
其中,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设置一平面区域,第一导光部112由平面向发光组件120一侧凹陷,第二导光部114远离第一导光部112的一侧,凸出于该平面,进而第一导光部112向第二导光部114反射的光线,到达第二导光部114可以进行大角度全反射,从而减少光能的损耗,借由第二导光部114凸出于第一导光部112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的结构,可以不在第二导光部114上镀膜,降低成本。
具体地,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具有凸出该平面的环状出光面,并且,在环状出光面的内侧设置第一双面胶210,并在第一双面胶210背离灯罩110的一侧粘接装饰板220,装饰板220背离灯罩110的一侧,可以覆盖电镀层,以实现装饰板220的不同外观色彩,装饰板220和灯罩110之间设置有反射膜,提升导光精度。并且,装饰板220可以阻隔外界和补光灯100的内部,也能够使得灯罩110的出光面呈现环形结构。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112和发光组件12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反射层180;第二导光部114和第一导光部11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反射层190。
具体地,在第一导光部112上设置有第二反射层180,第二反射层180和发光组件120相对应,进而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二反射层180上,通过第二反射层180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提升光能效。
在第二导光部114上设置有第三反射层190,第三反射层190和第一导光部112相对应,进而第一导光部112向第二导光部114反射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三反射层190上,通过第三反射层190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效果,提升光能效。
第一导光部112通过第二反射层180的光学优化,实现精确的导光,同样地第二导光部114通过第三反射层190的光学优化,实现精确的导光,通过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进入灯罩110,通过第二反射层180和第三反射层190,以较少的反射次数达到灯罩110的出光面,并射出灯罩110,从而提升灯罩110发出的光能,第二反射层180和第三反射层190的反光面均涂设有银或铝等高反射率的材料,通过蒸镀和溅镀等工艺,能进一步减小光能损耗。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补光灯100包括发光组件120、装饰板220、灯罩110、第一双面胶210、第一反射层150和第二反射层180。
如图1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1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导光部112呈阵列分布;和/或发光组件120包括多个发光件122,且多个发光件122呈阵列分布;其中,发光件122和第一导光部112一一对应的设置。其中,多个第一导光部112以多列和多排的阵列形式排布,例如:具有两排第一导光部112和两列第一导光部112,或者具有三排第一导光部112和两列第一导光部112,又或者具有三排第一导光部112和三列第一导光部112,也就是,第一导光部112的排数和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同样地,多个发光件122以多列和多排的阵列形式排布,例如:具有两排发光件122和两列发光件122,或者具有三排发光件122和两列发光件122,又或者具有三排发光件122和三列发光件122,也就是,发光件122的排数和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具体地,第一导光部11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并且,多个第一导光部112呈阵列分布,进而确保对光线的反射效果。
发光组件120包括多个发光件122,且多个发光件122呈阵列分布,进而从光源增加光线的总量。并且,发光件122不采用环状分布,减小补光灯100的体积。
第一导光部112和发光件12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发光件122和第一导光部112一一对应的设置,进而增加光源数量,进而提升反射效果。
其中,发光件12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发光组件120还包括电路板124,发光二极管焊接在电路板124上,电路板124接通电流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电路板124可以柔性电路板124(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并且,在发光件122的周侧设置有保护件,保护件可以是塑料框。
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发光件12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发光件122的色温相同,另两个发光件122的色温相同,相同色温的发光件122呈对角分布。
具体的,发光件12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发光件122的色温相同,另两个发光件122的色温相同,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开启不同色温的发光件122,例如:根据环境光确定当前的补光色温,从而开启相对应的发光件122。
其中,单色温的发光件122点亮灯罩110时,每颗发光件122分别点亮灯罩110一半区域,进而可以在实现双色温补光的同时,确保补光灯100的环状出光效果,发光件122上方对应的第一导光部112最大限度将光反射至第二导光部114处,保证灯罩110出光均匀程度。
如图8所示,光线发光件122发出射入灯罩110,从发光件122出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部112反射至第二导光部114,并通过第二导光部114反射出灯罩110,并使灯罩110的出光面形成孔径亮度均匀的光环效果。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灯罩110还包括均光结构200,均光结构200和第二导光部114相对应的设置。
具体地,灯罩110出光的位置还包括均光结构200,利用均光结构200实现均光,也就是,第二导光部114反射的光线通过均光结构200射出灯罩110,提升补光灯100发光的均匀性,使得补光灯100出发的光线更加柔和,提升补光效果。
其中,均光结构200可以是在灯罩110上加工的雾面,还可以是在设置在灯罩110上的均光膜或扩散膜,以上方式还可以增加补光灯100外观的美观性,实现半透明的观感,并且,灯罩110出光也更加均匀,降低刺眼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光线自发光组件120发出后,依次经过第一导光部112和第二导光部114,之后通过雾面射出灯罩110,或者通过均光膜或扩散膜射出灯罩110,均光结构200能使光线在出射面发生散射,使光线更加柔和且均匀地散播,另外,均光结构200具有雾化的视觉效果,使补光灯100外观更加美观。
并且,通过均光结构200和第二导光部114的结合,可以均匀灯罩110出光面上的照度分布。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112的轴心和发光组件120的光轴相对应的设置。
具体地,第一导光部112的轴心和发光组件120的光轴相对应,也就是第一导光部112的轴心和发光组件120的光轴为同一直线W,进而使得第一导光部112可以将发光组件120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反射到第二导光部114上,提升补光灯100发光的均匀性,提升补光效果。
如图3和图9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112由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导光部114由灯罩110朝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凹陷形成。
具体地,第一导光部112由灯罩110背离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导光部114由灯罩110朝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凹陷形成,也就是通过介质的改变实现反光,这样的导光部结构简单,并且,易于设置反射层。
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0,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灯100。
具体地,电子设备300还包括框体310,补光灯100设置在框体310上。
其中,电子设备30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相机、电视或可穿戴设备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罩,所述灯罩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二导光部环绕所述第一导光部设置;
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灯罩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光部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部反射到所述第二导光部,并能够通过所述灯罩的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所述灯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件,设置在所述灯罩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所述遮光件包括环状出光孔,所述环状出光孔和所述第二导光部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多个导光齿,多个所述导光齿由靠近所述第一导光部到远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方向分布,且远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导光齿与所述灯罩出光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靠近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导光齿与所述灯罩出光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部反射到所述导光齿,并能够通过所述灯罩的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所述灯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光齿为环状结构,且多个所述导光齿以第一导光部为圆心同心设置,且多个导光齿朝向第一导光部的一侧具有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光件,设置在所述灯罩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所述反光件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光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反射层,设置在灯罩和所述遮光件之间,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环状出光孔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反射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装饰圈,设置在所述灯罩的周侧;
透光装饰片,设置在所述装饰圈上,位于所述灯罩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导光曲面,所述导光曲面朝向所述第一导光部一侧为凹陷状;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导光部反射到所述导光曲面,并能够通过所述灯罩的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射出所述灯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光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光部的一侧,凸出于所述第一导光部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部和所述发光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反射层;
所述第二导光部和所述第一导光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反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呈阵列分布;和/或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件,且多个所述发光件呈阵列分布;
其中,所述发光件和所述第一导光部一一对应的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件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发光件的色温相同,另两个所述发光件的色温相同,相同色温的所述发光件呈对角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还包括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光部相对应的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部的轴心和所述发光组件的光轴相对应的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部由所述灯罩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凹陷形成;
所述第二导光部由所述灯罩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凹陷形成。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灯。
CN202320971590.7U 2023-04-26 2023-04-26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154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1590.7U CN220154778U (zh) 2023-04-26 2023-04-26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1590.7U CN220154778U (zh) 2023-04-26 2023-04-26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4778U true CN220154778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2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1590.7U Active CN220154778U (zh) 2023-04-26 2023-04-26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4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0505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67439A (ja) 面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02404341U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相机功能的闪光灯结构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150062865A1 (en) Indicating light for transportation
CN220154778U (zh) 补光灯和电子设备
JP200706654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WO202328437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1963299B (zh)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具有照明装置的外部存储装置
CN210225483U (zh) 电子设备
CN210469458U (zh) 一种导光扩光多个光学补光灯罩手机保护套
CN211502361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1786206U (zh) 导光元件、灯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967891A (zh) 一种主动反射型显示模组
CN219302845U (zh) 双面发光led摄影灯
CN212694107U (zh) 一种除灯影无边框灯具
US11644164B2 (en) Lighting fixture
CN219938447U (zh) 电子设备
CN211086871U (zh) 一种主动反射型显示模组
CN116736608A (zh) 补光灯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561339U (zh) 一种均匀发光的环形补光灯
JP2013197007A (ja) Led照明用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用光学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局部照明灯具
CN216521397U (zh) 一种矩阵式侧射车灯光学***
CN112526666B (zh) 增强现实设备及其导光结构
US12025291B2 (en) Lighting la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