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1473U -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 Google Patents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1473U
CN220151473U CN202321730297.8U CN202321730297U CN220151473U CN 220151473 U CN220151473 U CN 220151473U CN 202321730297 U CN202321730297 U CN 202321730297U CN 220151473 U CN220151473 U CN 22015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supporting member
tower section
supporting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02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302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1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1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该塔筒节包括内筒、外筒、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内筒同轴套设于外筒内,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预设腔体;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相匹配,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均位于预设腔体,且均固定于外筒内侧壁,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分别靠近外筒轴向的相对两端设置;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一支撑构件圆周分布,两个以上第二支撑构件圆周分布。该塔筒段至少包括一个前述塔筒节。该风机塔筒至少包括一个前述塔筒段。本申请能够增加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塔筒高度,还能减少钢材用量以节省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的持续发展,为了增大对高空风能的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在不断增大,塔筒的高度也需要不断增加。提高风机塔筒的设计高度迫在眉睫,但是风机所处地区风资源丰富且风力较大,塔筒高度的增加会带来塔顶摆幅的增大,不利于机组的稳定运行。这对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塔筒主要为单层钢塔筒设计,普遍采用增加塔筒壁厚的方式来增加高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但钢塔筒壁厚的增加直接导致钢材料用量加大,塔筒制造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增加高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同时降低钢塔筒的钢材料用量从而降低塔筒的制作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塔筒节,包括:
内筒、外筒、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内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预设腔体;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位于预设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固定于所述外筒内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与所述预设腔体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分别靠近所述外筒轴向的相对两端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圆周分布,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圆周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包括底座和支撑部;
所述底座整体呈槽型,所述底座槽形结构的一边固定于外筒的内侧壁,所述底座槽形结构的相对另一边与内筒的外侧壁抵接,所述底座的槽形结构的中部内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座的槽形结构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数量一致,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均朝向所述外筒沿其轴向的中部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槽,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头,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的预设腔体还设有环形钢板,所述环形钢板与所述预设腔体相匹配,所述环形钢板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钢板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环形钢板沿所述内筒的轴向相邻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环形钢板之间设有预设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筒内部设有第三支撑构件;
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整体呈球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与所述内筒的内部腔体相匹配。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塔筒段,包括:
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节;
两个以上的所述塔筒节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塔筒节为前述的塔筒节。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风机塔筒,包括:
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段;
两个以上的所述塔筒段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塔筒段为前述的塔筒段。
该塔筒节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能够分散受力增加风机塔筒的整体稳定性。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预设腔体,可以向预设腔体内填充干砂以增加该塔筒节的硬度,能够提高风机塔筒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塔顶的摆幅,降低结构疲劳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本申请在塔筒节的连接处附近增设有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采用钢结构,能够提高连接处附近的硬度与强度。相比较现有单层塔筒,相邻两个塔筒节/段之间仅进行螺栓连接,如果连接处附近受力产生形变导致螺栓松动,连接不稳定进而导致塔筒偏移或者摆幅过大等安全隐患,本申请对连接处附近进行了加强加固处理,提高了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连接稳定性,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满足塔筒的高度要求。
本申请以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预设腔体来增加塔筒壁厚,向预设腔体中填充干砂等材料来提高塔筒的稳定性,相比较现有的单层钢塔筒节,仅通过增大材料用量来增加实心单层塔筒节的壁厚,本申请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减少钢材用量。沙土等填充材料造价较低,能够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构件或第二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塔筒节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塔筒节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塔筒的局部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机塔筒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塔筒节的剖面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构件或第二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塔筒节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塔筒节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将图5实施例沿箭头方向进行横切的剖面图;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塔筒节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风机塔筒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风机塔筒剖面图中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风机塔筒剖面图底部的局部放大图。
风机塔筒的体型较大,高度较高,限于交通运输,通常是以多个预制塔筒段的形式运往安装地区,各个塔筒段吊装拼接,同轴相邻依次连接,直至组装形成完整塔筒达到指定高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塔筒节,两个以上塔筒节同轴设置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塔筒段,在塔筒制造厂成型,之后把以塔筒段的形式运输到安装现场,通过塔筒上的法兰用高强螺栓连接形成完成的风机塔筒。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的塔筒节100为双层塔筒节,包括:内筒110、外筒120、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内筒110和外筒120整体呈圆柱状,内筒110同轴套设于外筒120内,内筒110与外筒120之间设有预设腔体;第一支撑构件130与第二支撑构件140相匹配,即两者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均位于预设腔体内并固定于外筒120内侧壁,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均与预设腔体相匹配,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分别靠近外筒120轴向的相对两端设置;第一支撑构件130与第二支撑构件140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一支撑构件130沿外筒120轴线圆周分布,两个以上第二支撑构件140沿外筒120轴线圆周分布。
该塔筒节100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能够分散受力增加塔筒节的稳定性。内筒110和外筒120之间设有预设腔体,可以向预设腔体内填充干砂以增加该塔筒节的硬度,能够提高稳定性,减少塔顶的摆幅,降低结构疲劳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本申请在双层塔筒节的螺栓连接处附近增设有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采用钢结构,能够提高连接处附近的硬度与强度。相比较现有单层塔筒,相邻两个塔筒节/段之间仅进行螺栓连接,如果连接处附近受力产生形变导致螺栓松动,连接不稳定进而导致塔筒偏移或者摆幅过大等安全隐患,本申请对连接处附近进行了加强加固处理,提高了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连接稳定性,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满足塔筒的高度要求。
本申请以内筒110和外筒120之间设置预设腔体来增加塔筒壁厚,可以向预设腔体中填充干砂等材料来提高塔筒的稳定性,相比较现有的单层钢塔筒节,仅通过增大材料用量来增加实心单层塔筒节的壁厚,本申请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减少钢材用量。沙土等填充材料造价较低,能够节省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筒110与外筒120采用钢结构,向预制腔体中填充干砂,相比较浇筑混凝土,其与钢塔筒的温度变化收缩量差距较大,对双层塔筒节的填充度与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不适宜在温差变化大的地区安装。本申请进行干砂填充,能增强塔筒的稳定性,缓解应力及疲劳破坏,适应温度变化,增强抗风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筒110沿其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塔筒节的内筒110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进一步地,内筒110设有第一支撑构件130的一端端面设有法兰,便于安装操作。
进一步地,外筒120沿其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外筒120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构件130包括底座和支撑部;底座整体呈方槽型,底座槽形结构的一边固定于外筒120的内侧壁,底座槽形结构的相对另一边与内筒110的外侧壁抵接,底座的槽形结构的中部内侧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底座的槽形结构相匹配,第二支撑构件140与第一支撑构件130相一致。
底座包括第一边151和相对设置的第二边152和第三边153。第一边15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内筒110的外侧壁和外筒120的内侧壁抵接,第二边152与外筒120的内侧壁焊接,第三边153与内筒110的外侧壁抵接。支撑部整体呈板状,支撑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边152、第三边153连接。第二边152、支撑部和第三边153整体呈工字型连接。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边151和支撑部,为塔筒节提供内部支撑,以防止相邻塔筒节的连接处发生形变。通过设置第二边152并与外筒120的内侧壁焊接,提高底座在预制腔体中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滑动位移。通过在支撑部的两侧设置第二边152与第三边153,分散塔筒受力,对支撑部起加强稳定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构件130底座的第一边151背离其支撑部的一端设有榫槽155,第二支撑构件140底座的第一边151背离其支撑部的一端设有与榫槽155相匹配的榫头15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130的一端与外筒120的内侧壁焊接,提高底座在预制腔体中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滑动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130与第二支撑构件140的数量一致,第一支撑构件130与第二支撑构件14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的支撑部均朝向外筒120沿外筒120轴线方向的中部设置,第二支撑构件140的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头154,榫头154探出内筒110的端面,第二支撑构件140的底座背离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头154,榫头154与榫槽155相匹配。此时,相邻两个塔筒节之间不仅通过内筒110和外筒120进行焊接,还通过下层塔筒节的第一支撑构件130的榫头154、上层塔筒节的第一支撑构件130的榫槽155,进行榫卯连接,能够抵抗横向风力,进一步增加塔筒节的连接强度,增加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构件140均为八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榫头154为燕尾榫头,榫槽155为燕尾榫槽,相邻两个塔筒节之间燕尾榫卯连接。具体地:燕尾榫头设有两个梯形凸起,梯形凸起梯形结构的上底背离第二支撑构件140的底座,梯形凸起梯形结构的下底靠近第二支撑构件140的底座。燕尾榫槽设有两个梯形凹槽,梯形凸起与梯形凹糟相对设置,梯形凸起与梯形凹糟相匹配。梯形凹槽梯形结构的上底靠近第一支撑构件130的底座,梯形凹槽梯形结构的下底背离第一支撑构件130的底座。相邻两个塔筒节沿外筒120端部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梯形凸起呈等腰梯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筒110和外筒120之间的预设腔体内部还设有环形钢板170,环形钢板170与预设腔体相匹配,环形钢板170外边缘与外筒120的内侧壁焊接。通过增设环形钢板170为塔筒节的预制腔体提供硬性支撑,防止形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形钢板170为两个以上,可以增强稳定性。两个以上的环形钢板170沿外筒120轴向相邻分布,相邻两个环形钢板170之间沿外筒120轴向的预设距离根据设计高度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形钢板170为两个,两个环形钢板170分别位于外筒120沿外筒120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均穿过环形钢板170设置。靠近第一支撑构件130的一个环形钢板170还设有通孔,如图2所示,通孔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通孔圆周分布,通孔为注砂口171,工作人员通过注砂口171向预设腔体填充砂土等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内筒110内部设有第三支撑构件180;第三支撑构件180整体呈球形网架结构,第三支撑构件180为中空壳体,第三支撑构件180设有两个以上的圆环形壳梁,两个以上的圆环形壳梁网状交错形成一个中空的球形壳体。第三支撑构件180与内筒110的内部相匹配,第三支撑构件180球形结构一直径的两端均与内筒1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撑构件的两端均与内筒通过螺栓进行连接,通过在中空的双层塔筒内部增设球形支撑物,球形结构能够分散受力,提供支撑,减少形变。第三支撑构件180为球形网状的中空壳体,能够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同时,降低第三支撑构件180的重量,减少材料用量。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第三支撑构件180为中空的网架结构,只要合理设置个圆环形壳梁的位置,就可以在内筒内部腔体预留出维修用升降通道。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构件180靠近内筒110轴向的相对两端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内筒110、外筒120一体成型,在筒体中段强度较大,而塔体的两端,即相邻两塔筒节的连接处存在断面。本申请在相邻两塔筒节的连接处设置法兰进行螺栓连接;将相邻两塔筒节焊接;并在预制腔体内设置第一、第二支撑构件140;在内筒110内部设置球形的第三支撑构件180,增强了相邻两塔筒节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塔筒的整体强度,有利于塔筒高度的提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内筒110内部还设有阻尼器,阻尼器与内筒1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阻尼器能够缓冲减振,能够减少内筒110的内部振动,从而增强塔筒节的抗风能力,提高塔筒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地,阻尼器位于内筒110沿内筒110轴线方向的端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阻尼器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阻尼器沿内筒110的轴向相邻设置。进一步地,阻尼器为两个,两个阻尼器分别位于内筒110轴线方向的两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均与内筒1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内筒110的轴线垂直于连接部,连接部的中部设有垂直度检测仪190。塔筒变形会导致连接部两端的侧壁一高一低,此时连接部倾斜,不再平行于地面,本申请通过设置垂直度检测仪190检测连接部相对两端的塔筒是否产生位移,对塔筒易变形部位进行局部或整体的变形监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筒110的轴线穿过连接部的中部,即连接部的中心与塔筒这一截面的圆心重合。进一步地,连接部为两个,两个连接部分别位于内筒110沿内筒110轴线的两端。通过两端圆心位移的对比,不仅可以进行塔筒垂直度检测,还能够得到倾斜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整体呈长条状;连接杆体长方向的相对两端均与内筒110内侧壁连接,连接杆的体长方向与内筒110的轴线方向相垂直,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垂直度检测仪190。进一步地,连接杆的长度与内筒110的内直径一致,连接杆的中心位于内筒110的轴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整体呈米字型,连接部米字型结构的交点为中心并位于内筒110轴线上,连接部米字型结构的八边与内筒110的内部半径相一致。进一步地,连接部为两个,两个连接部分别位于内筒110沿内筒110轴线的两端。其中一个连接部米字型结构的八边与八个第一支撑构件130对应设置,另一个连接部米字型结构的八边与八个第二支撑构件140对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与内筒110内侧壁连接处均设有阻尼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整体呈长条杆状,连接杆的体长方向与内筒110的轴线方向相垂直,连接杆的中心位于内筒110的轴线上。连接杆的中心设有垂直度检测仪190。连接部和垂直度检测仪190均位于第三支撑构件180的中空壳体内,连接部体长方向的两端设有阻尼器,连接部设有阻尼器的两端穿出第三支撑构件180与内筒1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与第三支撑构件180均为两个以上且数量一致,两个以上的连接部沿内筒110的轴向相邻分布,两个相邻的连接部之间沿内筒110的轴向设有80m的预设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塔筒段,包括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节;两个以上的塔筒节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塔筒节为前述的塔筒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塔筒段的所有塔筒节均为前述的塔筒节,相邻两个塔筒节的内筒对应焊接,相邻两个塔筒节的外筒对应焊接。进一步地,内筒110和外筒120沿其轴向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塔筒节的内筒相对设置并通过法兰进行螺栓连接,相邻两个外筒相对设置并通过法兰进行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塔筒段包括八个塔筒节。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机塔筒,如图8至10所示,包括: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段;两个以上的塔筒段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相邻两个塔筒段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塔筒段为前述的塔筒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机塔筒的塔筒段均为前述的塔筒段,该风机塔筒整体呈中空的圆柱形,能够分散受力增加塔筒节的稳定性。在塔筒节的螺栓连接处附近增设有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第一支撑构件130和第二支撑构件140采用钢结构,能够提高连接处附近的硬度与强度。相比较现有单层塔筒,本申请对连接处附近进行了加强加固处理,提高了塔筒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连接稳定性,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满足塔筒的高度要求。
本申请以内筒110和外筒120之间设置预设腔体来增加塔筒的刚度和承载力,可以向预设腔体中填充干砂等材料来提高塔筒的稳定性,相比较现有的单层钢塔筒节,仅通过增大材料用量来增加实心单层塔筒节的壁厚,本申请能够大幅提高塔筒高度,减少钢材用量。沙土等填充材料造价较低,能够节省制造成本。
并且,可以在安装地区现场填充沙土等填充材料,能够减少运输重量,相比较现有的单层塔筒,仅通过增大材料用量来增加壁厚,节省运输成本。
进一步地,风机塔筒的内筒内部腔体设有第三支撑构件180,第三支撑构件180整体呈球形网架结构,第三支撑构件180为中空壳体,第三支撑构件180设有两个以上的圆环形壳梁,两个以上的圆环形壳梁网状交错形成一个中空的球形壳体。第三支撑构件180与内筒110的内部相匹配,第三支撑构件180球形结构一直径的两端均与内筒110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风机塔筒的内筒内部腔体设有两个以上第三支撑构件180,两个以上第三支撑构件180沿风机塔筒的轴向相邻分布,相邻两个第三支撑构件180沿风机塔筒轴向的预设长度为80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塔筒节沿其轴向的预设长度为2.5米,8个前述塔筒节沿其轴向首尾焊接组成前述塔筒段,前述塔筒段沿其轴向首尾连接组成风机塔筒,风机塔筒沿其轴向的预设长度为300米,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塔筒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外筒、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
所述内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预设腔体;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位于预设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固定于所述外筒内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与所述预设腔体相匹配,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分别靠近所述外筒轴向的相对两端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圆周分布,两个以上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圆周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均包括底座和支撑部;
所述底座整体呈槽型,所述底座槽形结构的一边固定于外筒的内侧壁,所述底座槽形结构的相对另一边与内筒的外侧壁抵接,所述底座的槽形结构的中部内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座的槽形结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数量一致,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均朝向所述外筒沿其轴向的中部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槽,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榫头,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的预设腔体还设有环形钢板,所述环形钢板与所述预设腔体相匹配,所述环形钢板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板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环形钢板沿所述内筒的轴向相邻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环形钢板之间设有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内部设有第三支撑构件;
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整体呈球形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与所述内筒的内部腔体相匹配。
8.一种塔筒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节;
两个以上的所述塔筒节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塔筒节为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塔筒节。
9.一种风机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以上同轴设置的塔筒段;
两个以上的所述塔筒段沿其轴线方向相邻设置并依次连接,其中至少有一个所述塔筒段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筒段。
CN202321730297.8U 2023-07-03 2023-07-03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Active CN220151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0297.8U CN220151473U (zh) 2023-07-03 2023-07-03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0297.8U CN220151473U (zh) 2023-07-03 2023-07-03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1473U true CN220151473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0297.8U Active CN220151473U (zh) 2023-07-03 2023-07-03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1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4151B (zh) 导管架过渡段
ES2296531B1 (es) Torre para aerogeneradores montada con elementos prefabricados.
US20090255200A1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CN110397069B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单筒多舱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944098B (zh) 一种带消能钢板的装配式自复位双墩柱结构
CN102720207A (zh) 一种塔架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的塔架
CN113529779A (zh) 海上风电单柱变截面钢混负压筒基础及施工方法
CN220151473U (zh) 塔筒节、塔筒段及风机塔筒
KR101742752B1 (ko) 강재타워와 dsct를 결합한 하이브리드 풍력타워
KR100762166B1 (ko) 프리캐스트 교각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06617282U (zh) 半桁架式塔架
WO2023143148A1 (zh) 具有蜂窝式地下连续墙的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95184B (zh) 三管套筒式烟囱的桁架承重平台结构
CN216407048U (zh) 一种风光一体式发电的风机塔筒结构
CN212129203U (zh) 塔筒基础及其底板和底板构件
CN110397067B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多筒钢混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976464U (zh) 一种风机塔筒基础
CN209943008U (zh) 风机塔筒用连杆法兰和风机塔筒
CN210530455U (zh) 一种输电组合杆拼接节点及输电组合杆
CN215926048U (zh) 一种陆上锤击式钢制套筒风机基础结构
CN216131032U (zh) 一次张拉的混凝土塔筒
CN216922355U (zh) 钢-混凝土混合式塔筒
CN216922354U (zh) 混凝土塔筒
CN216407047U (zh) 一种具有内外承台结构的风机塔筒结构
CN218934613U (zh) 一种用于风电机组的桁架单元、桁架结构及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