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138U - 照明装置和投影***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投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1138U
CN220121138U CN202320753209.XU CN202320753209U CN220121138U CN 220121138 U CN220121138 U CN 220121138U CN 202320753209 U CN202320753209 U CN 202320753209U CN 220121138 U CN220121138 U CN 220121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limating
lens
lenses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32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飞
杨佳翼
陈红运
雎丽质
侯海雄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32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1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1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和投影***,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阵列、光收集元件阵列和准直元件阵列;光源阵列包括多个发光部;光收集元件阵列包括多个收集透镜;准直元件阵列包括多个准直透镜,准直透镜的形状包括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准直透镜相邻的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每个收集透镜将对应的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汇聚投射至对应的准直透镜,至少一个发光部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区域,至少一个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被收集透镜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照明装置出射的光斑更均匀,从而实现投影显示更加均匀,还可以提高光利用率。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和投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和投影***。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显示产品的普及,人们对于投影显示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光均匀性越好,画面的亮度一致性越好,照明***中光的均匀性直接影响显示产品的成像品质,改善照明***中光的均匀性是本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针对的研究,在相关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320180806.4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发光装置整体成正六边形,发光装置出射光再经过正六边型排布的准直装置阵列。发光装置包括由多个LED芯片组成的LED芯片组,由于LED芯片为正方形,所以组合起来形成正六边形的轮廓时,存在无LED芯片存在的空白区,空白区无光线出射,如此设计导致整个发光装置出射的光到达准直装置阵列时,光非常不均匀,最终使得投影显示明暗不均匀。
进一步地,在申请号为202122326624.0的中国专利中,光源装置采用额外的匀光组件的方式改善光源装置中光的均匀性,但会稀释光学扩展量,或者增加体积,不仅增加显示产品的成本,而且会导致显示产品的尺寸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改善照明***中光的均匀性和光利用率的照明装置和显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阵列、光收集元件阵列和准直元件阵列;其中,所述光源阵列包括多个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用于发出第一光;所述光收集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光源阵列的出射光路上,包括多个收集透镜;所述准直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光收集元件阵列的后续光路上;所述准直元件阵列包括多个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用于准直其接收的光,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包括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所述准直透镜的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所述发光部、所述收集透镜和所述准直透镜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收集透镜将对应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汇聚并投射至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到所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且至少一个所述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被对应的收集透镜收集后在所述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通过设置准直透镜的形状包括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准直透镜的相邻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从而实现多个准直透镜的无缝拼接,可以避免由于相邻准直透镜存在间隙造成的光不均匀现象,从而提高光的均匀度,同时可以避免后续需要设置额外光学元件进行匀光的问题;通过设置每个发光部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区域,可以减少发光部投射到准直透镜上的光斑的交叠现象,也可以提高光的均匀度;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发光部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且至少一个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被对应的收集透镜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可以使得出射的光斑更均匀,从而实现投影显示更加均匀,也最大程度地将对应的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进行准直,从而可以提高光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准直透镜的边数为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从准直透镜出射的光与准直透镜的形状有关,准直透镜的面积越大时,能利用照明光就越多,光损越少,而在相邻准直透镜的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的情况下,即多个准直透镜无缝拼接的情况下,准直透镜的边数最多可以为6,因此,通过设置正多边形的边数为6既可以保证准直元件阵列无缝连接设置从而减少光分布不均,且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与所述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边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与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边平行可以简化安装工艺。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部的至少一条对角线与所述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对角线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发光部的至少一个对角线与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对角线平行可以简化安装工艺。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发光部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的中心以及对应的所述收集透镜的中心沿同一方向对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每个发光部的中心与对应的准直透镜的中心以及对应的收集透镜的中心沿同一方向对齐可以使准直透镜、收集透镜对准发光部,进而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投射至对应的收集透镜和准直透镜,进而可以使每一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可以减少散光的产生提升显示效果以及减少热量的产生。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荧光粉层,所述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发出激发光,所述荧光粉层配置为接收部分所述激发光产生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与剩余部分所述激发光混合产生所述第一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用发光组件发光部发射激发光以激发荧光粉产生受激光,受激光可以与激发光混合产生照明光,这样的方式简单且成本较低,可以节约成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荧光粉层,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成发光元件阵列,所述荧光粉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出射激发光,所述荧光粉层接收所述激发光的部分并转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与未转换的所述激发光混合形成所述第一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荧光粉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阵列,因此,荧光粉层不仅覆盖发光元件,而且可以设置于相邻发光元件之间,发光元件发出的激发光不仅可以激发位于发光元件表面的荧光粉层还可以激发相邻发光元件之间的荧光粉层,提高了输出光的均匀性,还提高了输出光的亮度。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每个所述发光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到所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且每个所述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被对应的所述收集透镜收集后在所述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准直透镜都是正多边形,且相邻准直透镜相邻的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通过设置每个准直透镜都是正多边形,可以简化准直元件阵列的制造;通过设置每个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被对应的收集透镜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可以减少每个收集透镜投射到准直元件准直透镜上的光斑的交叠现象,从而提高光的均匀度;而且每个收集透镜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对应的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进行收集,从而可以提高光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或所述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部分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或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准直透镜的部分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可以减小准直元件阵列组件的***部分的光学扩展量,可以使其与镜头的光学扩展量相匹配,提升整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所述投影***包括照明装置,光调制装置和镜头,其中,所述照明装置为上述任一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照明装置;所述光调制装置配置为将所述照明装置产生的投影光转换为成像光;所述镜头配置为将所述成像光进行成像处理后投射出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通过设置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准直透镜的相邻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从而实现多个准直透镜的无缝拼接,可以避免由于相邻准直透镜存在间隙造成的光不均匀现象,从而提高光的均匀度,同时可以避免后续需要设置额外光学元件进行匀光的问题;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发光部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区域,可以减少发光部投射到准直透镜上的光斑的交叠现象,也可以提高光的均匀度;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发光部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且至少一个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被对应的收集透镜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可以使得出射的光斑更均匀,从而实现投影显示更加均匀,也最大程度地将对应的发光部发出的第一光进行准直,从而可以提高光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准直元件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一个发光部与对应的收集透镜和对应的准直透镜的光路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部发射的第一光在准直元件阵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部发射的第一光在准直元件阵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部发射的第一光在准直元件阵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源阵列中发光部的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源阵列中发光部的排列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投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光源阵列中的发光部的排布方式,与发光部配合的透镜组件的形状及排布方式,是造成照明***中发光不均匀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本领域的发明人通过改进发光部的排布方式,尽可能减少了发光部投射到透镜组件上的光斑的重叠;进一步通过改进透镜组件的排布方式,改善了从透镜组件出射光的间隙造成的光不均匀现象,进而从发光源头来解决均匀性的问题,还可以节省匀光元件,进而可以减小照明装置的尺寸,以及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1,请参见图1,照明装置1可以包括光源阵列10、光收集元件阵列20和准直元件阵列30。
其中,光源阵列10配置为发出照明光,在本实施例中其颜色为白色。光源阵列10发出照明光的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RGB合光的方式发出照明光,也可以通过激发光激发荧光粉的方式发出照明光,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激发光激发荧光粉的方式产生照明光,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阵列1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部11,发光部11用于发出第一光L,照明光即包括多个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发光部11包括发光元件(图未示)和荧光粉层(图未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荧光粉层设置于发光元件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元件可以组成发光元件阵列,荧光粉层覆盖发光元件阵列。其中,发光元件配置为发射激发光,其中发光元件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EmittingDiode,Mini LED)或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等,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荧光粉层配置为接收至少部分激发光的激发而产生受激光,受激光于剩余部分的激发光(未转换的激发光)混合产生第一光L。荧光粉层的颜色与发光部11发出的激发光的颜色有关,即混合后产生白光。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部11为蓝色LED芯片,其发出的激发光为蓝色,那么荧光粉层为黄色荧光粉层,黄色荧光粉层接收部分蓝色激发光的激发后与部分剩余的蓝色激发光混合产生第一光L。当荧光粉层覆盖发光元件阵列时,荧光粉层不仅设置于发光元件的表面也设置于相邻发光元件之间,因此激发光还可对位于相邻发光部11之间的荧光粉进行激发,可以提高输出光的均匀性以及提高输出光的亮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颜色互补的发光部11和荧光粉层,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此外,通过紫外光或近紫外光LED芯片和RGB荧光粉层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产生照明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发出蓝色激发光,荧光粉层为黄色荧光粉层,黄色荧光粉受蓝光激发后发出黄光,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激发光激发荧光粉的方式发出照明光,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可以节约成产成本。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光源阵列10还可以包括基板12,多个发光部11设置于基板12上。基板12的材质为金属,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板12为铝板,进一步的,基板12具有磨光的表面或反射膜,配置为反射发光部11向基板12方向出射的光,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光收集元件阵列20设置于光源阵列10的后续光路上,配置为将光源阵列10发出的照明光收集起来并投射至准直元件阵列30。具体地,光收集元件阵列20可以尽可能的将光源阵列10向不同方向发出的照明光收集起来,以提高光源阵列10发出的照明光的利用效率,尽量多的将光源阵列10发出的照明光投射到准直元件阵列30。一些实施例中,光收集元件阵列20包括多个收集透镜21,收集透镜21的数量与发光部11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对每个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进行收集,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部11均对应一个收集透镜21,因此收集透镜2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发光部11的数量。一些实施例中,收集透镜21的数量与发光部11的数量相同,收集透镜21可以和发光部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收集透镜21配置为将对应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收集起来。进一步地,每个发光部11位于对应的收集透镜21到光源阵列10正投影的中心区域,这样每个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均能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很好地收集,提高光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正投影”均是指沿着垂直于光源阵列10的出光面的方向的投影,即沿着垂直于发光部11远离基板12的表面的方向的投影,本申请中的多个部件与多个部件“一一对应设置”是指每个部件和对应的部件到光源阵列10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由于存在工艺误差的影响,会导致二者在对应安装时出现偏差,因此只要每个部件和对应的部件到光源阵列10的正投影的大部分区域重合,例如超过50%的区域重合,即可认为二者对应设置,具体地,重合区域的面积可以占其中一个部件面积的55%,60%、65%、70%、75%、80%、85%、90%、95%或100%等,本申请中的“中心区域”指的是包括中心的至少部分区域,与边缘区域相对应,并非一个点,中心区域的面积占其投影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或等于90%;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的面积占其投影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或等于80%;更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的面积占其投影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或等于70%。更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收集透镜21到光源阵列10正投影的中心与对应的发光部11的中心重合,也就是说,收集透镜21的中心与对应的发光部1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光源阵列10所在的平面,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发光部11的中心和对应的收集透镜21的中心偏移造成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不能最大程度地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收集的问题,由于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误差,因此上述“垂直”的说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关系,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如角度偏移在0-10度以内,都属于本申请中所述的“垂直”。
进一步地,光收集元件阵列2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图未示),多个收集透镜21设置于安第一装板上,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板一体成型,由于相邻收集透镜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减少安装的收集透镜21和对准的难度,同时减少相邻收集透镜21之间由于拼缝导致的漏光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光的收集效果。
准直元件阵列30设置于光收集元件阵列20的后续光路上,配置为准直其接收的光,具体地,准直元件阵列30被配置为可以将光收集元件阵列20出射的具有一定发散角度的光化为准直光。这里的“准直光”指平行或近乎平行的光线,准直元件阵列30输出准直光可以使得尽可能多的照明光都能照射到光调制装置上进而被利用。
一些实施例中,准直元件阵列30可包括多个准直透镜31,准直透镜31用于准直其接收的光。准直透镜31的数量与发光部11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对每个收集透镜21收集的对应的发光部11出射的第一光L进行准直,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部11均对应一个准直透镜31,因此准直透镜3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发光部11的数量。一些实施例中,准直透镜31的数量与发光部11的数量相同,准直透镜31和发光部11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发光部11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31到光源阵列10的正投影的中心区域,更进一步地,一些实例中,每个发光部11位于对应的准直透镜31到光源阵列10的正投影的中心区域,可以减少发光部11投射到准直透镜31上的光斑交叠现象,可以提高光的均匀度,避免准直元件阵列30对照明光进行准直时均匀性差的问题,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约成本;此外,由于本申请最大程度上利用的光源的空间与照明光的利用率,在减少了发光体积的同时提高了发光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准直透镜31的顶点位于对应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30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可以使得出射的光斑更均匀,从而实现投影显示更加均匀,也最大程度的将对应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进行准直,从而可以提高光利用率。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准直透镜31的顶点位于对应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30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可以减少每个收集透镜21投射到准直透镜31上的光斑的交叠现象,从而提高光的均匀度,而且收集透镜21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对应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进行收集,从而可以提高光利用率。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发光部11的中心与对应的准直透镜31的中心以及对应的收集透镜21的中心沿同一方向对齐,即发光部11的中心与对应的准直透镜31的中心以及对应的准直透镜3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光源阵列10所在的平面,即垂直于排布多个发光部11的平面,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发光部11的中心和对应的准直透镜31的中心偏移造成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30上形成的光斑不能填满准直透镜31导致光学扩展量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被对应的收集透镜21收集后在准直元件阵列30上形成的光斑与相邻的光斑重叠导致照明装置1中发光不均匀,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即使得第一光L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可以减少散光的产生,提升显示效果以及减少热量的产生。由于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误差,因此上述“垂直”的说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关系,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如角度偏移在0-10度以内,都属于本申请中所述的“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准直透镜31的形状为圆形,相邻准直透镜31之间会有间隙,因此会导致间隙的位置出现无光区域,最终在画面上出现画面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准直透镜31的形状包括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两个准直透镜31的边缘抵接形成密铺排列,即多个准直透镜31无缝拼接,从而可以形成密拼的准直元件阵列30,可以减少由于相邻准直透镜31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的光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高光的均匀度,同时可以避免后续需要设置额外光学元件进行匀光的问题。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准直透镜的形状都是正多边形,请参见图3;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准直透镜的部分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准直透镜31的中心区域”分为三种情况:当准直透镜31为正六边形时,准直透镜31的中心区域即为正六边形的中心区域;当准直透镜31为正六边形的一部分时,准直透镜31的中心为准直透镜31对应的完整的正六边形的中心区域;当准直透镜31为部分是正六边形的一部分,部分是如圆弧形的其他形状时,准直透镜31的中心为部分准直透镜31对应的完整的正六边形的中心区域。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图6,准直透镜31的边数为3、4或6,以实现多个准直透镜31无缝拼接,从而减少相邻准直透镜31出射的光之间具有缝隙导致光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由于从准直透镜31出射的光与准直透镜31的形状有关,准直透镜31的面积越大时,能利用的第一光L1就越多,光损越少,准直透镜31的边数越多所占的面积越大,从准直透镜31出射至光调制装置上的光也就越多,因此对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利用率越高。从图4、图5及图6对比可以看出,当准直透镜31的边数为6时,准直透镜31的面积占圆形区域的面积最大。因此,为了兼顾准直透镜31密拼以及光利用率,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准直透镜31的边数为6,如图6所示,相邻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在准直元件阵列30处存在非常少的交叠,从而从准直元件阵列30出射的光非常均匀。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发光部11发出的第一光L在准直时就进行了光的密拼,避免了光的分布不均匀还需要准直后再进行匀光的问题,且提高了从光源出射光的利用率,从而不但减少了整机设计的体积,避免了光学扩展量的损失,尤其是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发光部11的至少一个边(发光部11的至少一个边指的是发光部11对应的发光元件的至少一个边)与准直透镜31的至少一个边平行。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准直透镜31的边数为6时,请参见图8,发光部11的至少一条对角线(发光部11的至少一条对角线指的是发光部11对应的发光元件的至少一条对角线)与准直透镜31的至少一条对角线平行。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部11的相对的两个边(发光部11的相对的两个边指的是发光部11对应的发光元件的相对的两个边)与准直透镜31相对的两个边平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发光部11的安装难度,也可以减小安装误差。
进一步地,准直元件阵列30可以包括第二安装板(图未示),多个准直透镜3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因此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板一体成型,由于相邻准直透镜3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减少安装的准直透镜31和对准的难度,同时减少相邻准直透镜31之间由于拼缝导致的漏光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光的收集效果。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从发光源头进行了调整,避免因为对光源阵列10发出的照明光收集不全,导致的在准直元件阵列30对光进行准直时均匀性差以及后续需要设置额外光学元件进行匀光地问题,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约成本;此外,由于本申请最大程度上利用的光源的空间与激光发的利用率,在减少了发光体积的同时提高了发光效率。
请参见图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投影***100,投影***100可以包括照明装置1和光调制装置2以及镜头3,其中照明装置1配置为产生投影光,照明装置1为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照明装置1,光调制装置2配置为将照明装置1产生的投影光光转换为成像光,镜头3配置为将成像光进行成像处理后投射出去至投影屏幕或墙面上,以进行显示,所述调整具体为放大。
镜头3设置于从光调制装置2出射的成像光的光路上,镜头3可例如是将成像光投射至投影目标区,投影目标区例如是屏幕(Screen)或墙壁表面等。镜头3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非平面镜片的各种组合。一些实施例中,镜头3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本申请对镜头3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投影***必须包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所有部件,也不限定所有部件必须相邻设置或直接接触,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产品结构等需求选择合适的部件,或相对位置关系,或在相邻的部件之间设置其他结构使相邻部件间接接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阵列,包括多个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用于发出第一光;
光收集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光源阵列的出射光路上,包括多个收集透镜;和
准直元件阵列,设置于所述光收集元件阵列的后续光路上;所述准直元件阵列包括多个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用于准直其接收的光,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包括正多边形或正多边形的一部分,相邻所述准直透镜相邻的边抵接形成密铺排列;
所述发光部、所述收集透镜和所述准直透镜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收集透镜将对应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汇聚并投射至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至少一个所述发光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到所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区域,且至少一个所述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被对应的收集透镜收集后在所述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为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的至少一个边与所述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边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的至少一条对角线与所述准直透镜的至少一个对角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部的中心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的中心以及对应的所述收集透镜的中心沿同一方向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荧光粉层,所述发光元件被配置为发出激发光,所述荧光粉层配置为接收部分所述激发光产生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与剩余部分所述激发光混合产生所述第一光。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发光元件和荧光粉层,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组成发光元件阵列,所述荧光粉层覆盖所述发光元件阵列,所述发光元件出射激发光,所述荧光粉层接收所述激发光的部分并转换成受激光,所述受激光与未转换的所述激发光混合形成所述第一光。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每个所述发光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准直透镜到所述光源阵列正投影的中心,且每个所述准直透镜的顶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部发出的所述第一光被对应的所述收集透镜收集后在所述准直元件阵列上形成的圆形光斑的圆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或所述多个准直透镜中,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形状为正多边形,部分所述准直透镜的部分形状为正多边形的一部分。
10.一种投影***,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照明装置;
光调制装置,所述光调制装置配置为将所述照明装置产生的投影光转换为成像光;以及
镜头,所述镜头配置为将所述成像光进行成像处理后投射出去。
CN202320753209.XU 2023-03-30 2023-03-30 照明装置和投影*** Active CN220121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3209.XU CN2201211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照明装置和投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3209.XU CN2201211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照明装置和投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1138U true CN220121138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3209.XU Active CN220121138U (zh) 2023-03-30 2023-03-30 照明装置和投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1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5694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system
JP5411910B2 (ja) 光源システム
US9612514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related projection system
US10372028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KR101694191B1 (ko) 하나 이상의 광원을 구비한 광파이프를 사용하여 휘도를 증가시키기 위한 리사이클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프로젝터
CN107077053B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仪
KR20040108536A (ko) 소형광원모듈 및 이를 채용한 투사형 화상표시장치
CN1854807A (zh) 发光单元和具有该发光单元的图像投影设备
CN113168082B (zh) 光源光学***,光源装置和图像投影装置
US11650491B2 (en) Light-source system for optical projection and pro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0134220A1 (zh) 激光器组件、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118119890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13934097A (zh) 投影光源和投影设备
CN107436529B (zh) 一种光源装置以及投影显示装置
US10634981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CN106950785B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照明装置
US7319241B2 (en)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1139501A1 (zh) 光源结构、色轮及投影装置
CN113671780A (zh) 发光单元、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220121138U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
JP2012238462A (ja) 光混合ユニット、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5145104A (zh) 投影光源及投影设备
CN219811121U (zh) 投影***
CN219831605U (zh) 光机和投影***
CN219831606U (zh) 光机和投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