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8575U -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8575U
CN220108575U CN202321589207.8U CN202321589207U CN220108575U CN 220108575 U CN220108575 U CN 220108575U CN 202321589207 U CN202321589207 U CN 202321589207U CN 220108575 U CN220108575 U CN 220108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heat exchange
terminal
transf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92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英勇
王伟
李常珞
姜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92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8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8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8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散热结构具有导线和连接端子,散热结构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散热线束来使用。该散热结构包括:换热部、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传热部,传热部用作导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通过所述传热部电连接,所述传热部穿设于所述换热部且用于将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散热效率高且占用空间小,可制成任意需要的长度和弯折成任意需要的形状的线束,可以承受更大的载流工况。

Description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口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大功率充电或大电流通过时,连接器、充电线缆、充电插座、充电枪功率端子将会产生极高的热量和温度,大功率的连接器、充电线缆、充电插座、充电枪功率端子降温、散热问题对于整车和***的正常、安全使用带来极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结构,散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结构的连接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包括:换热部;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传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通过所述传热部电连接,所述传热部穿设于所述换热部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换热部、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换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通过传热部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传热部穿设于换热部且用于将第一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将第二连接端子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使得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能有效降温,散热效率高,可以承受更大的载流工况,且散热结构占用空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正极端子和第一负极端子,所述传热部包括正极传热部和负极传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正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通过所述正极传热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通过所述负极传热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传热部焊接或螺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传热部焊接或螺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传热部与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件,所述负极传热部与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导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传热部穿过所述换热部并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所述第二正极端子连接,且所述第一绝缘导热件紧密套设在所述正极传热部外壁和所述换热部的内壁之间,所述负极传热部穿过所述换热部并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所述第二负极端子连接,且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件紧密套设在所述负极传热部外壁和所述换热部的内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部的两端均伸出所述换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部为导电导热部;或,所述传热部包括导电导热部和包覆于所述导电导热部外层的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热部为可折弯变形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部包括换热壳体和形成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腔,所述换热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介质进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腔的腔壁上设有换热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口结构,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连接口结构,散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口结构为充电枪、充电插座或连接器的连接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热部与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与充电插座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散热结构100、充电插座200、换热部10、第一连接端子20、第一正极端子23、第一负极端子24、正极传热部31、负极传热部32、第一绝缘导热件33、第二连接端子40、第二正极端子43、第二负极端子44、第二绝缘导热件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
参照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可以包括换热部10、第一连接端子20、第二连接端子40、传热部。
其中,第二连接端子40与第一连接端子20通过传热部电连接,传热部穿设于所述换热部10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0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10、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10。以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应用在充电枪或充电插座200上为例,连接在充电站上的充电枪与连接在电动汽车电池上的充电插座200插接时,两者上的端子所在位置处将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并使端子的温度迅速增高。通过传热部可将第一连接端子20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部10,对第一连接端子20进行降温;通过传热部可将第二连接端子40上的热量传递至换热部10,对第二连接端子40进行降温,传热部的导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防止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的温度过高,不利于充电安全。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共用一个换热部10,第一连接端子20、第二连接端子40、换热部10、传热部连接紧密,使得散热结构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具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可进行承受更大的载流工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通过传热部连接第二连接端子40与第一连接端子20,传热部穿设于换热部10且用于将第一连接端子20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10、将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10,使得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能有效降温,散热效率高,可以承受更大的载流工况,且散热结构100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子20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3和第一负极端子24,传热部包括正极传热部31和负极传热部32,第二连接端子40包括第二正极端子43和第二负极端子44,第一正极端子23与第二正极端子43通过正极传热部31电连接,第一负极端子24与第二负极端子44通过负极传热部32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第一连接端子20与传热部焊接相连,第二连接端子40与传热部焊接相连。可选地,第一正极端子23与第二正极端子43分别与正极传热部31的两端焊接连接,第一负极端子24与第二负极端子44分别与负极传热部32的两端焊接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20与传热部螺接相连,第二连接端子40与传热部螺接相连。具体地,第一正极端子23与第二正极端子43分别与正极传热部31的两端螺纹连接,第一负极端子24与第二负极端子44分别与负极传热部32的两端螺纹连接。
可选地,正极传热部31和负极传热部32为热管。热管为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热管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冷却液)的汽、液相变传热,由于热阻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第一正极端子23和第二正极端子43通过热管电连接,第一负极端子24和第二负极端子44通过热管电连接,热管与换热部10进行换热,第一连接端子20、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便可以经热管传递至换热部10,换热部10再将该热量散发至散热结构100的外部。可选地,第一连接端子20、第二连接端子40可以是热管制造生产时加工完成,也可通过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工艺连接在热管上,用于与对手件连接、通流,并且可根据应用需要设置成不同结构,如充电枪、充电插座、连接器等各种规格,热管用于热量和电流的传输,可将第一连接端子20、第二连接端子40载流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换热部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正极传热部31与换热部1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件33,负极传热部32与换热部10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导热件53。第一绝缘导热件33设置在正极传热部31和换热部10之间,用于正极传热部31和换热部10之间的绝缘、传热;第二绝缘导热件53设置在负极传热部32和换热部10之间,用于负极传热部32和换热部10之间的绝缘、传热。可选地,第一绝缘导热件33、第二绝缘导热件53可由陶瓷、导热塑料等材料制成。第一绝缘导热件33可以装配或注塑到正极传热部31或换热部10上,第二绝缘导热件53可以装配或注塑到负极传热部32或换热部1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正极传热部31穿过换热部10并与第一正极端子23、第二正极端子43连接,且第一绝缘导热件33紧密套设在正极传热部31外壁和换热部10的内壁之间,第一绝缘导热件33用于正极传热部31和换热部10之间的隔离和传热。负极传热部32穿过换热部10并与第一负极端子24、第二负极端子44连接,且第二绝缘导热件53紧密套设在负极传热部32外壁和换热部10的内壁之间,第二绝缘导热件53用于负极传热部32和换热部10之间的隔离、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传热部的两端均伸出换热部10,便于与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部为导电导热部,传热部既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电连接,又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传递给换热部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热部包括导电导热部和包覆于导电导热部外层的绝缘层。绝缘层能将传热部与换热部10绝缘,确保散热结构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热部为可折弯变形的结构。可选地,传热部为铜质热管,传热部可以被制成需要的长度或者被弯折成需要的形状,可制成任意需要的长度和弯折成任意需要的形状的线束,从而替代原本的柔性电线。相比于柔性导线,铜质热管的强度好,不容易被折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换热部10包括换热壳体和形成在换热壳体内的换热腔,换热壳体上开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介质进出口。可选地,介质进出口包括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换热介质从介质进口进入换热腔内,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和绝缘导热件传递至换热部10,并与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第一连接端子20和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换热介质从介质出口流出换热部10。可选地,换热介质可以是水等液体,也可以是氦气等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的腔壁上设有换热翅片。换热翅片增大了换热腔的散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换热翅片,风冷散热时,换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壳体外表面的散热面积,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口结构,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口结构的散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连接口结构为充电枪、充电插座200或连接器的连接口结构,连接口结构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时进行导电作用。第一连接端子20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3和第一负极端子24,第二连接端子40包括第二正极端子43和第二负极端子44。其中,当连接口结构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200上时,第二连接端子40通过导体与电动汽车的电池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0则与充电站的充电枪头上的配对接口电连接。当连接口结构设置在充电站的充电枪上时,第二连接端子40通过导体与充电站上的电源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0则与电动汽车的电池上的配对接口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导体为连接两个部件之间的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常见的如导电线缆),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配对接口则为设置在充电枪头或者是充电插座200上的用于与外部电路插接配合的接口。
连接口结构还可以设置在连接器上,连接器可以为供电设备(充电站)上的充电连接器,也可为待充电设备(电动汽车)上的充电连接器,可以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待充电设备外用于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相互连接的充电连接头,也可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内用于与电网或者电池连接的高压连接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部(10);
第一连接端子(20);
第二连接端子(40);
传热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40)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0)通过所述传热部电连接,所述传热部穿设于所述换热部(10)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0)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换热部(10)、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子(40)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换热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0)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3)和第一负极端子(24),所述传热部包括正极传热部(31)和负极传热部(32),所述第二连接端子(40)包括第二正极端子(43)和第二负极端子(44),所述第一正极端子(23)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43)通过所述正极传热部(31)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子(24)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44)通过所述负极传热部(3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0)与所述传热部焊接或螺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端子(40)与所述传热部焊接或螺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传热部(31)与所述换热部(10)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导热件(33),所述负极传热部(32)与所述换热部(10)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导热件(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传热部(31)穿过所述换热部(10)并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23)、所述第二正极端子(43)连接,且所述第一绝缘导热件(33)紧密套设在所述正极传热部(31)外壁和所述换热部(10)的内壁之间,所述负极传热部(32)穿过所述换热部(10)并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24)、所述第二负极端子(44)连接,且所述第二绝缘导热件(53)紧密套设在所述负极传热部(32)外壁和所述换热部(10)的内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的两端均伸出所述换热部(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为导电导热部;或,所述传热部包括导电导热部和包覆于所述导电导热部外层的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为可折弯变形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10)包括换热壳体和形成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的换热腔,所述换热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介质进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的腔壁上设有换热翅片。
11.一种连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结构为充电枪、充电插座或连接器的连接口结构。
CN202321589207.8U 2023-06-20 2023-06-20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Active CN220108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9207.8U CN220108575U (zh) 2023-06-20 2023-06-20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9207.8U CN220108575U (zh) 2023-06-20 2023-06-20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8575U true CN220108575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1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9207.8U Active CN220108575U (zh) 2023-06-20 2023-06-20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8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07123B1 (en) Charging system with cooling tube
EP3807955B1 (en) Electrical power terminal for a charging system
JP6628729B2 (ja) 充電ケーブルの冷却
CN113451838B (zh) 端子结构
CN107425318B (zh) 充电枪
WO2023098692A1 (zh) 充电端子、充电枪、充电桩及车辆
CN211088574U (zh) 线缆端子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20108575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CN116744653A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CN218498156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5773989U (zh) 充电插头
CN213585212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车载充电机水冷散热结构
CN212570517U (zh) 大电流电缆、充电电缆组件及电动汽车充电***
CN211088572U (zh) 线缆端子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2555852U (zh) 功能模组和车辆
CN113192667A (zh)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
CN111082183B (zh) 电池模块
CN208142453U (zh) 电瓶线束装置及汽车
CN207834378U (zh) Pcb汇流板及电池汇流装置
CN215730907U (zh)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
CN219226077U (zh) 一种电容器及电磁设备
CN218385427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468697U (zh) 中间电极连接件、端部电极连接件、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CN220673190U (zh) 上盖
CN21694270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枪内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