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8935U - 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8935U
CN220068935U CN202321098103.7U CN202321098103U CN220068935U CN 220068935 U CN220068935 U CN 220068935U CN 202321098103 U CN202321098103 U CN 202321098103U CN 220068935 U CN220068935 U CN 220068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urning point
protective mask
concave s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81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仁耀
李基莲
辛戈
王宇萌
武俊
吴素珍
岑峤
赵美玲
刘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81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8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8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8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口罩,属于口罩技术领域,所述防护口罩包括罩体,罩体包括罩面、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以及折叠连接在罩面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罩面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可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位置,密合效果佳,防护性理想,减小佩戴者在佩戴时由于颧骨处承受过多压力而引起的不适感,使用体验好。

Description

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防护口罩作为一种人体面部防护卫生用品,用于包裹在使用者的面部,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以减少人体口鼻处对空气中有害颗粒的吸入,也达到了对吸入口鼻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效果。为保证防护口罩能够有效的阻隔空气中的有害污染颗粒,需要将防护口罩设计为与使用者面部紧密贴合的样式。
虽然现有的防护口罩已设计成与使用者面部大致匹配贴合的样式,但是由于人与人脸型大相径庭,使得不同的人在佩戴防护口罩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压颧骨问题,进而使防护口罩上边部不能贴合人体面部,密合效果欠佳,防护性不理想,并且使用者在佩戴时由于颧骨处承受过多压力而引起不适感,使用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合效果佳,防护性理想,使用体验好的防护口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护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罩面、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以及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所述罩面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还包括位于中部且与佩戴者鼻梁相对应的第三凹型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三凹型区间之间的第一凸型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型区间和第三凹型区间之间的第二凸型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凸型区间和第二凸型区间均沿所述罩体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型区间的外端具有第一转折点,所述第一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二转折点,所述第一转折点与所述第二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41.32mm-71.48mm;
和/或,所述第一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二转折点,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与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三转折点,所述第二转折点与所述第三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8.80mm-10.68mm;
和/或,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与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三转折点,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二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四转折点,所述第三转折点与所述第四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17.65mm-43.88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的深度为7.49mm-13.63mm;
和/或,所述第三凹型区间的深度为0.97mm-4.91mm;
和/或,所述第一凸型区间和第二凸型区间的高度为3.20mm-4.91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下边部与所述罩面的上边部、以及所述第二折叠层的上边部与所述罩面的下边部均通过热压形成为整体;
和/或,所述第一折叠层的纵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五分之四;
和/或,所述第二折叠层的纵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小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部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
和/或,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部内侧设有沿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中轴线向所述罩体的两侧延伸的海绵条;
和/或,所述防护口罩还包括扣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由外到内依次均包括第一纤维网层、过滤层和第二纤维网层,各层通过热合、粘接或缝制的方式形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罩面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网层、过滤层、支撑层和第二纤维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定挺度的高分子骨材,其中:
所述高分子骨材沿所述罩体横向方向的挺度值为0.6mN-7.9mN;
和/或,所述高分子骨材沿所述罩体纵向方向的挺度值为0.4mN-6.6mN;
和/或,所述高分子骨材的克重为30g/m2-100g/m2
和/或,所述过滤层中的过滤材料为纳米纤维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其罩体包括罩面、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以及折叠连接在罩面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的设计,可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位置,进而使防护口罩上边部能够贴合人体面部,密合效果佳,防护性理想,并且佩戴者佩戴防护口罩后,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位置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减小佩戴者在佩戴时由于颧骨处承受过多压力而引起的不适感,使用体验好;罩面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方便将防护口罩勒紧固定,进而达到日常防护或医用防护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展开后(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防护口罩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防护口罩的后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防护口罩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防护口罩的俯视图;
图6为图1所示防护口罩折叠后(未使用时)的后视图;
图7为图6所示防护口罩的侧剖视图,其中额外示出了罩面和第一折叠层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如图1-7所示,包括罩体,罩体包括用于起过滤作用的罩面1、折叠连接在罩面1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2、以及折叠连接在罩面1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3,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二凹型区间22,罩面1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4。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其罩体包括罩面、折叠连接在罩面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以及折叠连接在罩面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的设计,可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位置,进而使防护口罩上边部能够贴合人体面部,密合效果佳,防护性理想,并且佩戴者佩戴防护口罩后,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位置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减小佩戴者在佩戴时由于颧骨处承受过多压力而引起的不适感,使用体验好;罩面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方便将防护口罩勒紧固定,进而达到日常防护或医用防护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不同佩戴者的脸型进行调研,设计了一款上轮廓线避开佩戴者颧骨位置的防护口罩,可以更好的贴合人体面部,改善防护口罩的佩戴效果,同时增强了防护口罩的密合性和防护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体工程学,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好的防护性能。
如图5-6所示,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还可以包括位于中部且与佩戴者鼻梁相对应的第三凹型区间23,第三凹型区间23的设计可以使防护口罩与佩戴者的鼻梁更好地贴合,提高密合效果。佩戴时,第三凹型区间23紧贴在佩戴者的鼻梁处,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二凹型区间23围绕佩戴者鼻部、脸颊形成封闭的空间,由佩戴者鼻部上方经过眼睛下方延伸至颧骨下方处,紧密贴合佩戴者的面部,使得防护口罩整体形成一个密合性良好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三凹型区间23之间的第一凸型区间24、以及位于第二凹型区间22和第三凹型区间23之间的第二凸型区间25。
此时,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第一折叠层2上边部可以具有整体区段20,从俯视方向观察第一折叠层2时(参见图5),整体区段20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凹型区间21、第一凸型区间24、第三凹型区间23、第二凸型区间25和第二凹型区间22,使得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轮廓线(也即整体区段20)为M型弧线,该M型弧线由三段凹型弧线(也即第一凹型区间21、第二凹型区间22和第三凹型区间23)和两段凸型弧线(也即第一凸型区间24和第二凸型区间25)组成,该M型弧线经鼻梁中上部沿凸-凹型曲线完美的包裹鼻梁及眼睛下方位置,减少防护口罩对佩戴者鼻梁的压迫,增加佩戴者眼部下方的贴合面积,提升与佩戴者脸部的紧密贴合性,密合效果佳,防护性理想。
并且,在M型弧线的两端分别设计具有凹型的弧线(也即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二凹型区间22),该弧线经佩戴者眼睛下方向人体面部颧骨下延伸,使得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轮廓线避开佩戴者两侧颧骨至脸颊两侧,减轻不同佩戴者因面部颧骨高低不同而产生的不适感,同时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轮廓避开颧骨,能够减少佩戴者佩戴时颧骨所承受的压力,使用体验好。
如图5-6所示,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的整体区段由左至右可以具有六个转折点,第一凹型区间21的外端(即远离第一凸型区间24的一端)具有第一转折点26,第一凹型区间21与第一凸型区间24之间具有第二转折点27,第一凸型区间24与第三凹型区间23之间具有第三转折点28,第三凹型区间23与第二凸型区间25之间具有第四转折点29,第二凸型区间25与第二凹型区间22之间具有第五转折点30,第二凹型区间22的外端(即远离第二凸型区间25的一端)具有第六转折点31。
具体实施时,第一折叠层2的上边部的整体区段20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第一直线段32和第二直线段33,第一转折点26可以位于第一直线段32与第一凹型区间21的凹线段的斜率改变位置处;第二转折点27可以位于第一凹型区间21与第一凸型区间24的相切位置处;第三转折点28可以位于第一凸型区间24与第三凹型区间23相切位置处;第四转折点29可以位于第三凹型区间23与第二凸型区间25的相切位置处;第五转折点30可以位于第二凸型区间25与第二凹型区间22的相切位置处;第六转折点31可以位于第二凹型区间22的凹线段与第二直线段33的斜率改变位置处。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二凹型区间22、以及第一凸型区间24和第二凸型区间25均优选沿罩体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
此时,每一个凹型区间、凸型区间都由相邻的两个转折点组成,也即第一转折点26和第二转折点27组成整体区段20的第一凹型区间21,第二转折点27和第三转折点28组成整体区段20的第一凸型区间24,第三转折点28和第四转折点29组成整体区段20的第三凹型区间23,第四转折点29和第五转折点30组成整体区段20的第二凸型区间25,第五转折点30和第六转折点31组成整体区段20的第二凹型区间22,通过连接相邻两个转折点可组成与每一个凹型区间、凸型区间相对应的弦线。
第一转折点26与第二转折点27组成的弦线La的长度可以为41.32mm-71.48mm,例如45mm、50.48mm、60.36mm等。第二转折点27与第三转折点28组成的弦线Lb的长度可以为8.80mm-10.68mm,例如9mm、9.36mm、10mm等;第三转折点28与第四转折点29组成的弦线Lc的长度可以为17.65mm-43.88mm,例如20.36mm、30mm、40.58mm等。第四转折点29与第五转折点30组成的弦线Ld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二转折点27与第三转折点28组成的弦线Lb的长度。第五转折点30与第六转折点31组成的弦线Le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转折点26与第二转折点27组成的弦线La的长度。
第一凹型区间21和第二凹型区间22的深度可以为7.49mm-13.63mm,例如8.58mm、9mm、12.36mm等;第三凹型区间23的深度可以为0.97mm-4.91mm,例如1mm、1.2mm、3.26mm等;第一凸型区间24和第二凸型区间25的高度可以为3.20mm-4.91mm,例如3.5mm、3.86mm、4.58mm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第一折叠层2上边部的整体区段20的弧线轮廓,在满足防护口罩功能性的同时,降低了防护口罩佩戴时对佩戴者面部局部区域造成的压力,提高了防护口罩在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及对人面部的贴合性。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具体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规格。
如图1-2所示,第一折叠层2的下边部与罩面1的上边部、以及第二折叠层3的上边部与罩面1的下边部均优选通过热压形成为整体。在储存防护口罩时,第一折叠层2和第二折叠层3分别依次沿两条热压线15向罩面1内侧折叠;佩戴时,第一折叠层2和第二折叠层3分别依次沿两条热压线15朝着罩面1外侧方向打开,第一折叠层2和第二折叠层3的整体区段的周边远离罩面1以方便佩戴,第一折叠层2位于佩戴者鼻部上方且位于眼睛下方,第二折叠层3位于佩戴者下颚及周边。
如图7所示,第一折叠层2的纵向长度优选大于等于罩面1的纵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小于等于罩面1的纵向长度的五分之四。第二折叠层3的纵向长度优选大于等于罩面1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小于罩面1的纵向长度。
如图1-7所示,第一折叠层2的上部可以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5,这样当佩戴者佩戴防护口罩时,可以通过外力按压鼻夹5以将第一折叠层2的整体区段20与佩戴者脸部紧密贴合,进而使得防护口罩的防护性能更佳。第一折叠层2的上部内侧可以设有沿第一折叠层2的中轴线向罩体的两侧延伸的海绵条6,这样佩戴者在佩戴防护口罩后,海绵条6可在佩戴者的鼻梁及鼻梁下方形成包裹,紧密贴合人体面部,保证防护口罩的防护性能,同时提高防护口罩的舒适性。
如图7所示,第一折叠层2和第二折叠层3由外到内依次均可以包括第一纤维网层34、过滤层35和第二纤维网层36,各层通过热合、粘接或缝制的方式形成一体。
罩面1由外到内依次可以包括第一纤维网层11、过滤层12、支撑层13和第二纤维网层14,支撑层13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定挺度的高分子骨材,高分子骨材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弯折成预定形状,高分子骨材受力形成一定的弧度,使罩面1形成一个更加立体的支撑空间,为口鼻预留一定的气体交换空间,进而提高了佩戴者呼吸时的顺畅性。过滤层12中的过滤材料可以为纳米纤维膜,以提高防护口罩的过滤效果。上述的第一纤维网层34、11和第二纤维网层36、14具体可以为无纺布。
高分子骨材沿罩体横向方向的挺度值可以为0.6mN-7.9mN;高分子骨材沿罩体纵向方向的挺度值可以为0.4mN-6.6mN,这样佩戴者在佩戴防护口罩时,位于挺度范围内的高分子骨材受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弯矩,从而在佩戴者口鼻处产生合适的腔体大小。高分子骨材18可以由纤维编织形成,纤维整体走向可以相同且纤维走向以横向为主,高分子骨材的挺度值与克重成正比关系,高分子骨材的克重可以为30g/m2-100g/m2
防护口罩还可以包括扣件(未示出),当佩戴者带上调节带4后不能满足防护口罩密合度的要求,可以将调节带4在后端用扣件进行勒紧固定,从而达到日常防护或医用防护的使用效果。
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进行性能测试,首先选取6个样品,3个进行预处理,3个未处理,在用氯化钠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为粒数中值直径在0.075μm±0.02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气体流量为85L/min±2L/min的试验条件下测试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和通气阻力,最后测试结果均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要求。
并且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进行密合性能测试,选10名受试者,使用密合性测试仪,按照使用说明书配戴好口罩,做6个规定的动作,最后得到总适合因数,10名受试者的总适合因数都符合要求,密合性测试结果均符合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要求。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卫生)防护口罩具体为三片折叠式防护口罩,该防护口罩具有沿罩体横向方向的两条热压线,该两条热压线将罩体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折叠层、罩面和第二折叠层;佩戴时,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紧密贴合人体面部,罩面则在支撑层(即高分子骨材)的作用下,在人脸口鼻预设面积形成可供呼吸的腔体;第一折叠层的上轮廓线中心位置呈凹型弧线(即第三凹型区间)并包裹鼻梁,并且该上轮廓线呈M型弧线(即第一凹型区间、第二凹型区间、第三凹型区间、第一凸型区间和第二凸型区间共同呈M型),该设计在减少防护口罩对佩戴者鼻梁压迫的同时,增加眼部下方的贴合面积,并在可塑性鼻夹的作用下,实现与佩戴者鼻部位置的紧密贴合,增强防护口罩上边缘的包裹效果,提高防护口罩上边部的密合效果,并且M型弧线继续向第一折叠层的左右两侧呈凹型弧线延伸(即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由鼻翼位置对颧骨下方进行包裹,佩戴时使佩戴者的颧骨位置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减小佩戴者在佩戴时由于颧骨处承受过多压力而引起的不适感,使用体验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罩面、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上端内表面的第一折叠层、以及折叠连接在所述罩面下端内表面的第二折叠层,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且用于避让佩戴者左右两侧颧骨的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所述罩面的上下端两侧设有调节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还包括位于中部且与佩戴者鼻梁相对应的第三凹型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边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三凹型区间之间的第一凸型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型区间和第三凹型区间之间的第二凸型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凸型区间和第二凸型区间均沿所述罩体的中轴线呈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型区间的外端具有第一转折点,所述第一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二转折点,所述第一转折点与所述第二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41.32mm-71.48mm;
和/或,所述第一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二转折点,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与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三转折点,所述第二转折点与所述第三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8.80mm-10.68mm;
和/或,所述第一凸型区间与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之间具有第三转折点,所述第三凹型区间与所述第二凸型区间之间具有第四转折点,所述第三转折点与所述第四转折点组成的弦线的长度为17.65mm-43.8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型区间和第二凹型区间的深度为7.49mm-13.63mm;
和/或,所述第三凹型区间的深度为0.97mm-4.91mm;
和/或,所述第一凸型区间和第二凸型区间的高度为3.20mm-4.9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下边部与所述罩面的上边部、以及所述第二折叠层的上边部与所述罩面的下边部均通过热压形成为整体;
和/或,所述第一折叠层的纵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五分之四;
和/或,所述第二折叠层的纵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小于所述罩面的纵向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部设有具有可塑性的鼻夹;
和/或,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上部内侧设有沿所述第一折叠层的中轴线向所述罩体的两侧延伸的海绵条;
和/或,所述防护口罩还包括扣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由外到内依次均包括第一纤维网层、过滤层和第二纤维网层,各层通过热合、粘接或缝制的方式形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面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网层、过滤层、支撑层和第二纤维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定挺度的高分子骨材,其中:
所述高分子骨材沿所述罩体横向方向的挺度值为0.6mN-7.9mN;
和/或,所述高分子骨材沿所述罩体纵向方向的挺度值为0.4mN-6.6mN;
和/或,所述高分子骨材的克重为30g/m2-100g/m2
和/或,所述过滤层中的过滤材料为纳米纤维膜。
CN202321098103.7U 2023-05-09 2023-05-09 防护口罩 Active CN220068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8103.7U CN220068935U (zh) 2023-05-09 2023-05-09 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8103.7U CN220068935U (zh) 2023-05-09 2023-05-09 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8935U true CN220068935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8103.7U Active CN220068935U (zh) 2023-05-09 2023-05-09 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8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50792B2 (ja) 呼吸マスク用ネックストラップ、クラウンストラッ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ヘッドギア
US11590311B2 (en) Headgear with covered edge
CN112439116A (zh) 患者接口以及用于患者接口的垫总成
US11896854B2 (en) Hygiene mask with seal forming structure
WO2021223494A1 (zh) 一种口罩配合组件及口罩
CN111053311A (zh) 一种口罩
EP4003475A1 (en) Patient interface
TWM599101U (zh) 立體剪裁口罩
CN220068935U (zh) 防护口罩
CN21342851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口罩
CN220024229U (zh) 折叠式防护口罩
CN220024228U (zh) 防护口罩
CN212852571U (zh) 一种新型口罩结构
CN213045317U (zh) 一种大小可调且舒适度高的口罩
CN208864992U (zh) 医用呼吸面罩
CN116473316A (zh) 折叠式防护口罩
CN201657811U (zh) 一种蝶形耳带式医用防护口罩
CN220899291U (zh) 一种防压疮的呼吸面罩
US20230240391A1 (en) Hygiene mask with seal forming structure
CN212279996U (zh) 一种口罩
CN212522647U (zh) 一种防漏气舒适呼吸面罩
CN219764206U (zh) 无创正压通气用鼻面罩
CN209235071U (zh) 一种多自由度的医用口罩
AU2020318577B2 (en) Patient interface
CN208660175U (zh) 空气呼吸器360度密封舒适人体工学设计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