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0960U -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0960U
CN220000960U CN202320902490.9U CN202320902490U CN220000960U CN 220000960 U CN220000960 U CN 220000960U CN 202320902490 U CN202320902490 U CN 202320902490U CN 220000960 U CN220000960 U CN 22000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heel
low
so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4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rong Sho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rong Sho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rong Sho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rong Sho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4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包括脚床层和底层,脚床层是鞋底的主要部分,包括低密度主体和高密度包边,低密度主体前侧形成下凹的前掌部,前掌部的下端设置条形凹槽形成平行的多个前掌支撑板,低密度主体中后侧形成***的足弓部和后跟部,足弓部和后跟部的下端设置矩形凹槽,形成交错的龙骨结构,高密度包边包裹在低密度主体的外侧,底层的上端与各个前掌支撑板、龙骨结构、高密度包边的下端固定。低密度主体的前掌部绕曲能力好,足弓部和后根部支撑能力强、重量轻,使人穿鞋时走路省力;高密度包边硬度高,能够约束、限制低密度主体的形状;底层能够约束前掌支撑板的形状,防止其倒伏失去回弹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尤其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质量轻、柔软、支撑力强的双密度复合鞋底的形状和构造。
背景技术
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即按照人体的形态进行设计的产品,具有在人长时间穿戴(使用)时疲劳感小、舒适度高的特点,例如,人体工学座椅。人体工学座椅具有符合人自然放松的脊柱的形状,人坐在该座椅上时,脊柱可自然放松,因此这种座椅能使人感觉久坐不累,舒适性高。
现有两类能减少人行走时疲劳感的鞋底:一类鞋底上端形成贴合足弓的凸起,用于支撑足弓,帮助足弓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减少足弓的疲劳;另一类鞋底的前脚掌底部设置有浅槽,鞋底的前脚掌部分平均厚度薄,绕曲能力好,这种鞋底能够更好的适应人脚在行走时的形状变化,减少人“走路累脚”的感觉。
但是,上述现有的两类鞋底均有缺陷:能够支撑足弓的鞋底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较为笨重、绕曲能力差;绕曲能力好的鞋底过薄,支撑能力和支撑高度不足,不足以支撑足弓,回弹力差。也就是说,现有的鞋底无法兼顾支撑力、绕曲能力、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鞋底无法兼顾支撑力、绕曲能力、重量的问题。
为了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支撑力强、绕曲能力好、重量轻的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包括脚床层1、底层2。脚床层1下端平整,上端形成对应人脚底结构的曲面,包括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
低密度主体11与人脚前掌位置对应的部分形成上端凹陷、厚度相对小的前掌部111、与人脚足弓、脚后跟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上端***、厚度相对大的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
前掌部11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平行于脚关节的条形凹槽101,相邻的条形凹槽101之间形成竖向的前掌支撑板102。
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的下端设置网状排列的多个矩形凹槽103,相邻的矩形凹槽103之间形成竖向的龙骨板104,多个龙骨板104相互交错构成龙骨结构。
高密度包边12的形状是匹配低密度主体11侧面的不规则环形,包裹在低密度主体11的外侧,限制低密度主体11的形状。
底层2与脚床层1底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平板状。底层2的上端与各个前掌支撑板102、龙骨板104、高密度包边12的下端固定。
因此,低密度主体1重量轻,柔软有弹性,能很好的适应人脚形状,具有很强的回弹能力,使人穿鞋时走路省力,不会感到硌脚。
高密度包边12硬度高,能够约束、限制低密度主体11的形状。在人脚向下压缩低密度主体11时,高密度包边12能够提拉低密度主体11的边缘,加强低密度主体1的回弹能力,防止低密度主体11被人脚挤压变形。
前掌部111的上部随人脚关节上下弯曲变形,前掌部111下侧的前掌支撑板102能够适应其上部的变形变换角度,绕曲能力很好。
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下侧的龙骨结构形状稳固,既能保证其支撑力,又能进一步减轻其重量。
底层2对前掌支撑板102、龙骨板104以及高密度包边12的下端能够起到固定、约束形状的作用,特别是能够防止人脚向前、后用力时,前掌支撑板102倒伏、回弹能力减弱的情况出现,还能够避免高密度包边12因受压而向外扩张变形。
所以,在高密度包边12和底层2的约束下,质量较轻、弹性和绕曲能力好的低密度主体1的形状稳固、支撑力好,即,双密度复合鞋底能够兼顾支撑力、绕曲能力、重量,足弓双密度复合鞋底在能够处于放松的状态,行走时鞋底的形状能够更好的适应人脚的形状变化,穿着舒适。
优选的,脚床层1是一体的结构。
因此,在人脚对低密度主体11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高密度包边12和低密度主体11之间的剪切力被整体均摊,能够避免二者脱离,所以高密度包边12对低密度主体11的约束作用稳定,使得低密度主体11能够保持形状,不会被人脚挤压变形。
优选的,脚床层1上端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匹配人脚边缘的围栏部114。
围栏部114用于限制人脚的位置,防止人脚在行走时从鞋中滑出。
优选的,围栏部114的内侧面倾斜,形成向下变厚的形状,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之间的边界位于围栏部114中间。
围栏部114与前掌部111对应的部分高度较低,对应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的部分高度较高。
因此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的接触面积较大,在低密度主体11受到人脚挤压时,高密度包边12能更好的维持低密度主体11的形态稳定。
优选的,前掌支撑板102是波浪形或折线形。
因此前掌支撑板102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具有更强的支撑力。
优选的,还包括纺织物层3,纺织物层3覆盖脚床层1的上端面。
纺织物层3能够起到防滑、帮助透气、防止捂汗、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优选的,足弓部112下端的龙骨板104排列较密,后跟部113的龙骨板104排列较疏。
因此,足弓部112对足弓的支撑力更强,后跟部113更为柔软,使足跟感觉更舒适,没有“硌脚”的感觉。
优选的,底层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人脚关节的细长凹槽21,分布在对应前掌部112、后跟部113的位置。
细长凹槽21能起到增加底层绕曲能力的作用
优选的,后跟部113的上侧固定设置截面为梭形的后跟垫4,后跟垫4的位置与人脚后跟相对应。
后跟垫4采用柔软、有弹性的材质,能够提高回弹能力。
优选的,后跟部113上方形成对应后跟垫4下端形状的放置槽,后跟垫4设置在放置槽内,后跟垫4的上侧面与后跟部113的上侧面构成平滑的曲面,能够减少“硌脚”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双密度复合鞋底的鞋的说明图;
图2是双密度复合鞋底整体的说明图;
图3是双密度复合鞋底的***说明图;
图4是从图3中c方向看的脚床层的说明图;
图5是脚床层沿图4中A-A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脚床层沿图4中B-B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从图3中d方向看的底层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举例的方式,结合附图,对双密度复合鞋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图1是具有双密度符合鞋底的鞋的说明图,示出的鞋是一种圆头不露趾的半包鞋,由鞋面b固定在双密度复合鞋底a而形成。这种鞋造型简约,鞋体透气,便于穿脱,适合在夏天室外穿着行走。
图2是双密度复合鞋底整体的说明图,图3是双密度复合鞋底的***说明图。
如图2、3所示,双密度复合鞋底a包括脚床层1、底层2、纺织物层3、后跟垫4,以下对四者进行简述。
脚床层1是鞋底的主要部分,用于支撑人脚。脚床层1的上端形成对应人脚底结构的曲面,前部凹陷,中部和后端凸起,使得人脚在其上时,人脚的足弓是自然放松的状态。脚床层1的下端平整、能够适应地面,上端外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围栏部114,围栏部114用于限制人脚的位置,防止人脚在行走时从鞋中滑出。脚床层1的内部结构可参见后文结合图4~6的说明部分。
底层2是平板状,其形状与脚床层1底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脚床层1底部,具有防滑耐磨的作用。
纺织物层3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脚床层1的上端,覆盖脚床层1的上端面,与人脚直接接触。纺织物层3能够起到防滑、帮助透气、防止捂汗、增加舒适度的作用,并且鞋底的制造者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颜色、图案的纺织物层3,使得鞋底a看起来美观、时尚。
后跟垫4设置在纺织物层3上方,与人脚后跟的位置相对应,形状是对应人脚后跟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蛋形垫片,具有弹性,能够在人行走时为人脚后跟提供向上的助力。
图4是从图3中c方向(从下向上)看的脚床层的说明图,图5是脚床层沿图4中A-A剖开的说明图,图6是脚床层沿图4中B-B剖开的说明图。
以下结合附图4~6对脚床层1的具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4~6,脚床层1包括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
低密度主体1在图4中以白色表示,在图5、6中以交叉线阴影表示。低密度主体1采用低密度、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作,能很好的适应人脚形状,具有很强的回弹能力,使人穿鞋时走路省力,不会感到硌脚。
高密度包边12围绕在低密度主体11侧面,是图4~6中斜线阴影部分,采用硬度高,柔韧性相对低的材料制作,能够约束、限制低密度主体11的形状,并且在人脚向下压缩低密度主体11时,高密度包边12提拉低密度主体11的边缘,加强低密度主体1的回弹能力,防止低密度主体11被人脚挤压变形、无法支撑足弓。
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是采用双密度TPU或TR材料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在人脚对低密度主体11施加向下的压力时,高密度包边12和低密度主体11之间的剪切力被整体均摊,使得二者不会脱离,所以高密度包边12对低密度主体11的约束作用稳定,使得低密度主体11能够保持形状,不会被人脚挤压变形。
从图5中可以看到,低密度主体11与人脚前掌位置(前侧)对应的部分形成上端凹陷、厚度相对小的前掌部111、与人脚足弓、脚后跟位置对应的部分(中、后侧)分别形成上端***、厚度相对大的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
结合图4、5,前掌部111的下端设置有九个条形凹槽101,相邻的条形凹槽101之间形成八个竖向的前掌支撑板102。从图4可以看到,条形凹槽101和前掌支撑板102是波浪形,因此前掌支撑板102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具有更强的支撑力和回弹能力;前掌支撑板102沿左右方向延伸,平行于人前掌脚关节,在人行走时,前掌部111的上部随人脚关节上下弯曲变形,前掌部111下侧的前掌支撑板102能够适应其上部的变形变换角度,所以前掌部111的绕曲能力很好。
结合图4、5,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的下端设置网状排列的矩形凹槽103(位于边缘的矩形凹槽有适应性变形),相邻的矩形凹槽103之间形成竖向的龙骨板104,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板104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龙骨板104相互交错,形成龙骨结构。这种龙骨结构形状稳固,既能保证支撑力,又能减轻重量。
从图4可以看到,在足弓部112下端的沿延前后方向延伸的龙骨板104有四排,而在后根部113下端的仅有2排,即,足弓部112下端的龙骨板104排列较密,对足弓的支撑力更强,后跟部113的龙骨板104排列较疏,更为柔软,使足跟感觉更舒适,没有“硌脚”的感觉。
参见图5、6,围栏部114的内侧面倾斜,形成向下变厚的形状,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之间的边界位于围栏部114中间。因此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的接触面积较大,在低密度主体11受到人脚挤压时,边缘具有沿e方向变形的趋势,高密度包边12对低密度主体11产生沿f方向的拉力,维持低密度主体11的形态稳定。
围栏部114的高度在各处不同,如图5所示,与前掌部111对应的部分114a的高度较低,如图6所示,对应足弓部112的部分和后跟部113的部分114b的高度较高。因此,高密度包边12对低密度主体11的足弓部约束力更强,使得足弓部112的支撑能力更稳定。
以下对底层2进行具体描述。
图7是从图3中d方向(从下向上)看的底层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底层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人脚关节(沿左右方向)的细长凹槽21,分布在对应前掌部112、后跟部113的位置,能起到增加底层绕曲能力的作用。
底层2的上端与各个前掌支撑板102、龙骨板104以及高密度包边12的下端固定。因此,底层2对前掌支撑板102、龙骨板104以及高密度包边12的下端能够起到固定、约束形状的作用,特别是能够防止人脚向前、后用力时,前掌支撑板102倒伏、回弹能力减弱的情况出现,还能够避免高密度包边12因受压而向外扩张变形。
以下对后跟垫4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3、5、6所示,后跟垫4固定在后跟部113的上侧,位置与人脚后跟相对应,形状是符合人脚后跟的蛋形。从图5可以看到,后跟部113上方形成对应后跟垫4下端形状的放置槽,后跟垫4固定设置在放置槽41内,与后根部4结合牢固。并且后跟垫4的上侧面与后跟部113的上侧面构成平滑的曲面,减少“硌脚”的感觉。后跟垫4采用柔软、有弹性的材质,能够提高回弹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例如,将双密度符合鞋底应用在露趾半包鞋、乐福鞋、系带凉鞋等鞋中,再例如,采用其他具有两种不同密度、弹性的材料制作,如双密度的TR、TPU等材料,并可以在材料中混入椰丝等纤维,为脚床层进一步减重。
纺织物层3采用皮肤可直接接触的内衣服装材料,厚度控制在0.55-0.6毫米,材料通过ASTM D737《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ISO 923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测试方法》,GB/T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试》和JIS L1096《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
纺织物层3与脚床层1之间的贴合胶水符合GB/T 2790—1995标准。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条形凹槽101、前掌支撑板102、矩形凹槽103、龙骨板104的数量仅用作举例,在实际生产时,上述结构的具体数量应根据鞋底的长宽进行匹配的设计。

Claims (10)

1.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床层(1)、底层(2),
所述脚床层(1)下端平整,上端形成对应人脚底结构的曲面,包括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
所述低密度主体(11)与人脚前掌位置对应的部分形成上端凹陷的前掌部(111)、与人脚足弓、脚后跟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上端***的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
所述前掌部(11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平行于脚关节的条形凹槽(101),相邻的所述条形凹槽(101)之间形成竖向的前掌支撑板(102),
所述足弓部(112)和所述后跟部(113)的下端设置网状排列的多个矩形凹槽(103),相邻的所述矩形凹槽(103)之间形成竖向的龙骨板(104),多个所述龙骨板(104)相互交错构成龙骨结构;
所述高密度包边(12)是匹配低密度主体(11)侧面的不规则环形,包裹在所述低密度主体(11)的外侧,限制所述低密度主体(11)的形状,
所述底层(2)与所述脚床层(1)底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平板状,
所述底层(2)的上端与各个所述前掌支撑板(102)、龙骨板(104)、高密度包边(12)的下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床层(1)是一体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床层(1)上端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匹配人脚边缘的围栏部(1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部(114)的内侧面倾斜,形成向下变厚的形状,所述低密度主体(11)和高密度包边(12)之间的边界位于围栏部(114)中间,
所述围栏部(114)与所述前掌部(111)对应的部分高度较低,对应足弓部(112)和后跟部(113)的部分高度较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支撑板(102)是波浪形或折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纺织物层(3),所述纺织物层(3)覆盖所述脚床层(1)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112)下端的龙骨板(104)排列较密,
所述后跟部(113)的龙骨板(104)排列较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人脚关节的细长凹槽(21),分布在对应所述前掌部(111)、后跟部(113)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113)的上侧固定设置截面为梭形的后跟垫(4),所述后跟垫(4)的位置与人脚后跟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密度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113)上方形成对应所述后跟垫(4)下端形状的放置槽,所述后跟垫(4)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后跟垫(4)的上侧面与所述后跟部(113)的上侧面构成平滑的曲面。
CN202320902490.9U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Active CN22000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490.9U CN220000960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490.9U CN220000960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0960U true CN22000096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490.9U Active CN220000960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0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6319B2 (en) Footwear construction
JP5601593B2 (ja) 衝撃分散機能と転がり歩行機能を有する履物の中敷き
JP5411988B2 (ja) 靴のインソール
KR101006923B1 (ko) 신발 중창
US6951066B2 (en) Cushioning sol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JP5138682B2 (ja) 人間の足構造と歩行とに適したエルゴノミックな靴底
JP2012075864A (ja) 履物の中敷き
US20180070670A1 (en) Shoe Insole
JP2009101139A (ja) ハイヒール用の機能性中敷
JP5173539B2 (ja) 姿勢矯正方法、履き物セット及びその内部構造体セット
CN101188957B (zh) 鞋的鞋底结构
US20130318817A1 (en) Footwear with integrated energy wave sockliner
KR101319821B1 (ko) 신발창
KR100940011B1 (ko) 하중을 분산하는 기능을 가지는 신발
CN220000960U (zh)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双密度复合鞋底
KR200467057Y1 (ko) 신발용 깔창
JP5324629B2 (ja) トレーニングに適した靴の靴底
JP3222446U (ja) 靴底及び靴
JP2005185675A (ja) 履物
JP4850462B2 (ja) 足底板対応履物
CN220756709U (zh) 一种鞋底及鞋子
KR102574998B1 (ko) 가변형 인솔
JP7525214B1 (ja) 履物
KR102514616B1 (ko) 신발 깔창
CN214207389U (zh) 一种健康鞋垫及具有该健康鞋垫的健康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