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5639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5639U
CN219995639U CN202321659343.XU CN202321659343U CN219995639U CN 219995639 U CN219995639 U CN 219995639U CN 202321659343 U CN202321659343 U CN 202321659343U CN 219995639 U CN219995639 U CN 219995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ezing
temperature
duc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93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琴
李勇军
张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93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5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5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5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变温风道组件,设于变温箱胆内;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风机仓,风机仓内设有送风风机;蒸发仓,形成于变温箱胆内;冷冻风道组件,设于冷冻箱胆内;冷冻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相互分隔地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冷冻送风风道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风机仓相连通;冷冻回风风道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蒸发仓相连通;在送风风机运行时,送风风机能够抽取蒸发仓内的冷气,经冷冻送风风道输送至冷冻室中,并使冷冻室的空气经冷冻回风风道回流到蒸发仓内;有效地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提升冷冻室内的可使用体积,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箱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中,蒸发器及蒸发器仓通常设于冷冻室及冷冻室背侧,导致冷冻室内可使用的体积较小,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内的空间布局,提升度冷冻室内的使用体积及空间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被构造成冰箱外部的外壳;所述箱体内设有依次相邻布置的冷藏箱胆、变温箱胆和冷冻箱胆;所述冷藏箱胆内形成冷藏室,所述变温箱胆内形成变温室,所述冷冻箱胆内形成冷冻室;变温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变温箱胆内,并设于所述变温室的背侧;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风机仓,所述风机仓内装设有送风风机;蒸发仓,形成于所述变温箱胆内,并形成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背侧与所述变温箱胆的后壁之间,所述蒸发仓内设有蒸发器,所述蒸发仓连通所述风机仓;冷冻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冷冻箱胆内,并设于所述冷冻室的背侧;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相互分隔地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和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分别连通所述冷冻室;其中,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所述风机仓相连通;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所述蒸发仓相连通;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冷冻室中,并使所述冷冻室的空气经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回流到所述蒸发仓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变温送风风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仓和所述变温室;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变温室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设有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分设于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均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且均连通所述风机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设有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分设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均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且均连通所述风机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变温回风风道,所述变温回风风道设于所述蒸发仓的前侧空间中,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由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前壁向后延伸至其后壁处,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变温室,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的后端连通所述蒸发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温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垫,所述第一隔热垫设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隔热垫上开设有供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穿过的第一风口和供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穿过的第二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箱胆内设有冷藏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冷藏室的背侧;所述冷藏风道组件内设有冷藏送风风道,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仓和所述冷藏室;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冷藏室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的与所述风机仓的连接处设有电动风门,所述电动风门设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中,所述电动风门能够启闭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变温箱胆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垫,所述第二隔热垫设于所述冷藏风道组件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上开设有供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穿过的第三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箱胆的背侧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冷藏回风管路,所述冷藏回风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变温箱胆相连;所述冷藏回风管路内形成有冷藏回风风道,所述冷藏回风风道的上端伸入所述冷藏箱胆内,并连通所述冷藏室;所述冷藏回风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蒸发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风道组件的前壁上开设有冷冻送风口,所述冷冻送风口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和所述冷冻室;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的远离所述蒸发仓一端形成冷冻回风口,所述冷冻室通过所述冷冻回风口连通所述冷冻回风风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在箱体内设有依次相邻布置的冷藏箱胆、变温箱胆和冷冻箱胆,冷藏箱胆内形成冷藏室,变温箱胆内形成变温室,冷冻箱胆内形成冷冻室;将蒸发仓布置在变温箱胆内,并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与变温箱胆的后壁之间;并将送风风机及风机仓布置在变温风道组件内;仅在冷冻箱胆内的冷冻风道组件中布置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并使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中,与风机仓相连通,有效地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蒸发仓以及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的部分风道能够布置在冷冻箱胆外部,有效地减少对冷冻箱胆内部空间的占用,进而提升冷冻室内的可使用体积,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冰箱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冷藏风道组件、冷冻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变温风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第二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压缩机仓;2、冷藏箱胆;20、冷藏室;3、变温箱胆;30、变温室;4、冷冻箱胆;40、冷冻室;5、冷藏风道组件;51、冷藏送风风道;511、冷藏送风口;512、第二电动风门;52、冷藏回风管路;6、变温风道组件;60、蒸发仓;61、送风风机;62、变温送风风道;621、变温送风口;622、第一电动风门;63、变温回风风道;631、变温回风口;64、隔热板;7、冷冻风道组件;71、冷冻送风风道;711、冷冻送风口;72、冷冻回风风道;721、冷冻回风口;73、隔热件;8、第一隔热垫;81、第一风口;82、第二风口;9、第二隔热垫;91、第三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在相关的风冷冰箱中,蒸发器及蒸发器仓通常设于冷冻室及冷冻室背侧,导致冷冻室内可使用的体积较小,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冰箱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冷藏箱胆2、变温箱胆3、冷冻箱胆4、冷藏风道组件5、变温风道组件6以及冷冻风道组件7。
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箱体1被构造成冰箱外部的外壳。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1的内部被限定出多个相互分隔的储藏间室,每个储藏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
箱体1的前侧设有门体(图中未示出),门体用于启闭储藏间室。门体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储藏间室。可以理解的是,门体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储藏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门体同时启闭一个储藏间室。
图3是图2的正视图。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冷藏箱胆2设于箱体1内,冷藏箱胆2形成有冷藏室20。变温箱胆3设于箱体1内,变温箱胆3形成有变温室30。冷冻箱胆4设于箱体1内,冷冻箱胆4形成有冷冻室40。冷藏箱胆2、变温箱胆3与冷冻箱胆4依次相邻布置,使得冷藏室20、变温室30、冷冻室40相互分开,可以不需要繁琐的密封,使得冷藏室20、变温室30、冷冻室40相互不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箱胆2设于变温箱胆3的上方,冷冻箱胆4设于变温箱胆3的下方,且冷藏箱胆2、变温箱胆3与冷冻箱胆4上下依次相互间隔布置。因此,冷藏室20形成于变温室30的上方,变温室30设于冷冻室40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冷藏箱胆2也可以设于变温箱胆3的下方,变温箱胆3设于冷冻箱胆4的下方,或者冷藏箱胆2、变温箱胆3与冷冻箱胆4呈左中右分隔布置,或其他方式的相邻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制冷组件(图中未示出),制冷组件用于为冰箱内部提供冷量,以保持各个储藏间室的低温环境。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器件等,制冷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组件,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的底部区域设有压缩机仓11,压缩机、冷凝器等制冷器件均能够布置在压缩机仓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1设于冷冻箱胆4的背侧,故压缩机仓11会占用部分冷冻箱胆4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1也可以设于冷藏箱胆2的背侧,或设置在箱体1内的其他区域。
图6是图3中冷藏风道组件5、冷冻风道组件7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冷藏风道组件5设于冷藏箱胆2内,且冷藏风道组件5设于冷藏室20的背侧,即冷藏室20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5前侧的空间中。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风道组件5内设有冷藏送风风道51,冷藏送风风道51连通冷藏室20。因此,可以通过冷藏送风风道51将冷气输送至冷藏室20内,实现冷藏室20制冷。
请参阅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送风风道51凹设于冷藏风道组件5的背侧。在冷藏风道组件5装设于冷藏箱胆2中时,冷藏送风风道51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5的背侧与冷藏箱胆2的后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冷藏送风风道51也可以部分风道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5的背侧与冷藏箱胆2的后壁之间,也可以是全部风道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5的背侧与冷藏箱胆2的后壁之间。此外,冷藏送风风道51也可以全部形成于冷藏风道组件5的内部。
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风道组件5的前壁上开设有冷藏送风口511,冷藏送风口511连通冷藏送风风道51和冷藏室20。因此,输送入冷藏送风风道51内的冷气能够经冷藏送风口511输送入冷藏室20内,进而对冷藏室20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送风口511设有多个,多个冷藏送风口511呈间隔布置,冷藏送风风道51内的冷气能够通过多个冷藏送风口511向冷藏室20内的不同区域进行送风,进而提升冷藏室20制冷的均匀性,使冷藏室20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冷藏送风口5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图9是图8的变温风道组件6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图9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10所示,变温风道组件6设于变温箱胆3内,且变温风道组件6设于变温室30的背侧,即变温室30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6前侧的空间中。
变温风道组件6的背侧形成有蒸发仓60,蒸发仓60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6的背侧与变温箱胆3的后壁之间。蒸发仓60内用于布置蒸发器,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流入冷凝器内进行冷凝,再通过毛细管等节流器件进行节流降压后,流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进而能够使蒸发仓60内的空气降温,形成大量的冷气,冷气能够分别输送入冷藏室20、变温室30及冷冻室40等各个储藏间室中,进而对各个储藏间室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6内设有风机仓(图中未标示),风机仓与蒸发仓60相连通。风机仓内设有送风风机61,送风风机61可转动地装设于风机仓内。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进入风机仓内,并通过相应的送风风道将冷气输送入对应的储藏间室内,进而对对应的储藏间室进行制冷。
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6内设有变温送风风道62,变温送风风道62连通风机仓和变温室30。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进入风机仓中,并经风机仓、变温送风风道62输送至变温室30中,实现变温室30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送风风道62内设有第一电动风门622,第一电动风门622可转动地设于变温送风风道62,且第一电动风门622能够启闭变温送风风道62,进而控制变温室30开启或关闭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送风风道62的前壁上开设有变温送风口621,变温送风口621连通变温送风风道62和变温室30。因此,送风风机61输送入变温送风风道62内的冷气能够经变温送风口621输送入变温室30内,进而对变温室30进行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变温送风口6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送风风道51的一端延伸布置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并连通风机仓。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进入风机仓中,并经风机仓、冷藏送风风道51输送至冷藏室20中,实现冷藏室20制冷。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送风风道51的与风机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电动风门512,该第二电动风门512可转动地设于冷藏送风风道51,且第二电动风门512能够启闭冷藏送风风道51。因此,当第二电动风门512打开冷藏送风风道51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并经风机仓、冷藏送风风道51输送至冷藏室20中,实现冷藏制冷。当第二电动风门512关闭冷藏送风风道51时,冷藏送风风道51停止向冷藏室20中输送冷气,进而可以停止冷藏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动风门512设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即第二电动风门512设于冷藏送风风道51的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风道中,进而可以减小对冷藏风道组件5内空间的占用。
请参阅图4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送风风道51内可以设置多个冷藏送风风道51,多个冷藏送风风道51均与风机仓相连通,进而能够通过送风风机61同时向多个冷藏送风风道51内送风,进而向冷藏室20的不同区域进行输送冷气。
请参阅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箱胆2的背侧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冷藏回风管路52,冷藏回风管路52的下端与变温箱胆3相连。冷藏回风管路52内形成有冷藏回风风道(图中未标示),冷藏回风风道的上端伸入冷藏箱胆2内,并连通冷藏室20。冷藏回风风道的下端连通蒸发仓60。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的风力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经冷藏送风风道51输送至冷藏室20内;同时送风风机61的风力能够使冷藏室20内的空气通过冷藏回风风道回流至蒸发仓60内冷却,进而形成冷藏制冷空气循环。
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6内设有变温回风风道63,变温回风风道63连通变温室30和蒸发仓60。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经变温送风风道62输送至冷藏室20内;同时送风风机61的风力能够使变温室30内的空气经变温回风风道63回流到蒸发仓60内,重新被蒸发器冷却,形成变温制冷空气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回风风道63设于蒸发仓60的前侧空间中,变温回风风道63由变温风道组件6的前壁向后延伸至其后壁处,变温回风风道63的前端连通变温室30,变温回风风道63的后端连通蒸发仓60。因此,变温室30内的空气能够就近地回到蒸发仓60内,重新被蒸发器冷却,形成变温制冷空气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风道组件6的前壁上设有变温回风口631,变温回风风道63通过变温回风口631连通变温室30。因此,变温室30内的空气能够经变温回风口631进入变温回风风道63内,并经变温回风风道63回流到蒸发仓60中。
图11是图8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12所示,冷冻风道组件7设于冷冻箱胆4内,且冷冻风道组件7设于冷冻室40的背侧,即冷冻室40形成于冷冻风道组件7前侧的空间中。
冷冻风道组件7内设有冷冻送风风道71,冷冻送风风道71的一端延伸布置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并连通风机仓,同时冷冻送风风道71连通冷冻室40。即冷冻送风风道71的一部分形成于冷冻风道组件7内,另一部分延伸并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送风风机61能够抽取蒸发仓60内的冷气进入风机仓中,并经风机仓、冷冻送风风道71输送至冷冻室4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风道组件7的前壁上设有冷冻送风口711,冷冻送风口711连通冷冻送风风道71和冷冻室40,进而使冷冻送风风道71内的冷气能够经冷冻送风口711输送入冷冻室40内,进而对冷冻室40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送风口711设有多个,多个冷冻送风口711呈间隔布置,冷冻送风风道71内的冷气能够通过多个冷冻送风口711向冷冻室40内的不同区域进行送风,进而提升冷冻室40制冷的均匀性,使冷冻室40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冷冻送风口7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送风风道71内也可以设有风门,通过风门启闭冷冻送风风道71,进而对冷冻室40的制冷进行启闭控制。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冷冻风道组件7内设有冷冻回风风道72,冷冻回风风道72与冷冻送风风道71相互分隔布置。冷冻回风风道72的一端延伸布置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并连通蒸发仓60,同时冷冻回风风道72连通冷冻室40。即冷冻回风风道72的一部分形成于冷冻风道组件7内,另一部分延伸并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6内。因此,在送风风机61运行时,在送风风机61的风力作用下,冷冻室40中的空气能够经冷冻回风风道72回到蒸发仓60中,重新被蒸发器冷却,进而形成冷冻制冷空气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回风风道72与冷冻送风风道71呈左右相互分隔布置,且冷冻回风风道72与冷冻送风风道71位于冷冻风道组件7内的同一平面上,进而有利于减小冷冻风道组件7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对冷冻室40内体积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回风风道72的远离蒸发仓60一端形成冷冻回风口721,冷冻室40通过冷冻回风口721连通冷冻回风风道72。因此,冷冻室40中的空气能够经冷冻回风口721进入冷冻回风风道72内,并经冷冻回风风道72回到蒸发仓60中。
请参阅图7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风道组件7内设有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分设于冷冻回风风道72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均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内,且均连通风机仓。每个冷冻送风风道71均通过多个冷冻送风口711连通冷冻室40,因此,可以提升冷冻室40制冷效率,并提升冷冻室40内制冷的均匀性。同时,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分设于冷冻回风风道72的左右两侧的结构布局,可以提升冷冻风道组件7内的空间利用效率,减小冷冻风道组件7的厚度,减小占用冷冻室40的体积,进而有效地提升冷冻室40内可使用的存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冷冻风道组件7内也可以布置两个冷冻回风风道72,两个冷冻回风风道72分设于冷冻送风风道7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冷冻回风风道72均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内,且均连通风机仓。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回风风道72的与蒸发仓60相连的一端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中,且位于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之间的区域中,进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变温风道组件6的内部空间,提升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回风风道63设于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之间的区域中,且变温回风风道63与冷冻回风风道72呈上下间隔布置,进而可以进一步优化变温风道组件6的内部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空间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冷冻风道组件7内设有隔热件73,隔热件73可采用EPS、VIP等隔热材料制成。在冷冻风道组件7内,冷冻回风风道72设于隔热件73内,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设于隔热件73的两侧,进而通过隔热件73对冷冻回风风道72和冷冻送风风道71之间进行热隔离,并充分地利用冷冻风道组件7的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回风风道72和冷冻送风风道71均可形成于隔热件73内部,并相互间隔布置。
请参阅图9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变温风道组件6内设有隔热板64,隔热板64可采用EPS、VIP等隔热材料制成。变温回风风道63、两个冷冻送风风道71的延伸部分以及冷冻回风风道72的延伸部分均形成于该隔热板64内,并相互分隔布置,进而在变温风道组件6内,使变温回风风道63、冷冻送风风道71的延伸部分以及冷冻回风风道72的延伸部分之间进行热隔离。
请参阅图8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温箱胆3和冷冻箱胆4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垫8,第一隔热垫8设于变温风道组件6与冷冻风道组件7之间。第一隔热垫8用于使冷冻风道组件7内和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冷冻送风风道71和冷冻回风风道72相互衔接。具体地,第一隔热垫8上开设有供冷冻送风风道71穿过的第一风口81和供冷冻回风风道72穿过的第二风口82。冷冻风道组件7内的冷冻送风风道71经第一风口81与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冷冻送风风道71的延伸部分上下对接连通。冷冻风道组件7内的冷冻回风风道72经第二风口82与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冷冻回风风道72的延伸部分上下对接连通。
图13是图8中第二隔热垫9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箱胆2和变温箱胆3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垫9,第二隔热垫9设于冷藏风道组件5与变温风道组件6之间。第二隔热垫9用于使冷藏风道组件5内和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冷藏送风风道51相互衔接。具体地,第二隔热垫9上开设有供冷藏送风风道51穿过的第三风口91。冷藏风道组件5内的冷藏送风风道51经第一风口81与变温风道组件6内的冷藏送风风道51的延伸部分上下对接连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在箱体1内设有依次相邻布置的冷藏箱胆2、变温箱胆3和冷冻箱胆4,冷藏箱胆2内形成冷藏室20,变温箱胆3内形成变温室30,冷冻箱胆4内形成冷冻室40;将蒸发仓60布置在变温箱胆3内,并形成于变温风道组件6与变温箱胆3的后壁之间;并将送风风机61及风机仓布置在变温风道组件6内;仅在冷冻箱胆4内的冷冻风道组件7中布置冷冻送风风道71和冷冻回风风道72,并使冷冻送风风道71和冷冻回风风道72延伸至变温风道组件6中,与风机仓相连通,有效地提高了变温风道组件6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蒸发仓60以及冷冻送风风道71和冷冻回风风道72的部分风道能够布置在冷冻箱胆4外部,有效地减少对冷冻箱胆4内部空间的占用,进而提升冷冻室40内的可使用体积,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被构造成冰箱外部的外壳;所述箱体内设有依次相邻布置的冷藏箱胆、变温箱胆和冷冻箱胆;所述冷藏箱胆内形成冷藏室,所述变温箱胆内形成变温室,所述冷冻箱胆内形成冷冻室;
变温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变温箱胆内,并设于所述变温室的背侧;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风机仓,所述风机仓内装设有送风风机;
蒸发仓,形成于所述变温箱胆内,并形成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背侧与所述变温箱胆的后壁之间,所述蒸发仓内设有蒸发器,所述蒸发仓连通所述风机仓;
冷冻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冷冻箱胆内,并设于所述冷冻室的背侧;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部形成有相互分隔地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和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分别连通所述冷冻室;
其中,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所述风机仓相连通;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并与所述蒸发仓相连通;
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冷冻室中,并使所述冷冻室的空气经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回流到所述蒸发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变温送风风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仓和所述变温室;
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变温室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设有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分设于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均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且均连通所述风机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内设有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分设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冷冻回风风道均延伸至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且均连通所述风机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内设有变温回风风道,所述变温回风风道设于所述蒸发仓的前侧空间中,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由所述变温风道组件的前壁向后延伸至其后壁处,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变温室,所述变温回风风道的后端连通所述蒸发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之间设有第一隔热垫,所述第一隔热垫设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隔热垫上开设有供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穿过的第一风口和供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穿过的第二风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胆内设有冷藏风道组件,所述冷藏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冷藏室的背侧;所述冷藏风道组件内设有冷藏送风风道,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机仓和所述冷藏室;
在所述送风风机运行时,所述送风风机能够抽取所述蒸发仓内的冷气,并经所述风机仓、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输送至所述冷藏室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的与所述风机仓的连接处设有电动风门,所述电动风门设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中,所述电动风门能够启闭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变温箱胆之间设有第二隔热垫,所述第二隔热垫设于所述冷藏风道组件与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上开设有供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穿过的第三风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胆的背侧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冷藏回风管路,所述冷藏回风管路的下端与所述变温箱胆相连;
所述冷藏回风管路内形成有冷藏回风风道,所述冷藏回风风道的上端伸入所述冷藏箱胆内,并连通所述冷藏室;所述冷藏回风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蒸发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的前壁上开设有冷冻送风口,所述冷冻送风口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和所述冷冻室;
所述冷冻回风风道的远离所述蒸发仓一端形成冷冻回风口,所述冷冻室通过所述冷冻回风口连通所述冷冻回风风道。
CN202321659343.XU 2023-06-27 2023-06-27 冰箱 Active CN219995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9343.XU CN219995639U (zh) 2023-06-27 2023-06-27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9343.XU CN219995639U (zh) 2023-06-27 2023-06-27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5639U true CN219995639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9343.XU Active CN219995639U (zh) 2023-06-27 2023-06-27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5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8147B (zh) 冰箱
CN100549592C (zh) 冰箱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KR20090059660A (ko) 냉장고
CN204043281U (zh) 冰箱
WO2019120105A1 (zh) 冰箱
WO2021047549A1 (zh) 冰箱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CN113494808B (zh) 冰箱
CN113494809B (zh) 冰箱
CN113532005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9995639U (zh) 冰箱
KR20180046576A (ko) 냉장고
CN219995638U (zh) 冰箱
CN214746668U (zh) 冰箱
CN214371196U (zh) 冰箱
CN112781296B (zh) 冰箱
CN210832700U (zh) 冰箱
CN207688490U (zh) 一种单***三温区对开三门冰箱
CN221301691U (zh) 制冷设备
CN220771504U (zh) 冰箱
CN220771505U (zh) 冰箱
CN220771503U (zh) 冰箱
CN214406645U (zh) 冰箱
CN219913605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