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5453U -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5453U
CN219995453U CN202322625000.8U CN202322625000U CN219995453U CN 219995453 U CN219995453 U CN 219995453U CN 202322625000 U CN202322625000 U CN 202322625000U CN 219995453 U CN219995453 U CN 219995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dium
air
surface cool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250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旺
张智权
刘冠军
郑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250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5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5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5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中多元换热***包括制冷介质、多元换热器、压缩冷凝组件,多元换热***为转轮除湿装置提供梯级冷源,分别供给转轮除湿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表冷器,以满足表冷器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以及湿度,所述多元换热器可以对待处理风进行深度冷却,从而实现了冷源的自供,节省了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碳排放。

Description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轮除湿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组是把湿空气处理成符合要求的干空气的一种设备,主要包括转轮、表冷器、加热器、风机、过滤器等部件。空气处理过程中,对湿度和温度的处理主要依赖于转轮和表冷器,表冷器的冷源来源于远端机房制取的7℃低温冷冻水。
转轮除湿机组为了使用机房制取的低温冷冻水需要安装布置长距离的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不仅增加管路***投资,而且冷冻水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较大,假设工艺设计表冷器需求进口冷冻水温为7℃,则机房制取供应的冷冻水温度需要低于7℃,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机房制取的冷冻水温度为5℃才能保证最终使用侧需求的7℃,此时机房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COP将比其制取7℃冷冻水时的COP值低,制冷效率低。另又对于改造搬迁项目通常无冷冻水可供应,若涉及到使用冷冻水量较少情况无法专门再建冷冻水供应站时,如何解决此状况下转轮除湿机组的冷源问题是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解决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节省了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和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用以对待处理风进行除湿以及降温处理,包括:
冷却介质表冷换热***,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包括第一表冷器、介质循环泵以及冷却介质,所述第一表冷器与介质循环泵连通并循环流通冷却介质;
多元换热***,所述多元换热***包括:制冷介质、多元换热器、压缩冷凝组件,所述多元换热器与压缩冷凝组件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将所述制冷介质处理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进入所述多元换热器蒸发吸热,使所述多元换热器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与所述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冷却介质与所述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后,以高温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所述高温的冷却介质与所述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流回第一表冷器,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第一表冷器提供冷源,以满足所述第一表冷器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
空气冷却换热***,所述空气冷却换热***控制所述待处理风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以及多元换热器;
待处理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后,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所述多元换热器进一步降低所述待处理风的温度及湿度。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制冷压缩机、节流阀,所述多元换热器与所述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依次相互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所述制冷介质经所述制冷压缩机压缩后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流经节流阀调节后,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进入多元换热器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在多元换热器内蒸发吸热,使多元换热器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与所述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如此,使得多元换热器中的制冷介质始终处于低温低压状态,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与所述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为所述第一表冷器提供冷源以满足第一表冷器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还包括第二表冷器,所述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与所述多元换热***的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多元换热器流出后分流,分流后的第一支路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内腔,分流形成的第二支路流经第二表冷器的内腔,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及第二表冷器外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及湿度;如此,所述多元换热***分别为所述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提供冷源,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及第二表冷器外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及湿度,从而解决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节省了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空气冷却换热***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湿转轮的除湿转轮单元、风道及处理风机,所述处理风机带动所述待处理风在风道中流动,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表冷器、多元换热器、除湿转轮单元、第二表冷器后流出。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在第一除湿转轮和第二除湿转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表冷器,所述低温的冷却介质从所述多元换热器流出后还分流形成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流经所述第三表冷器的内腔,供与流经第三表冷器外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及湿度。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冷凝器中的风机吸入新风,所述新风与所述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后,高温的新风进入除湿转轮单元再生侧入口风道,以升高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如此,所述多元换热***能够为所述除湿转轮单元提供部分再生热源,以升高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用于带走除湿转轮上吸收的水分,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碳排放。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表冷器的冷却介质的流出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供所述冷却介质在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后经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调节后流入所述多元换热器中,与所述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调节阀能够根据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调节其流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容纳有冷却介质的管道发生膨胀而造成危险。
作为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仅包括一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位于一个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第二表冷器之间;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两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位于两个所述除湿转轮之间;如此,所述处理风机依靠机械能提高待处理风的压力,并将所述待处理风在所述空气冷却换热***中进行排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转轮除湿装置提供梯级冷源,分别供给转轮除湿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表冷器,满足表冷器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进行热交换,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待处理风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所述多元换热器可以对待处理风进行深度冷却,使待处理风在进入除湿转轮单元之前进一步降低待处理风的温度及湿度,使得除湿转轮中的吸湿材料所吸附的湿气减少,从而减少除湿转轮中的再生风加热所产生的能耗,不仅实现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并且节省了传统转轮除湿装置的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且多元换热***冷凝侧释放的热量还可用于转轮除湿再生热源,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碳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应用到单转轮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应用到双转轮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制冷介质
2 多元换热器
3 冷凝器
4 制冷压缩机
5 节流阀
6 第一表冷器
7 第二表冷器
8 第三表冷器
9 介质循环泵
10 冷却介质
10a 第一支路
10b 第二支路
10c 第三支路
13 待处理风
14 第一除湿转轮
15 第二除湿转轮
16 处理风机
17 新风
18 第一调节阀
19 第二调节阀
20 第三调节阀
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用以对待处理风13进行除湿以及降温处理,包括:
冷却介质表冷换热***,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包括第一表冷器6、介质循环泵9以及冷却介质10,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介质循环泵9连通并循环流通冷却介质10;
多元换热***,所述多元换热***包括:制冷介质1、多元换热器2、压缩冷凝组件,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压缩冷凝组件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1,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将所述制冷介质1处理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进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蒸发吸热,使所述多元换热器2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冷却介质10与所述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后,以高温的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高温的冷却介质10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10流回第一表冷器6,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第一表冷器6提供冷源,以满足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
空气冷却换热***,所述空气冷却换热***控制所述待处理风13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以及多元换热器2;
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所述冷却介质10进行热交换后,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多元换热器2进一步降低所述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第一表冷器6提供冷源,满足第一表冷器6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从而所述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所述冷却介质10进行热交换后,降低了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制冷介质1与所述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所述多元换热器2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蒸发吸热,使所述多元换热器2表面温度降低,进一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实现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并且节省了传统转轮除湿装置的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3、制冷压缩机4、节流阀5,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压缩机4、冷凝器3、节流阀5依次相互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1,所述制冷介质1经所述制冷压缩机4压缩后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进入冷凝器3中,冷凝器3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流经节流阀5调节后,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进入多元换热器2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在多元换热器2内蒸发吸热,使多元换热器2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的温度。如此,使得多元换热器2中的制冷介质1始终处于低温低压状态,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的温度,从而为所述第一表冷器6提供冷源以满足第一表冷器6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并且多元换热器2中的制冷介质1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降低了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制冷介质1包括但不限于: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代甲、氟里昂等,所述冷却介质10包括但不限于:水、盐水、乙二醇溶液、防冻液、空气等液体或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多元换热器2包括但不限于:卧式蒸发器、立管式蒸发器、螺旋管式蒸发器、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等。
在本实施中,如图1、2所示,冷却介质10流经多元换热器2与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举例来说:多元换热器2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的温度是2℃,冷却介质10与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后流出的温度是12℃,冷却介质10以12℃的温度流入多元换热器2中,与温度为2℃的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流出多元换热器2的冷却介质10的温度是7℃,随后冷却介质10以7℃的温度流回第一表冷器6,如此重复循环,始终为第一表冷器6提供7℃的低温冷却介质10,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另外,待处理风13以26℃流经第一表冷器6,与冷却介质10进行热交换后,待处理风13的温度降低至12℃,接着待处理风13流经多元换热器2,与2℃的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待处理风13的温度能够降低至5℃,多元换热器2进一步降低了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元换热器2以三种流体(制冷介质1、冷却介质10、待处理风13)的热交换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多元换热器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多种流体的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冷凝器3包括但不限于:水冷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式冷凝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制冷压缩机4包括但不限于:滑片式制冷压缩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离心式制冷压缩式等。所述制冷压缩机4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制冷压缩机4将在多元换热器2中汽化的低温低压制冷介质1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排入冷凝器3中,在冷凝器3中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经节流阀5节流为低温低压的的液态制冷介质1再次进入多元换热器2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节流阀5包括但不限于:直通式节流阀、角式节流阀、可调节节流阀、滑套式节流阀等。所述节流阀5对制冷介质1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多元换热器2中制冷介质1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还包括第二表冷器7,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多元换热***的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10从所述多元换热器2流出后分流,分流后的第一支路10a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内腔,分流形成的第二支路10b流经第二表冷器7的内腔,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及第二表冷器7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如此,所述多元换热***分别为所述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提供冷源,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及第二表冷器7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进一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从而解决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节省了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介质循环泵9通过循环输送冷却介质10,实现冷却介质10的循环,确保冷却介质10能够按照设置好的流量在***内循环,包括但不限于:磁力循环泵、浸没式循环泵、离心式循环泵、轴流式循环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包括但不限于:蛇型盘管型表冷器、冷风机型表冷器。其中蛇形盘管型表冷器中的流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冷冻水、热水、工业用冷冻盐水、氟利昂。冷风机行表冷器中流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氟利昂、R407C、HFC型非共沸环保制冷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通过冷却介质10与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空气冷却换热***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湿转轮的除湿转轮单元、风道及处理风机16,所述处理风机16带动所述待处理风13在风道中流动,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表冷器6、多元换热器2、除湿转轮单元、第二表冷器7后流出,依次对待处理风13进行降温和降湿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可包括一或多个除湿转轮,仅包括一个除湿转轮的结构如图1所示,除湿转轮单元包括单独的第一除湿转轮14;包括多个除湿转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仅以包括2个除湿转轮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第一除湿转轮14和第二除湿转轮15,在第一除湿转轮14和第二除湿转轮1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表冷器8,所述低温的冷却介质10从所述多元换热器2流出后还分流形成第三支路10c,所述第三支路10c流经所述第三表冷器8的内腔,供与流经第三表冷器8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多元换热***分别为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第三表冷器8提供冷源,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多元换热***的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10从所述多元换热器2流出后分流,分流后第一支路10a、第二支路10b、第三支路10c的冷却介质10流入相应的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第三表冷器8,提供梯级冷源分别供给第一表冷器6、第二表冷器7、第三表冷器8,供与依次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图2以多元换热***为三个表冷器提供冷源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为多个表冷器提供冷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除湿转轮包括转轮、风机、加热器、控制***。其中,除湿转轮的转轮部件由多层吸湿材料和轮筐组成,所述吸湿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沸石。当待处理风13经过除湿转轮时,吸湿材料将吸附待处理风13中的水分以达到除湿的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用以对待处理风13进行除湿以及降温处理,具体过程举例来说:所述多元换热***为第一表冷器6提供7℃的低温冷却介质10,所述待处理风13流经第一表冷器6,与所述7℃的低温冷却介质10进行热交换后,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多元换热器2可以对待处理风13进行深度冷却,使得待处理风13的温度在进入除湿转轮单元之前能够降到5℃,更重要的也能够是降低待处理风13的湿度,使得除湿转轮中的吸湿材料所吸附的湿气减少,从而减少除湿转轮中的再生风加热所产生的能耗。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冷凝器3中的风机吸入新风17,所述新风17与所述冷凝器3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高温的新风17进入除湿转轮单元再生侧入口风道,以升高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除湿转轮中主要的能耗由其加热器产生,除湿转轮的加热器通过加热空气,提高空气的温度,以蒸发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达到除湿效果。当吸湿材料饱和时,除湿转轮中的加热器产生再生热能,对吸湿材料进行加热,使吸湿材料释放所吸附的湿气,从而使吸湿材料重新恢复除湿能力。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器3中的风机引入新风17,所述新风17与所述冷凝器3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高温的新风17进入除湿转轮单元再生侧入口风道,与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升高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举例来说:在未引入高温的新风17时,加热器需要将空气从20℃加热到120℃,引入高温的新风17后,高温的新风17与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升高至50℃,此时加热器只需将空气从50℃加热到120℃,用于带走吸湿材料所吸收的水分,如此,所述多元换热***能够为所述除湿转轮单元提供部分再生热源,用于带走除湿转轮上吸收的水分,大大降低了加热器产生的能耗,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减少了碳排放,增强了除湿转轮的可复用性。
进一步地,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冷凝器3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冷器7后(图中未展示),作为控制待处理风13温度的加热器;或者所述多元换热***设置两个冷凝器3,多元换热器2与制冷压缩机4、两个冷凝器3、节流阀5依次相互连通,待处理风13流经第二表冷器7后进入冷凝器3,作为控制待处理风13温度的加热器。具体地,当待处理风13流经第二表冷器7后,冷凝器3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与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升高待处理风13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冷却介质10的流出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8,供所述冷却介质10在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后经所述第一调节阀18的调节后流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中,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调节阀18设置的目的是能够根据所述冷却介质10的温度调节其流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容纳有冷却介质10的管道发生膨胀而造成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表冷器7的冷却介质10的流出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9,供所述冷却介质10在流经所述第二表冷器7后经所述第二调节阀19的调节后流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中,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其中,设置第二调节阀19的目的及其作用原理与上文中所描述的第一调节阀18一致,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表冷器8的冷却介质10的流出端设置有第三调节阀20,供所述冷却介质10在流经所述第三表冷器8后经所述第三调节阀20的调节后流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中,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其中,设置第三表冷器8、第三调节阀20的目的及其作用原理与上文中所描述的第一表冷器6、第一调节阀18一致,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仅包括一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16位于第一除湿转轮14与所述第二表冷器7之间;如图2所示,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两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16位于第一除湿转轮14和第二除湿转轮15之间;如此,所述处理风机16依靠机械能提高待处理风13的压力,并将所述待处理风13在所述空气冷却换热***中进行排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转轮除湿装置提供梯级冷源,分别供给转轮除湿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表冷器,满足表冷器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多元换热器2可以对待处理风13进行深度冷却,使待处理风13在进入除湿转轮单元之前进一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使得除湿转轮中的吸湿材料所吸附的湿气减少,从而减少除湿转轮中的再生风加热所产生的能耗,不仅实现了转轮除湿装置冷源的自供,扩展了转轮除湿装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并且节省了传统转轮除湿装置的冷源需要长距离管道输送造成的投资成本以及使用过程中冷量损失,避免了远端机房制冷机组为满足低温冷冻水而损失的制冷效率,且多元换热***冷凝侧释放的热量还可用于转轮除湿再生热源,充分利用了输入能源,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碳排放。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用以对待处理风(13)进行除湿以及降温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介质表冷换热***,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包括第一表冷器(6)、介质循环泵(9)以及冷却介质(10),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介质循环泵(9)连通并循环流通冷却介质(10);
多元换热***,所述多元换热***包括:制冷介质(1)、多元换热器(2)、压缩冷凝组件,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压缩冷凝组件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1),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将所述制冷介质(1)处理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进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蒸发吸热,使所述多元换热器(2)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冷却介质(10)与所述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后,以高温的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高温的冷却介质(10)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10)流回第一表冷器(6),所述多元换热***为所述第一表冷器(6)提供冷源,以满足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流经其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
空气冷却换热***,所述空气冷却换热***控制所述待处理风(13)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以及多元换热器(2);
待处理风(13)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与所述冷却介质(10)进行热交换后,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以及湿度;接着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所述多元换热器(2)进一步降低所述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3)、制冷压缩机(4)、节流阀(5),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压缩机(4)、冷凝器(3)、节流阀(5)依次相互连通并循环流通所述制冷介质(1),所述制冷介质(1)经所述制冷压缩机(4)压缩后以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进入冷凝器(3)中,冷凝器(3)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流经节流阀(5)调节后,以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进入多元换热器(2)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介质(1)在多元换热器(2)内蒸发吸热,使多元换热器(2)表面温度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冷却介质(10)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表冷换热***还包括第二表冷器(7),所述冷却介质(10)流经所述多元换热器(2)与所述多元换热***的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以低温的冷却介质(10)从所述多元换热器(2)流出后分流,分流后的第一支路(10a)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内腔,分流形成的第二支路(10b)流经第二表冷器(7)的内腔,供与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及第二表冷器(7)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换热***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湿转轮的除湿转轮单元、风道及处理风机(16),所述处理风机(16)带动所述待处理风(13)在风道中流动,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表冷器(6)、多元换热器(2)、除湿转轮单元、第二表冷器(7)后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第一除湿转轮(14)和第二除湿转轮(15),在第一除湿转轮(14)和第二除湿转轮(1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表冷器(8),所述低温的冷却介质(10)从所述多元换热器(2)流出后还分流形成第三支路(10c),所述第三支路(10c)流经所述第三表冷器(8)的内腔,供与流经第三表冷器(8)外表面的待处理风(13)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待处理风(13)的温度及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中的风机吸入新风(17),所述新风(17)与所述冷凝器(3)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后,高温的新风(17)进入除湿转轮单元再生侧入口风道,以升高再生侧入口风道空气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冷器(6)的冷却介质(10)的流出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8),供所述冷却介质(10)在流经所述第一表冷器(6)后经所述第一调节阀(18)的调节后流入所述多元换热器(2)中,与所述制冷介质(1)进行热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仅包括一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16)位于一个所述除湿转轮与所述第二表冷器(7)之间;在所述除湿转轮单元包括两个除湿转轮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风机(16)位于两个所述除湿转轮之间。
CN202322625000.8U 2023-09-27 2023-09-27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Active CN219995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5000.8U CN219995453U (zh) 2023-09-27 2023-09-27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25000.8U CN219995453U (zh) 2023-09-27 2023-09-27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5453U true CN219995453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25000.8U Active CN219995453U (zh) 2023-09-27 2023-09-27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5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8821B2 (en) Dehumidifying system
US7260945B2 (en) Desiccant-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rocess
CN103075770B (zh) 一种利用室内排风蒸发冷却的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100510774B1 (ko) 복합식 제습냉방시스템
KR101071350B1 (ko) 클린룸용 하이브리드 제습냉방 외조기 시스템
KR101250050B1 (ko) 냉각유체의 증발냉각 장치 및 방법
CN201368542Y (zh) 热管式新风除湿机
CN107726660B (zh) 回热式半解耦除湿热泵***及方法
CN106062483A (zh) 热泵除湿的增强方法
CN106839189A (zh) 蒸发式冷凝/转轮吸附除湿耦合制冷空调***
CN104676760A (zh) 一种无露点控制的空调***
KR101632494B1 (ko) 히트펌프에 간접식증발냉각기 배수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제습냉방시스템
CN10290887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除湿***
CN219995453U (zh) 自供冷源的转轮除湿装置
CN104964473B (zh) 一种节能型冷冻深度除湿空气处理方法
CN113654123A (zh) 两级压缩式热泵驱动的低温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
CN108644929B (zh) 双内冷源两级降温的除湿热泵***
US9557093B2 (en) Industrial dehumidifier system
CN203803339U (zh) 压缩式热泵与转轮吸附除湿耦合运行低温干燥机
CN202993383U (zh) 溶液式恒温除湿机
CN1223804C (zh) 热泵及去湿空气调节装置
CN20329169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除湿***
JP2980603B1 (ja) 除湿空調装置及び除湿方法
CN102777983A (zh) 冷冻与转轮吸附耦合运行的除湿装置
CN202993429U (zh) 溶液控温控湿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