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6283U - 一种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6283U
CN219936283U CN202320480073.XU CN202320480073U CN219936283U CN 219936283 U CN219936283 U CN 219936283U CN 202320480073 U CN202320480073 U CN 202320480073U CN 219936283 U CN219936283 U CN 219936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protrusion
triggering
developing devi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0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6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6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影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具有检测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鼓组件上,包括被检测组件,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包括用于触发检测件的第一滑块,以及用于复位第一滑块的第一弹性件;变速组件,用于改变第一滑块的触发状态;计数轮,设有用于触发常速组件的常速触发部,以及用于触发变速组件的变速触发部;所述计数轮可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驱动力而产生运动,从而所述计数轮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本申请将利用计数轮转动触发常速组件和变速组件,使第一滑块的触发检测件,实现显影装置被图像形成装置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影盒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可拆卸部分。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耗材消耗完之后,需要更换新的显影装置。为了让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到显影装置是否正确安装到鼓组件上,以及检测到显影装置的新旧等信息,显影装置上会设置被检测组件,被检测组件可以通过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是否正确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到图象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时,需要以特定的频率对图象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进行触发,并且被检测件还可以预设不同的触碰次数、触碰速度、每次触碰的时长,来使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多种信息(如新旧、型号、容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可有效实现显影装置上的被检测件加速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具有检测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组件上,包括:
盒体,设有护盖,所述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传动组件,设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
被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识别所述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
常速组件,包括用于触发检测件的第一滑块,以及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弹性件;
变速组件,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滑块的触发状态;
以及计数轮,设有用于触发所述常速组件的常速触发部,以及用于触发所述变速组件的变速触发部;
通过驱动所述计数轮,使所述第一滑块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触发所述变速组件,使所述变速组件产生运动并作用于所述计数轮和常速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变速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伸展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块运动方向相同,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设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在所述滑轨内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推杆,所述常速触发部与所述第一推杆抵接,使所述第一滑块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设有导轨,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被所述导轨限位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被锁定,所述变速触发部可拨动所述第二推杆,使第二推杆脱离所述导轨的锁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脱离限位,所述第二弹性件伸展而处于释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杠杆,设有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
第二弹性件,卡接在所述杠杆上;
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一杆端使第二杆端卡接在所述第二护盖上,且所述第二杆端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设有第一限位凹口和第二限位凹口,所述第一杆端位于第一限位凹口;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一杆端使第二杆端卡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凹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设有定位槽,所述杠杆的转动中心设有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定位突起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端的旋转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端的旋转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常速组件包括第二滑块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所述变速组件包括触发小组件,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触发小组件,使所述触发小组件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设有滑轨和滑道,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滑轨内,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滑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二护盖上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柔性件传动,所述柔性件在径向上能够弯曲且在轴向上不能压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小组件包括压块、锁扣、顶块、第三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所述压块和所述盒体,使所述压块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远离所述盒体的位置;所述压块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口;
所述锁扣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
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顶块与盒体之间,所述顶块上设有第二卡口;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分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口,使第二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当压块被计数轮触发时,压块移动抵压所述第一臂,带动所述锁扣转动,使第二臂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卡口;第二弹性件将顶块弹出,推动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一滑块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常速组件包括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二滑块;
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
以及触发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
通过所述变速触发部拨动所述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滑块抵接,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挡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盒体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
以及挡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盒体上,用于锁定所述挡板;
其中,所述变速触发部可拨动所述挡块,解除限制所述挡板和第二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滑块抵接,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被驱动时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齿条,所述传动齿轮通过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使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设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护盖上;
以及定位件,与所述自由端卡接;
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自由端,使所述自由端脱离所述定位件并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突起,所述自由端卡接在所述定位突起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由端设有作用部;所述变速触发部设有触发面,所述触发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延伸方向为远离自由端的方向,所述斜面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倾斜,所述计数轮转动时,所述触发面与所述作用部抵接,使所述自由端脱离所述定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护盖包括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滑轨内,所述第一滑块设有限位突起,所述滑轨设有突起部,通过所述限位突起与所述突起部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触发部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常速触发部的旋转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常速组件、计数轮和变速组件,并将驱动轴的动力传递至计数轮,利用计数轮转动触发常速组件和变速组件,使常速组件中的第一滑块以不同的速度、次数或触碰时长,触发检测件,实现被检测件识别的效果,因此,使整个显影装置的盒体不需要安装大量的传动部件,进行驱动被检测组件,就能与检测件触碰识别,有效减少了盒体的体积,有利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盒体第一端去除第一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盒体第一端去除第一护盖后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剖开盒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初始阶段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初始阶段被检测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初始阶段被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一突起脱离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二突起抵接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二突起脱离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三突起抵接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三突起脱离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四突起抵接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的计数轮的第四突起抵接第二滑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二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二的去掉第二护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二的计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二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的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二的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二的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二的常速触发部抵接第一滑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二的被检测组件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8为实施例二的第二滑块被触发后的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二的第二滑块被触发后的被检测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三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三的去掉第二护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三的杠杆与第一滑块接触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三的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三的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实施例三的去掉旋转件后第四突起与第一滑块接触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三的杠杆与第一滑块接触前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实施例三的去掉旋转件后杠杆推动第一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实施例三的杠杆推动第一滑块后的被检测组件的侧视图;
图39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0(a)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初始状态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0(b)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初始状态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0(c)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过程中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0(d)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过程中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1为实施例四的盒体第二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4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3为实施例四的被检测组件的触发机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实施例四的被检测组件的触发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46为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实施例五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实施例五中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0为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另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第二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52为实施例六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实施例六去掉第二护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实施例六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实施例六的计数轮与槽轮的配合示意图;
图56为实施例六的计数轮结构示意图;
图57为实施例六的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8为实施例六的被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9为实施例六中第一突起抵接第一滑块时的示意图;
图60为实施例六第二弹性件被触发后的被检测组件示意图;
图61为实施例七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实施例七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3为实施例七的第二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4为实施例七的盒体第二端的剖视图;
图65为实施例七第一滑块、计数轮与定位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6为实施例七计数轮、定位件、第二弹性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7为实施例七去除第二护盖、第一弹性件后第一滑块所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8为实施例七第二弹性件被触发后的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9为实施例八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0为实施例八的盒体第二端的侧视图;
图71为实施例八去掉第二护盖后盒体第二端的侧视图;
图72为实施例八计数轮与第四齿轮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实施例八计数轮与第四齿轮的配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鼓组件上,安装后的显影装置需要被图像形成装置识别,即需要检测显影装置的多种信息,例如新旧、型号和容量等,可通过触碰检测件进行检测识别。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为方便理解,在显影装置上建立三轴坐标系,以显影装置的长度(左右)方向为X轴,左侧指向右侧为+X轴方向,以显影装置的宽度(前后)方向为Y轴,前侧指向后侧为+Y轴方向,以显影装置的高度(上下)方向为Z轴,下侧指向上侧为+Z轴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盒体1、显影组件、传动组件、被检测组件以及护盖,护盖包括第一护盖111和第二护盖121。
盒体1内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腔,显影剂可以是碳粉。盒体1在X轴方向上具有长度,在盒体1的+X轴侧和-X轴侧设有侧壁,分别为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在X轴方向上相对设计;盒体1在Y轴方向上具有宽度,盒体1在Z轴方向上具有高度,盒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Z轴侧和-Z轴侧。
如图3和图5所示,显影组件包括显影辊13、送粉辊(未示出)、搅拌架14和出粉刀(未示出),显影辊13、送粉辊(未示出)、搅拌架14均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的容纳腔内,把手141位于盒体1的+Y轴侧,其中,显影辊13可旋转的安装在盒体1上,显影辊13可绕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送粉辊可旋转的安装在盒体1上,送粉辊可绕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进行转动,送粉辊与显影辊13相互旋转接触,能够将容纳腔内的显影剂送到显影辊13上;搅拌架14可旋转的安装在盒体1上,可在X轴方向上进行轴向转动,搅拌架14上设有若干个叶片,通过旋转并带动叶片转动,对容纳腔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防止显影剂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的方向输送显影剂,方便送粉辊将碳粉送到显影辊13上,被带电的显影辊13吸附;出粉刀安装于盒体1上,出粉刀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延伸,出粉刀的一部分与显影辊13弹性接触,用于调节显影辊13上显影剂的层厚度。
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组件位于第一端11,即盒体1的+X轴侧,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部、显影辊齿轮131、送粉辊齿轮132、搅拌齿轮、第一惰轮;驱动部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136和动力接收部15;显影辊齿轮131同轴固定安装在显影辊13靠近盒体1的第一端11的一端。送粉辊齿轮132同轴固定安装在送粉辊靠近盒体1的第一端11的一端。搅拌齿轮133同轴固定安装在搅拌架14靠近盒体1第一端11的一端。搅拌齿轮包括大直径搅拌齿轮133和槽轮23,在X轴方向上槽轮23相较于大直径搅拌齿轮133更靠近盒体1的第一端11。第一惰轮可转动地安装在盒体1第一端11。第一惰轮24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X轴方向。第一惰轮包括大直径第一惰轮134和小直径第一惰轮135。在X轴方向上大直径第一惰轮134相较于小直径第一惰轮135更靠近盒体1的第一端11。动力接收部15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通过驱动齿轮136将驱动力传递,驱动齿轮136与显影辊齿轮131啮合。
如图5所示,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轮16和传动轴17,传动轴17沿X轴方向可转动地贯穿盒体1,第一传动轮16同轴固定安装在传动轴17靠近盒体1第一端11的一端,第一传动轮16的转动轴线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传动轮16在X轴方向上远离盒体1的一面上一体成型有圆柱销161,圆柱销161的轴向与X轴方向平行。圆柱销161沿传动轮16的圆周方向均匀的分布在传动轮16上,圆柱销161与槽轮配合以接收动力。可知,当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开始向动力接收部15输出动力,动力接收部15带动驱动齿轮136顺时针转动(本段以图3为视角),驱动齿轮136带动显影辊齿轮131、送粉辊齿轮132、大直径第一惰轮134逆时针转动,显影辊齿轮131带动显影辊13逆时针转动,送粉辊齿轮132带动送粉辊逆时针转动,小直径第一惰轮135随着大直径第一惰轮134一同逆时针转动,小直径第一惰轮135带动大直径搅拌齿轮133顺时针转动,槽轮随着大直径搅拌齿轮133一同顺时针转动,槽轮与第一传动轮16上的圆柱销161配合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16逆时针转动。第一传动轮16带动传动轴17逆时针转动,传动轴17带动第一传动轮16逆时针转动。
第一护盖111罩设在显影装置的第一端11的外侧,将传动组件的齿轮的一部分或全部罩盖在第一护盖111内,起保护作用。第二护盖121罩设在显影装置的第二端12的外侧,第二护盖121用于保护被检测组件。
如图6-图7所示,被检测组件位于第二端12,具体为在第二端12的-X轴侧,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变速组件以及计数轮18;常速组件包括用于触发检测件的第一滑块185,以及用于复位第一滑块185的第一弹性件186;其中,在第二护盖121内设有滑轨187,滑轨187为在第二护盖121内的Y轴方向延伸滑槽结构,滑轨187的内部还设有固定的安装座1871,其在滑轨187的内部-X轴侧凸出,更靠近滑轨187的-Y轴侧,第一滑块185可在滑轨187内相对滑动,第一滑块185整体为长方体型结构,在其-Y轴侧设有带有尖端的被检测端1852,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触碰,在第一滑块185的+Y轴侧可在滑轨187内卡接限位,防止第一弹性件186的弹性造成移位,在第一滑块185的+X轴侧设有第一推杆1851,是第一滑块185的-Z轴侧延伸的部分,可为斜向Y轴方向的长方矩形结构,用于带动整个第一滑块185滑动,第一滑块185的内部设有中空的结构,第一弹性件186为第一滑块185的复位件,安装在第一滑块185的内部,第一弹性件186可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186的一端安装在上述安装座1871上,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85的内部抵接。
如图8所示,计数轮18设有用于触发常速组件的常速触发部,以及用于触发变速组件的变速触发部;计数轮18为轮毂结构,传动轴17的动力可传递到计数轮18上并使得计数轮18转动,其转动轴线平行于X轴方向。其中,在计数轮18的径向设有常速触发部,常速触发部包括均匀分布在计数轮18的径向的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第三突起183和拨杆19,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第三突起183和拨杆19可以是与计数轮18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组合。第一突起181为在计数轮18的径向凸出的半圆结构,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为垂直于计数轮18转动轴线并凸出的矩形结构,末端可设置圆角,且第二突起182与第三突起183的弧长小于第一突起181的弧长,当计数轮18被驱动时,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可逐渐触发第一滑块185的第一推杆1851,拨杆19为固定设置在计数轮18上的杆状结构,相比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拨杆19的凸出长度最大,且拨杆19与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不在Y轴向与Z轴向组成的同一平面,即在X轴向上,拨杆19与第二端12的距离与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与第二端12的距离不同,且从X轴向观察,拨杆19与第一突起181有重叠部分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触发部可为拨杆19。本实施例中不对计数轮18上突起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中计数轮18为径向边缘具有突起和凹部的不规则圆形,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为在计数轮18的基础上沿计数轮18的径向凸出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计数轮18整体为完整的圆形,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可为在计数轮18的基础上沿X方向凸出于计数轮18。
变速组件用于改变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状态,例如增加第一滑块185的触发时间或时长,一般为将动力直接作用于第一滑块185的第一推杆1851,变速组件可通过单个零件直接作用于第一滑块185,也可以通过多个零件的配合触发第一滑块185,并且由于变速组件的传动结构,使与第一滑块185形成不同的触碰速度或时长;
可知,通过驱动计数轮18,使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连续触发第一滑块185,拨杆19可触发变速组件,使变速组件作用在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状态相比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和第三突起183的不同,因此第一滑块185可按照不同的触碰次数、速度或时长,触发检测件,实现被图像形成装置识别的效果。
具体的,为实现变速组件触发的不同效果,本实施例中,变速组件位于第二护盖121的+Z轴侧,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192和第二滑块191,第二弹性件192可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上述的滑轨187内,第二弹性件192的弹性势能要大于第一弹性件186,第二弹性件192的一端与滑轨187的+X轴侧抵接,第二弹性件192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191抵接,因此,第二弹性件192可在Y轴方向上伸缩,且相互抵接后,第二弹性件192处于被压缩状态;第二滑块191为限制第二弹性件192以及触发第一滑块185的主要零件,第二滑块191同样安装在滑轨187内,可在滑轨187内相对滑轨187滑动,在第二滑块191的+Y轴侧设有一样与第二弹性件192抵接的矩形体,矩形体的+X轴侧设有凸出的第二推杆1911,第二推杆1911可绕X轴方向做圆弧曲线运动,第二推杆1911的凸出长度可与计数轮18的拨杆19接触,并且第二滑块191矩形体-Y轴侧卡接在滑轨187内,因此将第二弹性件192辅助限制在滑轨187内,卡接的方式可采用简单的高度差限位,在滑轨187内,第二滑块191与第一滑块185的在Z轴方向存在高度差,第二滑块191可卡接在滑轨187中间的高度差台阶。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护盖121还设有导轨193,导轨193为一种贯穿的槽结构,且导轨193为圆弧型的引导结构,导轨193更靠近与第二护盖121内的+Z轴侧以及+Y轴侧,第二推杆1911可***到导轨193内,第二推杆1911可在导轨193内做圆弧曲线运动,第二推杆1911可被拨杆19触发而在导轨193内沿+Z方向和-Y方向组成曲线方向运动,第二推杆1911在被拨杆19触发之前,第二推杆1911被卡接在导轨193,从而使得第二滑块191被第二护盖121限位而无法移动,且使得第二弹性件192保持压缩状态而蓄能。
以下按照从显影装置的安装到工作时间顺序对显影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如图7-9所示,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将显影装置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接收部15联接,同时被检测组件处于出厂预设状态,在出厂预设状态下,第一突起181上末端的接触面与第一推杆1851处于被预先出厂设置好的接触状态,拨杆19在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推杆1911的-Y轴侧。第一滑块185处于被预先出场设置好的被检测状态。第二滑块191处于被预先出厂设置好的蓄能状态,随着显影装置被装入鼓组件过程中的运动,处于被检测状态的第一滑块185上的被检测端1852则推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即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滑动,使得检测件产生电信号,进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检测件被第一次推动。
第二阶段,如图10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开始向动力接收部15输出动力,逐渐将动力传递到计数轮18,随着计数轮18的转动,第一弹性件186被挤压蓄能;第一推杆1851与第一突起181上的接触面脱离接触,由于第一突起181凸出于计数轮18的圆周面,因此第一突起181的接触面旋转半径大于计数轮18的旋转半径。随着旋转半径的改变,此时在第一弹性件186的释放弹力作用下,第一弹性件186推动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复位,向着远离显影辊13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滑块185运动至脱离状态,脱离状态下被检测端1852与检测件保持不接触,并不再推动检测件。此过程中,第二滑块191处于蓄能状态。
第三阶段,如图11所示,随着计数轮18的继续转动,第二突起182与第一推杆1851接触,并通过第一推杆1851推动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滑动,向着靠近显影辊13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滑块185运动至被检测状态。使得被检测端1852再次推动检测件,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第二次推动所产生的电信号。此时第二滑块191仍处于蓄能状态。
第四阶段,如图12所示,随着计数轮18的继续转动,第二突起182与第一推杆1851脱离接触,由于第二突起182突出于计数轮18的圆周面,因此第二突起182的接触面的旋转半径大于计数轮18的旋转半径。随着旋转半径的改变,此时在第一弹性件186的释放弹力作用下,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复位,第一滑块185运动至脱离状态,从而停止推动检测件并保持与检测件的不接触。此时第二滑块191仍处于蓄能状态。
第五阶段,如图13所示,随着计数轮18的继续转动,第三突起183与第一推杆1851接触,并通过第一推杆1851推动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滑动,向着靠近显影辊13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滑块185运动至被检测状态。使得被检测端1852再次推动检测件,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第三次推动所产生的电信号。此时第二滑块191处于蓄能状态。
第六阶段,如图14所示,随着计数轮18的继续转动,第三突起183与第一推杆1851脱离接触,由于第三突起183突出于计数轮18的圆周面,因此第三突起183的接触面的旋转半径大于计数轮18的旋转半径。随着旋转半径的改变,此时在第一弹性件186释放弹力作用下,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滑动,第一滑块185运动至脱离状态,从而停止推动检测件并保持与检测件的不接触。此时第二滑块191仍处于蓄能状态。
第七阶段,如图15和图16所示,随着计数轮18的继续转动,拨杆19与第二推杆1911接触,由于拨杆19的竖直段在Y轴方向上位于计数轮18的+Y轴侧,因此拨杆19在与第二推杆1911接触时处于与Z轴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的状态。因此拨杆19对第二推杆1911施加的推力在Z轴方向上有分力,从而使得第二推杆1911沿着Z轴方向从竖直段运动到引导段(导轨193)。当第二推杆1911运动至导轨193后,由于导轨193为圆弧面,第二弹性件192施加的弹性使得第二推杆1911沿着导轨193继续运动至水平段,直至与水平段的末端接触而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二滑块191被第二推杆1911带动脱离滑轨187的卡位,并沿着-Y轴方向滑动,向着靠近显影辊13的方向运动,第二弹性件192最终进入释放状态。第二滑块191蓄能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滑块191推动第一滑块185沿着-Y轴方向向着靠近显影辊1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185进入被检测状态,被检测端1852第四次推动检测件,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第四次推动所产生的电信号。
可知,同时由于第二弹性件192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186,因此在第二滑块191的推动下,第一滑块185以相较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推动检测件的速度而言更快的速度推动检测件,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一次较快速度的推动,因此第一弹性件186的弹力被第二弹性件192的弹力抵消,使得第一弹性件186保持在被检测状态而无法再次回到脱离状态。第一突起181、第二突起182、第三突起183无法再推动第一推杆1851。第一滑块185不再随着计数轮18的旋转而运动。
通过以上过程,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较慢速度的推动,以及第四次较快速度的接触,从检测出显影装置是否与图像形成装置匹配。
通过改变计数轮18上的突起数量,可以实现不同的拨动次数,从而适配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改变各个突起接触面的弧长或者弧长之比,可以改变第一滑块185处于被检测状态的持续时间或持续时间之比。通过改变各个突起之间间隔的弧长或者弧长之比,可以改变第一滑块185处于接触状态的持续时间或持续时间之比。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的第二弹性件192,可以改变第一滑块185以较快速度推动检测件时的速度大小。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得盒体1的第二端不需要安装大量的传动部件,大大减小了盒体1第二端的体积,有利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使得第二护盖121的体积可以缩小,减少材料的消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如图17和图18所示,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2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17-图29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28和变速组件,常速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如图20所示,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配合安装位置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计数轮28与实施例一的作用相同,如图18和图19所示,用于传递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为了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不再单独设置传动轴17和第一传动轮16,本实施中搅拌齿轮133为第一传动轮,搅拌架14为传动轴。槽轮23固定安装在搅拌架14在-X轴侧的一端并跟随搅拌架14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如实施例一中单独设置传动轴17和第一传动轮16。计数轮28的+Y轴侧设有圆柱销161,且以圆形分布在计数轮28的表面上,槽轮23与计数轮28可绕X轴方向旋转,槽轮23的齿槽为与圆柱销161适配的圆角型齿槽,槽轮23的齿槽和圆柱销161的圆周侧面在Y轴向与Z轴向组成的同一平面上,槽轮23的齿槽可与圆柱销161的圆周侧面啮合,当槽轮23跟随搅拌架14转动时,槽轮23与圆柱销161进行啮合传动并带动计数轮28,因此槽轮23通过与圆柱销161啮合从而带动计数轮28转动,计数轮28的-X轴侧设有第一突起281、第二突起282和第三突起283,第一突起281为在计数轮48的基础上沿-X轴向凸起的圆弧结构,具有较大的弧长,第二突起282为与第一突起281类似的凸起结构,不同在于第二突起282的弧长要明显小于第一突起281的弧长,第一突起281和第二突起282的末端接触面可为圆角结构,第三突起283为在计数轮28的基础上沿计数轮28的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结构,因此第三突起283的旋转半径是大于计数轮28的旋转半径,第三突起283的弧长可与第二突起282相同,且第三突起283的末端接触面可为圆角结构。本实施例中,常速触发部为第一突起281和第二突起282,变速触发部为第三突起283,在其他实施例中,常速触发部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者减少所需突起。
本实施例中第二护盖121的滑轨187可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23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滑轨187设有第一限位口213,第一限位口213为一种中空的槽结构,位于滑轨187的中间位置,且与滑轨187的+Y轴侧的壁面连通,此外滑轨187上一体成型有卡接部214。
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22、第二滑块21以及旋转件24;第二弹性件22可采用压缩释放型的弹簧,第二弹性件22的+Y轴侧的一端与滑轨187内的+Y轴侧抵接,第二弹性件22的-Y轴侧的一端与第二滑块21抵接,第二弹性件22的弹性势能大于第一弹性件186的;如图20所示,第一滑块185包括第一推杆1851和被检测端1852;如图21所示,第二滑块21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内部为中间的结构,用于安装第二弹性件22,第二滑块21的+Y轴侧设有第一限位突起211,第一限位突起211在-X轴方向凸起,用于与滑轨187的卡接部214卡接限位,对第二弹性件22的弹力进行限制,第二滑块21在-Y轴侧设有第二限位口212,第二限位口212的开口朝向第二滑块21的+X轴侧,安装时第二限位口212可与第一限位口213对齐。
如图22所示,旋转件24为带摆臂的柱状件,旋转件24主要由柱状体构成,旋转件24在+Y轴侧的侧面设有复位臂241(摆臂),复位臂241为杆状结构,长度要大于柱状体的直径,在旋转件24的+Y轴侧设有被驱动突起243,与复位臂241相对,在旋转件24的-Y轴侧设有第二限位突起244,为在柱状体侧面的凸起结构,旋转件24可绕柱状体为中心,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护盖121上。如图25和图26所示,使用时第二限位口212与第一限位口213对齐后,将旋转件24的第二限位突起244同时卡接在第二限位口212和第一限位口213,并使第二滑块21内的第二弹性件22压缩。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本检测组件的触发过程作简要的叙述:
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滑块185同样需要进行触发检测件并脱离的过程,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具有出厂预设状态,在出厂预设状态下,被检测组件处于第一阶段,第一推杆1851与第一突起281的接触面接触并被限位,使得第一滑块185保持在该状态下而无法在第一弹性件186的作用下复位。同时第一限位口213和第二限位口212处于对齐的位置,第二弹性件22处于被压缩状态,如图25所示,旋转件24的第二限位突起244***第一限位口213和第二限位口212内,通过第二限位突起244使第二滑块21被限位,第二弹性件22的弹性势能无法释放;
将显影装置安装至图象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时,处于初始状态的显影装置上的被检测端1852处于伸出滑轨187的状态,因此被检测端1852在随着显影装置装入鼓组件中的过程中会对图象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造成向-Y轴侧方向第一次的推动,使得检测件产生电信号,进而使得图象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被安装,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向动力接收部输出动力,与实施例一同理,最后计数轮28通过圆柱销161将动力传递到自身而转动;
随着计数轮28的转动,第一突起281与第一推杆1851脱离,第一推杆1851失去限位,在第一弹性件186的作用下,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滑动,此时被检测端1852不再推挤检测件;随着计数轮28的转动,第二突起282与第一推杆1851抵接,第一推杆1851带动第二滑块21向-Y轴侧方向滑动并第二次推动检测件;随着计数轮28的转动,第二突起282与第一推杆1851脱离,第一推杆1851失去限位,在第一弹性件186的作用下,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滑动被检测端1852不再推挤检测件;如图28和图29所示,随着计数轮28的转动,第三突起283拨动被驱动突起243,旋转件24被带动旋转,使得第二限位突起244与第一限位口213和第二限位口212脱离,第二滑块21不再被限位,第二弹性件22的弹性势能释放,第二滑块21推动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滑动,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1852推动检测件,第一限位突起211卡接在滑轨187上,被检测端1852持续推挤检测件,同时使得第一突起281、第二突起282无法再触动第一推杆1851,从而完成检测过程。
当需要对被检测组件进行复位时,只需要先将旋转件24转动至初始位置,而后向滑轨187内按压第二滑块21,使得第一限位口213和第二限位口212对齐,而后拉动复位臂241,使得复位臂241拉动旋转件24旋转,旋转件24带动第二限位突起244再次卡入第一限位口213和第二限位口212内,完成第一滑块185和第二滑块21的复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大部分结构相同,如图30和图31所示,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1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30-图38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38和变速组件,常速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配合安装位置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计数轮38与实施例二的相类似,均通过圆柱销161进行动力传递,如图31所示,圆柱销161位于计数轮38的+X轴侧并环形均匀分布,计数轮38的-X轴侧设有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第三突起383和第四突起384,第一突起381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相同,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与第一突起381的结构相同,均为在计数轮48上沿-X方向突出于计数轮48,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相比第一突起381的弧长较短,沿计数轮28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突起结构,同时也具有弧长,可知第四突起384的旋转半径要大于计数轮38主体及其与三个突起的旋转半径,且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与第四突起384不在同一触发平面。本实施例中的常速触发部为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变速触发部为第四突起384,本实施例不对计数轮48上突起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变速组件包括杠杆36、第二弹性件32;如图33所示,杠杆36设有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在杠杆36的中心设有柱状体,柱状体为枢转部361,杠杆36可绕枢转部361为中心转动,在枢转部361的+X轴侧的侧面设有受力臂362,受力臂362为第一杆端,在受力臂362的末端设有被支撑部3621,被支撑部3621为在受力臂362的+Z轴方向的凸出结构,在受力臂362相对的一侧,设有施力臂363,施力臂363为杠杆36的第二杆端,施力臂363为一种杆状结构,且长度要大于受力臂362,在枢转部361的-X轴侧设有定位突起364和倒钩365,定位突起364为在枢转部361-X轴方向的延伸结构,倒钩365为在定位突起364的Z轴方向并指向轴心的钩状结构;
第二护盖121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2和图3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护盖121的-X轴侧设有安装第二弹性件32的安装槽351,安装槽351为空槽结构,并且在安装槽351上的+Y轴方向延伸出定位槽352,在第二护盖121的+X轴侧安装槽351延伸出凸出的支撑突起343,支撑突起343在第二护盖121的+X轴方向凸出,支撑突起343用于支撑被支撑部3621,在安装槽351的右壁上开有第一限位凹口341和第二限位凹口342,将杠杆36安装在安装槽351后,受力臂362和施力臂363在分别在第一限位凹口341和第二限位凹口342内摆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第三突起383位于Y轴向与Z轴向组成的同一平面内,第四突起384相较于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更靠近盒体1的第二端12。避免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触动杠杆36,仅第四突起384可以触动杠杆36,避免误触造成检测过程出错。
第二弹性件32卡接在杠杆36的中心,具体的,第二弹性件32为扭转弹簧,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卡接在上述杠杆36的定位突起364和倒钩365上,另一端卡接在上述定位槽352内,第二弹性件32的扭转力大于第一弹性件186的弹力。
以下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工作过程的简要描述: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同样具有出厂预设状态,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5所示,将显影装置安装至图象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时,被检测端1852在随着显影装置装入鼓组件中的过程中,会对图象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造成向-Y轴方向第一次的推动,使得检测件产生电信号,进而使得图象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被安装,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旋转的动力传递到计数轮38,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会逐个与第一推杆1851抵接并分离,使被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1852与检测件接触和分离,不同在于第一突起381的弧长较长,所以被检测端1852触发的时间要相比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更长;
不同的是在第四突起384与被支撑部3621同处Y轴向与Z轴向组成的平面,如图36所示,当计数轮48旋转到其第四突起384与被支撑部3621抵接时,使得被支撑部3621被第四突起384驱动而沿逆时针方向(图36视角)运动,进而使得受力臂362、枢转部361、施力臂363均沿着逆时针方向(图36视角)运动。在初始状态下,扭簧处于在第一方向上被拉伸的状态,随着杠杆36的转动,如图37所示,杠杆36对第二弹性件32施加扭力,使第二弹性件32获得扭转势能,同时施力臂363的末端与第一推杆1851抵接,并推动第一推杆1851,使得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滑动,随着杠杆36的逆时针运动,当被支撑部3621与支撑突起343脱离接触后,在扭簧的拉力作用下,杠杆36整体向左滑动,使得受力臂362落入第一限位凹口341内,施力臂363落入第二限位凹口342内(初始状态时,受力臂362位于第一限位凹口341外,仅与第一限位凹口341在X轴方向的投影有重合,施力臂363位于第二限位凹口342外,仅与第二限位凹口342在X轴方向的投影有重合),同时由于第二弹性件32的扭转趋势,使得受力臂362上的被支撑部3621与第一限位凹口341的侧壁相抵,施力臂363与第一限位凹口341的侧壁相抵而无法继续运动,如图38所示,因此被检测端1852持续与检测件接触,并且第一推杆1851无法再与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抵接。即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381、第二突起382和第三突起383与第一推杆1851直接抵接,并驱动第一滑块185运动并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第四突起384用于驱动杠杆36并使得杠杆36发生转动进而抵接第一推杆1851,从而使得第一滑块185再次运动并再次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且最后一次触发结束后,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1852与检测件持续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施力臂363的长度大于受力臂362的长度,因此施力臂363摆动时的线速度大于计数轮38转动的线速度,实现对第一滑块185的加速。在其他实施例中,施力臂363与受力臂36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以使被检测件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
当需要对被检测组件进行复位时,只需要向+Y轴方向按压枢转部361的-Y轴侧,使得杠杆36整体向Y轴方向运动,使得受力臂362离开第一限位凹口341,施力臂363离开第二限位凹口342,受力臂362和施力臂363不再被限位后,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在第二弹性件32的扭力作用下,杠杆36绕着枢转部361顺时针摆动,使得被支撑部3621再次转动至与支撑突起343接触且被支撑突起343支撑的位置,完成复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如图38所示,不同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4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39-图45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48和变速组件,常速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第一弹性件186和第一滑块185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配合安装位置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不同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滑块185在其+X轴侧设有弹簧座,弹簧座在Z轴的方向更靠近第一滑块185的+Z轴;本实施例中的常速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43以及柔性件41。为了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不再单独设置传动轴17和第一传动轮16,本实施中搅拌齿轮133为第一传动轮,搅拌架14为传动轴。计数轮48固定安装在搅拌架14在-X轴侧的一端并跟随搅拌架14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如实施例一中单独设置传动轴17和第一传动轮16,或者增设传动轮,传动轮固定安装在搅拌架14,计数轮48与搅拌架14啮合。
其中,如图39和40所示,第二滑块43为可在第二护盖121内滑动的滑杆结构,在Y轴方向上,第二护盖121设有滑道42,位于滑轨187的-Z轴侧,滑道42与滑轨187的作用相同,第二滑块43位于滑道42内,使得第二滑块43可在滑道42往返滑动。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护盖121上设有开口128,开口128与滑轨连通,第一滑块185沿-Y轴方向移动(向靠近检测件的方向移动)从开口128中露出与检测件接触。
如图40所示,柔性件41是安装在第二护盖121内的,第二护盖121内侧还设有限位槽45,限位槽45呈U形槽形状,限位槽45内用于安装柔性件41,限位槽45上设有防止柔性件41脱出的盖板44。柔性件41安装于U形槽内,受U形槽的形状限制,柔性件41也呈180°弯折成大致U形,柔性件41能被推动在限位槽45内移动,推动柔性件41的一端向限位槽45内移动,则柔性件41的另一端被推出限位槽45外,柔性件41在在其自身的轴向(Y轴方向向)上可以被整体拉动或者推动但无法被压缩,使得柔性件41的一端被推动时,柔性件41整体在限位槽45内移动,而不是被压缩,并且柔性件41在径向上可以弯曲,即柔性件41每一个位置移动到限位槽45U形处均能沿着限位槽45的弧度弯曲。柔性件41被限定在第一滑块185与第二滑块43之间,柔性件4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85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43抵接。本实施例中,柔性件41可以是密绕的弹簧,柔性件4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85弹簧座抵接。
如图40所示,计数轮48可以直接与传动轴1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材料,不设置第一传动轮16和传动轴17,以搅拌架14作为传动轴,计数轮48直接与搅拌架14固定连接。计数轮48设有第一突起481、第二突起482、第三突起483和第四突起484,第一突起481为计数轮48沿着径向延伸的圆弧结构,第二突起482和第三突起483为计数轮48沿着径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突起481、第二突起482与第三突起483的旋转半径相同,第四突起484上设置有第一斜面484a,第一斜面484a可以是45°倾斜的斜面;第四突起484相对于第一突起481、第二突起482、第三突起483而言在X轴方向上更靠近盒体1的第二端。本实施例的常速触发部为第一突起481、第二突起482和第三突起483,变速触发部为第四突起484。
变速组件包括触发小组件,如图41-图43所示,触发小组件包括压块461、锁扣462、顶块463、第二弹性件466、第三弹性件464和第四弹性件465,均安装于盒体1的第二端的外侧。压块461呈中空的柱状,可伸缩的安装在盒体1的第二端,其伸缩方向沿X轴方向,第三弹性件464的一端安装在压块461内部,另一端与第二端抵接,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初始状态下,第三弹性件464处于伸展状态使压块461保持在远离第二端的位置,压块46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4611。锁扣462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端,锁扣462的转动轴线沿X轴方向延伸,锁扣462包括第一臂4621和第二臂4622,第一臂4621和第二臂4622沿锁扣462的轴线大致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臂4621上设有能够***第一卡口4611内的第一限位突起471,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限位突起471并未***到第一卡口4611内,而是位于与压块461的底部(压块461靠近第二端12的一端)抵接的位置,第一限位突起471与压块461抵接的面为第三斜面471a,第三斜面471a可以沿45°倾斜。第一限位突起471与第一臂4621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插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一臂4621上。
顶块463可伸缩的安装在盒体1的第二端上,顶块463的伸缩方向沿Z轴方向延伸,第二弹性件安装在顶块463与第二侧壁之间,顶块46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口4631,锁扣462的第二臂4622上设有能够***第二卡口4361内的第二限位突起472;第二限位突起472与第二臂462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插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臂4622上。
如图4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二限位突起472位于***到第二卡口4361的位置,第二弹性件466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二限位突起472表面设置有起导向作用的第四斜面472a,第四斜面472a可以沿45°倾斜。顶块463上设有第二斜面463a,第二斜面463a沿-X轴方向与-Y轴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二斜面463a的倾斜角度可以是45°。
如图43所示,第四弹性件465被限定在锁扣462的第一臂4621与盒体1的第二端上之间,第二端上形成有能够支撑第四弹性件465的支撑体,第四弹性件465的一端与支撑体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臂4621远离压块461的一侧相抵接。
在初始状态下,第四弹性件46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能够提供使第一臂4621抵住压块461的力,使得整个锁扣462都不能转动,第二臂4622的第二限位突起472保持在卡紧顶块463的第二卡口4631的位置。当收到外力时,第四弹性件465还能被进一步压缩。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限位突起471也可以设置为***到第一卡口4611内,当压块461受到外力沿+X轴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口4611与第一限位突起471发生干涉,能使第一限位突起471转动避让。
以下为本实施例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工作过程的简要描述: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第一突起481、第二突起482和第三突起483的触发原理相同,第一滑块185会与检测件经过三次接触,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第四突起484的触发原理,第四突起484转动至压块461的位置时,第四突起484上的第一斜面484a会与压块461发生接触,第四突起484在转动的同时第一斜面484a推动压块461,使其沿+X轴方向移动,第三弹性件464被压缩,第一卡口4611随着压块461一起沿+X轴方向移动,压块461沿着第一限位突起471上的第三斜面471a滑动,使第一限位突起471转动避让,进而使得第二限位突起472离开第二卡口4631,不再对顶块463进行限位,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顶块463沿-X轴方向快速弹出,顶块463上的第二斜面463a与第二滑块43接触并推动第二滑块43向+Y轴方向滑动,推动柔性件41驱动第一滑块185也向-Y轴方向滑动,与检测件接触第四次接触,顶块463被第二弹性件弹出后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一直保持在顶住第二滑块43的位置,使得第二滑块43无法再与计数轮48接触,同时使得第一滑块185保持与检测件的接触,至此,完成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的识别。
此外,如图44所示,第二护盖121上还开设有复位孔473,复位孔473的位置与顶块463的位置相对应,能从复位孔473中对顶块463进行复位。当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消耗完毕后,拆下显影装置重新填充显影剂后还需对被检测组件进行复位,才能在显影装置重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后再次被识别到,被检测组件复位时,首先通过自动化设备旋转计数轮48至初始位置,然后通过机器或人工从复位孔473中按下顶块463,使顶块463向+X轴方向移动,顶块463与第二限位突起472的第四斜面472a相抵接,推动锁扣54转动避让,同时第一限位突起471从第一卡口4611压块461弹性件51在作用力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压下顶块463至第二限位突起472***到第二卡口4361中,顶块463被锁定即可,顶块463被压下后,不再顶住第二滑块43,在第一弹性件44的作用下,第一滑块185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第二滑块43沿-Y轴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被检测组件的全部零件完成复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6所示,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5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46-图51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58和变速组件,常速组件包括第一滑块185、第一弹性件186、第二滑块52和传动件,本实施例中传动件为传动齿轮51,其中,如图46所示,第一滑块185与实施例一主要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滑块185的-Z轴侧(底侧)设有第一齿条531,第一齿条531的在Y轴方向排列,第一滑块185与第一弹性件186的配合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均在第二护盖121的滑轨187内通过第一弹性件186压缩往返滑动,且在第一滑块185的顶部+Y轴侧设有压力部533,压力部533与第一弹性件186的一端抵接,不再赘述,其中,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532在第一滑块185的-X轴一体成型;如图47所示,第二滑块52安装在第二护盖121内且在第一滑块185的-Z轴侧,在Y轴方向,第二滑块52的+Z轴侧(顶部)也设有第二齿条522,与第一滑块185的第一齿条531相对设置,第二滑块52的+Y轴侧设有滑块受力部521,位于该齿条的底部,如图48所示,传动齿轮51位于两者齿条之间,即通过传动齿轮51对第一滑块185和第二滑块52的齿条进行齿条齿轮啮合,使第一滑块185和第二滑块52发生相对移动。第二滑块52的-X轴侧设有拨动突起523,拨动突起523可与计数轮58的常速触发部抵接,因此使第一滑块185移动并触碰检测件。本实施例采用齿牙之间的啮合进行传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块无需设置如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推杆1851。
本实施例的计数轮58与实施例四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8所示,第四突起584位于靠近计数轮58的+X轴侧,且第四突起584设有第一斜面584a。第一突起581、第二突起582和第三突起583为常速触发部,第四突起584为变速触发部。
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56和触发机构,如图50所示,触发机构包括挡板54和挡块55,挡板54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端12,其转动轴线平行于Z轴方向。第二弹性件56一端与第二护盖121的壁面抵接,另一端与挡板54抵接,挡板54的一侧安装有可滑动的挡块55,挡块55用于锁定挡板54,使挡板54不能移动,此外,挡块55的滑动方向沿Z轴方向,即挡块55可以上下滑动,在初始状态下,挡块55位于靠近下方的位置,在该位置挡块55与挡板54上的凸块抵接,从而锁定挡板54不能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56受到挡板54的抵接而被压缩,当挡块55被带动向上滑动,挡块55与挡板54上的凸块脱离抵接,对挡板54的锁定解除,挡板54能够转动。挡块55上设有用于与第四突起584的第一斜面584a配合的第五斜面55a。
如图51所示,第二弹性件56以压缩的状态被限定在挡板54与第二护盖121的壁面之间,第二弹性件56的伸缩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当挡板54未被锁定时,第二弹性件56的弹性恢复力能够推开挡板54沿Y轴方向弹出,击打第二滑块52上的滑块受力部521,并推动其沿Y轴方向向远离显影辊13的方向滑动。其中,第二弹性件56的弹性势能大于第一弹性件186。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第一突起581、第二突起582和第三突起583的触发原理相同,第一滑块185会与检测件经过三次接触,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第四突起584的触发原理,第四突起584转动至挡块55的位置并抵接时,第一斜面584a推动第五斜面55a,使挡块55被带动沿+Z轴方向滑动,挡块55脱离阻挡挡板54的位置,第二弹性件56弹性恢复的作用力推开挡板54后快速弹出并击打第二滑块52上的受力部521,使得第二滑块52以更快的速度沿+Y轴方向滑动通过传动齿轮51驱动第一滑块185也以相同速度向-Y轴方向滑动,与检测件接触第四次接触,第二弹性件56弹出后一直保持在顶住第二滑块52的滑块受力部521,使得第二滑块52不能移动,无法再与计数轮58接触,同时使得第一滑块185保持与检测件的接触,至此,完成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的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动,因此传动件不采用传动齿轮,传动件可为传送链或传送带,以传送带为例,在YZ平面上,传送带以环形设计,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传送带上,例如,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在传送带顶部,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在传送带的底部,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设计,当第一滑块驱动时,通过传送带使第二滑块发生相对移动,本实施例减少在两个滑块上设置齿条的结构,简化了传动的结构。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2和图55所示,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槽轮23驱动计数轮6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52-图60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53所示,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68和变速组件,常速组件包括第一滑块185和第一弹性件186,第一滑块185和第一弹性件186的结构、位置和配合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第一弹性件186同样需要与第一滑块185和安装座1871抵接,第一滑块185设有被检测部1852和第一推杆185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3所示,在第一滑块185的顶部位置,且位于第一滑块185的+X轴侧设有弹性臂61,在弹性臂61的上表面末端一体成型有定位突起611,定位突起611具有直面和斜面,斜面为定位突起611的后表面,斜面为定位突起611的前表面。弹性臂61悬于滑块的后侧壁上方,与滑块的后侧壁未接触。弹性臂61的左侧壁与第一滑块185的上侧壁之间具有分隔。弹性臂61的前端与第一滑块185的上侧壁一体成型的相连。
其中,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护盖121同样设有滑轨187,并且第二护盖121上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与定位突起611配合的第一条形孔671和第二条形孔672,第一条形孔671和第二条形孔672之间具有隔断部。在Y轴方向上,第二条形孔672相较于第一条形孔671更靠近显影辊13。隔断部在Y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相较于第二面距离显影辊13更远。定位突起611可在第一条形孔671内沿着Y轴方向滑动。此外,初始状态下,被检测端1852伸出滑轨187,第一弹性件186被压缩,定位突起611位于第一条形孔671内。
计数轮68的结构和传动方式与实施例二的计数轮68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5所示,本实施例的计数轮68的常速触发部包括第一突起681、第二突起682和第三突起683,,计数轮68设有缺口部686,缺口部686为计数轮68在+X轴侧圆柱销161的未排列部分,即缺口部686未设有圆柱销161结构,当计数轮68对的缺口部686与槽轮23相对时,计数轮68不再跟随槽轮23转动。此外,本实施例的计数轮68上同轴一体成型有轴套684,轴套684贯穿计数轮68,位于计数轮68右侧的轴套684的圆周面上一体成型有加速突起685,加速突起685沿计数轮68的径向延伸,加速突起685上具有弧面,变速触发部为加速突起685。
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65,其中,如图58所示,第二护盖121靠近盒体1的一面上一体成型有定位轴66,定位轴66在第二护盖121+X轴侧凸出,位于计数轮68的-Z轴侧。第二弹性件65安装在定位轴66上,第二弹性件65优选为扭簧,第二弹性件65一端为固定端651,第二弹性件65另一端为加速端652。第二护盖121靠近盒体1的一面上一体成型有定位槽(未显示),第二弹性件65的固定端651卡入定位槽内。第二弹性件65的加速端652与轴套684的圆周面相抵。第二弹性件65与加速突起685配合组成变速组件。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如图58所示,第一突起681、第二突起682和第三突起683的触发原理相同,第一滑块185会与检测件经过三次接触,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计数轮68的加速转动的动力由第二弹性件65提供如图58所示,缺口部686被转动至槽轮23与圆柱销161的配合位置,此时槽轮23对计数轮68不再具有限位效果。在计数轮68的转动过程中,加速突起685将第二弹性件65顶起而产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二弹性件65积蓄弹性势能,当缺口部686转动至槽轮23与圆柱销161的配合位置时,第二弹性件65积蓄的弹性势能释放,第二弹性件65的加速端652将弹力施加在加速突起685的弧面上,使得加速突起685在弹力的作用下带动计数轮68加速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突起681加速再次与第一推杆1851接触,使第一滑块185加速向-Y轴移动,且相比加速前的移动距离更远,从而带动定位突起611在第一条形孔671内滑动,并进入第二条形孔672内被卡接,如图59和图60所示,因此阻止定位突起611在第一弹性件18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最后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1852与检测件保持持续接触,检测完成。
需要对被检测组件进行复位时,只需要将计数轮68调节至初始位置,同时将定位突起611向下按压,使得定位突起611上的直面不再与隔断部相抵,在第一弹性件186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滑块185即可复位。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主要是针对第一滑块185的触发结构进行改进,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1所示,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78使第一滑块185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61-图68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常速组件、计数轮78和变速组件,如图60和图61所示,常速组件包括第一滑块185和第一弹性件186,第一滑块185和第一弹性件186的结构、位置和配合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下面仅对区别点进行描述,其中,本实施例中,在Y轴方向,第一滑块185的+Y轴侧一体成型有定位臂71,第一滑块185后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定位臂71和第二定位臂79,第一定位臂71和第二定位臂79后端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突起711和第二限位突起791。第一限位突起711向+Z轴方向突出,第二限位突起791向-Z轴方向突出。滑轨187内一体成型有第一突起部7121和第二突起部7122。第一突起部7121位于滑轨187的上表面并向下突出于滑轨187上表面,第二突起部7122位于滑轨187的下表面并向上突出于滑轨187下表面,第一滑块185的+Y轴侧位于第一突起部7121和第二突起部7122的+Y轴侧并被第一限位突起711和第二限位突起791阻挡而无法向-Y轴方向运动。第一限位突起711和第二限位突起791位于第一突起部7121和第二突起部7122的+Y轴侧。第一限位突起711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突起部7121的投影有重合。第二限位突起791在Y轴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突起部7122的投影有重合,限制第一滑块185向-Y轴方向过渡移动,在第一滑块185的第一推杆1851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向-X轴方向延伸的被作用部713。
其中,如图63和图64所示,第二护盖121设有第一定位柱751、第二定位柱752和第三定位柱753,均在第二护盖121的-X轴侧上一体成型,并沿着X轴方向延伸。
如图64和图65所示,变速组件包括定位件73和第二弹性件72,定位件73上开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一定位柱751***第一定位孔内,第二定位柱752***第二定位孔内,第三定位柱753***第三定位孔内。在Y轴方向上,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之间。第一定位孔位于第三定位孔-Y轴侧。第二定位柱752右端上一体成型有用于限制定位件7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的卡扣,第一定位柱751、第二定位柱752、第三定位柱753用于限制定位件73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组成的平面内位移。定位件73位于计数轮78的-X轴侧。
第二弹性件72为扭簧,第二弹性件72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186的弹性系数,第二弹性件72安装于第三定位柱753上。第二弹性件7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固定端721和自由端,第二护盖121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定位突起(未显示),第二弹性件72的固定端721与第一定位突起抵接。定位件73的左端面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定位突起731,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与第二定位突起731抵接。当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与第二定位突起731抵接且第二弹性件72的固定端721与第一定位突起抵接时,第二弹性件72具有弹性形变。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一体成型有作用部722,作用部722作用部用于与被作用部713接触并对被作用部713施加推力。
因此,在出厂预设状态下,第二弹性件72的固定端721与第一定位突起抵接,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与第二定位突起731抵接,第二弹性件72具有弹性形变。
计数轮78与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均通过槽轮23驱动圆柱销161带动计数轮78转动,如图66所示,计数轮78的第一突起781、第二突起782和第三突起783为本实施例的常速触发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计数轮78的变速触发部为第四突起784,第四突起784位于计数轮78的-X轴侧一体成型,第四突起784的旋转半径小于第一突起781、第二突起782和第三突起783的旋转半径,第四突起784上一体成型有触发面784a,触发面784a为斜面,且触发面784a用于推动第二弹性件72上的作用部722,触发面784a包括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当计数轮78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接触端先与作用部722接触,第二接触端再与作用部722接触。第一接触端在X轴方向上与盒体1第二端12的距离小于第二接触端在X轴方向上与盒体1第二端12的距离。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如图65所示,第一突起781、第二突起782和第三突起783的触发原理相同,第一滑块185会与检测件经过三次接触,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第四突起784的触发原理,如图66和图67所示,随着计数轮78的转动,触发面784a经过作用部722,由于触发面784a为斜面,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在计数轮78旋转时沿着触发面784a具有在X轴向上的位移,因此使得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脱离第二定位突起731的抵接,失去限位,此时第二弹性件72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使得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带动作用部722摆动,并推动被作用部713,被作用部713带动第一滑块185以更快的速度向-Y轴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限位突起711和第二限位突起791与滑轨187中的第一突起部7121和第二突起部7122相抵,防止第一滑块185在Y轴方向上移动过多而脱轨,在此过程中,第一滑块185的被检测端1852以更快的速度触碰检测件,而第二弹性件72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186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一弹性件186的弹力不足以使第一滑块185滑动复位,第一突起781、第二突起782、第三突起783无法再推动第一推杆1851,使第一滑块185保持触发的状态,检测完成。
被检测组件进行复位时,只需要将第二弹性件72的自由端拨回与第二定位突起731抵接的位置,并拉动第一滑块185,使得第一弹性件186被压缩,再将计数轮78转动至初始位置,最后松开第一滑块185,使得第一弹性件186拉动第一滑块185复位。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相同,均设有显影组件、传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如图69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组成结构的改变,本实施例直接通过计数轮88转动并触发检测件,无需利用第一滑块触发检测件,但同样能实现通过计数轮88按照设定的触发次数、时长等触发检测件,从而被识别。其中,图69-图73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被检测组件包括计数轮88和变速组件,通过变速组件驱动计数轮88转动,实现计数轮88与检测件变速触发识别的过程。
如图70和图71所示,计数轮88的-X轴侧设有突起,包括第一突起881、第二突起882、第三突起883和第四突起884,四个突起均沿着计数轮88的圆周方向排布且相互分隔;计数轮88的+X轴侧设有同轴一体成型的圆盘部861、圆柱部864、第一齿轮部862和第二齿轮部863,圆盘部861一体成型于圆柱部864的圆周面上,第一齿轮部862沿着圆盘部861的圆周方向一体成型于圆盘部861的+X轴侧上,第一齿轮部862为不完全齿轮,第二齿轮部863一体成型于圆柱部864的圆周面上,第二齿轮部863位于第一齿轮部862的+X轴侧,第二齿轮部863为不完全齿轮,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部862的齿数优选为8个,第二齿轮部863的齿数优选为10个。第一齿轮部862的齿数与第二齿轮部863的齿数的比值为0.8,第一齿轮部862的旋转直径大于第二齿轮部863的旋转直径,第一齿轮部862齿牙与第二齿轮部863的齿牙错开设置,即第二齿轮部863的齿牙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与第一齿轮部862的齿牙部分所对的圆心角在第X轴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合,从而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计数轮88上。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触发部为第二齿轮部863,常速触发部为第一齿轮部862。此外,本实施例不对计数轮88上突起的数量和齿牙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变速组件包括第四齿轮814,第四齿轮位于计数轮88的-Z轴侧,在X轴方向,第四齿轮位于计数轮88的+X轴侧,第四齿轮814设有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和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固定连接在第四齿轮814的-X轴侧,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固定连接在第四齿轮814的+X轴侧,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的旋转直径小于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的旋转直径,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可与第一齿轮部862啮合,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可与第二齿轮部863啮合。
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811、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811与送粉辊8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均可转动的安装在盒体1第二端12上。第二齿轮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大直径第二齿轮812和小直径第二齿轮(未示出),大直径第二齿轮812相较于小直径第二齿轮在X轴方向上距离盒体1更远(大直径第二齿轮812位于小直径第二齿轮-X轴侧),第三齿轮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大直径第三齿轮8132和小直径第三齿轮8131,大直径第三齿轮8132相较于小直径第三齿轮8131在X轴方向上距离盒体1更近(大直径第三齿轮8132位于小直径第三齿轮8131的+X轴侧),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相较于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在X轴方向上距离盒体1更近。第一齿轮811与大直径第二齿轮812啮合,小直径第二齿轮(未示出)与大直径第三齿轮8132啮合,小直径第三齿轮8131与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啮合,从而将旋转动力传递到计数轮88上。使用时第一齿轮接收送粉辊8传递的动力而驱动第一齿轮811、第二齿轮812、第三齿轮813、第四齿轮814转动时,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图70视角),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顺时针转动,第四齿轮814逆时针转动,将动力传递到计数轮88上并带动计数轮88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四齿轮814设置在搅拌架14的-X轴侧,取消设置第一齿轮811、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从而降低成本。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初始状态下,第一齿轮部862与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啮合,被驱动旋转的计数轮88的第一突起881和第二突起882直接以相同的速度触发检测件,对检测件产生2次相同的电信号,此处不再赘述,在变速状态下,第三突起883和第四突起884触发检测件的速度,随着计数轮88的转动,计数轮88的第二齿轮部863与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啮合,第一齿轮部862与小直径第四齿轮8141脱离啮合,第四齿轮的动力持续传递到计数轮88,由于各个齿轮的旋转直径不同,齿轮末端产生的线速度也不同,在进入第二齿轮部863与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啮合时,旋转直径较大的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使第二齿轮部863产生更快转动速度,并带动计数轮88加速转动,从而使第三突起883和第四突起884直接与检测件触碰,产生电信号,完成加速触碰检测件的过程。检测结束后,第二齿轮部863与大直径第四齿轮8142脱离啮合,计数轮88不再跟随第四齿轮814转动。
由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一突起881、第二突起882、第三突起883和第四突起884,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则会发出4次电信号。且第一突起881和第二突起882以第一速度触碰检测件时对检测件产生的电信号,第三突起883和第四突起884以相比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触碰检测件时检测件产生电信号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检测件的速度和时长不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检测件被触碰的次数、以及推动的速度判断显影装置的信息(如信号、容量、新旧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在具有检测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组件上,包括:
盒体,设有第二护盖,所述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护盖位于盒体第二端;
传动组件,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
被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识别所述显影装置,所述第二护盖至少覆盖所述被检测组件部分;
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
常速组件,包括用于触发检测件的第一滑块,以及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弹性件;
变速组件,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滑块的触发状态;
以及计数轮,设有用于触发所述常速组件的常速触发部,以及用于触发所述变速组件的变速触发部;
所述计数轮可接收所述传动组件传递的驱动力而产生运动,从而所述计数轮驱动所述第一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触发所述变速组件,使所述变速组件产生运动并作用于所述计数轮和常速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变速触发所述检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伸展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块运动方向相同,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所述第二滑块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设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在所述滑轨内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推杆,所述常速触发部与所述第一推杆抵接,使所述第一滑块触发所述检测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设有导轨,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被所述导轨限位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被锁定,所述变速触发部可拨动所述第二推杆,使第二推杆脱离所述导轨的锁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滑块脱离限位,所述第二弹性件伸展而处于释放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杠杆,设有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
第二弹性件,卡接在所述杠杆上;
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一杆端使第二杆端卡接在所述第二护盖上,且所述第二杆端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设有第一限位凹口和第二限位凹口,所述第一杆端位于第一限位凹口;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第一杆端使第二杆端卡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凹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设有定位槽,所述杠杆的转动中心设有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定位突起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端的旋转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杆端的旋转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速组件包括第二滑块以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连接;所述变速组件包括触发小组件,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触发小组件,使所述触发小组件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设有滑轨和滑道,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滑轨内,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滑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二护盖上与所述第二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柔性件传动,所述柔性件在径向上能够弯曲且在轴向上不能压缩。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小组件包括压块、锁扣、顶块、第三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所述压块和所述盒体,使所述压块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远离所述盒体的位置;所述压块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口;
所述锁扣转动设置于所述盒体,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
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顶块与盒体之间,所述顶块上设有第二卡口;
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分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口,使第二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当压块被计数轮触发时,压块移动抵压所述第一臂,带动所述锁扣转动,使第二臂完全脱离所述第二卡口;第二弹性件将顶块弹出,推动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一滑块触发所述检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速组件包括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二滑块;
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
以及触发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
通过所述变速触发部拨动所述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滑块抵接,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挡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盒体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
以及挡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显影装置的盒体上,用于锁定所述挡板;
其中,所述变速触发部可拨动所述挡块,解除限制所述挡板和第二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滑块抵接,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被驱动时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传动齿轮,所述第一滑块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二齿条,所述传动齿轮通过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使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对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组件包括:
第二弹性件,设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护盖上;
以及定位件,与所述自由端卡接;
所述变速触发部通过拨动所述自由端,使所述自由端脱离所述定位件并驱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检测件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突起,所述自由端卡接在所述定位突起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设有作用部;所述变速触发部设有触发面,所述触发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延伸方向为远离自由端的方向,所述斜面的延伸方向与固定端指向自由端的方向倾斜,所述计数轮转动时,所述触发面与所述作用部抵接,使所述自由端脱离所述定位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盖包括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滑轨内,所述第一滑块设有限位突起,所述滑轨设有突起部,通过所述限位突起与所述突起部抵接,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触发部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常速触发部的旋转半径。
CN202320480073.XU 2022-03-18 2023-03-13 一种显影装置 Active CN2199362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33124 2022-03-18
CN202210273312 2022-03-18
CN2022103190093 2022-03-29
CN202210319009 2022-03-29
CN202220766186 2022-03-31
CN2022207661861 2022-03-31
CN2022208387648 2022-04-12
CN202220838764 2022-04-12
CN202220933062 2022-04-20
CN2022209330628 2022-04-20
CN2022209519697 2022-04-22
CN202220951969 2022-04-22
CN2022105532771 2022-05-20
CN202210553277 2022-05-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6283U true CN21993628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0073.XU Active CN219936283U (zh) 2022-03-18 2023-03-13 一种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6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9422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KR20130001735A (ko) 카트리지
CN219936283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108663924B (zh) 显影盒
WO2023010702A1 (zh) 一种显影盒
CN111367154A (zh) 显影盒
CN213302764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8693733B (zh) 显影盒
CN219143282U (zh) 显影盒
CN110764385B (zh) 一种处理盒
CN111240168A (zh) 显影盒以及处理盒
CN211236563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6248773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87998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238606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3302765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7991850B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323728U (zh)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CN110928156A (zh) 处理盒的计数齿轮组件及处理盒
CN220154796U (zh) 显影盒
CN216696990U (zh) 一种显影盒
WO2022089653A1 (zh) 一种显影盒
CN216526744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290038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112015074A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