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4377U - 一种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4377U
CN219934377U CN202321155999.8U CN202321155999U CN219934377U CN 219934377 U CN219934377 U CN 219934377U CN 202321155999 U CN202321155999 U CN 202321155999U CN 219934377 U CN219934377 U CN 21993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plate
evaporator
air supply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59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腾昌
刘玉民
罗文滔
黎志东
李小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59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箱,内胆形成储藏间室,储藏间室的背部设置风道盖板,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回风风道内设置蒸发器,风道盖板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多个送风口,后盖板与前盖板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间距呈阶梯递减变化,多个阶梯间距与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送风口一一对应,以使靠上设置的送风口的送风量大于靠下设置的送风口的送风量,使储藏间室的顶部送风量大于底部送风量,最终实现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均匀、温度均匀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内设置多个储藏间室,包括冷藏室和/或变温室和/或冷冻室等,间室的背侧由内胆与风道之间限定出风道,风道内设置蒸发器和风机,风道盖板上设置回风口和送风口,在风机动力下,间室内的冷气经回风口流入风道内,经蒸发器换热后,再从送风口流入间室内,实现对间室内的温度调节。
风机一般设置于蒸发器的顶部或者送风风道的顶部,回风口靠近储藏间室的底部设置,在风机动力下,送风风道内的气体由上至下流动、并经送风口流入储藏间室内。送风口一般设置多个,多个送风口沿储藏间室(或者说送风风道)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送风风道内的送风间隙由上至下是相同大小的,那么从不同高度的送风口流出的风量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回风口靠下设置,使储藏间室内的冷气由储藏间室的顶部向底部流动,导致储藏间室的底部所堆积的冷气量显然大于顶部的冷气量,从而使储藏间室内的底部温度低于顶部温度,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不均匀、温度不均匀。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对送风风道进行结构改进,送风风道为阶梯状结构,高度方向上的多个送风口与送风风道的阶梯结构对应,使储藏间室的顶部送风量大于底部送风量,最终实现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均匀、温度均匀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冰箱,内胆形成储藏间室,储藏间室的背部设置风道盖板,风道盖板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形成送风风道,后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回风风道内设置蒸发器,前盖板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多个送风口,送风口与送风风道连通,风道盖板的底部设置回风口,回风口与回风风道连通,沿送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间距呈阶梯递减变化,多个阶梯间距与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送风口一一对应,以使靠上设置的送风口的送风量大于靠下设置的送风口的送风量,使储藏间室的顶部送风量大于底部送风量,即使在蒸发器结霜、回风阻力增大的情况下,再结合冷藏间室内冷气向下循环流动,能够实现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均匀、温度均匀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板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前盖板呈直板状结构,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前盖板围成阶梯状的所述送风风道。
前盖板的直板状结构,不影响送风口的设置,利用后盖板自身的阶梯结构,易于构成“上宽、下窄”的阶梯状送风风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蒸发器朝向所述后盖板的一侧上,所述蒸发器靠上的区域与所述后盖板贴靠、其余区域与所述后盖板的阶梯状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间隙,以允许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间隙绕过所述蒸发器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即使在蒸发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回风量,从而保证输送至储藏间室内的冷气量,使冰箱即使在蒸发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物品的存储温度要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缓蒸发器的结霜、以及提高换热效果,对蒸发器与内胆之间的配合结构也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在所述蒸发器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上,所述蒸发器靠上的区域与所述内胆贴靠、其余区域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间隙,以允许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二间隙绕过所述蒸发器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间隙逐渐减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间隙呈阶梯形状,所述第二间隙的阶梯分布与所述第一间隙的阶梯分布一一正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为翅片蒸发器,所述翅片蒸发器包括迂回设置的蒸发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蒸发管上的多组翅片组,多组所述翅片组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每组所述翅片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翅片;
所述第一间隙所形成的多个阶梯间距与多组所述翅片组一一对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组所述翅片组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不同,多组所述翅片组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减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蒸发器靠上位置的部分所述翅片组与所述后盖板、所述内胆贴靠,位于所述蒸发器靠下位置的另一部分所述翅片组与所述后盖板和/或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气流间隙。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盖板靠下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回风口,所述储藏间室内的气体经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再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入所述送风风道。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间室内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冷藏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冷冻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翅片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冰箱中送风、回风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送风、回风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另一种实施例的送风、回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内胆;
200-储藏间室,210-冷藏间室,220-变温间室,230-冷冻间室;
300-蒸发器,310-第一翅片组,320-第二翅片组,330-第三翅片组,340-蒸发管,350-翅片;
400-风道盖板,410-后盖板,420-前盖板,430-送风口,440-回风口,450-冷藏风道盖板,460-冷冻风道盖板;
500-风机;
600-回风风道,610-主回风风道,621-第一辅回风风道,622-第二辅回风风道;
700-送风风道。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的冰箱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冰箱内由内胆100限定出多个储藏间室200,每个储藏间室200由门体进行关闭或打开。具体的,储藏间室200包括位于下方的冷冻间室230、中间的变温间室220、以及上方的冷藏间室210。冷冻间室230和/或变温间室220可通过抽屉式门体选择性地覆盖。冷藏间室210内设置隔板,以将冷藏间室分隔上下布置的多个存储区域。
图1为冰箱的侧向剖视图,图2为冰箱省略前侧门体后的示意图,图3为冷藏间室省略风道盖板400后的示意图、以展示出蒸发器300的设置位置,图4为冷藏间室210内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参照图8,储藏间室200的背部设置风道盖板400,风道盖板400构成储藏间室200的后背板,风道盖板400与内胆100之间形成回风风道600,回风风道600内设置蒸发器300,蒸发器300用于对流经其的气体进行换热以变成冷气。风道盖板400的底部设置回风口440,储藏间室200内的气体经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
风道盖板400包括前盖板420和后盖板410,前盖板420构成储藏间室200的后背板,后盖板410构成回风风道600的一侧壁,内胆100构成回风风道600的另一侧壁,前盖板420与后盖板410之间形成送风风道700,前盖板420上设置送风口430,送风风道700与回风风道600、送风口430连通,送风口430与储藏间室200连通。
冰箱还包括风机500,风机500设于回风风道600或送风风道700内,风机500用于提供气体循环流通的动力。风机500设于回风风道600的顶部或者送风风道700的顶部。
储藏间室200的送风、回风气体流动示意参照图8,在风机500作用下,储藏间室200内的气体经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气体沿回风风道600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蒸发器300之间发生换热,变为冷气,冷气流入送风风道700内,再从送风口430流入储藏间室200内,以达到储藏间室200温度调节的目的。
回风口440靠近储藏间室200的底部设置,送风口430正对于储藏间室200,采用底部回风、正面出风的方式。
冷藏间室210对应冷藏风道盖板450,参照图5,其包括前盖板、后盖板、风道泡沫等部件,冷藏风机设于后盖板410上,将冷藏回风风道与冷藏送风风道连通,驱动冷藏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入冷藏送风风道内,冷藏送风风道内的冷气再流入冷藏间室内。
冷冻间室230对应冷冻风道盖板460,参照图6,其也同样包括前盖板、后盖板、风道泡沫等,冷冻风机设于后盖板410上,将冷冻回风风道与冷冻送风风道连通,驱动冷冻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入冷冻送风风道内,冷冻送风风道内的冷气再流入冷冻间室。
前盖板420上设置多个送风口430,多个送风口430沿前盖板42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经蒸发器300换热后的气体流入送风风道700、再经多个送风口430流入储藏间室200,多个不同高度上的送风口430向储藏间室200的不同高度上输送冷气,目的是为了使储藏间室200内冷气分布均匀。
从图8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送风风道在送风方向上间距是不变的,那么从不同高度的送风口流出的风量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回风口440靠下设置,使储藏间室内的冷气由储藏间室的顶部向底部流动,在蒸发器300结霜导致回风阻力增大的情况下,储藏间室底部冷量无法及时回风至回风风道600内,导致储藏间室的底部所堆积的冷气量明显大于顶部的冷气量,从而使储藏间室内的底部温度低于顶部温度,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不均匀、温度不均匀。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施例对送风风道700进行结构改进,参照图9,送风风道700为阶梯状结构,沿送风风道700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前盖板420与后盖板410之间的间距呈阶梯递减变化,多个阶梯间距与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送风口430一一对应,以使靠上设置的送风口430的送风量大于靠下设置的送风口430的送风量,储藏间室的顶部送风量大于底部送风量,即使在蒸发器300结霜、回风阻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储藏间室内冷气分布均匀、温度均匀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换言之,送风风道700为阶梯状结构,送风风道700的间隙沿气体送风方向逐渐减小,由于风机500顶置,靠上设置的送风口430靠近风机500,从靠上设置的送风口430流出的送风速度较大,而靠下设置的送风口430远离风机500,从靠下设置的送风口430流出的送风速度较小。设置送风风道700为上宽、下窄的阶梯结构,使储藏间室200内上部送风量大于下部送风量,又由于回风口440底置,储藏间室200内的冷气由上至下流向回风口440,冷气在储藏间室200底部堆积,再结合上下送风口的送风量变化及结霜回风量情况,最终达到储藏间室200内冷气分布均匀、温度均匀的效果。
以图9所示结构为例,沿高度方向上设置三个送风口430,送风风道700为四级阶梯状结构,位于上方的三个阶梯结构上分别对应设置一个送风口,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阶梯结构上可以设置送风口,但是由于太过于靠近回风口,为了不影响回风,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阶梯结构上选择不设置送风口。
送风风道700的每一级阶梯结构的间距按照设定数值进行递变,比如5mm、或10mm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9,后盖板410呈阶梯状结构,前盖板420呈直板状结构,后盖板410与前盖板420围成阶梯状的送风风道700。
前盖板420的直板状结构,不影响送风口430的设置,利用后盖板410自身的阶梯结构,易于构成“上宽、下窄”的阶梯状送风风道。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蒸发器300为翅片蒸发器,翅片蒸发器包括迂回设置的蒸发管340、以及设置于蒸发管340上的多组翅片组,多组翅片组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每组翅片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翅片350。
从蒸发器300的回风方向可知,储藏间室200内的气体从底部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再从蒸发器300的底部流向蒸发器300的顶部。储藏间室200的回风,一般都是间室或者是环境中的热湿气,湿度较大,当遇到蒸发器300的冷源,就会结霜。在蒸发器300结满霜后,蒸发器300的回风风道就受到阻塞,影响回风量,从而导致送到储藏间室200内的冷气量减少,进而导致储藏间室200内的湿度、温度上升,无法满足物品存储的温度需求。
图8所示为普通冰箱的送风、回风结构设计,蒸发器300的一侧与后盖板410贴靠、另一侧与内胆100贴靠,也即,蒸发器300与后盖板410、内胆100之间无供气体流通的间隙,从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只能够通过蒸发器300流动。回风的热湿气先与蒸发器300的底部接触,蒸发器300的底部最先结霜,随着制冷程序的运行,蒸发器300不断地结霜,且蒸发器300底部的结霜量大于顶部的结霜量,导致回风风道600堵塞,增大回风阻力,降低回风量,从而减小向储藏间室200的送风量,降低制冷效果。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参照图9,本实施例对回风风道600进行了结构改进,蒸发器300的一侧与内胆100贴靠,在蒸发器300朝向后盖板410的一侧上,蒸发器300不是完全与后盖板410贴靠,而是与后盖板41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蒸发器300靠上的区域与后盖板410贴靠、其余区域与后盖板410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间隙,以允许从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经第一间隙绕过蒸发器300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结构中,回风风道600相当于由两部分组成,分别记为主回风风道610和第一辅回风风道621,主回风风道610和第一辅回风风道621连通,主回风风道610和第一辅回风风道621为由内胆100和后盖板410之间所限定出的气流间隙,蒸发器300设于主回风风道610内,蒸发器300朝向后盖板410的一侧面具有部分与后盖板4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以形成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内的气体最终汇入主回风风道610内、以与蒸发器300的靠上区域进行接触换热。
在蒸发器300结霜量较少的情况下,主回风风道610未被完全堵塞,从回风口440流入的回风气体,一部分气体流入主回风风道610、与蒸发器300换热后流入送风风道700,另一部分气体流入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再流经蒸发器300靠上的区域,与蒸发器300换热后流入送风风道700。
在蒸发器300结霜量较多的情况下,蒸发器300的底部甚至中部区域结霜严重,此时主回风风道610被堵塞,从回风口440流入主回风风道610内的回风气体无法流通经过蒸发器300而进入送风风道700内,此时,回风气体则可以通过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绕过蒸发器300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顶部区域通过,换热后再流入送风风道700。
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设置,也即后盖板410与蒸发器300之间的第一间隙设置,主要目的就是在翅片蒸发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回风气体能够经过第一辅回风风道621避开蒸发器300底部和/或中部结霜量较多的位置而通过蒸发器300未结霜和/或结霜量较少的靠上区域部分,从而保证输送至储藏间室200内的冷气量,使冰箱即使在蒸发器300结霜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物品的存储温度要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9,蒸发器300在朝向后盖板410的一侧面上,靠上的区域与后盖板410贴靠,蒸发器300的其余区域与后盖板410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间隙,也即第一辅回风风道621。
从上文分析可知,蒸发器300靠中下部分的区域结霜早于蒸发器300靠上部分的区域,设置蒸发器300靠上部分的区域两侧分别与对应侧的内胆100及后盖板410贴靠,使经回风风道600流入送风风道700内的气体,都是经过蒸发器300换热后的,保证换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后盖板410与蒸发器30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蒸发器300靠上的区域与后盖板410贴靠。
从上文分析可知,蒸发器300靠下部分的结霜量大于靠上部分的结霜量,设置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气流间隙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那么在蒸发器300底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从回风口440流入的气体能够大部分经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向上流动,到达蒸发器300结霜不严重的区域时,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内的气体也可以分支出一部分进入到蒸发器300内进行换热,然后所有的回风气体从蒸发器300的顶部换热后流出,流入送风风道700。
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渐变式间隙设计,充分结合蒸发器300的结霜分布情况,同时兼顾回风量和换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后盖板410的阶梯状结构,沿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后盖板410与蒸发器300之间所形成的气流间隙呈阶梯形状,也即从图9可以看出,第一辅回风风道621为阶梯状结构。
后盖板410自身呈阶梯结构,后盖板410的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阶梯状的第一辅回风风道621。
利用后盖板410的阶梯状结构,可以同时满足第一辅回风风道621“下宽上窄”和送风风道700“上宽下窄”的设计需求,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制作。
图9中,后盖板410呈四级阶梯结构,最上方的一个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的靠上区域贴靠,位于下方的三个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之间形成阶梯状第一辅回风风道,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呈三级阶梯状结构,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三级阶梯间距由下至上分别记为D1、D2、D3。
沿气体流动方向,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多级阶梯间距呈递减变化,图9给出一种具体实施例,比如D1为15mm,D2为10mm,D3为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第一辅回风风道621也可以呈弧型结构,后盖板410自身呈弧型板,后盖板410的弧形结构与蒸发器30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弧状的第一辅回风风道621。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缓蒸发器300的结霜、以及提高换热效果,对蒸发器300与内胆100之间的配合结构也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参照图10,在蒸发器300朝向内胆100的一侧上,蒸发器300靠上的区域与内胆100贴靠、其余区域与内胆100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间隙,以允许从回风口440流入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经第二间隙绕过蒸发器300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第二间隙的设置目的与第一间隙的设置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在蒸发器300结霜严重的情况下,回风气体能够绕过蒸发器300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将蒸发器300与内胆100之间的第二间隙记为第二辅回风风道622,第二辅回风风道622与第一辅回风风道621配合,在蒸发器300结霜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大量回风绕开蒸发器结300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蒸发器顶部区域通过,保证换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内胆100与蒸发器30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蒸发器300靠上的区域与内胆100贴靠。
在蒸发器300底部结霜严重的情况下,从回风口440流入的气体能够大部分经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和第二辅回风风道622向上流动,到达蒸发器300结霜不严重的区域时,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和第二辅回风风道622内的气体也可以分支出一部分进入到蒸发器300内进行换热,然后所有的回风气体从蒸发器300的顶部换热后流出,流入送风风道700。
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和第二辅回风风道622的渐变式间隙设计,充分结合蒸发器300的结霜分布情况,同时兼顾回风量和换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内胆100与蒸发器300之间所形成的气流间隙呈阶梯形状,也即从图9可以看出,第二辅回风风道622为阶梯状结构。
内胆100自身呈阶梯结构,内胆100的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阶梯状的第二辅回风风道622。
图10中,内胆100呈四级阶梯结构,最上方的一个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的靠上区域贴靠,位于下方的三个阶梯结构与蒸发器300之间形成阶梯状第二辅回风风道,第二辅回风风道622呈三级阶梯状结构。
沿气体流动方向,第二辅回风风道622的多级阶梯间距呈递减变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第二间隙的阶梯分布与第一间隙的阶梯分布一一正对,也即第一辅回风风道621的阶梯分布与第二辅回风风道622的阶梯分布一一正对。
两个辅回风风道配合,与蒸发器300的结霜量分布对应,进一步提高回风量和换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第二辅回风风道622也可以呈弧型结构,内胆100自身呈弧型板,内胆100的弧形结构与蒸发器30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弧状的第二辅回风风道622。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缓蒸发器300底部的结霜程度,蒸发器300的翅片间距做了递减设计,参照图7,多组翅片组的翅片之间的间距不同,多组翅片组的翅片之间的间距沿回风风道600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减小。
蒸发器300整体呈“底部疏、顶部密”的结构,将底部的翅片间距增大、顶部的翅片间距减小,减缓蒸发器300底部的快速结霜,将结霜的位置由底部转移到蒸发器300的中部以及顶部,使蒸发器300的结霜更加均匀,最大效率地利用蒸发器300的面积,保证换热效率。
在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蒸发器300包括三组翅片组,由下至上分别记为第一翅片组310、第二翅片组320、以及第三翅片组330,第一翅片组310内翅片间距为d1,第二翅片组320内翅片间距为d2,第三翅片组330内翅片间距为d3,每组翅片组内的翅片间距以5mm进行递减变化。
再结合图9,第一辅回风风道621内的多个阶梯间距与多组翅片组一一对应,将回风间距、回风量以及翅片间距相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回风效果、换热效果、以及防结霜效果。
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蒸发器300靠上位置的部分翅片组与后盖板410、内胆贴靠,位于蒸发器300靠下位置的另一部分翅片组与后盖板410、内胆之间形成气流间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
内胆,其内形成多个储藏间室;
风道盖板,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背部,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回风风道;
蒸发器,其设于所述回风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换热;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包括:
前盖板,其构成所述储藏间室的后背板,所述前盖板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送风口;
后盖板,其构成所述回风风道的一侧壁,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前盖板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所述送风口连通;
其中,沿所述送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前盖板与所述后盖板之间的间距呈阶梯递减变化,多个阶梯间距与沿高度方向布置的多个所述送风口一一对应,以使靠上设置的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量大于靠下设置的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板呈阶梯状结构,所述前盖板呈直板状结构,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前盖板围成阶梯状的所述送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蒸发器朝向所述后盖板的一侧上,所述蒸发器靠上的区域与所述后盖板贴靠、其余区域与所述后盖板的阶梯状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间隙,以允许从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间隙绕过所述蒸发器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蒸发器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上,所述蒸发器靠上的区域与所述内胆贴靠、其余区域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间隙,以允许从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二间隙绕过所述蒸发器结霜量多的区域而从结霜量少的区域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间隙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间隙呈阶梯形状,所述第二间隙的阶梯分布与所述第一间隙的阶梯分布一一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为翅片蒸发器,所述翅片蒸发器包括迂回设置的蒸发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蒸发管上的多组翅片组,多组所述翅片组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每组所述翅片组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翅片;
所述第一间隙所形成的多个阶梯间距与多组所述翅片组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多组所述翅片组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不同,多组所述翅片组的所述翅片之间的间距沿所述回风风道内的气体流动方向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蒸发器靠上位置的部分所述翅片组与所述后盖板、所述内胆贴靠,位于所述蒸发器靠下位置的另一部分所述翅片组与所述后盖板和/或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气流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盖板靠下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回风口,所述储藏间室内的气体经所述回风口流入所述回风风道内、再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入所述送风风道。
CN202321155999.8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冰箱 Active CN21993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5999.8U CN2199343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5999.8U CN2199343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4377U true CN21993437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5999.8U Active CN219934377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4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4598B (zh) 一种冰箱
CN106820789B (zh) 一种双蒸发器立式制冷展示柜
CN111609619B (zh) 回风口形成于箱体两侧壁的冰箱
CN110567214A (zh) 冰箱
CN111947373A (zh) 冰箱
CN209820011U (zh) 低温抽屉及制冷设备
CN219934377U (zh) 一种冰箱
CN209893735U (zh) 排水口设置有过滤板的冰箱
CN219934381U (zh) 一种冰箱
CN219889921U (zh) 一种冰箱
CN113048690B (zh) 对开门冰箱
CN111947368B (zh) 冰箱
CN107560270A (zh) 冰箱
CN210832700U (zh) 冰箱
CN111609620B (zh) 具有两段式蒸发器的冰箱
CN107120893B (zh) 变容积独立送风式制冷设备
CN219244016U (zh) 制冷设备
CN111947374B (zh) 冰箱
CN220338779U (zh) 制冷设备
CN113048695B (zh) 冰箱
CN219889885U (zh) 超薄冰箱
CN214065393U (zh) 一种风冷冷柜
CN219810096U (zh) 制冷设备
CN214307770U (zh) 一种冰箱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