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511U -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511U
CN219875511U CN202320405832.6U CN202320405832U CN219875511U CN 219875511 U CN219875511 U CN 219875511U CN 202320405832 U CN202320405832 U CN 202320405832U CN 219875511 U CN219875511 U CN 219875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supply
control
capacito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58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胡兵
梁春颂
王冠
吴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58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其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号对输入电源的输出功率进行转换;至少两个选配单元,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待供电模块;控制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其中,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通断,并在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导通时输出所述配置信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个不同工作电源要求的待供电模块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控制模块,减少了电源控制模块数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减小PCB布线面积,有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

Description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电子设备的功能越发强大,因此一些电子设备配置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模块,而这些功能模块的工作电源要求不一。以对讲机为例,其闪光灯电路和背光灯电路所需的供电要求就不相同,如工作电流或工作电压不同,因此需要单独配置相应的电源控制模块对这些电路实现供电,这将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且需要预留更多的空间来设计PCB线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功能模块的供电需求,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简化PCB线路设计。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包括:
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号对输入电源的输出功率进行转换;
至少两个选配单元,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待供电模块;
控制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
其中,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通断,并在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导通时输出所述配置信号。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输出设置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设置单元和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反馈端。
优选地,所述输出设置单元包括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所述采样电阻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储能单元、整流单元和滤波单元;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入电源,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所述滤波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反馈引脚连接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
优选地,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经所述第一电容连接至地,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补偿引脚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至地。
优选地,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
优选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
本申请还构造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源电路。
优选地,所述选配单元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选配单元对应的待供电模块分别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源、闪光灯。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电源电路;通过控制单元输出控制指令,控制各选配单元工作,进而控制相应待供电模块与电源转换单元导通或者关闭,同时相应选配单元通过输出配置信号,对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功率进行适应性设置,以控制电源转换单元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符合与该选配单元连接的待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实现了多个不同工作电源要求的待供电模块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控制模块,减少电源控制模块数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减小PCB布线面积,有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源电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驱动不同待供电模块。该电源电路包括:
电源转换单元1,用于根据配置信号对输入电源的输出功率进行转换;
至少两个选配单元2,每一个选配单元2与电源转换单元1连接,每一个选配单元2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待供电模块;
控制单元3,与每一个选配单元2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
其中,每一个选配单元2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电源转换单元1的通断,并在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电源转换单元1导通时输出配置信号,以使得电源转换单元1可以利用该配置信号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符合该待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根据键入操作或输入指令向各选配单元2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各选配单元2的工作,使有且只有一个待供电模块与电源转换单元1导通,同时导通的待供电模块对应的选配单元2通过输出配置信号,对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功率进行适应性设置(包括对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进行设置),以控制电源转换单元1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符合与该选配单元2连接的待供电模块的工作电源,进而使该待供电模块得电工作,实现了多个不同工作电源要求的待供电模块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控制模块,减少了电源控制模块数量,从而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减小PCB布线面积,有助于电子设备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可以是上位机或单片机,用于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控制指令,以控制选配单元2导通或者关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供电模块可以是背光源和闪光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选配单元2包括第一控制开关(21a,21b)、第二控制开关(22a,22b)和输出设置单元(23a,23b)。具体地,第一控制开关(21a,21b)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3,第一控制开关(21a,21b)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端,第一控制开关(21a,21b)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第二控制开关(22a,22b)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单元3,第二控制开关(22a,22b)的输入端连接输出设置单元(23a,23b)和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第二控制开关(22a,22b)的输出端连接电源转换单元1的反馈端。
图2中示例性示出了本实施例包含两个选配单元2的情况,需说明的是,这里仅仅是作为示例示出,并不用于对选配单元2的数量进行限定。下面以图2为示例进行说明,第一控制开关21a、第二控制开关22a和输出设置单元23a组成其中一个选配单元2,第一控制开关21b、第二控制开关22b和输出设置单元23b组成另一个选配单元2。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3包括若干控制指令输出端,用以连接每一个选配单元2;而同一选配单元2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1a,21b)和第二控制开关(22a,22b)可以同时连接控制单元3的同一控制指令输出端,这样可以节省IO端口资源;而不同选配单元2的输出设置单元(23a,23b)的参数可以根据与相应选配单元2连接的待供电模块的需求进行设置,以在第二控制开关(22a,22b)导通时,对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参数实现适应性设置,使电源转换单元1输出的电源参数与待供电模块的输入电源参数相配。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控制各选配单元2控制逻辑可参考图2及图3,具体过程如下:控制单元3的第一控制指令输出端I/O-1输出低电平时,第一控制开关21a和第二控制开关22a关闭,此时与第一控制开关21a连接的第一待供电模块LED-1失电,停止工作;当第一控制指令输出端I/O-1输出高电平时,第一控制开关21a和第二控制开关22a导通,输出设置单元23a与电源转换单元1的反馈端实现通路,以控制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电源参数,使电源转换单元1向第一待供电模块LED-1提供相适配的工作电源;控制单元3的第二控制指令输出端I/O-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控制开关21b和第二控制开关22b关闭,此时与第一控制开关21b连接的第二待供电模块LED-2失电,停止工作,当第二控制指令输出端I/O-2输出高电平时,第一控制开关21b和第二控制开关22b导通,输出设置单元23b与电源转换单元1的反馈端实现通路,以控制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电源参数,使电源转换单元1向第二待供电模块LED-2提供相适配的工作电源;此外,在其中一个控制指令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控制单元3的其它控制指令输出端均输出低电平,以确保其它选配单元2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是关闭的,以避免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电源参数受到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21a,21b)和第二控制开关(22a,22b)包括三极管、MOS管,其中,三极管可以为NPN三极管,MOS管可以为NMOS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出设置单元(23a,23b)包括采样电阻。具体地,采样电阻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开关(23a,23b)的输入端,采样电阻的输出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开关(21a,21b)和第二控制开关(22a,22b)导通时,电源转换单元1输出的电源会经第一控制开关(21a,21b)、待供电模块和采样电阻连接至地,使待供电模块得电工作;而采样电阻产生的电阻信号(即配置信号)会经第二控制开关(21a,21b)连通至电源转换单元1的反馈端,以控制电源转换单元1的输出电源参数。
为了方便调节输出设置单元(23a,23b)的参数,一些实施例中,采样电阻可以由多个电阻串联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转换单元1可以是现有的开关电源模块,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升压或降压。
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转换单元1包括电压转换器U1、储能单元11、整流单元12和滤波单元13。
具体地,电压转换器U1的供电引脚VIN连接储能单元11的输入端和输入电源,电压转换器U1的开关输出引脚SW连接储能单元11的输出端和整流单元12的输入端,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经滤波单元13与每一个选配单元2连接,电压转换器U1的反馈引脚FB连接每一个选配单元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转换单元1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具体地,电压转换器U1的供电引脚VIN经第一电容C1连接至地,电压转换器U1的补偿引脚COMP经第二电容C2连接至地。其中,第一电容C1为滤波电容,用于对输入电源进行滤波,提高电路稳定性;第二电容C2为补偿电容,以对电压转换器U1的内部运算放大器进行环路补偿,提高电路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滤波单元13包括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具体地,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还与每一个选配单元2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用于对整流后的输出电源的电压波形进行滤波,使电压波形趋向为平滑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能单元11包括电感L1。具体地,电感L1的第一端作为储能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器U1的供电引脚VIN,电感L1的第二端作为储能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器U1的开关输出引脚SW。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整流单元12包括二极管D1。具体地,二极管D1的阳极作为整流单元12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器U1的开关输出引脚SW,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整流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滤波单元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对讲机等移动终端。其中,在电子设备为对讲机时,选配单元2的数量为2个,2个选配单元2对应的待供电模块分别为对讲机的背光源、闪光灯。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配置信号对输入电源的输出功率进行转换;
至少两个选配单元,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待供电模块;
控制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用于输出控制指令;
其中,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通断,并在对应的待供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导通时输出所述配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输出设置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设置单元和对应的待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单元的反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设置单元包括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所述采样电阻的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储能单元、整流单元和滤波单元;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入电源,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连接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经所述滤波单元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反馈引脚连接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经所述第一电容连接至地,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补偿引脚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至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每一个所述选配单元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供电引脚,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开关输出引脚,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配单元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选配单元对应的待供电模块分别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源、闪光灯。
CN202320405832.6U 2023-02-27 2023-02-27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875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5832.6U CN219875511U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5832.6U CN219875511U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511U true CN21987551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5832.6U Active CN219875511U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4569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US9641080B2 (en) Multi-output boost regulator with single control loop
US9648677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ing single inductor
US20070296353A1 (en) Switching Regulator Control Circuit, Current Drive Circuit,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2004006533A (ja) 発光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装置
US9615415B2 (en) LED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using single inductor
US10524323B2 (en) LED lamp control system
CN101060753B (zh) 一种用于背光亮度调节的驱动电路
CN110677042B (zh) 电压变换电路及电源***
WO2022033507A1 (zh) 电压转换电路及方法、电源管理芯片和移动终端
CN219875511U (zh) 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Dong et al. Improved‐efficiency quasi‐two‐stage current‐source‐mode SIMO LED driver
CN217240990U (zh) Led驱动电路及led照明装置
CN115411936A (zh) 过功率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4679812A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211352536U (zh) 恒流负载电路、背光调节电路、驱动板卡及电子设备
CN114362518A (zh) 适用于大功率的双向电压转换电路
US20070247875A1 (en) Multiple-Output Voltage Converter
CN113382506B (zh) 一种基于分时复用的led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其控制电路
CN218958799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20933410U (zh) 恒压恒流补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0536998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led线性恒流调光电路
CN219739988U (zh) 充电电路以及充电器
CN217087579U (zh) 智控型通断器电路
CN216721631U (zh) 一种led电源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