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249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249U
CN219868249U CN202320779737.2U CN202320779737U CN219868249U CN 219868249 U CN219868249 U CN 219868249U CN 202320779737 U CN202320779737 U CN 202320779737U CN 219868249 U CN219868249 U CN 219868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side wall
condition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97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同琴
康钊
颜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97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处于同一平面;空调器包括:壳体、室内热交换器、蜗壳、空调风扇和风腔出口,其中,壳体内部设置有空调风道,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空调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蜗壳设置于空调风道内,蜗壳内部形成有空调风腔,空调风腔的周壁呈曲面设置且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空调风扇设置于空调风腔内;空调风扇的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风腔出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蜗壳的外侧壁且与空调风腔连通;风腔出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空调风腔的周壁相切;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空调风扇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器通过风机实现气流流动,风机包括蜗壳和风扇,风扇转动于蜗壳内。
现有技术中,蜗壳的形状与风扇适配性较差,空调器在运行时,蜗壳的扩压效果较差且会有漏风,导致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空调风扇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该比值为蜗壳与风扇高度比,在该比值区间内的蜗壳尺寸能够起到较好的扩压效果,不会因过大产生静压损失也不会因过小导致静压出现过大风量衰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空调风道,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于所述空调风道内,所述蜗壳内部形成有空调风腔,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呈曲面设置且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空调风扇,所述空调风扇设置于所述空调风腔内;所述空调风扇的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风腔出口,所述风腔出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蜗壳的外侧壁且与所述空调风腔连通;所述风腔出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相切;
所述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空调风扇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
在技术方案中,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空调风扇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该比值为蜗壳与风扇高度比,在该比值区间内的蜗壳尺寸能够起到较好的扩压效果,不会因过大产生静压损失也不会因过小导致静压出现过大风量衰减。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连接的一端至所述空调风扇轴线的最短距离的连线为参考线段,所述参考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为5°~15°。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腔出口沿第二方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方向逐渐变大。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空调风腔的一端距离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空调风腔的一端的最小间距为出口间距,所述出口间距为所述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的二分之一。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倾斜。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连接处呈倒圆角设置。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风扇的一端为输入端,所述蜗壳开设有与所述空调风腔连通的风扇入风口,所述空调风扇的输入端与所述风扇入风口对应。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风腔与所述空调出风口沿第三方向贯通所述蜗壳的一端;所述蜗壳被所述空调风腔贯通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蜗壳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部分的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的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的主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蜗壳部分的后视图。
以上各图中:100、壳体;200、蜗壳;300、空调风腔;400、风腔出口;500、第一侧壁;600、第二侧壁;700、空调风扇;A、参考线段;B、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C、出口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本申请中,该空调器包括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室内换热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室内机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室内换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室内换热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蜗壳,其出风的扩压效果差并且存在漏风的情况。
如附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处于同一平面;空调器包括:壳体100、室内热交换器、蜗壳200、空调风扇700和风腔出口400,其中,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空调风道,壳体100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空调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壳体100内,在室内热交换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蜗壳200设置于空调风道内,蜗壳200内部形成有空调风腔300,空调风腔300的周壁呈曲面设置且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空调风扇700设置于空调风腔300内;空调风扇700的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风腔出口400沿第一方向开设于蜗壳200的外侧壁且与空调风腔300连通;风腔出口4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500和第二侧壁600,第一侧壁500与空调风腔300的周壁相切;空调风腔300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B与空调风扇700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
通过上述方案,空调风腔300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B与空调风扇700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该比值为蜗壳200与风扇高度比,在该比值区间内的蜗壳200尺寸能够起到较好的扩压效果,不会因过大产生静压损失也不会因过小导致静压出现过大风量衰减。
请参照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腔300的周壁由多个曲率不同的曲面相切形成,且空调风腔300中不同曲率的周壁的轴向方向均沿第三方向设置。空调风扇700呈圆盘形,空调风扇700转动于空调风腔300内。壳体100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空调风扇700的任意一端连接,驱动电机带动空调风扇700转动,空调风扇700将气流从风腔出口400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扇700为离心风扇。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扇700的一端为输入端,蜗壳200开设有与空调风腔300连通的风扇入风口,空调风扇700的输入端与风扇入风口对应。空调风扇700转动时,空气通过风扇入风口进入蜗壳200并在空调风扇700的作用下通过风腔出口400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入风口的直径与空调风扇700的输入端的直径相同,保证空调风扇700转动时的入风量与出风量。同时,减少了蜗壳200内的气流通过风扇入风口流出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扇700靠近风扇入风口的一侧,贴合于蜗壳200开设有风扇入风口的内侧壁。减小空调风扇700的输入端与风扇入风口的间隙,进一步减少蜗壳200内的气流通过风扇入风口流出。
请参照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200的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空调风腔300,风腔出口400开设于蜗壳200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任意一个外侧壁,风腔出口400与空调风腔30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腔出口400沿第三方向的宽度与空调风腔300沿第三方向的宽度相同。即风腔出口400垂直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壁分别与空调风腔300垂直于第三方向的两侧壁齐平。气流通过时的减少对空调风的阻挡,提高气流输出的风量和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二侧壁600与空调风腔300连接的一端至空调风扇700轴线的最短距离的连线为参考线段A,参考线段A与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为5°~15°。通过该设置,减少风腔出口400处的空气回流,保证出风量且减少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线段A的定义方式为,第二侧壁600最靠近第一侧壁500的一点至空调风扇700轴线的最短距离的线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线段A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内。
请参照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00自远离空调风腔300的一侧向远离第一侧壁500的方向倾斜。通过该设计,以实现气流的扩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00靠近空调风扇700的一端距离第一侧壁500的距离最近。通过该设置保证气流的扩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00为平面;气流经过风腔出口400输出时,有利于空调风通过风腔出口400,防止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腔出口400沿第二方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离空调风腔300的方向逐渐变大。以使空调风从蜗壳200输出时形成扩压效果,提高气流的输出。
请参照图3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500靠近空调风腔300的一端距离第二侧壁600靠近空调风腔300的一端的最小间距为出口间距C,出口间距C为空调风腔300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B的二分之一。经过模拟该设计空调风的出风效果较好,不会因过小阻碍出风,同时扩压效果有一定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口间距C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500自远离空调风腔300的一侧向靠近第二侧壁600的方向倾斜。通过第一侧壁500的倾斜方向,实现了对气流的引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00与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大于第一侧壁500与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通过该设计保证了出风的速度和风量。
请参照图3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00与空调风腔300的周壁连接处呈倒圆角设置。通过圆角,避免了气流从空调风腔300进入风腔出口400时,气流与第二侧壁600处产生阻碍,导致噪音。减小了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腔300与空调出风口沿第三方向贯通蜗壳200的一端;蜗壳200被空调风腔300贯通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通过盖板可以开启空调风腔300,方便人工安装或取下空调风扇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位于空调风腔300远离风扇入风口的一端。
经过CFD模拟出的压力云图可明显得出,本申请的出风量增大,风速加快。本申请的基于扩压效果设计的蜗壳200性能更优良,并且经过CFD仿真,在出口静压25pa时,原蜗壳200出风约为2118CMH,而本申请的蜗壳200出风约为2357CMH,约提升了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空调风道内,且位于蜗壳200的风扇入风口的一端。空调风扇700转动时,气流经过室内热交换器时被换热后通过蜗壳200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处设置有空调格栅,空调格栅的导风方向与空调出风口的开设方向相同。通过空调格栅对经过空调出风口的空调风进行导向,减少空调风的扩散,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格栅包括空调栅板,空调栅板的长度方向呈竖直设置,且空调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于空调出风口的内顶壁和内底壁。空调栅板的宽度方向与空调出风口的开设方向相同,经过空调出风口的空调风接触空调栅板,乱流接触到空调栅板并被空调栅板导向后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栅板沿空调出风口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空调栅板对经过空调出风口的空调风进行导向,提高对空调风的导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空调栅板的间距相同。使经过空调出风口输出的空调风均匀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板上下翻转以控制经过空调出风口的空调风的风向。导风板与空调格栅连接,空调风在经过导风板时,接触导风板,并沿着导风板的倾斜方向输出。通过导风板调整空调风竖直方向的风向,方便用户根据需求选择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的与各空调栅板连接,导风板翻转以控制空调风的出风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的数量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导风板在任何状态下均保持平行。通过多个导风板提高对空调风的导向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空调风道,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的空调出风口;
室内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
蜗壳,所述蜗壳设置于所述空调风道内,所述蜗壳内部形成有空调风腔,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呈曲面设置且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空调风扇,所述空调风扇设置于所述空调风腔内;所述空调风扇的轴线沿第三方向设置;
风腔出口,所述风腔出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蜗壳的外侧壁且与所述空调风腔连通;所述风腔出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相切;
所述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空调风扇的直径的比值为1.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连接的一端至所述空调风扇轴线的最短距离的连线为参考线段,所述参考线段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出口沿第二方向的截面面积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方向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空调风腔的一端距离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空调风腔的一端的最小间距为出口间距,所述出口间距为所述空调风腔沿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自远离所述空调风腔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平面;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空调风腔的周壁连接处呈倒圆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扇的一端为输入端,所述蜗壳开设有与所述空调风腔连通的风扇入风口,所述空调风扇的输入端与所述风扇入风口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腔与所述空调出风口沿第三方向贯通所述蜗壳的一端;所述蜗壳被所述空调风腔贯通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盖板。
CN202320779737.2U 2023-04-10 2023-04-10 空调器 Active CN219868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737.2U CN219868249U (zh) 2023-04-10 2023-04-1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737.2U CN219868249U (zh) 2023-04-10 2023-04-1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249U true CN21986824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9737.2U Active CN219868249U (zh) 2023-04-10 2023-04-1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155B (zh)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JP2015506450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設置構成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237139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1244097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19868249U (zh) 空调器
CN102135316A (zh) 具有多出风口的天顶式空调室内机壳体
CN219572086U (zh) 立式空调
JP3564414B2 (ja) 室内機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784841B1 (ko) 투인원 초슬림 공기조화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2188462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270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07229U (zh) 立式空调
CN219572080U (zh) 立式空调
CN221197547U (zh) 挂式空调
CN2180651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2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572085U (zh) 立式空调
CN2178761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8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4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550677U (zh) 立式空调
CN2180651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93445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