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7856U -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7856U
CN219847856U CN202320577422.XU CN202320577422U CN219847856U CN 219847856 U CN219847856 U CN 219847856U CN 202320577422 U CN202320577422 U CN 202320577422U CN 219847856 U CN219847856 U CN 219847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turing
piece
locking
stat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74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蓝
黄伟剑
黄周青
单培仁
陈骁
吴圣杰
陈晨
查方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5774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7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7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包括抓捕部、控制部、锁定件,所述抓捕部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具有互相分离形成供目标物进入两者之间的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互相靠近对目标物形成限位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互相靠近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抓捕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锁定件相对抓捕部可移动,并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内与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之间形成容纳目标物的锁定空间。本发明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第二状态时能与锁定件配合将目标物体限制在锁定空间内实现抓捕。

Description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经下腔静脉途径的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每年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心脏植入型医疗器械植入量的增加以及老年患者的占比增高,电极导线断裂、电极磨损等相关远期并发症和问题也逐年增多,这使得电极导线回收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回收电极导线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将电极导线取出体外,这种方式存在手术费用高、创伤大等缺点。第二种是经静脉介入回收电极导线,在造影条件下,将回收装置经静脉递送至电极导线位置,再通过回收装置捕获并装载需回收的电极导线,最后电极导线随回收装置一同撤出体外,完成电极导线的回收。这种方式虽具有费用低、创伤小等优点,但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待回收的长期植入的电极导线往往在血管和心腔内粘连严重,随着心脏的搏动而运动也使得回收装置难以高效且牢固地捕获并分离电极导线,最终安全移除。目前一款实心电极导线自2011年开始在国内投入临床运用,逐年以万例的数量累积增加,远期移除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该导线从下腔静脉途径移除相对安全,但目前尚缺乏有效并安全的移除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经下腔静脉途径的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可高效且牢固捕获并移除废用电极导线。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经下腔静脉途径的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包括:抓捕部、控制部、锁定件,所述抓捕部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具有互相分离形成供目标物进入两者之间的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互相靠近对目标物形成限位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互相靠近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抓捕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相对抓捕部可移动,并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内与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之间形成容纳目标物的锁定空间。
具体的,可设置为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中至少有一个具有环状结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在径向上相分离,两者之间形成远端具有开口的抓捕空间,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在径向上相互靠近且交叉设置;所述锁定件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抓捕部移动并可穿设于至少一个环状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均包括两段抓捕丝,在同一抓捕件中,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两段抓捕丝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后再经弯折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在远端交汇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和第二抓捕件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近端和第二抓捕件的近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上述抓捕丝在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大致呈倒V形布置,两段所述抓捕丝在所述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大致呈倒U形布置;或者,两段所述抓捕丝在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大致呈倒U形布置,两段所述抓捕丝在所述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大致呈倒V形布置;或者,两段所述抓捕丝在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及所述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均大致呈倒V形布置或倒U形布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控制部包括推送件,所述推送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可沿轴向相对于所述导管移动,所述推送件的远端与所述抓捕部连接;
在所述推送件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抓捕部在导管作用力下可变形(即抓捕部逐渐缩入导管中),通过所述推送件驱动导管轴向移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包括设置于第一抓捕件上的第一通孔和设置于第二抓捕件上的第二通孔,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合形成第三通孔,所述锁定件穿过第三通孔。
作为优选,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区段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中,使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区段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抓捕件的外侧形成第一越出段,和/或,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一抓捕件外形成第二越出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具有向远离抓捕部中轴线方向的外凸结构,且所述外凸结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
作为优选,上述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至少部分由形状记忆材料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件为细长形结构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或穿设于推送件内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内腔中,并且所述锁定件在轴向上相对于抓捕部可滑移;所述锁定件还包括推送部及与所述推送部远端相连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至少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导引部的抗弯刚度小于所述推送部的抗弯刚度,所述导引部包括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的节距基本均等;或者,所述弹簧结构的节距自近端向远端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部的远端还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为球形、半球形、水滴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部还包括锁定单元;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锁定单元对所述推送件进行锁止使其无法在轴向上滑移,当所述锁定单元解除对所述推送件的锁止时,所述推送件在轴向上可滑移。具体设置可如:在控制主体上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孔贯穿所述控制主体的侧壁,所述控制孔内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锁定单元穿设于所述控制孔内,且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当所述锁定单元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单元可朝靠近手柄的方向移动并可与所述手柄的外表面相互抵靠直至相互锁定,当所述锁定单元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单元可朝远离手柄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还设置有显影件,所述显影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抓捕件及第二抓捕件连接,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显影件呈直线形,当显影件受轴向外力作用时,所述显影件呈非直线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由于存在第二状态,因此能与锁定件配合将目标物体限制在定空间内实现抓捕;且该锁定空间的大小可通过导管与推送件、抓捕部配合进行调整,通过降低锁定空间的大小可使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对目标物体形成夹持力,从而将目标物体限制在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之间实现抓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回收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抓捕部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抓捕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抓捕部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抓捕部的俯视图;
图7为图3中抓捕部的环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操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操控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操控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a~12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回收装置回收电极导线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100,该回收装置100可用于从生物体内取出细长形的目标物体,例如导线、导丝等。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以心脏植入型医疗器械的导线为目标物体进行举例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0包括导管10、抓捕部20、控制部30及锁定件40。
导管10包括中空管状构件,其具有近端端口、远端端口,以及连通该近端端口和远端端口的第一内腔,该第一内腔沿导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
控制部30包括推送件(31)31及操控组件,该推送件31为中空的管状构件,具有远端端口及连通该远端端口的第二内腔,该第二内腔沿推送件31的长度方向延伸。推送件31穿设于导管10的第一内腔中,且可沿轴向相对于导管10移动。推送件31的远端与抓捕部20连接,抓捕部20也可沿轴向相对于导管10移动,操控组件与导管10和推送件31连接,用于改变导管10和推送件3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即改变导管10与抓捕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抓捕部20用于在生物体内捕获目标物体。抓捕部20具有径向膨胀能力,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径向收缩,并在外力撤销后自膨胀或通过机械膨胀恢复至自然展开形状(亦可称为完全展开形状)并保持该自然展开形状。通过操控组件可使抓捕部20完全收容在导管10内,也可使抓捕部20从导管10内释放出来并展开。
请同时参照图3,抓捕部20包括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均具有近端端部(简称近端)和远端端部(简称远端),且第一抓捕件21的近端端部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近端端部均与推送件3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抓捕件21的近端端部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近端端部均与推送件31的远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焊接、粘接、缠绕、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直接固定连接,或者是通过套管、固定丝、卡扣等中间件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端部均为自由端,故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之间可相对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抓捕件21的近端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近端可与推送件31活动连接。
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具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图3、图4展示的即为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从导管10内释放出来时的展开状态(即本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至少存在一个远端区段,该远端区段是抓捕部20的一段轴向区域(如图3、图5中的A区域),该轴向区域较第一抓捕件21的近端及第二抓捕件22的近端更靠近抓捕部20的远端,即包括形成所述锁定空间20a的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区段以及第一越出段21a和第二越出段22a。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区段在径向上间隔设置,相互分离,例如,抓捕部20至少具有一个轴向平面(即平行于中轴线的平面,本发明以导管10的虚拟中轴线作为抓捕部20的中轴线),在远端区段内,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分设于该轴向平面的径向两侧。本实施例将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在第一状态下相向的一侧定义为内侧,将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在第一状态下相离的一侧定义为外侧,则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均具有位于内侧的内侧面和位于外侧的外侧面。从图3和图4可知,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位于第二抓捕件22的内侧,同样,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位于第一抓捕件21的内侧,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形成具有远端开口的锁定空间20a,该锁定空间20a用于容纳目标物体。为在第一状态下,使目标物体更易于从远端开口进入该锁定空间20a,本实施例的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抓捕件21的近端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近端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5,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区段在径向上相互靠近且交叉设置。可以理解地,此处的交叉是指在空间上的交叉、交错,并不意味着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必然存在相接触的交点。
请同时参照图3,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均具有环状结构,其中,第一抓捕件21的环状结构内具有第一通孔23,第二抓捕件22的环状结构内具有第二通孔24。请同时参照图5和图6,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抓捕件21至少存在部分区域经第二通孔24自第二抓捕件22的内侧穿入且从第二抓捕件22的外侧穿出,使得第一抓捕件21的一部分(例如,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位于第二抓捕件22的外侧形成第一越出段21a,同时存在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抓捕件22的内侧。第二抓捕件22至少存在部分区域套设于第一抓捕件21外,使得第二抓捕件22一部分(例如,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位于第一抓捕件21的外侧形成第二越出段22a,同时存在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抓捕件21的内侧。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之间相交且具有公共区域,第一越出段21a和第二越出段22a在位于该公共区域远端一侧围合形成轴向的第三通孔25,锁定件40可自抓捕部20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穿设于该第三通孔25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抓捕件21不必然穿插至第二抓捕件22的环状结构中,只要能在第二状态下形成交叉构型,使得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形成远端具有限位功能的锁定空间20a即可。
请再次参照图3,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的形状从侧面看整体均呈朝向远离抓捕部20中轴线(本发明以导管10的虚拟中轴线作为抓捕部20的中轴线)方向凹陷的曲线形结构,即为朝向外侧方向凹陷的曲线形结构。这样设置的作用是:当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自近端向远端方向逐渐被压缩至导管10内时,位于导管10外的部分在径向上能更易于相互靠近形成交叉形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中其中一个为朝向外侧凹陷的曲线形结构,另一个从侧面看大致呈直线形,整体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抓捕件21的环状结构和第二抓捕件22的环状结构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的孔口在径向上相对(即相向),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至少部分位于远端区段。上述环状结构由线材自近端向远端延伸,经弯折后再向近端延伸而成,形成远端闭合的结构,近端可闭合,也可开放。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抓捕件21或第二抓捕件22中只要有一个具有环状结构即可。
参照图7,示例性地,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均包括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一状态下且在同一抓捕件中,自近端向远端方向,两段抓捕丝21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后再经弯折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且在远端交汇连接,形成花瓣状或水滴状的环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椭圆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其他任何适宜的形状。抓捕丝211由实心或空心的线材制成,该线材可由形状记忆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镍钛钽合金等)和/或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可以是单根丝制成的线材,也可以是多根丝缠绕而成的线材,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线材可由如不锈钢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两段抓捕丝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段抓捕丝211可分别制作再拼接在一起。
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中两段抓捕丝211形成的环状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当处于第一状态时,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大致呈倒V形布置,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大致呈倒U形布置,这样设置使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更易于穿插至第二抓捕件22中;或者,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大致呈倒U形布置,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大致呈倒V形布置;或者,两段抓捕丝211在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及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均大致呈倒V形布置或倒U形布置。
同一抓捕件中的抓捕丝211沿轴向方向上的抗弯刚度可相同或不同,例如,抓捕丝211可在轴向上被划分为近端段和远端段,近端段的抗弯刚度大于远端段的抗弯刚度,由于远端段较易变形,因此,能更易于与锁定件40配合锁定目标物体。在其他实施例中,近端段的抗弯刚度小于远端段的抗弯刚度,能一定程度降低抓捕部20的收鞘力。
本实施例中,同一抓捕件中的两段抓捕丝211的近端均作为抓捕件的近端与推送件31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段抓捕丝211远端交汇连接,其中第一段抓捕丝211的近端作为抓捕件的近端与推送件31直接固定连接,第二段抓捕丝211的近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段抓捕丝211上,而不继续向近端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段抓捕丝211的近端和远端均交汇连接形成环形结构,且两段抓捕丝211的近端通过其他的抓捕丝211连接至推送件31上。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抓捕部20近端的径向压缩尺寸,使抓捕部20更易于压缩至导管10中。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抓捕件21的远端相较于第二通孔24的远端在轴向上更靠近回收装置100的近端。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抓捕件21更易于从第二抓捕件22内穿过,以形成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下,以垂直于轴向并同时切割第一抓捕件21、第二抓捕件22及第二通孔24的任一横截面为参考,第一抓捕件21在该横截面上的宽度均小于第二通孔24在该横截面上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远端区段内,以垂直于轴向并同时切割第一抓捕件21、第二抓捕件22及第二通孔24的任一横截面为参考,第一抓捕件21在该横截面上的宽度均小于第二通孔24在该横截面上的宽度。这样设置使得第二抓捕件22能提供更大的环内空间,以便于第一抓捕件21从第二抓捕件22的环内穿过,且在第二状态时,能形成更大尺寸的第三通孔25。
请同时参照图1、图2和图8,本实施例中,锁定件40具有细长形结构。锁定件40穿设于推送件31的第二内腔中,在轴向上可相对于推送件31、抓捕部20及导管10移动,且锁定件40的远端可从推送件31的远端端口伸出。参照图12c、图12d,当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件40可自抓捕部20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穿设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内,以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配合形成远端闭合的锁定空间,该锁定空间可将目标物体围合在该锁定空间内,防止目标物体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脱出。
请再次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40包括:推送部41及与推送部41远端相连的柔性导引部42。推送部41与导引部4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开制作再拼接固定而成。其中,导引部42的远端即为锁定件40的远端。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导引部42相较于推送部41更易变形,导引部42的抗弯刚度小于推送部41的抗弯刚度,在锁定件40向远端移动穿设至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参照图12c、图12d)的过程中,若碰触到目标物体,较易变形的导引部42能更易于绕过目标物体继续向远端移动,提高了抓捕效率。
本实施例中,导引部42包括弹簧结构,弹簧结构的近端与推送段的远端可通过粘接、焊接、热缩管或薄膜包覆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弹簧结构可通过丝径为0.05~0.5mm的金属丝(例如,镍钛合金、不锈钢、钨、钽等金属丝)绕制形成。弹簧结构的节距可以基本均等,也可以不等,例如,自近端向远端方向,弹簧结构的节距逐渐增加,使得弹簧结构的远端更易于绕过目标物体200(参照图12d)。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结构可由切割结构代替,该切割结构为具有切槽的管状结构,例如,切槽可为螺旋状、哑铃状、长条状、波纹状等,可通过激光切割等方式得到。通过调整切槽的节距、数量及切割宽度可改变导引部42各区域的抗弯刚度,例如,可使导引部42具有第一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近端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抗弯刚度小于第二区域的抗弯刚度。
导引部42的远端(或称头端)还设有凸起结构43。凸起结构43所用的材料可选自金属、高分子或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选用镍钛合金、陶瓷、PTFE、PET等较为硬质的材料,也可选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凸起结构43可通过焊接、热熔、缠结、粘结等方式直接与导引部42连接。该凸起结构43可以为球形、半球形、水滴形等远端较为圆润的形状。为使导引部42更易于绕过目标物体,可通过抛光、涂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光滑涂层等方式使凸起结构43的远端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此外,该凸起结构43可以是实心的结构也可为空心的结构,空心的结构有利于减轻头端的重量,防止导引部42的头端因过重而相较于推送段过度倾斜。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导引部42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可使凸起结构43与导引部42之间可转动连接。示例性地,导引部42的远端形成容纳槽(图未示),用于容纳凸起结构43,且在其卡入容纳槽后,能够在容纳槽内沿多个方向转动,凸起结构43的直径大于容纳槽的开口直径,以避免凸起结构43从容纳槽中脱落出来,但能在容纳槽内自由转动。
推送部41为细长杆或者为细长丝,所用材料可以是金属、高分子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选用镍钛合金、不锈钢、聚酯、硅胶等材料。推送部41可以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导引段和/或凸起结构43可省略,推送部41具有第一段和位于柔性段近端的第二段,第一段的抗弯刚度小于第二段的抗弯刚度。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并不限定锁定件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存在多个锁定件40时,推送件31内部可设置多个第二内腔,每个第二内腔内容纳一个锁定件40,使多个锁定件40能从推送件31远端开口的不同的位置穿出,可以提高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形成锁定空间的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件40可不设置在第二内腔中,而是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内腔中。
参照图9,操控组件包括手柄32、第一控制件33、第二控制件34及把手35。其中,第一控制件33与推送件31连接,且可带动推送件31及抓捕部20相对导管10沿轴向移动,第二控制件34与锁定件40连接,且可带动锁定件40相对导管10及抓捕部20沿轴向移动。
手柄32的远端与导管10的近端连接(例如,通过粘接、热熔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手柄32的近端与把手35固定连接。把手35用于方便操作者握持,并进行相关控制操作。
参照图10和图11,手柄32内部具有容置腔321,其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321及外界的两个滑槽36(参照图1),该两个滑槽36沿手柄32的轴向延伸,且在手柄32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件34均与手柄32可滑动连接,第一控制件33较第二控制件34更靠近回收装置100的远端。其中,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主体331均包括控制主体331、连接件333及锁定单元37。
控制主体331套设在手柄32的外周面上,且可相对手柄32滑动。控制主体331的横截面(即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主体33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还可呈椭圆形、四边形等其他任意适宜的形状。为方便操作,控制主体331上还设有凹陷单元332,该凹陷单元332沿控制主体331的周向环绕形成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朝向靠近手柄32的方向凹陷,操作者的手可放置在凹陷区域内方便的控制控制主体331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区域332可为其他形状的凹槽,例如,凹陷区域332沿控制主体331的周向形成弧形凹槽,或者其他任何适宜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陷单元332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
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件34均包括两个连接件333,每个连接件333穿设于与之一一对应的滑槽36内,且可沿对应的滑槽36,相对于手柄32滑动。其中,第一控制件33的连接件333一端与控制主体331连接(例如,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容置腔321内,且与推送件31连接(例如,固定连接)。当第一控制件33的控制主体331受到轴向的外力时,可通过连接件333带动推送件31相对手柄32及导管10朝近端或远端方向移动。第二控制件34的连接件333一端与控制主体331连接(例如,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容置腔321内,且与自推送件31穿出的锁定件40连接(例如,固定连接)。当第二控制件34的控制主体331受到轴向的外力时,可通过连接件333带动锁定件40相对手柄32、推送件31及导管10朝近端或远端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34还包括位于容置腔321内的滑块334,滑块大致呈柱状,且滑块334分别与锁定件40及连接件333连接(例如,固定连接),滑块334的设置有利于带动锁定件40平稳滑动。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3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大于两个。此外,第一控制件33中也可通过滑块334将推送件31和连接件333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34中的滑块334可省略,导管10可与连接件333直接连接。
控制主体331上设有控制孔,该控制孔贯穿控制主体331的侧壁,且控制孔具有位于控制主体331内表面的内孔口及位于控制主体331外表面的外孔口,控制孔内设有第一螺纹。锁定单元37包括操作段371和锁定段372,操作段371大致呈盘形,其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任意适宜的形状。操作段371的最大宽度(即与锁定单元37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大于外孔口的宽度。锁定段372大致呈柱形,锁定段372一端与操作段37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锁定端且设于控制孔内,锁定段372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操作者可通过旋转操作段371使锁定单元37沿控制孔相对控制主体331移动,当操作段37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锁定端可朝靠近手柄32的方向移动,当操作段371沿第二方向旋转时,锁定端可朝远离手柄32的方向移动。当锁定端移动至与手柄32的外表面相互抵靠,且形成的抵靠力足够大时控制主体331和手柄32相互锁定(或称锁止),控制主体331无法相对手柄32轴向运动,当锁定端与手柄32分离时,解除控制主体331和手柄32的锁定关系(或称解锁),控制主体331可相对手柄32轴向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省略,手柄32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限位孔,当锁定端***限位孔内时,控制主体331和手柄32相互锁定,控制主体331无法相对手柄32轴向运动,当锁定端与限位孔分离时,解除控制主体331和手柄32的锁定关系。
当第一控制件33的锁定单元37锁止时,第一控制件33无法带动推送件31及抓捕部20相对导管10沿轴向移动。当抓捕部2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通过使第一控制件33的锁定单元37锁止,而保持该第二状态以方便后续控制锁定件40穿设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内锁定目标物体。当第二控制件34的锁定单元37锁止时,第二控制件34无法带动锁定件40相对导管10、推送件31及抓捕部20沿轴向移动,有利于维持锁定件40穿设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控制件33和/或第二控制件34内的锁定单元37均可省略。
参照图12a~图12e,以下具体说明利用本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0回收心脏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电极导线20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使回收装置100处于装载状态,在装载状态下,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件34位于初始位置,且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件34均与手柄32锁定,抓捕部20和锁定件40均位于导管10内。
步骤二:通过导管10将抓捕部20输送至靠近电极导线200的位置,解除第一控制件33和手柄32的锁定,控制第一控制件33向远端滑动,直至抓捕部20的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处于第一状态。
步骤三:继续控制第一控制件33移动,以使电极导线200位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
步骤四:控制第一控制件33向近端滑动,以使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自近端向远端逐渐被压缩至导管10内,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因受到导管10口的挤压而使位于导管10外的部分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形成交叉构型,此时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处于第二状态,从而可防止电极导线200从抓捕部20的远端脱出。为保持该第二状态,将第一控制件33与手柄32锁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先使第一控制件33及第二控制件34相对手柄32解锁,保持第一控制件33及第二控制件34不动,向远端推动导管10,同样能使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自近端向远端逐渐被压缩至导管10内。
步骤五:解除第二控制件34与手柄32的锁定,控制第二控制件34向滑槽36的远端移动,从而带动锁定件40向远端移动,直至穿设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内,以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配合形成锁定空间,电极导线200被围合在该锁定空间内,此时处于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锁定件40的远端较抓捕部20的远端更远离导管10的远端。
步骤六:解除第一控制件33与手柄32的锁定,控制第一控制件33和第二控制件34向滑槽36的近端移动,直至抓捕部20、锁定件40和电极导线200完全装载至导管10内,再将回收装置100撤出体外,完成电极导线200的回收。
可以理解地,上述回收方法随着回收装置100结构的不同,会存在差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及回收装置100的结构选择适宜的回收方法。
本实施例的回收装置100的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由于存在第二状态,因此能将目标物体限制在两者之间的锁定空间20a内,且该锁定空间20a的大小可调,通过降低锁定空间20a的大小可使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对目标物体形成夹持力,从而可将目标物体牢固的限制在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实现牢固的抓捕;此外,当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件40能更便捷高效的穿过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配合锁定目标物体,特别是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围合形成第三通孔25,锁定件40在轴向上穿过该第三通孔25时,即可同时穿设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内,能同时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配合锁定目标物体。因此,本实施例回收装置100可高效且牢固捕获电极导线200,大大缩减了手术时间,且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抓捕部20包括多对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多对所述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沿周向排列,每对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在径向上相对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锁定件40与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配合锁定目标物体的效率。进一步地,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各个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的轴向长度(物体的轴向长度是指该物体近端所在径向平面和物体远端所在径向平面之间的距离)均不相等;和/或,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每对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在轴向上的交叉位置(即第二状态下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公共区域所在的位置)不同。这样设置使得抓捕部20可适用于抓夹多种宽度(或直径)的目标物体,且有利于缩短抓捕部20对目标物体形成夹持力所需后撤的行程,进而提高抓捕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抓捕部20包括一个第一抓捕件21及与同一个第一抓捕件21配对的多个第二抓捕件22;或者,抓捕部20包括一个第二抓捕件22及与同一个第二抓捕件22配对的多个第一抓捕件21;或者,抓捕部20包括多个第一抓捕件21及多个第二抓捕件22,任意第一抓捕件21均能与任意第二抓捕件22配对。在第一状态下,当存在多个第一抓捕件21时,各个第一抓捕件21相对抓捕部20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当存在多个第二抓捕件22时,各个第二抓捕件22相对抓捕部20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上述倾斜角是指抓捕件近端与远端连线与抓捕部2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当多个第一抓部件和/或多个第二抓捕件22的倾斜角度不同时,抓捕部20可适用于抓夹多种宽度(或直径)的目标物体,且有利于缩短抓捕部20对目标物体形成夹持力所需后撤的行程,进而提高抓捕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抓捕部20还包括与第一抓捕件21在径向上位于同侧的第三抓捕件,第三抓捕件包括具有第四通孔的环状结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24的孔口在径向上相对设置,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抓捕件22自第四通孔的一侧穿入,且第二抓捕件22的远端从第四通孔的另一侧穿出,使得第三抓捕件与第二抓捕件22位于最远端的交叉位置较第一抓捕件21与第二抓捕件22位于最远端的交叉位置更靠近抓捕部20的远端。这样设置使得抓捕部20可适用于抓夹多种宽度(或直径)的目标物体,且有利于缩短抓捕部20对目标物体形成夹持力所需后撤的行程,进而提高抓捕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其他方式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当抓捕部20完全从导管10内释放出来时处于第二状态,控制部30还包括与抓捕部20连接的拉线,拉线可带动第一抓捕件21和/或第二抓捕件22活动,以使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相互远离并切换至第一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推送件31可省略,抓捕部20可与导管10的远端连接,由导管10将抓捕部20推送至目标物体附近。
在另一实施例中,相较于前述实施例,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可形变的显影件。示例性地,显影件为具有两端部的长条状结构,由可显影的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金、钽、铂、钨、铱、铁、镁中的一种金属或合金材料,含碘海醇、碘帕醇、泛影葡胺等可显影化合物的聚酯材料等。显影件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抓捕件21及第二抓捕件22连接,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显影件整体呈直线形,当显影件两端部之间的某一位置受轴向外力作用时,显影件整体呈非直线形。或者,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显影件整体呈向远端凸起的曲线形,当显影件两端部之间的某一位置受轴向外力作用时,显影件整体可形成向近端凸起的曲线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即使当前的造影角度为如图7所示的角度,通过显影件的形状变化即可确定目标物体是否被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捕获于两者之间,无需切换至其他造影角度,有利于提高抓捕效率。
进一步地,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显影件的两端部可位于抓捕部20的同一横截面上,或者,显影件的两端部不位于抓捕部20的同一横截面上,当显影件的两端部位于抓捕部20的不同横截面上时,可使操作者更易于辨别显影件的形状变化。
进一步地,上述显影件具有弹性段,例如,弹性段可由单股或多股金属丝空间螺旋或平面折叠定型而成。该弹性段可直接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连接,也可通过连接段与第一抓捕件21和第二抓捕件22,弹性段的抗弯刚度小于连接段的抗弯刚度,使得显影件在受到目标物体的压力时能较好的变形,而未受目标物体压迫时,即使受到血液的冲击也能较好的维持初始形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捕部、控制部、锁定件,所述抓捕部包括可相对活动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具有互相分离形成供目标物进入两者之间的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互相靠近对目标物形成限位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互相靠近的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抓捕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相对抓捕部可移动,并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内与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之间形成容纳目标物的锁定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控制部包括推送件,所述推送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中,且可沿轴向相对于所述导管移动,所述推送件的远端与所述抓捕部连接;
在所述推送件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抓捕部在导管作用力下可变形,通过所述推送件驱动导管轴向移动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设置于第一抓捕件上的第一通孔和设置于第二抓捕件上的第二通孔,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至少部分重合形成第三通孔,所述锁定件穿过第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设置于第二抓捕件上的第二通孔,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区段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中,使第一抓捕件的远端区段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抓捕件的外侧形成第一越出段,和/或,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一抓捕件外形成第二越出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具有向远离抓捕部中轴线方向的外凸结构,且所述外凸结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抓捕件和/或第二抓捕件的远端区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至少部分由形状记忆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细长形结构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或穿设于推送件内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内腔中,并且所述锁定件在轴向上相对于抓捕部可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推送部及与所述推送部远端相连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至少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锁定单元;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锁定单元对所述推送件进行锁止使其无法在轴向上滑移,当锁定单元解除对所述推送件的锁止时,所述推送件在轴向上可滑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显影件,所述显影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抓捕件及第二抓捕件连接,当第一抓捕件和第二抓捕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显影件呈直线形,当显影件受轴向外力作用时,所述显影件呈非直线形。
CN202320577422.X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Active CN21984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422.XU CN219847856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7422.XU CN219847856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7856U true CN21984785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9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7422.XU Active CN219847856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7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1379B2 (en) Retrieval basket for a surgical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654995B1 (ko) 고리성형술 절차들, 관련된 기기들 및 방법들
WO2022214020A1 (zh) 取栓支架、取栓***、取栓装置、碎栓支架及碎栓装置
CN111265277B (zh) 取栓装置
US6348056B1 (en) Medical retrieval device with releasable retrieval basket
CN112617966A (zh) 取栓装置
JP6251184B2 (ja) 回収スネア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EP1909660B1 (en) Endocardial lead removing apparatus
US7087062B2 (en) Endoscopic stone extraction device with improved basket
CN111870398A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JP2021154157A (ja) インプラントの送達及び回収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2142964A1 (zh) 取栓装置
CN110475522B (zh) 利用多个圈套的医疗装置回收
EP3345577A1 (en) System for delivering a left atrail appendange containment device
US20120016396A1 (en) Tethered coil for treatment of body lumens
US11013533B2 (en) Implant delivery and retrieval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5018482U (zh) 取栓装置
US20210015611A1 (en) Percutaneous implant retrieval system
CN213098536U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WO2002078632A2 (en) Retrieval basket for a surgical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19847856U (zh) 一种体内植入物回收装置
WO2021180550A1 (en) Snare for removal of implanted cardiac leads
CN215135646U (zh) 支撑***
CN221105984U (zh) 回收装置
CN115590579A (zh) 一种两段式取栓支架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518063 8th floor,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community,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00 South Baixiang street, Ouhai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