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3600U -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3600U
CN219833600U CN202223540304.6U CN202223540304U CN219833600U CN 219833600 U CN219833600 U CN 219833600U CN 202223540304 U CN202223540304 U CN 202223540304U CN 219833600 U CN219833600 U CN 219833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face
clamp
pipe clamp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03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远亮
梁化中
高瑞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Senyang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Senyang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Senyang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Senyang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03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3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3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3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包括两个底板,线束套内部凹槽内套有固定夹,翼型螺母穿过固定夹与线束套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折叠筒左右端面均连接有连筒,两个连筒均***线束套内侧端面内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通过设置两个底板由第一铰接座连接,使得线束管夹不仅能够对直线排列的线束进行固定,也可以对转弯的线束进行固定,避免工作的机器内部由于线束的松动而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设置固定夹并且固定夹一端由第二铰接座连接,另一端由翼型螺母固定,通过翼型螺母与线束套螺纹连接可对固定夹进行松紧调节,扩大了线束管夹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背景技术
线束时大多数机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线束可以用来提供电源、底线以及机器间的信号传输,线束在机器工作时由于剧烈抖动使得线束摆动较大,线束容易出现松动或者出现线束被扯断的情况,现有的线束管夹在机器工作时虽然能够起到对直线排列的线束固定的作用,但在线束在转弯时却无法对线束进行固定,使得转弯的线束在机器工作时位置会出现偏差,继而会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且现有线束粗细程度不一,而线束管夹的松紧度却无法调节,使得现有线束管夹的适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包括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上端面后部均铰接有线束套,所述线束套内部凹槽内套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后部铰接于线束套后部上端面,所述固定夹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有翼型螺母,所述翼型螺母穿过固定夹与线束套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线束套之间连接有折叠筒,内侧所述折叠筒前端面连接有穿筒,外侧所述折叠筒下端穿过穿筒部分下端面连接有把手,所述折叠筒左右端面均连接有连筒,两个所述连筒均***线束套内侧端面内部。
作为改进,两个所述底板内侧端面由第一铰接座连接。
作为改进,两个所述线束套前部下端面均穿过有两个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穿过线束套与底板螺纹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夹后部下端面与线束套后部下端面之间由第二铰接座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线束套后部下端面与底板后部上端面之间由第三铰接座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穿筒前端面螺纹连接有三个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穿过穿筒将外侧所述折叠筒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通过设置两个底板由第一铰接座连接,使得线束管夹不仅能够对直线排列的线束进行固定,也可以对转弯的线束进行固定,避免工作的机器内部由于线束的松动而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设置固定夹并且固定夹一端由第二铰接座连接,另一端由翼型螺母固定,通过翼型螺母与线束套螺纹连接可对固定夹进行松紧调节,扩大了线束管夹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筒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板,2、线束套,3、固定夹,4、翼型螺母,5、折叠筒,6、穿筒,7、把手,8、连筒,9、第一铰接座,10、第一螺丝,11、第二铰接座,12、第三铰接座,13、第二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包括两个底板1,两个所述底板1上端面后部均铰接有线束套2,所述线束套2内部凹槽内套有固定夹3,所述固定夹3后部铰接于线束套2后部上端面,所述固定夹3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有翼型螺母4,所述翼型螺母4穿过固定夹3与线束套1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线束套2之间连接有折叠筒5,内侧所述折叠筒5前端面连接有穿筒6,外侧所述折叠筒5下端穿过穿筒6部分下端面连接有把手7,所述折叠筒5左右端面均连接有连筒8,两个所述连筒8均***线束套2内侧端面内部,两个所述底板1内侧端面由第一铰接座9连接,两个所述线束套2前部下端面均穿过有两个第一螺丝10,所述第一螺丝10穿过线束套2与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夹3后部下端面与线束套2后部下端面之间由第二铰接座11连接,所述线束套2后部下端面与底板1后部上端面之间由第三铰接座12连接,所述穿筒6前端面螺纹连接有三个第二螺丝13,所述第二螺丝13穿过穿筒6将外侧所述折叠筒5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在对线束进行固定时,将线束放置在底板1上,线束套2围绕第三铰接座12旋转,并拧紧第一螺丝10将线束套在线束套2内部,固定夹3围绕第二铰接座11旋转,并拧紧翼型螺母4根据线束的粗细程度将线束固定在固定夹3内部,通过把手7将折叠筒5套在线束外部并且将外侧折叠筒5穿过穿筒6并由第二螺丝13固定,在线束需要转弯时,可使得两个底板1围绕第一铰接座9旋转达到线束转弯的需求,扩大了线束管夹的适用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包括两个底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板(1)上端面后部均铰接有线束套(2),所述线束套(2)内部凹槽内套有固定夹(3),所述固定夹(3)后部铰接于线束套(2)后部上端面,所述固定夹(3)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有翼型螺母(4),所述翼型螺母(4)穿过固定夹(3)与线束套(2)前部上端面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线束套(2)之间连接有折叠筒(5),内侧所述折叠筒(5)前端面连接有穿筒(6),外侧所述折叠筒(5)下端穿过穿筒(6)部分下端面连接有把手(7),所述折叠筒(5)左右端面均连接有连筒(8),两个所述连筒(8)均***线束套(2)内侧端面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板(1)内侧端面由第一铰接座(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线束套(2)前部下端面均穿过有两个第一螺丝(10),所述第一螺丝(10)穿过线束套(2)与底板(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3)后部下端面与线束套(2)后部下端面之间由第二铰接座(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套(2)后部下端面与底板(1)后部上端面之间由第三铰接座(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筒(6)前端面螺纹连接有三个第二螺丝(13),所述第二螺丝(13)穿过穿筒(6)将外侧所述折叠筒(5)固定。
CN202223540304.6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Active CN219833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0304.6U CN21983360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0304.6U CN21983360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3600U true CN21983360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0304.6U Active CN21983360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3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96277U (zh) 一种浮动铰珩刀座结构
CN219833600U (zh) 一种线束稳定固定管夹
US20030214110A1 (en) Two-joint arrangement
CN210587225U (zh) 一种分体式刀柄
JP3165699U (ja) タイロッド用連結具
CN206290566U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连杆机构
CN109944887B (zh) 一种对称式主轴制动结构
CN211344006U (zh) 一种活塞驱动用活塞杆锻件
CN204869415U (zh) 一种用于柱式膜壳浇注的快速卡具
CN211525296U (zh) 一种可变式非标准螺栓类紧固件
CN209239963U (zh) 一种带快换接头的多功能电动工具
CN205677943U (zh) 一种六角焊接螺母
CN206780251U (zh) 一种用于cnc数控机床的拆刀装置
CN211543169U (zh) 一种挂车悬架臂主体挤压坯料
CN212945616U (zh) 具有限位结构的钻头
CN212823972U (zh) 一种双头螺栓防松防转的装置
CN209194164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曲柄连杆
CN214818145U (zh) 异型棘轮扳手
CN213360824U (zh) 一种段差机的旋转拉杆机构
CN212985775U (zh) 一种自锁式螺栓
CN214663071U (zh) 一种高强度仪表支撑件
CN214826725U (zh) 板喂机分体式头尾轮结构
CN210660866U (zh) 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机身加固件
CN217991180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耐磨型小模数滚刀
CN218564060U (zh) 一种液压缸活塞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