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3087U -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3087U
CN219833087U CN202321336485.2U CN202321336485U CN219833087U CN 219833087 U CN219833087 U CN 219833087U CN 202321336485 U CN202321336485 U CN 202321336485U CN 219833087 U CN219833087 U CN 219833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astic
bulge
fixing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64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奔
罗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64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3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3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3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导电件设有弹力部、以及位于弹力部两侧的固定部和接触部,弹力部为沿导电件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固定部为沿导电件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固定部的一端与弹力部的一端相连接,接触部为沿导电件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接触部与固定部同侧设置且具有向上的第一接触凸起,接触部的一端与弹力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接触部与固定部之间还设有辅助复位结构,辅助复位结构用于对接触部进行辅助复位。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且能保证与外部导电柱稳定接触,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更灵敏,使用寿命也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背景技术
导电件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在导电方面起到了连接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达到简化产品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导电件已逐渐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导电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导电件上未设置限位结构,使得接触部易发生过度变形的问题,接触部上的接触凸起在受持续压力产生的变形后要回复变形前形状比较困难,因此导电件长时间使用后存在与导电柱接触不灵敏的隐患,使用效果差,结构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导电件结构设计合理、且能保证与外部导电柱稳定接触,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更灵敏,使用寿命也更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有弹力部、以及位于所述弹力部两侧的固定部和接触部,所述弹力部为沿所述导电件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所述固定部为沿所述导电件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弹力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为沿所述导电件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同侧设置且具有向上的第一接触凸起,所述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弹力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还设有辅助复位结构,所述辅助复位结构用于对所述接触部进行辅助复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将弹力部设置成沿导电件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使得接触部在外导电柱作用下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将接触部设置成沿导电件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接触部受压后,第一接触凸起的动作轨迹为曲线轨迹,因此会使得配合使用的外导电柱动作更灵活省力,且接触部与固定部同向延伸设置,再通过两者之间的辅助复位结构,从而在与弹力部的作用下,接触部能达到快速复位的目的,也使得弹力部不易发生弹性疲劳的现象,导电件复位效果佳,接触部上的第一接触凸起与外导电柱导电接触更灵敏,电路通断控制也更精准,导电件的使用寿命也更长,结构设计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复位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所述第一限位臂一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的前后侧壁上并沿所述导电件纵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臂一体形成于相应所述第一限位臂左右侧壁顶部处并沿所述导电件横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臂的末端相对弯折靠拢、以与所述第一限位臂上端形成包围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环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第一限位臂一体形成于固定部上,第二限位臂一体形成于第一限位臂上,当固定部、弹力部以及接触部成型后,可通过弯折工具对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进行弯折成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的上端形成环状结构,此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接触凸起的复位位置会始终位于环状结构内,复位稳定性佳,从而保证了第一接触凸起与外导电柱的接触效果,且在接触部在使用过程中,右侧的第二限位臂会与第一接触凸起的右端部接触并使其朝弹力部方向压靠,从而达到对接触部施加作用力的目的,使得接触部具有较高的弹性势能,从而实现辅助复位和提高复位能力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复位结构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接触部的另一端部上的弧形抵触片,所述弧形抵触片向内弯曲且自由端朝向所述接触部逐渐靠拢,所述弧形抵触片用于与所述固定部形成抵压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当第一接触凸起在外导电柱作用下使接触部下摆至一定行程后,右侧的第二限位臂会与第一接触凸起的右端臂开始接触,此时随着外导电柱的继续作用,接触部继续摆动且接触部的右端部会逐渐朝弹力部方向压靠,使得接触部的右端部上的弧形抵触片与固定部发生抵触并逐渐发生变形而积蓄弹性势能,直至外导电柱移动至最大行程,在受压结束后,接触部在弹力部和弧形抵触片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复位,复位效果佳,动作也灵敏,且通过采用弧形抵触片与接触部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使得弧形抵触片的整体强度高,不易发生脱离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左侧具有向上的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二接触凸起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均与外导电柱底部导电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使接触部上形成向上的第二接触凸起,从而达到多点接触的目的,同时也使得接触部在外导电柱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使得导电件的整体弹力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凸起、以及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形状均设为弧形,且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最高点所在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最高点所在高度,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弯曲弧长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弯曲弧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将第一接触凸起和第二接触凸起的形状均设为弧形,在实现多点接触的前提下,减少了与外导电柱底部的接触面积,通电产生的热量不易使两者发生粘连,导电件的使用更安全,同时第一接触凸起的最高点所在高度高于第二接触凸起的最高点,如此设置,使得弧形抵触片在与固定部抵触前,外导电柱只与接触部上的第一接触凸起作用,作用效果佳,第一接触凸起的弯曲弧长小于第二接触凸起的弯曲弧长,结构设计合理,外导电柱与第一接触凸起的作用效果佳。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上还具有两个第一弹力臂,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弹力臂沿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左端同向延伸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弹力臂沿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右端同向延伸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两个第一弹力臂的设置,使得接触部的整体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使得弹力部更不易发生弹性疲劳的现象,导电件的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前后侧壁上均形成有两个弯折豁口,所述第一限位臂通过所述弯折豁口相对弯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设置相应的弯折豁口,可使得第一限位臂弯折后相对固定部的位置不会过多凸出,减少了导电件占用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至外部载体上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贯穿设置的铆孔或垂直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右端部上的焊接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设置铆孔或焊接脚的固定结构,从而对导电件的安装位置得到有效限定,导电件的固定效果佳,固定方式也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外导电柱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导电件、2-外导电柱、3-弹力部、4-固定部、5-接触部、6-第一接触凸起、7-第一限位臂、8-第二限位臂、9-弧形抵触片、10-第二接触凸起、11-第一弹力臂、12-弯折豁口、13-固定结构、14-第二弹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如图1-5所示,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导电件1设有弹力部3、以及位于弹力部3两侧的固定部4和接触部5,弹力部3为沿导电件1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通过将弹力部3设置成沿导电件1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使得接触部5在外导电柱作2用下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固定部4为沿导电件1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固定部4的一端(左端)与弹力部3的一端(右端)相连接,导电件1可通过板状结构的固定部4固定在外部载体上,接触部5为沿导电件1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接触部5与固定部4同侧设置且设有向上的第一接触凸起6,接触部5的一端(左端)与弹力部3的另一端(右端)相连接,接触部5的右端朝固定部4方向靠近设置,将接触部5设置成沿导电件1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接触部5受压后,第一接触凸起6的动作轨迹为曲线轨迹,因此会使得配合使用的外导电柱2动作更灵活省力,接触部5与固定部4之间还设有辅助复位结构,辅助复位结构用于对接触部5进行辅助复位,且接触部5与固定部4同向延伸设置,再通过两者之间的辅助复位结构,从而在与弹力部3的共同作用下,接触部5能达到快速复位的目的,也使得弹力部3不易发生弹性疲劳的现象,导电件复位效果佳,接触部5上的第一接触凸起6与外导电柱2导电接触更灵敏,电路通断控制也更精准,导电件1的使用寿命也更长,结构设计合理。
其中,辅助复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臂7和第二限位臂8,第一限位臂7一体形成于固定部4的前后侧壁上并沿导电件1纵向延伸,第二限位臂8一体形成于相应第一限位臂7左右侧壁顶部处并沿导电件1横向延伸,第二限位臂8的末端相对弯折靠拢、以与第一限位臂7上端形成包围第一接触凸起6的环状结构,也就是说,接触部5上的第一接触凸起6会位于环状结构内,第一限位臂7一体形成于固定部4上,第二限位臂8一体形成于第一限位臂7上,当固定部4、弹力部3以及接触部5成型后,可通过弯折工具对第一限位臂7和第二限位臂8进行弯折成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第一限位臂7和第二限位臂8的上端形成环状结构,此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接触凸起6的复位位置会始终位于环状结构内,复位稳定性佳,从而保证了第一接触凸起6与外导电柱2的接触效果,更具体的说,在接触部5在使用过程中,右侧的第二限位臂8会与第一接触凸起6的右端部接触并使其朝弹力部方向压靠,从而达到对接触部5施加作用力的目的,使得接触部5具有较高的弹性势能,从而实现辅助复位和提高复位能力的目的,更具体的说,在复位过程中,接触部5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复位,此时右侧的第二限位臂8会再次与第一接触凸起6的右端臂接触,即使因为弹性势能较强,左侧的第二限位臂8也会与第一接触凸起6的右端臂形成限位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接触凸起6的位置始终位于环状结构内,因此该结构也为接触部5在复位过程中提供了位置限制的作用。
其中,辅助复位结构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接触部5的另一端部(右端)上的弧形抵触片9,弧形抵触片9向内弯曲且自由端朝向接触部5逐渐靠拢,弧形抵触片9用于与固定部4形成抵压接触,当第一接触凸起6在外导电柱2作用下使接触部5下摆至一定行程后,右侧的第二限位臂8会与第一接触凸起6的右端臂开始接触,此时随着外导电柱2的继续作用,接触部5继续摆动且接触部5的右端部会逐渐朝弹力部3方向压靠,使得接触部5的右端部上的弧形抵触片9与固定部4发生抵触并逐渐发生变形而积蓄弹性势能,直至外导电柱2移动至最大行程,在受压结束后,接触部5在弹力部3和弧形抵触片9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复位,复位效果佳,动作也灵敏,且通过采用弧形抵触片9与接触部5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使得弧形抵触片9的整体强度高,不易发生脱离的现象。
其中,接触部5位于第一接触凸起6的左侧具有向上的第二接触凸起10,第二接触凸起10与第一接触凸起6均与外导电柱2底部导电接触,通过使接触部5上形成第二接触凸起10,从而达到多点接触的目的,同时也使得接触部5在外导电柱2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使得导电件1的整体弹力更强。
其中,第一接触凸起6、以及第二接触凸起10的形状均设为弧形,也就是说,接触部5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设计,此方式的设计,使得第一接触凸起6和第二接触凸起10的形状均设为弧形,在实现多点接触的前提下,减少了与外导电柱2底部的接触面积,通电产生的热量不易使两者发生粘连,导电件1的使用更安全,且第一接触凸起6的最高点所在高度高于第二接触凸起10的最高点所在高度,如此设置,使得弧形抵触片9在与固定部4抵触前,外导电柱2只与接触部5上的第一接触凸起6作用,作用效果佳。
其中,第一接触凸起6的弯曲弧长小于第二接触凸起10的弯曲弧长,结构设计合理,使得外导电柱2与第一接触凸起6的作用效果更佳。
其中,接触部5上还具有两个第一弹力臂11,其中一个第一弹力臂11沿第二接触凸起10的左端同向延伸设置,另一个第一弹力臂11沿第二接触凸起10的右端同向延伸设置,通过两个第一弹力臂11的设置,提高了接触部5的整体弯曲长度,使得接触部5的整体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使得弹力部3更不易发生弹性疲劳的现象,导电件1的使用寿命更长。
其中,固定部4的前后侧壁上均形成有两个弯折豁口12,第一限位臂7通过弯折豁口12相对弯折,通过设置相应的弯折豁口12,可使得第一限位臂7弯折后相对固定部3的位置不会过多凸出,减少了导电件1占用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其中,固定部4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至外部载体上的固定结构13,固定结构13为贯穿设置的铆孔或垂直连接于固定部4右端部上的焊接脚,通过设置铆孔或焊接脚的固定结构,从而对导电件1的安装位置得到有效限定,导电件1的固定效果佳,固定方式也简单。
其中,接触部5上还具有两个第二弹力臂14,其中一个第三弹力臂14沿第一接触凸起6的左端同向延伸设置,另一个第二弹力臂14沿第一接触凸起6的右端同向延伸设置,通过两个第二弹力臂14的设置,提高了接触部5的整体弯曲长度,使得接触部5的整体所具有的弹力强度更高,使得弹力部3更不易发生弹性疲劳的现象,导电件1的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1)设有弹力部(3)、以及位于所述弹力部(3)两侧的固定部(4)和接触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部(3)为沿所述导电件(1)纵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所述固定部(4)为沿所述导电件(1)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固定部(4)的一端与所述弹力部(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接触部(5)为沿所述导电件(1)横向延伸的弯曲状结构,所述接触部(5)与所述固定部(4)同侧设置且具有向上的第一接触凸起(6),所述接触部(5)的一端与所述弹力部(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接触部(5)与所述固定部(4)之间还设有辅助复位结构,所述辅助复位结构用于对所述接触部(5)进行辅助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臂(7)和第二限位臂(8),所述第一限位臂(7)一体形成于所述固定部(4)的前后侧壁上并沿所述导电件(1)纵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臂(8)一体形成于相应所述第一限位臂(7)左右侧壁顶部处并沿所述导电件(1)横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臂(8)的末端相对弯折靠拢、以与所述第一限位臂(7)上端形成包围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的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位结构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接触部(5)的另一端部上的弧形抵触片(9),所述弧形抵触片(9)向内弯曲且自由端朝向所述接触部(5)逐渐靠拢,所述弧形抵触片(9)用于与所述固定部(4)形成抵压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5)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的左侧具有向上的第二接触凸起(10),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均与外导电柱(2)底部导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以及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的形状均设为弧形,且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的最高点所在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的最高点所在高度,所述第一接触凸起(6)的弯曲弧长小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的弯曲弧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5)上还具有两个第一弹力臂(11),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弹力臂(11)沿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的左端同向延伸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弹力臂(11)沿所述第二接触凸起(10)的右端同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的前后侧壁上均形成有两个弯折豁口(12),所述第一限位臂(7)通过所述弯折豁口(12)相对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至外部载体上的固定结构(13),所述固定结构(13)为贯穿设置的铆孔或垂直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右端部上的焊接脚。
CN202321336485.2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Active CN219833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485.2U CN21983308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485.2U CN21983308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3087U true CN21983308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6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6485.2U Active CN21983308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3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60716Y (zh) 电连接器
US7150658B1 (en) Termina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630022B2 (en) High-speed cable connector
CN219833087U (zh) 一种稳定接触的导电件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20856956U (zh) 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导电件
CN209641884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pcb板装置
CN205211988U (zh) 弹簧夹和电连接器
CN211088581U (zh) 一种能够长时间保持弹片弹性的插接件
CN206451872U (zh)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眼底相机
CN217589489U (zh) 排线端子以及具有该排线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4542596U (zh) 连接器
CN205724126U (zh) 电连接器
CN202260024U (zh) 线缆组件
CN216563615U (zh) 一种端子结构
CN214411586U (zh) 连接器
CN219917570U (zh) 金属导通弹片及天线组件
CN212571519U (zh) 一种充电连接结构及其侧向接触弹片
CN210607716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多触点结构
CN212303999U (zh) 一种简易插孔结构
CN220474954U (zh) 一种触压弹片带及连接器
CN215343076U (zh) 一种异形铜片端子
CN210310232U (zh) 一种骨架胶套
CN218385836U (zh) 一种新型大电流端子
CN216598079U (zh) 弹片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