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197U -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197U
CN219821197U CN202320676957.2U CN202320676957U CN219821197U CN 219821197 U CN219821197 U CN 219821197U CN 202320676957 U CN202320676957 U CN 202320676957U CN 219821197 U CN219821197 U CN 219821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ynchronizer
shaft
inpu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769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柳絮
宋杰
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769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包括前驱机构和后驱机构;前驱机构包括发动机、前驱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同步器以及第二同步器,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第二端用于与前轮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及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发动机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及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前驱电动机与第二传动轴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同步器与第一传动轴连接,并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或与第二传动轴连接,并位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后驱机构用于驱动后轮转动。

Description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混动汽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混动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汽车内至少包括了发动机与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其中,混动汽车也包括了混动两驱车型和混动四驱车型,目前的混动四驱车型都是在混动两驱车型原有的动力***的基础上直接增加另外一套动力***,以使混动汽车同时具有前驱***和后驱***,即,使得该混动汽车为混动四驱车型,而这种混动四驱车型的汽车经常发生反拖作用,造成汽车的动力损失,其中,反拖指的是在发动机或电动机不运作,且车轮转动的情况下,例如汽车在下坡的情况下,车轮会带动驱动***中的齿轮以及发动机或电动机中的零件转动而摩擦,从而造成汽车的动力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发生反拖作用而造成动力损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的四驱***,应用于车辆中,所述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前驱机构和后驱机构,所述前驱机构和所述后驱机构分别用于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驱机构包括发动机、前驱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同步器以及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前驱电动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或,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所述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和后驱传动机构,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后驱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五齿轮上具有结合齿;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齿套,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且所述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套与所述结合齿啮合,以使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器连接;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套与所述结合齿分离,以使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器分离。
可选地,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控制器,所述前驱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行,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四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三齿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四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四齿轮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前驱机构包括第三传动机构,所述前驱机构包括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制动器和离合器,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架转动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太阳轮、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轴依次连接,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制动器靠近所述齿圈设置;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且所述离合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行星架分离,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分离,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相对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行星架连接,且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分离,且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驱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且所述输入轴上套设有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且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输入轴上连接有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后驱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且所述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三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且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四中间齿轮和第五中间齿轮,所述第四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以使所述后驱电动机通过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包括:前轮、后轮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和后驱传动机构,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后驱电动机连接,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用于与后轮连接,后驱机构用于驱动后轮转动,因此后驱电动机通过后驱传动机构来与后轮连接,以此实现后驱电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前驱机构包括前驱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前驱电动机与第二传动轴连接,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因此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以及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使得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连接,进而使得前驱发动机与第一传动机构连接。由于前驱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器,第二同步器与第一传动轴连接,且第二同步器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或,第二同步器与第二传动轴连接,且第二同步器位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因此在第二同步器与第一传动轴连接,且第二同步器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与第一齿轮连接,来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即,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一传动轴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与第二齿轮连接,来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即,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一传动轴同步转动;而在第二同步器与第二传动轴连接,且第二同步器位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与第三齿轮连接,来使第三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即,使得第三齿轮与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与第四齿轮连接,来使第四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即,使得第四齿轮与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由于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前驱机构还包括发动机和第一同步器,发动机与第一传动机构中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第一同步器的第二端用于与前轮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切换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来改变前驱电动机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以及发动机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使得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分离,发动机或前驱电动机中止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同步器转动,使得第一同步器与第一传动机构、发动机和前驱电动机分离,从而使得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发动机和前驱电动机分离,进而使得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发动机和前驱电动机的转动,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中的零件转动。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同步器,来切换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连接关系,或切换第二传动轴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的连接关,从而切换前驱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路径。且设置第一同步器,来切换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连接关系,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分离,来使第一传动机构与前轮分离,进而使得第一传动机构、发动机和前驱电动机均与前轮分离,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中的零件转动,以此来降低反拖作用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20:前驱电动机;30:第一传动机构;31:第一传动轴;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第五齿轮;35:第六齿轮;36:第七齿轮;40:第二传动机构;41:第二传动轴;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50:第一同步器;60:第二同步器;70:第三传动机构;71:太阳轮;711:行星轮;72:行星架;73:齿圈;74:制动器;75:离合器;80:后驱电动机;90:后驱传动机构;91:输入轴;911:第一输入齿轮;912:第二输入齿轮;913:第三输入齿轮;92:中间轴;921:第一中间齿轮;922:第二中间齿轮;923:第三中间齿轮;924:第四中间齿轮;925:第五中间齿轮;93:输出轴;931:第一输出齿轮;932:第二输出齿轮;94:第三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混动汽车的四驱***应用于车辆中,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前驱机构和后驱机构,前驱机构和后驱机构分别用于安装于车辆的前端和后端;前驱机构包括发动机10、前驱电动机20、第一传动机构30、第二传动机构40、第一同步器50以及第二同步器60,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第一同步器50的第二端用于与前轮连接;第一传动机构30包括第一传动轴31、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发动机1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连接于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机构40包括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前驱电动机2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连接于第二传动轴41,第一齿轮32和第三齿轮42啮合,且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啮合;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或,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80和后驱传动机构90,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入端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出端用于与后轮连接,后驱机构用于驱动后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80和后驱传动机构90,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入端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出端用于与后轮连接,后驱机构用于驱动后轮转动,因此后驱电动机80通过后驱传动机构90来与后轮连接,以此实现后驱电动机80驱动后轮转动。由于前驱机构包括前驱电动机20、第一传动机构30以及第二传动机构40,第一传动机构30包括第一传动轴31、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连接于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机构40包括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前驱电动机2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连接于第二传动轴41,第一齿轮32和第三齿轮42啮合,且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啮合,因此通过第一齿轮32与第三齿轮42的啮合以及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的啮合,使得第一传动轴31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进而使得前驱发动机10与第一传动机构30连接。由于前驱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器60,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或,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因此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连接,来使第一齿轮32带动第一传动轴31转动,即,使得第一齿轮32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连接,来使第二齿轮33带动第一传动轴31转动,即,使得第二齿轮33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而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连接,来使第三齿轮42带动第二传动轴41转动,即,使得第三齿轮42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四齿轮43连接,来使第四齿轮43带动第二传动轴41转动,即,使得第四齿轮43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由于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前驱机构还包括发动机10和第一同步器50,发动机10与第一传动机构30中的第一传动轴31连接,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第一同步器50的第二端用于与前轮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切换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来改变前驱电动机20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以及发动机10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使得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分离,发动机10或前驱电动机20中止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0驱动第一同步器50转动,使得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从而使得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进而使得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的转动,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同步器60,来切换第一传动轴31与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的连接关系,或切换第二传动轴41与第三齿轮42、第四齿轮43的连接关,从而切换前驱电动机20的动力传递路径。且设置第一同步器50,来切换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连接关系,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分离,来使第一传动机构30与前轮分离,进而使得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均与前轮分离,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以此来降低反拖作用造成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车辆在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不运作且前轮转动的情况下,例如在车辆下坡的情况下,前轮往往会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而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之间的摩擦,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之间的摩擦,都会造成动力损失。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上述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分离,来避免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进而避免了动力损失。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同步器60的位置根据车辆的内部空间来决定,在第一传动轴31附近具有较大空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而在第二传动轴41附近具有较大空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32与第三齿轮42的传动比不等于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的传动比,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的连接关系,或通过改变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的连接关系,来实现前驱电动机20对前轮的不同的传动比。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30还可以包括第五齿轮34,第五齿轮34位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且第五齿轮34上具有结合齿;第一同步器50包括齿套,齿套位于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且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齿套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齿套与结合齿啮合,以使第五齿轮34与第一同步器50连接;在齿套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齿套与结合齿分离,以使第五齿轮34与第一同步器50分离。
由于第一传动机构30包括第五齿轮34,第五齿轮34位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第五齿轮34上具有结合齿,第一同步器50包括齿套,齿套位于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且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因此可以通过将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来实现第一同步器50与第五齿轮34的连接或分离。具体的,在将齿套切换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齿套与结合齿啮合,以使第五齿轮34与第一同步器50连接,进而使发动机10或前驱电动机20会驱动第一同步器50转动,且第一同步器50带动前轮转动;在将齿套切换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齿套与结合齿分离,使得第五齿轮34与第一同步器50分离,发动机10或前驱电动机20中止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0驱动第一同步器50转动,使得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从而使得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进而使得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的转动,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以此来降低反拖作用造成的损失。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动汽车的四驱***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前驱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器50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组件运行,以使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
由于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控制器,前驱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器50连接,因此,通过控制器对驱动组件的控制,来使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使得切换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更加方便。
另外,还可以在车辆中设置速度传感器和定位装置等部件,控制器通过接收这些部件传送的信息来控制驱动组件,使得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同步器50,从而使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使得车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切换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或者也可以在车辆中设置控制按键,使得用户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来使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同步器50,以使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便于用户切换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输出端的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传动机构30包括第五齿轮34,第五齿轮34上具有结合齿,第一同步器50包括齿套,且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控制器,前驱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的情况下,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齿套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驱动组件驱动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来使齿套与结合齿啮合或分离,进而实现第一同步器50与第五齿轮34的连接或分离。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为车辆中的整车控制器,在控制齿套的位置切换的同时,还可以控制其他部件,当然,控制器也可以为车辆中单独设置的一个控制器,使得该控制器仅控制齿套的位置切换。对于控制器的控制范围,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用于与第一齿轮32连接或与第二齿轮33连接;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连接的情况下,第一传动轴31与第一齿轮32同步转动,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连接的情况下,第一传动轴31与第二齿轮33同步转动。
由于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用于与第一齿轮32连接或与第二齿轮33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连接,来使第一齿轮32与第一传动轴31相互传递动力,使得第一齿轮32通过第二同步器60来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并且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第一齿轮32——第二同步器60——第一传动轴31——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前驱电动机2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转动;或,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连接,来使第二齿轮33与第一传动轴31相互传递动力,使得第二齿轮33通过第二同步器60来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并且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四齿轮43——第二齿轮33——第二同步器60——第一传动轴31——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前驱电动机2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仅套设于第一传动轴31,只有当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连接时,才能使第一齿轮32与第一传动轴31相互传递动力;或,当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连接时,才能使第二齿轮33与第一传动轴31相互传递动力。而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直接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使得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进而使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可以带动第二传同轴转动,或第二传动轴41带动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转动,无需设置同步器来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用于与第三齿轮42连接或与第四齿轮43连接;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连接的情况下,第二传动轴41与第三齿轮42同步转动,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四齿轮43连接的情况下,第二传动轴41与第四齿轮43同步转动。
由于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第二同步器60用于与第三齿轮42连接或与第四齿轮43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连接,来使第三齿轮42与第二传动轴41相互传递动力,使得第三齿轮42通过第二同步器60来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并且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二同步器60——第三齿轮42——第一齿轮32——第一传动轴31——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前驱电动机2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转动;或,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四齿轮43连接,来使第四齿轮43与第二传动轴41相互传递动力,使得第四齿轮43通过第二同步器60来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并且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二同步器60——第四齿轮43——第二齿轮33——第一传动轴31——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前驱电动机2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前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仅套设于第二传动轴41,只有当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连接时,才能使第三齿轮42与第二传动轴41相互传递动力;或,当第二同步器60与第四齿轮43连接时,才能使第四齿轮43与第二传动轴41相互传递动力。而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直接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使得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进而使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可以带动第一传同轴转动,或第一传动轴31带动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转动,无需设置同步器来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驱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三传动机构70,第三传动机构70包括太阳轮71、太阳轮711、行星架72、齿圈73、制动器74和离合器75,太阳轮71与行星轮711啮合,行星轮711与行星架72转动连接,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第一传动轴31依次连接,齿圈73与行星轮711啮合,制动器74靠近齿圈73设置;离合器75与齿圈73固定连接,且离合器7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离合器75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分离,齿圈73与制动器74连接,且齿圈73与行星架72分离,以使齿圈73与制动器74相对固定;在离合器75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连接,且齿圈73与制动器74分离,且齿圈73与行星架72连接,以使齿圈73与行星架72转动连接。
太阳轮71与行星轮711啮合,行星轮711与行星架72转动连接,齿圈73与行星轮711啮合,从而,太阳轮71、行星轮711、行星架72、齿圈73可以组成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实现运动的传递,例如,在太阳轮71转动的情况下,与太阳轮71啮合的行星轮711随之转动,行星轮711可以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73转动,还可以带动与行星轮711转动连接的行星架72转动。当然,太阳轮71、行星轮711、行星架72、齿圈73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还可以以其他方式传递运动,与行星齿轮***中的主动件、从动件的设置相关,在此不一一介绍。
由于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第一传动机构30依次连接,制动器74靠近齿圈73设置;离合器75与齿圈73固定连接,且离合器7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通过将离合器75切换至第一状态,来使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分离;或者可以通过将离合器75切换至第二状态,来使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连接。而离合器75与齿圈73固定连接,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切换离合器75的状态使得齿圈73与行星架72之间的连接方式改变。可以通过将离合器75切换至第一状态,来使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分离,齿圈73与制动器74连接,进而制动器74限制齿圈73不动,使得在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齿圈73中,仅有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相对转动;也可以通过将离合器75切换至第二状态,来使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结合,齿圈73与制动器74分离,进而制动器74可以中止对齿圈73的限制,此时太阳轮61可以通过行星轮611齿圈63也转动,使得在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齿圈73中,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齿圈73均相对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的驱动***往往包括行星排,行星排中包括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齿圈73,在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相对转动且齿圈73不动的情况下,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在太阳轮71、行星架72以及齿圈73均同轴转动的情况下,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的数值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将齿圈73与制动器74结合或分离,来实现发动机10对前轮产生不同的传动比,即,实现了前驱机构在纯发动机10模式下的不同挡位之间的切换。例如:前驱机构在纯发动机10模式下具有1挡和2挡,在离合器75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齿圈73与制动器74结合,且齿圈73与行星架72分离,此时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前驱机构处于纯发动机10模1档工作模式;或在离合器75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齿圈73与制动器74分离,且齿圈73与行星架72连接,此时太阳轮71与行星架72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前驱机构处于纯发动机10模2档工作模式。
另外,第一传动机构30中还包括了第六齿轮35和第七齿轮36,第六齿轮35套设于第一传动轴31,且第六齿轮35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第七齿轮36位于第六齿轮35和第五齿轮34之间,且第六齿轮35和第五齿轮34均与第七齿轮36啮合。
下面将以前驱机构采用图1至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前驱机构具有:
纯电1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纯电1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关闭,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或第三齿轮42连接动力传递路径为: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二同步器60——第三齿轮42——第一齿轮32——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或,动力传递路径为: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第一齿轮32——第二同步器60——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纯电2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纯电2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关闭,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或第四齿轮43连接动力传递路径为: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二同步器60——第四齿轮43——第二齿轮33——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或,动力传递路径为: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四齿轮43——第二齿轮33——第二同步器60——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纯发动机1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纯发动机101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关闭,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分离,制动器74与齿圈73结合,使得齿圈73固定,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纯发动机2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纯发动机102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关闭,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结合,制动器74与齿圈73分离,使得太阳轮71、行星架72和齿圈73同轴转动,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混动1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混动1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或第三齿轮42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分离,制动器74与齿圈73结合,使得齿圈73固定,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同时,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第一齿轮32——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混动2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混动2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连接,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或第四齿轮43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结合,制动器74与齿圈73分离,使得太阳轮71、行星架72和齿圈73同轴转动,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三齿轮42——第四齿轮43——第五齿轮34——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同时,前驱电动机20——第二传动轴41——第四齿轮43——第二齿轮33——第一传动轴31——第六齿轮35——第七齿轮36——第五齿轮34——第一同步器50——前轮。
增程发电1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增程发电1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分离,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或第三齿轮42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结合,制动器74与齿圈73分离,使得太阳轮71、行星架72和齿圈73同轴转动,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一齿轮32——第三齿轮42——第二同步器60——第二传动轴41——前驱电动机20。或,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二同步器60——第一齿轮32——第三齿轮42——第二传动轴41——前驱电动机20
增程发电2挡工作模式,在前驱机构处于增程发电2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发动机10启动,前驱电动机20启动,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五齿轮34分离,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或第四齿轮43连接,离合器75与行星架72结合,制动器74与齿圈73分离,使得太阳轮71、行星架72和齿圈73同轴转动,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二齿轮33——第四齿轮43——第二同步器60——第二传动轴41——前驱电动机20。或,动力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0——太阳轮71——行星架72——第一传动轴31——第二同步器60——第二齿轮33——第四齿轮43——第二传动轴41——前驱电动机20。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后驱传动机构90还可以包括输入轴91、中间轴92以及输出轴93;输入轴91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且输入轴91上套设有第一输入齿轮911和第二输入齿轮912;输出轴93用于与后轮连接,且输出轴93上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931;中间轴92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921、第二中间齿轮922和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中间齿轮921与第一输入齿轮911啮合,第二中间齿轮922与第二输入齿轮912啮合,第三中间齿轮923与第一输出齿轮931啮合。
由于后驱传动机构90包括输入轴91、中间轴92以及输出轴93,输入轴91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输出轴93用于与后轮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将输出轴93、输入轴91和输出轴93依次连接,使得后驱电动机80可以通过输出轴93、输入轴91和输出轴93来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输入轴91上套设有第一输入齿轮911和第二输入齿轮912,输出轴93上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931,中间轴92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921、第二中间齿轮922和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中间齿轮921与第一输入齿轮911啮合,第二中间齿轮922与第二输入齿轮912啮合,第三中间齿轮923与第一输出齿轮931啮合,因此通过第一输入齿轮911与第一中间齿轮921的啮合,或通过第二输入齿轮912和第二中间齿轮922的啮合,来使输入轴91与中间轴92连接,且通过第三中间齿轮923与第一输出齿轮931啮合,来使中间轴92与输出轴93连接,从而使输入轴91、中间轴92和输出轴93依次连接,进而使后驱电动机80可以通过输出轴93、输入轴91和输出轴93来驱动后轮转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轴91上还可以连接有第三同步器94,第三同步器94位于第一输入齿轮911和第二输入齿轮912之间,第三同步器94用于与第一输入齿轮911连接或与第二输入齿轮912连接;在第三同步器94与第一输入齿轮911连接的情况下,输入轴91与第一输入齿轮911同步转动;在第三同步器94与第二输入齿轮912连接的情况下,输入轴91与第二输入齿轮912同步转动。
由于输入轴91上连接有第三同步器94,第三同步器94位于第一输入齿轮911和第二输入齿轮912之间,第三同步器94用于与第一输入齿轮911连接或与第二输入齿轮912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三同步器94与第一输入齿轮911连接,来使输入轴91与第一输入齿轮911同步转动,以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后驱电动机80——输入轴91——第一输入齿轮911——第一中间齿轮921——中间轴92——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输出齿轮931——输出轴93——后轮。后驱电动机8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后轮转动。或通过将第三同步器94与第二输入齿轮912连接,来使输入轴91与第二输入齿轮912同步转动,以形成动力传递路径:后驱电动机80——输入轴91——第二输入齿轮912——第二中间齿轮922——中间轴92——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输出齿轮931——输出轴93——后轮。后驱电动机80产生的动力通过该动力传递路径来驱动后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齿轮911与第一中间齿轮921的传动比不等于第二输入齿轮912与第二中间齿轮922的传动比,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第三同步器94与第一输入齿轮911和第二输入齿轮912的连接关系,来实现后驱电动机80对后轮的不同的传动比,即,实现了后驱机构的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切换。
下面将以后驱机构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后驱机构具有:
后驱纯电1挡工作模式,在后驱机构处于后驱纯电1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后驱电动机80启动,第三同步器94与第一输入齿轮911连接,动力传递路径为:后驱电动机80——输入轴91——第三同步器94——第一输入齿轮911——第一中间齿轮921——中间轴92——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输出齿轮931——输出轴93——后轮。
后驱纯电2挡工作模式,在后驱机构处于后驱纯电2挡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后驱电动机80启动,第三同步器94与第二输入齿轮912连接,动力传递路径为:后驱电动机80——输入轴91——第三同步器94——第二输入齿轮912——第二中间齿轮922——中间轴92——第三中间齿轮923——第一输出齿轮931——输出轴93——后轮。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后驱传动机构90还可以包括输入轴91、中间轴92以及输出轴93;输入轴91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且输入轴91上固定有第三输入齿轮913;输出轴93用于与后轮连接,且输出轴93上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932;中间轴92上固定有第四中间齿轮924和第五中间齿轮925,第四中间齿轮924与第三输入齿轮913啮合,第五中间齿轮925与第二输出齿轮932啮合,以使后驱电动机80通过输入轴91和中间轴92驱动输出轴93转动。
由于输入轴91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且输入轴91上固定有第三输入齿轮913,输出轴93上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932,中间轴92上固定有第四中间齿轮924和第五中间齿轮925,第四中间齿轮924与第三输入齿轮913啮合,第五中间齿轮925与第二输出齿轮932啮合,因此输入轴91通过第三输入齿轮913与第四中间齿轮924来与中间轴92连接,输出轴93通过第二输出齿轮932与第五中间齿轮925来与中间轴92连接,进而使得输入轴91、中间轴92和输出轴93依次连接。由于输入轴91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输出轴93用于与后轮连接,因此通过将输出轴93、输入轴91和输出轴93依次连接,使得后驱电动机80可以通过输出轴93、输入轴91和输出轴93来驱动后轮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驱机构仅有一个档位,因此输入轴91上仅套设有一个第三输入齿轮913来与中间轴92上的第四中间齿轮924啮合,相比于有多个档位的后驱机构,本实施例中的后驱机构中的齿轮数量较少,占用的空间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轮、后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混动汽车的四驱***;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第一同步器50与前轮连接,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出端与后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80和后驱传动机构90,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入端与后驱电动机80连接,后驱传动机构90的输出端用于与后轮连接,后驱机构用于驱动后轮转动,因此后驱电动机80通过后驱传动机构90来与后轮连接,以此实现后驱电动机80驱动后轮转动。由于前驱机构包括前驱电动机20、第一传动机构30以及第二传动机构40,第一传动机构30包括第一传动轴31、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均连接于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机构40包括第二传动轴41、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前驱电动机2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均连接于第二传动轴41,第一齿轮32和第三齿轮42啮合,且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啮合,因此通过第一齿轮32与第三齿轮42的啮合以及第二齿轮33与第四齿轮43的啮合,使得第一传动轴31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进而使得前驱发动机10与第一传动机构30连接。由于前驱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器60,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或,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因此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传动轴3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一齿轮32连接,来使第一齿轮32带动第一传动轴31转动,即,使得第一齿轮32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齿轮33连接,来使第二齿轮33带动第一传动轴31转动,即,使得第二齿轮33与第一传动轴31同步转动;而在第二同步器60与第二传动轴41连接,且第二同步器60位于第三齿轮42和第四齿轮43之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三齿轮42连接,来使第三齿轮42带动第二传动轴41转动,即,使得第三齿轮42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也可以将第二同步器60与第四齿轮43连接,来使第四齿轮43带动第二传动轴41转动,即,使得第四齿轮43与第二传动轴41同步转动。由于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前驱机构还包括发动机10和第一同步器50,发动机10与第一传动机构30中的第一传动轴31连接,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第一同步器50的第二端用于与前轮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切换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来改变前驱电动机20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以及发动机10与前轮的连接关系,使得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分离,发动机10或前驱电动机20中止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0驱动第一同步器50转动,使得第一同步器50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从而使得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分离,进而使得前轮的转动不会影响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的转动,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同步器60,来切换第一传动轴31与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的连接关系,或切换第二传动轴41与第三齿轮42、第四齿轮43的连接关,从而切换前驱电动机20的动力传递路径。且设置第一同步器50,来切换前轮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连接关系,在车辆发生反拖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同步器50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机构30的输出端分离,来使第一传动机构30与前轮分离,进而使得第一传动机构30、发动机10和前驱电动机20均与前轮分离,防止了前轮带动前驱机构中的部件以及电动机和发动机10中的零件转动,以此来降低反拖作用造成的损失。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中,所述车辆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前驱机构和后驱机构,所述前驱机构和所述后驱机构分别用于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前驱机构包括发动机、前驱电动机、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同步器以及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前轮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前驱电动机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或,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
所述后驱机构包括后驱电动机和后驱传动机构,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后驱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且所述第五齿轮上具有结合齿;
所述第一同步器包括齿套,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一端,且所述齿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套与所述结合齿啮合,以使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器连接;
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齿套与所述结合齿分离,以使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同步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包括控制器,所述前驱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行,以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二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四齿轮连接;
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三齿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四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四齿轮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机构包括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制动器和离合器,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行星架转动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太阳轮、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第一传动轴依次连接,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制动器靠近所述齿圈设置;
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且所述离合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行星架分离,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分离,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相对固定;
在所述离合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行星架连接,且所述齿圈与所述制动器分离,且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连接,以使所述齿圈与所述行星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且所述输入轴上套设有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
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且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输出齿轮;
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三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上连接有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之间,所述第三同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
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同步转动;
在所述第三同步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同步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中间轴以及输出轴;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后驱电动机连接,且所述输入轴上固定有第三输入齿轮;
所述输出轴用于与所述后轮连接,且所述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输出齿轮;
所述中间轴上固定有第四中间齿轮和第五中间齿轮,所述第四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以使所述后驱电动机通过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前轮、后轮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混动汽车的四驱***;
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前轮连接,所述混动汽车的四驱***中的所述后驱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后轮连接。
CN202320676957.2U 2023-03-28 2023-03-28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Active CN219821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6957.2U CN219821197U (zh) 2023-03-28 2023-03-28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76957.2U CN219821197U (zh) 2023-03-28 2023-03-28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197U true CN219821197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76957.2U Active CN219821197U (zh) 2023-03-28 2023-03-28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7673B (zh) 混合动力总成***
CN211525449U (zh) 一种平行轴式两挡电驱动***
CN112959881B (zh) 一种三档平行轴式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
CN113879104B (zh) 一种动力传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3754111A (zh) 电动汽车差变速一体化的两挡后驱动总成
CN113561757B (zh) 单电机单行星排多挡混合动力变速箱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WO2022041545A1 (zh) 一种三挡平行轴式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
CN110509759A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驱动***和包括该***的车辆
EP3476635A1 (en) Powe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JPS6251769B2 (zh)
CN110549847A (zh) 一种用于汽车动力***的驱动传动装置
CN109774449A (zh) 一种连续变速分流式混合动力总成
CN219821197U (zh)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JP2012056510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US20230120603A1 (en)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CN219544480U (zh) 混动汽车的四驱***及车辆
CN216101510U (zh) 一种平行轴式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
CN113580917B (zh) 一种四挡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
CN211032176U (zh) 一种四驱传动变速器及四驱汽车
CN209738801U (zh) 混合动力***、同步换挡机构及车辆
CN220923810U (zh) 一种集成式行星变速***及车辆
CN104149594A (zh) 一种插电混动***
CN216101509U (zh) 一种四挡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
CN213472777U (zh) 一种两档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
CN220220385U (zh) 一种增程混合动力变速***及其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