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0108U -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0108U
CN219810108U CN202223244582.7U CN202223244582U CN219810108U CN 219810108 U CN219810108 U CN 219810108U CN 202223244582 U CN202223244582 U CN 202223244582U CN 219810108 U CN219810108 U CN 219810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air
duct
side wall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45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
李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45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0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0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0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出送风风道;风机,与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送风风道流动并经送风口流出;其中,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送风风道包括:第一送风风道,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与风机相连通,且第一送风风道开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风道,第二送风风道的入口与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第一送风风道和第二送风风道沿高度方向或水平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第二送风风道不受风机位置的限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和设置第二送风风道的位置和数量,进而提高侧壁的出风量和出风面积,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发泡门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风冷冷柜,风冷冷柜设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一般包括制冷腔、蒸发器、风机和风道等。蒸发器与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风机用于驱动制冷气流流动。通过风冷制冷能够减少冷柜中的结霜。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风冷冷柜的送风口位置影响冷柜的制冷效率,相关技术中为了增加送风口的出风面积,一般会在一个侧壁设置多个送风风道,多个送风风道大多为并联设置,也就是说一个风机驱动气流同时流向多个送风风道,这样送风风道的位置受限于风机的位置,而且需要对风机的出风壳体进行改进,以使风机能够满足不同数量的送风风道。这样增加了冷柜的生产成本,并增加了冷柜的复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以既能够提高冷柜侧壁的出风面积,还能够降低冷柜的结构复杂度,降低冷柜的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所述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包括:内胆,包括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侧壁限定出具有送风口送风风道;风机,与所述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送风风道流动并经所述送风口流出;其中,所述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送风风道包括:第一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开设有第一送风口;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内的气流经所述连通风道流至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内;其中,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沿高度方向或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风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口,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口沿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送风风道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口,多个所述第二送风口沿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侧壁还限定出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通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同一端之间;和/或,所述连通风道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送风口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三送风口沿所述连通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内,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间隔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均与所述风机相连通;和/或,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二送风风道间隔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
可选地,多个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送风风道。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制冷腔,所述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蒸发器,位于所述制冷腔内,风机驱动制冷腔内的气流经送风风道流至所述储物腔内,然后从所述储物腔经所述回风口流回至所述制冷腔内。
可选地,所述内胆的底壁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且所述蒸发器沿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台阶上;和/或,第一侧壁设有送风风道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风机与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相连通,第二送风风道的入口与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这样风机驱动气流流入第一送风风道后再流入第二送风风道内。可以理解为:第一送风风道与第二送风风道串联设置,这样第一送风风道作为主送风通道与风机相连通,然后第一送风风道内的气流可以再流向第二送风风道内,这样第二送风风道不受风机位置的限制,能够根据需求调整和设置第二送风风道的位置和数量,进而提高侧壁的出风量和出风面积,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而且无需对风机的出风口进行调整,也无需对风机的壳体进行改动,就能够实现一侧壁多个送风风道,降低了冷柜的成本和结构复杂度。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回风盖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蒸发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内胆与回风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胆;101、储物腔;102、制冷腔;1021、异物舱;103、送风风道;1031、送风口;1032、第一送风风道;1033、第二送风风道;1034、连通风道;1035、第一送风口;1036、第二送风口;104、第一侧壁;105、第二侧壁;106、第三侧壁;107、底壁;109、风道盖板;20、蒸发器;40、回风盖板;401、回风口;4011、第一回风口;4012、第二回风口;4013、第三回风口;50、台阶;501、排水口;70、风机;80、门体;801、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特别是一种风冷冷柜,具体的是一种风冷卧式冷柜。冷柜包括箱体和门体80,门体80活动位于箱体的上方。箱体包括箱壳、内胆10和发泡层,内胆10位于箱壳内部,发泡层位于箱壳和内胆10之间。可选地,发泡层为保温材料。
如图3和图6所示,内胆10包括多个侧壁和底壁107,多个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底壁107的前后两端,且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向上延伸。左侧壁和右侧壁相对设置,且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位于底壁107的左右两端,并向上延伸。底壁107、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共同围合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具有开口,开口向上,门体80活动盖设于开口的上方。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定义前后方向为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为的长度方向。
多个侧壁与底壁107共同围合形成内部空间,其中,至少一个侧壁设有送风风道103,内部空间包括储物腔101,储物腔101的入口与送风风道103的送风口1031相连通。内胆10还构造有制冷腔102,制冷腔102的出口与送风风道103的入口相连通,储物腔101的气流流至制冷腔102内,在制冷腔102内换热降温后,再流至送风风道103内,然后从送风风道103的送风口1031流回至储物腔101内,对储物腔101内的物品进行冷却。这里,储物腔101、制冷腔102和送风风道103形成循环风路。
冷柜还包括蒸发器20和风机70,蒸发器20位于制冷腔102内,蒸发器20用于与制冷腔102内的气流进行换热。可选地,风机70位于循环风路内,风机70能够驱动气流在循环风路内流动,以实现冷柜的风循环。
可选地,一侧壁的送风风道1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送风风道103包括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入口与风机70相连通;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的入口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相连通,以使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的气流能够流至第二送风风道1033内。
本实施例中,风机70驱动气流流入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然后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的气流能够再流向第二送风风道1033。可以理解为: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串联设置,这样第二送风风道1033无需受限于风机70的位置,风机70也无需改变出风口数量和位置来满足多个送风风道103的出风。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设置还能够增加侧壁的出风量和出风面积,进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可以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能够增加侧壁的出风面积,进而提高制冷效果。这里,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并排设置,其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所在的直线存在夹角,能够增加侧壁的出风面积的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033并联或者串联设置,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侧壁的出风面积。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送风风道1032设有多个第一送风口1035,多个第一送风口1035沿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1032设有多个第一送风口1035,多个第一送风口1035配合第一送风风道1032来实现冷柜的出风,进而提高冷柜的出风面积和出风量。
可选地,第二送风风道1033设有多个第二送风口1036,多个第二送风口1036沿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1033也设有多个第二送风口1036,多个第二送风口1036配合第二送风风道1033实现冷柜的出风,也能够提高冷柜的出风面积和出风量。第二送风口1036和第一送风口1035相配合,实现了侧壁的大面积出风。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为本申请的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便于送风风道与制冷腔连通。第二送风风道1033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沿内胆10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侧壁还限定出连通风道1034,连通风道1034连通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1033和第一送风风道103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能够增加冷柜高度方向的出风面积。连通风道1034连通在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之间,能够实现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连通。这样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能够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间距,进而提高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设置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连通风道1034连通在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同一端之间。
这样,气流先流经第一送风风道1032后全部流入连通风道1034,然后从连通风道1034流至第二送风风道1033内,这样能够保证流入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风量,以保证冷柜内的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连通风道1034也可以连接在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中部。
可选地,连通风道1034不开设第三送风口1031。这样能够保证流入第二送风风道1033内的风量,进而提高第二送风口1036的出风量。
可选地,连通风道1034也可以开设有第三送风口1031,第三送风口10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三送风口1031为多个时,多个第三送风口1031沿连通风道1034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连通风道1034也可以设置第三送风口1031,当第一送风风道1032和第二送风风道1033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连通风道1034的第三送风口1031能够出风,也能够提高送风面积。
具体的,连通风道1034的第三送风口1031的密度及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一端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相连通,第二送风风道1033朝向远离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延伸方向不同,且第二送风风道1033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相交。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一端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相连通,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方向延伸,这样也能够提高侧壁的出风面积。
示例的,第二送风风道1033与第一送风风道1032之间存在夹角。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第二送风风道1033和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位置关系,能够实现增加侧壁的出风面积的设置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033可以均设于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一侧,也可以分别设于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两侧。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道1032位于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送风风道1032与风机70直接连通,所以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的风量较大。由于冷柜设有开口,开口便于拿取物品,开口位于冷柜的上方,由于经常开关门体80,导致冷柜上方的温度较高。因此,将第一送风风道1032设置在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上方,能够提高侧壁靠近开口处的出风量,保证冷柜内的温度均匀性。
可选地,风机70位于侧壁内,且风机70位于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风机70位于送风风道103的一侧,也就是说,风机70和第一送风风道1032在同一侧壁内,这样风机70流出的气流能够直接流向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气流无需经过拐弯,能够减少风机70流出的气流的损失,保证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风量,还能够保证第二送风风道1033的风量。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间隔设于一侧壁内,且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入口均与风机7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1032为一个时,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033相连通。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033相连通。
示例的,第一送风风道1032的数量为两个,风机70设有两个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分别与两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相连通,然后至少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再与第二送风风道1033相连通。
可选地,两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沿侧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风机70位于两个送风风道103的一侧,风机70包括蜗壳和叶轮,蜗壳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叶轮在蜗壳内转动,驱动气流从进风口流入然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流出至两个第一送风风道1032内。
可选地,多个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侧壁104和/或第二侧壁105设有送风风道103。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为前后侧壁,前侧壁和/或后侧壁设有送风风道103,能够实现内胆10的前后方向送风,这样能够缩短送风口1031流出的气流的流动路径,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而且相比于从长度方向也就是左右方向出风,本公开实施例的冷柜从前后方向送风不会被中梁阻挡,送风距离也比左右方向近,能够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风道盖板109,侧壁本体朝向背离内部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风道槽,风道盖板109盖设于风道槽朝向内部空间的一侧,风道盖板109与侧壁本体形成送风风道103。
本实施例中,侧壁本体朝向发泡层凸出形成送风风道103,这样送风风道103不会占用储物腔101的空间,而且送风风道103不会向内部空间凸出,能够避免藏垢。
可选地,第一送风口1035和/或第二送风口1036也可以凸出于侧壁本体,这样能够缩短送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流动路径。
可选地,第二送风口1036的开口朝前和/或朝下,这样气流既能够沿宽度方向流动,也能够在高度方向流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柜,冷柜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用于冷柜的内胆10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因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用于冷柜的内胆10组件,因此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用于冷柜的内胆10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3至图7所示,冷柜还包括回风盖板40,回风盖板40位于内部空间内,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101和制冷腔102,回风盖板40设有回风口401。
可选地,多个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106,第三侧壁106连接在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之间,与底壁107相连接,并向上延伸。其中,第三侧壁106、第一侧壁104、第二侧壁105、底壁107和回风盖板40形成制冷腔102。可以理解:第三侧壁106为左侧壁或右侧壁,制冷腔102位于内胆10的一端,这样能够减少制冷腔102对储物空间的影响,提高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4和/或第二侧壁105送风,回风盖板40回风,进而实现了风路的循环。具体的,回风盖板40与底壁107、前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围合形成制冷腔102。或者,回风盖板40与底壁107、前侧壁、后侧壁和左侧壁围合形成制冷腔102。
可选地,内胆10的底壁107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50,台阶50的下方用于放置压缩机。可选地,回风盖板40盖设于台阶50的上方,回风盖板40与台阶50共同形成制冷腔102。
可选地,蒸发器20位于台阶5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冷柜需要设置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压缩机和冷凝器等设置在内胆10的外部,同时还需要和蒸发器20相连通,因此,压缩机和冷凝器等部件一般设置在内胆10的下方,内胆10向上凸起形成台阶50,台阶50和箱壳形成压机舱,压机舱内放置压缩机等部件。将蒸发器20放置在台阶50上,回风盖板40与台阶50形成制冷腔102,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台阶50,还能够避免制冷腔102占用内胆10的其他空间,进而保证冷柜的储物容积。这样蒸发器20不会过多的占用内部空间水平方向的空间,保证了储物腔101的储物容积,并且使得制冷腔102更加紧凑,减小冷柜内部的笨重感。
可选地,台阶50设有排水口501,蒸发器20倾斜放置于台阶50的上方,以便于蒸发器20的化霜水从排水口501排出。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20容易结霜,因此需要对蒸发器20定期进行除霜,蒸发器20的除霜水需要达到预设的角度才能彻底排出。蒸发器20放置在台阶50上时,蒸发器20能够倾斜足够的角度进行排水,相比于蒸发器20放置在台阶50的下方,本公开实施例的蒸发器20更容易实现排水。
可选地,蒸发器20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蒸发器20的翅片的宽度方向沿高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蒸发器20的宽度方向沿内胆10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能够减少蒸发器20占用的高度方向的空间,进而避让出上部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7所示,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中一个设有送风风道103和送风口1031,回风盖板40设有回风口401,回风口401与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中设有送风风道103的距离大于回风口401与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中的另一个的距离,这样气流从内胆10的一侧出风,从另一侧回风,使得气流能够在内胆10内流动较大的范围,进而实现整个内部空间的冷风流动。图6中箭头表示内胆10内气流的流动方向。
可选地,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之间距离较短,相比于现有风冷冷柜沿长度方向出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不会被中梁阻挡,气流传递路径也较短,能够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
示例的,第一侧壁104为后侧壁,第二侧壁105为前侧壁,后侧壁设有送风风道103和风机70,回风盖板40设有回风口401,回风口401靠近前侧壁,这样气流能够从后向前流动,进而实现冷柜的气流流动。或者,前侧壁设有送风风道103和风机70,回风盖板40的回风口401靠近后侧壁,这样气流能够从前向后流动,也能够实现冷柜内部的气流流动。
可选地,底壁107和/或门体80设有导流通道801,导流通道801沿第一侧壁104到第二侧壁105的方向延伸,以使气流能够从第一侧壁104流到第二侧壁105,或者从第二侧壁105流到第一侧壁104。
具体的,底壁107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导流通道801,和/或,门体80的下壁面向上凹陷形成导流通道801。可选地,导流通道8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通道801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均设有送风风道103和送风口1031,回风盖板40设有回风口401,这样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流出的气流均能够从回风盖板40回风,这样能够增内胆10内部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进而保证冷柜的制冷效率。图3中箭头表示内胆10中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设置,比如,第一侧壁104为前侧壁,第二侧壁105为后侧壁,也就是说,内胆10的前后方向出风,回风盖板40回风,这样也能够实现冷柜的风循环。
可选地,回风口40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回风口401为多个时,这样能够保证循环风路的回风量,进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制冷腔102的顶部、制冷腔102的底部和制冷腔102的侧面中的一个或多个设有回风口401。回风盖板40在内部空间内分隔出制冷腔102,回风口401设于制冷腔102,这样回风口401不设于内胆10的侧壁上,不论内部空间的哪个位置出风,回风口401与送风口1031的位置都比较适中,能够提高内部空间气流流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温度的均匀性。制冷腔102的顶壁、底部和侧面中的一个或多个设有回风口401,也就是说,冷柜能够从多个方向回风,这样使得内部空间的各个区域的风均能够就近回到制冷腔102内,然后被循环利用,能够避免形成涡流,避免风量的浪费,进而提高冷柜内的回风量,最终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制冷腔102的顶部、制冷腔102的底部和制冷腔102的侧面均设有回风口401。这样能够提高内部空间的温度均匀性和送风均匀性。
可选地,回风盖板40包括顶板和侧板,顶板位于制冷腔102的上方,顶板开设有第一回风口4011。侧板设于顶板朝向储物腔101的一侧,且侧板向下延伸,侧板开设有第二回风口4012,回风口401包括第一回风口4011和第二回风口4012。
本实施例中,回风盖板40作为制冷腔102的腔壁,顶板和侧板均设有回风口401,能够实现制冷腔102顶部和侧面的回风。
可选地,回风盖板40呈L型盖板,这样能够减小回风盖板40占用内部空间的水平方向的空间,回风口401分别设于L型盖板的顶板和侧板。
可选地,制冷腔102的底部设有回风口401时,侧板与台阶50朝向储物腔101的壁面之间存在空隙,空隙与制冷腔102相连通,空隙的下端部形成第三回风口4013,第三回风口4013连通空隙和储物腔101,回风口401包括第三回风口4013。
本实施例中,回风盖板40与台阶50的侧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三回风口4013设于空隙的底部,这样储物腔101内的气流能够沿第三回风口4013、空隙流至制冷腔102内,从而实现了制冷腔102的底部回风。可选地,异物腔的底部设有通风口时,通风口可以为第三回风口4013,第三回风口4013也便于异物腔内的异物排出。
可选地,回风盖板40的侧板部分与台阶50的侧壁相贴靠。具体的,侧板部分与台阶50相贴合或靠近。
可选地,台阶50的侧壁朝背离储物腔101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侧板盖设于凹槽以形成空隙。本实施例中,台阶50朝向储物腔101的壁面向内凹陷,能够避免过多占用储物腔101的容积。而且回风盖板40无需朝向储物腔101凸出,能够提高内部空间的整体美观性。可选地,凹槽为竖向凹槽,以便于气流从下向上流动。而且凹槽使得第三回风口4013的通道流通面积较大,能够减少回风口401气流流至蒸发器20的阻力,避免气流与台阶50侧壁的撞击,提高流通顺畅性、减少风量损失。
本申请通过三个回风口401的设置,使得冷柜的回风更加顺畅,气流从回风口401回到蒸发器20的过程没有阻力,回风面积较大,能够减少风量的损失,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度。
可选地,制冷腔102内部还限定出相连通的蒸发器舱和异物腔,蒸发器20位于蒸发器舱内,回风口401设于异物腔。回风口401开设在异物腔,这样储物腔101或者外界的杂质从回风口401落入制冷腔102内后,会掉落在异物腔内,这样能够避免异物经过回风口401掉落在蒸发器舱内,进而能够避免异物掉落在蒸发器20内,对蒸发器20的工作造成影响,以保证冷柜的制冷工作。
应当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柜的出风回路与本申请并不同,比如制冷腔102开设有出风口等通口,为了便于描述将能够连通制冷腔102和储物腔101的通口统称为通风口,通风口可以为回风口401、出风口或者通气孔等。在这些实施例中,制冷腔102也可以限定出异物腔和蒸发器舱,通风口设于异物腔,也能达到防止异物掉落蒸发器20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蒸发器舱和异物腔沿从第一侧壁104到第二侧壁105的方向顺次设置。也就是说,蒸发器舱和异物腔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气流沿前后方向流动时,蒸发器舱和异物腔沿宽度方向设置,能够高效利用制冷腔102内的空间,不仅能够放置蒸发器20还能够防止异物掉落。
可选地,沿从制冷腔102到储物腔101的方向,异物腔的底壁107向下倾斜,以便于异物腔内的异物流至储物腔101内。本实施例中,异物腔倾斜设置,使得异物腔内的异物能够顺利排出至储物腔101内,进而便于对异物进行处理。
可选地,台阶50的顶壁设有排水口501,蒸发器20朝向排水口501倾斜,以便于实现蒸发器20的排水。
可选地,蒸发器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蒸发器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蒸发器20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沿内胆1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制冷腔102内。
可选地,冷柜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时,回风口401位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且异物腔与回风口401相对应,这样便于回风口401流入的气流能够分别流向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
可选地,风机7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105中的一个设有送风风道103时,风机70与送风风道103位于同一侧壁,这样经过制冷腔102流出的气流流经风机70后能够直接流向送风风道103,无需经过拐角,能够减少气流的损失。
可选地,排水口501位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朝向排水口501倾斜,以便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化霜水的排出。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包括多个侧壁,多个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侧壁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
风机,与所述送风风道相连通,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送风风道流动并经所述送风口流出;
其中,所述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送风风道包括:
第一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风机相连通,且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开设有第一送风口;
第二送风风道,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内的气流能够流至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内;其中,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沿高度方向或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口,多个所述第一送风口沿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口,多个所述第二送风口沿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还限定出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和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同一端之间;和/或,
所述连通风道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送风口,所述第三送风口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三送风口沿所述连通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内,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间隔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多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入口均与所述风机相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二送风风道间隔设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壁包括:
第一侧壁;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所述送风风道。
9.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
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储物腔和制冷腔,所述回风盖板设有回风口;
蒸发器,位于所述制冷腔内,风机驱动制冷腔内的气流经送风风道流至所述储物腔内,然后从所述储物腔经所述回风口流回至所述制冷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底壁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且所述蒸发器沿所述内胆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台阶上;和/或,
第一侧壁设有送风风道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回风口与第二侧壁的距离。
CN202223244582.7U 2022-12-01 2022-12-01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Active CN219810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4582.7U CN219810108U (zh) 2022-12-01 2022-12-01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4582.7U CN219810108U (zh) 2022-12-01 2022-12-01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0108U true CN219810108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4582.7U Active CN219810108U (zh) 2022-12-01 2022-12-01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0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46621U (zh) 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CN219810108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219318747U (zh) 冷柜
CN219222985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出风盖板及制冷设备
CN219776091U (zh) 回风盖板及冷柜
CN218846567U (zh) 冷柜
CN220338770U (zh) 冷柜
CN218846622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219318765U (zh) 制冷设备的出风装置及制冷设备
CN218846564U (zh) 冷柜
CN220338772U (zh) 制冷设备
CN219810092U (zh) 冷柜
CN219222978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CN220338775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3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4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848U (zh) 制冷设备
CN219222991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218821223U (zh) 用于冷柜的化霜装置及冷柜
CN219810094U (zh) 冷柜
CN220338847U (zh) 制冷设备
CN218846616U (zh) 用于冷柜的排水装置及冷柜
CN218846495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8846561U (zh) 冷柜
CN219318718U (zh) 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