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144U -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2144U
CN219802144U CN202320785957.6U CN202320785957U CN219802144U CN 219802144 U CN219802144 U CN 219802144U CN 202320785957 U CN202320785957 U CN 202320785957U CN 219802144 U CN219802144 U CN 219802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rrier
voice coil
coil moto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59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冰冰
杜杰
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59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2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2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2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音圈马达包括机壳、底座、载体和线圈,机壳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覆于金属骨架外的基座,线圈固定于载体,金属骨架一体成型且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的缓冲部、由基体延伸出的多个引脚以及端子,缓冲部至少部分抵接机壳,端子与线圈电性连接;引脚朝向载体延伸,载体设有凹槽,凹槽内具有阻尼介质,引脚至少部分位于阻尼介质中。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增加零件的基础上,更改底座和载体的特征增加阻尼结构,可在马达对焦后使活动部分快速停止,从而提高成像效率,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自动对焦的摄像装置对焦后在停止位置会有余震,音圈马达(VCM)会持续抖动直至停止,抖动过程中拍照会使设备成像模糊,用户往往需要在对焦后等待一段时间再拍照才能避免成像模糊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可使音圈马达快速对焦停止抖动,提高成像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音圈马达,适用于摄像装置,包括机壳、底座、载体和线圈,所述机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包括金属骨架和包覆于所述金属骨架外的基座,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载体;所述金属骨架一体成型且包括基体、设置于所述基体的缓冲部、由所述基体延伸出的多个引脚以及端子,所述缓冲部至少部分抵接所述机壳,所述端子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
所述引脚朝向所述载体延伸,所述载体对应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阻尼介质,所述引脚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尼介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具有槽底面,所述阻尼介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底面与所述引脚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体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基体与所述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配合部之间的连接处是通过弯折而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载体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底表面;
所述载体包括两个设置于水平相对两侧的第一绕线块以及一个绕线槽,所述线圈缠绕于一个所述第一绕线块并经过所述绕线槽缠绕于另一个所述第一绕线块;
所述底表面设有凸出的第二绕线块,所述第二绕线块与所述第一绕线块对应,所述线圈的线头端部缠绕于所述第二绕线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磁铁,所述机壳具有内顶壁和内侧壁,所述内顶壁设有朝向所述载体凸起的凸台,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内侧壁且水平对应所述线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顶壁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包括夹持部、第一固连部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固连部的第一变形部,所述夹持部夹设于所述凸台与所述磁铁之间,所述第一固连部固定于所述顶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下弹性件,所述下弹性件包括内框架、第二固连部以及连接所述内框架与所述第二固连部的第二变形部,所述内框架固定于所述底表面,所述第二固连部固定于所述基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连部至少部分还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框架还包括连线部,所述连线部与所述线圈的端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连接的焊接部以及与所述基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延伸部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与摄像头,所述载体还包括容置部,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载体的容置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音圈马达的底座中金属骨架是作为基座的支撑,补充基座的强度,在现有的金属骨架上增加引脚,载体底部对应设置阻尼介质,两者相互作用来减少载体的余震,达到音圈马达快速停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增加零件的基础上,更改底座和载体的特征增加阻尼结构,可在马达对焦后使活动部分快速停止,从而提高成像效率,极大得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音圈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和载体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金属骨架与阻尼介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载体和线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上弹性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机壳、载体、上弹性件、线圈、磁铁组装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下弹性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0的金属骨架的后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下弹性件与金属骨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右视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金属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了一种音圈马达,该音圈马达包括机壳10、底座20、载体30、线圈40、磁铁50、上弹性件60以及下弹性件70,其中机壳10与底座20固定连接且形成中空的腔体,载体30、线圈40、磁铁50、上弹性件60和下弹性件70均安装于该腔体中,机壳10和底座20共同组成音圈马达的外壳结构保护音圈马达的内部结构并提供支撑。
请参阅图1、图7、图9、图10和图18所示,底座20包括金属骨架21和包覆于金属骨架21外的基座22。金属骨架21包括基体211、设置于基体211一或多个角的缓冲部212、由基体211延伸出的多个引脚213以及端子214。缓冲部212至少部分抵接机壳10;引脚213朝向载体30的方向延伸;端子214包括基部2141、与基部2141连接的焊接部2142以及与基部2141连接的延伸部2143,焊接部2142与线圈40电性连接,延伸部2143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具体地,焊接部2142与延伸部2143分别位于基部2141的轴向两侧,其中焊接部2142位于基部2141靠近载体30的一侧,延伸部2143位于基部2141远离载体30的一侧。延伸部2143至少部分暴露于基座22外,具体地,延伸部2143至少部分暴露于基座22的下方,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从而为音圈马达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2为塑胶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骨架2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再对金属骨架21进行注塑形成包覆于金属骨架21外的基座22,从而组成底座20。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金属骨架21是指,基体211、缓冲部212、引脚213以及端子214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后,还切断基体211与端子214之间的连料部分,使基体211与端子214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部212有四个,分别位于基体211的四个角。
请参阅图22至图2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骨架21还具有断留部215。图中金属骨架21的基体211和端子214是相对独立的,实际上金属骨架21在制作过程中是一体的,具有内部和外部的连料部分(图中未示出),在注塑形成基座22后完成金属骨架21的固定,再切除连料部分从而形成图中所示的金属骨架21,断留部215即切除连料部分后所形成的。
请参阅图5、图6和图11所示,载体30具有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底表面30b靠近底座20。底表面30b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填充有阻尼介质311,凹槽31具有槽底面312。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引脚213至少部分位于阻尼介质311中,阻尼介质311至少部分位于槽底面312与引脚213之间。具体地,阻尼介质311为阻尼胶固化后形成的高阻尼粘稠物,即在载体30轴向运动过程中,引脚213与阻尼介质311形成阻尼结构,粘稠状的阻尼介质311不会阻止活动部分的运动,同时使音圈马达在活动结束后快速停止抖动,且本实施例在原本为底座20做支撑的金属支架21上进行简单的结构改进,无需增加新的零件,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基体211还设有配合部2111,配合部2111与基体211位于同一平面上,配合部2111连接基体211与引脚213,配合部2111与引脚213的连接处使用圆角过渡。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脚213与配合部2111之间的连接处是通过弯折而形成。
请参阅图5、图6和图11所示,载体30包括第一绕线块32、绕线槽33和第二绕线块34。第一绕线块32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载体30的水平相对两侧,且第一绕线块32位于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两个平面之间;绕线槽33从其中一个第一绕线块32沿载体30侧面延伸至另一个第一绕线块32;第二绕线块34由底表面30b凸出,第二绕线块34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第一绕线块32对应。线圈40缠绕于一个第一绕线块32上并经过绕线槽33后缠绕于另一个第一绕线块32上,线圈40的两个线头端部由两个第一绕线块32上引出并缠绕于第二绕线块34上。进一步地,载体30中间具有贯穿的通孔,用于安装镜片。该载体30可固定线圈40,并通过线圈40提供的驱动力达到带动镜片上下活动的目的。
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机壳10具有内顶壁10a和内侧壁10b。内顶壁10a设有向下凸起的凸台11,从音圈马达整体外部看,机壳10的凸台11处呈内凹状。磁铁50固定于内侧壁10b,具体地,磁铁50可通过胶水粘贴于内侧壁10b上。进一步地,磁铁50至少部分与线圈40位于同一高度,以提供驱动力。
请参阅图3和图12所示,上弹性件60设置于机壳10与载体30之间,上弹性件60包括夹持部61、第一固连部62和第一变形部63。具体地,夹持部6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上弹性件60的相对两侧,第一固连部62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上弹性件60的相对另外两侧,第一固连部62的两端均连接第一变形部63,第一变形部63的一端与第一固连部62连接,另一端与夹持部61连接。进一步地,两个夹持部61之间还连接有外框架64,外框架64从第一固连部62的外侧连接两个夹持部61。具体地,第一变形部63采用弧形弯折形式设置。
请参阅图11和图15所示,第一固连部62固定于顶表面30a,进一步地,载体30的顶表面30a设有凸起的凸出部35,凸出部35与第一固连部62适配,第一固连部62固定于凸出部35,具体地,第一固连部62可通过胶水粘贴固定于凸出部35上。
请参阅图14至图16所示,夹持部61夹设于机壳10的凸台11与磁铁50的上表面之间。夹持部61的上表面与凸台11贴合,夹持部61的下表面与磁铁50的上表面贴合。
请参阅图3、图6、图7、图8、图17和图19至图21所示,下弹性件70设置于载体30与底座20之间,下弹性件70包括与载体30接触的内框架71、与底座20接触的第二固连部72和第二变形部73。第二固连部72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下弹性件70的相对四个角,内框架71设置于四个第二固连部72的相对内侧,第二变形部73连接内框架71与第二固连部72。具体地,第二变形部73采用往复折返的弯折形式设置,以增加其弹性变形能力。内框架71还包括连线部712,连线部712位置对应第二绕线块34,线圈40的端部缠绕于第二绕线块34后与连线部712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内框架71设有第一定位孔711,载体30的底表面30b设有第一定位柱36,第一定位柱36与第一定位孔711通过热铆压、焊接或胶水粘贴固定适配。进一步地,第二固连部72固定于基座22,具体地,第二固连部72的下表面通过热铆压、焊接或胶水粘贴固定于基座22的上表面;第二固连部72设有第二定位孔721,基座22设有第二定位柱221,第二定位柱221与第二定位孔721适配,第二定位柱22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定位孔721,用以限位固定下弹性件70。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二固连部72还连接有连接部74,连接部74与端子214电性连接;具体地,与焊接部2142同侧的两个第二固连部72连接有连接部74,连接部74与焊接部2142电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外部电路通过与端子214的延伸部2143连接,端子214的焊接部2142再与下弹性件70的连接部74连接,下弹性件70的连线部712与线圈40连接,从而端子214与线圈40电性连接,实现外部电路给线圈40通电;线圈40固定缠绕于载体30上,线圈40的两侧设置磁铁50,通电的线圈40与磁铁50相互作用为载体30提供驱动力,从而使载体30能够带动镜片上下活动。
在载体30的上下活动过程中,上弹性件60的夹持部61为固定部分,第一固连部62为活动部分,第一固连部62跟随载体30进行上下运动,第一变形部63连接于两者之间产生形变而具有弹力;下弹性件70的第二固连部72为固定部分,内框架71为活动部分,内框架71跟随载体30进行上下运动,第二变形部73连接于两者之间产生形变而具有弹力。机壳10和底座20为这些内部组件提供保护和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弹性件60和下弹性件70采用弹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其制作简单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所示,基座22还设有扣合部222,扣合部222扣合于机壳10的内侧壁10b,使机壳10与底座20安装更牢固。
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上述音圈马达与摄像头。使用上述音圈马达的摄像装置成像速度快,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5、图6和图11所示,载体30还包括容置部37,容置部37是由载体30形成的中空部分,摄像头设置于该容置部37,载体30带动摄像头上下活动。
综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具有以下优势:音圈马达的底座20中金属骨架21是作为基座22的支撑,补充基座22的强度,在现有的金属骨架21上增加引脚213,载体30底部对应设置阻尼介质311,两者相互作用来减少载体30的余震,达到音圈马达快速停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不额外增加零件的基础上,更改底座20和载体30的特征增加阻尼结构,可在马达对焦后使活动部分快速停止,从而提高成像效率,极大得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音圈马达,适用于摄像装置,包括机壳(10)、底座(20)、载体(30)和线圈(40),所述机壳(10)与所述底座(2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0)包括金属骨架(21)和包覆于所述金属骨架(21)外的基座(22),所述线圈(40)固定于所述载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骨架(21)一体成型且包括基体(211)、设置于所述基体(211)的缓冲部(212)、由所述基体(211)延伸出的多个引脚(213)以及端子(214),所述缓冲部(212)至少部分抵接所述机壳(10),所述端子(214)与所述线圈(40)电性连接;
所述引脚(213)朝向所述载体(30)延伸,所述载体(30)对应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内填充有阻尼介质(311),所述引脚(2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阻尼介质(3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具有槽底面(312),所述阻尼介质(3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底面(312)与所述引脚(2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11)还包括配合部(2111),所述配合部(2111)连接所述基体(211)与所述引脚(213),所述引脚(213)与所述配合部(2111)之间的连接处是通过弯折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30)具有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所述凹槽(31)设置于所述底表面(30b);
所述载体(30)包括两个设置于水平相对两侧的第一绕线块(32)以及一个绕线槽(33),所述线圈(40)缠绕于一个所述第一绕线块(32)并经过所述绕线槽(33)缠绕于另一个所述第一绕线块(32);
所述底表面(30b)设有凸出的第二绕线块(34),所述第二绕线块(34)与所述第一绕线块(32)对应,所述线圈(40)的线头端部缠绕于所述第二绕线块(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磁铁(50),所述机壳(10)具有内顶壁(10a)和内侧壁(10b),所述内顶壁(10a)设有朝向所述载体(30)凸起的凸台(11),所述磁铁(50)固定于所述内侧壁(10b)且水平对应所述线圈(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顶壁(10a)与所述顶表面(30a)之间的上弹性件(60),所述上弹性件(60)包括夹持部(61)、第一固连部(62)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61)与所述第一固连部(62)的第一变形部(63),所述夹持部(61)夹设于所述凸台(11)与所述磁铁(50)之间,所述第一固连部(62)固定于所述顶表面(30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表面(30b)与所述底座(20)之间的下弹性件(70),所述下弹性件(70)包括内框架(71)、第二固连部(72)以及连接所述内框架(71)与所述第二固连部(72)的第二变形部(73),所述内框架(71)固定于所述底表面(30b),所述第二固连部(72)固定于所述基座(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连部(72)至少部分还连接有连接部(74),所述连接部(74)与所述端子(214)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71)还包括连线部(712),所述连线部(712)与所述线圈(40)的端部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14)包括基部(2141)、与所述基部(2141)连接的焊接部(2142)以及与所述基部(2141)连接的延伸部(2143),所述焊接部(2142)与所述线圈(40)电性连接,所述延伸部(2143)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音圈马达与摄像头,所述载体(30)还包括容置部(37),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载体(30)的容置部(37)。
CN202320785957.6U 2023-04-11 2023-04-11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219802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5957.6U CN2198021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5957.6U CN2198021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2144U true CN219802144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5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5957.6U Active CN219802144U (zh) 2023-04-11 2023-04-11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2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2637B2 (en) Voice coil motor
WO2020029781A1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件
CN111624726A (zh) 一种云台自动变焦音圈电机
CN111935344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278047U (zh) 音圈电机加强型阻尼结构
CN219802144U (zh)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CN113495339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2647123U (zh) 一种云台自动变焦音圈电机
CN210401813U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809000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856691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13957722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5340502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5867299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9247683U (zh) 外壳组件及音圈马达
CN214311136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14601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113189733A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CN112835204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M657315U (zh) 音圈馬達及攝影裝置
CN112764290A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96018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9784705U (zh) 一种新型sma防抖致动器
CN220421908U (zh) 一种摄像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