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4947U - 便携式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4947U
CN219734947U CN202320547263.9U CN202320547263U CN219734947U CN 219734947 U CN219734947 U CN 219734947U CN 202320547263 U CN202320547263 U CN 202320547263U CN 219734947 U CN219734947 U CN 219734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member
piece
nut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72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金华
王军
柯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 Ying D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 Ying D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 Ying D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 Ying D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72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4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4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4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固定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端;操作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能够方便人工将其固定在背包带上。

Description

便携式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拍摄设备经常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单反。通常人们使用单反在户外进行拍照。当人们在徒步前进的时候,需要临时把单反装起来,然后当看到喜欢的景色,又把单反拿出来进行拍照。然而,经常将单反放进或者取出包装盒的方式,对于使用者来说,过程比较复杂费劲。
现有的背包夹通过固定在背包带上,然后将单反固定在背包夹上。然而,现有的背包夹固定在背包带上的方式比较繁琐,导致人工操作起来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固定装置,能够方便人工将其固定在背包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包括: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端;
操作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后,平行四边形结构会形成一个锁定空间。把背包带穿过锁定空间,从而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和背包带的两侧接触。当操作件驱动第一夹持件靠近第二夹持件的时候,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可以共同夹紧背包带,从而方便人工将便携式固定装置固定在背包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操作件包括螺纹连接的紧固块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并和所述紧固块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操作件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对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所述固定块包括互相连接的顶部和螺纹部,所述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螺纹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和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顶部和所述螺母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且所述螺母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块穿设于所述腰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操作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并和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一夹持件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扣,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并勾住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本体部、第一凸出部和两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侧,沿所述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销轴连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斜面,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所述斜面的高度逐渐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具有粗糙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和相机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中第一夹持件远离第二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中第一夹持件靠近第二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中第一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中第二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固定装置中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便携式固定装置10、第一夹持件100、本体部110、第一凸出部120、第二凸出部130、斜面131、第一通孔140、第一卡槽150、第二通孔160、防滑部170、第二夹持件200、腰型槽210、卡接部220、斜槽221、第一连接件300、卡扣310、第二连接件400、操作件500、紧固块510、固定块520、顶部521、螺纹部522、螺母530、间隙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固定装置10包括:夹持组件和操作件500。夹持组件用来夹持住背包带,从而固定在背包带上。如此,可以使便携式固定装置10固定在背包带上,之后可以通过阿卡结构和卡接部220连接,从而方便单反连接在便携式固定装置10上。也即,单反可以通过便携式固定装置10挂在背包带上,在使用者需要照相时取下,不需要照相时便捷地挂在背包带上。
需要说明的是,便携式固定装置10除了可以固定在背包带上,还可以固定在腰带上。而本申请只是以单反为例,方便读者了解便携式固定装置10。除了单反也可以是其他手持移动设备,比如摄影机和手机等。
下面具体介绍夹持组件的结构以及操作件500。请参照图1,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100、第二夹持件200、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可以是夹持板,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可以是连杆。第一夹持件100、第二夹持件200、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的长度相等,第一夹持件100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件300的长度。第一连接件30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00的一端和第二夹持件200的一端,第二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00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件200的另一端。
操作件500与夹持组件连接,操作件500能够驱动第一夹持件100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夹持件200。具体地,由于第一夹持件100、第二夹持件200、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后,平行四边形结构会形成一个锁定空间。把背包带穿过锁定空间,从而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分别和背包带的两侧接触。当操作件500驱动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的时候,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可以共同夹紧背包带,从而方便人工将便携式固定装置10固定在背包带上。而当需要将便携式固定装置10从背包带上解下时,可以操作操作件500使第一夹持件100远离第二夹持件200,从而使平行四边形结构解除对背包带的夹持(第一夹持件100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夹持件200可参照图1和图2)。
继续介绍操作件5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500包括螺纹连接的紧固块510和固定块520。固定块520穿设于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并和紧固块510共同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其中,紧固块510可以是圆台型螺母530,固定块520和紧固块510螺纹连接后,拧动紧固块510,可以缩小紧固块510和固定块520之间的距离。也即,拧动紧固块510可以使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从而使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夹紧背包带。
对固定块520如何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作出说明,请参照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500还包括螺母530,第一夹持件100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40和第一卡槽150,第一卡槽150位于第一夹持件100背对第二夹持件200的一侧。固定块520包括互相连接的顶部521和螺纹部522,顶部521卡接于第一卡槽150中,螺纹部522穿设于第一通孔140并和螺母530螺纹连接,顶部521和螺母530共同夹持于第一夹持件100。如此,通过顶部521和螺母530可以将固定块520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当固定块520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时,使用者仅需拧动紧固块510,紧固块510就会带动第二夹持件200靠近第一夹持件100。此外,固定块520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后,避免了拧动紧固块510,紧固块510和固定块520一起转动,无法实现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互相靠近的情况。
上述提到的螺母530起到了将固定块520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的作用。当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的时候,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距离越小,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共同夹持背包带的效果越好。而螺母530位于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的一侧时,第二夹持件200靠近第一夹持时,第二夹持件200就会抵持在螺母530上,无法继续缩小与第一夹持件100之间的距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0还具有与第一通孔140连通的第二卡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的一侧,螺母530设置于第二卡槽中,且螺母530的端面低于第一夹持件100的端面。具体地,螺母530位于第二卡槽中后,可以使第二夹持件200和第一夹持件100之间的距离很小,从而保证便携式固定装置10固定在背包带上的效果好。
可以想到的是,当固定块5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00上后,拧动紧固块510时,第一夹持件100会靠近第二夹持件200,这时,固定块520的另一端会沿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运动。如果固定块520的另一端保持不动,那么将无法实现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因此,通常会在第二夹持件200上设置一个腰型孔或者腰型槽210,从而使固定块520不仅能够穿设第二夹持件200,而且可以沿着腰型孔或者腰型槽210的延伸方向运动。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0具有腰型槽210,腰型槽210沿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固定块520穿设于腰型槽210。其中腰型槽21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除了操作件500包括紧固块510和固定块520的方式,操作件500还可以包括螺杆和螺母530。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500包括螺杆和螺母530,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100,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夹持件200并和螺母530螺纹连接,螺母530和第一夹持件100共同夹持于第二夹持件200。具体地,拧动螺母530,螺母530可以带动第二夹持件200靠近第一夹持件100,从而缩小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者将便携式固定装置10安装在背包带上,从而固定。可以通过将平行四边形结构打开,然后将背包带放进去平行四边形结构中。具体来说,请参照图5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00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件200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一连接件300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00的一端销轴连接,第一连接件300的另一端具有卡扣310,第一夹持件100的一端具有第二通孔160,卡扣310设置于第二通孔160中,并勾住第二夹持件200的一端,以使第一连接件300能够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00转动。其中,卡扣310和第二夹持件200是可拆卸连接,当卡扣310从第二夹持件200上拆下时,可以方便便携式固定装置10安装在背包带上。卡扣310可以是勾状的,第二夹持件200的一端可以是圆柱形状,从而卡扣310可以勾住第二夹持件200,并且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00转动。
请参照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400沿第一夹持件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隙600,第一夹持件100包括本体部110、第一凸出部120和两个第二凸出部130,第一凸出部120和第二凸出部130均连接于本体部110,且两个第二凸出部130分别位于第一凸出部120的两侧,沿本体部110的长度方向,第二凸出部130凸出于本体部110,第一凸出部120凸出于本体部110和第二凸出部130;其中,第一凸出部120设置于间隙600中,并和第二连接件400销轴连接,第二凸出部130具有斜面131,沿第二连接件400靠近第一连接件300的方向,斜面131的高度逐渐变大。具体地,当第二夹持件200靠近第一夹持件100的时候,第二连接件400可以抵接在斜面131上,并且第一凸出部120可以位于间隙600中。如此,可以保证第二夹持件200和第一夹持件100之间的距离接近于零,从而坚固地夹持背包带。在便携式固定装置10装配上相机后,便携式固定装置10也不会相对于背包带滑动,从而方便人工使用。
请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00靠近第二夹持件200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170,防滑部170具有粗糙的表面。具体地,防滑部170的表面可以凹凸不平,从而防滑部170接触到背包带的时候,防滑部170和背包带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如此可以有利于保持便携式固定装置10固定在背包带上。
请参照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00背对第一夹持件100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220,卡接部220用于和相机卡接。其中,卡接部220可以是设置有多个斜槽221,比如两个斜槽221,两个斜槽221分别位于第二夹持件200宽度方向的两侧。卡接部220用于和相机卡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相机设置有卡接块或者是快装板,卡接部220和快装板卡接。相机从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卡接到斜槽221中,从而相机只能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运动,而不能相对于第二夹持件200的宽度方向运动。再进一步地,卡接部220可以是导轨,相机或者快装板上设置滑块结构,导轨沿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块滑动连接于导轨。需要说明的是,便携式固定装置10固定在背包带上的时候,第二夹持件200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如此可以避免相机从便携式固定装置10上滑落。此外,卡接部220还可以设置螺钉,相机螺纹连接于螺钉,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另一端;
操作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操作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螺纹连接的紧固块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并和所述紧固块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还包括螺母,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对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所述固定块包括互相连接的顶部和螺纹部,所述顶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螺纹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和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顶部和所述螺母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且所述螺母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块穿设于所述腰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并和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一夹持件共同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扣,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并勾住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本体部、第一凸出部和两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两侧,沿所述本体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销轴连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斜面,沿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所述斜面的高度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具有粗糙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背对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和相机卡接。
CN202320547263.9U 2023-03-09 2023-03-09 便携式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734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7263.9U CN2197349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便携式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7263.9U CN2197349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便携式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4947U true CN21973494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7263.9U Active CN21973494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便携式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4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0430B2 (en) Mobile device mount which is wearable or may be used with a mounting system
CA2800575C (en) Quick release camera mount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CA2901415A1 (en) Camera body with integral strap connector
CN114233999B (zh) 快速拆装装置和摄影设备
US20150351531A1 (en) Smartphone or tablet moun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219734947U (zh) 便携式固定装置
CN116336356A (zh) 便携式固定装置
US5549482A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n attachment plug with an electric receptacle
US20150370149A1 (en) Camera carrying and mounting system
CN113389776A (zh) 快拆安装座和相机快拆套件
CN215908747U (zh) 摄影器材安装装置
CN114484189A (zh) 快速拆装装置和摄影设备
US20190113827A1 (en) Photographic and video equipment bracket with deployable attachment point
CN214013723U (zh) 线夹及应用该线夹的摄影辅助组件
CN216086724U (zh) 一种手机支架及望远镜***
CN113639148A (zh) 相机快锁座、相机快拆底座和相机快拆套件
US10627706B2 (en)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chamber for different sized mobile devices that perform image capture
CN219039548U (zh) 上手提
WO2022205809A1 (zh) 一种背带扣
CN221239170U (zh) 冷靴座和冷靴组件
CN213712367U (zh) 一种安装结构
CN211550956U (zh) 一种拍摄支架
CN214467404U (zh) 可拉伸的快装板
CN215335694U (zh) 一种可调节上提手
US20220408906A1 (en) Fixing device and strap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