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6540U -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6540U
CN219696540U CN202320385592.8U CN202320385592U CN219696540U CN 219696540 U CN219696540 U CN 219696540U CN 202320385592 U CN202320385592 U CN 202320385592U CN 219696540 U CN219696540 U CN 219696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interface
valve
inl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55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55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6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6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6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板、电池冷却器和阀组件,流道板包括冷却液第一接口和冷却液第二接口,冷却液第一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连通,冷却液第二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入口连通;电池冷却器设置于流道板,且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阀组件设置于流道板,阀组件包括阀第一入口和阀第一出口,阀第一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一接口连通,阀第一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热管理***也越来越复杂,热管理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传统的热管理***的各个模块独立,连接不同零部件的管路数量也比较多,尤其是对动力电池的冷却,电池冷却器、阀组件以及连接管路等零部件在车辆中占用的布置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板、电池冷却器和阀组件,流道板包括冷却液第一接口和冷却液第二接口,冷却液第一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连通,冷却液第二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入口连通;电池冷却器设置于流道板,且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阀组件设置于流道板,阀组件包括阀第一入口和阀第一出口,阀第一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一接口连通,阀第一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一泵,第一泵设于流道板上,第一泵的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阀第一出口连通,第一泵的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阀组件还包括阀第二入口和阀第二出口,流道板还包括冷却液第三接口、冷却液第四接口、冷却液第五接口和冷却液第六接口,冷却液第三接口用于连通阀第二入口与散热器,冷却液第四接口用于与散热器的入口连通,冷却液第五接口用于与电驱***的换热入口连通,冷却液第六接口用于与电驱***的换热出口连通;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水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设于流道板上,水冷冷凝器的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六接口连通,水冷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四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二泵,第二泵设于流道板上,第二泵的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阀第二出口连通,第二泵的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五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设于流道板上的气液分离器和第一制冷剂阀;
流道板还包括制冷剂第一接口、制冷剂第二接口、制冷剂第三接口、制冷剂第四接口、制冷剂第五接口和制冷剂第六接口;
制冷剂第一接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入口连通,制冷剂第二接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三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四接口用于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五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六接口用于与室内冷凝器的出口连通;
制冷剂第一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第一制冷剂阀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三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制冷剂第二接口连通,制冷剂第四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五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六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设于流道板上的第二制冷剂阀,第二制冷剂阀用于连通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第二接口,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流道板还包括冷却液第七接口和冷却液第八接口,冷却液第七接口用于与加热***的出口连通,冷却液第八接口用于与加热***的入口连通,冷却液第七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设于流道板上的第三制冷剂阀,第三制冷剂阀用于连通水冷冷凝器和制冷剂第三接口,阀组件还包括阀第三入口,冷却液第七接口、冷却液第二接口以及阀第三入口通过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两两相互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制冷剂阀和第二制冷剂阀为全通电子膨胀阀,第三制冷剂阀为开关式电磁阀。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线束,控制器与流道板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线束与第二泵、第一泵、第一制冷剂阀、第二制冷剂阀、第三制冷剂阀以及阀组件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温度和/或压力,控制线束还连接控制器与传感器组件。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三水温传感器、第四水温传感器、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和冷媒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温传感器设于冷却液第三接口的下游,第二水温传感器设于冷却液第五接口的上游,第三水温传感器设于冷却液第六接口的下游,第四水温传感器设于冷却液第二接口的上游,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设于制冷剂第六接口的下游,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设于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的下游,冷媒温度传感器设于制冷剂第二接口和第三制冷剂阀的下游。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热管理集成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热管理集成模块中的电池冷却器和阀组件设置在流道板上,流道板上的内部流道依次连通冷却液第一接口、阀组件、电池冷却器和冷却液第二接口,冷却液第一接口和冷却液第二接口分别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和换热入口连通,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通过将阀组件和电池冷却器直接连接到流道板上的冷却液接口上,利用流道板上的冷却液第一接口和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动力电池的液冷板,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原理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制冷和电驱***冷却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制冷和电池、电驱***节能冷却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制冷和电池冷却以及电驱***冷却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电池普冷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制热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加热***制热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加热***制热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加热***制热+电池加热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热管理集成模块;1、流道板;101、冷却液第一接口;102、冷却液第二接口;103、冷却液第三接口;104、冷却液第四接口;105、冷却液第五接口;106、冷却液第六接口;107、制冷剂第一接口;108、制冷剂第二接口;109、制冷剂第三接口;110、制冷剂第四接口;111、制冷剂第五接口;112、制冷剂第六接口;113、冷却液第七接口;114、冷却液第八接口;2、电池冷却器;3、阀组件;31、阀第一入口;32、阀第一出口;33、阀第二入口;34、阀第二出口;35、阀第三入口;4、膨胀水箱;51、第一泵;52、第二泵;6、水冷冷凝器;7、气液分离器;81、第一制冷剂阀;82、第二制冷剂阀;83、第三制冷剂阀;91、控制器;92、控制线束;931、第一水温传感器;932、第二水温传感器;933、第三水温传感器;934、第四水温传感器;935、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6、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7、冷媒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热管理***也越来越复杂,热管理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例如膨胀水箱、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电池冷却器、水冷冷凝器等,传统的热管理***的各个模块独立,零部件在车辆种占用的布置空间较大,连接不同零部件的管路数量也比较多,在装配以及维修时难度较大。其次,各个模块上的电控数量多且位置分散,占用的总线资源较多,给空中下载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OTA)带来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热管理集成模块做具体说明。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10,包括流道板1、电池冷却器2和阀组件3,流道板1包括冷却液第一接口101和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冷却液第一接口101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连通,冷却液第二接口102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入口连通;电池冷却器2设置于流道板1,且电池冷却器2的冷却液出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二接口102连通;阀组件3设置于流道板1,阀组件3包括阀第一入口31和阀第一出口32,阀第一入口31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一接口101连通,阀第一出口32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电池冷却器2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其中,电池冷却器2用于对冷却液降温,以使得冷却液流经动力电池的液冷板时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膨胀水箱4,膨胀水箱4与流道板1连接或者膨胀水箱4与流道板1一体成型,膨胀水箱4用于容纳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10中的电池冷却器2和阀组件3设置在流道板1上,流道板1上的内部流道依次连通冷却液第一接口101、阀组件3、电池冷却器2和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冷却液第一接口101和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分别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和换热入口连通,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通过将阀组件3和电池冷却器2直接连接到流道板1上的冷却液接口上,利用流道板1上的冷却液第一接口101和冷却液第二接口102连通动力电池的液冷板,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第一泵51,第一泵51设于流道板1上,第一泵51的入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阀第一出口32连通,第一泵51的出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电池冷却器2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泵51连通于电池冷却器2和阀组件3之间,用于为冷却液流动提供动力,提高流经电池冷却器2以及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阀组件3还包括阀第二入口33和阀第二出口34,流道板1还包括冷却液第三接口103、冷却液第四接口104、冷却液第五接口105和冷却液第六接口106,冷却液第三接口103用于连通阀第二入口33与散热器,冷却液第四接口104用于与散热器的入口连通,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用于与电驱***的换热入口连通,冷却液第六接口106用于与电驱***的换热出口连通;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水冷冷凝器6,水冷冷凝器6设于流道板1上,水冷冷凝器6的入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六接口106连通,水冷冷凝器6的出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四接口104连通。其中水冷冷凝器6用于将从电驱***换热出口流出的蒸汽转变成液体,然后流至散热器进行降温。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流道板1上设置水冷冷凝器6,通过流道板1上的内部流道以及外部管路依次连通阀组件3、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电驱***、冷却液第六接口106、水冷冷凝器6、冷却液第四接口104、散热器、冷却液第三接口103、阀组件3,形成对电驱***冷却的回路。将水冷冷凝器6设于流道板1上,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流道和冷却液接口与电驱***以及散热器连通,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第二泵52,第二泵52设于流道板1上,第二泵52的入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阀第二出口34连通,第二泵52的出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五接口105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泵51连通于散热器第六接口和阀组件3之间,用于为冷却液流动提供动力,提高流经电驱***的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设于流道板1上的气液分离器7和第一制冷剂阀81;流道板1还包括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制冷剂第五接口111和制冷剂第六接口112;制冷剂第一接口107用于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入口连通,制冷剂第二接口108用于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三接口109用于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四接口110用于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五接口111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六接口112用于与室内冷凝器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一接口107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第一制冷剂阀81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三接口109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制冷剂第二接口108连通,制冷剂第四接口110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7的出口连通,制冷剂第五接口111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7的入口连通,制冷剂第六接口112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水冷冷凝器6的入口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设置气液分离器7和第一制冷剂阀81于流道板1上,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流道以及连接蒸发器、室内冷凝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外部管路,依次连通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阀81、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蒸发器、制冷剂第五接口111、气液分离器7,以实现对室内的制冷功能。将气液分离器7、第一制冷剂阀81都设置在流道板1上,利用流道板1上的制冷剂接口和内部流道连通各个部件,能够减少管路以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节省布置空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设于流道板1上的第二制冷剂阀82,第二制冷剂阀82用于连通电池冷却器2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第二接口108,电池冷却器2的制冷剂出口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制冷剂阀82连通电池冷却器2和制冷剂第二接口108,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的情况下,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阀81、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依次连通,以实现室内制热的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流道板1包括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和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冷却液第七接口113用于与加热***的出口连通,冷却液第八接口114用于与加热***的入口连通,冷却液第七接口113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与冷却液第二接口102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设置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引入加热***,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通道和连接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加热***的外部管路,依次连通阀组件3、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和阀组件3,加热***能够对流经的冷却液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该模式下电池冷却器2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冷却工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设于流道板1上的第三制冷剂阀83,第三制冷剂阀83用于连通水冷冷凝器6和制冷剂第三接口109,阀组件3还包括阀第三入口35,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以及阀第三入口35通过流道板1的内部管路两两相互连通。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流道板1上设置连通水冷冷凝器6和制冷剂第三接口109的第三制冷剂阀83,关闭第一制冷剂阀81,打开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阀,阀组件3、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阀组件3依次连通,加热***对冷却液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流经电池冷却器2,而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水冷冷凝器6、第三制冷剂阀83、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依次连通,利用加热***加热的冷却液实现制热功能,对室内加热。
可选的,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为全通电子膨胀阀,第三制冷剂阀83为开关式电磁阀。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能按照预设程序调节制冷剂通过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控制器91和控制线束92,控制器91与流道板1连接,控制器91通过控制线束92与第二泵52、第一泵51、第一制冷剂阀81、第二制冷剂阀82、第三制冷剂阀83以及阀组件3电连接。可选的,热管理***还包括膨胀水箱4,控制器91同时于流道板1和膨胀水箱4连接,提高其连接强度。可选的,控制器91通过CAN总线与整车进行通讯。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设置控制器91和控制线束92,控制器91和控制线束92都设置在流道板1上,第二泵52、第一泵51、第一制冷剂阀81、第二制冷剂阀82、第三制冷剂阀83以及阀组件3均通过控制器91控制,提高控制模块的集成化,减少电控模块的数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管理集成模块10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温度和/或压力,控制线束92还连接控制器91与传感器组件。
示例性的,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水温传感器931、第二水温传感器932、第三水温传感器933、第四水温传感器934、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5、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6和冷媒温度传感器937,第一水温传感器931设于冷却液第三接口103的下游,第二水温传感器932设于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的上游,第三水温传感器933设于冷却液第六接口106的下游,第四水温传感器934设于冷却液第二接口102的上游,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5设于制冷剂第六接口112的下游,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936设于电池冷却器2的制冷剂出口的下游,冷媒温度传感器937设于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和第三制冷剂阀83的下游。
在这些可选实施例中,设置传感器组件检测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温度和/或压力,以监控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便于根据温度和/或压力信息对各个模块进行调整,也能够有效的监控各个部件是否发生故障,便于诊断维修。
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集成模块10可以通过阀组件3、制冷剂阀和流道板1的配合控制,实现室内制冷、室内制热、电池加热、电池冷却、电驱***冷却等模式的热管理,也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组合,以下结合原理图对各种工作模式进行介绍。
模式一:制冷和电驱***冷却
请参照图6,冷却液自阀第二出口34流出,依次流经第二泵52、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电驱***、冷却液第六接口106、水冷冷凝器6、冷却液第四接口104、散热器、冷却液第三接口103,最后从阀第二入口33进入阀组件3,完成循环,以实现对电驱***的冷却。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关闭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蒸发器、制冷剂第五接口111、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发、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实现室内制冷。
模式二:制冷和电池、电驱***节能冷却
请参照图7,冷却液自阀第一出口32流出,依次流经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阀第一入口31、阀第二出口34、第二泵52、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电驱***、冷却液第六接口106、水冷冷凝器6、散热器、冷却液第三接口103、阀第二入口33,依次对电池和电驱***冷却。此时,加热***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加热工作。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关闭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蒸发器、制冷剂第五接口111、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发、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实现室内制冷。
模式三:制冷和电池冷却以及电驱***冷却
请参照图8,冷却液依次流经阀第一出口32、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阀第一入口31、阀第一出口32,以对电池进行冷却。此时,加热***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加热工作。冷却液还依次流经阀第二出口34、第二泵52、冷却液第五接口105、电驱***、冷却液第六接口106、水冷冷凝器6、散热器、冷却液第三接口103、阀第二入口33,以对电驱***进行冷却。对电池冷却和对电驱***冷却的流路相互独立。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关闭第三制冷剂阀83,蒸发器和电池冷却器2并联并与制冷剂第五接口111、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发、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实现室内制冷。
模式四:电池普冷
请参照图9,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关闭第三制冷剂阀83,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发、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电池冷却器2依次连通。冷却液依次流经阀第一出口32、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阀第一入口31、阀第一出口32,制冷剂用于对电池冷却器2降温,进而对冷却液降温,以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回路对动力电池降温。
模式五:制冷和电池加热
请参照图10,冷却液依次流经阀第一出口32、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液第八接口114、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阀第一入口31、阀第一出口32,此时电池冷却器2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冷却工作,加热***运行,对冷却液加热,以实现电池加热。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关闭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蒸发器、制冷剂第五接口111、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发、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制冷剂第三接口109、蒸发器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实现室内制冷。
模式六:制热
请参照图11,打开第一制冷剂阀81和第二制冷剂阀82,关闭第三制冷剂阀83,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一制冷剂阀81、制冷剂第一接口107、室外换热器、制冷剂第二接口108、电池冷却器2依次连通,通过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7的协同作用实现室内制热。
模式七:加热***制热
请参照图12,冷却液依次流经阀第一出口32、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也第五接口、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阀第三入口35,此时电池冷却器2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冷却,加热***加热冷却液。打开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关闭第二制冷剂阀82,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三制冷剂阀83、第二制冷剂阀82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利用加热***对冷却液的加热,实现对室内的制热。
模式八:加热***制热和电池加热
请参照图13,冷却液依次流经阀第一出口32、第一泵51、电池冷却器2、冷却也第五接口、加热***、冷却液第七接口113,然后分流,一部分从阀第三入口35流入阀组件3,另一部分依次流经冷却液第二接口102、动力电池的液冷板、冷却液第一接口101,从阀第一入口31进入阀组件3,此时电池冷却器2只作为通道不进行冷却,加热***加热冷却液。此外,打开第二制冷剂阀82和第三制冷剂阀83,关闭第二制冷剂阀82,第二制冷剂阀82、电池冷却器2、气液分离器7、制冷剂第四接口110、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制冷剂第六接口112、水冷冷凝器6、第三制冷剂阀83、第二制冷剂阀82依次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利用加热***对冷却液的加热,实现对室内的制热以及对动力电池加热。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热管理集成模块10。该车辆具有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集成模块10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集成模块10,具有前述热管理集成模块10所有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依照本申请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申请以及在本申请基础上的修改使用。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包括冷却液第一接口和冷却液第二接口,所述冷却液第一接口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液冷板的换热入口连通;
电池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流道板,且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
阀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道板,所述阀组件包括阀第一入口和阀第一出口,所述阀第一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一接口连通,所述阀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
第一泵,设于所述流道板上,所述第一泵的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阀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组件还包括阀第二入口和阀第二出口,所述流道板还包括冷却液第三接口、冷却液第四接口、冷却液第五接口和冷却液第六接口,所述冷却液第三接口用于连通所述阀第二入口与散热器,所述冷却液第四接口用于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第五接口用于与电驱***的换热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第六接口用于与所述电驱***的换热出口连通;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
水冷冷凝器,设于所述流道板上,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六接口连通,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四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
第二泵,设于所述流道板上,所述第二泵的入口与所述阀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五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道板上的气液分离器和第一制冷剂阀;
所述流道板还包括制冷剂第一接口、制冷剂第二接口、制冷剂第三接口、制冷剂第四接口、制冷剂第五接口和制冷剂第六接口;
所述制冷剂第一接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出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三接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四接口用于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五接口用于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六接口用于与室内冷凝器的出口连通;
所述制冷剂第一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阀的出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三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制冷剂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四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五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第六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制冷剂阀,设于所述流道板,所述第二制冷剂阀用于连通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第二接口,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还包括冷却液第七接口和冷却液第八接口,所述冷却液第七接口用于与加热***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第八接口用于与加热***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第七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与所述冷却液第二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道板上的第三制冷剂阀,所述第三制冷剂阀用于连通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制冷剂第三接口,所述阀组件还包括阀第三入口,所述冷却液第七接口、所述冷却液第二接口以及所述阀第三入口通过所述流道板的内部管路两两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阀和所述第二制冷剂阀为全通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三制冷剂阀为开关式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控制线束,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道板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线束与所述第二泵、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制冷剂阀、所述第二制冷剂阀、所述第三制冷剂阀以及所述阀组件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和制冷剂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控制线束还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水温传感器、第二水温传感器、第三水温传感器、第四水温传感器、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和冷媒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温传感器设于所述冷却液第三接口的下游,所述第二水温传感器设于所述冷却液第五接口的上游,所述第三水温传感器设于所述冷却液第六接口的下游,所述第四水温传感器设于所述冷却液第二接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制冷剂第六接口的下游,第二冷媒压力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的下游,所述冷媒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制冷剂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制冷剂阀的下游。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集成模块。
CN202320385592.8U 2023-02-28 2023-02-28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Active CN219696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5592.8U CN21969654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5592.8U CN21969654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6540U true CN219696540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5592.8U Active CN21969654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6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673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CN111717076B (zh) 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7682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47890B (zh) 一种热管理***、热管理***控制方法及汽车
CN215621268U (zh) 一种热泵***及车辆
CN113442679A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集成热管理***
CN114161997A (zh) 双电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
CN111251807B (zh) 整车热管理***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99775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CN218021116U (zh) 车辆冷却液集成***、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219696540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208164701U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
CN218400117U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113650474B (zh) Hev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热管理***及控制方法
CN215244248U (zh) 热管理***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3954697B (zh) 燃料电池辅助***与电池热管理集成***及其控制方法
CN215771222U (zh) 燃料电池的冷却***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619833B (zh) 热管理***及汽车
CN212289436U (zh) 热管理***、电动汽车
CN110525271A (zh) 新能源车热管理***及纯电动车
CN116039334B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及方法
CN218906836U (zh) 车辆热管理***及车辆
CN217705427U (zh) 乘用车热管理控制器、热管理***及乘用车
CN220555302U (zh) 直冷直热式热管理***及汽车
CN217863624U (zh) 一种热管理***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