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416U -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7416U
CN219627416U CN202320452218.5U CN202320452218U CN219627416U CN 219627416 U CN219627416 U CN 219627416U CN 202320452218 U CN202320452218 U CN 202320452218U CN 219627416 U CN219627416 U CN 219627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circuit
bus
power supply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22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超
吴东
童文平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22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7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7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7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供电电路包括AC/DC变换电路、DC/DC变换电路、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通过在DC/DC变换电路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可以使电压不同的电源为目标直流设备进行供电或使目标直流设备输出不同的电压。在多个直流设备连接时,由于本申请的电压的转换可以利用供电电路本身的DC/DC变换电路,因此省去了额外的转换电路,降低了多个直流设备的连接成本和电路的设计难度。

Description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背景技术
传统的储能设备通常都是直流设备(例如电池),但在充放电时一般都是使用交流电进行充电或转换成交流电进行放电,因此在储能设备中需要通过对应的转换电路进行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
当有多个储能设备进行相互连接(也称并机)时,由于各个储能设备的工作参数不同,需要在各个储能设备的供电电路之外增加额外的转换电路来实现并机,增加的转换电路将会增加电路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旨在解决传统的储能设备存在的难以实现储能设备的并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AC/DC变换电路、DC/DC变换电路、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所述AC/DC变换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交流电源或交流负载连接,所述A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直流母线与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用于通过第二直流母线连接目标直流设备;所述AC/DC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或者将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给所述交流负载;所述DC/DC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进行降压转换后输出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母线给所述目标直流设备,或者将所述目标直流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直流设备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之间传输第一电能;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直流设备与所述直流设备之间传输第二电能;其中,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上的电压。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设备;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第一母线电压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一直流设备,或所述第一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流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直流设备;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第二直流母线上的第二母线电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二直流设备,或所述第二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直流母线。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流电路包括还包括DC/DC变换模块;所述DC/DC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之间;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DC/DC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二直流设备,或所述DC/DC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输入至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直流电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直流设备包括电池模组。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设置有母线电容,所述母线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所述母线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包括目标直流设备和如上述的供电电路。
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直流并机接口和第二直流并机接口;所述目标直流设备和所述供电电路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直流并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并机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并机接口的额定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直流并机接口的额定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的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直流电路与其他储能设备进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该第一直流电路连接在第一直流母线,该第二直流电路连接在第二直流母线,,以通过该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输出或者接收不同的电压。本申请实施例在多个直流设备相互连接时,在多个直流设备需要使用不同电压值的直流电时,由于电压转换可以利用各直流设备本身的供电电路中的DC/DC变换电路,因此省去了额外的转换电路,降低了多个直流设备的连接成本和电路的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说明:10、供电电路;110、AC/DC变换电路;120、DC/DC变换电路;121、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2、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3、串联谐振单元;124、变压器;130、第一直流电路;131、第一开关模块;132、第一接口模块;140、第二直流电路;141、第二开关模块;142、第二接口模块;143、DC/DC变换模块;150、第一直流母线;160、第二直流母线;20、交流电源;30、交流负载;40、第一直流设备;50、第二直流设备;60、目标直流设备;70、储能设备;710、壳体;720、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30、第二直流并机接口;80、储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供电电路10包括:AC/DC变换电路110、DC/DC变换电路120、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
如图1、图2所示,AC/DC变换电路110的第一端用于与交流电源20或交流负载30连接,交流电源20可以是电网或者交流发电机,交流负载30可以是驱动电机或其他交流用电设备,AC/DC变换电路110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直流母线150与DC/DC变换电路120的第一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120的第二端用于通过第二直流母线160连接目标直流设备60。其中,AC/DC变换电路110用于将交流电源20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第一直流母线150,或者将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给交流负载30。DC/DC变换电路120用于将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直流电进行降压转换后输出通过第二直流母线160给目标直流设备60,或者将目标直流设备60通过第二直流母线160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转换后输出至第一直流母线150。
在一示例中,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电压大于第二直流母线160上的电压,例如,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电压可以为380V,第二直流母线160上的电压可以为220V,可以通过第一直流电路130与第一直流设备40实现高压直流连接,通过第二直流电路140与第二直流设备50实现低压直流连接。目标直流设备60可以是电池模组,通过AC/DC变换电路110和DC/DC变换电路120可以使交流电源20通过供电电路10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或者电池模组通过供电电路10对交流负载30进行放电,以驱动交流负载30工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直流设备通过相关的直流电路进行连接,并且其中一个直流设备向另一个直流设备放电,或者接收来自另一个直流设备的供电时,可以称之为并机。
第一直流电路130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40连接,第一直流电路130的第二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连接,第一直流电路130用于在第一直流设备40与第一直流母线150之间传输第一电能。第二直流电路140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50连接,第二直流电路140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连接,第二直流电路140用于在第二直流设备50与直流设备之间传输第二电能。其中,第一直流设备40和第二直流设备50均可以是电池模组,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与供电电路10连接,以实现与目标直流设备60的并机。
如图3所示,第一直流设备40也可以包括第一直流电路130(即供电电路10和第一直流设备40均可以分别包括一个第一直流电路130),第二直流设备50也可以包括第二直流电路140(即供电电路10和第二直流设备50均可以分别包括一个第二直流电路140),供电电路10与第一直流设备40之间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直流电路130相互连接,实现目标直流设备60与第一直流设备40的并机,供电电路10与第二直流设备50之间也可以通过两个第二直流电路140相互连接,实现目标直流设备60与第二直流设备50的并机。
通过在DC/DC变换电路12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可以通过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输出或者接收不同的电压。在多个直流设备(例如电池模组)并机时,由于本申请的电压的转换可以利用供电电路10本身的DC/DC变换电路120,通过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可以与电压规格不同的直流设备进行并机,因此省去了额外的转换电路,降低了多个直流设备的并机成本和电路的设计难度。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直流电路130包括第一开关模块131和第一接口模块132。第一开关模块131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连接,第一开关模块13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模块13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接口模块13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一直流设备40。在第一开关模块131导通时,第一直流母线150的第一母线电压通过第一接口模块132输出给第一直流设备40,或第一直流设备40的输入电压通过第一接口模块132输入至第一直流母线150。第一开关模块131可以包括继电器等开关,第一接口模块132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配置具体的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设备连接,以传输电能。
第一直流设备40可以通过第一开关模块131和第一接口模块132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直接连接。因此,若第一直流设备40是电池模组,当交流电源20向供电电路10输出电能时,第一直流设备40可以通过第一直流母线150获取电能,当目标直流设备60通过供电电路10输出电能时,第一直流设备40可以向第一直流母线150输出电能,最终提高输出至交流负载30的输出功率。若第一直流设备40是用电设备,第一直流设备40也可以从第一直流母线150获取电能。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直流电路140包括第二开关模块141和第二接口模块142;第二开关模块141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连接,第二开关模块141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口模块1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接口模块14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二直流设备50;在第二开关模块141导通时,第二直流母线160上的第二母线电压通过第二接口模块142输出给第二直流设备50,或第二直流设备50的输入电压通过第二接口模块142输入至第二直流母线160。
第二直流设备50可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141和第二接口模块142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直接连接。因此,若第二直流设备50是电池模组,当交流电源20向供电电路10输出电能时,第二直流设备50可以通过第二直流母线160获取电能,当目标直流设备60通过供电电路10输出电能时,第二直流设备50可以向第二直流母线160输出电能,最终提高输出至交流负载30的输出功率。若第二直流设备50是用电设备,第二直流设备50也可以从第二直流母线160获取电能。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直流电路140包括还包括DC/DC变换模块143。DC/DC变换模块143与第二开关模块141串联后,连接于第二直流母线160和第二接口模块142之间。在一示例中,DC/DC变换模块143的第一端与DC/DC变换电路120的第二端连接,DC/DC变换模块143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模块14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模块141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口模块14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开关模块141导通时,DC/DC变换模块143用于将DC/DC变换电路120的第二端的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通过第二接口模块142输出给第二直流设备50,或DC/DC变换模块143用于将第二直流设备50的输入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输入至DC/DC变换电路120的第二端(第二直流母线160)。
通过DC/DC变换模块143对输入或输出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从而第二接口电路可以连接电压不同的第二直流设备50,增大供电电路10的使用范围。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直流电路130。示例性的,供电电路1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直流电路130。
当供电电路10包括多个第一直流电路130时,可以通过多个第一直流电路130实现多个第一直流设备40与目标直流设备60的并机。当第一直流设备40是电池模组时,通过多个第一直流电路130与各个第一直流设备40连接,形成一个能源***,与仅有一个第一直流设备40相比,可以进一步增大输出功率和能源***的电能的存储容量。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直流电路140。示例性的,供电电路1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直流电路140。
当供电电路10包括多个第二直流电路140时,可以通过多个第二直流电路140实现多个第二直流设备50与目标直流设备60的并机。当第二直流设备50是电池模组时,通过多个第二直流电路140与各个第二直流设备50连接,形成一个能源***,与仅有一个第二直流设备50相比,可以进一步增大输出功率和能源***的电能的存储容量。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还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分别与AC/DC变换电路110、DC/DC变换电路120、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连接,用于对各个电路中的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进行控制。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直流母线150上设置有母线电容C1,母线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正极BUS1+连接,母线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负极BUS1-连接。第二直流母线160上也可以设置有母线电容C2,母线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正极BUS2+连接,母线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负极BUS2-连接。
设置在第一直流母线150的正极BUS1+和第一直流母线150的负极BUS1-之间的母线电容C1可以稳定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电压,不会因短暂的电力波动导致第一直流母线150上的电压发生较大变化,提高供电质量。母线电容C2用于稳定输出至目标直流设备60的电压,或者稳定目标直流设备60提供的电压。
DC/DC变换电路120包括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2、串联谐振单元123和变压器124;
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连接,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的第二端通过串联谐振单元123与变压器124的第一绕组连接,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2的第一端与变压器124的第二绕组连接,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直流母线160与目标直流设备60连接,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和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2用于电压的逆变或整流,串联谐振单元123用于降低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的开关损耗。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一示例中,第一全桥开关单元121包括第一全桥开关管Q1、第二全桥开关管Q2、第三全桥开关管Q3和第四全桥开关管Q4,第二全桥开关单元122包括第五全桥开关管Q5、第六全桥开关管Q6、第七全桥开关管Q6和第八全桥开关管Q6,串联谐振单元123包括谐振电感L1和谐振电容C3。变压器124包括相互耦合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第一全桥开关管Q1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正极BUS1+连接,第一全桥开关管Q1的第二导通端与第二全桥开关管Q2的第一导通端连接,第二全桥开关管Q2的第二导通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负极BUS1-连接,第三全桥开关管Q3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正极BUS1+连接,第三全桥开关管Q3的第二导通端与第四全桥开关管Q4的第一导通端连接,第四全桥开关管Q4的第二导通端与第一直流母线150的负极BUS1-连接。
谐振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全桥开关管Q1的第二导通端连接,谐振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谐振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谐振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三全桥开关管Q3的第二导通端连接。
第五全桥开关管Q5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正极BUS2+连接,第五全桥开关的第二导通端与与第六全桥开关管Q6的第一导通端连接,第六全桥开关管Q6的第二导通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负极BUS2-连接。第七全桥开关管Q6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正极BUS2+连接,第七全桥开关管Q6的第二导通端与第八全桥开关管Q6的第一导通端连接,第八全桥开关管Q6的第二导通端与第二直流母线160的负极BUS2-连接。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第五全桥开关管Q5的第二导通端连接,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第七全桥开关管Q6的第二导通端连接。第一全桥开关管Q1、第二全桥开关管Q2、第三全桥开关管Q3、第四全桥开关管Q4、第五全桥开关管Q5、第六全桥开关管Q6、第七全桥开关管Q6和第八全桥开关管Q6的受控端均与主控电路连接。
其中,第一全桥开关管Q1、第二全桥开关管Q2、第三全桥开关管Q3、第四全桥开关管Q4、第五全桥开关管Q5、第六全桥开关管Q6、第七全桥开关管Q6和第八全桥开关管Q6均可以是N型MOS管,全桥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对应N型MOS管的漏极,全桥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对应N型MOS管的源极,全桥开关管的受控端对应N型MOS管的栅极。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储能设备70包括目标直流设备60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供电电路10。目标直流设备60可以是电池模组。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设备70还包括壳体710以及设置于壳体710上的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和第二直流并机接口730。目标直流设备60和供电电路10均设置于壳体710内。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连接第一直流电路130,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40连接;第二直流并机接口730连接第二直流电路140,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50连接。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的额定电压高于第二直流并机接口730的额定电压。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可以是分别与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和第二直流并机接口730对应的接口电路,第一直流电路130和第二直流电路14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储能设备70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和第二直流并机接口730分别与第一直流设备40和第二直流设备50连接,可以实现第一直流设备40、第二直流设备50和目标直流设备60的并机。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储能***80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的储能设备70。储能设备70通过第一直流电路130与其他储能设备70进行并机。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80包括两个储能设备70,两个第一直流电路130所连接的第一直流并机接口720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了两个储能设备70的并机。其中,直流并机接口之间可以通过对应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变换电路、DC/DC变换电路、第一直流电路和第二直流电路;
所述AC/DC变换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交流电源或交流负载连接,所述A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直流母线与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用于通过第二直流母线连接目标直流设备;
所述AC/DC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或者将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给所述交流负载;
所述DC/DC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进行降压转换后输出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母线给所述目标直流设备,或者将所述目标直流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转换后输出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
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直流设备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之间传输第一电能;
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二直流设备与所述直流设备之间传输第二电能;
其中,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上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直流设备;
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第一母线电压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一直流设备,或所述第一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直流母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流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直流设备;
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第二直流母线上的第二母线电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二直流设备,或所述第二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直流母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流电路包括还包括DC/DC变换模块;
所述DC/DC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串联后,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母线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块之间;
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时,所述DC/DC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的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输出给所述第二直流设备,或所述DC/DC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设备的输入电压进行电压变换后,输入至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直流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直流设备包括电池模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上设置有母线电容,所述母线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正极连接,所述母线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母线的负极连接。
8.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目标直流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直流并机接口和第二直流并机接口;所述目标直流设备和所述供电电路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直流并机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路,用于与第一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二直流并机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电路,用于与第二直流设备连接;所述第一直流并机接口的额定电压高于所述第二直流并机接口的额定电压。
10.一种储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设备;
所述储能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直流电路与其他储能设备进行连接。
CN202320452218.5U 2023-02-28 2023-02-28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Active CN219627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2218.5U CN219627416U (zh) 2023-02-28 2023-02-28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2218.5U CN219627416U (zh) 2023-02-28 2023-02-28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7416U true CN219627416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5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2218.5U Active CN219627416U (zh) 2023-02-28 2023-02-28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7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0612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1630855B (zh) 一种供电装置
CN211296551U (zh) 兼容交直流输出控制电路及车载设备
CN219181416U (zh) 电源电路及储能装置
CN219627416U (zh) 供电电路、储能装置及储能***
CN219875518U (zh) 逆变器及供电***
CN108736707B (zh) 一种具有开关电感结构的boost变换器
CN217514980U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
CN113410898B (zh) 一种双向逆变充电机的供电***
CN115719986A (zh) 储能模组及储能***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CN214929131U (zh) 电动车辆的充放电控制电路、电动车辆
CN112693340B (zh) 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4537169A (zh) 大功率无线充电机及其车载端供电电路和控制方法
CN219659465U (zh) 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N215772576U (zh) 一种电池装置和供电***
CN219918724U (zh) 一种用于储能变流器控制***的供电装置
CN213027520U (zh) 一种电力储能控制***
CN219980480U (zh) 一种充放电***
CN216390815U (zh) 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CN219740025U (zh) 供电电路及储能装置
CN111509995A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及汽车
CN220009477U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和车辆
CN116317036B (zh) 电池***及电源装置
CN219659470U (zh) 一种隔离式高频在线不间断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