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2128U -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2128U
CN219622128U CN202321367224.7U CN202321367224U CN219622128U CN 219622128 U CN219622128 U CN 219622128U CN 202321367224 U CN202321367224 U CN 202321367224U CN 219622128 U CN219622128 U CN 219622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unit
greenbelt
biological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72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琴华
王顺晨
朱素娟
曹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72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2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2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2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包括生物滞留单元、雨水收集单元和调蓄单元,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该低影响开发雨水***,通过建筑屋面机构、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路面机构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背景技术
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现已成为国外降雨径流控制策略的核心理念,除了美国之外,目前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基于此理念构建了相应的降雨径流控制与管理体系,根据各国实施情况统计或相关调查研究,实施LID为核心理念的降雨径流控制体系的城市或地区,可以削减30-99%的暴雨径流量,延迟暴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5-20min,还能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N、P、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例如,公开号为CN2081521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控雨水径流峰值的浅层分散雨水***,包括设置在地下的雨水导流池、雨峰调蓄池以及街坊管道;雨水导流池通过街坊管道连接市政管道,雨水导流池还通过街坊管道收集雨水;雨水导流池和雨峰调蓄池之间由分流堰隔开,当雨水导流池水位高于分流堰时,雨水流入雨峰调蓄池,在分流堰底部还设置有拍门,当拍门位于雨峰调蓄池一侧的水压大于雨水导流池一侧的水压时,拍门开启:径流雨量到达峰值时,雨水导流池内的水位高于分流堰,雨水溢出分流堰并流入雨峰储蓄池,达到蓄峰缓排的目的;当雨峰储蓄池中的水位与雨水导流池中的水位相平后,拍门自动打开,雨峰储蓄池中的雨水通过拍门进入雨水导流池并最终进入市政管道。
其中上述现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雨水***虽能够将过量的雨水导入调蓄池内,达到缓解雨水径流效果,但调蓄池调蓄容积限制了雨水径流控制率,不适用于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建设更大调蓄容积的调蓄池易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将雨水导入调蓄池前,需经雨水过滤结构对雨水中污染物杂质等进行处理,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中,雨水过滤结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有限,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等杂质对雨水过滤结构产生较大负荷,易造成排水不畅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能够提升雨水径流控制率以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低影响开发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雨水***在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中雨水径流控制率以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包括:
生物滞留单元,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
雨水收集单元,所述雨水收集单元包括:
建筑屋面机构,所述建筑屋面机构上设置有雨水落水管,所述雨水落水管末端采用断接方式;
绿地机构,所述建筑屋面机构通过所述雨水落水管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和/或所述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相连通,所述绿地机构内设置有绿地溢流口;
路面机构,所述路面机构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和/或所述绿地机构,所述路面机构为可透水的路面机构;
调蓄单元,所述调蓄单元通过内雨水管网分别连通所述绿地溢流口、所述花园溢流口和所述路面机构。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为上端呈凹面的生物滞留单元,所述花园溢流口位于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端凹面内,所述花园溢流口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绿地机构为上端面呈凹面的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溢流口位于所述绿地机构上端凹面内,所述绿地溢流口和所述绿地机构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植被覆盖层、种植土层和砾石层,所述通砾石层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种植土层和砾石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
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位于所述砾石层内,并且所述穿孔排水管靠近所述砾石层下端布置,其中砾石层内砾石粒径不小于所述穿孔排水管的开孔孔径。
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砾石调蓄层,所述砾石调蓄层位于所述砾石层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路面机构包括道路,所述道路位于所述绿地机构周边,所述道路靠近所述绿地机构一侧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开设有雨水口,所述路缘石朝向道路一侧和所述路缘石朝向所述绿地机构一侧通过所述雨水开口相连通;
所述雨水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路缘石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雨水口位于所述道路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路面机构下方设置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优选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屋面防冲刷机构和缓排机构,所述雨水落水管、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绿地机构依次连通,所述雨水落水管、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依次连通;
路面防冲刷机构和拦污机构,所述雨水口、所述路面防冲刷机构、所述拦污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依次连通。
优选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回用单元,所述调蓄单元连通所述回用单元,并且所述调蓄单元和所述回用单元之间设置有雨水处理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低影响开发雨水***,通过建筑屋面机构、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路面机构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能够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生物滞留单元、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上超量部分的雨水通过内雨水管网排入调蓄单元内进行调蓄,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避免排水不畅。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中一实施例的生物滞留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中一实施例的整体绿地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中一实施例的雨水径流方向示意图。
图中:100、生物滞留单元;101、花园溢流口;102、植被覆盖层;103、种植土层;104、砾石层;105、隔离层;106、穿孔排水管;107、砾石调蓄层;200、雨水收集单元;201、建筑屋面机构;2011、雨水落水管;202、绿地机构;2021、绿地溢流口;2022、防水膜;203、路面机构;2031、道路;300、调蓄单元;400、回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包括:
生物滞留单元100,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101;
雨水收集单元200,所述雨水收集单元200包括:
建筑屋面机构201,所述建筑屋面机构201上设置有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末端采用断接方式;
绿地机构202,所述建筑屋面机构201通过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和/或所述绿地机构202,所述绿地机构202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相连通,所述绿地机构202内设置有绿地溢流口2021;
路面机构203,所述路面机构203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和/或所述绿地机构202,所述路面机构203为可透水的路面机构203,所述路面机构203下方设置有排水通道;
调蓄单元300,所述调蓄单元300通过内雨水管网分别连通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所述花园溢流口101和所述排水通道和所述路面机构203。
通过建筑屋面机构201、绿地机构202和路面机构203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201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2011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100和绿地机构202内,路面机构203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100和绿地机构202内,绿地机构202和生物滞留单元100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能够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300,生物滞留单元100、绿地机构202和路面机构203上超量部分的雨水通过内雨水管网排入调蓄单元300内进行调蓄,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202和生物滞留单元100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避免排水不畅。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为上端呈凹面的生物滞留单元,所述花园溢流口101位于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端凹面内,所述花园溢流口101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绿地机构202为上端面呈凹面的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位于所述绿地机构202上端凹面内,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和所述绿地机构202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具体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植被覆盖层102、种植土层103和砾石层104。
其中砾石层104起到排水作用,实现生物滞留单元100的调蓄作用,多余的雨水通过砾石层104连通至内雨水管网。
所述花园溢流口101顶部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端凹面底部之间界定一蓄水层,所述蓄水层深度根据植被覆盖层102中植物的耐淹性能和种植土层103中土壤的渗透性能来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层深度为200mm,并设有100mm的超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滞留单元100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种植土层103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
作为优选的,生物滞留单元100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为5%~10%。
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隔离层105,所述隔离层105位于种植土层103和砾石层104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105为透水土工布。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105为细砂和粗砂的混合物,
为进一步避免种植土层103下方过多积水,影响上方植被覆盖层102的种植。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
穿孔排水管106,所述穿孔排水管106位于所述砾石层104内,并且所述穿孔排水管106靠近所述砾石层104下端布置,其中砾石层104内砾石粒径不小于所述穿孔排水管106的开孔孔径,以避免砾石层104内砾石堵塞穿孔排水管106。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砾石层104厚度为250mm,所述穿孔排水管106的管径为150mm。
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砾石调蓄层107,所述砾石调蓄层107位于所述砾石层104的下方。
为避免绿地机构202内的雨水影响***建筑物基础。
进一步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防水膜2022,所述防水膜2022覆盖于所述绿地机构202边缘,其中所述绿地机构202边缘距离建筑物基础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3m。
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所述防水膜2022的厚度不小于1.2mm。
为避免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杂质堵塞花园溢流口101和绿地溢流口2021。
进一步的,所述花园溢流口101的外周设置有堆石,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的外周设置有堆石。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机构203包括道路2031,所述道路2031位于所述绿地机构202周边,所述道路2031靠近所述绿地机构202一侧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开设有雨水口,所述路缘石朝向道路2031一侧和所述路缘石朝向所述绿地机构202一侧通过所述雨水开口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路缘石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雨水口位于所述道路2031的最低点。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绿地机构202的标高低于周边道路2031的距离为200mm,所述溢流雨水口顶部标高高于绿地100mm,相邻所述雨水开口的间距不超过30m。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机构203采用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典型的通过降低不透水面积比例对径流进行调控的海绵措施,能够削减上方雨水的峰值流量。
作为优选的,所述路面机构203的透水铺装面层材料可选用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嵌草砖、鹅卵石、碎石等,以便于雨水的渗透。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机构203下方设置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其中排水盲管能够将渗透后超量的雨水及时排至雨水管网,避免排水不畅。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面机构203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顶板覆土厚度不小于600mm,并设置排水层。
所述路面机构203的设计满足3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持续降雨60min,表面不产生径流的透水要求,透水铺装面层材料选用透水砖时,透水砖的使用年限为8至10年。
为避免绿地机构202和生物滞留单元100内设置的土壤受流入的雨水冲刷。
进一步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屋面防冲刷机构和缓排机构,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绿地机构202依次连通;
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路面防冲刷机构和拦污机构,所述雨水口、所述路面防冲刷机构、所述拦污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依次连通。
该低影响开发雨水***还包括:
回用单元400,所述调蓄单元300连通所述回用单元400,并且所述调蓄单元300和所述回用单元400之间设置有雨水处理机构。
雨水调蓄池内的雨水经雨水处理机构处理后进入回用单元400,回用单元400将雨水用于绿化浇洒及道路2031冲洗,其中超量雨水溢流至室外雨水管网。
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所述调蓄单元300为雨水调蓄池。
该海绵城市***运行过程中,下凹绿地机构202的调蓄能力不足以满足所需控制的雨水量,部分分区无法设置有效的调蓄措施,雨水排至雨水管网后需在末端进行调蓄,因此在雨水管网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池,有效调节雨水。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为55立方。
综上,该低影响开发雨水***,通过建筑屋面机构201、绿地机构202和路面机构203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201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2011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100和绿地机构202内,路面机构203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100和绿地机构202内,绿地机构202和生物滞留单元100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能够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300,生物滞留单元100、绿地机构202和路面机构203上超量部分的雨水通过内雨水管网排入调蓄单元300内进行调蓄,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202和生物滞留单元100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避免排水不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滞留单元(100),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101);
雨水收集单元(200),所述雨水收集单元(200)包括:
建筑屋面机构(201),所述建筑屋面机构(201)上设置有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末端采用断接方式;
绿地机构(202),所述建筑屋面机构(201)通过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和/或所述绿地机构(202),所述绿地机构(202)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相连通,所述绿地机构(202)内设置有绿地溢流口(2021);
路面机构(203),所述路面机构(203)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和/或所述绿地机构(202),所述路面机构(203)为可透水的路面机构(203);
调蓄单元(300),所述调蓄单元(300)通过内雨水管网分别连通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所述花园溢流口(101)和所述路面机构(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为上端呈凹面的生物滞留单元,所述花园溢流口(101)位于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端凹面内,所述花园溢流口(101)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绿地机构(202)为上端面呈凹面的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位于所述绿地机构(202)上端凹面内,所述绿地溢流口(2021)和所述绿地机构(202)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植被覆盖层(102)、种植土层(103)和砾石层(104),所述砾石层(104)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隔离层(105),所述隔离层(105)位于种植土层(103)和砾石层(10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
穿孔排水管(106),所述穿孔排水管(106)位于所述砾石层(104)内,并且所述穿孔排水管(106)靠近所述砾石层(104)下端布置,其中砾石层(104)内砾石粒径不小于所述穿孔排水管(106)的开孔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还包括砾石调蓄层(107),所述砾石调蓄层(107)位于所述砾石层(104)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面机构(203)包括道路(2031),所述道路(2031)位于所述绿地机构(202)周边,所述道路(2031)靠近所述绿地机构(202)一侧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开设有雨水口,所述路缘石朝向道路(2031)一侧和所述路缘石朝向所述绿地机构(202)一侧通过所述雨水开口相连通;
所述雨水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路缘石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雨水口位于所述道路(2031)的最低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面机构(203)下方设置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屋面防冲刷机构和缓排机构,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绿地机构(202)依次连通,所述雨水落水管(2011)、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依次连通;
路面防冲刷机构和拦污机构,所述雨水口、所述路面防冲刷机构、所述拦污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100)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用单元(400),所述调蓄单元(300)连通所述回用单元(400),并且所述调蓄单元(300)和所述回用单元(400)之间设置有雨水处理机构。
CN202321367224.7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Active CN219622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7224.7U CN21962212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7224.7U CN21962212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2128U true CN21962212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7224.7U Active CN219622128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2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215454456U (zh)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绿化带雨水循环利用的绿化灌溉***
CN209686564U (zh)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
CN113818534B (zh)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N211646629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高层建筑排水的消能型花池
CN103967105A (zh) 居住组团雨水生态排放***
CN106165568B (zh) 一种用于净化地表雨水径流的阶梯型下凹式绿地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
CN111501948A (zh) 用于住宅楼屋顶雨水收集处理***
CN219622128U (zh)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
CN213653722U (zh) 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
CN212477311U (zh)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CN112962770A (zh) 一种雨水溢流井
CN112538797A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
CN111395099A (zh)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CN214611856U (zh) 雨水滞留***
CN110565781A (zh) 雨水口改造方法
CN217460830U (zh) 一种高密度建成区雨水设施资源化利用改造装置
CN220133064U (zh) 带过滤功能的下渗型溢流成品雨水口
CN220550633U (zh) 一种适用于高架桥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17026548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防洪拦蓄***
CN218346319U (zh) 一种可削峰滞蓄的排水防涝生态结构
CN217105439U (zh) 基于雨水花园的环保型溢流式雨水口装置
CN215253311U (zh) 道路的排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