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0105U -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0105U
CN219620105U CN202320703351.3U CN202320703351U CN219620105U CN 219620105 U CN219620105 U CN 219620105U CN 202320703351 U CN202320703351 U CN 202320703351U CN 219620105 U CN219620105 U CN 219620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en
driving
synchronous belt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3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iyi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iyi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iyi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iyi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33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0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0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0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电机、主动传动组件、从动传动组件、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隔板以及同步带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电机与主动传动组件连接,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并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主动传动组件和从动传动组件上,隔板设置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之间,且隔板上端面高出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端面,隔板为长条结构,未设置固定的间隔,对工件或夹具的定位,不受其尺寸限制,能够放置在任意位置,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步带支撑组件至少承托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上层的底部,使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表面保持水平,从而更好的与工件或夹具接触,保证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工件或夹具快速移载。

Description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同工位之间进行流转,流转过程中,需要采用定位机构对电芯进行定位,定位机构放置在输送机构上,然后通过输送机构带动定位机构运动,实现不同工位的流转。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机构,如公告号为CN 203410929 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内阻测试机快速换型电池输送机构,该机构在同步带上设有具有一定宽度的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输送时,电池放置在二者之间,通过调节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之间的距离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池包。该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的兼容和通用性,但是,由于电池包是放置在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之间,在流转过程中电池包与前后的限位横杆之间可能会存在碰撞,容易损伤电池包的外观;除此之外,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分别是固定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的,电池包规格发生变化后,需要逐一调整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之间的距离,工作量非常大,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电机、主动传动组件、从动传动组件、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隔板以及同步带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电机与主动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并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主动传动组件和从动传动组件上,所述隔板设置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之间,且隔板的上端面高出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端面,由于隔板为长条结构,且未设置固定的间隔,通过隔板实现工件或夹具的定位,不受工件或夹具尺寸的限制,能够放置在任意位置,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至少承托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上层的底部,使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表面保持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与工件或夹具接触,保证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工件或夹具快速移载。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一T型支撑架、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主动轴、第一主动传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其中,所述主动轴横向贯穿第一T型支撑架,且与第一T型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别连接在主动轴两端,且主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主动传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一T型支撑架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与第一主动传动轮、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与第二主动传动轮、第二主动轮传动连接。第一T型支撑架包括底板和竖板,底板用于与其他结构连接以及固定,竖板垂直安装在底板上,作为主动传动组件各个部件的安装和支撑结构。电机通过主东洲带动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转动,从而使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实现周向运动。
同步带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松弛变长,容易从带轮上脱出,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组件还包括主动张紧组件,所述主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主动张紧件、第二主动张紧件、第一主动张紧轮、第二主动张紧轮、第三主动张紧轮和第四主动张紧轮,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第二主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主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和第二主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一主动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主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主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主动张紧轮压在第一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第四主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二主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和第四主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二主动张紧件与所述第四主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主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主动张紧轮压在第二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二T型支撑架、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轴、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其中,所述从动轴横向贯穿第二T型支撑架,且与第二T型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连接在从动轴两端,所述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二T型支撑架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与第一从动传动轮、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与第二从动传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第二T型支撑架的结构与第一T型支撑架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三T型支撑架的结构与第一T型支撑架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差别仅仅在于,由于安装的零部件比较少,因此,第三T型支撑架的尺寸比第一T型支撑架和第二T型支撑架的尺寸要小。
同步带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松弛变长,容易从带轮上脱出,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从动传动组件还包括从动张紧组件,所述从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从动张紧件、第二从动张紧件、第一从动张紧轮、第二从动张紧轮、第三从动张紧轮和第四从动张紧轮,其中,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第二从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一从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从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和第二从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一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从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从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从动张紧轮压在第一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第四从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二从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和第四从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二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四从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从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从动张紧轮压在第二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
主动传动组件中,由于主动轴需要与电机连接,因此,通过直接对主动轴位置进行调整来调节同步带张力的结构实现起来比较麻烦,因此,主动传动组件中的张力调节设置在张紧轮上;而从动传动组件,由于其从动轴只用于支撑和带动从动轮转动,因此,在进行张力调整时,可以直接调节从动轴的位置,因此,为了简化结构,实现从动传动组件的张力调节,还包括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分别设置在第二T型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从动轴与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从动轴与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T型支撑架上设有竖向的腰圆形通孔,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通过螺钉安装在腰圆形通孔处的第二T型支撑架上。通过调节其在腰圆形通孔上下的锁紧位置实现同步带张紧力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底托和第二底托,所述第一底托设置在第一同步带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和第二T型支撑架靠近第一同步带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底托用于承托第一同步带上层,使第一同步带上层处于水平;所述第二底托设置在第二同步带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和第二T型支撑架靠近第二同步带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底托用于承托第二同步带上层,使第二同步带上层处于水平。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层处于水平状态,保证了与工件或夹具底面充分接触。
为了保持同步带下层也处于水平状态,避免其下垂,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三T型支撑架、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所述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上端的两侧,且第一悬臂轴支撑在第一同步带下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悬臂轴支撑在第二同步带下层的下方。
如果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对称设置,则必然要求第三T型支撑架的厚度比较大,因此,为了减小第三T型支撑架上端的宽度,且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错位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的两侧。
作为优选,第一T型支撑架、第二T型支撑架以及第三T型支撑架用于将皮带输送机构安装在其他设备上,底部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呈现为不同高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安装环境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三者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件或夹具,所述工件或夹具的底面上设有与隔板宽度配合的凹槽。使用时,工件或夹具放置在同步带上,使隔板嵌入工件或夹具底部的凹槽内,对工件或夹具进行定位和限位,实现高速进度移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输送机构与载具对接,载具可以在输送线上移栽。通过输送线上的凸起的隔板与工件或载具底部加工的凹槽配合实现高进度移栽。
(2)该输送机构结构上更加合理,压缩输送体积,降低了设备占地,提高输送精度和生产效率。
(3)该输送机构可以配合其他设备,从而实现整个无人化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皮带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皮带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动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动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从动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从动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同步带和底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主动传动组件,2.1-第一T型支撑架,2.2-第一主动轮,2.3-第二主动轮,2.4-第一主动传动轮,2.5-第二主动传动轮,2.6-第一主动张紧轮,2.7-第二主动张紧轮,2.8-第三主动张紧轮,2.9-第四主动张紧轮,2.10-第一主动张紧件,2.11-第二主动张紧件,2.12-主动轴,2.13-联轴器;3-从动传动组件,3.1-第二T型支撑架,3.2-第一从动轮,3.3-第二从动轮,3.4-第一从动传动轮,3.5-第二从动传动轮,3.6-第一从动张紧轮,3.7-第二从动张紧轮,3.8-第三从动张紧轮,3.9-第四从动张紧轮,3.10-从动轴,3.11-光电开关,3.12-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3.13-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4-第一同步带,5-第二同步带,6-隔板,7-同步带支撑组件,7.1-第一底托,7.2-第二底托,7.3-第三T型支撑架,7.4-第一悬臂轴,7.5-第二悬臂轴;8-电机支架。
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 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电机1、主动传动组件2、从动传动组件3、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隔板6以及同步带支撑组件7,其中,所述电机1通过电机支架8与主动传动组件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5并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主动传动组件2和从动传动组件3上,所述隔板6设置在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之间,且隔板6的上端面高出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的上端面,由于隔板6为长条结构,且未设置固定的间隔,通过隔板6实现工件或夹具的定位,不受工件或夹具尺寸的限制,能够放置在任意位置,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7至少承托在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上层的底部,使第一同步带4、第二同步带5的上表面保持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与工件或夹具接触,保证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带动工件或夹具快速移载。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动传动组件2包括第一T型支撑架2.1、第一主动轮2.2、第二主动轮2.3、主动轴2.12、第一主动传动轮2.4和第二主动传动轮2.5,其中,所述主动轴2.12横向贯穿第一T型支撑架2.1,且与第一T型支撑架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2.2和第二主动轮2.3分别连接在主动轴2.12两端,且主动轴2.12一端通过联轴器2.13与电机1连接,所述电机1通过电机支架8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2.1上,所述第一主动传动轮2.4和第二主动传动轮2.5转动连接在第一T型支撑架2.1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主动轮2.2、第二主动轮2.3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4依次与第一主动传动轮2.4、第一主动轮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5依次与第二主动传动轮2.5、第二主动轮2.3传动连接。第一T型支撑架2.1包括底板和竖板,底板用于与其他结构连接以及固定,竖板垂直安装在底板上,作为主动传动组件2各个部件的安装和支撑结构。电机1通过主东洲带动第一主动轮2.2、第二主动轮2.3转动,从而使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5实现周向运动。同步带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松弛变长,容易从带轮上脱出,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传动组件2还包括主动张紧组件,所述主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主动张紧件2.10、第二主动张紧件2.11、第一主动张紧轮2.6、第二主动张紧轮2.7、第三主动张紧轮2.8和第四主动张紧轮2.9,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2.6、第二主动张紧轮2.7设置在第一主动轮2.2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主动轮2.2和第一主动传动轮2.4之间,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2.6和第二主动张紧轮2.7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4的外侧,所述第一主动张紧件2.10与所述第二主动张紧轮2.7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主动张紧轮2.7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主动张紧轮2.7压在第一同步带4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2.8、第四主动张紧轮2.9设置在第二主动轮2.3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主动轮2.3和第二主动传动轮2.5之间,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2.8和第四主动张紧轮2.9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5的外侧,所述第二主动张紧件2.11与所述第四主动张紧轮2.9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主动张紧轮2.9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主动张紧轮2.9压在第二同步带5上的压紧力的大小。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从动传动组件3包括第二T型支撑架3.1、第一从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从动轴3.10、第一从动传动轮3.4和第二从动传动轮3.5,其中,所述从动轴3.10横向贯穿第二T型支撑架3.1,且与第二T型支撑架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3.2和第二从动轮3.3分别连接在从动轴3.10两端,所述第一从动传动轮3.4和第二从动传动轮3.5转动连接在第二T型支撑架3.1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从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4依次与第一从动传动轮3.4、第一从动轮3.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5依次与第二从动传动轮3.5、第二从动轮3.3传动连接。同步带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松弛变长,容易从带轮上脱出,因此,为了保证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从动传动组件3还包括从动张紧组件,所述从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从动张紧件、第二从动张紧件、第一从动张紧轮3.6、第二从动张紧轮3.7、第三从动张紧轮3.8和第四从动张紧轮3.9,其中,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3.6、第二从动张紧轮3.7设置在第一从动轮3.2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从动轮3.2和第一从动传动轮3.4之间,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3.6和第二从动张紧轮3.7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4的外侧,所述第一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从动张紧轮3.7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从动张紧轮3.7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从动张紧轮3.7压在第一同步带4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3.8、第四从动张紧轮3.9设置在第二从动轮3.3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从动轮3.3和第二从动传动轮3.5之间,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3.8和第四从动张紧轮3.9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5的外侧,所述第二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四从动张紧轮3.9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从动张紧轮3.9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从动张紧轮3.9压在第二同步带5上的压紧力的大小。从动张紧组件还包括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3.12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3.13,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3.12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3.13分别设置在第二T型支撑架3.1的两侧,所述第一从动轮3.2通过从动轴3.10与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3.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3.3通过从动轴3.10与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3.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T型支撑架3.1上设有竖向的腰圆形通孔,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3.12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3.13通过螺钉安装在腰圆形通孔处的第二T型支撑架3.1上。通过调节其在腰圆形通孔上下的锁紧位置实现同步带张紧力的调整。第二T型支撑架3.1上还设有光电开关3.11,用于检测同步带的运行状态。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7包括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底托7.1和第二底托7.2,所述第一底托7.1设置在第一同步带4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2.1和第二T型支撑架3.1靠近第一同步带4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底托7.1用于承托第一同步带4上层,使第一同步带4上层处于水平;所述第二底托7.2设置在第二同步带5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2.1和第二T型支撑架3.1靠近第二同步带5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底托7.2用于承托第二同步带5上层,使第二同步带5上层处于水平。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5上层处于水平状态,保证了与工件或夹具底面充分接触。
如图8所示,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7还包括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三T型支撑架7.3、第一悬臂轴7.4和第二悬臂轴7.5,所述第一悬臂轴7.4和第二悬臂轴7.5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7.3上端的两侧,且第一悬臂轴7.4支撑在第一同步带4下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悬臂轴7.5支撑在第二同步带5下层的下方。保持同步带下层也处于水平状态,避免其下垂。如果第一悬臂轴7.4和第二悬臂轴7.5对称设置,则必然要求第三T型支撑架7.3的厚度比较大,因此,为了减小第三T型支撑架7.3上端的宽度,且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悬臂轴7.4和第二悬臂轴7.5错位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7.3的两侧。
作为优选,第一T型支撑架2.1、第二T型支撑架3.1以及第三T型支撑架7.3用于将皮带输送机构安装在其他设备上,底部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呈现为不同高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安装环境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三者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安装在同一平面内。第二T型支撑架3.1的结构与第一T型支撑架2.1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三T型支撑架7.3的结构与第一T型支撑架2.1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差别仅仅在于,由于安装的零部件比较少,因此,第三T型支撑架7.3的尺寸比第一T型支撑架2.1和第二T型支撑架3.1的尺寸要小。第一T型支撑架2.1、第二T型支撑架3.1以及第三T型支撑架7.3还用于支撑和安装隔板6,其顶部均设有用于固定隔板6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件或夹具(图中未示出),所述工件或夹具的底面上设有与隔板6宽度配合的凹槽。使用时,工件或夹具放置在同步带上,使隔板6嵌入工件或夹具底部的凹槽内,对工件或夹具进行定位和限位,实现高速进度移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动传动组件、从动传动组件、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隔板以及同步带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电机与主动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并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传动连接在主动传动组件和从动传动组件上,所述隔板设置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之间,且隔板的上端面高出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端面;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至少承托在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上层的底部,使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一T型支撑架、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主动轴、第一主动传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其中,所述主动轴横向贯穿第一T型支撑架,且与第一T型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别连接在主动轴两端,且主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一主动传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一T型支撑架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与第一主动传动轮、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与第二主动传动轮、第二主动轮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组件还包括主动张紧组件,所述主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主动张紧件、第二主动张紧件、第一主动张紧轮、第二主动张紧轮、第三主动张紧轮和第四主动张紧轮,其中,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第二主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一主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主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一主动张紧轮和第二主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一主动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主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主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主动张紧轮压在第一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第四主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二主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主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主动张紧轮和第四主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二主动张紧件与所述第四主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主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主动张紧轮压在第二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二T型支撑架、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从动轴、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其中,所述从动轴横向贯穿第二T型支撑架,且与第二T型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连接在从动轴两端,所述第一从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二T型支撑架的上方的两侧且分别位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上方,所述第一同步带依次与第一从动传动轮、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依次与第二从动传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传动组件还包括从动张紧组件,所述从动张紧组件包括第一从动张紧件、第二从动张紧件、第一从动张紧轮、第二从动张紧轮、第三从动张紧轮和第四从动张紧轮,其中,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第二从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一从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从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轮和第二从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一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一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二从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二从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从动张紧轮压在第一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第四从动张紧轮设置在第二从动轮的左右两侧,且二者的高度位于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从动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从动张紧轮和第四从动张紧轮分别压在第二同步带的外侧,所述第二从动张紧件与所述第四从动张紧轮连接,且能够调整第四从动张紧轮的位置,从而改变第四从动张紧轮压在第二同步带上的压紧力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分别设置在第二T型支撑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从动轴与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从动轴与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T型支撑架上设有竖向的腰圆形通孔,所述第一从动张紧调节板和第二从动张紧调节板通过螺钉安装在腰圆形通孔处的第二T型支撑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底托和第二底托,所述第一底托设置在第一同步带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和第二T型支撑架靠近第一同步带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底托设置在第二同步带上层的下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T型支撑架和第二T型支撑架靠近第二同步带的一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支撑组件还包括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第三T型支撑架、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所述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上端的两侧,且第一悬臂轴支撑在第一同步带下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悬臂轴支撑在第二同步带下层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轴和第二悬臂轴错位设置在第三T型支撑架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件或夹具,所述工件或夹具的底面上设有与隔板宽度配合的凹槽。
CN202320703351.3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Active CN219620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3351.3U CN219620105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3351.3U CN219620105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0105U true CN219620105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3351.3U Active CN219620105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0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60006856A (ko) 와이어 톱을 이용한 커팅장치
CN215511433U (zh) 一种板材侧面钻孔设备
CN219620105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
CN112209076A (zh) 贴装输送装置及贴装设备
CN210213925U (zh) 电池模组装配的旋转机构以及规整旋转机构
CN103028955B (zh) 铣床辅助支撑装置
CN215754782U (zh) 一种新型的高速循环运行载体
CN109987399B (zh) 一种精密自动化生产车间流水线运输的稳定组件
CN209889818U (zh) 一种自调整吸盘组件
CN219986738U (zh) 一种机箱胶圈自动装配设备
CN111392423A (zh) 一种玻璃板下料输送台
CN219545912U (zh) 一种双滑块运动旋转的机构
CN205574888U (zh) 一种带定位功能的柔性运输链
CN215592083U (zh) 一种负压吸附输送装置
CN221395786U (zh) 一种螺栓加工用供料装置
CN219507104U (zh) 一种光学检测设备的上板装置
CN210619379U (zh) 一种用于机板的水平送料机构
CN209740045U (zh) 一种物料输送机
CN219009015U (zh) 一种在线分板推送式加工流水线
CN213949912U (zh) 一种玻璃生产连线装置
CN213937689U (zh) 一种钟表机芯定子片的连接装置
CN215478089U (zh) 自动上板装置
CN214086153U (zh) 直线滚筒输送装置
CN213445052U (zh) 流水线自动上料***
CN211525465U (zh) 用于陶瓷真空管烘干线上的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