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0434U -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0434U
CN219610434U CN202320798819.1U CN202320798819U CN219610434U CN 219610434 U CN219610434 U CN 219610434U CN 202320798819 U CN202320798819 U CN 202320798819U CN 219610434 U CN219610434 U CN 219610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film
light
substrat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88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春明
林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88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0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0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0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显示背板包括基板;多个发光芯片,排布于基板上;渐变膜,设置于每个发光芯片的出光侧,且沿发光芯片的中部向周围延伸的方向,渐变膜的厚度逐渐减小;以及光学膜层组,设置于渐变膜背离基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光芯片上设置厚度逐渐变化的渐变膜,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

Description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因其亮度高、响应快、高稳定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理想形式。为了达到像素级显示,可以将LED芯片微缩化,采用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或Micro LED(Micro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作为发光器件。
Mini-LED显示器一般采用蓝光Mini-LED芯片激发QD量子点薄膜的架构,由于Mini-LED发光点之间存在间隙,激发QD量子点薄膜后的颜色和亮度均有可能出现不均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出光色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一种显示背板,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芯片,排布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渐变膜,设置于每个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侧,且沿所述发光芯片的中部向周围延伸的方向,所述渐变膜的厚度逐渐减小;以及
光学膜层组,设置于所述渐变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上述显示背板,通过在发光芯片上设置厚度逐渐变化的渐变膜,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通过在渐变膜内设置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进一步加强对光线的柔化效果。
可选地,所述渐变膜的内部设置有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此种结构,通过在渐变膜内设置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可以在不降低渐变膜与基板之间附着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渐变膜内可造成反射或折射的表面面积,从而利于获得更优良的反射率或漫反射率,加强对发光芯片光强的柔化效果。
可选地,各个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所述渐变膜沿出光方向的高度相等。上述结构,能够利于发光芯片的均匀出光,保证各个发光芯片上的渐变膜对光线的光强效果一致,从而利于保证整体出光亮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渐变膜与所述发光芯片对位拼装或贴附,所述渐变膜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发光芯片的容置间隙。此种结构,可使渐变膜单独成膜,并与基板对位拼装或者贴附在发光芯片上。
可选地,所述容置间隙内还设置有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覆所述发光芯片,且所述有机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发光芯片的高度。此种结构,利于渐变膜可以通过有机层直接成膜在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渐变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此种结构,利于在渐变膜上再设置其他光学膜层,并保证出光效果统一性。
可选地,所述渐变膜呈棱台形或圆台形。此种结构,可利于渐变膜的厚度渐变,且沿着从中部向周围的方向,渐变膜的厚度逐渐减小,对于发光芯片正上方发光强度最高,当发光芯片的光线穿过厚度较厚的渐变膜时,光线的光强被减弱的程度较大;对于发光芯片的周围区域发光强度逐渐减弱,故而渐变膜的厚度逐渐减薄,渐变膜对光强的减弱效果逐渐减小,如此,起到柔化光线,均匀出光亮度。
可选地,各个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所述渐变膜朝向基板的一侧连接为一体或者彼此分离。此种结构,可使渐变膜为一整体,其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渐变膜的底部相互分离,也不会影响其整体的匀光效果。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背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显示背板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显示背板的出光侧。
上述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所述显示背板,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避免出现光晕问题;通过在渐变膜内设置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进一步加强对光线的柔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背板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背板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内含有反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底部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内含有反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渐变膜底部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基板;
20-发光芯片;
30-渐变膜;31-反射粒子;
40-有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因其亮度高、响应快、高稳定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理想形式。作为电视、监视器等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单元或者直显,LED的使用得到了迅速发展。LED已经成为各种用途的光源。为了达到像素级显示,可以将LED芯片微缩化,采用Mini-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LED)或Micro-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LED)作为发光器件。现有显示技术中,Mini-LED显示器一般采用蓝光Mini-LED芯片激发QD量子点薄膜的架构,由于Mini-LED发光点之间存在间隙,激发QD量子点薄膜后光的颜色和亮度均有可能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另外,以Mini-LED背光显示器为例,由于背光分区的存在,还导致高对比度画面下容易出现光晕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包括:基板10、多个发光芯片20、渐变膜30以及光学膜层组,其中,所述多个发光芯片20,排布于所述基板10上;所述渐变膜30设置于每个所述发光芯片20的出光侧,且沿所述发光芯片20的中部向周围延伸的方向,所述渐变膜30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光学膜层组设置于所述渐变膜30背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
具体的,发光芯片20可阵列排布于基板10上,并与基板10电连接。每个芯片对应的渐变膜30在中心处的厚度大于渐变膜30在边缘处的厚度,且对应于每个发光芯片20,渐变膜30的厚度从中心向周围逐渐减小。
在发光芯片20的出光侧设置一层渐变膜30,可以通过渐变膜30使发光芯片20的光线柔化,并均匀地发射出去。其中,发光芯片20出光侧的中心区域所对应的渐变膜30厚度最厚,而发光芯片20的周围(即相邻发光芯片20之间区域)所对应的渐变膜30的厚度最薄,针对发光芯片20中心区域的出光光强最高,当光线穿过最厚的渐变膜30时,光强被减弱程度较大;针对发光芯片20周围区域的出光强度会随着远离中心而逐渐减弱,故而渐变膜30的厚度设置成从中间向周围逐渐减薄,当光线穿过厚度逐渐减小的渐变膜30时,光强被减弱程度也逐渐减小。如此,能够对发光芯片20的出设光线起到匀光效果,保证各个发光芯片20的均匀出光,使发光芯片20的出射光强具有一致性。
上述显示背板,通过在发光芯片20上设置厚度逐渐变化的渐变膜30,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通过在渐变膜30内设置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进一步加强对光线的柔化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及下述各实施例的发光芯片20既可以是普通尺寸的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Mini-LED或Micro-LED或纳米尺寸的LED或其他尺寸的LED。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及下述各实施例的基板10,可为玻璃基板或PCB基板,制作有驱动电路或驱动IC用于驱动发光芯片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发光芯片20对应的所述渐变膜30沿出光方向的高度相等。即各个发光芯片20对应的所述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相互齐平。此种结构,能够利于发光芯片20的均匀出光,保证各个发光芯片20上的渐变膜30对光线的光强效果一致,从而利于保证整体出光亮度一致。
参阅图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渐变膜30与所述发光芯片20对位拼装或贴附,所述渐变膜30与所述基板10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发光芯片20的容置间隙。即所述渐变膜30可以单独成膜,并与基板10对位拼装或者贴附在发光芯片20上。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间隙内还设置有有机层40,所述有机层40包覆所述发光芯片20,且所述有机层4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发光芯片20的高度。具体的,通过设置有机层40,利于渐变膜30可以通过有机层40直接成膜在基板10上,有机层40起到平坦化和支撑渐变膜30的作用。并且,为了保证有机层40的平坦化效果,有机层40的厚度需大于或等于发光芯片20的高度。所述有机层40的材质为有机材料,更具体的,有机材料可采用例如PI(Polyimide,简写是PI)聚酰亚胺,有机材料的透光系数较高,在对发光芯片20起到柔化出光光强作用的同时保证出光效果。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厚度为0.7mm,渐变膜30的总厚度c为10um,渐变膜30的底部厚度d为1um,有机层40的厚度为7um,且有机层40的厚度与发光芯片20的高度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渐变膜30背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10平行的平面。具体的,渐变膜30靠近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为平面,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也为平面。此种结构,能够保证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的平坦化,利于在渐变膜30上再设置其他光学膜层,并保证出光效果统一性。
示例性的,参阅图1和图7,所述渐变膜30呈棱台形或圆台形。如图4所示,所述渐变膜30呈棱台形。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渐变膜30呈四棱台形,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表面和朝向基板10的表面均为正方形,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表面面积小于渐变膜30朝向基板10的表面面积,且渐变膜30的四个棱边长度相等,如此,四面的厚度同步变化,能够保证渐变膜30的周围渐变厚度一致性,进而保证透光效果的一致性。如图8所示,所述渐变膜30呈圆台形,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表面和朝向基板10的表面均为圆形,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表面面积小于渐变膜30朝向基板10的表面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渐变膜30厚度从中部向周围逐渐减小的条件下,且向各方向渐变膜30减小的程度一致,渐变膜3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不做限定。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渐变膜30的结构,可利于实现渐变膜30的厚度渐变,且沿着从中部向周围的方向,渐变膜30的厚度逐渐减小,对于发光芯片20正上方发光强度最高,当发光芯片20的光线穿过厚度较厚的渐变膜30时,光线的光强被减弱的程度较大;对于发光芯片20的周围区域发光强度逐渐减弱,故而渐变膜30的厚度逐渐减薄,渐变膜30对光强的减弱效果逐渐减小,如此,起到柔化光线,均匀出光亮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渐变膜30的材质为有机材料。具体的,有机材料可采用例如PI聚酰亚胺,渐变膜30的材质可选用与有机层40的材质相同的有机材料,或者不同的有机材料。有机材料的透光系数较高,在对发光芯片20起到柔化出光光强作用的同时保证出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和图9,所述渐变膜30的内部设置有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具体的,由于渐变膜30为有机材料,考虑其透光系数和不同厚度对光线弱化效果,可通过在渐变膜30内部设置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以增强对发光芯片20光强的柔化作用。所述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可通过Al2O3、TiO2等粉末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通过控制合成、析出的速率,可以制备出尺寸和形状大小不等的粉体颗粒,目前商业用粉已经可以达到10nm~30nm的超微粉等级。通过在渐变膜30内设置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可以在不降低渐变膜30与基板10之间附着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渐变膜30内可造成反射或折射的表面面积,从而利于获得更优良的反射率或漫反射率,加强对发光芯片20光强的柔化效果。
并且,各个所述发光芯片20对应的所述渐变膜30朝向基板10的一侧连接为一体或者彼此分离。如图1和图7所示,各个发光芯片20对应的渐变膜30朝向基板10的一侧表面可以彼此分离断开,各自独立,其适用于渐变膜30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有机层40的情况;或者,如图6和图10所示,各个发光芯片20对应的渐变膜30朝向基板10的一侧表面连接为一体,其适用于渐变膜30独自成膜,渐变膜30与基板10之间具有容置间隙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渐变膜30连接为一体的厚度d为1um。此种结构,可根据使用需求,使渐变膜30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使渐变膜30的底部相互分离,均不会影响其整体的匀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背板还包括光学膜层组,所述光学膜层组包括沿基板10出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色彩转换膜、分光膜和增亮膜。此种结构,可通过光学膜层组实现对光线的扩散均匀化、增亮加强及颜色转换等效果。具体的,分光膜设置于基板10的出光侧,更具体的,设置于渐变膜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分光膜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分光膜用于将光束分散,使出光更均匀;色彩转换膜用于将发光芯片20发出的光色彩转换为其他光色彩,本实施例中,色彩转换膜采用QD膜(量子点膜);发光芯片20为蓝光芯片,该色彩转换膜在蓝光激发下会激发出纯正的绿光和红光,进而混合蓝光形成高质量的白光,所述增亮膜用于大角度光进行聚拢,从而增强垂直方向的光,具有对光线的增亮效果。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光学膜层组中各膜层叠顺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而并非必须采用图中的层叠顺序;甚至,该光学膜层组中,各膜层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只要能够满足需求均可。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上述各实施例的显示背板均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图未示)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背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显示背板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显示背板的出光侧。此时,显示背板用作背光结构时,还能避免出现光晕的问题。
上述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所述显示背板,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避免出现光晕问题;通过在渐变膜30内设置反射粒子31或漫反射粒子,进一步加强对光线的柔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Mini-LED、Micro LED领域,可用于异形、柔性、曲面、平面、透明等显示方式。可用于穿戴、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车载显示、监控等显示领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发光芯片上设置厚度逐渐变化的渐变膜,以柔化光线,让背板能够均匀出光,显示背板用作背光结构时还能避免出现光晕问题;通过在渐变膜内设置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进一步加强对光线的柔化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芯片,排布于所述基板上;
渐变膜,设置于每个所述发光芯片的出光侧,且沿所述发光芯片的中部向周围延伸的方向,所述渐变膜的厚度逐渐减小;以及
光学膜层组,设置于所述渐变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膜的内部设置有反射粒子或漫反射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所述渐变膜沿出光方向的高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膜与所述发光芯片对位拼装或贴附,所述渐变膜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发光芯片的容置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间隙内还设置有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覆所述发光芯片,且所述有机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发光芯片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为与所述基板平行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膜呈棱台形或圆台形。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所述渐变膜朝向基板的一侧连接为一体或者彼此分离。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背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显示背板层叠设置并位于所述显示背板的出光侧。
CN202320798819.1U 2023-04-11 2023-04-11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610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8819.1U CN219610434U (zh) 2023-04-11 2023-04-11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8819.1U CN219610434U (zh) 2023-04-11 2023-04-11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0434U true CN219610434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8819.1U Active CN219610434U (zh) 2023-04-11 2023-04-11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0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826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US2011005141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144307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和具有该发光二极管封装件的背光单元
US2012014052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051037A1 (en)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6912748B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状光源
TW200841089A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891471B2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a lens with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portions
CN114005850B (zh) 显示装置
TW201719251A (zh) 顯示裝置
EP3705773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US2010018253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9858903U (zh) 一种复合光学膜、背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US10276756B2 (en) LED display panel
CN111665662B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219610434U (zh)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US11556031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0955772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888991B (zh) 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20062522A1 (zh) 背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31114A (zh) Led封裝件及具有其之背光單元
CN218181271U (zh) 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20543239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US20240038941A1 (en) Quantum-dot thin film, display backplate, and manufacu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backplate
CN217239497U (zh) Led封装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