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4165U -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4165U
CN219584165U CN202320033326.9U CN202320033326U CN219584165U CN 219584165 U CN219584165 U CN 219584165U CN 202320033326 U CN202320033326 U CN 202320033326U CN 219584165 U CN219584165 U CN 219584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plate
fixing frame
symmetrically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33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0333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4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4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4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应急制动***,涉及车辆应急制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货车底盘和车轮,车轮对称设置于货车底盘的底部,车轮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顶部均与车轮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且位于车轮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制动板,第二制动板和货车底盘之间安装有驱动机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制动板。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制动板和两个第一制动板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进行运动,与车轮产生摩擦,从而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应急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用于汽车行驶中的减速制动,其关乎汽车的行驶安全,常规的制动装置采用踩踏脚踏板的方式进行制动。
如公开号为:CN203228766U的一种载运客、货车应急制动***,该专利记载了“包括制动组件和用于控制制动组件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的控制组件,制动组件包括至少对应车辆后轮设置的制动挡块,制动挡块通过控制组件定位于车辆后轮上前方并可由控制组件控制下落至路面,制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制动挡块下落后轧于车辆后轮底部的制动带和用于制动挡块下落至路面时对制动挡块进行定位的定位件,制动带连接于制动挡块后侧,通过释放制动挡块和制动带后,车轮轧于制动带上与路面隔离,利用制动挡块与路面之间产生的较大摩擦面积和摩擦力可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紧急制动,避免交通事故发生,保障车内外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提出了“对于自重量及载重量较大的货车,其制动距离和制动力往往较大,刹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之间摩擦损耗也较大,且不易察觉,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则会影响刹车性能甚至失灵,除此之外油路和气路的泄漏也造成车辆制动***失灵,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交通事故,给车内外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尤其是行驶于坡路时,损失更为惨重”的技术不足。
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货车由于载重量大,长时间制动的原因,容易导致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需要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在原制动***失灵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制动,从而来进行保证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应急制动***,以解决现有的问题:货车由于载重量大,长时间制动的原因,容易导致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需要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在原制动***失灵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制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包括货车底盘和车轮,所述车轮对称设置于货车底盘的底部,所述车轮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顶部均与车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且位于车轮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制动板,所述第二制动板和货车底盘之间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制动板。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螺纹杆,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架的一侧,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位置,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移动块通过限位滑块对称滑动连接在货车底盘的底部,且所述移动块位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位置,所述移动块对称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两侧,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上表面四端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摩擦片,所述第二制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摩擦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制动板与第二制动板之间均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二连接杆,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顶部的两侧,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制动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制动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套,所述第一制动板的顶部均对称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套的内部,所述滑杆和滑套之间,且位于滑套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套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制动板和两个第一制动板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进行运动,与车轮产生摩擦,从而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套、滑杆和弹簧,使得在第一制动板对车辆进行制动后,第二制动板可以继续向下运动,与车轮进行摩擦制动,对车辆进行二级制动,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紧急制动时车轮突然抱死,导致车辆发生侧滑的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紧急制动时车辆稳定性,以及行驶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制动板和第二制动板的位置进行特殊设计,用于取代挡泥瓦,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应急制动***对车辆底盘空间的占用,还能防止车辆在行驶时甩出的石子或泥水对后方车辆或行人造成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套和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货车底盘;2、车轮;3、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电机;6、第一制动板;7、第二制动板;8、滑套;9、第一橡胶摩擦片;10、螺纹杆;11、移动块;12、限位滑块;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弹簧;16、滑杆;第二橡胶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用于公开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实施例1:
具体的,请参阅图1-2:
包括货车底盘1和车轮2,车轮2对称设置于货车底盘1的底部,车轮2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的顶部均与车轮2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用于对驱动机构和第一制动板6进行支撑,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且位于车轮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制动板7,第二制动板7和货车底盘1之间安装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与车轮2的顶部产生摩擦对车轮2进行制动,从而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制动板6,通过第一制动板6用于对车轮2的两侧进行制动;
其中还包括驾驶室的内部设置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驱动机构中的电机5电性连接,在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时,通过驾驶室内部设置的开关启动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制动板7和两个第一制动板6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与车轮2产生摩擦,从而对车辆进行制动。
参阅图2,在其他一实施例中: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和螺纹杆10,电机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架4的一侧,螺纹杆10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的位置,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架4与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0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电机5用于带动螺纹杆10进行转动;
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移动块11,移动块11的上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12,移动块11通过限位滑块12对称滑动连接在货车底盘1的底部,且移动块11位于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的位置,货车底盘1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通过限位滑块12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用于对移动块11进行限位和导向,移动块11对称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0的两侧,移动块11的一侧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7上表面四端的位置;
由上述结构设计可知,当螺纹杆10转动时带动移动块11相互靠近,带动第一连接杆13的另一端相互靠近,并带动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
第一制动板6与第二制动板7之间均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二连接杆14,每两个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7顶部的两侧,每两个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分别对称转动连接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在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向下运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和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向远离第二制动板7的方向进行运动,通过杠杆的作用原理,使第一制动板6的另一端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动板6与车轮2产生摩擦,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
第一制动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摩擦片17,第二制动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摩擦片9,第一橡胶摩擦片9和第二橡胶摩擦片17与第二制动板7和第一制动板6之间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橡胶摩擦片17和第一橡胶摩擦片9用于避免第一制动板6与第二制动板7直接与车轮2产生摩擦,通过对第二制动板7和第一橡胶摩擦片9进行更换用于提高应急制动***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第一制动板6和第二制动板7的位置进行特殊设计,用于取代挡泥瓦,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应急制动***对车辆底盘空间的占用,还能防止车辆在行驶时甩出的石子或泥水对后方车辆或行人造成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参阅图2-3,对实施例一进一步优化,且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将第二连接杆14替换成滑套8和滑杆16,具体为:
第二制动板7顶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套8,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均对称转动连接有滑杆16,滑杆16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套8的内部,滑杆16和滑套8之间且位于滑套8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与滑套8内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15的另一端与滑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5用于对滑杆16提供向远离滑套8方向的弹性力;
在车辆紧急制动时,当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时通过滑套8、滑杆16和弹簧15带动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向远离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通过杠杆作用的原理,使得第一制动板6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对车辆进行一级紧急制动,在第一制动板6的紧急制动作用下使得车速逐渐放缓,在弹簧1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第二制动板7可以继续向下运动,与车轮2进行摩擦制动,对车辆进行二级制动,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紧急制动时车轮2突然抱死,导致车辆发生侧滑的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紧急制动时车辆稳定性,以及行驶的安全性。
综合上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货车由于载重量大,长时间制动的原因,容易导致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需要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在原制动***失灵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制动;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技术原理:在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现象时,通过驾驶室内部设置的开关启动电机5,通过电机5用于带动螺纹杆10进行转动,螺纹杆10转动时带动移动块11相互靠近,带动第一连接杆13的另一端相互靠近,并带动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
方案一:在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向下运动,与车轮2产生摩擦制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和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向远离第二制动板7的方向进行运动,通过杠杆的作用原理,使第一制动板6的另一端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动板6和第二制动板7与车轮2产生摩擦,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此方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结构可靠;
方案二:当第二制动板7向下运动时通过滑套8、滑杆16和弹簧15带动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向远离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通过杠杆作用的原理,使得第一制动板6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对车辆进行一级紧急制动,在第一制动板6的紧急制动作用下使得车速逐渐放缓,在弹簧1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第二制动板7可以继续向下运动,与车轮2进行摩擦制动,对车辆进行二级制动,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紧急制动时车轮2突然抱死,导致车辆发生侧滑的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紧急制动时车辆稳定性,以及行驶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制动板7和两个第一制动板6向靠近车轮2的方向进行运动,与车轮2产生摩擦,从而对车辆进行紧急制动;
通过滑套8、滑杆16和弹簧15,使得在第一制动板6对车辆进行制动后,第二制动板7可以继续向下运动,与车轮2进行摩擦制动,对车辆进行二级制动,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紧急制动时车轮2突然抱死,导致车辆发生侧滑的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紧急制动时车辆稳定性,以及行驶的安全性;
通过对第一制动板6和第二制动板7的位置进行特殊设计,用于取代挡泥瓦,不但可以有效的减少应急制动***对车辆底盘空间的占用,还能防止车辆在行驶时甩出的石子或泥水对后方车辆或行人造成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包括货车底盘(1)和车轮(2),所述车轮(2)对称设置于货车底盘(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2)底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所述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的顶部均与车轮(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且位于车轮(2)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二制动板(7),所述第二制动板(7)和货车底盘(1)之间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制动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和螺纹杆(10),所述电机(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架(4)的一侧,所述螺纹杆(10)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的位置,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架(4)与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0)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移动块(11),所述移动块(11)的上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12),所述移动块(11)通过限位滑块(12)对称滑动连接在货车底盘(1)的底部,且所述移动块(11)位于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之间的位置,所述移动块(11)对称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0)的两侧,所述移动块(11)的一侧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7)上表面四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摩擦片(17),所述第二制动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摩擦片(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板(6)与第二制动板(7)之间均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二连接杆(14),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制动板(7)顶部的两侧,每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分别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应急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板(7)顶部的两侧分别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滑套(8),所述第一制动板(6)的顶部均对称转动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套(8)的内部,所述滑杆(16)和滑套(8)之间,且位于滑套(8)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一端与滑套(8)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5)的另一端与滑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
CN202320033326.9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Active CN219584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326.9U CN219584165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326.9U CN219584165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4165U true CN219584165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6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3326.9U Active CN219584165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4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099B (zh) 一种嵌套双刹片刹车单元
CN102060007A (zh) 车辆防滑制动器
CN201703362U (zh) 辅助刹车摩擦板
CN105480212B (zh) 车辆压板式刹车***的设置方法
CN219584165U (zh) 一种新型应急制动***
CN201195532Y (zh) 车辆用后轮行车制动装置
CN218257893U (zh) 一种液力制动的四驱防爆无轨运输车
CN206520598U (zh) 一种自增力式车辆应急制动装置
CN112959984B (zh) 一种货车辅助刹车***
CN100526127C (zh) 互逆式汽车中央制动器
CN202243037U (zh) 前置发动机客车的辅助制动装置
CN114802131A (zh) 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
CN107618488A (zh) 一种压板式刹车***
CN203580918U (zh) 一种车载多功能液压综合装置
CN210707347U (zh) 钢刷式汽车辅助刹车装置
CN101941428A (zh) 分路式制动***
CN114407843B (zh) 一种紧急辅助刹车***
CN203958103U (zh) 一种车辆制动装置
CN220600291U (zh) 一种双向自增力行车制动器
CN211107366U (zh) 一种新型私家车辅助制动装置
CN220927585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减速垄
NL2028565B1 (en) Vehicl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rake system of a vehicle, and computer program
Kapsky et al.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rams b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brake
CN2871263Y (zh) 空气悬挂式abs制动挂车桥
CN109484378A (zh) 触地刹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