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9949U - 主动除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动除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9949U
CN219579949U CN202320202103.0U CN202320202103U CN219579949U CN 219579949 U CN219579949 U CN 219579949U CN 202320202103 U CN202320202103 U CN 202320202103U CN 219579949 U CN219579949 U CN 219579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power mechanism
power
pipe
coll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21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勇
陈群
刘海山
吕忠
王媛媛
王煜成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angyuan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uangyuan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uangyuan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uangyuan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21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9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9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9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包括有挡渣单元,其位于除渣单元的上游方向上,挡渣单元包括有挡渣板、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动力机构I,动力机构I固定在两侧池壁上;还包括除渣单元,其包括有动力机构Ⅱ、滑动连接部、动力机构Ⅲ、传动机构、吸泥管、集渣管、吸砂泵,滑动连接部受动力机构Ⅱ的驱动,可沿池边缘水平滑动;滑动连接部底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动力机构Ⅲ;集渣管呈长条状,其正面开设进渣口,进渣口的下缘高出水面;吸泥管分为硬管和软管,硬管一端连通集渣管,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吸砂泵;硬管外壁设置有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该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硬管和集渣管摆动升高,并脱离水面。

Description

主动除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初沉池是指生物沉淀池,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案是将带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投入到生物池内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生物池出水端往往会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泥渣层,而污泥本身较沉则位于水底,因此在在出水之前必须将泥渣层去除。现有的除渣方案均是以借助水流推动为主、使用机械助推为辅的除渣方案,即在池内靠近下游的位置上设置用来收集并输送泥渣的各种集砂装置,借助水流的流动来推动泥渣的移动,同时通过机械结构或提供助推以增加水流速度,或改变结构通过增加进水量使泥渣被水流冲进集砂装置内实现除渣,都属于被动式除渣方案。被动式除渣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各结构设施固定在池壁上,对泥渣干预较少等到泥渣堆积较多时再进行除渣,容易使微生物过量繁衍,降低污水清洁效果,对于露天处理池来说还容易增加异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异于被动式除渣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主动除渣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挡渣单元、除渣单元;
挡渣单元,其位于除渣单元的上游方向上,挡渣单元包括有挡渣板、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有动力机构I,动力机构I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侧池壁上,动力机构I带动挡渣板升降;
除渣单元,其包括有动力机构Ⅱ、滑动连接部、动力机构Ⅲ、传动机构、吸泥管、集渣管、吸砂泵,滑动连接部受动力机构Ⅱ的驱动,可沿池边缘水平滑动;滑动连接部底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动力机构Ⅲ;
集渣管呈长条状,其正面开设进渣口,进渣口的下缘高出水面;吸泥管分为硬管和软管,硬管一端连通集渣管,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吸砂泵;硬管外壁设置有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该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硬管和集渣管摆动升高,并脱离水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除渣单元还包括有前唇板,前唇板一端设置在集渣管进渣口的下沿,另一端向下倾斜***水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吸泥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Ⅱ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水池两侧,使用滑动连接部Ⅰ代替滑动连接部,每个动力机构Ⅱ上分别动力连接有一个滑动连接部Ⅰ,滑动连接部Ⅰ之间通过机架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Ⅱ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水池两侧,使用滑动连接部Ⅱ代替滑动连接部,滑动连接部Ⅱ纵跨水池并分别与两个动力机构Ⅱ动力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Ⅰ为升降机构,动力机构Ⅱ为带传送机构,动力机构Ⅲ为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Ⅲ为双输出轴电机,传动机构为连接臂,连接臂两端分别与动力机构Ⅲ的输出轴、硬管外壁的机架铰接,连接臂为两个,分别连接在动力机构Ⅲ的两个输出轴上。
在上述基础方案的基础上,挡渣单元还包括有轨道、滑块,轨道至少有两条,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池壁上,滑块与轨道滑动连接,挡渣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滑块;升降机构驱动滑块升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两条轨道为一组,池壁两侧各设置有一组轨道,每条轨道上均设置有一滑块,其中一个滑块上安装有导向套筒,另一个滑块上安装污泥浓度传感器。
有益效果:提供了主动式除渣的方案,相对于被动式除渣方案,主动式除渣方案的除渣单元可以主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除渣,不需要被动等待泥渣等污物进入集渣管,除渣效率提升,集渣管行程可自由设定,能够比较彻底的清除存留在水面上的残渣,除渣效果好。通过设置可升降的挡渣板,与除渣单元相配合,具备了被动式除渣方案所具有的大部分优点,还能够通过导向套筒和污泥浓度传感器,实现更好配件扩展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主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针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泥渣提出主动清理的解决方案,相比较固定在池壁上的导渣管来说,无需等待水面上的污物堆积,也无需依靠水流推动污物进行清理。
具体使用原理流程如下:
1.动力机构Ⅰ带动挡渣板1升降,使挡渣板1运动到半沉于水面状态;
2.当需要除渣时,启动动力机构Ⅲ,带动传动机构驱动硬管5和集渣管3摆动降低,当硬管5与水面垂直时动力机构Ⅲ停止,此时集渣管3的底部部分沉于水面之下;
3.启动动力机构Ⅰ,带动挡渣板1下降,当其完全没入水下5-10cm时,动力机构Ⅰ停止;
4.启动动力机构Ⅱ,带动滑动连接部2沿着池壁边缘进行滑动,在滑动连接部2带动下,集渣管3在水面上滑动;
5.集渣管3在水面上滑动的同时,启动吸砂泵,随着集渣管3的滑动,污物进入到集渣管3内,被吸砂泵从硬管5吸入,经软管排出;
6.当集渣管3滑动到行程终点时,动力机构Ⅱ停止,容置槽4内的动力机构Ⅲ启动并带动集渣管3摆动升高脱离水面;
7.在集渣管3摆动升高的同时,启动动力机构Ⅰ带动挡渣板1复位到半沉于水面的状态,挡住水流,减缓新形成的污物流动速度;
8.启动动力机构Ⅱ,带动集渣管3回到形成起点,再重复步骤2至步骤7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动力源,分别为1.带动挡渣板1的升降(动力机构Ⅰ)、2.滑动连接部2的滑动(动力机构Ⅱ)、3.集渣管3的摆动(动力机构Ⅲ)而设的。集渣管3所起到的作用与固定在池壁上的导渣管作用相同,均起到了收集污物的作用,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中的集渣管3,并不主要依靠水流进行除渣,而是通过吸砂泵和吸泥管将集渣管3内的污物吸除。吸泥管的硬管5既起到了连接集渣管3的作用,又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Ⅲ的动力连接,还与软管连接进行污物的输送,因此硬管5需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由于集渣管3纵跨了整个水池,即集渣管3两端接近水池的池壁,集渣管3的进渣口6沿集渣管3长度方向延伸,其可以是分段式开口,也可以是不分段的、完整的长条状开口,收集污物效率更高。相应的在跨度较大的集渣管3上,需要布设多个吸泥管,可通过优化集渣管3运动速度,增加吸砂泵功率或者增加吸泥管管径等方式,增加除渣效率,减少吸泥管布设数量,减少结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吸泥管至少应为三个,即与传动机构动力连接的起到支撑作用的吸泥管(下称主管)外,还需要至少两个吸泥管单独连通集渣管3,该两个吸泥管不与滑动连接部2的传动机构连接,但可通过机架与主管连接,以增加稳定性和运动同步性。
初沉池水面水流动较缓慢,几乎没有波浪,水面平稳,因此集渣管3进渣口6的下沿的高度可以略高于水面,例如高于水面2mm至5mm左右,既能减少水的流入,还能更容易使污物进入,使得集渣管3在运动过程中能将污物“铲入”或者“装入”其内。但当水面上堆积的污物厚度较薄时,仅靠集渣管3的主动运动仍然难以去除,因此可通过在集渣管3正面靠下的位置,也就是在进渣口6下方设置前唇板7,前唇板7从集渣管3进渣口6开口下沿位置延伸到水面以下,例如伸入水面以下5cm-10cm左右,可更好的将水面全部污物“铲入”集渣管3内。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Ⅰ、动力机构Ⅱ与动力机构Ⅲ可采用任何可行的技术方案实现效果,但为能提供更好的驱动效率,动力机构Ⅰ可优选采用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可采用任何升降解决方案,直接或间接带动挡渣板1在池内升降;动力机构Ⅱ采用带传送机构8未做解决方案,动力机构Ⅲ可优选采用电机驱动,具体的电机驱动方案可参照现有方案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硬管连通集渣管,使用吸砂泵将集渣管内的泥渣通过硬管吸走,经过软管排出,硬管在集渣管上的安装位置不限,其可以是连接在集渣管顶部,也可以是连接在进渣口相对着的背面,还可以是集渣管的底部均可,只要能够将集渣管内的泥渣吸走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双动力机构Ⅱ为前提提供了一种变形方案,即使用滑动连接部Ⅰ15代替第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接部2,在水池两侧各布置一个动力机构Ⅱ,每个动力机构Ⅱ都设置有相对应的滑动连接部Ⅰ15安装。由此,集渣管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硬管5动力连接在就近的滑动连接部Ⅰ15,相应的动力机构Ⅲ的数量也为两个,由两个动力机构Ⅲ分别从集渣管3左右两侧带动其摆动,使整个集渣管3拥有更好的动作同步性和摆动稳定性与滑动稳定性。
滑动连接部Ⅰ15相互之间通过机架相连,其目的不仅仅是使两者运动更同步,还为了连接在集渣管3上的吸泥管提供更好的支撑点,由于靠近集渣管3中间的位置距离池壁较远,因此为避免位于中间位置上的各种管路等部件可能存在的支撑不足,或者在集渣管3运动时姿态难以控制的问题,有必要提供额外的支撑,而将两侧的滑动连接部Ⅰ15相连的机架是最合适的选择。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双动力机构为前提提供了另一种变形方案,即使用滑动连接部Ⅱ代替第一实施例的滑动连接部2,将滑动连接部Ⅱ加长,并且在水池两侧各布置一个动力机构Ⅱ,仅需一个滑动连接部Ⅱ即可连接水池两侧的动力机构Ⅱ,当两侧的动力机构Ⅱ同步运动时,可带动滑动连接部Ⅱ水平运动。由此,集渣管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硬管5动力连接滑动连接部Ⅱ,动力机构Ⅲ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滑动连接部Ⅱ的左右两侧,由两个动力机构Ⅲ分别从集渣管3左右两侧带动其摆动,使整个集渣管3拥有更好的动作同步性和摆动稳定性与滑动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所有其他实施例中示出的“集渣管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硬管5动力连接在就近的”或者“集渣管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硬管5动力连接某物”,不代表本实施例以及其他所有实施例仅优选有两个硬管5(吸泥管),仅能够说明该两个硬管5是必须的,根据水池宽度等参数,可自由设置合适数量的硬管5,但原则上数量不应低于三个。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优化了第一实施例中动力机构Ⅲ的方案,具体优选为双输出轴电机9,同时将传动机构优选为连接臂10,连接臂10分别动力连接在双输出轴电机9的两个输出轴上,两个连接臂10可同时由一个动力机构Ⅲ,能够更稳定驱动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挡渣单元的多功能解决方案,具体拾在池壁上安装轨道11,在轨道11上设置滑块12,将挡渣板1设置在滑块12上,挡渣板1沿着轨道11滑动,使其运动行程的姿态更可控。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本实施例优化了挡渣单元多功能化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轨道11的数量和实用性配件。首先将轨道11分为两两一组,池壁两侧各有一组轨道11,同一个滑块12同时在一组轨道11上滑动,在滑块12前后两侧分别布设了导向套筒13和污泥浓度传感器14。经过增加轨道11后,滑块12运动稳定性增加,可以深潜入池内,更有效的抗击水流和泥沙的冲击力。污泥浓度传感器14能够用来检测污泥的浓度,根据浓度参数来对污泥量进行微调,微调的方式是将吸砂泵的管子从导向套筒13穿过,随着滑块12的下降而下降,达到污泥堆积的深度时开启吸砂泵吸砂。
吸砂泵可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设备,通过优化吸泥管与***导向套筒13的管子之间的管路关系,实现同一台设备带两根管子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挡渣单元、除渣单元;
挡渣单元,其位于除渣单元的上游方向上,挡渣单元包括有挡渣板、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至少包括有动力机构I,动力机构I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侧池壁上,动力机构I带动挡渣板升降;
除渣单元,其包括有动力机构Ⅱ、滑动连接部、动力机构Ⅲ、传动机构、吸泥管、集渣管、吸砂泵,滑动连接部受动力机构Ⅱ的驱动,可沿池边缘水平滑动;滑动连接部底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动力机构Ⅲ;
集渣管呈长条状,其正面开设进渣口,进渣口的下缘高出水面;吸泥管分为硬管和软管,硬管一端连通集渣管,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吸砂泵;硬管外壁设置有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该机架,动力机构Ⅲ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硬管和集渣管摆动升高,并脱离水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渣单元还包括有前唇板,前唇板一端设置在集渣管进渣口的下沿,另一端向下倾斜***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泥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Ⅱ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水池两侧,使用滑动连接部Ⅰ代替滑动连接部,每个动力机构Ⅱ上分别动力连接有一个滑动连接部Ⅰ,滑动连接部Ⅰ之间通过机架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Ⅱ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水池两侧,使用滑动连接部Ⅱ代替滑动连接部,滑动连接部Ⅱ纵跨水池并分别与两个动力机构Ⅱ动力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Ⅰ为升降机构,动力机构Ⅱ为带传送机构,动力机构Ⅲ为电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Ⅲ为双输出轴电机,传动机构为连接臂,连接臂两端分别与动力机构Ⅲ的输出轴、硬管外壁的机架铰接,连接臂为两个,分别连接在动力机构Ⅲ的两个输出轴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渣单元还包括有轨道、滑块,轨道至少有两条,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池壁上,滑块与轨道滑动连接,挡渣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滑块;升降机构驱动滑块升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主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条轨道为一组,池壁两侧各设置有一组轨道,每条轨道上均设置有一滑块,其中一个滑块上安装有导向套筒,另一个滑块上安装污泥浓度传感器。
CN202320202103.0U 2023-02-14 2023-02-14 主动除渣装置 Active CN219579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2103.0U CN21957994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主动除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2103.0U CN21957994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主动除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9949U true CN21957994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8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2103.0U Active CN21957994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主动除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9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4527U (zh) 自吸式水面垃圾桶
CN211676461U (zh) 单轨刮泥机
CN21480913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19579949U (zh) 主动除渣装置
CN208415477U (zh) 一种污水池水面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CN213994934U (zh) 一种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CN22070330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浮渣收集装置
CN210586211U (zh) 电动斜管清洗装置及人工斜管清洗装置
CN208839105U (zh) 行车式吸泥机
CN216946453U (zh) 一种用于曝气沉砂池的吸砂装置
CN213895274U (zh) 油田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CN209941639U (zh) 一种污水池表面异物清除装置
CN213468737U (zh) 用于刮泥机的清理装置
CN110565716B (zh) 一种淤泥清理机
JP2012148261A (ja) 沈澱物除去装置
CN220918237U (zh) 可刮泥和填料清洗装置以及净化池
CN215026281U (zh) 一种吸刮泥装置
CN215195550U (zh) 一种污水刮渣器
CN211158721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池清洗用刮泥机
CN220703330U (zh) 一种撬装式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215653968U (zh) 一种沉淀池用污泥抽取装置
CN219452175U (zh) 一种反坡排水缓冲沉淀清淤装置
CN114653701B (zh) 一种污水处理站用器械防污清洁装置
CN219744017U (zh) 污水处理池用刮泥装置
CN217676916U (zh) 带刮板式油污分离器的喷淋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