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9267U -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9267U
CN219579267U CN202321117252.3U CN202321117252U CN219579267U CN 219579267 U CN219579267 U CN 219579267U CN 202321117252 U CN202321117252 U CN 202321117252U CN 219579267 U CN219579267 U CN 219579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frame
hinged
connecting ro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7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路平
陆柯军
李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angmailong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angmailong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angmailong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Kangmailong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7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9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9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9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包括支撑框架、支撑垫,以及用于驱动支撑框架升降的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的相对两侧,还包括头部直线驱动器、背部驱动机构和腿部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撑垫包括沿支撑框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头垫、背垫、坐垫和腿垫,所述背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垫的一端与背垫铰接,所述腿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用于驱动头垫相对背垫上下翻转,所述背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所述腿部直线驱动器用于驱动腿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上述多功能支撑器具,具有多种功能形态,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多种功能形态之间快速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床领域,出现了许多护理床或养老床,考虑到病人的特殊需要,床身由前向后依次铰接的背板、座板、大腿板和小腿板,背板、大腿板和小腿板能够通过电机或者电机与连杆的组合驱动实现翻转,从而实现调整睡姿。在家具领域,也出现许多可以变形的床、椅子或沙发等人体支撑器具,可以通过调整背板和座板的角度实现人体支撑器具在床、椅子或沙发等各个形态之间切换,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的人体支撑器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一般只支持一两种功能形态的变换,功能不够丰富;2.不管切换至何种形态,背板或背板上的支撑垫始终挤压背部或腰部,使用者的背部或腰部会一直受到挤压,背部或腰部长期受到挤压会产生不适,甚至产生褥疮;3.支撑器具切换至平躺状态时,支撑器具的厚度过大,不利于支撑器具贴紧地面,使用者有滚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器具功能形态较少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具有多种功能形态,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多种功能形态之间快速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包括支撑框架、支撑垫,以及用于驱动支撑框架升降的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的相对两侧,还包括头部直线驱动器、背部驱动机构和腿部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撑垫包括沿支撑框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头垫、背垫、坐垫和腿垫,所述坐垫与支撑框架固定,所述背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垫的一端与背垫铰接,所述腿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头垫和背垫铰接,用于驱动头垫相对背垫上下翻转,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撑框架,并用于驱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所述腿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腿垫和支撑框架铰接,用于驱动腿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平躺姿势和坐靠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可以驱动所述头垫相对所述背垫上下翻转,头垫可以对人体的头部进行独立支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头垫相对所述背垫的角度,从而使躺在或坐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所述腿部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所述腿垫相对所述坐垫上下翻转,腿垫可以对人体的腿部进行独立支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腿垫相对所述坐垫的角度,从而使坐在或躺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所述升降机构可以带动支撑框架升降,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实现多种功能形态之间来回切换。且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可以使支撑框架两端保持不同的高度,使支撑框架倾斜设置。通过上述结构使支撑器具具有护理床、躺椅、懒人沙发等各种功能,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多种功能之间快速切换。
作为优选,所述背垫与人体腰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支撑框架上固定有与所述缺口适配的延伸垫,所述背垫具有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延伸垫设置在所述缺口内,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延伸垫脱离所述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人躺在或坐在所述支撑垫上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垫接触并被背垫支撑,所述人体的臀部与坐垫接触并被坐垫支撑,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延伸垫设置在所述缺口内,可以通过延伸垫填充且缺口,此时人体平躺在所述支撑垫上,腰部位置可以被所述延伸垫支撑。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延伸垫与坐垫固定,不会随着所述背垫转动,所述背垫向上翻转后,此时人体处于坐着的状态,所述缺口对准人体腰部,可以使腰部悬空,避免腰部被支撑挤压,此时腰部的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从而降低得腰部得褥疮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腿垫包括大腿垫、小腿垫和连接件,所述大腿垫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大腿垫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腿垫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小腿垫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大腿垫、小腿垫和连接杆围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腿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大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小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腿垫包括大腿垫和小腿垫可以对大腿和小腿进行分别支撑,且所述大腿垫向上翻转时,所述大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小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从而使坐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包括背部直线驱动器、摆架和第一连杆,所述摆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所述摆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背垫铰接,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摆架铰接,以通过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带动摆架摆动,并通过背部第一连杆带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通过摆架和第一连杆组成的第一连杆机构来驱动背垫,所述背垫与所述背部驱动机构之间铰接,而不是设置滑动结构,使所述背部驱动机构与所述背垫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背垫包括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的摆动角度大于所述背垫的转动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垫在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摆架的摆动角度越大,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伸缩的距离也就越大,背部直线驱动器所需的驱动力越小。所述方案有利于降低对背部直线驱动器的输出力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摆架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的铰接轴所在的竖直面为第一竖直面,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一侧,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另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处于第一竖直面相对两侧,可以在两个状态下使所述摆架均保持在靠近水平的状态,从而在两个状态下缩小所述摆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少整个支撑器具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背垫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的摆动角度大于120°,且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摆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30°。
上述技术方案中,背垫在平放状态时,所述摆架可以尽可能贴紧支撑框架,减小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减少整个支撑器具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床腿杆、斜撑连杆、偏摆连杆、连接杆和升降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床腿杆的上端连接有能沿滑槽活动的滑轴,所述偏摆连杆上端与支撑框架通过第一轴铰接,所述偏摆连杆下端与升降直线驱动器的一端通过第二轴铰接,所述升降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偏摆连杆通过第三轴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撑连杆通过第四轴铰接,所述斜撑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通过第五轴铰接,所述斜撑连杆的另一端与床腿杆通过第六轴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具有下降状态和升高状态,下降状态下,所述斜撑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轴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平躺姿势和坐靠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升降机构可以带动支撑框架升降,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实现多种功能形态之间来回切换。升降机构中,由于所述斜撑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轴上方,所述第四轴和所述第六轴均位于所述第二轴上方,且由于斜撑连杆不直接与升降直线驱动器连接,因此,不用考虑斜撑连杆的高度过高是否会造成升降直线驱动器产生死点的问题,可以将斜撑连杆尽可能的抬升收平,由于斜撑连杆连接着长度较长的床腿杆,斜撑连杆收得越平,升降机构在下降状态下的整体厚度越薄,有利于降低所述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从升高状态切换至下降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的转动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斜撑连杆、偏摆连杆、连接杆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在斜撑连杆转动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四连杆机构使所述连接杆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的转动角度,从而在状态切换时,增加升降直线驱动器的伸缩行程,通过增加行程来降低升降直线驱动器所需的驱动力。
作为优选,下降状态下,所述偏摆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α,15°≤α≤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下降状态下使所述偏摆连杆尽可能收平,从而降低升降机构的厚度,同时又要保证所述偏摆连杆的长度方向与升降直线驱动器的伸缩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升降直线驱动器更容易带动所述偏摆连杆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功能支撑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处于升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处于下降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背部驱动机构处于向上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背部驱动机构处于平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框架1、滑槽1.1、坐垫2、背垫3、缺口3.1、腿垫4、大腿垫4.1、小腿垫4.2、连接件4.3、头垫5、背部驱动机构6.1、背部直线驱动器6.1.1、摆架6.1.2、第一连杆6.1.3、升降机构6.2、床腿杆6.2.1、滑轴6.2.1.1、斜撑连杆6.2.2、偏摆连杆6.2.3、连接杆6.2.4、升降直线驱动器6.2.5、第一轴6.2.6、第二轴6.2.7、第三轴6.2.8、第四轴6.2.9、第五轴6.2.10、第六轴6.2.11、腿部直线驱动器6.3、头部直线驱动器6.4、延伸垫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垫,以及用于驱动支撑框架1升降的两个升降机构6.2,两个升降机构6.2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相对两侧,还包括头部直线驱动器6.4、背部驱动机构6.1和腿部直线驱动器6.3,所述支撑垫包括沿支撑框架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用于支撑头部的头垫5、用于支撑背部的背垫3、用于支撑臀部的坐垫2和用于支撑腿部的腿垫4,所述坐垫2与支撑框架1固定,所述背垫3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铰接,所述头垫5的一端与背垫3铰接,所述腿垫4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铰接,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6.4的两端分别与头垫5和背垫3铰接,用于驱动头垫5相对背垫3上下翻转,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用于驱动背垫3相对支撑框架1上下翻转,所述腿部直线驱动器6.3的两端分别与腿垫4和支撑框架1铰接,用于驱动腿垫4相对支撑框架1上下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可以带动背垫3相对支撑框架1上下翻转,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平躺姿势和坐靠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6.4可以驱动所述头垫5相对所述背垫3上下翻转,头垫5可以对人体的头部进行独立支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头垫5相对所述背垫3的角度,从而使躺在或坐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所述腿部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所述腿垫4相对所述坐垫2上下翻转,腿垫4可以对人体的腿部进行独立支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腿垫4相对所述坐垫2的角度,从而使坐在或躺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所述升降机构6.2可以带动支撑框架1升降,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实现多种功能形态之间来回切换。且两个所述升降机构6.2可以使支撑框架1两端保持不同的高度,使支撑框架1倾斜设置。通过上述结构使支撑器具具有护理床、躺椅、懒人沙发等各种功能,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多种功能之间快速切换。图2中X方向为支撑框架1的长度方向。
优选的,所述腿垫4包括大腿垫4.1、小腿垫4.2和连接件4.3,所述大腿垫4.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1铰接,所述大腿垫4.1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腿垫4.2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4.3的一端与所述小腿垫4.2铰接,所述连接件4.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1铰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1、大腿垫4.1、小腿垫4.2和连接杆6.2.4围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腿垫4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大腿垫4.1相对所述支撑框架1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小腿垫4.2相对所述支撑框架1的倾斜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腿垫4包括大腿垫4.1和小腿垫4.2可以对大腿和小腿进行分别支撑,且所述大腿垫4.1向上翻转时,所述大腿垫4.1相对所述支撑框架1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小腿垫4.2相对所述支撑框架1的倾斜角,从而使坐在所述支撑垫上的人更加舒适。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背垫3与人体腰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3.1,所述支撑框架1上固定有与所述缺口3.1适配的延伸垫7,所述背垫3具有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3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延伸垫7设置在所述缺口3.1内,所述背垫3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延伸垫7脱离所述缺口3.1。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人躺在或坐在所述支撑垫上时,人体的背部与背垫3接触并被背垫3支撑,所述人体的臀部与坐垫2接触并被坐垫2支撑,所述背垫3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延伸垫7设置在所述缺口3.1内,可以通过延伸垫7填充且缺口3.1,此时人体平躺在所述支撑垫上,腰部位置可以被所述延伸垫7支撑。所述背垫3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延伸垫7与坐垫2固定,不会随着所述背垫3转动,所述背垫3向上翻转后,此时人体处于坐着的状态,所述缺口对准人体腰部,可以使腰部悬空,避免腰部被支撑挤压,此时腰部的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从而降低得腰部得褥疮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垫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长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包括背部直线驱动器6.1.1、摆架6.1.2和第一连杆6.1.3,所述摆架6.1.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1铰接,所述摆架6.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6.1.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1.3的另一端与背垫3铰接,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1和所述摆架6.1.2铰接,以通过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带动摆架6.1.2摆动,并通过背部第一连杆6.1.3带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1上下翻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通过摆架6.1.2和第一连杆6.1.3组成的第一连杆6.1.3机构来驱动背垫3,所述背垫3与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之间铰接,而不是设置滑动结构,使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与所述背垫3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优选的,所述背垫3包括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3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6.1.2的摆动角度大于所述背垫3的转动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垫3在状态切换过程中,所述摆架6.1.2的摆动角度越大,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伸缩的距离也就越大,背部直线驱动器6.1.1所需的驱动力越小。所述方案有利于降低对背部直线驱动器6.1.1的输出力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摆架6.1.2与所述支撑框架1铰接的铰接轴所在的竖直面为第一竖直面,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与所述摆架6.1.2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一侧,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6.1.1与所述摆架6.1.2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另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6.1.2处于第一竖直面相对两侧,可以在两个状态下使所述摆架6.1.2均保持在靠近水平的状态,从而在两个状态下缩小所述摆架6.1.2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少整个支撑器具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背垫3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6.1.2的摆动角度大于120°,且所述背垫3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摆架6.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30°。
上述技术方案中,背垫在平放状态时,所述摆架6.1.2可以尽可能贴紧支撑框架1,减小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减少整个支撑器具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支撑框架、背垫、第一连杆和摆架围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背垫平行,且所述支撑框架、背垫、第一连杆和摆架围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为第一铰接轴,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为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偏心设置。所述方案可以有利于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在变形过程中避开死点。所述偏心设置是指所述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第二铰接轴不是同轴设置,两个铰接轴独立设置。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机构6.2包括床腿杆6.2.1、斜撑连杆6.2.2、偏摆连杆6.2.3、连接杆6.2.4和升降直线驱动器6.2.5,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有滑槽1.1,所述床腿杆6.2.1的上端连接有能沿滑槽1.1活动的滑轴6.2.1.1,所述偏摆连杆6.2.3上端与支撑框架1通过第一轴6.2.6铰接,所述偏摆连杆6.2.3下端与升降直线驱动器6.2.5的一端通过第二轴6.2.7铰接,所述升降直线驱动器6.2.5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1铰接,所述连接杆6.2.4的一端与偏摆连杆6.2.3通过第三轴6.2.8铰接,所述连接杆6.2.4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撑连杆6.2.2通过第四轴6.2.9铰接,所述斜撑连杆6.2.2的一端与支撑框架1通过第五轴6.2.10铰接,所述斜撑连杆6.2.2的另一端与床腿杆6.2.1通过第六轴6.2.11铰接,所述升降机构6.2具有下降状态和升高状态,下降状态下,所述斜撑连杆6.2.2位于所述第二轴6.2.7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驱动机构6.1可以带动背垫3相对支撑框架1上下翻转,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平躺姿势和坐靠姿势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升降机构6.2可以带动支撑框架1升降,从而使支撑器具可以在实现多种功能形态之间来回切换。升降机构6.2中,由于所述斜撑连杆6.2.2位于所述第二轴6.2.7上方,所述第四轴6.2.9和所述第六轴6.2.11均位于所述第二轴6.2.7上方,且由于斜撑连杆6.2.2不直接与升降直线驱动器6.2.5连接,因此,不用考虑斜撑连杆6.2.2的高度过高是否会造成升降直线驱动器6.2.5产生死点的问题,可以将斜撑连杆6.2.2尽可能的抬升收平,由于斜撑连杆6.2.2连接着长度较长的床腿杆6.2.1,斜撑连杆6.2.2收得越平,升降机构6.2在下降状态下的整体厚度越薄,有利于降低所述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厚度。所述床腿杆6.2.1底部设有轮子,可以推动整个多功能支撑器具。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6.2从升高状态切换至下降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6.2.4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6.2.2的转动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框架1、斜撑连杆6.2.2、偏摆连杆6.2.3、连接杆6.2.4组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在斜撑连杆6.2.2转动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四连杆机构使所述连接杆6.2.4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6.2.2的转动角度,从而在状态切换时,增加升降直线驱动器6.2.5的伸缩行程,通过增加行程来降低升降直线驱动器6.2.5所需的驱动力。
优选的,下降状态下,所述偏摆连杆6.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α,15°≤α≤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下降状态下使所述偏摆连杆6.2.3尽可能收平,从而降低升降机构6.2的厚度,同时又要保证所述偏摆连杆6.2.3的长度方向与升降直线驱动器6.2.5的伸缩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升降直线驱动器6.2.5更容易带动所述偏摆连杆6.2.3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轴设置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杠杆原理进一步降低与第二轴连接的直线驱动器的驱动力。
优选的,所述斜撑连杆向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弯曲设置,用于在下降状态下,降低第五轴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连接杆的倾斜角,可以增加所述连接杆带动偏摆连杆移动的力臂大小,从而降低直线驱动器所需的驱动力。
优选的,所述第五轴与第四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轴与第三轴之间的距离。所述方案可以在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过程中,使所述偏摆连杆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升高状态下,所述偏摆连杆设置在床腿杆和斜撑连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床腿杆、斜撑连杆、偏摆连杆、连接杆在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错位设置。所述结构可以避免各个零件相互干涉。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包括支撑框架、支撑垫,以及用于驱动支撑框架升降的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的相对两侧,其特征是,还包括头部直线驱动器、背部驱动机构和腿部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撑垫包括沿支撑框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头垫、背垫、坐垫和腿垫,所述坐垫与支撑框架固定,所述背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垫的一端与背垫铰接,所述腿垫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头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头垫和背垫铰接,用于驱动头垫相对背垫上下翻转,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撑框架,并用于驱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所述腿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腿垫和支撑框架铰接,用于驱动腿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背垫与人体腰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支撑框架上固定有与所述缺口适配的延伸垫,所述背垫具有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延伸垫设置在所述缺口内,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延伸垫脱离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腿垫包括大腿垫、小腿垫和连接件,所述大腿垫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所述大腿垫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腿垫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小腿垫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以使所述支撑框架、大腿垫、小腿垫和连接杆围成四边形结构,所述腿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大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小腿垫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倾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背部驱动机构包括背部直线驱动器、摆架和第一连杆,所述摆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所述摆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背垫铰接,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摆架铰接,以通过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带动摆架摆动,并通过背部第一连杆带动背垫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背垫包括平放状态和向上翻转状态,所述背垫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的摆动角度大于所述背垫的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摆架与所述支撑框架铰接的铰接轴所在的竖直面为第一竖直面,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一侧,所述背垫处于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背部直线驱动器与所述摆架的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面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背垫从平放状态切换至向上翻转状态时,所述摆架的摆动角度大于120°,且所述背垫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摆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3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床腿杆、斜撑连杆、偏摆连杆、连接杆和升降直线驱动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滑槽,所述床腿杆的上端连接有能沿滑槽活动的滑轴,所述偏摆连杆上端与支撑框架通过第一轴铰接,所述偏摆连杆下端与升降直线驱动器的一端通过第二轴铰接,所述升降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偏摆连杆通过第三轴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撑连杆通过第四轴铰接,所述斜撑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框架通过第五轴铰接,所述斜撑连杆的另一端与床腿杆通过第六轴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具有下降状态和升高状态,下降状态下,所述斜撑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轴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从升高状态切换至下降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杆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斜撑连杆的转动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其特征是,下降状态下,所述偏摆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α,15°≤α≤20°。
CN202321117252.3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Active CN219579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252.3U CN21957926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7252.3U CN21957926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9267U true CN219579267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7252.3U Active CN219579267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9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34287U (zh) 可助站立的座椅
CN211271782U (zh) 一种基于医疗床用的简易床架及其托架
CN219579267U (zh)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CN111419579A (zh) 一种多功能侧翻医用床
CN116602827A (zh)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CN219579266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形态调节机构
CN113143632B (zh) 一种具有侧翻功能的护理床
CN114288107B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15350125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
CN215271646U (zh) 一种升降床
CN210170319U (zh) 多功能多***医用电动椅
CN108392334A (zh) 一种多功能全向电动医疗床
CN112618203B (zh) 一种单独驱动源全机械设计的医疗用变形护理床
CN219700381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变形机构
CN212489175U (zh) 一种可调节躺椅
CN116725785A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形态调节机构
CN212437951U (zh) 一种助力起身的椅座骨架结构
CN114081740A (zh) 一种三折翻身床垫
CN114344011A (zh) 一种带有可折叠坐便装置的电动护理床
CN208808899U (zh) 一种多功能全向电动医疗床
CN113143633B (zh) 一种护理床的抬腿机构
CN112674965A (zh) 一种轮椅护理床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770183U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CN219538726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升降机构
CN219516902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支撑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