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763U -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763U
CN219531763U CN202320521106.0U CN202320521106U CN219531763U CN 219531763 U CN219531763 U CN 219531763U CN 202320521106 U CN202320521106 U CN 202320521106U CN 219531763 U CN219531763 U CN 219531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plate
limiting
clamping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11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聚园
邵松
周驰
高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211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体、汇流入口管、汇流出口管,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在沿着换热板片组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出口管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入口管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侧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另一侧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为换热板片组之间提供相互支撑、限位、固定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由多个换热板片组(或称为换热板片组件)按照一定的间隔,组合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组装灵活、热损失小等优点,在化工、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以烟气处理为例,将空气或水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烟气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烟气中热量的回收,有利于节能减排。
现有技术中换热板片组的换热板往往为平直板式的结构,换热板内部设置介质流道,将多个换热板片组组合,使各个换热板的介质流道依次连通,可以构成换热单元组;对于一台换热器而言,内部可以设置多个换热板片组,或者多个换热单元组。例如,申请人的早期申请(申请号为202310013007.6)便属于这一形式,由多个换热板片组组合成换热单元组(或称为换热板片列),在换热器中设置多个换热单元组,这一结构形式虽然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但在换热器各部件的生产装配、运输、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力扰动,导致换热板片组之间或者换热单元组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不仅难以确保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甚至会发生相邻换热板片组之间的磕碰、偏移,严重时还会造成介质流道的破损、泄露,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换热板片组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体、汇流入口管、汇流出口管,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在沿着换热板片组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出口管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入口管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设置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侧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另一侧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部,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内部、第二限位部的内部均设置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
进一步的,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与另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设置第三限位部,另一侧设置第四限位部,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在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之间,一个限位件的第三限位部能够与另一个限位件的第四限位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部为卡接臂,所述第四限位部为限位件内部设置的卡槽,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而言,一个限位件的卡接臂能够进入到另一个限位件的卡槽内进行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臂与卡槽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部为卡爪,所述第四限位部为卡接臂,所述卡接臂设置卡接口,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而言,一个限位件的卡爪与另一个限位件的卡接口卡接。
进一步的,在卡接口与另一个限位件的卡爪卡接的同时,所述卡接臂朝向另一个限位件的卡爪的一侧设置抵接臂,所述抵接臂能够与卡爪抵接。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所述的换热板片组、限位件,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通过限位件连接,和/或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通过限位件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通过设置限位件,使得换热板片组之间形成相互支撑、限位、固定的关系,形成一组结构连接关系较为稳固的换热单元组,在换热器的生产装配、运输、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避免相邻的换热板片组之间发生磕碰、偏移。
此外,限位件的设置,还能够为换热单元组之间提供相互支撑、限位、固定的作用,使得不同换热单元组中的换热板片组之间能够形成较为稳固的装配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各个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避免相邻的换热单元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避免换热板片组之间发生磕碰、偏移;同时,使得多个换热单元组能够组合成结构相对稳固的换热模块,甚至能够实现在完成换热模块的装配之后,再与换热器其他部件进行模块化、整体化装配,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的换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的换热板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多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装配为换热单元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中多个换热单元组之间处于***示意状态下的装配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限位件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图8基础上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板体;11、第一卡接件;12、第一换热板;13、第二换热板;14、连接板;15、介质通道;2、汇流管;21、汇流入口管;22、汇流出口管;23、介质口;3、限位件;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31、卡爪;34、第四限位部;341、卡接臂;342、卡接口;343、抵接臂;35、第二卡接件;4、壳体;41、烟气入口;42、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6中板式换热器内部的各个换热单元组之间为***状态示意,以便于理解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的连接情况。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各部件的生产装配、运输、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力扰动,导致换热板片组之间或者换热单元组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不仅难以确保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甚至会发生相邻换热板片组之间的磕碰、偏移,严重时还会造成换热板介质流道的破损、泄露,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较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板片组,如附图1-9所示,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体1、汇流管2,所述换热板体1具有介质通道15,所述汇流管2包括汇流入口管21、汇流出口管22,所述换热板体1的一端与汇流入口管21连接,另一端和汇流出口管22连接,使得所述介质通道15的入口端与汇流入口管21连通,介质通道15的出口端与汇流出口管22连通。
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在沿着换热板片组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出口管22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入口管21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设置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的一侧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另一侧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用于对换热板片组之间进行限位。此外,汇流入口管21、汇流出口管22均具有介质口23,以供介质的流动、以及二者之间的连通。
从而通过设置限位件,使得换热板片组之间形成相互支撑、限位、固定的关系,形成一组结构连接关系较为稳固的换热单元组,在换热器的生产装配、运输、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避免相邻的换热板片组之间发生磕碰、偏移。
具体的,以沿着换热板片组内介质流动方向为参考基准,所述换热板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件11,所述限位件3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部31,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11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32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11卡接,从而在提高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也便于对换热板片组之间进行拆装工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装配效率以及之后的维修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内部、第二限位部32的内部均设置第二卡接件35,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35卡接。
除此之外,本申请的限位件3不仅仅可以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若进一步考虑到位于换热单元组两侧(最外侧)的换热板片组的装配稳固性,对于换热单元组两侧的任意一个换热板片组而言,由于其只有一侧具有相邻的另一个换热板片组,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在换热板片组远离相邻的另一个换热板片组的一侧设置限位件3,以便于对换热单元组的最外侧进行稳固连接,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避免相邻的换热板片组之间发生磕碰、偏移。优选的,本申请可以在换热单元组两侧(最外侧)均设置限位件3,从而使得对于换热单元组中的任意一个换热板片组而言,换热板片组的两侧均设置限位件3。
对于换热板体1的其余结构而言,所述换热板体1包括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多个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板1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板13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板14与第一换热板12、第二换热板13之间形成介质通道15;所述第一换热板12远离介质通道15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接件11,和/或第二换热板13远离介质通道15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接件11。
考虑到换热板体1的实际生产加工情况,与申请人的早期申请相似,所述换热板体1优选采用挤塑拉拔的方式制得,为了降低生产加工难度,同时不破坏换热板体1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卡接件11优选为凸筋,所述第二卡接件35优选为槽体两端封闭的凹槽(即槽的两端均不是通槽的形式),凸筋与凹槽卡接,且凸筋的长度与凹槽的长度尽可能地相等,以确保二者之间卡接的牢靠性。基于此,在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可以直接生产为多段相互独立的凸筋形式,也可以简单生产成一条连续延伸的凸筋,然后根据实际的装配位置需要,将凸筋打断、分段,最后根据实际装配的需求,设置至少一个限位件3,并将相对应的凸筋与凹槽卡接。
当然,除了凸筋、凹槽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其他卡接结构,例如第一卡接件11为卡爪,第二卡接件35为卡口等结构形式,本申请不做赘述。
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3与另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3连接,用于对换热单元组之间进行限位。从而通过设置限位件,不仅仅能够提高换热板片组之间的装配稳固性,也能够为换热单元组之间提供相互支撑、限位、固定的作用,使得不同换热单元组中的换热板片组之间能够形成较为稳固的装配关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各个换热板片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避免相邻的换热单元组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避免换热板片组之间发生磕碰、偏移。
对于不同换热单元组之间的具体放置情况,可以视为不同的平面并进行自上至下堆叠设置,也可以视为不同的竖面并进行左右或前后的堆叠设置,也可以视为倾斜的平面并按一定的顺序堆叠设置,本申请不做赘述。
此外,本申请通过限位件3,不仅能够提高多个换热板片组串联成的换热单元组的装配稳固性,还能够提高不同换热单元组之间的装配稳固性,使得多个换热单元组能够组合成结构相对稳固的换热模块,甚至能够实现在完成换热模块的装配之后,再与换热器其他部件进行模块化、整体化装配,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生产、装配效率。
具体的,所述限位件3的一侧设置第三限位部33,另一侧设置第四限位部34,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在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之间,一个限位件3的第三限位部33能够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第四限位部34卡接。从而在提高换热板片组、换热单元组在换热器内部的装配稳固性的同时,也便于对换热单元组之间进行拆装工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装配效率以及之后的维修效率。
对于第三限位部33、第四限位部34之间的卡接形式,本申请并不进行具体限定,仅提供两个示例,以供参考。
示例一
如附图7所示,所述第三限位部33为卡接臂,其形状不限,所述第四限位部34为限位件3内部设置的卡槽,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而言,一个限位件3的卡接臂能够进入到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槽内,二者卡接。
对于卡槽的形状可以与卡接臂形状相似,在满足卡接关系的基础上,使得卡接臂与卡槽的内壁抵接,避免因卡槽空间过大,卡接臂在卡槽内松动或偏移的情况发生。
由于示例一的第四限位部34设置在限位件3内部,在尽量不破坏限位件3结构的基础上,一方面第四限位部34有可能影响限位件3的整体机械强度,另一方面第三限位部33的高度有限,在第三限位部33伸入第四限位部34进行卡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缩短了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的距离,有可能会不适合某些介质的流动、换热等需求。
为此,本申请继续提出示例二。
示例二
如附图8、9所示,所述第三限位部33为卡爪331,所述第四限位部34为卡接臂341,所述卡接臂341设置卡接口342,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而言,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接口342卡接。
对于卡爪331、卡接臂341的形状、设置位置、设置个数,可以参考附图8、9,但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特殊限制,在满足二者之间卡接、尽量保证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装配稳固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装配需要调整即可。
从而通过在限位件3设置卡爪331、卡接臂341,在满足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卡接装配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某些特殊介质的流动、换热需求,通过调整卡爪331、卡接臂341的长度,来调整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的距离。
但考虑到在通过限位件3卡接装配之后,相邻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还可能存在作用力(如重力),为了确保并提高卡接关系的牢靠性,在卡接口342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卡接的同时,所述卡接臂341朝向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的一侧设置抵接臂343,所述抵接臂343能够与卡爪331抵接。具***置可以是,所述抵接臂343位于卡接口342远离卡接臂341末端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板式换热器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板片组、换热单元组、限位件3等相关结构、部件、装配情况,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相关结构的装配基础上,以水与烟气换热为例,换热板片组内的介质为水,换热板片组外的介质为烟气,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壳体4,所述换热板片组、换热单元组、限位件3等部件被设置在壳体4内,所述壳体4设置烟气入口41、烟气出口42;对于换热器的壳体结构,鉴于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体(1)、汇流入口管(21)、汇流出口管(22),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在沿着换热板片组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出口管(22)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汇流入口管(21)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设置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的一侧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另一侧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卡接件(11),所述限位件(3)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部(31),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与位于上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11)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32)与位于下游的换热板片组的第一卡接件(11)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内部、第二限位部(32)的内部均设置第二卡接件(35),所述第一卡接件(11)与第二卡接件(35)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3)与另一个换热单元组的限位件(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的一侧设置第三限位部(33),另一侧设置第四限位部(34),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而言,在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之间,一个限位件(3)的第三限位部(33)能够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第四限位部(34)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33)为卡接臂,所述第四限位部(34)为限位件(3)内部设置的卡槽,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而言,一个限位件(3)的卡接臂能够进入到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槽内进行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臂与卡槽的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33)为卡爪(331),所述第四限位部(34)为卡接臂(341),所述卡接臂(341)设置卡接口(342),对于相互对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而言,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接口(342)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组,其特征在于,在卡接口(342)与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卡接的同时,所述卡接臂(341)朝向另一个限位件(3)的卡爪(331)的一侧设置抵接臂(343),所述抵接臂(343)能够与卡爪(331)抵接。
10.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片组、限位件(3),至少两个换热板片组串联形成换热单元组,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通过限位件(3)连接,和/或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组之间通过限位件(3)连接。
CN202320521106.0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1953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106.0U CN21953176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106.0U CN21953176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763U true CN21953176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1106.0U Active CN21953176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0230A (zh) * 2023-08-30 2023-12-08 上海雷林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空气预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0230A (zh) * 2023-08-30 2023-12-08 上海雷林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空气预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31763U (zh) 一种换热板片组及板式换热器
JP2006512731A5 (zh)
CN209843769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0128506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装置、燃气热水器
CN213421945U (zh) 集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09181309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17562661U (zh) 电池包
CN108168340B (zh) 换热结构、换热设备和空调机组
CN216815099U (zh) 一种塑料换热板组件、换热模块及换热器
CN210242508U (zh) 一种适用于易燃易爆流体冷凝的高效焊接型板壳式换热器
CN221057518U (zh) 冷却机构及电池包
CN211782884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11739946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19371138U (zh) 电池组
CN112161490A (zh)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CN215491255U (zh) 一种热交换片及热交换器
CN220339170U (zh) 一种热交换组件及热交换器
CN215810375U (zh) 一种对称型板式换热器
CN217785932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727573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组件
CN216085030U (zh) 一种液冷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16245691U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器
CN214470261U (zh) 一种钎焊夹管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3932135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及换热***
CN212179245U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器和壁挂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