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7647U -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7647U
CN219477647U CN202321678057.8U CN202321678057U CN219477647U CN 219477647 U CN219477647 U CN 219477647U CN 202321678057 U CN202321678057 U CN 202321678057U CN 219477647 U CN219477647 U CN 21947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ositive
negative
magnetic
magnetic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80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最林
曾雨舟
王赟兵
曾莘格
徐印
曾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Wallbas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Wallbas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Wallbas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Wallbase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80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充电组件。其中,第一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第一磁性件;第二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与第一磁性件相匹配第二磁性件;充电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一壳体上并与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和与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以及固定装设于第二壳体上的正极环和负极环,正极环的半径长度为第一预设距离,负极环的半径长度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以使正极触点贴合至正极环上、负极触点贴合至负极环上,以导通充电电路。本实用新型将充电端的两个电极设置为圆环形,使得放电端的两个电极可以在圆周面内以任何角度导通电路,不会反接。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式充电是在放电端和充电端分别安装一个磁铁,通过两个磁铁相互吸附以导通电路,实现充电。
目前主流使用吸附式充电的多为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环、耳机、手机等),通过充电头上的磁铁吸附至电子设备充电口上的磁铁以实现导通并充电,通常充电头上安装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对应导线中的正极电源线和负极电源线,在电子设备充电口上同样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通常需要充电头的正极与充电口的正极导通、充电头的负极与充电口的负极导通即可实现充电,为了尽可能避免极性反接导致电路短路,通常会在电子设备内安装断路器,或者通过磁铁的正负极区分,将两个磁铁沿吸附面设置两个磁极,使得两个磁铁在相互靠近时同性磁极就会互斥,通过两个磁铁产生的互斥力来避免反接。对于断路器,在该应用场景需要具备反复断开并接通的特性,具有该种特性的断路器由于短路后再复接,使得断路器短时负荷大,经过较少次数的使用后就会老化甚至失效;而通过磁极互斥会存在已经吸附但电极未导通,该种情况发生于充电头中对应正极电源线的磁极吸附到了充电口中对应负极电源线的磁极,即充电头与充电口均有一个电极暴露在外并未导通,容易造成用户误判已开始充电,从而影响后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式充电防反接的断路器或磁铁使用寿命短、容易造成误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匹配第二磁性件;
充电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和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以及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正极环和负极环,所述正极环的半径长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负极环的半径长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以使所述正极触点贴合至所述正极环上、所述负极触点贴合至所述负极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充电导线的通孔,所述充电导线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正极电源线和第一负极电源线,所述第一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触点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负极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放电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容置有包括第二正极电源线与第二负极电源线的用电导线,所述第二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待充电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上的磁性立柱,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的磁性凹槽,所述磁性立柱吸附至所述磁性凹槽,以将所述正极触点贴合至所述正极环并与所述正极环导通,并将所述负极触点贴合至所述负极环并与所述负极环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导线邻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充电导线径向滑动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孔卡接,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一端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套脱出所述第一壳体的限位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正极环与所述负极环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正极环与所述负极环通过外部金属短接的保险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安装第一磁性件,在第二壳体上能够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的第二磁性件,通过固定装设于第一壳体上并与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和与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以及固定装设于第二壳体上的正极环和负极环,正极环的半径长度为第一预设距离,负极环的半径长度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以使正极触点贴合至正极环上、负极触点贴合至负极环上,以导通充电电路。本实用新型将充电端的两个电极设置为圆环形,使得放电端的两个电极可以在圆周面内以任何角度导通电路,由于两个磁性件在吸附后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仅能在一个圆周面上转动,且两个磁性件仅需满足相互吸附即可,不需要刻意在同一平面设置多个磁极以防止反接,用户只需将两个壳体相互吸附即可开始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式充电装置一个实施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式充电装置一个实施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式充电装置一个实施例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式充电装置一个实施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并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式充电装置一个实施例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按照第一次出现顺序):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充电组件;11、第一磁性件;21、第二磁性件;31、正极触点;32、负极触点;33、正极环;34、负极环;12、第一空腔;13、充电导线;14、通孔;4、固定套;5、限位凸起;111、磁性立柱;211、磁性凹槽;6、保险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 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吸附式充电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充电组件3。
其中,参见图2,第一壳体1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第一磁性件11;第二壳体2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与第一磁性件11相匹配第二磁性件21;充电组件3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一壳体1上并与第一磁性件11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31和与第一磁性件11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32,以及固定装设于第二壳体2上的正极环33和负极环34,正极环33的半径长度为第一预设距离,负极环34的半径长度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磁性件11与第二磁性件21相互吸附以使正极触点31贴合至正极环33上、负极触点32贴合至负极环34上,以导通充电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不同。
优选地,正极触点可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正极触点位于同一个圆(该圆的半径为上述的第一预设距离),负极触点也可设置为两个且两个负极触点位于同一个圆(该圆的半径为上述的第二预设距离),以冗余设置的方式防止其中一个触点接触不良。
优选地,第一磁性件11邻近第二磁性件21的一面可设置为南极或北极的其中一个,第二磁性件21邻近第一磁性件11的一面可设置为南极或北极中的另一个,即保证第一磁性件11与第二磁性件21各自相对的一面为异性,以实现吸附。
优选地,正极触点31的形状与负极触点32的形状均可设置为圆形,正极环33的环宽与负极环34的环宽均可大于等于前述的圆形的直径。
进一步地,参见图3,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空腔12,第一壳体1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充电导线13的通孔14,充电导线13包括容置于第一空腔12内的第一正极电源线(未图示)和第一负极电源线(未图示),第一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正极触点31电性连接, 第一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负极触点32电性连接,第一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放电电源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导线中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是常规应用,且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连接为基础电学,本实施例的侧重点在于各个触点及环的相互关系,导线本身及导线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无创新,为防止导线对附图造成遮挡或产生线条混乱,对于正极电源线、负极电源线的连接本实施例不再进行附图展示。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具有第二空腔(未图示),第二空腔内容置有包括第二正极电源线(未图示)与第二负极电源线(未图示)的用电导线(未图示),第二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正极环33电性连接,第二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负极环34电性连接,第二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待充电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地,第一正极电源线与第一负极电源线也可通过USB接口直接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壳体2是基于用电设备设置的,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设备的便携性,通常将用电设备直接安装于第二空腔内,用电设备的结构、形状、型号、类型也不是本实施例的侧重点,现有技术中任何需要充电的用电设备均可安装于第二空腔内使用,且第二空腔内部的导线连接同样为常规应用,不再进行附图展示。
进一步地,充电导线13邻近通孔14的一端套设有用于防止充电导线13径向滑动的固定套4,固定套4的外侧壁与通孔14卡接,固定套4位于第一空腔12内的一端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固定套4脱出第一壳体1的限位凸起5。
进一步地,参见图4,第一磁性件11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一壳体1的一面上的磁性立柱111,第二磁性件21包括开设于第二壳体2的一面上的磁性凹槽211,磁性立柱111吸附至磁性凹槽211,以将正极触点31贴合至正极环33并与正极环33导通,并将负极触点32贴合至负极环34并与负极环34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对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其中一个进行了翻转,以展示连接位置,图4并不用于限定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位置关系。
优选地,磁性立柱111的形状可设置为圆柱形,磁性凹槽211的形状可设置为与前述圆柱形的形状相同的圆柱形凹腔,也可在圆柱形凹腔的底部设置片状磁铁,以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基于圆周面的自由度。
优选地,对于第一磁性件11和第二磁性件21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仅需满足第一磁性件11和第二磁性件21在相互靠近时吸附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磁性件11和第二磁性件21不能对正极触点31、负极触点32、正极环33、负极环34造成遮挡,需要保证正极触点31能够顺利与正极环33贴合、负极触点32能够顺利与负极环34贴合。
进一步地,参见图5,第二壳体2具有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通过外部金属短接的保险块6。
优选地,该保险块6高出第二壳体2的外表面预设高度,以在第二壳体具有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的一面靠近外部金属(此处的外部金属意指例如钥匙、外部环境中的金属板面等)时,保险块6能够撑起第二壳体2,使得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不会接触到外部金属。
优选地,保险块6的设计意图也可直接通过将第一磁性件位于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的一面加厚,使得该面高于正极环33与负极环34即可。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壳体1上安装第一磁性件11,在第二壳体2上能够与第一磁性件11相互吸附的第二磁性件21,通过固定装设于第一壳体1上并与第一磁性件11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31和与第一磁性件11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32,以及固定装设于第二壳体2上的正极环33和负极环34,正极环33的半径长度为第一预设距离,负极环34的半径长度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磁性件11与第二磁性件21相互吸附以使正极触点31贴合至正极环33上、负极触点32贴合至负极环34上,以导通充电电路。本实用新型将充电端的两个电极设置为圆环形,使得放电端的两个电极可以在圆周面内以任何角度导通电路,由于两个磁性件在吸附后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仅能在一个圆周面上转动,且两个磁性件仅需满足相互吸附即可,不需要刻意在同一平面设置多个磁极以防止反接,用户只需将两个壳体相互吸附即可开始充电。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做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匹配第二磁性件;
充电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正极触点和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的负极触点,以及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正极环和负极环,所述正极环的半径长度为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负极环的半径长度为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以使所述正极触点贴合至所述正极环上、所述负极触点贴合至所述负极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个侧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充电导线的通孔,所述充电导线包括容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正极电源线和第一负极电源线,所述第一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触点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负极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放电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容置有包括第二正极电源线与第二负极电源线的用电导线,所述第二正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部待充电电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上的磁性立柱,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的磁性凹槽,所述磁性立柱吸附至所述磁性凹槽,以将所述正极触点贴合至所述正极环并与所述正极环导通,并将所述负极触点贴合至所述负极环并与所述负极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线邻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充电导线径向滑动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通孔卡接,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一端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套脱出所述第一壳体的限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正极环与所述负极环的一面上固定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正极环与所述负极环通过外部金属短接的保险块。
CN202321678057.8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Active CN21947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8057.8U CN21947764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8057.8U CN21947764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7647U true CN21947764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8057.8U Active CN219477647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7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35519A1 (en) Adap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316651A (zh) 充電器
CN202759133U (zh) 一种旋转接头充电连接器
CN219477647U (zh) 一种吸附式充电装置
CN213878173U (zh) 一种带磁吸式充电结构的圆柱形电池
CN213366924U (zh) 旋转式磁吸充电线
CN209896742U (zh) 分离式车载充电器
CN210167477U (zh) 一种带磁吸式充电结构的圆柱形电池
KR20020086442A (ko) 영구자석 단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2 장치간 전기적 콘택 구조
CN207426776U (zh) 磁吸式充电结构
KR20160121300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거치 모듈
CN109687542B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112994273A (zh) 终端设备及无线发射组件
CN215185930U (zh) 充电线可旋转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15956072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8415886U (zh) 一种充电座
CN213043101U (zh) 一种电子产品
CN214255781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CN217087585U (zh) 一种磁吸无线充电面板
CN219419774U (zh) 一种防尘的usb无线充电插排
CN213937490U (zh) 一种用于手电充电的移动电源
CN219457732U (zh) 带磁吸充电功能的电池
CN218976487U (zh) 一种垂直线性振动马达
CN219534998U (zh) 一种带充电插头的电连接件及其保护壳
CN214380319U (zh)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