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6843U - 光学防抖马达 - Google Patents

光学防抖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6843U
CN219436843U CN202320040135.5U CN202320040135U CN219436843U CN 219436843 U CN219436843 U CN 219436843U CN 202320040135 U CN202320040135 U CN 202320040135U CN 219436843 U CN219436843 U CN 219436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se
cantilever
conductive inser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01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述伦
陈洪
夏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01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6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6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6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包括基座、悬挂机构、载体、驱动机构以及导电镶件,基座上贯穿地开设有安装孔;悬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悬挂弹片,载体容置于安装孔内并通过悬挂弹片悬挂于基座的安装孔内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各驱动单元相对称地安装于基座并与载体的侧部相对,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载体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导电镶件内嵌于基座内且一端凸出于基座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导电镶件分别与驱动机构、悬挂弹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镶件实现电连接,可以减小光学防抖马达的厚度,有利于设备体积的小型化,并且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导电镶件内嵌于基座内,可以节省生产工序及安装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光学防抖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防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MA线驱动并且体积更小的光学防抖马达。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摄像模组一般通过音圈马达、光学防抖马达等来驱动镜头运动,以解决在拍摄过程中因抖动所造成的成像不清晰的问题,使电子设备的照相和录像效果清晰。
中国发明专利第202110784703.8号申请公开了现有的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其包括基座和载体,载体通过上弹片、下弹片弹性支撑于基座上,然后通过安装于基座上的驱动机构驱动载体移动。同时,基座的下端还设有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安装于基座和下弹片之间,驱动机构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现有的这种光学防抖马达,由于下弹片、柔性电路板的设置,导致其整体厚度不够小,不利于设备体积的小型化,另外下弹片、柔性电路板也导致部件数量较多,生产工序及安装工序更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工序更简化、厚度减小、使体积更小的光学防抖马达,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序更简化、厚度减小、使体积更小的光学防抖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其包括基座、悬挂机构、载体、驱动机构以及导电镶件;其中,所述基座上贯穿地开设有安装孔;悬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悬挂弹片,至少两所述悬挂弹片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基座且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载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连接于所述悬挂弹片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一端;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各所述驱动单元相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载体的侧部相对,各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载体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导电镶件内嵌于所述基座内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基座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导电镶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悬挂弹片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电镶件包括第一导电镶件及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一导电镶件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以对其进行供电,所述第二导电镶件与所述悬挂弹片电连接用以对所述载体内设置的对焦机构进行供电。
较佳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两弹片及一SMA线,两所述弹片相对称地安装所述基座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电镶件电连接,所述SMA线连接于两所述弹片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镶件、所述弹片对所述SMA线通电后,所述SMA线收缩而带动所述弹片移动以作用于所述载体。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单元在SMA线通电收缩时产生的位移比SMA线本身的收缩量要大,驱动单元是一个放大机构,其推动载体移动的位移比SMA线的收缩量要大,由此使载体具有更大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实现更大角度的防抖,进一步提高光学防抖马达的防抖性能,保证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
较佳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还包括两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于所述弹片的端部或/和所述载体,用于实现所述弹片的端部和所述载体的作用点之间的绝缘。
较佳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弹片并向所述载体凸伸,并且所述顶推块与所述载体的侧面上对应于所述顶推块的位置之间相互绝缘,所述SMA线通电收缩时可使所述弹片形变以使所述顶推块顶推所述载体。
较佳地,所述悬挂弹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均呈弹性结构,所述第一悬臂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二悬臂固定于所述载体,所述载体移动时可使所述第一悬臂或/和所述第二悬臂产生形变,所述第一悬臂或/和所述第二悬臂恢复形变可带动所述载体复位。
较佳地,所述弹片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并与之呈夹角设置,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顶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基座的内壁相间隔。
较佳地,所述基座的内壁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基座的顶角处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均用于对所述载体的移动进行限位。
较佳地,所述基座的顶面凹设有限位槽,所述载体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防抖马达,其载体通过悬挂机构悬挂于基座内,并且驱动机构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相对称地安装于基座并与载体的侧部相对,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载体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而导电镶件内嵌于基座内且一端凸出于基座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导电镶件分别与驱动机构、悬挂弹片电连接,通过内嵌于基座内的导电镶件对驱动机构进行供电,首先,相较于现有技术省略了柔性电路板及支撑于其下方的下弹片,可以进一步减小光学防抖马达的厚度,有利于设备体积的小型化,其次,导电镶件内嵌于基座内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以节省生产工序及安装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光学防抖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拆除外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拆除载体及悬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导电镶件与悬挂机构、驱动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载体、驱动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载体、悬挂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悬挂机构的一悬挂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驱动机构的一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先结合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学防抖马达100,其包括基座110、载体120、悬挂机构130、驱动机构140以及导电镶件150。其中,基座110具有一定高度,并且基座11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贯穿地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0a;悬挂机构130包括至少两个悬挂弹片,至少两个悬挂弹片相对称地连接于基座110且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孔110a内;载体120容置于第一安装孔110a内并连接于悬挂弹片的位于第一安装孔110a内的一端;驱动机构140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各驱动单元相对称地安装于基座110并与载体120的侧面相对,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载体120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导电镶件150内嵌于基座110内且一端凸出于基座110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导电镶件150与驱动机构140、悬挂弹片电连接,用于向驱动机构140以及载体120内的对焦机构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载体120内设置的对焦机构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因此不再详细说明。同时载体120的中部还贯穿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0a,该第二安装孔120a用于安装需要移动的部件,例如用于安装镜头、光学传感器等,通过载体120带动镜头、光学传感器等移动实现防抖,而通过载体120内的对焦机构带动镜头、光学传感器等移动实现对焦。
继续结合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座110、载体120均优选呈方形结构。当然,基座110、载体120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其形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基座110、载体120设置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形状。
更优选地,基座110的顶面凹设有限位槽111,载体120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块121,限位块121容置于限位槽111内,限位块121、限位槽111的配合同时是为了对载体120的移动进行限位。另外,所述基座110的内壁还凸设有第一凸块112,基座110的顶角处凸设有第二凸块113,所述第一凸块112、第二凸块113均用于对载体120的移动进行限位。
下面结合图4-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镶件150包括第一导电镶件151及第二导电镶件152,第一导电镶件151、第二导电镶件152的下端均凸出于基座110的底部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其中,第一导电镶件151与安装于基座110侧壁的驱动机构140电连接以对其进行供电(见图6),而第二导电镶件152则与安装于基座110顶面的悬挂弹片130a~130d(详见后述)电连接,该悬挂弹片130a~130d连接于载体120上之后还与载体120内设置的对焦机构的镶件电连接,因此,通过第二导电镶件152、悬挂弹片130a~130d实现对焦机构的供电。将导电镶件150内嵌于基座110内,不仅可以节省安装空间,缩小整个光学防抖马达100的体积,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在生产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简化生产及安装工序。
下面结合图2-图3、图8-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悬挂机构130优选包括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分别固定于基座110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侧壁,具体言之,两个悬挂弹片130a、130d固定于基座110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一侧壁的顶面,另两个悬挂弹片130b、130c固定于基座110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壁的顶面,从而使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呈对称设置。
更具体地,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与载体120相连接时,四者分别固定于载体12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侧壁,参看图3、图8所示。具体言之,两个悬挂弹片130a、130b固定于载体12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侧壁,另两个悬挂弹片130c、130d固定于载体12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壁,从而使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呈对称设置。从而将载体120稳定地悬挂于基座110内,保证载体120悬挂于基座110后受力平衡,有效避免载体120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偏转导致卡位等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地,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也可以围绕载体120均匀设置,每个悬挂弹片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基座110的顶面以及载体120的侧壁,也即,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分别连接于基座110的四个侧壁以及载体120的四个侧面,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进一步地,悬挂机构130并不限于包括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其也可以仅设置两个悬挂弹片,同样可以稳定地将载体120悬挂于基座110内。
下面参看图3、图8-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的结构相同,下面以悬挂弹片130a为例进行说明。该悬挂弹片130a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相垂直设置。并且,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均呈弹性结构,第一悬臂131的端部固定于基座110,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均位于第一安装孔110a内并与基座110的内壁相间隔,第二悬臂132固定于载体120的侧面,当载体120移动时可使第一悬臂131或/和第二悬臂132产生形变,第一悬臂131或/和第二悬臂132恢复形变可带动载体120快速复位。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呈弯折状的结构设置,可以增加悬挂弹片的弹性,一方面能更好的匹配载体120的移动,减小载体120移动时的阻力,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复位功能。当然,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但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及结构,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也可以呈弧形或其他形状。
更优选地,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的长度均大致等于载体120的边长的一半,这样,使悬挂弹片130a的一端固定于基座110的侧壁110的大致中部,参看图3所示,其另一端则可以固定于载体120的侧面240的大致中部,参看图8所示。这样,当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安装完成后,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分别连接于载体12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的大致中部,使载体120悬挂后各个侧面受力均匀。当然,每个悬挂弹片也可以和载体120的每个侧面之间形成多点连接。
继续结合参看图3、图8-图9所示,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沿Z轴方向的刚度大于垂直于Z轴方向的刚度,这样使得悬挂弹片130a~130d具有更好的防冲击能力,即,当光学防抖马达100受到沿Z轴方向的冲击力时,悬挂弹片130a~130d可将在Z轴方向的位移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的作用,可以防止光学防抖马达100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载体120与其他零部件碰撞而造成载体120受损或卡位,有效保证光学防抖马达100中各部件的位置在安全范围之内,提高光学防抖马达100的可靠性。
继续参看图8-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挂弹片130a还进一步包括一固定部133,固定部133固定于第一悬臂131的远离第二悬臂132的一端,固定部133设于第一悬臂131的上方并与之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者相垂直设置,由此使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位于固定部133所在平面的下方。并且,固定部133、第二悬臂132相对于第一悬臂131向相反方向凸伸。结合图3、图8-9所示,安装时,固定部133固定于基座110的侧壁110的顶面,使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位于第一安装孔110a内,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分别沿基座110的相邻的侧壁110延伸,并且第一悬臂131、第二悬臂132均与基座110的内表面之间相间隔,以提供载体120的活动空间,第二悬臂132固定于载体120的侧面。
继续结合图2-4、图8-9所示,更优选地,固定部13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4,基座110的第一侧壁110的顶面凸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34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柱114(见图图2-4),第一固定孔134穿设于第一固定柱114上实现固定,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更简便。当然,第一固定孔134、第一固定柱114的设置位置可互换。可理解地,固定部133与基座110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胶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组装。
参看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133还与基座110内嵌的第二导电镶件152相接触,由此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而第二悬臂132的固定于载体120之后,与载体120内设置的对焦机构的镶件相接触,参看图8所示,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这种结构设置,可以减少电连接部件的数量以及简化电连接方式,也使得生产更方便。
更优选地,所述悬挂弹片130a~130d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可通过一板件冲裁或者蚀刻成型,因此生产方式简单。但并不限于此种成型方式,悬挂弹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成型。
继续结合图1-图3、图6-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40包括四个驱动单元140a~140d,四个驱动单元140a~140d分别对应于安装于基座110的四个侧壁,并且四个驱动单元140a~140d两两相对设置,通过四个驱动单元140a~140d分别作用于载体120的四个侧面,以驱动载体120在基座110内沿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
可理解地,驱动单元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通过其他的布置方式同样可以驱动载体120移动。
下面结合图2-3、图6-7、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四个驱动单元140a~140d的结构相同,下面以驱动单元140a为例进行说明。该驱动单元140a包括两弹片141及一SMA线142,两弹片141相对称地安装基座110的侧壁并与第一导电镶件151电连接,SMA线142连接于两弹片141的相远离的端部,通过第一导电镶件151、弹片141对SMA线142通电,SMA线142通电收缩而带动两弹片141移动以作用于载体120。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单元140a在SMA线142通电收缩时产生的位移比SMA线142本身的收缩量要大,驱动单元140a是一个放大机构,其推动载体120移动的位移比SMA线142的收缩量要大,由此使载体120具有更大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实现更大角度的防抖,进一步提高光学防抖马达100的防抖性能,保证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另外,通过两弹片141的相远离的端部同时作用于载体120,可以使载体120受力更平衡。SMA线142断电松弛后,两弹片141可自动复位而使其端部脱离载体120。
更具体地,每个弹片141均具有呈弯折状的一抵接端1411及一固定端1412,固定端1412固定于基座110的侧壁,抵接端1411呈弹性结构并伸入基座110的第一安装孔110a内。两个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向相反方向凸伸,因此在载体120的边长方向(X轴、Y轴方向)上,两个抵接端1411靠近于载体120的两端。
参看图3、图6、图10所示,驱动单元140a还包括两个加强片143,每个加强片143固定于一弹片141的固定端1412以及基座110的侧壁,同时加强片143接触第一导电镶件151(见图6),通过加强片143、弹片141实现对SMA线142的供电。
更优选地,每个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沿Z轴方向的刚度大于垂直于Z轴方向的刚度。所述SMA线14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当SMA线142通电收缩时可拉动两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形变而相向移动,通过两抵接端1411同时作用于载体120以推动其移动,可以使载体120的受力更平衡,从而使载体120更平稳地移动,并且,两个抵接端1411推动载体120移动的位移比SMA线142的收缩量要大,由此使载体120具有更大的移动行程,提高光学防抖马达100的防抖性能;SMA线142断通电松弛后,两弹片141恢复形变而自动复位,从而脱离载体120,另外,还可以防止光学防抖马达100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导致SMA线142拉扯程度过大而出现断裂等情况。
可理解地,两弹片141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即,两弹片141的固定端1412或者加强片14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即可,这并不影响驱动单元140a的功能的实现。
继续参看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单元140a还包括绝缘块144,绝缘块144通过绝缘材质成型。绝缘块144上还成型有卡槽,同时绝缘块144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顶推块1441,顶推块1441呈圆弧形结构。连接时,将绝缘块144夹持于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并使顶推块1441正对载体120,通过顶推块1441顶推载体120,可以实现绝缘、防磨损的功能。当然,绝缘块144并不限于前述结构及连接方式,例如,也可以将绝缘块144直接粘贴在抵接端1411。
可以理解地,绝缘块144及顶推块1441并不限于前述设置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一体成型顶推块1441,顶推块1441向载体120凸伸,并且顶推块1441上或载体120的侧面上对应于顶推块1441的位置设置绝缘层,实现绝缘效果。另外,顶推块1441并不限于呈圆弧形,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
再次参看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光学防抖马达100还包括外壳体160,外壳体160包括相配合连接的上壳体161及底板162,上壳体161罩设于基座110外,底板162连接于上壳体161的底部,上壳体161、底板162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0a相对应的通孔,从而使其他部件可以安装于载体120。其中,上壳体161、底板16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
下面再次结合图1-图10所示,以载体120需向图3中X轴的正向移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光学防抖马达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结合图3、图10所示,当控制器接收到载体120需向X轴的正向移动的位移量后,对驱动单元140c的SMA线142通电,即,通过导电镶件150、弹片141对其SMA线142通电以使其收缩,从而拉动两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以使其形变而相向移动,两抵接端1411上的顶推块1441抵推载体120使其移动,在载体120沿X轴的正向移动过程中,四个悬挂弹片130a~130d均产生形变。
当载体120沿X轴的正向移动到位后,对驱动单元140c的SMA线142断电以使其松弛,此时,两弹片141的抵接端141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即,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顶推块1441脱离载体120,参看图3、图10所示,载体120失去顶推力之后,四个弹片141310~340恢复形变而带动载体120沿X轴的负向移动复位,以待下一次调节。
载体120沿其他方向的移动原理与上述方式相同,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防抖马达100,其载体120通过悬挂机构130悬挂于基座110内,并且驱动机构140的至少两个驱动单元140a~140d相对称地安装于基座110并与载体120的侧部相对,各驱动单元140a~140d用于驱动载体120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而导电镶件150内嵌于基座110内且一端凸出于基座110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导电镶件150分别与驱动机构140、悬挂弹片141电连接,通过内嵌于基座110内的导电镶件150对驱动机构140进行供电,首先,相较于现有技术省略了柔性电路板及支撑于其下方的下弹片,可以进一步减小光学防抖马达100的厚度,有利于设备体积的小型化,其次,导电镶件150内嵌于基座110内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以节省生产工序及安装工序,节约生产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贯穿地开设有安装孔;
悬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悬挂弹片,至少两所述悬挂弹片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基座且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载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连接于所述悬挂弹片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一端;
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驱动单元,各所述驱动单元相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基座并与所述载体的侧部相对,各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载体沿相交错的至少两个方向移动;
导电镶件,其内嵌于所述基座内且一端凸出于所述基座外用于电连接外部电路,所述导电镶件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悬挂弹片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镶件包括第一导电镶件及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一导电镶件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以对其进行供电,所述第二导电镶件与所述悬挂弹片电连接用以对所述载体内设置的对焦机构进行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两弹片及一SMA线,两所述弹片相对称地安装所述基座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电镶件电连接,所述SMA线连接于两所述弹片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镶件、所述弹片对所述SMA线通电后,所述SMA线收缩而带动所述弹片移动以作用于所述载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还包括两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于所述弹片的端部或/和所述载体,用于实现所述弹片的端部和所述载体的作用点之间的绝缘。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弹片并向所述载体凸伸,并且所述顶推块与所述载体的侧面上对应于所述顶推块的位置之间相互绝缘,所述SMA线通电收缩时可使所述弹片形变以使所述顶推块顶推所述载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弹片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均呈弹性结构,所述第一悬臂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二悬臂固定于所述载体,所述载体移动时可使所述第一悬臂或/和所述第二悬臂产生形变,所述第一悬臂或/和所述第二悬臂恢复形变可带动所述载体复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并与之呈夹角设置,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基座的顶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镶件,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基座的内壁相间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内壁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基座的顶角处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均用于对所述载体的移动进行限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面凹设有限位槽,所述载体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CN202320040135.5U 2023-01-04 2023-01-04 光学防抖马达 Active CN219436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0135.5U CN2194368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光学防抖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0135.5U CN2194368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光学防抖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6843U true CN219436843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0135.5U Active CN2194368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光学防抖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6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7233B2 (en) Linear motor with electric current injection assembly with springs connected to movable coil inside a mass block
CN113572930A (zh) 光学防抖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111399165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1935344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114217491A (zh) 一种新型防抖摄像驱动装置
CN113395432A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96201B (zh) 一种防载体晃动组件、驱动模组及摄像头模组
CN219436843U (zh) 光学防抖马达
CN112864660A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组件的浮动连接器及显示屏组件
CN111478545A (zh) 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
CN110764216A (zh)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CN216751908U (zh) 一种多功能弹片结构
CN216852134U (zh) 防抖摄像头
CN210690911U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的金属片组及底座组件
CN218998183U (zh) 微型防抖装置
CN218071571U (zh) 光学防抖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114363495A (zh) 具有防抖及对焦功能的摄像头模组
CN210166550U (zh) 镜头模组
CN114137685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2572341U (zh) 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
CN114488457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13938612A (zh) sensor-shift摄像模组和防抖摄像头
CN214176263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组件的浮动连接器及显示屏组件
CN216670463U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216956484U (zh) 对焦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