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0428U -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0428U
CN219430428U CN202320799669.6U CN202320799669U CN219430428U CN 219430428 U CN219430428 U CN 219430428U CN 202320799669 U CN202320799669 U CN 202320799669U CN 219430428 U CN219430428 U CN 219430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ter diversion
slope
water
di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96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王琎晨
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96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0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0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0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包括汇水路缘石、排水沟、急流槽和多个引水结构,汇水路缘石位于路基的路面的边缘处,其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沟位于路基的边坡的坡底处;急流槽沿着边坡倾斜向下延伸,顶端连通于排水口,底端连通于排水沟,急流槽由底板和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围成;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引水结构,引水结构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侧板,另一端伸入急流槽内,且与另一个侧板的内侧壁具有间隔,两个侧板上的引水结构沿着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交错设置,能够减小急流槽内水流的流速和冲击力,避免将坡底处的排水沟冲坏,同时还能兼做检修梯道。

Description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道路修建时,填方路基高于地面,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梯形结构,中间的部分铺筑路面,两侧倾斜向下形成边坡,路面上的水能够沿着边坡的斜面向下流动,在此过程中,雨水会冲刷边坡表面土体,导致边坡的水土流失,以及强度和稳固性的降低,从而容易引起路基破坏,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为降低汇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路基的边坡一般会采取排水措施,现有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往往在路面的边缘设置有沿着路面的边缘延伸的挡水部,挡水部上设置有排水口,使得路面上的雨水只能从排水口排出,边坡上设置有从坡顶倾斜向下延伸至坡底的急流槽,急流槽的顶端连通于排水口,底端连通有排水沟,使得路面上的雨水能够从排水口流至急流槽,并沿着急流槽最终流至排水沟中。由于从急流槽流出的水流的冲击力较大,长时间较强的冲击力容易将坡底处的排水沟冲坏,尤其是当降雨量过大、汇水过多时,急流槽的水流过急,严重影响了排水沟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需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能够减小急流槽内水流的流速和冲击力,避免将坡底处的排水沟冲坏,延长排水沟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水路缘石,位于路基的路面的边缘处,所述汇水路缘石上设置有排水口;
排水沟,位于所述路基的边坡的坡底处;
急流槽,沿着所述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急流槽的顶端连通于所述排水口,底端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急流槽由底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围成;
多个引水结构,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所述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另一端伸入所述急流槽内,且与另一个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具有间隔,两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引水结构沿着所述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每个所述插接孔对应插接有一个所述引水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上对应每个所述插接孔设置有一个加厚部,所述插接孔开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厚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结构包括引水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引水板的一端,所述引水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插接孔伸入所述急流槽内,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侧板的外侧壁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板包括引水部和止挡部,所述引水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板,所述引水部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相抵接,所述止挡部凸出设置于所述引水部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引水部的另一侧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部的上表面从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从靠近所述止挡部的一端向背离所述止挡部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从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底板的间距从靠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引水结构还包括固土板,所述固土板连接于所述限位板背离所述引水板的一端,被配置为掩埋于所述边坡的土体中。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背面上凸出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防滑台阶,所述防滑台阶嵌设于所述边坡的土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该路基边坡排水结构的多个引水结构沿着急流槽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且依次交错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引水结构中,一个与左侧侧板连接,并伸入急流槽内,且与右侧侧板的内侧壁具有间隔,另一个与右侧侧板连接,并伸入急流槽内,且与左侧侧板的内侧壁具有间隔,因此,多个引水结构将急流槽分隔形成了迂回曲线型水流通道,有效延长了水流的流程,急流槽内的水流沿着引水结构左右循环往下流淌至坡底处的排水沟中,而不是直接冲向排水沟中,有利于减小急流槽内水流的流速和冲击力,避免将坡底处的排水沟冲坏,延长排水沟的使用寿命。同时,多个引水结构还能兼做检修梯道,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边坡、急流槽及排水沟进行检查和维修时的行走,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急流槽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引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汇水路缘石;
2、排水沟;
3、急流槽;31、侧板;311、插接孔;312、加厚部;32、底板;321、防滑台阶;
4、引水结构;41、引水板;411、引水部;4111、导流凹槽;412、止挡部;42、限位板;43、固土板;
5、跌水井;
6、砂砾;
100、路面;
200、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具体参见图1-图4,能够延长急流槽3内水流的流程,减小水流的流速,减缓水流的冲击力,避免将坡底处的排水沟2冲坏,延长排水沟2的使用寿命。
该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包括汇水路缘石1、排水沟2、急流槽3和多个引水结构4,汇水路缘石1位于路基的路面100的边缘处,汇水路缘石1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沟2位于路基的边坡200的坡底处;急流槽3沿着边坡200倾斜向下延伸,急流槽3的顶端连通于排水口,底端连通于排水沟2,急流槽3由底板32和分别设置于底板32两侧的两个侧板31围成;两个侧板31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引水结构4,引水结构4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侧板31,另一端伸入急流槽3内,且与另一个侧板31的内侧壁具有间隔,两个侧板31上的引水结构4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交错设置。
图1中急流槽3内箭头的指向代表急流槽3内水流的流向,排水沟2内箭头的指向代表排水沟2内水流的流向。在下雨天气,路面100上的雨水向路面100的边缘流淌,并沿着汇水路缘石1引流至排水口处,然后从排水口流至急流槽3,并沿着急流槽3最终流至坡底处的排水沟2中,使雨水从路基中排出,避免了从路面100流下的雨水冲刷边坡200表面的土体,从而有利于防止边坡200的水土流失,保持边坡200的强度和稳固性,保证行车安全。
此外,多个引水结构4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且依次交错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引水结构4中,一个与左侧侧板31连接,并伸入急流槽3内,且与右侧侧板31的内侧壁具有间隔,另一个与右侧侧板31连接,并伸入急流槽3内,且与左侧侧板31的内侧壁具有间隔,因此,多个引水结构4将急流槽3分隔形成了迂回曲线型水流通道,有效延长了水流的流程,急流槽3内的水流沿着引水结构4左右循环往下流淌至坡底处的排水沟2中,而不是直接冲向排水沟2中,有利于减小急流槽3内水流的流速和冲击力,避免将坡底处的排水沟2冲坏,延长排水沟2的使用寿命。同时,多个引水结构4还能兼做检修梯道,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边坡200、急流槽3及排水沟2进行检查和维修时的行走,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优选地,如图1所示,引水结构4呈水平状态设置,即,引水结构4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侧板31,另一端位于急流槽3内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以使工作人员在引水结构4上能够稳定地行走或站立,避免打滑,从而进一步地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将多个引水结构4用做检修梯道。
具体地,如图2所示,由于侧板31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侧板31的长度方向即为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边坡200的倾斜方向,因此,为保证引水结构4呈水平状态,引水结构4需垂直设置于侧板31上,且与侧板31的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具体的角度与边坡200的坡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急流槽3的侧板31和底板32均为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通过模具直接浇筑即可,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效益高,且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示例性地,选用C25水泥混凝土。引水结构4为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较水泥混凝土强度更高,抗压和抗弯能力好,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击,示例性地,选用C30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地,每个侧板31上均开设有多个插接孔311,每个插接孔311对应插接有一个引水结构4。即,两个侧板31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插接孔311,两个侧板31上的插接孔311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交错设置,引水结构4插接于插接孔311中,实现了引水结构4与侧板31的可拆卸连接,装拆方便,便于维护,与此同时,能够实现急流槽3与引水结构4的分别加工,引水结构4可提前预制再现场安装,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插接孔311与侧板31的长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夹角的具体角度与边坡200的坡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侧板31沿着边坡200倾斜设置后,插接孔31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从而使引水结构4能够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了补偿侧板31上开设插接孔311而造成的侧板31强度的损失,侧板31上对应每个插接孔311设置有一个加厚部312,插接孔311开设于与其对应的加厚部312上。加厚部312加厚了侧板31在插接孔311处的厚度,从而提高了侧板31在插接孔311处的强度,使其在受到引水结构4的剪切力时不易损坏,与此同时,加厚部312的设置还能够拓宽插接孔311沿着侧板31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从而加大了引水结构4与侧板3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引水结构4与侧板31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312为侧板31表面的凸起结构,加厚部312与侧板31一体浇筑成型,且插接孔311通过模具上的预留孔在浇筑时直接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且一体浇筑成型的方式保证了侧板31的强度。进一步地,为节约材料成本,加厚部312的截面为梯形,梯形的小径端靠近插接孔311的开口,大径端与侧板31的侧壁相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厚部312的截面也可以为矩形、扇形,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引水结构4包括引水板41和限位板42,限位板42连接于引水板41的一端,引水板41的另一端通过插接孔311伸入急流槽3内,限位板42与侧板31的外侧壁相抵接。限位板42的设置确定了引水板41在侧板31上的位置,起到了固定引水结构4的作用。
由于插接孔311呈水平状态设置,且引水板41插接于插接孔311后与侧板31垂直设置,因此,优选地,限位板42与引水板41垂直设置,以使得限位板42能够与侧板31的外侧壁完全贴合,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引水结构4与侧板31的接触面积,加强了引水结构4与侧板31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312凸出于侧板31的内侧壁,从而便于限位板42与侧板31的外侧壁相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厚部312也可以凸出于侧板31的外侧壁,限位板42与加厚部312相抵接,或者,侧板3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凸出设置有加厚部312。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引水板41包括引水部411和止挡部412,引水部411的一端连接于限位板42,引水部411的一侧与底板32相抵接,止挡部412凸出设置于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且位于引水部411的另一侧边缘。由于急流槽3倾斜设置,急流槽3内的水流会沿着底板32的表面流动,将引水部411的一侧与底板32相抵接,使得引水部411的引水、消力效果更好,避免了急流槽3内的一部分水流从引水部411与底板32的间隙流走,从而无法减缓该部分水流的冲击力。止挡部412的设置能够防止引水部411上的水从背离底板32的一侧流出,引水部411的前后两侧分别由止挡部412和底板32止挡,其中一端由与其连接的侧板31止挡,因此引水部411上的水只能朝着与其具有间隔的侧板31的方向流出,从而将更多的水引流至下一个引水结构4的引水部411上,实现多个引水结构4对急流槽3内水流的层层消力。
对应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引水板41从急流槽3的外侧通过插接孔311伸入急流槽3内,插接孔311的截面应与引水板41的截面一致,同时,如图3所示,为使引水部411能够与底板32相抵接,插接孔311靠近底板32的一端需要延伸至底板32的表面。
进一步地,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从靠近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从靠近止挡部412的一端向背离止挡部41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如此设置,能够将引水部411上的水朝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及背离止挡部412的一端引流,即朝向引水部411背离限位板42和靠近底板32的一角引流,从而使水流能够沿着底板32倾斜向下引流至下一个引水结构4的引水部411上,有利于减小水流对引水结构4的冲击力,防止引水结构4被冲坏。
进一步地,引水部41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凹槽4111,导流凹槽4111从靠近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延伸。多个导流凹槽4111使引水部411的上表面呈凹凸起伏设置,工作人员在上面行走时可起到防滑作用,导流凹槽4111从靠近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延伸,与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从靠近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相配合,从而更好地将引水部411上的水朝向下一个引水部411引流。
更进一步地,导流凹槽4111与底板32的间距从靠近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限位板42的一端逐渐减小,这一结构设置与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从靠近止挡部412的一端向背离止挡部41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相配合,从而更好地将引水部411上的水朝向背离限位板42和靠近底板32的一角引流,进一步促使该引水部411的水流顺着底板32引流至下一个引水结构4的引水部411上,减小从上一个引水结构4流出的水流对下一个引水结构4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引水结构4还包括固土板43,固土板43连接于限位板42背离引水板41的一端,被配置为掩埋于边坡200的土体中。固土板43为急流槽3两侧的边坡200的土体提供了支撑,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有利于加强边坡200的稳固性,防止边坡200的水土流失。
在本实施例中,固土板43与引水板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固土板43也与限位板42垂直设置,引水结构4由引水板41、限位板42和固土板43组合形成十字型结构,从而方便了引水结构4的加工。
由于固土板43的设置,在将引水结构4插接在侧板31上时,也可以从急流槽3的内侧将固土板43通过插接孔311伸出急流槽3的外侧,限位板42与侧板31的内侧壁相抵接,此时,插接孔311的截面应与固土板43的截面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由于急流槽3的底板32沿着边坡200的坡面倾斜设置,为更稳定地固定急流槽3的位置,防止急流槽3沿着边坡200滑动,底板32的背面上凸出设置有多个沿着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防滑台阶321,防滑台阶321嵌设于边坡200的土体中。优选地,防滑台阶321的底面呈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32与边坡200之间还铺设有一层砂砾6作为垫层,有利于提高边坡200对急流槽3的承载能力。
边坡200的坡面与坡底相交的部位为坡脚,在实际施工中,排水沟2往往建设在距离坡脚一定距离的坡底处,为此,如图1和图2所示,路基边坡排水结构还设置有跌水井5,跌水井5位于边坡200的坡脚处,跌水井5的一端连通于急流槽3的底端,另一端连通于排水沟2。
由于急流槽3内的水经由多个引水结构4层层消力,跌水井5中无需再设置消力装置,仅起到连通急流槽3与排水沟2的作用即可,有利于节约成本,与此同时,引水结构4还起到了保护跌水井5、防止跌水井5被冲坏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31上相邻两个插接孔311沿垂直方向的间隔为50cm-100cm,插接孔311背离底板32的一端比侧板31的顶端低5cm,底板32的背面上相邻两个防滑台阶321沿垂直方向的间隔为150-250cm,插接孔311与防滑台阶321的具体布置间隔及布置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方案。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沿着边坡200挖设基坑,然后在基坑中铺设一层砂砾6作为垫层,再支设急流槽3的槽身模具,并预留插接孔311;模具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后,向模具中浇筑C25水泥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后进行养护,待水泥混凝土凝固至强度达标后拆除模具,然后将预制好的引水结构4一一对应地插接于两个侧板31的多个插接孔311中,使引水板41位于急流槽3内,固土板43位于急流槽3外,随后将急流槽3两侧的边坡200的土体回填,使固土板43掩埋于土体中,并人工夯实,至此完成对该路基边坡排水结构的施工,施工过程简单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只是边坡200中的一处排水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路基两侧的边坡200均应该设置多个沿着路基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具体地,汇水路缘石1上的排水口、急流槽3、跌水井5均设置有多个,且一一相互对应,排水沟2沿着路基延伸,同一侧边坡200的多个急流槽3均与同一个排水沟2连通。同一侧边坡200上相邻两个急流槽3的间隔以50m-100m为宜,具体根据降雨量、急流槽3内的汇水量确定,例如,当降雨量相同时,路面100越宽,汇水面积就越大,相邻两个急流槽3的间隔就应该越小,以保证急流槽3内的汇水量不会过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水路缘石(1),位于路基的路面(100)的边缘处,所述汇水路缘石(1)上设置有排水口;
排水沟(2),位于所述路基的边坡(200)的坡底处;
急流槽(3),沿着所述边坡(200)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急流槽(3)的顶端连通于所述排水口,底端连通于所述排水沟(2),所述急流槽(3)由底板(32)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32)两侧的两个侧板(31)围成;
多个引水结构(4),两个所述侧板(31)上均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所述引水结构(4),所述引水结构(4)的一端连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侧板(31),另一端伸入所述急流槽(3)内,且与另一个所述侧板(31)的内侧壁具有间隔,两个所述侧板(31)上的所述引水结构(4)沿着所述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31)上均开设有多个插接孔(311),每个所述插接孔(311)对应插接有一个所述引水结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1)上对应每个所述插接孔(311)设置有一个加厚部(312),所述插接孔(311)开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加厚部(3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4)包括引水板(41)和限位板(42),所述限位板(42)连接于所述引水板(41)的一端,所述引水板(4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插接孔(311)伸入所述急流槽(3)内,所述限位板(42)与所述侧板(31)的外侧壁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板(41)包括引水部(411)和止挡部(412),所述引水部(4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板(42),所述引水部(411)的一侧与所述底板(32)相抵接,所述止挡部(412)凸出设置于所述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引水部(411)的另一侧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部(411)的上表面从靠近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从靠近所述止挡部(412)的一端向背离所述止挡部(41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部(41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导流凹槽(4111),所述导流凹槽(4111)从靠近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凹槽(4111)与所述底板(32)的间距从靠近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向背离所述限位板(42)的一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4)还包括固土板(43),所述固土板(43)连接于所述限位板(42)背离所述引水板(41)的一端,被配置为掩埋于所述边坡(200)的土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路基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的背面上凸出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急流槽(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防滑台阶(321),所述防滑台阶(321)嵌设于所述边坡(200)的土体中。
CN202320799669.6U 2023-04-12 2023-04-12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Active CN219430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669.6U CN219430428U (zh) 2023-04-12 2023-04-12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9669.6U CN219430428U (zh) 2023-04-12 2023-04-12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0428U true CN219430428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9669.6U Active CN219430428U (zh) 2023-04-12 2023-04-12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0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1855B (zh) 一种高铁路基电缆槽***
CN110387782B (zh) 一种装配式自排水沥青路面的路缘石及其施工方法
JP2007138707A (ja) 透水性舗装用歩車道境界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の排水構造
CN205134481U (zh) 公路超高挖方路段虹吸式排水***
CN212103654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排水装置
CN210975426U (zh) 预制装配式卵形槽暗排水沟***
CN211772814U (zh) 一种结合铺装层的钢砼边沟式桥面排水***
CN219430428U (zh)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CN116334974A (zh) 路基边坡排水结构
CN110983907A (zh) 一种装配式自排水人行道
CN215518442U (zh) 一种道路排水用涵洞结构
CN215252077U (zh) 一种伸缩缝式路面排水装置
CN215405364U (zh) 一种路桥工程的路基结构
CN214301440U (zh) 中央分隔带生态预制装配式护栏安装结构
CN212128844U (zh) 一种整体式路基单向横坡桥梁的桥面排水***
CN218894113U (zh) 一种防渗水直立后台挡墙构造
CN2929003Y (zh) 城市道路用排水座
CN216615357U (zh) 一种市政道路防渗设计结构
CN210049128U (zh) 一种位于涵洞出口处的结构
CN213038191U (zh) 一种桥面渗水排除结构
CN215482014U (zh) 山区陡峭路段的路基填筑结构
CN210657996U (zh) 一种排水桥面
CN217758168U (zh) 一种公路道牙沟与公路、人行道平缓连接的构件
CN219586863U (zh) 一种排水沟结构
CN217997820U (zh) 装配式人行道结构及桥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