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7397U -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7397U
CN219397397U CN202223582170.4U CN202223582170U CN219397397U CN 219397397 U CN219397397 U CN 219397397U CN 202223582170 U CN202223582170 U CN 202223582170U CN 219397397 U CN219397397 U CN 219397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
stud
hole
bolt
spr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21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健
田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eng University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ncheng University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cheng University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ncheng University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5821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7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7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7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该撑开器中,连接轴Ⅰ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Ⅰ和螺栓连接孔Ⅰ,螺柱连接孔Ⅰ与螺柱Ⅰ连接;连接轴Ⅱ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螺柱连接孔Ⅱ与螺柱Ⅱ连接;螺栓穿过螺栓连接孔Ⅰ与螺栓连接孔Ⅱ连接,啮合齿相互啮合;套筒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Ⅲ和克氏针安装孔;螺柱上均套设有套筒和限位螺母。上述撑开器解决下肢骨折手术中,人力牵引小腿,无法始终保证下肢力线维持正常,牵引力量强度无法均匀可调,无法进行膝关节多角度中心反向牵引,及牵引所需时间无法长短可调的技术问题;解决先前多耗费助手人力且无法使用软组织合页进行骨折复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胫骨近端骨折在胫骨骨折中较为常见,胫骨近端多数由松质骨组成,局部软组织较薄弱,治疗上由于短的近端骨块以及骨折端明显的肌肉牵拉力量,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点。骨折的受伤原因可分为低能量和高能量两大类,其中低能量骨折为简单骨折,按AO分型为41-B1与B2型;而高能量骨折则属于复杂骨折,按AO分型为41-B3和C型,可累及关节面,并影响下肢负重力线。目前对于胫骨近端骨折公认的治疗原则是恢复胫骨力线,保持关节面平整,足够稳定的内固定,尽量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切开整复关节面,予锁定钢板固定骨折。但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发现该方法因原则上需要保证胫骨力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导致骨折的复位时间长,剥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多,术中失血较多,使术后出现膝关节软组织粘连从而影响关节活动度。如何能做到既能有效复位、坚强内固定,同时又避免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医生较为关注的问题。
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近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主流的治疗思想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然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较长,剥离广泛,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大。许多学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胫骨平台骨折的远期疗效并非完全取决于关节面是否解剖复位,下肢整体力线及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如果下肢整体力线恢复良好,即使部分关节面不平整,也可获得良好的结果。Watson等对胫骨平台治疗结果分析后发现,即使部分患者术后关节面残存不平整,如果能够维持下肢整体力线,也可获得优良的预后,即维持力线较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更重要。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而言,恢复下肢力线、塌陷关节面高度和维持平台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中心反向牵引,纠正膝关节内外翻,恢复力线;可得到理想高度,并能有效维持骨折断端。同时还有一个亮点,胫骨-半月板韧带及关节囊没有医源性损伤。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中不开放关节,保留原有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这一操作可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该手术方法避免了膝关节囊术中切开或者对膝关节周围血管造成损伤,未破坏膝关节原有的稳定性。术后患者可自主早期活动,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加快关节液的代谢,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对于有明显塌陷不能恢复的病例,通过开窗植骨,填充骨质缺损区,最终获得解剖复位,塌陷区域复位后植骨,坚强内固定,符合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的三要素。
关于下肢力线的解剖学基础:生理状态下,当人体站立时,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及踝关节中心处于同一条直线,此直线即下肢的力学轴线或称机械轴。当人体直立或行走时,在冠状面上,人体重力沿垂直重心线传递并经过膝关节内侧,这一重力作用使股骨髁倾向胫骨内侧髁,为维持膝关节的力学平衡,需有一外侧力存在,而此外侧力即由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通过髂胫束来提供,此时两者的合力恰通过膝关节中心,身体的负荷均匀地分布在膝内外侧关节面上。若合力偏离膝关节中心,将造成胫骨内外侧髁的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膝关节内外翻。负荷增加侧由于关节面软骨的过度磨损,造成软骨软化、退变、甚至丧失,关节疼痛及功能受损在所难免。因此,凡涉及膝关节病损的各种治疗,应力争恢复下肢力线的正常。
目前在下肢骨折手术中,多需要一名甚至多名专职的助手牵引小腿以达到维持下肢力线恒定且帮助骨折复位,人力牵引过程中,无法始终保证下肢力线的正常、牵引力量的强度及牵引所需要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解决下肢骨折手术中,人力牵引小腿,无法始终保证下肢力线维持正常,牵引力量强度无法均匀可调,无法行膝关节多角度中心反向牵引,及牵引所需时间无法长短可调的技术问题;解决先前多耗费助手人力且无法使用软组织合页进行骨折复位的问题。
上述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包括螺柱Ⅰ、连接轴Ⅰ、螺柱Ⅱ、连接轴Ⅱ、螺栓、套筒和限位螺母;连接轴Ⅰ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Ⅰ和螺栓连接孔Ⅰ,螺柱连接孔Ⅰ和螺栓连接孔Ⅰ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Ⅰ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Ⅰ与螺柱Ⅰ连接,螺栓连接孔Ⅰ为圆光孔,螺栓连接孔Ⅰ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Ⅰ;连接轴Ⅱ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均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Ⅱ与螺柱Ⅱ连接,螺栓连接孔Ⅱ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Ⅱ;螺栓穿过螺栓连接孔Ⅰ与螺栓连接孔Ⅱ连接,啮合齿Ⅱ和啮合齿Ⅰ相互啮合;套筒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Ⅲ和克氏针安装孔,螺柱连接孔Ⅲ和克氏针安装孔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Ⅲ为圆光孔;螺柱Ⅰ和螺柱Ⅱ上均套设有套筒和限位螺母,每个套筒的两侧配有两个限位螺母。
进一步地,上述撑开器还包括锁紧杆;套筒上设置有与克氏针安装孔垂直且连通的锁紧杆安装孔,锁紧杆安装孔为螺纹孔;锁紧杆螺纹插设在锁紧杆安装孔中,用于压紧克氏针。
进一步地,螺柱Ⅰ和螺柱Ⅱ上设置有刻度值。
进一步地,螺栓连接孔Ⅰ的外侧和螺栓连接孔Ⅱ的外侧上设置有刻度值。
进一步地,每个套筒上配有两个锁紧杆;限位螺母为六角螺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述撑开器可节省一名甚至多名助手劳动力,解放人力;
2、上述撑开器与下肢力线平行,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始终保持下肢力线良好且稳定,力量可调且恒定及牵引时间持久,避免人力牵引过程中力线无法始终正确、牵引力量无法可调节且不均衡、时间不能持续的弊端;
3、下肢围膝关节部位骨折中,骨折治疗恢复的第一要素就是力线,上述撑开器可始终保持与下肢力线一致呈中心反向撑开;
4、上述撑开器于膝关节处前方成锯齿状咬合关节调整并固定,可据术中情况及术者要求调整角度并固定(比如30°),设计符合术者要求的***,不占用术区,方便术者操作及术野显露;
5、上述撑开器位于下肢正前方,完美避开手术操作区域(内侧切口,外侧切口均无影响),不会占用术区,对术中操作无障碍,不会影响术者操作;
6、套筒与螺柱可呈360°旋转调整,因人体下肢骨骼呈不规则形,假如所有套筒均呈一个方向或者角度,势必有的套筒上的克氏针安装孔无法置入克氏针于骨头,上述撑开器所有克氏针安装孔均可置入克氏针,此撑开器稳定性强,牵引力量足;
7、人力牵引力量小且无法稳定,上述撑开器在螺柱上标有刻度以便记录撑开长度,将撑开力量量化(比如撑开距离为5cm),以期获得一个安全的撑开长度,以免造成韧带、神经、血管损伤;
8、上述撑开器类似工程上脚手架原理,保持下肢力线正常且稳定,不影响术者操作,且可根据术中操作习惯调整膝关节角度前提下,利用软组织合页,间接进行骨折复位,避免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符合损伤控制要求,和目前主流所要求的快速康复医学相切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撑开器呈180°的主视图;
图2为撑开器呈150°的主视图;
图3为撑开器的立体图;
图4为螺柱Ⅰ和连接轴Ⅰ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螺柱Ⅱ和连接轴Ⅱ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连接轴Ⅰ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连接轴Ⅱ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套筒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锁紧杆的主视图;
图14为撑开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螺柱Ⅰ;2-连接轴Ⅰ;2.1-螺柱连接孔Ⅰ;2.2-螺栓连接孔Ⅰ;2.3-啮合齿Ⅰ;3-螺柱Ⅱ;4-连接轴Ⅱ;4.1-螺柱连接孔Ⅱ;4.2-螺栓连接孔Ⅱ;4.3-啮合齿Ⅱ;5-螺栓;6-套筒;6.1-螺柱连接孔Ⅲ;6.2-克氏针安装孔;6.3-锁紧杆安装孔;7-限位螺母;8-锁紧杆;100-克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包括螺柱Ⅰ1、连接轴Ⅰ2、螺柱Ⅱ3、连接轴Ⅱ4、螺栓5、套筒6、限位螺母7和锁紧杆8。
连接轴Ⅰ2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Ⅰ2.1和螺栓连接孔Ⅰ2.2,螺柱连接孔Ⅰ2.1和螺栓连接孔Ⅰ2.2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Ⅰ2.1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Ⅰ2.1与螺柱Ⅰ1连接,螺栓连接孔Ⅰ2.2为圆光孔,螺栓连接孔Ⅰ2.2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Ⅰ2.3。
连接轴Ⅱ4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Ⅱ4.1和螺栓连接孔Ⅱ4.2,螺柱连接孔Ⅱ4.1和螺栓连接孔Ⅱ4.2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Ⅱ4.1和螺栓连接孔Ⅱ4.2均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Ⅱ4.1与螺柱Ⅱ3连接,螺栓连接孔Ⅱ4.2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Ⅱ4.3。
螺栓5穿过螺栓连接孔Ⅰ2.2与螺栓连接孔Ⅱ4.2连接,啮合齿Ⅱ4.3和啮合齿Ⅰ2.3相互啮合。
套筒6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Ⅲ6.1、克氏针安装孔6.2和锁紧杆安装孔6.3,螺柱连接孔Ⅲ6.1、克氏针安装孔6.2、锁紧杆安装孔6.3相互垂直,锁紧杆安装孔6.3与克氏针安装孔6.2连通,螺柱连接孔Ⅲ6.1为圆光孔,锁紧杆安装孔6.3为螺纹孔。
螺柱Ⅰ1和螺柱Ⅱ3上均套设有套筒6和限位螺母7,每个套筒6的两侧配有两个限位螺母7,通过旋转限位螺母7调节套筒6在螺柱上的位置。
锁紧杆8螺纹插设在锁紧杆安装孔6.3中,通过锁紧杆8压紧克氏针100。
进一步地,螺柱Ⅰ1和螺柱Ⅱ3上设置有刻度值,可以方便、精确地确定套筒6移动位置。
进一步地,螺栓连接孔Ⅰ2.2的外侧和螺栓连接孔Ⅱ4.2的外侧上设置有刻度值,可确定撑开角度。
进一步地,每个套筒6上配有两个锁紧杆8;限位螺母7为六角螺母。
进一步地,啮合齿Ⅰ2.3和啮合齿Ⅱ4.3均为三角形齿,齿的数目40个,齿与齿之间9°;螺栓连接孔Ⅰ2.2的直径11mm,螺栓连接孔Ⅱ4.2的直径10mm。
撑开器的工作原理:置入下肢股骨及胫骨的克氏针100顺套筒6的克氏针安装孔6.2中,固定于本撑开器上,通过用扳手旋转六角形螺母控制套筒6及克氏针100在撑开器上的活动距离,从而达到中心反向撑开牵引的效果;在膝关节平面,连接轴呈锯齿状咬合关系,可依据术中情况及术者操作习惯调整撑开器开合角度,并在此角度上仍然达到中心反向撑开牵引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柱Ⅰ、连接轴Ⅰ、螺柱Ⅱ、连接轴Ⅱ、螺栓、套筒和限位螺母;
所述连接轴Ⅰ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Ⅰ和螺栓连接孔Ⅰ,螺柱连接孔Ⅰ和螺栓连接孔Ⅰ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Ⅰ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Ⅰ与螺柱Ⅰ连接,螺栓连接孔Ⅰ为圆光孔,螺栓连接孔Ⅰ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Ⅰ;
所述连接轴Ⅱ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Ⅱ和螺栓连接孔Ⅱ均为螺纹孔,螺柱连接孔Ⅱ与螺柱Ⅱ连接,螺栓连接孔Ⅱ的外侧设置有啮合齿Ⅱ;
所述螺栓穿过螺栓连接孔Ⅰ与螺栓连接孔Ⅱ连接,啮合齿Ⅱ和啮合齿Ⅰ相互啮合;
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螺柱连接孔Ⅲ和克氏针安装孔,螺柱连接孔Ⅲ和克氏针安装孔相互垂直,螺柱连接孔Ⅲ为圆光孔;
所述螺柱Ⅰ和螺柱Ⅱ上均套设有套筒和限位螺母,每个套筒的两侧配有两个限位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杆;
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克氏针安装孔垂直且连通的锁紧杆安装孔,锁紧杆安装孔为螺纹孔;
所述锁紧杆螺纹插设在锁紧杆安装孔中,用于压紧克氏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其特征在于,螺柱Ⅰ和螺柱Ⅱ上设置有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其特征在于,螺栓连接孔Ⅰ的外侧和螺栓连接孔Ⅱ的外侧上设置有刻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套筒上配有两个锁紧杆;
限位螺母为六角螺母。
CN202223582170.4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Active CN219397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2170.4U CN219397397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2170.4U CN219397397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7397U true CN219397397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2170.4U Active CN219397397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7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rso et al. Technique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Hartsock et al. Shoulder hemiarthroplasty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Martinez-Moreno et al. Avulsion Fractures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f the Knee: An Experimental Percutaneous Rigid Fixation Technique Under Arthroscopic Control.
CN203425021U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203183003U (zh) 一种股骨撑开复位器
CN219397397U (zh)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Checketts et al. (iii) External fixation of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
CN103919593B (zh) 一种股骨撑开复位器及其应用
CN204931745U (zh) 距下关节撑开器
CN103417280A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107789045B (zh) Hoffa骨折专用内固定器
McCarty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a chronic distal biceps tendon rupture 4 years after initial injury
Lavigne et al. Fractures of the olecranon
Petazzoni TPLO in the small dog: 18 cases
CN214761417U (zh) 一种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
Tuminoh et al. Number of Screw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Conventional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 Finite Element Study
CN109171926A (zh) 一种便于置入操作的胫骨髓内钉及置入器械
Hutson J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intercondylar femoral fractures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and Ilizarov tensioned-wire external fixation
SPRENGER et al. Compression osteotomy of the tibia
Liu et 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knee stiffness with Ilizarov stretcher
CN209018913U (zh) 记忆合金张力带固定线圈
CN209966527U (zh) 蒙医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康复固定器
CN209422081U (zh) 一种便于置入操作的胫骨髓内钉及置入器械
Singh et al. Result of cancellous screw fixation in fracture neck of femur in adults
Kumar et al.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functional outcome of pott’s fracture managed with operative moda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