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1921U -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1921U
CN219391921U CN202320320815.2U CN202320320815U CN219391921U CN 219391921 U CN219391921 U CN 219391921U CN 202320320815 U CN202320320815 U CN 202320320815U CN 219391921 U CN219391921 U CN 219391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lifting
piece
support
sli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08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春兴
张悦
石佳宁
赵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03208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1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1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1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涉及超声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升降机构、水箱、第二升降机构、第一位移机构、第二位移机构、夹持机构和检测仪器。第一升降机构在支撑机构上进行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机构也在支撑机构上进行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位移机构、第二位移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第一位移机构带动第二位移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水平位移,第二位移机构带动夹持机构进行水平位移。放置被检测工件时,只需要将探头调整至目标位置以及将被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就能够进行检测作业,避免了直接把工件放置在水箱中有可能使水箱底部发生微小形变,防止检测结果中出现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快速发展,超声检测技术取得了进步和发展。到现在不仅应用在规则形状的管、板、棒等原材料,而且还应用在较复杂形状的零件及焊缝检测上。由于大部分被测工件是经过锻造、轧制等工艺加工而成,因此常见缺陷与锻件类似,一般为裂纹、气孔、重皮等。采用水浸超声检测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最重要、最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在水箱中直接测距过程中,每次重新放置被检测工件时都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距离测定工作,并且直接把工件放置在水箱中有可能使水箱底部发生微小形变,进而容易在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为此,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以实现放置被检测工件时,只需要将探头调整至目标位置以及将被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就能够进行检测作业,避免了直接把工件放置在水箱中有可能使水箱底部发生微小形变,防止检测结果中出现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
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接,并沿所述支撑机构的轴向进行位移,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放置有被检测工件;
水箱,设置在靠近所述支撑机构处,并且部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所述水箱内;
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水箱之间,并且与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
第一位移机构,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端部;
第二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
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滑动连接,并且夹持探头;
检测仪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处,并且对所述被检测工件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底座;
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壁上;
第二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上,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
第三滑槽,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第四滑槽,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滑槽;
螺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
所述第三滑槽上设置有第三开口,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缘为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三滑槽的边缘,所述第四滑槽上第四开口,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四开口的边缘为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四滑槽的边缘。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三滑槽处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
靠近所述第四滑槽处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
丝杠,与远离所述第三滑槽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相连接;
第一升降盘,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盘上,并且与所述丝杠相连接;
第二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盘上,并且供所述第一支撑件穿过;
第一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滑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滑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升降盘,与所述第一升降盘垂直连接;
第三升降盘,与所述第二升降盘垂直连接,并且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所述水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升降杆;
第三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孔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孔距,当所述升降杆位于目标高度时,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螺孔内插接有第一螺栓;
第三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侧的所述升降杆上,并且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侧的所述升降杆上,并且与所述第四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凹孔,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升降杆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并且垂直于所述升降杆;
第四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并且当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目标位置时,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凹孔内插接有第二螺栓;
第五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五滑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边缘;
第六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五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六滑槽平行于所述第五滑槽;
第一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第二挡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挡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第一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之间,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位移机构包括:
第一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五滑槽和所述第六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的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五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六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的所述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六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滑杆;
第三挡件,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滑杆相连接;
第七滑槽,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侧壁上;
第八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七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二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件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供所述第二滑杆穿过;
第七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七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八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八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接;
第四挡件,与所述第三滑块相连接;
第五挡件,设置在与所述第四挡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三滑块上;
连接杆,一侧端部与所述第四挡件相连接,另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五挡件相连接;
第一夹持件,同时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第二夹持件,同时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升降盘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被检测工件的V型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第一升降机构在支撑机构上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被检测工件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至目标位置。第二升降机构也在支撑机构上进行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位移机构、第二位移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上的探头同步上升或下降至目标位置。第一位移机构带动第二位移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上的探头同步位移至目标位置。第二位移机构带动夹持机构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上的探头同步位移至目标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带动探头实现了z向位移,第一位移机构带动探头实现了y向位移,第二位移机构带动探头实现了x向位移。从而避免了在水箱中进行直接测距,放置被检测工件时,只需要将探头调整至目标位置以及将被检测工件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上,就能够进行检测作业,避免了直接把工件放置在水箱中有可能使水箱底部发生微小形变,防止检测结果中出现误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左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右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位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位移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支撑机构;11、支撑底座;111、第二凹陷部;112、第一凹陷部;12、第一滑槽;121、第一开口;13、第二滑槽;131、第二开口;14、第三滑槽;141、第三开口;15、第四滑槽;151、第四开口;16、螺孔;17、固定件;18、第一支撑件;
2、第二升降机构;21、升降杆;22、第三通孔;23、第三滑件;24、第四滑件;25、凹孔;
3、第一位移机构;31、第二支撑件;32、第四通孔;33、第五滑槽;34、第六滑槽;35、第一挡件;36、第二挡件;37、第一滑杆;
4、第二位移机构;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杆;43、第三支撑件;44、第七滑槽;45、第八滑槽;46、第三挡件;
5、夹持机构;51、第二滑块;511、第七滑件;512、第八滑件;52、第五通孔;53、第三滑块;531、第四挡件;532、第五挡件;54、第一夹持件;55、第二夹持件;56、连接杆;
6、检测仪器;
7、水箱;
8、第一升降机构;81、丝杠;82、第一升降盘;821、第一通孔;822、第二通孔;823、第一滑件;824、第二滑件;83、第二升降盘;84、第三升降盘;85、V型块;
9、探头;
10、被检测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第一升降机构8、水箱7、第二升降机构2、第一位移机构3、第二位移机构4、夹持机构5和检测仪器6。第一升降机构8,与支撑机构1相连接,并沿支撑机构1的轴向进行位移,第一升降机构8上放置有被检测工件10。水箱7,设置在靠近支撑机构1处,并且部分第一升降机构8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水箱7内。第二升降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1和水箱7之间,并且与支撑机构1滑动连接。第一位移机构3,设置在远离水箱7侧的第二升降机构2的端部。第二位移机构4,与第一位移机构3滑动连接,并且第二位移机构4的位移方向垂直于第一位移机构3的位移方向。夹持机构5,与第二位移机构4滑动连接,并且夹持探头9。检测仪器6,设置在靠近水箱7处,并且对被检测工件10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8在支撑机构1上进行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被检测工件10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至目标位置。第二升降机构2也在支撑机构1上进行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位移机构3、第二位移机构4和夹持机构5进行同步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5上的探头9同步上升或下降至目标位置。第一位移机构3带动第二位移机构4和夹持机构5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5上的探头9同步位移至目标位置。第二位移机构4带动夹持机构5进行水平位移,从而带动位于夹持机构5上的探头9同步位移至目标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机构8和第二升降机构2分别带动探头9实现了z向位移,第一位移机构3带动探头9实现了y向位移,第二位移机构4带动探头9实现了x向位移。从而避免了在水箱7中进行直接测距,放置被检测工件10时,只需要将探头9调整至目标位置以及将被检测工件10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8上,就能够进行检测作业,避免了直接把工件放置在水箱7中有可能使水箱7底部发生微小形变,防止检测结果中出现误差。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底座11、第一支撑件18、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第三滑槽14、第四滑槽15和螺孔16。第一支撑件18,设置在支撑底座11上。第一滑槽12,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8的一侧壁上。第二滑槽13,设置在与第一滑槽12相对侧的第一支撑件18的侧壁上,并且平行于第一滑槽12。第三滑槽14,设置在靠近水箱7侧的第一支撑件18上。第四滑槽15,设置在靠近水箱7侧的第一支撑件18上,并且平行于第三滑槽14。螺孔16,均匀设置在第三滑槽14和第四滑槽15之间的第一支撑件18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3相对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8的对侧,便于与第一升降机构8滑动连接时,使第一支撑件18穿过第一升降机构8,增强了第一升降机构8与第一支撑件18之间滑动连接时的稳固性。
第三滑槽14和第四滑槽15同时位于靠近水箱7侧的第一支撑件18上,有利于第二升降机构2通过第三滑槽14和第四滑槽15在第一升降机构8上进行位移,增强了第二升降机构2与第一支撑件18之间滑动连接时的稳固性。
示例性地,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位移高度,第一支撑件1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尺。
示例性地,为了加强支撑底座11的牢固性,支撑底座11上还连接有固定件17。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滑槽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1,第一开口121的宽度小于第一滑槽12的宽度,第二滑槽13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31,第二开口131的宽度小于第二滑槽13的宽度。第三滑槽14上设置有第三开口141,靠近螺孔16侧的第三开口141的边缘为靠近螺孔16侧的第三滑槽14的边缘,第四滑槽15上第四开口151,靠近螺孔16侧的第四开口151的边缘为靠近螺孔16侧的第四滑槽15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1的宽度小于第一滑槽12的宽度,进一步地加强了第一滑件823在第一滑槽12内位移时的稳固性。
第二开口131的宽度小于第二滑槽13的宽度,进一步地加强了第二滑件824在第二滑槽13内位移时的稳固性。
靠近螺孔16侧的第三开口141的边缘为靠近螺孔16侧的第三滑槽14的边缘,靠近螺孔16侧的第四开口151的边缘为靠近螺孔16侧的第四滑槽15的边缘,使远离螺孔16侧的第三开口141的边缘和远离螺孔16侧的第四开口151的边缘分别增加了面积,从而使第二升降机构2中的升降杆21在位移过程中的作用力集中在靠近螺孔16处,以有利于升降杆21位移过程中的顺畅。
为了实现对第二升降机构2在下降过程中实现缓冲空间和限位,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靠近第三滑槽14处的支撑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2。靠近第四滑槽15处的支撑底座11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11。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8,第一升降机构8包括丝杠81、第一升降盘82、第一通孔821、第二通孔822、第一滑件823、第二滑件824、第二升降盘83和第三升降盘84。丝杠81,与远离第三滑槽14侧的第一支撑件18的侧壁相连接。第一升降盘82,与第一支撑件18滑动连接。第一通孔821,设置在第一升降盘82上,并且与丝杠81相连接。第二通孔822,均匀设置在第一升降盘82上,并且供第一支撑件18穿过。第一滑件823,设置在第二通孔822的侧壁上,并且与第一滑槽1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件824,设置在与第一滑件823相对侧的第二通孔822的侧壁上,并且与第二滑槽1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升降盘83,与第一升降盘82垂直连接。第三升降盘84,与第二升降盘83垂直连接,并且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水箱7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丝杠81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8上,第一支撑件18穿过第二通孔822,并且通过第一通孔821与丝杠81滑动连接,通过第一滑件823与第一滑槽12进行滑动连接以及通过第二滑件824与第二滑槽13进行滑动连接,使第一升降盘82带动第二升降盘83和第三升降盘84进行同步位移。由于被检测工件10放置在第三升降盘84上,从而使被检测工件10能够位移至目标位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9,第二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杆21、第三通孔22、第三滑件23、第四滑件24和凹孔25。第三通孔22,均匀设置在升降杆21上,并且相邻的第三通孔22之间的孔距等于相邻的第二通孔822之间的孔距,当升降杆21位于目标高度时,第三通孔22和螺孔16内插接有第一螺栓。第三滑件23,设置在靠近第一支撑件18侧的升降杆21上,并且与第三滑槽14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件24,设置在靠近第一支撑件18侧的升降杆21上,并且与第四滑槽15进行滑动连接。凹孔25,设置在远离水箱7侧的升降杆21的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滑件23与位于第一支撑件18上的第三滑槽14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件24与位于第一支撑件18上的第四滑槽15进行滑动连接。
凹孔25通过螺栓与第一位移机构3中的第二支撑件31相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10和图11,第一位移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件31、第四通孔32、第五滑槽33、第六滑槽34、第一挡件35、第二挡件36和第一滑杆37。第二支撑件31,与升降杆21相连接,并且垂直于升降杆21。第四通孔32,均匀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1上,并且当第二支撑件31位于目标位置时,第四通孔32和凹孔25内插接有第二螺栓。第五滑槽33,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1的一侧壁上,并且第五滑槽33平行于第二支撑件31的长边缘。第六滑槽34,设置在与第五滑槽33相对侧的第二支撑件31的侧壁上,并且第六滑槽34平行于第五滑槽33。第一挡件35,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1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第二支撑件31。第二挡件36,设置在与第一挡件35相对侧的第二支撑件31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第二支撑件31。第一滑杆37,设置在第一挡件35和第二挡件36之间,并且平行于第二支撑件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滑槽33和第六滑槽34用于滑动连接第二位移机构4中的第一滑块41,同时第一滑杆37也滑动连接第一滑块41,增强了第一位移机构3与第二位移机构4在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挡件35和第二挡件36实现了对第一滑块41在位移过程进行限位。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12,第二位移机构4包括第一滑块41、第五滑件、第六滑件、第二滑杆42、第三支撑件43、第三挡件46、第七滑槽44和第八滑槽45。第一滑块41,同时与第一滑杆37、第五滑槽33和第六滑槽34进行滑动连接。第五滑件,设置在靠近第二支撑件31侧的第一滑块41上,并且与第五滑槽33进行滑动连接。第六滑件,设置在靠近第二支撑件31侧的滑块上,并且与第六滑槽3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42,与第一滑块41相连接。第三支撑件43,与第一滑块41相连接,并且平行于第二滑杆42。第三挡件46,设置在远离第一滑块41侧的第三支撑件43上,并且与第二滑杆42相连接。第七滑槽44,设置在远离水箱7侧的第三支撑件43的侧壁上。第八滑槽45,设置在与第七滑槽44相对侧的第三支撑件43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滑件与第五滑槽33进行滑动连接、第六滑件与第六滑槽34进行滑动连接。
第七滑槽44与夹持机构5中的第七滑件511进行滑动连接,第八滑槽45与夹持机构5中的第八滑件512进行滑动连接,同时第二滑杆42与夹持机构5中的第五通孔52进行滑动连接,增强了第二位移机构4与夹持机构5在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夹持机构5包括第二滑块51、第五通孔52、第七滑件511、第八滑件512、第三滑块53、第四挡件531、第五挡件532、连接杆56、第一夹持件54和第二夹持件55。第二滑块51,同时与第二滑杆42和第三支撑件43进行滑动连接。第五通孔52,设置在第二滑块51上,并且供第二滑杆42穿过。第七滑件511,设置在第二滑块51上,并且与第七滑槽44进行滑动连接。第八滑件512,设置在第二滑块51上,并且与第八滑槽4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53,与第二滑块51相连接。第四挡件531,与第三滑块53相连接。第五挡件532,设置在与第四挡件531相对侧的第三滑块53上。连接杆56,一侧端部与第四挡件531相连接,另一侧端部与第五挡件532相连接。第一夹持件54,同时与第三滑块53和连接杆56相连接。第二夹持件55,同时与第三滑块53和连接杆56相连接,并且平行于第一夹持件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54和第二夹持件55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杆56上,并且与第三滑块53固定连接,从而有利于快速安装探头9。
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第一夹持件54和第二夹持件55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56上,并且第一夹持件54和第二夹持件55上分别设置有滑道,第三滑块53上设置有与滑道进行滑动连接的滑轨,实现了对第一夹持件54和第二夹持件5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夹持不同尺寸的探头9。
为了加强对被检测工件10进行固定,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第三升降盘84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被检测工件10的V型块85。
被检测工件10的检测范围尺寸在20mm—100mm。水箱7内水层深度调节范围尺寸在50mm—10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检测仪器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设备,可放置在地面或者操作柜上,也可以工作人员手持。
本实用新型避免在水箱中测定探头与被检测工件的距离,将被检测工件固定在第三升降盘上,避免了将被检测工件放置在水箱中有可能使水箱底部发生微小形变而引起的误差。可通过调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更换探头,并可灵活准确地调整探头与被检测工件之间的距离,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水浸超声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进行水浸式超声无损探伤时,首先将被检测工件固定在第三升降盘上,将探头夹装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待水箱注入目标水量后,通过计算水层厚度来确定探头与被检测工件之间的距离。利用第一升降盘、第二升降盘和第三升降盘将被检测工件调整至目标高度,利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三升降机构将探头调整至目标位置,开始进行水浸式超声探伤检验。
在需要更换探头和/或工件时,只需更换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的探头,以及更换第三升降盘上的被检测工件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
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接,并沿所述支撑机构的轴向进行位移,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放置有被检测工件;
水箱,设置在靠近所述支撑机构处,并且部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所述水箱内;
第二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水箱之间,并且与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
第一位移机构,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端部;
第二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
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滑动连接,并且夹持探头;
检测仪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处,并且对所述被检测工件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支撑底座;
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
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壁上;
第二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上,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
第三滑槽,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第四滑槽,设置在靠近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三滑槽;
螺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四滑槽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
所述第三滑槽上设置有第三开口,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三开口的边缘为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三滑槽的边缘,所述第四滑槽上第四开口,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四开口的边缘为靠近所述螺孔侧的所述第四滑槽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第三滑槽处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
靠近所述第四滑槽处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
丝杠,与远离所述第三滑槽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壁相连接;
第一升降盘,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盘上,并且与所述丝杠相连接;
第二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盘上,并且供所述第一支撑件穿过;
第一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滑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滑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升降盘,与所述第一升降盘垂直连接;
第三升降盘,与所述第二升降盘垂直连接,并且在位移过程中可探入所述水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升降杆;
第三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的孔距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孔距,当所述升降杆位于目标高度时,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螺孔内插接有第一螺栓;
第三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侧的所述升降杆上,并且与所述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四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侧的所述升降杆上,并且与所述第四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凹孔,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升降杆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并且垂直于所述升降杆;
第四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并且当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目标位置时,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凹孔内插接有第二螺栓;
第五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五滑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边缘;
第六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五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六滑槽平行于所述第五滑槽;
第一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第二挡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挡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第一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之间,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包括:
第一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五滑槽和所述第六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的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五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六滑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侧的所述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六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
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滑杆;
第三挡件,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滑块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滑杆相连接;
第七滑槽,设置在远离所述水箱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侧壁上;
第八滑槽,设置在与所述第七滑槽相对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二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件进行滑动连接;
第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供所述第二滑杆穿过;
第七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七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八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且与所述第八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接;
第四挡件,与所述第三滑块相连接;
第五挡件,设置在与所述第四挡件相对侧的所述第三滑块上;
连接杆,一侧端部与所述第四挡件相连接,另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五挡件相连接;
第一夹持件,同时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第二夹持件,同时与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浸超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盘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被检测工件的V型块。
CN202320320815.2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391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815.2U CN219391921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815.2U CN219391921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1921U true CN219391921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5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0815.2U Active CN219391921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1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051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остаточных напряжений в детали
CN211652407U (zh) 一种便携式压痕法力学性能在役测试仪
CN103547386B (zh) 用于测定轧件的厚度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592851B (zh) 一种工件对称度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212674011U (zh) 一种硬度试验样品的外观检测工具
CN219391921U (zh) 一种水浸超声检测装置
WO2009119529A1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ystem for steel workpiece
CN205353010U (zh) 简易超声水浸扫查装置
CN103837596A (zh) 一种t型可调节式特征导波焊缝检测装置
CN110645871A (zh) 一种触点式测尺仪试样自动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CN109048384B (zh) 一种保温杯杯盖测泄漏装置及保温杯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2985236A (zh) 一种无需量具快速目视检验焊缝熔深的方法
CN202974182U (zh) 一种等速万向节双工位涡流传感器检测装置
CN216049695U (zh) 一种用于保温层下腐蚀的连续型测厚仪
CN113514356A (zh) 一种电站锅炉受热面管道硬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0570333U (zh) 一种触点式测尺仪试样自动对中装置
CN216593087U (zh) 电阻焊电极检测装置
CN215658407U (zh) 一种快速测量摩擦焊焊件摩擦量的装置
CN213778966U (zh) 电解抛光深度精密测量仪
CN213902146U (zh) 一种便于快速检测形变的临时工装
CN218481458U (zh) 一种金属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
CN218179895U (zh) 一种贯通检测机
CN219935751U (zh) 一种焊缝超声检测缺陷辅助测量工具
CN219869609U (zh) 一种异型薄壁件热处理变形检测装置
CN216718096U (zh) 一种快速测定材料末端淬透性能的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