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4411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4411U
CN219354411U CN202320229098.2U CN202320229098U CN219354411U CN 219354411 U CN219354411 U CN 219354411U CN 202320229098 U CN202320229098 U CN 202320229098U CN 219354411 U CN219354411 U CN 219354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bsorber
absorbent article
waist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90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葵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4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4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漏出到吸收性物品外部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含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和透水性片(6W)的吸收体(6)、上侧片(7)、下侧片(5)和腰片(9F、9R)。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而构成。透水性片(6W)覆盖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的至少皮肤面侧具有透水性,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长度方向端部侧未粘接。腰片(9F、9R)配置在比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更靠顶端侧且从吸收体(6)离开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上侧片(7)与下侧片(5)之间,与上侧片(7)和下侧片(5)粘接,并在宽度方向上比吸收体(6)延伸得更长。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已知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日本特开2021-19728)。
实用新型内容
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吸收体中包含砂粒状的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粒子。吸收性物品存在SAP粒子漏出到吸收性物品外部的顾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能够抑制SAP粒子漏出到吸收性物品外部。
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吸收体、上侧片、下侧片和腰片。所述吸收体包含SAP层和透水性片。所述SAP层含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粒子而构成。所述透水性片覆盖所述SAP层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所述SAP层的至少皮肤面侧具有透水性,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侧未粘接。所述上侧片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皮肤面侧。所述下侧片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所述腰片配置在比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更靠顶端侧且离开所述吸收体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所述上侧片与所述下侧片之间,所述腰片与所述上侧片和所述下侧片粘接,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吸收体延伸得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片的厚度也可以大于所述SAP粒子的平均粒径。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腰片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也可以为所述SAP的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片也可以是不具有收缩性的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具备:一对防漏片,其分别与所述上侧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接合且具有非透水性;以及第1伸缩构件,其在沿所述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设在所述防漏片上。所述防漏片也可以通过固定部固定在所述上侧片上,所述固定部设在与所述防漏片和所述上侧片的接合部位相比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且设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侧片和所述吸收体之间、以及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侧片和所述腰片之间的各层间也可以不设置非粘接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腰片也可以具有在沿所述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设置的第2伸缩构件。在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腰片之间,所述上侧片与所述下侧片也可以为弱粘接或不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体也可以将连续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切断而形成为1枚吸收性物品。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连续体也可以被折叠成曲折状。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进行所述吸收体的SAP固定率试验时,所述SAP粒子的固定率也可以为91%。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在所述上侧片上设有压花槽。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体也可以不含有纸浆。在本实用新型一方案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包含未被固定的SAP粒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SAP粒子漏出到吸收性物品外部。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的尿布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沿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尿布伸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制造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制造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SAP固定率试验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是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
<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带式一次性尿布(是本申请所说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以下简称为"尿布"),将连结与穿戴者的腹部相对配置的前身和与背部相对配置的后身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配置于穿戴者的下裆(与胯裆相对配置)的下裆部,位于该前身(长度方向一侧)与后身(长度方向另一侧)之间(长度方向的中央)。另外,在尿布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以下简称为“穿戴状态”)下,将朝向穿戴者的皮肤一侧(在穿戴状态下是内侧)作为皮肤面侧,将皮肤面侧的相反侧(在穿戴状态下是外侧)作为非皮肤面侧。而且,将连结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除此之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作为平面观察。另外,尿布1的前后左右是指在尿布1被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前后左右一致的方向。例如,在本申请所说的左右方向,是指在尿布1被穿戴者穿戴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左右一致的方向。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立体图。尿布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尿布1具有:与穿戴状态下覆盖穿戴者***的下裆对应的部位即下裆区域1B;位于下裆区域1B的前侧且与穿戴者的前身对应的部位即前身区域1F;以及位于下裆区域1B的后侧且与穿戴者的后身对应的部位即后身区域1R。在后身区域1R的左右两侧的边缘,设有能够向设在前身区域1F的非穿戴者侧的面上的前贴片2F粘贴的带2L、2R。如果在前身区域1F配置于穿戴者的腹部侧、且后身区域1R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状态下将带2L、2R粘贴于前贴片2F,则尿布1以包围穿戴者的腹围和大腿部的状态固定到穿戴者的身体上。由于尿布1以这种形态固定到穿戴者的身体上,所以穿戴者能够以穿戴有尿布1的状态站立行走。
尿布1中,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主要以裆下区域1B为中心而配置。另外,尿布1中,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流出路径的间隙,在围绕穿戴者的腿部(大腿部)的部位设置腿收紧部3AL、3AR,在比腿收紧部3AL、3AR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立体收紧部3BL、3BR,在包围穿戴者的腹围的部位设置腰收紧部3R。腿收紧部3AL、3AR、立体收紧部3BL、3BR和腰收紧部3R通过伸缩构件的伸缩力(弹力)而与穿戴者的皮肤紧贴。因而,从穿戴者的***排出的液体不会从尿布1漏出而是被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再者,作为伸缩构件,能够适当选择线状橡胶(橡胶线)、带状橡胶等。
图2是尿布1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将非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沿宽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图。图4是从皮肤一侧观察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的俯视图。再者,在图4中,省略了伸缩构件4C、4SL、4SR的图示。尿布1具有在穿戴状态下形成外表面的罩片4。罩片4是片状构件,具有在相当于长边的部位设有缩窄部4KL、4KR的大致长方形的外观,形成尿布1的外装面。缩窄部4KL、4KR设在穿戴者的大腿部所处的部位(图4所示绕腿区域10L、10R)。罩片4为了后述的背片5的加强、手感的提高而设置,例如,为了抑制***物的泄漏,可以使用由不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作为其材料。作为不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例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罩片4不限于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具有内罩片和外罩片的多层(2层)构造。
并且,尿布1具有在罩片4的皮肤面一侧依次层叠的背片5(本实用新型的“下侧片”一例)、吸收体6、顶片7(本实用新型的“上侧片”一例)。背片5、吸收体6、顶片7都是具有大致长方形外观的片状构件,以长度方向与罩片4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依次层叠于罩片4。背片5与罩片4同样是为了抑制***物泄漏而以非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为材料而形成的片。为了抑制穿戴状态下的潮热,背片5优选由一并具有透湿性的材料构成。另外,顶片7是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一侧的片状构件。顶片7在其一部分或全部具有透液性。因此,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从穿戴者***出的液体通过能够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7进入吸收体6,并在此被吸收。例如,纺织布、无纺布、多孔质膜能够作为顶片7的材料使用。顶片7也可以具有亲水性。再者,顶片7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为3gsm。
底片5、吸收体6、顶片7均从前身区域1F延伸到后身区域1R。因而,如果用底片5、吸收体6和顶片7层叠而成的罩片4覆盖穿戴者的***,则成为底片5、吸收体6和顶片7的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及背侧的状态。即,穿戴者的***成为从穿戴者的腹部侧到背侧被吸收体6覆盖的状态。因此,无论穿戴者以腹部朝下的姿势和将背部朝下的姿势中的哪个姿势向体外排出液体,排出的液体都会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接触。再者,顶片7和底片5在长度方向上比吸收体6长,延伸到尿布1的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的各端部。
另外,尿布1被设置为,用于形成上述腿收紧部3AL、3AR的伸缩构件4SL、4SR在罩片4与底片5之间沿尿布1的长度方向伸缩。伸缩构件4SL、4SR以根据尿布1在设计上所要求的弹力(收缩力)等而确定的适当条数(本实施方式中为3条)设置。再者,如图4所示,腿收紧部3AL、3AR在下裆区域1B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包含作为穿戴者的大腿部所处部位的绕腿区域而配置。绕腿区域10L、10R配置在下裆区域1B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另外,在伸缩构件4SL、4SR的配置区域形成腿收紧部3AL、3AR。
另外,尿布1具有细长带状的侧片8L、8R(本公开的“一对防漏片”的一例)。侧片8L、8R是设在顶片7的长边部分且具有非透水性(不透液性)的片。侧片8L、8R中,与罩片4同样在穿戴者的大腿部所处部位(图4所示绕腿区域10L、10R)设置缩窄部8KR、8KL。并且,在侧片8L、8R沿着长度方向配置有用于形成立体收紧部3BR、3BL的伸缩构件8ER、8EL(本公开的“第1伸缩构件”的一例)。如果尿布1处于穿戴状态的形态、即尿布1处于侧视U字状的形态,则侧片8L、8R因收缩构件8EL、8ER的收缩力在长度方向上拉近而从顶片7立起,成为防止液体流出的立体收紧部3BR、3BL。
再者,罩片4中,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腹围之间形成间隙的伸缩构件4C在比伸缩构件4SL、4SR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内侧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设置。伸缩构件4C根据尿布1中在设计上要求的弹力(收缩力)等而设置。
另外,用于形成上述腰收紧部3R的伸缩构件9ER(本实用新型的"第2伸缩构件"的一例),在比吸收体6的端部更靠背侧的位置,配置在设置于底片5与顶片7之间的腰片9R上。腰片9R配置在比吸收体6的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靠顶端侧、且远离吸收体6的位置并且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是在宽度方向上比吸收体6延伸得更宽的片状构件。腰片9R由2枚无纺布片层叠而形成,伸缩构件9ER以沿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粘接在这2枚无纺布片之间。伸缩构件9ER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配置在腰片9R上。因此,腰片9R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收缩性,与伸缩构件9ER配合地作为带状伸缩构件发挥作用。如果设在腰片9R的左右两侧的带2L、2R在穿戴者的腹部侧贴合于前贴片2F上,则伸缩构件9ER发挥收缩力使尿布1与穿戴者紧密接触,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腰围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在比吸收体6的端部更靠腹部侧的位置,在底片5与顶片7之间设有腰片9F。腰片9F配置在比吸收体6的前身区域1L侧的端部靠顶端侧、且远离吸收体6的位置并且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是在宽度方向上比吸收体6延伸得更宽的片状构件。腰片9F与腰片9R同样是2枚无纺布片层叠而形成的。再者,在腰片9F上未配置伸缩构件,腰片9F不具有收缩性。再者,腰片9F、9R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gsm。
再者,在本申请中,所谓片重叠的状态,并不限定于在互相重叠的片彼此以整个面接触的状态重叠的形态,而是包含片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形态的概念。另外,片彼此粘接的状态,是包含在该片彼此之间夹着其他片、隔着该其他片将该片彼此粘接的形态在内的概念。
接着,对吸收体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6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吸收芯6C不是由纸浆形成的。即,吸收体6不含有纸浆。吸收体6具有SAP的比例较多的结构。
图5是将吸收体6从图3的截面图中抽出而表示的截面图。吸收体6具有:吸收芯6C、以及包住该吸收芯6C的芯包裹片6W(本实用新型的"透水性片"的一例)。芯包裹片6W由至少在皮肤面侧具有透水性的片构成,使通过了顶片7的液体流入吸收芯6C。在本实施方式中,芯包裹片6W由2枚薄纸(tissue)构成。2枚薄纸中的1枚配置在非皮肤面侧,折入皮肤面侧的宽度方向端部,与配置在皮肤面侧的另1枚薄纸包括皮肤面侧宽度方向端部在内地相互粘接。由此,芯包裹片6W覆盖吸收芯6C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包住吸收芯6C的整体,防止吸收芯6C的走形。再者,芯包裹片6W也可以由1枚片构成。
吸收芯6C具有:分别配置在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基层60A、配置在2层基层60A之间的导流层60B、以及分别配置在导流层60B与各基层60A之间的SAP层60C。基层60A使用气流成网无纺布。在皮肤面侧基层60A的非皮肤面侧,通过热熔粘接剂粘接有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的粒子,由此,配置有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即SAP粒子而形成的SAP层60C。同样地,在非皮肤面侧的基层60A的皮肤面侧,通过热熔粘接剂粘接有SAP粒子,由此,配置有包含SAP粒子而形成的SAP层60C。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6具有2层SAP层60C和包裹SAP层60C的芯包裹片6W。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SAP粒子是指将含有SAP的树脂组合物制成粒状而得到的粒子。在此所说的"含有SAP的树脂组合物"是包含:仅由SAP构成的组合物、和以SAP为主成分并在其中以不对吸水性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含有其他物质的组合物这两者的概念。作为"其他物质",可以举出添加剂(以使粒子表面疏水化为目的而添加的表面改性剂等)、SAP合成时残存的未反应单体等。
另外,导流层60B配置在2层SAP层60C之间,使用膨松的热风无纺布。导流层60B使尿等液体向SAP层60C扩散。由此,吸收体6能够以整个SAP层60C吸收、保持尿等液体。
图6是将非穿戴状态下的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沿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对于芯包裹片6W,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是不粘接的。关于该不粘接的理由稍后叙述。另外,腰片9F、9R在皮肤面侧与顶片7粘接,在非皮肤面侧与底片5粘接。该粘接例如使用热熔粘接剂。
在吸收体由纸浆形成的情况下,SAP粒子与纸浆的纤维相互缠绕,不易从吸收体脱落。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6不含有纸浆,在由气流成网无纺布构成的基层60A上粘接有SAP粒子。在具备这种结构的吸收体6中,SAP粒子不与纤维等缠绕,SAP粒子变得容易在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端部侧脱落。
虽然SAP层60C的SAP粒子通过热熔粘接剂粘附到基层60A上,但也存在从基层60A剥离脱落的SAP粒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有时包含未固定的SAP粒子。该SAP粒子在尿布没有采取任何对策的情况下可能漏出到尿布的外侧。例如,如果在顶片与底片之间形成间隙,则从吸收体脱落了的SAP粒子向尿布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扩散,可能从顶片与底片之间漏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备配置在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腰片9F、9R。另外,顶片7和底片5在吸收体6的端部侧、即吸收体6与腰片9F、9R之间相互弱粘接或不粘接。更具体而言,在图6所示的D1、D2内的区域,顶片7和底片5为弱粘接或不粘接。再者,D1是后身区域1R侧的吸收体6与腰片9R的距离。D2是前身区域1F侧的吸收体6与腰片9F的距离。省略D1、D2的详细说明。在此,弱粘接是指不会破坏相互粘接的各片就能够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是设想在利用穿戴尿布1时所施加的力(例如伸缩构件的收缩力)等能够自然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通过在D1、D2内的区域使顶片7和底片5不粘接或为弱粘接,SAP粒子从SAP层60C脱落,进入顶片7与底片5之间,将两者剥开,由此,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形成空间(以下有时称为"SAP的收纳空间"),能够在SAP的收纳空间中收纳SAP粒子。另外,由于在比SAP的收纳空间靠长度方向的端部侧配置有腰片9F、9R,因此能够抑制SAP粒子向比腰片9F、9R更靠端部侧移动。由于腰片9F、9R与顶片7和底片5相对牢固地粘接,所以能够防止SAP收纳空间与尿布1的外部连通,抑制SAP粒子向外部漏出。另外,由于腰片9F、9R比吸收体6更宽,所以即使漏出到SAP的收纳空间的SAP粒子沿宽度方向移动,腰片9F、9R也能够抑制SAP粒子的漏出。
另外,在D2内的区域,当顶片7和底片5未粘接的情况下,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未涂布热熔粘接剂,当顶片7和底片5为弱粘接的情况下,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涂布有少量热熔粘接剂,因此,D2内的区域的刚性相对低从而变得容易弯折。在此,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的带2L、2R的钩部贴附到前贴片2F的环部上,带2L、2R的前侧(腹部侧)端部和D2内的区域在厚度方向重叠的情况下,尿布1容易在比该前侧端部靠前侧的位置向非皮肤面侧弯折。这样,对于尿布1,在穿戴状态下在D2内的区域,顶片7和底片5向非皮肤面侧弯折,由此,能够在该弯折部分拦截SAP粒子。
另外,腰片9F、9R的厚度比SAP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例如,SAP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85mm,腰片9F、9R比0.85mm厚,例如为1mm~1.5mm左右。即使SAP粒子移动到SAP的收纳空间中,由于SAP的收纳空间位于吸收体6与腰片9F、9R之间,所以也能够通过吸收体6和腰片9F、9R的厚度,防止SAP的容纳空间内的SAP经由顶片7接触穿戴者的皮肤面。由此,尿布1能够防止移动到SAP的收纳空间中的SAP粒子的厚度和异物感影响穿戴者。
另外,在吸收体6与腰片9F、9R的各距离D1、D2为10mm以下的情况下,穿戴者的腹部及背部的皮肤面为曲线,因此皮肤难以与SAP收纳空间上的顶片7接触,为了即使在对尿布1施加体压的状态下也不会对皮肤带来SAP的异物感,优选吸收体6和腰片9F、9R的厚度为1mm以上。通过将吸收体6和腰片9F、9R设为1mm以上的厚度,使穿戴者的皮肤与吸收体6和腰片9F、9R接触,抑制穿戴者的皮肤与SAP收纳空间内的SAP接触。因此,尿布1能够抑制对穿戴者造成因SAP粒子接触而带来的不适感。
另外,吸收体6和腰片9F、9R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的各距离D1、D2优选为SAP的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更优选地,该距离为SAP的平均粒径的10倍以上。在SAP粒子从SAP层60C脱落,在顶片7与底片5之间形成SAP的收纳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将吸收体6和腰片9F、9R的各距离如上所述地设定,能够防止SAP粒子将顶片7和底片5剥开的力施加到腰片9F、9R与顶片7和底片5的粘接上。因此,尿布1能够防止腰片9F、9R与顶片7和底片5被剥开,能够抑制SAP粒子漏出。
另外,前身区域1F侧的腰片9F不具有收缩性。在前身区域1F侧,由于没有对芯包裹片6W施加宽度方向的收缩力,所以可抑制芯包裹片6W在厚度方向上打开。另外,如果对吸收体6施加收缩力,则SAP粒子容易从SAP层60C脱落,但在前身区域1F侧,不会对吸收体6施加收缩力,SAP粒子不易脱落。
再者,腰片9F的下裆区域侧与底片5也可以是弱粘接或不粘接。由此,在腰片9F的下裆区域侧与底片5之间也形成SAP的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收纳了SAP粒子的情况下,腰片9F配置在比该收纳空间更靠皮肤面侧,因此能够降低该收纳空间内的SAP粒子的皮肤接触(异物感)。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穿戴状态下的D2内的区域使顶片7和底片5向非皮肤面侧弯折,能够进一步降低该收纳空间内的SAP粒子的皮肤接触。
另外,如图4所示,由侧片8L、8R和伸缩构件8EL、8ER形成的立体收紧部3BL、3BR沿着上顶片7的宽度方向端部配置,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侧片8L、8R在顶片7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接合。该接合使用热熔粘接剂。侧片8L、8R在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折回线30L、30R更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与顶片7和罩片4粘接,在比折回线30L、30R更靠内侧的位置未与顶片7粘接。因此,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以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通过设在侧片8L、8R上的伸缩构件8EL、8ER的收缩力,使侧片8L、8R的比折回线30L、30R更靠内侧的部分向皮肤面侧立起,由此,形成立体收紧部3BL、3BR。
在立体收紧部3BL、3BR立起的情况下,形成有成为该立起的长度方向起点的固定部31L、31R。再者,在图4中,将固定部31L、31R涂黑进行图示。固定部31L、31R形成在比折回线30L、30R更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固定部31L、31R形成在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的两侧,各固定部31L、31R从厚度方向观察横跨吸收体6和腰片9F、9R配置。固定部31L、31R通过在侧片8L、8R的非皮肤面侧与顶片7之间涂布热熔粘接剂而形成。侧片8L、8R也通过固定部31L、31R固定在顶片7上。
在此,在固定部31L、31R和顶片7与吸收体6、以及顶片7和腰片9F、9R之间的各层间未设置非粘接区域。在此,层间是指各片之间,在固定部31L、31R的非皮肤面侧,顶片7与吸收体6、以及顶片7与腰片9F、9R粘接着。通过固定部31L、31R提高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的刚性,并且,固定部31L、31R跨越不具有收缩力的腰片9F而配置,因此吸收体6的收缩在前身片区域1F侧也被抑制,因此,在吸收体6的前侧能够抑制SAP粒子从SAP层60C脱落。另外,即使固定部31L、31R跨越具有收缩力的腰片9R而配置,也能够提高吸收体6的后身区域1R侧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吸收体6的后侧端部扭曲。再者,为了抑制吸收体6的扭曲,固定部31L、31R优选在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重叠形成在吸收体6上。
另外,即使在SAP粒子漏到比折回线30L、30R靠外侧,SAP粒子侵入到侧片8L、8R与顶片7或底片5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SAP收纳到SAP收纳空间中,通过腰片9F、9R抑制SAP粒子漏到外部。
另外,如图4所示,顶片7具有形成为斜格状的压花凹槽20。压花槽20通过对顶片7进行压花加工(3D压花)而形成。再者,顶片7也可以通过层叠2枚无纺布片而构成,通过对这2枚无纺布片进行压花加工而形成压花槽20。另外,顶片7也可以由1枚无纺布片构成,通过对该无纺布片进行压花加工而形成压花槽20。尿布1通过在顶片7形成压花槽20,使穿戴者不易感到吸收体6的SAP层60C所含的SAP粒子和从基层60A脱落了的SAP粒子等的颗粒感,能够抑制穿戴感下降。
接着,对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端部侧,芯包裹片6W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不粘接的理由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工序中,吸收体6沿宽度方向切断而用于形成为1枚尿布1,并组装到尿布1中。因此,吸收体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成为从连续体被切断的状态,在该端部,芯包裹片6W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成变得不粘接。
在此,对吸收体6的连续体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制造装置一例的图。制造装置M1具备制造装置主体M2和升降装置M3。制造装置主体M2是使用无纺布、吸收体、橡胶线、膜等各种材料组装尿布的装置。另外,升降装置M3是能够将作为制造装置主体M2使用的材料之一的吸收体6的连续体600搭载在台上的升降装置。连续体600被折叠成蛇腹状。
制造装置主体M2例如是连续地导入卷成卷状的长材料而组装吸收性物品的装置。因而,制造装置主体M2例如从上侧依次导入搭载在升降装置M3上的连续体600而组装尿布1。
制造装置M1设置在制造工厂T的建筑物内。制造工厂T的建筑物内为分层结构。而且,制造装置主体M2安装在制造工厂T的上侧地板F2上,升降装置M3安装在制造工厂T的下侧地板F1上。下侧地板F1比上侧地板F2低。而且,安装在下侧地板F1上的升降装置M3具有到达上侧地板F2的高度。另外,升降装置M3被安装成上部位于设在制造装置主体M2上的连续体600的导入部附近。因此,在设置于制造装置主体M2的连续体600的导入部附近设有辊M4,用于防止从比上侧地板F2低的位置被拉起而导入到制造装置主体M2的连续体600与上侧地板F2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M1将从升降装置M3向重力方向上侧供给的连续体600从重力方向下侧向制造装置主体M2的导入部导入。然后,在制造装置主体M2中,连续体600从导入部沿水平方向导入。因而,在辊M4处,从重力方向下侧供给的连续体600的行进方向向水平方向变更。由于在制造装置M1的导入部设有辊M4,因此制造装置M1能够将从升降装置M3出来并朝向重力方向上侧的连续体600向导入部导入,在与导入部的辊M4接触之前不会与任何物体接触。
折叠成蛇腹状的连续体600在被导入时的折叠解除时,SAP粒子容易从基层60A脱落。尿布1由于具备腰片9F、9R,因此即使含有该脱落的SAP粒子也能够抑制SAP粒子泄漏到外部。
图8是示出SAP固定率试验的概要的图。图8是用于调查SAP粒子以何种程度固定在吸收体6上的装置。杆从基座100垂直地立起,在杆的上方铅直地设置有长度10cm的导轨101。在导轨101的内侧配置有下落棒102。实验者将下落棒102举起到导轨101的上端并放手时,下落棒102沿着导轨101自由下落10cm。
在下落棒102配置吸收体6。在下落棒102的正下方设有对下落了的SAP粒子进行计量的电子天平103。在该状态下,反复进行20次下落动作,对没有固定在吸收体6内部的SAP粒子进行计量。在将脱落了的SAP量设为DR、并将设计上配合在吸收体6中的SAP量设为DF的情况下,SAP的固定率(%)可以通过下式(1)求出。
SAP的固定率=(1-DR/DF)×100…(1)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吸收体6的SAP固定率试验时,SAP粒子的固定率为91%。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备腰片9F、9R,因此即使具备SAP粒子的固定率为91%的吸收体6也能够抑制SAP粒子向外部泄漏。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带式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吸收性垫或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以上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包含的特征可以分别组合。

Claims (9)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包含:
吸收体(6),其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和透水性片(6W),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含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而构成,所述透水性片(6W)覆盖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的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层(60C)的至少皮肤面侧具有透水性,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侧未粘接;
上侧片(7),其配置在所述吸收体(6)的皮肤面侧;
下侧片(5),其配置在所述吸收体(6)的非皮肤面侧;以及
腰片(9F、9R),其配置在比所述吸收体(6)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更靠顶端侧且离开所述吸收体(6)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所述上侧片(7)与所述下侧片(5)之间,所述腰片(9F、9R)与所述上侧片(7)和所述下侧片(5)粘接,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吸收体(6)延伸得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片(9F、9R)的厚度大于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6)与所述腰片(9F、9R)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平均粒径的2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片(9F、9R)是不具有收缩性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对防漏片(8L、8R),其分别与所述上侧片(7)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接合且具有非透水性;以及
第1伸缩构件(8EL、8ER),其在沿所述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设在所述防漏片(8L、8R)上,
所述防漏片(8L、8R)通过固定部(31L、31R)固定在所述上侧片(7)上,所述固定部(31L、31R)设在与所述防漏片(8L、8R)和所述上侧片(7)的接合部位相比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且设在所述吸收体(6)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侧,
在所述固定部(31L、31R)与所述上侧片(7)和所述吸收体(6)之间、以及所述固定部(31L、31R)与所述上侧片(7)和所述腰片(9F、9R)之间的各层间未设置非粘接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片(9F、9R)具有在沿所述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设置的第2伸缩构件(9ER),
在所述吸收体(6)与所述腰片(9F、9R)之间,所述上侧片(7)与所述下侧片(5)为弱粘接或不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吸收体(6)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固定率试验时,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固定率为9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片(7)上设有压花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含未被固定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CN202320229098.2U 2022-11-21 2023-02-16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93544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85983 2022-11-21
JP2022185983A JP2024074669A (ja) 2022-11-21 2022-11-21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4411U true CN21935441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9098.2U Active CN219354411U (zh) 2022-11-21 2023-02-16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74669A (zh)
CN (1) CN21935441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74669A (ja) 2024-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06302B1 (ko) 개선된 미감 및 수용을 위해 증대된 탄성부 설계를 갖는흡수 물품
JP3479114B2 (ja) 臍保護特性と縮小吸収体構造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RU2341240C2 (ru) Простое одноразовое 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 воздухопроницаемыми боковыми крылышками
CN105997361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及其制造方法
US7048725B2 (en) Absorbent structure
WO1999033422A1 (en) Incontinence article for males
KR20140012740A (ko) 쿠션화된 허리밴드를 갖는 흡수 용품
TW201325570A (zh)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JP5085355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US9198808B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219354411U (zh) 吸收性物品
TW202034877A (zh) 短褲型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KR100266193B1 (ko) 흡수제품에 사용하기 위한 예비접착된 섬유층을 갖는 탄성 망상 기재
JP6099130B2 (ja)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15536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9354401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9254662A (ja) 吸収性物品
CN219743128U (zh) 吸收性物品
WO2023210292A1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N219516841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54400U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CN219354399U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JP6939617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9516835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6098766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