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092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092U
CN219353092U CN202222917258.0U CN202222917258U CN219353092U CN 219353092 U CN219353092 U CN 219353092U CN 202222917258 U CN202222917258 U CN 202222917258U CN 219353092 U CN219353092 U CN 219353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axis
susceptor
induction coil
along
axial s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72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智勇
胡瑞龙
黄林建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72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09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5042 priority patent/WO202409367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2Cartridges or containers for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感应线圈,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围绕第一中心轴线螺旋卷绕的管状感应线圈;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受器被构造成围绕第二中心轴线的管状感受器;其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时所述感受器沿轴向完全置入在所述感应线圈内部,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大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从而完全覆盖所述感受器的轴向跨距。以上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内,这样由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的耦合显著增加,提升了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具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两个部分;雾化器内部存储有液体基质以及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芯,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路板。
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感受器不能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内,由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的耦合较少,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感受器不能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内,导致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的耦合较少,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感应线圈,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围绕第一中心轴线螺旋卷绕的管状感应线圈;
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受器被构造成围绕第二中心轴线的管状感受器;
其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时所述感受器沿轴向完全置入在所述感应线圈内部,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大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从而完全覆盖所述感受器的轴向跨距。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感受器之间的最小径向距离介于3~7mm。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二倍以上。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介于10mm~15mm。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介于4mm~6mm。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
所述感受器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
在一示例中,提供给所述感应线圈的工作频率介于500KHz~3MHz。
在一示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电源组件的雾化器;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将高频振荡电流提供给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源、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所述雾化器的接收腔以及所述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环绕地布置在所述接收腔周围;
所述感受器轴向布置在所述至少部分所述雾化器内。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所述接收腔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三分之二以上;和/或,
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接收于所述接收腔的所述雾化器的至少部分的轴向跨距的三分之一以下。
在一示例中,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至少一部分界定所述接收腔,所述感应线圈环绕在所述基座***。
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接收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与收容在所述接收腔的所述雾化器的至少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值在3mm以内。
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沿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接收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感受器沿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雾化器的底端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值在3mm以内。
以上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内,这样由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的耦合显著增加,提升了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器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线圈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加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加热组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雾化器10可拆卸地或者可移除地与电源组件20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磁性、螺纹连接。在其它示例中,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不可拆卸地连接,也是可行的。
如图3-图6所示,雾化器10包括上壳体11、密封件12、上支架13、雾化芯14、密封件15以及底座16。
上壳体11具有吸嘴端和敞口端。吸嘴端设置有出气口,雾化后的气溶胶通过出气口可被使用者吸食。上壳体11内还具有一体形成的传输管11a,传输管11a的内表面界定部分气流通道,传输管11a的上端与出气口连通,其下端与上支架13连接。
储液腔A由上壳体11的内表面和底座16的内表面共同界定形成,储液腔A用于存储可生成气溶胶的液体基质。由图中可以看出,部分储液腔A延伸至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中并且环绕感受器141。
液体基质优选地包含含烟草的材料,所述含烟草的材料包含在加热时从液体基质释放的挥发性烟草香味化合物。替代地或另外,液体基质可以包含非烟草材料。液体基质可以包括水、乙醇或其它溶剂、植物提取物、尼古丁溶液和天然或人造的调味剂。优选的是,液体基质进一步包含气溶胶形成剂。合适的气溶胶形成剂的实例是甘油和丙二醇。
密封件12设置在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以对传输管11a与上支架13之间、底座16与上壳体1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上支架13保持在底座16中。上支架13大致呈管状,上支架13的下端被收容在第二连接部分162内,上支架13的上端朝向底座16的第一连接部分161延伸、且与传输管11a连接。上支架13的内部中空部分界定部分气流通道。上支架13中间部分的内径或者外径较其它部分的内径或者外径小。
雾化芯14被收容在上支架13内、且靠近上支架13的下端设置;装配后,雾化芯14完全位于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内。雾化芯14与上支架13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62是同轴布置的。上支架13的侧壁设置有过液孔,储液腔A存储的液体基质通过该过液孔可以传递至雾化芯14。
雾化芯14包括感受器141。感受器141配置为与感应线圈26耦合,在被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以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感受器141可选用以下至少之一材料制成:铝、铁、镍、铜、青铜、钴、普通碳钢、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或奥氏体不锈钢。
感受器141被构造成围绕中心轴线S1的管状感受器。感受器141可以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例如,对于圆形横截面的感受器141,中心轴线S1为感受器141顶端的圆形横截面的中心与底端圆形横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其它形状与此类似。
感受器141轴向布置在上支架13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62内,优选的实施中,中心轴线S1与上支架13或者第二连接部分162的中心轴线是重合的。感受器141的内径介于0.2mm~20mm,壁厚介于0.1mm~2mm,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d1介于4mm~6mm,在一具体的示例中,轴向跨距d1为5mm。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中心轴线S1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3,以下进行说明。
雾化芯14还可包括液体传递单元142,以吸取通过过液孔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感受器141。液体传递单元142具有保持液体的能力,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毛细性和空隙度,以便结合不同的液体基质物理特性使用,例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和蒸汽压。合适材料的示例可以是呈纤维或烧结粉末形式的陶瓷或石墨类材料或多孔金属,例如多孔陶瓷、多孔玻璃、陶瓷纤维、金属纤维等。合适材料的示例可以是天然或人造纤维材料,例如天然棉纤维、玻璃纤维、海绵、无纺布等,例如液体传递单元142由纺成纤维或挤出纤维制成的纤维状材料,例如醋酸纤维素、聚酯纤维、粘结聚烯烃、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等。
优选的实施中,液体传递单元142采用多孔陶瓷,多孔陶瓷的材质包括氧化铝、氧化锆、高岭土、硅藻土、蒙脱石中的至少一种。多孔陶瓷的孔隙率可以在10%~90%范围内调整,平均孔径可以在10μm~150μm范围内调整。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调整例如可以通过造孔剂添加量和造孔剂粒度选择进行。
在该优选的实施中,液体传递单元142呈中空的圆柱状或者管状,感受器141与液体传递单元142的形状相匹配。感受器141可以设置在液体传递单元142的内表面或者埋设于液体传递单元142内,中空圆柱状的液体传递单元142,其内侧壁界定或者形成雾化芯14的雾化面,外侧壁界定或者形成吸取液体基质的吸液面,中空部分界定部分气流通道,雾化后的气溶胶与空气一起可流向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出气口。
感受器14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41a,孔径为0.1mm~0.5mm,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气溶胶可通过通孔141a从雾化面逸出到气流通道内。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41a还可增加感受器141与多孔陶瓷烧结后的结合力,提高雾化芯14的整体强度。
密封件15套设在上支架13上,密封件15用于对上支架13与第二连接部分16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底座16与上壳体11构成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底座16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分161和第二连接部分162。第一连接部分161被收容在上壳体11内,第二连接部分162裸露在上壳体11或者雾化器10外。第一连接部分16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径向尺寸。第二连接部分16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者圆形。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端设置有进气口,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流入,依次经过雾化芯14、上支架13、传输管11a后,从上壳体11的出气口流出。
如图7所示,电源组件20包括下壳体21、下支架22、电芯23、电路24、基座25、感应线圈26、屏蔽件27以及传感器28。
下壳体21为具有两端开口的柱状结构。下壳体21与上壳体11界定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外壳。下壳体21的外表面设置有气流入口,外部空气通过该气流入口流入下壳体21内。下壳体21的前后两侧外表面的一部分凸出以使得部分电源组件2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大,进而可收容较大尺寸的感应线圈26。
下支架22被收容在下壳体21内,电芯23、电路24、基座25、感应线圈26、屏蔽件27以及传感器28均设置在下支架22上。下支架22的长度方向尺寸小于下壳体21的长度方向尺寸。下支架22的上端与下壳体21的上端之间或者下支架22与下壳体21的内表面之间界定形成接收腔B,下支架22的下端与下壳体21下端的端部抵接;装配后,部分上壳体11被接收在接收腔B内。
电芯23提供用于操作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电力。电芯23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芯或一次性电芯。
电路24可以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电路24不仅控制电芯23和感应线圈26的操作,而且还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电路24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逻辑门阵列,或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和存储微处理器中可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器的组合。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路24可以包括另一类型的硬件。
基座25的至少一部分界定接收腔C。具体地,基座25大致呈管状,其内部的中空部分界定或者形成至少部分接收腔C。装配后,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至少部分被接收在接收腔C内。在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被接收在接收腔C内时,第一连接部分161与基座25是保持接触的,而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表面与接收腔C的底壁之间是保持接触的或者间隙非常小可以忽略。
感应线圈26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电芯23将高频振荡电流提供给感应线圈26。供应到感应线圈26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500KHz~3MHz;优选的,所述频率可以介于500KHz~2.5MHz;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频率可以介于500KHz~2MHz;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频率可以介于500KHz~1.5MHz;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频率可以介于500KHz~1MHz。
如图8所示,感应线圈26的主体部分26a被构造成围绕中心轴线S2螺旋卷绕的管状感应线圈。主体部分26a套设或者环绕在基座25***,即周向或者环绕地布置在接收腔C的周围。主体部分26a可以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例如,对于圆形横截面的主体部分26a,中心轴线S2为主体部分26a顶端的圆形横截面的中心与底端圆形横截面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其它形状与此类似。感应线圈26的电连接部26b、电连接部26c用于与电芯23电连接。
主体部分26a是由较长的导线材料绕制而成,例如:采用500~2000根导线卷绕成型,或者采用5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7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9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10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12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1400~1900根导线,或者采用1600~1900根导线。导线材料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主体部分26a的匝数或者绕组介于4匝~20匝;优选的,介于6匝~20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5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2匝;进一步优选的,介于6匝~10匝。相邻匝数或者绕组之间的间距大约为0.1~0.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相邻匝数或者绕组之间的间距为0.2或者0.4mm。
基于感受器141的设计或者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整体设计等因素,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d1通常为第二连接部分162的轴向跨距的三分之一以下(大致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为了在底座16的第二连接部分162被接收在接收腔C内时,使得感受器141能够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26内,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d11大于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d1,且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d11为接收腔C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d12的三分之二以上,最大可与d12相同。这样,感受器141能够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26内,由感应线圈26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141的耦合显著增加。图9示出了感受器141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26内的情形。感受器141被完全置入在感应线圈26内,意味着感受器141的上下两端与感应线圈26的上下两端均是对应的保持间隔的。
在一示例中,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d11可以为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d1的二倍以上。优选的,介于2~3倍之间。
在一示例中,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d11介于10mm~15mm;优选的,介于10mm~14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10mm~13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11mm~13mm。
进一步的实施中,感受器141的中心轴线S1与感应线圈26的中心轴线S2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包括端点值)。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包括端点值)。在感受器141的中心轴线S1与感应线圈26的中心轴线S2之间的偏移距离为0mm时,意味着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重合;在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之间的距离为0mm时,意味着感受器141的中心与感应线圈26的中心重合、或者轴向方向的中心重合。图10-图11示出了这2种都重合的情形。
这是有利的,感应线圈26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其中心处是最强的,而在其两端处是较弱的;因此,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重合、且感受器141的中心与感应线圈26的中心重合,意味着由感应线圈26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141的耦合达到最佳,感应线圈26与感受器141构成的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达到最佳。
发明人对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之间的距离(对应以下表格中的D2)、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之间的距离(对应以下表格中的D1)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序号 D1 D2 转化效率
1 0 0 85.34%
2 1mm 0 74.58%
3 2mm 0 63.26%
4 3mm 0 51.24%
5 0 1mm 72.56%
6 0 2mm 59.76%
7 0 3mm 46.59%
以上测试结果能够表明: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重合、且感受器141的中心与感应线圈26的中心重合,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达到最佳,约为85.34%;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均呈下降趋势;相对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之间的距离变化,中心轴线S1与中心轴线S2之间的距离变化对感应加热组件的转化效率影响较大。
请再参考图4-图5、图7所示,与前述类似的,感受器141沿中心轴线S1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1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底端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2,感应线圈26沿中心轴线S2的轴向跨距的中点K2与接收腔C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d13,d2与d13之间的差值介于0~3mm。中心轴线S1与第二连接部分16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3,中心轴线S2与接收腔C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d14,d3与d14之间的差值介于0~3mm。
进一步的实施中,感应线圈26与感受器141之间的最小径向距离d15介于3~7mm;优选的,介于3~6mm;进一步优选的,介于4~6mm。确保由感应线圈26产生的交变磁场到感受器141的耦合。
屏蔽件27环绕设置或套设在感应线圈26外。屏蔽件27用于屏蔽感应线圈26大致沿着径向方向散发的磁场,以避免该散发的磁场影响其它部件。
传感器28通过感应通道感应下壳体21内的气流变化,即检测用户的抽吸,以生成信号控制雾化器10启动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应线圈,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感应线圈被构造成围绕第一中心轴线螺旋卷绕的管状感应线圈;
感受器,被配置为能够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发热,以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受器被构造成围绕第二中心轴线的管状感受器;
其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时所述感受器沿轴向完全置入在所述感应线圈内部,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大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从而完全覆盖所述感受器的轴向跨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之间的偏移距离介于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感受器之间的最小径向距离介于3~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二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介于10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介于4mm~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
所述感受器具有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的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给所述感应线圈的工作频率介于500KHz~3MHz。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电源组件的雾化器;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将高频振荡电流提供给所述感应线圈的电源、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所述雾化器的接收腔以及所述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环绕地布置在所述接收腔周围;
所述感受器轴向布置在所述至少部分所述雾化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所述接收腔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三分之二以上;和/或,
所述感受器沿所述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为接收于所述接收腔的所述雾化器的至少部分的轴向跨距的三分之一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至少一部分界定所述接收腔,所述感应线圈环绕在所述基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接收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与收容在所述接收腔的所述雾化器的至少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值在3mm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沿第一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接收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感受器沿第二中心轴线的轴向跨距的中点与所述雾化器的底端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值在3mm以内。
CN202222917258.0U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353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258.0U CN219353092U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雾化装置
PCT/CN2023/125042 WO2024093670A1 (zh) 2022-10-31 2023-10-17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258.0U CN219353092U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092U true CN219353092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7258.0U Active CN219353092U (zh) 2022-10-31 2022-10-31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092U (zh)
WO (1) WO20240936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670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6677B2 (en) * 2018-05-25 2023-12-26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Susceptor assembly for aerosol generation comprising a susceptor tube
US20220183374A1 (en) * 2019-03-11 2022-06-16 Nicoventures Trade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GB202016484D0 (en) * 2020-10-16 2020-12-02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and heating system
CN216701692U (zh) * 2021-11-16 2022-06-10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感应线圈
CN217609576U (zh) * 2022-03-11 2022-10-2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液体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器以及雾化单元
CN218354588U (zh) * 2022-05-17 2023-01-2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587U (zh) * 2022-05-17 2023-01-24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182805U (zh) * 2022-10-31 2023-06-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
CN219353092U (zh) * 2022-10-31 2023-07-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670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3670A1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82805U (zh)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
CN106686995B (zh) 电子烟装置及其构件
JP2023100885A (ja) 電子たば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部品
CN21835458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588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096448B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sensorial media cartridge
CN112074200B (zh) 模制筒组件
CN21614722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530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6260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068343A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with leakage prevention
KR20210098498A (ko) 분무기 및 분무기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CN116685224A (zh) 堆叠式感受器结构
KR102629493B1 (ko) 직조 섬유 라이너를 갖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용 마우스피스
CN21868198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102533744B1 (ko) 기류패스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2184740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981908A (zh) 电子雾化装置、感受器及其方法
CN22027494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315620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2071293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1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100002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8475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4582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