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2892U -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2892U
CN219342892U CN202320541880.8U CN202320541880U CN219342892U CN 219342892 U CN219342892 U CN 219342892U CN 202320541880 U CN202320541880 U CN 202320541880U CN 219342892 U CN219342892 U CN 219342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teel bar
continuous beam
beam bridge
reinforc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18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普
陈鑫泽
杨森
王龙飞
叶宁
王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zhig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zhig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zhig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zhig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18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2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2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2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涉及梁桥加固领域。所述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设置有第一钢筋组和第二钢筋组,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沿所述连接梁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不同;连接组件,与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梁体连接;以及加固层,形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位于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梁体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梁桥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连续梁桥是指上部结构由连续三个以上支座的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其适用于地质良好的桥位处,可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建成。而由于结构的限制,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上部连接处易产生负弯矩即形成为负弯矩区,该负弯矩区也是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所在位置处的桥面具有较高的开裂风险。
在当前的连续梁桥的设计中,通常采用在该负弯矩区设置多层连接件(或钢筋网)的措施,以达到减小桥面拉应力,进而控制桥面开裂的目的。但这样的结构虽然可以抵抗桥面负弯矩,但是此结构需要张拉预应力,从而导致此措施的施工步骤较为繁琐;此外,此结构需要较多的连接件即使得此结构造价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通过设置连接件来降低负弯矩区开裂风险的方法施工较为繁琐且造价高昂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设置于相邻两组连接梁体之间,其中,所述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包括:
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设置有第一钢筋组和第二钢筋组,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沿所述连接梁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不同;
连接组件,与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梁体连接;以及
加固层,形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梁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梁体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顶部的面板,并且两个所述面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彼此远离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钢筋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与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钢筋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板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钢筋组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筋组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钢筋组单层布设。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筋组包括多个间隔均匀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子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组包括多个间隔均匀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二子钢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8mm。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面对所述钢筋组件的顶部形成有多个朝向所述钢筋组件开口的防滑槽,多个防滑槽沿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连接组件与两个所述支撑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部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连接组件形成为类Z形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顶部平齐,以形成为连续梁桥的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使用由水泥基复合材料形成的加固层代替传统的灌浆料,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高韧性等材料固有特性,能够有效提高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的抗裂能力;此外,本加固结构还设置有钢筋组件和连接组件以进一步增加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而由于该加固层形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钢筋组件的可以仅设置一层第一钢筋组和一层第二钢筋组(即大大降低了所需要使用的连接件的数量),并且无需对钢筋组件张拉预应力(即简化了施工步骤),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加固结构通过较低的造价和较简单的施工步骤,就能够实现降低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的开裂风险。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与连接梁体连接时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钢筋组件的示意图。
图标:1-连接梁体;10-面板;11-支撑部;2-钢筋组件;20-第一钢筋组;201-第一子钢筋;21-第二钢筋组;211-第二子钢筋;30-第一连接板;31-连接件;32-第二连接板;4-加固层。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被设置于相邻两组连接梁体1之间,该加固结构包括钢筋组件2、连接组件以及加固层4。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的上述构件的具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梁体1即为背景技术中连续梁桥的上部承重结构,多个连接梁体1顺次连接即形成为连续梁桥,而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之间(即其二者的连接处)即形成为负弯矩区,本加固结构则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之间,以用于抵抗桥面负弯矩,进而降低桥面裂开的风险。也就是说,连接梁体1的宽度方向即为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连接梁体1的长度方向即为连续梁桥的长度方向(或形成方向)。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梁体1包括支撑部11和连接于支撑部11顶部的面板10,并且两个面板10对应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支撑部11彼此远离的一侧,即该面板10位于支撑部11远离负弯矩区的一侧,如此能够便于本加固结构的设置,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加固结构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加固结构中的钢筋组件2包括第一钢筋组20和第二钢筋组21,并且其二者沿连接梁体1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连接。具体地,该钢筋组件2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的两个面板10之间,第一钢筋组20的延伸方向(指下述第一子钢筋201的延伸方向)与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相同,即第一钢筋组20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面板10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此外,为了保证第一钢筋组20与面板10连接的稳定性,第一钢筋组20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面板10的内部,尽管图中未示出,上述两个面板10彼此面对的侧部形成有多个与第一钢筋组20对应的连接孔,以便于第一钢筋组2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钢筋组20的***深度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其与面板10连接的强度和刚度,以实现其二者的稳定连接即可。
更具体地,第一钢筋组20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一子钢筋201,并且多个第一子钢筋201沿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而每个第一子钢筋201的延伸方向均与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相同,并且每个第一子钢筋201延伸方向的两端均通过上述连接孔对应***两个面板10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钢筋201的数量和间距等没有具体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连续梁桥的宽度以及第一子钢筋201的直径等综合而定,只要能够保证两个连接梁体1连接的稳定性即可,从而降低桥面负弯矩区(即两个连接梁体1的连接处)开裂的风险。优选地,第一子钢筋201的直径不小于18mm,此数值是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能够保证上述技术效果的最优选择。
此外,如图1至图2所示,上述第二钢筋组21则设置于第一钢筋组20的下方,并且第二钢筋组21于第一钢筋组20连接。具体地,该第二钢筋组21的延伸方向(指下述第二子钢筋211的延伸方向)与上述第一钢筋组20的延伸方向垂直,即第二钢筋组21的延伸方向与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能够增加钢筋组件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桥面负弯矩区开裂的风险;此外,尽管图中未示出,该第二钢筋组21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连续梁桥宽度方向的端部桥体(例如护栏等结构)连接固定,以提高其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与上述第一钢筋组20相似地,第二钢筋组21也包括多个彼此平行的第二子钢筋211,并且多个第二子钢筋211沿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间隔均匀布置;而每个第二子钢筋211的延伸方向均与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相同,并且每个第二子钢筋211延伸方向的两端均分别与连续梁桥的桥体连接固定。此外,第二子钢筋211的数量和间距等也没有具体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相邻两个面板1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子钢筋211的宽度等综合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钢筋组20与第二钢筋组21连接实际是指:多个第一子钢筋201和第二子钢筋211的接触处均通过焊接或钢丝缠绕等方式连接固定,以使得钢筋组件2形成为网格状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钢筋组件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两个连接梁体1连接处开裂的风险。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本加固结构的加固层4由水泥基复合材料灌注形成,该材料具有高韧性等、高延展性等固有特性,能够有效提高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的抗裂能力,因此上述第一钢筋组20和第二钢筋组21均单层布设即可,并且无需对第一子钢筋201和第二子钢筋211进行“张拉预应力”,如此减少了钢筋的数量即降低了施工建造成本,并且简化了施工步骤。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位于上述两个支撑部11之间,并且该连接组件与两个支撑部11连接,以便于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的连接刚度。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0、连接件31以及第二连接板32;更具体地,该第一连接板3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板32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支撑部11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板32的第一端连接,以使连接组件形成为类Z形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板30和第二连接板32的大小、形状以及材质等均没有具体限制,例如本实施例中其二者被设置为方形钢板,只要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可。此外,连接件31与第一连接板30和第二连接板32的连接方式也没有具体限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1形成为螺柱,第一连接板30的第二段和第二连接板32的第一端分别形成有与连接件31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其三者顺次连接。此外,与上述钢筋组件2相似地,第一连接板30和第二连接板32也***至支撑部11的内部。
而通过该连接组件的设置,能够更利于本加固结构技术效果的充分实现,即能够进一步确保在仅设置单层第一钢筋组20和第二钢筋组21的情况下,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连接的稳定性和紧密性,以避免其连接处的负弯矩区开裂。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钢筋组件2和连接组件布设完成后,将水泥基复合材料灌注于相邻两个连接梁体1之间,以形成为加固层4,即本实施例中的加固层4的截面形成为类T形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水泥基复合材料是现有材料,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抗弯强度等特性。此外,为了避免加固层4在灌注时与连接梁体1产生较大滑移,支撑部11的顶部还形成有多个朝向上述钢筋组件2开口的防滑槽,并且多个防滑槽沿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分布。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加固层4的顶部应与上述面板10的顶部平齐,以形成为连续梁桥的桥面;并且加固层4与连接梁体1的外表面应贴合,以形成为连续梁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使用由水泥基复合材料形成的加固层4代替传统的灌浆料,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高韧性等材料固有特性,能够有效提高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的抗裂能力;此外,本加固结构还设置有钢筋组件2和连接组件以进一步增加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而由于该加固层4形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钢筋组件2的可以仅设置一层第一钢筋组20和一层第二钢筋组21(即大大降低了所需要使用的连接件31的数量),并且无需对钢筋组件2张拉预应力(即简化了施工步骤),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加固结构通过较低的造价和较简单的施工步骤,就能够实现降低连续梁桥负弯矩区段的开裂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设置于相邻两个连接梁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包括:
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设置有第一钢筋组和第二钢筋组,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沿所述连接梁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连接;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不同;
连接组件,与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梁体连接;以及
加固层,形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层,位于相邻两组所述连接梁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体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顶部的面板,并且两个所述面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彼此远离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组件位于两个所述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与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钢筋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面板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钢筋组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组位于所述第二钢筋组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一钢筋组单层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组包括多个间隔均匀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子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组包括多个间隔均匀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二子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8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面对所述钢筋组件的顶部形成有多个朝向所述钢筋组件开口的防滑槽,多个防滑槽沿连续梁桥的形成方向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所述连接组件与两个所述支撑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部彼此面对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连接组件形成为类Z形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的顶部与所述面板的顶部平齐,以形成为连续梁桥的桥面。
CN202320541880.8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Active CN219342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1880.8U CN21934289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1880.8U CN21934289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2892U true CN219342892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1880.8U Active CN21934289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2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5662B1 (ko) 조립식 프리캐스트 격자형 강합성 바닥판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0067185B (zh) 一种钢管-钢板组合腹板钢混组合箱梁
CN110258789B (zh) 一种耗能钢棒可更换的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JP6718658B2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床版
CN110469001B (zh) 叠合剪力墙及其建造方法
KR100676627B1 (ko) 슬래브―기둥 접합부의 전단보강체 및 이를 이용한전단보강구조
JP2015025330A (ja) 軽量床版と軽量床版施工方法と軽量床版連結構造
CN113585048A (zh) 一种钢骨架混凝土板及湿接缝结构
CN116796412B (zh) 一种装配式锚索或锚杆框格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JP6865874B2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および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を用いた床版の施工方法
JP3830767B2 (ja) 橋梁用連続桁
CN219342892U (zh) 一种用于连续梁桥的加固结构
KR101081042B1 (ko) 합성 콘크리트 보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075756B1 (ko) 트러스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패널의제작 방식
CN109594461B (zh) 一种拼装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成型方法
JP4644146B2 (ja) Pc箱桁橋
JP5439016B2 (ja) 埋設型枠
KR101752285B1 (ko) 광폭 psc 하부플랜지와 단면확대용 상부플랜지를 갖는 하이브리드 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조물
KR100960386B1 (ko) 거더 합성형 바닥판 패널
AU2009200214A1 (en) Composite Beam
KR20100022703A (ko) Gfrp 소재의 데크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합성슬래브
KR101004221B1 (ko) 포스트텐션으로 연속화된 와플형 슬래브 시스템 및 포스트텐션닝 방법
JP3931635B2 (ja) 複合箱桁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9099782U (zh) 一种波折钢腹板组合箱梁底板-腹板连接件
CN212223610U (zh) 一种预弯桥面板-少主梁钢混组合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