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7381U -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7381U
CN219287381U CN202320201792.3U CN202320201792U CN219287381U CN 219287381 U CN219287381 U CN 219287381U CN 202320201792 U CN202320201792 U CN 202320201792U CN 219287381 U CN219287381 U CN 219287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cabinet
inverters
inverter cabine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17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浩
谭乐乐
王晓虎
朱其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17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7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7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7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逆变器柜体包括:交流输出侧和交流输出口;其中,交流输出侧具有用于放置汇流件的让位空间,交流输出口用于安装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交流输出口位于逆变器柜体中形成让位空间的柜板上。上述逆变器柜体中,交流输出侧具有用于放置汇流件的让位空间,交流输出口位于逆变器柜体中形成让位空间的柜板上,这样保证了安装于交流输出口的交流输出端和汇流件在让位空间连接;而且,汇流件占用了逆变器柜体在其交流输出侧预留的让位空间,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降低了逆变器柜体的高度,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的高度,从而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所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中,逆变升压一体机因其集成度高、成本低、安装调试快等优点被推广应用。
逆变升压一体机中,逆变器和变压器均设置在集成平台上,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通过汇流件汇流至变压器的低压侧。
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中,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自逆变器的底端伸出,汇流件位于逆变器的外部且位于整个逆变器的底端,导致整个逆变器所在位置的高度较高,使得整个逆变升压一体机占用的空间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逆变器和变压器的连接,以减小逆变升压一体机所占用的空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以减小逆变升压一体机所占用的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逆变器柜体,包括:交流输出侧和交流输出口;其中,所述交流输出侧具有用于放置汇流件的让位空间,所述交流输出口用于安装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出口位于所述逆变器柜体中形成所述让位空间的柜板上。
可选地,所述让位空间贯穿所述逆变器柜体中和所述交流输出侧相邻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让位空间延伸至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底端面,且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让位空间远离所述交流输出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交流输出口位于所述让位空间的顶部,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底端面设置有直流输入口,所述直流输入口位于所述让位空间远离所述交流输出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交流输出侧位于所述逆变器柜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在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让位空间贯穿所述逆变器柜体。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柜体包括至少一个柜门,一个所述柜门位于所述交流输出侧。
基于上述提供的逆变器柜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柜体和交流输出端;其中,所述柜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柜体。
基于上述提供的逆变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升压一体机,该逆变升压一体机包括:变压器,汇流件,以及至少两个逆变器;其中,所述汇流件电连接每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和所述变压器的低压输入端,所述逆变器为上述逆变器。
可选地,所述变压器具有和所述汇流件电连接的低压输入件,所述低压输入件至少为一个;
其中,相对应的所述逆变器和所述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所述逆变器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低压输入件;和/或,相对应的所述逆变器和所述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所述逆变器的分布方向平行于所述低压输入件。
可选地,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均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同侧。
可选地,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分布在所述变压器的至少两侧。
可选地,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分布在所述变压器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汇流件包括汇流盒和设置于所述汇流盒内的汇流导电件,所述汇流导电件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出端和所述低压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柜体包括用于冷却所述逆变器柜体内部器件的风道,所述风道和所述汇流盒连通。
可选地,所述汇流盒具有和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口,所述汇流盒还具有能够开闭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板。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柜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
所述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对隔离,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汇流盒连通。
可选地,所述汇流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汇流盒的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腔,所述分腔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隔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汇流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中,交流输出侧具有让位空间,该让位空间用于放置汇流件,交流输出口位于逆变器柜体中形成让位空间的柜板上,这样保证了安装于交流输出口的交流输出端和汇流件在让位空间连接,从而保证了两个以上逆变器的汇流;而且,汇流件占用了逆变器柜体在其交流输出侧预留的让位空间,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降低了逆变器柜体的高度,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的高度,从而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和汇流件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和汇流件的另一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散热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散热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中隔板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升压一体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图15中:
10为逆变器,20为汇流件,30为变压器;
11为逆变器柜体,111为交流输出侧,112为让位空间,113为第一腔体,114为第二腔体,115为底端面,116为交流输出口,117为直流输入口,118为柜门,119为第一柜板,1110为第二柜板,12为交流输出端,13为直流输入端,21为汇流盒,22为隔板,20a为第一汇流件,20b为第二汇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11用于逆变器,逆变器柜体11包括:交流输出侧111和交流输出口116。
由于逆变器柜体11内部具有多余的空间,为了减小逆变器柜体11的高度,可充分利用逆变器柜体11中多余空间所占用的空间。结合图4和图5所示,交流输出侧111具有用于放置汇流件20让位空间112。需要说明的是,让位空间112位于逆变器柜体11的外部,让位空间112具有能够汇流件20进入的开口,即汇流件20自该开口进入让位空间112。在一些情况中,上述开口还能够供汇流件20移出让位空间112。
上述汇流件20用于电连接逆变器10的交流输出端和变压器的低压输入端。对于让位空间112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汇流件20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交流输出口116用于安装逆变器10的交流输出端,交流输出口116位于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上。可以理解的是,交流输出口116和让位空间112相对且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11中,交流输出侧111具有让位空间112,该让位空间112用于放置汇流件20,交流输出口116位于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上,这样保证了安装于交流输出口116的交流输出端和汇流件20在让位空间112连接,从而保证了两个以上逆变器10的汇流;而且,汇流件20占用了逆变器柜体11在其交流输出侧111预留的让位空间112,较现有技术相比,有效降低了逆变器柜体11的高度,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的高度,从而减小了逆变升压一体机所占用的空间。
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汇流件位于整个逆变器的底端,整个汇流件被逆变器遮挡。逆变器需要维护和维修时,需要解除逆变器和汇流件的电连接。为了解除逆变器和汇流件的电连接,现有先将逆变器移走,导致逆变器的维护和维修较复杂,逆变器的维护和维修效率较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11中,由于汇流件20占用了逆变器柜体11在其交流输出侧111预留的让位空间112,则可在让位空间112中解除汇流件20和逆变器10的电连接,逆变器10需要维护和维修时无需移走逆变器10,从而简化了逆变器10的维护和维修,提高了逆变器10的维护和维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汇流件20,上述让位空间112贯穿逆变器柜体11中和交流输出侧111相邻的两侧。如图1所示,面向交流输出侧111时,让位空间112贯穿逆变器柜体11中位于交流输出侧111左侧的一侧、以及位于交流输出侧111右侧的一侧。
上述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逆变器10并排放置的情况下,相邻两个逆变器10的让位空间112连通。这样,方便了汇流件20的安装,避免了逆变器柜体11干涉汇流件20的安装。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让位空间112贯穿逆变器柜体11中和交流输出侧111相邻的一侧,或者让位空间112未贯穿逆变器柜体11中和交流输出侧111相邻的两侧,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逆变器柜体11中,让位空间112可延伸至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也可不延伸至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逆变器柜体11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让位空间112延伸至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可以理解为: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位于让位空间112远离交流输出侧111的一侧。
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汇流件位于整个逆变器的底端,整个汇流件被逆变器遮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汇流件安装在集成平台上,再将逆变器吊装在集成平台上,汇流件和逆变器的安装顺序不能颠倒,导致逆变器和汇流件的装配灵活性较低。本申请中,由于让位空间112延伸至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则可先将逆变器10安装在集成平台上,再将汇流件20安装在集成平台上;也可先将汇流件20安装在集成平台上,再将逆变器10安装在集成平台上。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顺序,有效提高了逆变器10的装配灵活性以及汇流件20的装配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逆变器10安装在集成平台上后,逆变器10的底端面115和集成平台接触或连接。
上述逆变器柜体11中,对于交流输出口116和让位空间112的相对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的顶部、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的底部、或者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远离交流输出侧111的一侧。
为了简化交流输出端和汇流件20的电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的顶部。
一方面,如图2所示,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柜板119和第二柜板1110,第一柜板119和第二柜板1110垂直设置,第一柜板119的一端和交流输出侧111连接,第一柜板119的另一端和第二柜板1110连接,且第一柜板119高于第二柜板1110。此情况下,若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的顶部,则交流输出口116位于第一柜板119;或交流输出口116位于让位空间112远离交流输出侧111的一侧,交流输出口116位于第二柜板1110。
另一方面,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为三个,例如,在上述第一柜板119和上述第二柜板1110的基础上还有第三柜板,第三柜板的一端和交流输出侧111连接,第三柜板的另一端和第二柜板1110连接,第三柜板低于第一柜板119。此情况下,交流输出接口116位于第一柜板119、第二柜板1110或第三柜板。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上述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数目为四个以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简化逆变器10的直流输入端的安装,如图2和图3所示,逆变器柜体11的底端面115设置有直流输入口117,直流输入口117位于让位空间112远离交流输出侧111的一侧。
多个逆变器10通常在其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基于此,为了便于安装汇流件20,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交流输出侧111位于逆变器柜体11长度方向的一侧;在逆变器柜体11的宽度方向上,让位空间112贯穿逆变器柜体11。
在实际情况中,若多个逆变器10通常在其长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则可选择交流输出侧111位于逆变器柜体11宽度方向的一侧;在逆变器柜体11的长度方向上,让位空间112贯穿逆变器柜体11。
如图3所示,上述逆变器柜体11包括两个柜门118,两个柜门118分布位于逆变器柜体11相对的两侧,一个柜门118位于交流输出侧111,以便于对逆变器10进行维护、维修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柜门118处于打开状态。
上述逆变器柜体11也可仅设置一个柜门118,此情况下,该柜门118位于交流输出侧111、或者柜门118位于逆变器柜体11中和交流输出侧111相对的一侧。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结合图9和图10所示,该逆变器10包括:柜体和交流输出端12;其中,柜体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柜体11。可以理解的是,交流输出端12设置于交流输出口116。
需要说明的是,逆变器10还包括直流输入端13,该直流输入端13设置于直流输入口117。当然,逆变器10还包括电子器件,电子器件设置在逆变器柜体11内。本实施例对逆变器10的具体结构以及逆变器10所包括的具体零部件不做限定。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柜体11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逆变器10包括上述逆变器柜体11,则上述逆变器10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升压一体机,如图6-15所示,逆变升压一体机包括:变压器30,汇流件20,以及至少两个逆变器10;其中,汇流件20电连接每个逆变器10的交流输出端12和变压器30的低压输入端,逆变器10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10。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1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包括上述逆变器10,则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中,变压器30具有和汇流件20电连接的低压输入件,该低压输入件至少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低压输入件通过汇流件20和至少两个逆变器10电连接,低压输入件可为低压输入铜排或其他导电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将通过汇流件20电连接的低压输入件和逆变器10记为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低压输入件。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并未显示低压输入件。图9-图11中的三个圆形黑点表示至少一个逆变器10。
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低压输入件,是指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低压输入件的长度方向。本申请所涉及到的“平行”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基本平行”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平行。
为了便于安装,上述汇流件20平行于低压输入件。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逆变器10的分布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方面,如图9和图10所示,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同侧。图9中,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左侧;图10中,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右侧。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相对的两侧。图11中,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左侧,另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右侧。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上侧和下侧,或者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前侧和后侧;还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相邻的两侧;还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至少三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垂直于低压输入件。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并未显示低压输入件。图12-图15中的三个圆形黑点表示至少一个逆变器10。
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垂直于低压输入件,是指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垂直于低压输入件的长度方向。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垂直”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垂直”,“基本垂直”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
上述结构缩短了汇流件20在低压输入件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有效减少了汇流件20的使用量,特别是和上一实施例所提及的情况(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低压输入件)相比,降低了汇流成本。
如图12-图15所示,为了便于安装,上述汇流件20包括第一汇流件20a和第二汇流件20b;其中,第一汇流件20a的输入端和逆变器10电连接,第一汇流件20a的输出端和第二汇流件20b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汇流件20b的输出端和变压器30的低压输入件电连接;第一汇流件20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任意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第二汇流件20b垂直于第一汇流件20a,第二汇流件20b平行于低压输入件。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汇流件20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2-图15所示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逆变器10的分布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方面,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同侧。图12中,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左侧;图13中,所有的逆变器10均位于变压器30的右侧。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相对的两侧。图14中,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左侧,另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右侧。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上侧和下侧,或者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前侧和后侧,并不局限于图14所示的分布。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相邻的两侧。图15中,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后侧,另一部分逆变器10位于变压器30的右侧。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中其他的相邻两侧,并不局限于图15所示的分布。
另一方面,可选择所有的逆变器10分布在变压器30的至少三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选择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中,至少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垂直于低压输入件;且,相对应的逆变器10和低压输入件中,至少两个逆变器10的分布方向平行于低压输入件。此情况下,低压输入件可为一个,也可为至少两个。
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中,对于汇流件20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了提高防护性能,如图6所示,汇流件20包括汇流盒21和设置于汇流盒21内的汇流导电件,汇流导电件电连接逆变器10的交流输出端12和变压器30的低压输入端。这样,汇流盒21实现了对汇流导电件的保护,提高了防护性能。
上述汇流导电件需要散热,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选择直接在汇流盒21设置散热结构或散热装置。
由于逆变器10内部器件也需要散热,可利用逆变器10内的散热结构或散热装置来对汇流导向件进行散热,可节省散热结构或散热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柜体11包括用于冷却逆变器柜体11内部器件的风道,该风道和汇流盒21连通。这样,用于冷却逆变器柜体11内部器件的空气可进入汇流盒21内对汇流导电件进行散热,从而无需另设散热装置或散热结构,简化了汇流件20的结构,也降低了散热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汇流盒21具有和风道连通的通风口,相应的,风道具有和汇流盒21连通的开口,通风口和开口可直接对接连通,也可通过其他结构或部件连通。为了简化结构,可选择通风口和开口对接连通。此情况下,开口可位于逆变器柜体11中形成让位空间112的柜板,通风口位于汇流盒21中和该开口相对的部分。
结合前文的描述,如图6所示,风道中和汇流盒21连通的开口位于第二柜板1110上;或者,如图7所示,风道中和汇流盒21连通的开口位于第一柜板119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虚直线箭头线和实直线箭头线均为空气流向。
上述开口可为风道的出风口、风道的进风口、风道的一个口(不是风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将逆变器柜体11进行分腔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逆变器柜体11包括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第一腔体113位于第二腔体114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腔体114的顶部是指在逆变体柜体11的高度方向第二腔体114的顶部,即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自上而下分布。
上述结构中,风道包括:位于第一腔体113内的第一风道,以及位于第二腔体114内的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对隔离,第二风道和汇流盒21连通。若第二风道由第二腔体114形成,则第二腔体114和汇流盒2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中,虚直线箭头线表示第二腔体114内的空气流向,实直线箭头线表示第一腔体113内的空气流向。
当某个或某些逆变器10需要维护或维修时,该逆变器10需要移走。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汇流盒21内部的散热,汇流盒21还具有能够开闭通风口的通风板。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如图8所示,汇流盒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22,隔板22将汇流盒21的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腔,分腔和与其对应的逆变器10的风道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个分腔相对隔离,即相邻的两个分腔不连通。这样,逆变器10的风道和汇流盒21的分腔一一对应,每个逆变器10的风道可单独和与其对应的分腔连通,从而实现了对每个分腔进行单独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三个圆形黑点表示至少一个逆变器10。
当某个或某些逆变器10需要维护或维修时,该逆变器10需要移走。此情况下,和移走的逆变器10对应的分腔无法实现散热。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隔板22可拆卸地设置于汇流盒21。在某个或某些逆变器10移走后,采用上述通风板关闭和该逆变器10的风道连通的通风口,拆除和该逆变器10对应的分腔的至少一侧的隔板22,即可引入其他分腔的气流,从而实现对该分腔的散热。
上述隔板22和汇流盒2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隔板22和汇流盒21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结构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逆变升压一体机中,变压器30也需要散热。为了提高变压器30的散热效率,可选择逆变器10的风道的进风口或出风口朝向变压器30。
如图6和图7所示,逆变器柜体11包括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第一腔体113位于第二腔体114的顶部;风道包括:位于第一腔体113内的第一风道,位于第二腔体114内的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对隔离,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朝向变压器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不连通。这样,自第一风道排出的风吹向变压器30,加快了变压器30的散热。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第一风道的进风口朝向变压器30。上述第一风道壳为如6和图7所示的直风道,也可为其他形状的风道,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压器30的散热方式和前文中提及的第二风道和汇流盒21连通的散热方式可结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出侧和交流输出口;其中,所述交流输出侧具有用于放置汇流件的让位空间,所述交流输出口用于安装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出口位于所述逆变器柜体中形成所述让位空间的柜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空间贯穿所述逆变器柜体中和所述交流输出侧相邻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空间延伸至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底端面,且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让位空间远离所述交流输出侧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口位于所述让位空间的顶部,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底端面设置有直流输入口,所述直流输入口位于所述让位空间远离所述交流输出侧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侧位于所述逆变器柜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在所述逆变器柜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让位空间贯穿所述逆变器柜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柜门,一个所述柜门位于所述交流输出侧。
7.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交流输出端;其中,所述柜体为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柜体。
8.一种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汇流件,以及至少两个逆变器;其中,所述汇流件电连接每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和所述变压器的低压输入端,所述逆变器为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具有和所述汇流件电连接的低压输入件,所述低压输入件至少为一个;
其中,相对应的所述逆变器和所述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所述逆变器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所述低压输入件;和/或,相对应的所述逆变器和所述低压输入件中,任意两个所述逆变器的分布方向平行于所述低压输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均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同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分布在所述变压器的至少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逆变器分布在所述变压器相对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件包括汇流盒和设置于所述汇流盒内的汇流导电件,所述汇流导电件电连接所述交流输出端和所述低压输入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柜体包括用于冷却所述逆变器柜体内部器件的风道,所述风道和所述汇流盒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盒具有和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口,所述汇流盒还具有能够开闭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柜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
所述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风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风道;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对隔离,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汇流盒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汇流盒的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分腔,所述分腔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风道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逆变升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汇流盒。
CN202320201792.3U 2023-01-30 2023-01-30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Active CN219287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792.3U CN219287381U (zh) 2023-01-30 2023-01-30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1792.3U CN219287381U (zh) 2023-01-30 2023-01-30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7381U true CN219287381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1792.3U Active CN219287381U (zh) 2023-01-30 2023-01-30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73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3900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210579859U (zh) 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
CN113572314B (zh)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114144017A (zh) 电机总成的控制器和电动总成
EP4266572A1 (en) Electric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US11683918B2 (en)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improved space utiliza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CN219287381U (zh)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CN216357975U (zh) 光伏逆变器
CN212381098U (zh) 功率单元组件、功率单元装置及高压变频器
CN112996327B (zh) 一种功率柜
CN113733893B (zh) 双电控控制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辆
CN211880874U (zh) 集成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CN109068525A (zh) 一种dc-dc功率模块的标准机箱结构
CN212827943U (zh) 充电***及直流充电装置
CN212098479U (zh) 一种充电功率可调的四枪充电机和充电桩***
CN112172565B (zh) 一种充电机机柜及充电机
CN219802276U (zh) 一种层叠式汇流箱
CN209881180U (zh) 一种高压户内开关柜
CN212604565U (zh) 一种充电柜及其柜体
CN220391027U (zh) 一种带插框的换电柜结构
CN218827902U (zh) 一种高压转接盒、电机控制器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216959650U (zh)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
CN109936970A (zh) 一种集成式多接口互连的vpx散热机箱
CN214380723U (zh) 带散热结构的变频器
CN220067196U (zh) 壳体装置、储能变流装置及储能逆变组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