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1985U -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1985U
CN219271985U CN202223592904.7U CN202223592904U CN219271985U CN 219271985 U CN219271985 U CN 219271985U CN 202223592904 U CN202223592904 U CN 202223592904U CN 219271985 U CN219271985 U CN 219271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pipe
communicated
posi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29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诗军
周业海
肖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nyis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nyis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nyis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nyis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29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1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1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1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属于呼吸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呼吸机构;壳体内设有氧气罐和气囊;氧气罐与气囊通过供氧管连通;气囊内设置拉簧;气囊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各自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气囊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连接机构;拉簧的两端通过对应的连接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呼吸器中的气囊内设置拉簧,从而使气囊内的气压大于吸气管内的气压,使气囊内的氧气能够持续从吸气孔流出并进入到吸气管,当疲劳的应急救援人员呼吸时,能够使呼吸频率低的应急救援人员通过面罩吸收到充足的氧气,从而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背景技术
氧气呼吸器是呼吸防护产品,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任务中经常会使用氧气呼吸器,而气囊作为呼吸器中的一个部件,其关系到应急救援人员是否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氧气,CN2500327Y公开了隔绝再生式正压氧气或混合气体呼吸器,由于应急救援人员进行救援任务时非常耗费体力,经过长时间的救援作业后,应急救援人员的呼吸频率会降低,此时,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吸收氧气以便于加快身体的恢复,而该种隔绝再生式正压氧气或混合气体呼吸器不能帮助疲劳的应急救援人员辅助吸收氧气,从而不能帮助应急救援人员加快身体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呼吸器不能帮助疲劳的应急救援人员辅助吸收氧气,从而不能帮助应急救援人员加快身体恢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包括壳体和呼吸机构;壳体内设有氧气罐和气囊;氧气罐与气囊通过供氧管连通;气囊内设置拉簧;气囊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各自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气囊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连接机构;拉簧的两端通过对应的连接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呼吸机构包括面罩和三通接头,面罩和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通气管连通,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连通有吸气管和呼气管;吸气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朝向呼气管的吸气阀;呼气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远离吸气管的呼气阀;气囊开有吸气孔和呼气孔;吸气管、呼气管分别与吸气孔、呼气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圆板;圆板靠近拉簧的一侧圆形阵列有若干卡块;拉簧的两端分别卡在对应的卡块上;圆板的另一侧与气囊的侧壁接触且同轴连接有固定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应开有通孔;固定杆穿过气囊并***对应的通孔内;固定杆远离拉簧的一端贯穿通孔且螺纹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拉簧的侧壁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所述气囊还固定连通有吸水袋。
进一步,所述清净罐连通有排气阀;气囊上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杠杆;当气囊内的气压到达预定值时,传动杠杆能够开启排气阀,从而释放清净罐内的气体。
进一步,所述呼气管和气囊之间连通有清净罐。
进一步,所述吸气管和气囊之间连通有降温罐。
进一步,所述氧气罐与供氧管之间连通有减压器。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子监控***。
进一步,所述面罩上还连接有扩音器。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背带及腰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呼吸器中的气囊内设置拉簧,从而使气囊内的气压大于吸气管内的气压,使气囊内的氧气能够持续从吸气孔流出并进入到吸气管,当疲劳的应急救援人员呼吸时,能够使呼吸频率低的应急救援人员通过面罩吸收到充足的氧气,从而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呼吸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膨胀状态的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内部结构的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三维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壳体1、氧气罐2、气囊3、拉簧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面罩7、三通接头8、吸气管9、呼气管10、吸气孔11、呼气孔12、氧气孔13、圆板14、卡块15、固定块16、吸水袋17、排气管18、排气阀19、清净罐20、第一半圆通管201、第一连接管202、降温罐21、第二半圆通管211、第二连接管212、减压器22、检测报警仪23、传感器24、扩音器25、背带26、腰带27、按钮28、传动杠杆29、弹簧30、顶针31、排气孔32、封闭管33、环形管3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包括壳体1和呼吸机构;壳体1卡接有氧气罐2和气囊3;如图2、3所示,气囊3内设置两个拉簧4;气囊3上下两个侧壁上各自设有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气囊3内的上下侧壁对应设有连接机构;每个拉簧4的上下两端通过对应的连接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连接;如图1所示,呼吸机构包括面罩7和三通接头8,面罩7和三通接头8的上端通过通气管连通,三通接头8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呼气管10和吸气管9;吸气管9与三通接头8右端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朝向左的吸气阀(图中未示出);呼气管10与三通接头8左端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朝左的呼气阀(图中未示出);如图2所示,气囊3的前侧壁开有吸气孔11和呼气孔12;吸气管9、呼气管10分别与吸气孔11、呼气孔12连通;气囊3的右侧壁开有氧气孔13;如图1所示,氧气罐2与气囊3的氧气孔13之间通过供氧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当应急救援人员呼气时,氧气从通气管通过呼气阀进入到呼气管10,然后进入气囊3内;应急救援人员吸气时,气囊3内的氧气进入吸气管9,然后通过吸气阀进入到通气管后,通过面罩7被应急救援人员吸收。
通过在气囊3内设置拉簧4,从而使气囊3内的气压大于吸气管9内的气压,使气囊3内的氧气能够持续从吸气孔11流出并进入到吸气管9,能够使呼吸频率低的应急救援人员通过面罩7吸收到充足的氧气,从而加快应急救援人员的身体恢复;同时,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的设置,能够保护膨胀的气囊3;采用在气囊3内设置拉簧4的方式相比于在气囊3外设置弹簧的方式来说,使气囊3减小占据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连接机构为两个;每个连接机构包括上下两个圆板14;每个圆板14靠拉簧4的侧壁圆形阵列有四个卡块15;每个卡块15开有朝向圆板14轴心方向的卡槽;拉簧4的上下两端分别卡在对应四个卡块15的卡槽内;每个圆板14远离拉簧4的侧壁与气囊3内的侧壁接触且同轴连接有固定杆(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对应开有同轴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每个固定杆穿过气囊3并***对应的通孔内;固定杆穿过气囊3的过渡处通过橡胶密封处理,避免气囊3漏气;且每个固定杆远离拉簧4的一端贯穿通孔且螺纹连接有固定块16;每个固定块16靠近拉簧4的侧壁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的侧壁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将拉簧4卡在卡块15的卡槽内,增加拉簧4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圆板14的侧壁与气囊3的侧壁接触、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与气囊3的侧壁接触,使气囊3被紧密夹持在二者之间,减小气囊3占据呼吸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囊3的下侧壁还固定连通有吸水袋17;吸水袋17位于氧气罐2的左端,吸水袋17内设置有泡沫板(图中未示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当应急救援人员呼气时,会产生水蒸气,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管10进入到气囊3内,由于吸水袋17与气囊3连通,呼出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吸水袋17内,泡沫板能够吸收水蒸气。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囊3的上侧壁连通有排气管18;排气管18的上端设有排气阀19,排气阀19的左端与清净罐20连通;如图5所示,排气阀19开有通道;排气阀19内的阶梯面处固定设有弹簧30;弹簧30的下端连接有挡板;挡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顶针31;排气阀19内的下侧壁开有启动孔;顶针31滑动设置于启动孔中,排气阀19的下侧壁开有若干排气孔32;排气阀19内的下侧壁固定设有封闭管33;初始状态下,挡板的下侧壁与封闭管33的上侧壁接触,使通道与排气孔32处于未连通的状态;排气管18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杠杆29;传动杠杆29为中间小,两端大的结构;传动杠杆29的下端位于气囊3内;气囊3内的上侧壁固定设有环形管34;传动杠杆29的下端滑动设置于环形管34的管内;初始状态下,传动杠杆29的下端仍然在环形管34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当应急救援人员作功量小,耗氧量低时,气囊3内就会积聚氧气,使压力升高,一旦气囊3内的压力升高到(400-700)Pa时,气囊3内的气体通过环形管34推动传动杠杆29的下端,从而使传动杠杆29向上滑动,使传动杠杆29的上端推动排气阀19上的顶针31;从而带动挡板压缩弹簧30并向上移动,挡板的下侧壁解除与封闭管33上侧壁的接触,从而使清净罐20通过排气阀19中的通道与排气孔32连通,从而将清净罐20中的气体排出,由于气囊3与清净罐20连通,当清净罐20中的气体排出时,气囊3内的气压也随之降低,从而避免气囊3压力过大而***;气囊3内的气压降低后,弹簧30带动挡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顶针31推动传动杠杆29向下移动,使气囊3内的压力保持正常工作压力,此时挡板的下侧壁与封闭管33的上侧壁接触,重新使排气阀19的通道与排气孔32处于未连通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卡接有清净罐20;清净罐20的上端连通有第一半圆通管201,其下端连通有第一连接管202;第一连接管202通过呼气孔12与气囊3连通;清净罐20内装填有二氧化碳吸收剂,二氧化碳吸收剂可选用直径为φ3mm左右的颗粒状氢氧化钙。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清净罐20内所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就是专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经吸收、净化后余下的含氧气体供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卡接有位于清净罐20右侧的降温罐21;降温罐21的上端连通有第二半圆通管211,其下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212;第二连接管212通过吸气孔11与气囊3连通;降温罐21设置有封装式“蓝冰”作降温剂。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使用前,封装的“蓝冰”应在-10℃以下的冰箱内冷冻48小时,使封装的液体蓝冰变成固体。当应急救援人员佩戴呼吸器作业时,气流在降温罐21内流过,降温剂便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该气流的温度降低(吸热后的“蓝冰”会逐渐变成液态),从而提高了人体吸气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氧气罐2与供氧管之间连通有减压器22。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减压器22将氧气罐2内的高压气减压,并以稳定的定量供氧量≥1.5L/min向气囊3供氧;当气囊3内压力为(10-245)Pa时,便向气囊3内自动补气;减压器22如何向气囊3内自动补气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按压手动补气按钮28,便于以≥100L/min的流量向气囊3供气。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还设置有电子监控***;电子监控***包括检测报警仪23和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右侧壁上的传感器24;传感器24用于检测氧气罐2内的压强;检测报警仪23与传感器24电连接;检测报警仪23上具有报警灯(图中未示出)和喇叭(图中未示出);传感器24将检测的压强传递给检测报警仪23;检测报警仪23接收传感器24传输的压强数据,通过内部设置的单片机控制报警灯闪烁和喇叭发声音;检测报警仪23和传感器24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当氧气罐2内的余压下降至5MPa时,检测报警仪23上单片机控制报警灯闪烁和喇叭发出余压声,提醒应急救援人员及时撤离灾区,在氧气罐2的余压下降至2MPa时,会自动发出频率较高的声、光报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面罩7上连接有扩音器25。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扩音器25能够扩大应急救援人员说话的音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背带26及腰带27。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呼吸机构;壳体内设有氧气罐和气囊;氧气罐与气囊通过供氧管连通;气囊内设置拉簧;气囊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各自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气囊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连接机构;拉簧的两端通过对应的连接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呼吸机构包括面罩和三通接头,面罩和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通气管连通,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连通有吸气管和呼气管;吸气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朝向呼气管的吸气阀;呼气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气方向远离吸气管的呼气阀;气囊开有吸气孔和呼气孔;吸气管、呼气管分别与吸气孔、呼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圆板;圆板靠近拉簧的一侧圆形阵列有若干卡块;拉簧的两端分别卡在对应的卡块上;圆板的另一侧与气囊的侧壁接触且同轴连接有固定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应开有通孔;固定杆穿过气囊并***对应的通孔内;固定杆远离拉簧的一端贯穿通孔且螺纹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拉簧的侧壁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侧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还固定连通有吸水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管和气囊之间连通有清净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罐连通有排气阀;气囊上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杠杆;当气囊内的气压到达预定值时,传动杠杆能够开启排气阀,从而释放清净罐内的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和气囊之间连通有降温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罐与供氧管之间连通有减压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子监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还连接有扩音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背带及腰带。
CN202223592904.7U 2022-12-30 2022-12-30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Active CN219271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904.7U CN2192719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2904.7U CN2192719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1985U true CN219271985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2904.7U Active CN2192719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1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77199C (en) Closed circuit breathing apparatus
JP5095634B2 (ja) 呼吸装置
KR102014513B1 (ko) 산소순환호흡장치
JPH02257966A (ja) ユーザに吸入ガスを供給する呼吸装置
ZA200602412B (en) Manually operated apparatus, and ballon unit and valve housing for a manually operated respiration apparatus
WO2021223578A1 (zh) 一种供载人潜水器乘员长时间使用的全闭式呼吸***
CN201394290Y (zh) 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1055615Y (zh) 一种密闭循环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19271985U (zh)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101647613A (zh) 能供氧和过滤有害空气的多功能救援安全帽
CN102091387B (zh) 正压闭路可调温度氧气呼吸器
RU64076U1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изолирующий дых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на сжатом кислороде
JPS62501280A (ja) 生命維持のための補助システム
CN2933464Y (zh) 正压氧气呼吸器
CN101653631A (zh) 便携式多用供氧装置
CN212593563U (zh) 一种消防呼吸器
CN215364909U (zh) 一体式制氧装置
CN211097130U (zh) 一种正压式化学氧作业呼吸器
CN210301942U (zh) 一种交替双作用人工呼吸器
MXPA04011450A (es)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gas.
KR200366083Y1 (ko) 간이 공기재호흡기
KR20220070969A (ko) 신속한 착용 및 지속적인 산소공급이 가능한 산소공급장치
CN218187491U (zh) 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
CN218187569U (zh) 便携式应急氧气呼吸器
CN218280011U (zh) 具有报警装置的高压氧舱供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