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6594U - 盖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6594U
CN219206594U CN202223034654.5U CN202223034654U CN219206594U CN 219206594 U CN219206594 U CN 219206594U CN 202223034654 U CN202223034654 U CN 202223034654U CN 219206594 U CN219206594 U CN 219206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oi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46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金旺
周毅
赵策
江小勇
吴育权
何国达
李家孔
周忠宝
秦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46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6594U/zh
Priority to JP2023056131A priority patent/JP2024070782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6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6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该盖体包括:内盖、蒸汽阀和线圈组件,内盖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至少部分蒸汽阀位于凹陷部内,线圈组件设置在内盖的一侧,线圈组件设置有温控器,温控器偏离线圈组件的中心一侧靠蒸汽阀设置。本公开提供的盖体在烹饪器具焖饭过程中,锅内蒸汽经蒸汽阀排出至锅外,通过将温控器偏离线圈组件的中心的一侧靠近蒸汽阀设置,有利于使温控器对锅内蒸汽进行测温,提高对锅内温度进行测量的准确性,以便调整烹饪器具对内胆的加热温度,提高对内胆加热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焖饭质量。

Description

盖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电饭煲在锅体底部设置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测得内胆的温度以推算锅体内的温度,以实现对电饭煲的温度控制。但是通过在电饭煲底部设置温控器对内胆进行测温,不能直接测得锅体内的温度,导致测温准确性较差,造成米饭口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
蒸汽阀,至少部分所述蒸汽阀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一侧,所述线圈组件上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偏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中心一侧靠近所述蒸汽阀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保温盖板,所述保温盖板设置在所述内盖背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经所述内盖延伸至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内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保温盖板背离所述内盖的一侧形成有凸台,所述保温盖板在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凸台对应的凹槽,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内盖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开孔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开孔。
可选地,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与所述凸台抵接。
可选地,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上绕设有交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位于所述温控器的外周侧,至少部分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内盖的侧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内盖的侧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围成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交流线圈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内盖在所述椭圆形结构的短轴侧设置有所述蒸汽阀。
可选地,所述内盖上开设有适于与所述线圈组件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保温座板。
可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上开设有适于供所述温控器伸出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保温盖板包括导电材质。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盖体。
本公开提供的盖体中,内盖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至少部分蒸汽阀位于凹陷部内,线圈组件设置在内盖的一侧,且线圈组件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控器,温控器偏离线圈组件的中心一侧靠近蒸汽阀设置。在烹饪过程中,锅内蒸汽经蒸汽阀排出至锅外,通过将温控器偏离线圈组件的中心的一侧靠近蒸汽阀设置,有利于使温控器对锅内蒸汽进行测温,提高对锅内温度进行测量的准确性,以便调整烹饪器具对内胆的加热温度,提高对内胆加热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焖饭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盖体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盖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盖体的断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烹饪器具煮饭流程图。
其中,1、内盖;11、凹陷部;2、线圈组件;21、线圈盘;22、温控器;23、交流线圈;3、保温盖板;31、凸台;32、开孔;4、蒸汽阀;5、保温座板;6、隔磁板;7、密封圈;8、密封环;9、密封环压圈;10、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大部分的电饭煲在锅体底部设置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测得内胆的温度以推算锅体内的温度,以实现对电饭煲的温度控制。但是通过在电饭煲底部设置温控器对内胆进行测温,不能直接测得锅体内的温度,导致测温准确性较差,造成米饭口感较差。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
内盖,内盖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11;
蒸汽阀,至少部分蒸汽阀位于凹陷部11内;
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置在内盖的一侧,线圈组件上设有温控器,温控器偏离线圈组件的中心一侧靠近蒸汽阀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中,内盖1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11,至少部分蒸汽阀4位于凹陷部11内,线圈组件2设置在内盖1的一侧,且线圈组件2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控器22,温控器22偏离线圈组件2的中心一侧靠近蒸汽阀4设置。烹饪器具焖饭过程包括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沸腾保持阶段和焖饭阶段,在上述焖饭过程中,锅内蒸汽经蒸汽阀4排出至锅外,通过将温控器22偏离线圈组件2的中心的一侧靠近蒸汽阀4设置,有利于使温控器22对锅内蒸汽进行测温,提高对锅内温度进行测量的准确性,以便调整烹饪器具对内胆的加热温度,提高对内胆加热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焖饭质量。
具体的,上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保温盖板,保温盖板设置在内盖背离线圈组件2的一侧,温控器的测温端经内盖延伸至保温盖板与内盖之间。
上述盖体中,内盖1的一侧设置有线圈组件2,另一侧设置有保温盖板3,线圈组件2上设有温控器22,温控器22的一端穿过内盖1延伸至保温盖板3与内盖1之间。烹饪器具焖饭过程包括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沸腾保持阶段和焖饭阶段,在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沸腾保持阶段过程中,保温盖板3未发热,锅内温度可传递至保温盖板3与内盖1之间,温控器22可对锅内温度进行测温,以便调整烹饪器具对内胆的加热温度;在焖饭阶段,向线圈组件2中通电以使保温盖板3发热,温控器22可对保温盖板3进行测温,以使保温盖板3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避免保温盖板3表面形成冷凝水的同时避免保温盖板3温度过高,保证保温盖板3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上述烹饪器具在焖饭过程中,包括:
S1:吸水阶段;
S2:快速加热阶段,温控器对锅内温度进行实时探测,控制***根据温控器获取的温度数据判断锅内温度及温度增速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控制底部加热装置升高或降低加热功率以使锅内温度数据处于预设范围内,直至温控器测得锅内温度达到沸腾温度;
S3:沸腾保持阶段;
S4:焖饭阶段,保温盖板自发热,温控器监测保温盖板的温度,控制***判断保温盖板的发热温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不在预设范围内通过增大或减小线圈组件中的电流值来调节保温盖板的发热温度,直至焖饭阶段结束。
具体的,温控器在焖饭过程的快速加热阶段,烹饪器具的程序设置对锅内温度及温度增速进行了预设,温控器对锅内温度进行实时测温,在温度及温度增速在预设范围内时,烹饪器具保持此时的加热状态继续对内胆进行加热,在根据温控器测量的温度数据得到温度值以及温度增速小于预设范围时,烹饪器具的控制***提高对内胆的加热功率,并在温控器获取的数据达到预设范围时,保持该加热功率对内胆进行加热。在根据温控器测量的温度数据得到的锅内温度值以及温度增速大于预设范围时,控制***减小对内胆的加热功率,并在温控器获取的数据达到预设范围时,保持该加热功率对内胆进行加热。
并且,在温控器测得锅内温度到达沸腾温度时,进入沸腾保持阶段。
在沸腾保持阶段结束后,进入焖饭阶段,在该阶段,温控器对保温盖板进行测温,通过温控器对保温盖板进行测温,能够使保温盖板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有效避免保温盖板表面产生冷凝水,从而避免焖饭阶段冷凝水滴落在米饭上,导致米饭发白,影响口感,同时防止保温盖板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盖板3背离内盖1的一侧形成有凸台31,保温盖板3在朝向内盖1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凸台31对应的凹槽,温控器22的测温端位于凹槽内。
上述保温盖板3设置凸台31,使得凸台31靠近内锅中心设置,并向内锅延伸,将温控器22的测温端设置在凸台31内,可有效减小温控器22与内锅中心的距离,使温控器22靠近内锅中心设置,以提高温控器22对内锅的测温准确性。
具体的,温控器22的测温端与凹槽朝向内盖1的一侧抵接。
上述温控器22的测温端与凹槽朝向内盖1的一侧抵接,即,温控器22与保温盖板3抵接,使得保温盖板3上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温控器22上。在内锅的温度传递至保温盖板3上以及保温盖板3自发热时,温控器22通过接触保温盖板3进行测温,有效提高了温控器22测温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对内锅温度测量以及保温盖板3自发热温度的测量的准确性。
上述凹槽的表面为平面,通过将凹槽的表面设置为光滑平整的平面,使温控器的外壳与凹槽表面贴合接触,能够有效提高温控器对保温盖板温度探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朝向内盖1的一侧设置有适于与温控器22对应设置的开孔32。
具体的,温控器的测温端在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部分开孔32。
也就是说,凹槽与内盖1抵接位置处设置有开孔32,内锅中的蒸汽可通过开孔32与温控器22接触,即,内锅中的蒸汽可直接与温控器22接触,温控器22通过对内锅中的蒸汽测温获取锅内的温度,以便于控制***根据锅内蒸汽温度控制烹饪器具的底部对内胆的加热温度,从而实现了对内锅温度的测量,进一步提高温控器22对内锅温度的测量准确性。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温控器,在快速加热阶段对锅内温度的测温,实现了对烹饪器具的底部对内胆的加热功率的有效控制,在焖饭阶段实现了对保温盖板温度的监测有效避免冷凝水的产生,保证了烹饪器具整个焖饭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进行,并提高了米饭的口感,有效保证了烹饪器具的焖饭效率,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焖饭质量以及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包括线圈盘21,线圈盘21上绕设有交流线圈23,交流线圈23位于温控器22的外周侧,至少部分交流线圈23在保温盖板3上的正投影位于凹槽内。具体的,可以设置为交流线圈23在凹槽朝向内盖1的侧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凹槽朝向内盖1的侧面的面积。并且,凹槽位于交流线圈23在保温盖板3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围成的区域内。
具体的,保温盖板3包括导电材质,例如保温盖板3可以为304钢。
通过在线圈盘21上绕设交流线圈23,且交流线圈23所在平面与保温盖板3平行,保温盖板3设置为包括导电材料。在向交流线圈23中输入交流电时,由于交流电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使得交流线圈23产生的磁场不断变化,保温盖板3相当于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得保温盖板3内产生热量,从而实现保温盖板3自发热。
并且,上述保温盖板3包括导热材质。通过保温盖板3包括导热材质,可使热量在保温盖板3上快速传递,使得整体保温盖板3的温度较为均衡,以保证保温盖板3的防冷凝水的效果。
上述交流线圈23位于温控器22的外周侧,以使凸台31处于保温盖板3在自发热时的高温区域。由于温控器22与凸台31紧密贴合,凸台31区域为保温盖板3高温区域,通过温控器22的测温及电加热程序控制,可有效避免保温盖板3高温区域过度发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流线圈23为椭圆形结构,内盖1在椭圆形结构的短轴侧设置有蒸汽阀4。
也就是说,内盖1包括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于安装线圈组件2,另一个区域用于与蒸汽阀4配合安装。为了减小线圈组件2和蒸汽阀4安装所需空间,将交流线圈23设置为椭圆结构线圈,以使椭圆结构的短轴侧形成用于安装蒸汽阀的空间。由于交流线圈23为椭圆结构,线圈盘21上绕设有交流线圈23,为了减小线圈盘21占用的空间,线圈盘21沿交流线圈23的短轴方向尺寸小于线圈盘21沿交流线圈23的长轴方向的尺寸。具体的,线圈盘21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方形等多种形状,优选为D字形。
即,保温盖板3和内盖1之间设置有蒸汽阀,保温盖板3上设置有与蒸汽阀对应设置的进气孔和回流口,内盖1上用于与蒸汽阀4配合安装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蒸汽阀的凹陷部11。
具体的,蒸汽阀分别与内盖1和保温盖板3密封连接,以使内锅中的蒸汽仅可通过蒸汽阀的排气口排出,避免蒸汽进入至保温盖板3和内盖1之间。
另外,如图3至图4所示,温控器22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套10,在温控器22与保温盖板3抵接位置处,密封套10的端部与保温盖板3抵接,以避免锅内蒸汽进入至保温盖板3和内盖1之间。
具体的,保温盖板3的便于与内盖1密封连接,即,可以在保温盖板3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环8以及密封环8压圈,密封环8压圈可将密封环8挤压在保温盖板3的边缘处,以使保温盖板3的边缘与内盖1密封,避免蒸汽进入保温盖板3和内盖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盖1上开设有适于与线圈组件2对应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保温座板5。
上述保温座板5可有效起到隔热作用,有效避免保温盖板3的热量以及水蒸气传递至线圈组件2处以及设置在内盖1远离保温盖板3一侧的零部件处,有效对设置在内盖1远离保温盖板3一侧的线圈组件2等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座板5上开设有适于供温控器22伸出的通孔。
上述温控器22设置在线圈盘21上,一端穿过保温座板5上的通孔并与加热板抵接。
为了避免保温盖板3的热量通过上述通孔进入至线圈组件2一侧,可以将保温座板5与温控器22密封连接。
上述保温座板5可以选用玻璃材质,玻璃具有良好的的强度、耐用性、耐温性。并且玻璃具有可观性,在保温盖板3拆卸后,能让用户直观看到线圈盘21。
具体的,可以在通孔内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7抵接于温控器22与保温座板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盖板3与内盖1可拆卸连接。由于保温盖板3可直接接触内锅中的食材,通过将保温盖板3与内盖1可拆卸连接,便于对保温盖板3进行清洗,提高了本装置的清洁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背离内盖1的一侧设置有隔磁板6。通过设置隔磁板6可有效避免交流线圈23产生的磁场辐射至烹饪器具外,从而避免对用户产生电磁辐射,有效保证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的,盖体还可以包括面盖,面盖与内盖1连接使面盖和内盖1之间形成空间,线圈组件2等多种零部件均设置在该空间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盖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包括上述盖体。盖体内盖1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11,至少部分蒸汽阀4位于凹陷部11内,线圈组件2设置在内盖1的一侧,且线圈组件2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温控器22,温控器22偏离线圈组件2的中心一侧靠近蒸汽阀4设置。烹饪器具焖饭过程包括吸水阶段、快速加热阶段、沸腾保持阶段和焖饭阶段,在上述焖饭过程中,锅内蒸汽经蒸汽阀4排出至锅外,通过将温控器22偏离线圈组件2的中心的一侧靠近蒸汽阀4设置,有利于使温控器22对锅内蒸汽进行测温,提高对锅内温度进行测量的准确性,以便调整烹饪器具对内胆的加热温度,提高对内胆加热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焖饭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
蒸汽阀,至少部分所述蒸汽阀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一侧,所述线圈组件上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偏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中心一侧靠近所述蒸汽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盖板,所述保温盖板设置在所述内盖背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经所述内盖延伸至所述保温盖板与所述内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背离所述内盖的一侧形成有凸台,所述保温盖板在朝向所述内盖的一侧形成有适于与所述凸台对应的凹槽,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内盖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开孔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的测温端与所述凸台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上绕设有交流线圈,所述交流线圈位于所述温控器的外周侧,至少部分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内盖的侧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内盖的侧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交流线圈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围成的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线圈为椭圆形结构,所述内盖在所述椭圆形结构的短轴侧设置有所述蒸汽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开设有适于与所述线圈组件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保温座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座板上开设有适于供所述温控器伸出的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包括导电材质。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CN202223034654.5U 2022-11-11 2022-11-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206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4654.5U CN219206594U (zh) 2022-11-11 2022-11-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JP2023056131A JP2024070782A (ja) 2022-11-11 2023-03-30 蓋体及び調理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4654.5U CN219206594U (zh) 2022-11-11 2022-11-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6594U true CN219206594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6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4654.5U Active CN219206594U (zh) 2022-11-11 2022-11-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70782A (zh)
CN (1) CN21920659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70782A (ja) 2024-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326126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7263132A (ja)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JP4799271B2 (ja) 炊飯器
GB2553906B (en) Induction heated cooking vessel
JP2000041838A (ja) 電気鍋
CN219206594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GB2552531B (en) Temperature sensor in induction cooker
KR102095134B1 (ko) 가열용기용 휘슬장치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9629430U (zh) 一种蒸汽不外排的可折叠硅胶磁感电饭煲
JPH01144591A (ja) 電気炊飯器
CN20937734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423752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JP3663632B2 (ja) 調理容器および調理器
JP3082689B2 (ja) 電気炊飯器
CN109527974A (zh) 一种蒸汽不外排的可折叠硅胶磁感电饭煲
JP3192922B2 (ja) 電気ポット
CN218791834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KR102550654B1 (ko) 조리기기
US11523471B2 (en) Coil heating element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shield
JP2002345640A (ja) 調理器
JP7378206B2 (ja) 炊飯器
JP2002142975A (ja) 炊飯器
CN220024782U (zh) 一种发热盘测温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JP2002177142A (ja) 保温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