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754U - 术后肢体支撑器 - Google Patents

术后肢体支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4754U
CN219184754U CN202320320156.2U CN202320320156U CN219184754U CN 219184754 U CN219184754 U CN 219184754U CN 202320320156 U CN202320320156 U CN 202320320156U CN 219184754 U CN219184754 U CN 219184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od
linkage
support
adjus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0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珍
惠娜
胡雪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320320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4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4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4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术后肢体支撑器,涉及术后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拉动结构、坐姿调节结构和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支撑拉动结构上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拉动结构与支撑角度调节结构的配合设计,通过支撑角度调节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者上肢术后需要康复的肌肉位置进行调节握住的角度,通过支撑拉动结构带动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提行自动化往复升降或不同高度位置的直接固定支撑,从而使得术后的肢体即可在合适高度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或者跟随需要进行引导带动运动,且通过坐姿调节结构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人员需要调节支撑位置。

Description

术后肢体支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术后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术后肢体支撑器。
背景技术
在肢体进行手术后,由于术后部分肌肉长期无法是使用,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辅助的支撑拉伸以及康复引导;
参考已授权专利号为“CN215025752U”的“一种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该专利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使得患者在使用时可以坐在肢体辅助板上,利用腿部安装管对患者小腿的两侧进行按摩,以此来辅助其小腿病后康复,之后患者可以双手握住按压把手管,将按压把手管向下移动,使肢体康复训练弹簧收缩,肢体康复训练弹簧收缩时由于其要恢复形变,将会产生与患者手臂移动相反的力,阻碍患者手臂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利用其进行手臂力量康复训练;
然而,本发明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
1、该专利在对上肢部分的支撑过程和康复应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使用人员的支撑使用的位置进行调节,且不便于根据上肢的发力肌肉调节放置杆的角度,导致针对康复效果有限,支撑托起的适应性较差;
2、且不便于根据使用人员的需要,调节座位与支撑托起位置之间的距离;
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术后肢体支撑器,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术后肢体支撑器,包括支撑拉动结构、坐姿调节结构和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拉动结构上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拉动结构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坐姿调节结构;
所述坐姿调节结构包括配调引导模块、座椅、延伸板、弹簧和插销,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与延伸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用于引导座椅调节,并将座椅调节后固定;
所述支撑拉动结构包括动导模块、第二底板、导向位移架、辅助配装块和联动平台,所述第二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所述导向位移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配装块,所述辅助配装块处设置有动导模块,所述动导模块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所述联动平台与导向位移架滑动连接,所述动导模块用于提供升降动力;
所述支撑角度调节结构包括辅助定位板、联动杆、延伸杆、握杆和定位模块,所述联动平台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板,所述辅助定位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带动联动杆进行角度调节后进行锁死。
进一步地,所述配调引导模块包括第一底板、导向槽和第一配锁孔,所述第一底板的顶端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开设有多个延伸板。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底端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插销与第一配锁孔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导模块包括电机、偏心轮、联动推杆和传递杆,所述辅助配装块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远离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推杆,所述联动平台远离辅助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的底端与联动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手轮、螺纹套筒、螺纹杆和锁销,所述联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和手轮的内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销。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手轮一侧的辅助定位板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配锁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销与第二配锁孔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销与螺纹套筒的内侧和手轮的内侧均为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拉动结构与支撑角度调节结构的配合设计,通过支撑角度调节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者上肢术后需要康复的肌肉位置进行调节握住的角度,通过支撑拉动结构带动支撑角度调节结构提行自动化往复升降或不同高度位置的直接固定支撑,从而使得术后的肢体即可在合适高度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或者跟随需要进行引导带动运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坐姿调节结构的设计,便于根据不同的使用人员需要调节支撑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坐姿调节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角度调节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拉动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拉动结构;2、坐姿调节结构;3、支撑角度调节结构;4、第一底板;5、导向槽;6、第一配锁孔;7、座椅;8、延伸板;9、弹簧;10、插销;11、辅助定位板;12、第二配锁孔;13、联动杆;14、手轮;15、螺纹套筒;16、螺纹杆;17、锁销;18、延伸杆;19、握杆;20、第二底板;21、导向位移架;22、辅助配装块;23、电机;24、偏心轮;25、联动推杆;26、传递杆;27、联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针对技术问题如背景技术所示:对上肢部分的支撑过程和康复应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使用人员的支撑使用的位置进行调节,且不便于根据上肢的发力肌肉调节放置杆的角度,导致针对康复效果有限,支撑托起的适应性较差;
参照图1,图3-图4,术后肢体支撑器,包括支撑拉动结构1、坐姿调节结构2和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支撑拉动结构1上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支撑拉动结构1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坐姿调节结构2;
支撑拉动结构1包括动导模块、第二底板20、导向位移架21、辅助配装块22和联动平台27,第二底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21,导向位移架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配装块22,辅助配装块22处设置有动导模块,动导模块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27,联动平台27与导向位移架21滑动连接,动导模块用于提供升降动力;
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包括辅助定位板11、联动杆13、延伸杆18、握杆19和定位模块,联动平台27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板11,辅助定位板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联动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8,延伸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杆19,定位模块用于带动联动杆13进行角度调节后进行锁死。
动导模块包括电机23、偏心轮24、联动推杆25和传递杆26,辅助配装块2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机23,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4,偏心轮24远离电机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推杆25,联动平台27远离辅助定位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递杆26,传递杆26的底端与联动推杆25的顶端转动连接。
定位模块包括手轮14、螺纹套筒15、螺纹杆16和锁销17,联动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轮14,手轮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5,螺纹套筒15和手轮14的内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销17。
靠近手轮14一侧的辅助定位板11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配锁孔12。
锁销17与第二配锁孔12为间隙配合。
锁销17与螺纹套筒15的内侧和手轮14的内侧均为滑动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需要,当需要术后的肢体在合适高度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时,控制电机23带动偏心轮24完成转动,利用偏心轮24的偏心设计,使得偏心轮24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从低端到顶端的调节或从顶端到底端的调节,利用联动推杆25将该调节传递至传递杆26,利用传递杆26带动联动平台27在导向位移架21的引导下进行位置调节,处于合适位置后使得电机23停止转动,联动平台27带动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处于合适的位置,并通过和钻洞螺纹杆16,使得螺纹杆16在螺纹套筒15和手轮14内侧螺纹的引导下带动锁销17向后位移,使得锁销17脱离第二配锁孔12,此时转动手轮14,利用手轮14带动联动杆13在辅助定位板11内侧转动,从而使得联动杆13带动延伸杆18和握杆19调节至合适的角度,此时反向转动螺纹杆16,使得螺纹杆16推导锁销17***合适位置的第二配锁孔12中,从而联动杆13带动延伸杆18和握杆19处于合适的角度,将患者的上肢手掌握在握杆19上,通过握杆19对肢体进行支撑放置;
当需要进行引导带动运动进行康复时,控制电机23带动偏心轮24进行持续的往复转动,从而形成持续的往复推导,达到持续地升降应用,使得上肢手掌握在握杆19上后,被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往复引导带动,从而形成康复运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进一步公开坐姿调节结构2的结构,本实施例针对技术问题如背景技术所示:不便于根据使用人员的需要,调节座位与支撑托起位置之间的距离;
参阅图2,坐姿调节结构2包括配调引导模块、座椅7、延伸板8、弹簧9和插销10,配调引导模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座椅7,座椅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8,延伸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插销10,插销10与延伸板8的内侧滑动连接,配调引导模块用于引导座椅7调节,并将座椅7调节后固定。
配调引导模块包括第一底板4、导向槽5和第一配锁孔6,第一底板4的顶端开设有导向槽5,第一底板4的内侧开设有多个延伸板8。
座椅7的底端与导向槽5滑动连接,插销10与第一配锁孔6为间隙配合。
为了便于在支撑康复过程中,提供给患者左立点,本案提供了座椅7,但是由于不同的肌肉支撑康复需要过程中,需要对应的调节坐姿位置,此时拉动插销10,使得插销10带动弹簧9上升的同时脱离第一配锁孔6,使得座椅7失去限位,此时推导座椅7在导向槽5的内侧滑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插销10,通过弹簧9的弹性复位带动插销10***第一配锁孔6的内侧,完成锁紧固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拉动结构(1)、坐姿调节结构(2)和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上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坐姿调节结构(2);
所述坐姿调节结构(2)包括配调引导模块、座椅(7)、延伸板(8)、弹簧(9)和插销(10),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座椅(7),所述座椅(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8),所述延伸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插销(10),所述插销(10)与延伸板(8)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用于引导座椅(7)调节,并将座椅(7)调节后固定;
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包括动导模块、第二底板(20)、导向位移架(21)、辅助配装块(22)和联动平台(27),所述第二底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21),所述导向位移架(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配装块(22),所述辅助配装块(22)处设置有动导模块,所述动导模块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27),所述联动平台(27)与导向位移架(21)滑动连接,所述动导模块用于提供升降动力;
所述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包括辅助定位板(11)、联动杆(13)、延伸杆(18)、握杆(19)和定位模块,所述联动平台(27)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板(11),所述辅助定位板(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所述联动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8),所述延伸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杆(19),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带动联动杆(13)进行角度调节后进行锁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调引导模块包括第一底板(4)、导向槽(5)和第一配锁孔(6),所述第一底板(4)的顶端开设有导向槽(5),所述第一底板(4)的内侧开设有多个延伸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7)的底端与导向槽(5)滑动连接,所述插销(10)与第一配锁孔(6)为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模块包括电机(23)、偏心轮(24)、联动推杆(25)和传递杆(26),所述辅助配装块(2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4),所述偏心轮(24)远离电机(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推杆(25),所述联动平台(27)远离辅助定位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递杆(26),所述传递杆(26)的底端与联动推杆(25)的顶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手轮(14)、螺纹套筒(15)、螺纹杆(16)和锁销(17),所述联动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轮(14),所述手轮(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15),所述螺纹套筒(15)和手轮(14)的内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销(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手轮(14)一侧的辅助定位板(11)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配锁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17)与第二配锁孔(12)为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17)与螺纹套筒(15)的内侧和手轮(14)的内侧均为滑动连接。
CN202320320156.2U 2023-02-27 2023-02-27 术后肢体支撑器 Active CN219184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156.2U CN219184754U (zh) 2023-02-27 2023-02-27 术后肢体支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0156.2U CN219184754U (zh) 2023-02-27 2023-02-27 术后肢体支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4754U true CN219184754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0156.2U Active CN219184754U (zh) 2023-02-27 2023-02-27 术后肢体支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4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108850A (ko) 상지 및 하지용 재활 운동 장치
CN110898400B (zh) 一种上下肢偏瘫患者康阻力智能训练装置
CN219184754U (zh) 术后肢体支撑器
CN110478857A (zh) 一种带有旋转和拉伸机构的体育运动综合型训练装置
CN112891854B (zh) 一种手部复健用力量训练装置
CN110368262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辅助复苏训练器
CN212854513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偏瘫治疗装置
CN112587394B (zh) 一种康复训练手肘按摩装置
CN113491861A (zh) 上肢康复工作站
CN211410871U (zh) 一种腿部康复医疗护理装置
KR100555140B1 (ko) 페달을 이용한 운동기구
CN212789619U (zh) 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主被动四肢联动康复仪
CN213100653U (zh) 一种体操韧带的训练装置
KR101794687B1 (ko) 재활운동기구용 핸들구조체
JP3045412U (ja) 多機能運動器具
JP5011517B2 (ja) 運動装置
CN211485520U (zh) 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113274254A (zh) 一种病床上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09361238U (zh) 一种偏瘫复健装置
KR200319057Y1 (ko) 페달을 이용한 운동기구
CN219307837U (zh) 带有坡度调节机构的椭圆训练装置
CN112972206B (zh) 一种腿脚不便病人专用下肢康复训练器
CN215962016U (zh) 一种健美操形体矫正训练装置
CN219681597U (zh) 一种上肢康复锻炼机器人
CN221206678U (zh) 一种下肢锻炼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