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0519U - 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0519U
CN219170519U CN202320225698.1U CN202320225698U CN219170519U CN 219170519 U CN219170519 U CN 219170519U CN 202320225698 U CN202320225698 U CN 202320225698U CN 219170519 U CN219170519 U CN 219170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river
slider
polish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56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东
章文盛
黄晟
李建业
邱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56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0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0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0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光装置,抛光装置包括基座、机架、主轴、夹持件、旋转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控制器。主轴连接于机架,主轴靠近基座的端部安装有抛光刀。夹持件用于夹持待加工件,待加工件开设有容置抛光刀的内孔。旋转结构连接于基座。旋转结构与夹持件固定连接。旋转结构的中轴线与内孔的中心偏心设置。旋转结构用于带动夹持件转动。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机架上,且与主轴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基座上,且与旋转结构传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结构带动主轴沿第一方向移动,控制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旋转结构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及控制主轴绕旋转结构的中轴线转动,从而使抛光刀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行抛光。

Description

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盖板上通常开设有各种内孔,例如手机的玻璃盖板上开设有摄像头孔、听筒孔等。这些内孔需要经过抛光处理,以使用户有更好地使用体验。现有的抛光装置中的主轴仅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X轴模组和Y轴模组来调节旋转结构在水平面内的移动而实现待加工件的内孔与主轴上的抛光刀对齐。然而,由于抛光装置的X轴模组和Y轴模组集中设置在基座上,因而导致X轴模组和Y轴模组的运动行程小。当待加工件上开设有多个间距距离大的内孔时,就需要对待加工件进行重新装夹才能对待加工件上的多个内孔进行抛光,从而导致抛光装置的抛光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装置,以解决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行抛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基座、机架、主轴、夹持件、旋转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控制器。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主轴连接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部,所述主轴靠近所述基座的端部安装有抛光刀。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待加工件,所述待加工件开设有容置所述抛光刀的内孔。所述旋转结构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结构与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与所述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所述旋转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件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旋转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主轴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旋转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控制所述主轴绕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基于旋转结构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结构带动主轴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控制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旋转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控制主轴绕旋转结构的中轴线转动,以使得抛光刀容置在待加工件的内孔中,从而使得抛光刀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行抛光,且由于抛光刀与待加工件的内孔处于动态对齐的状态,因此抛光刀可以对待加工件的内孔的孔壁进行有效抛光,提高内孔的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基于将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机架上,将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基座上,使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的在抛光装置中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避免了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之间发生相互干涉,并提高了主轴和旋转结构的运动行程,以及降低了抛光装置的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抛光刀的运动轨迹和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主轴相对旋转结构进行插补运动时,抛光刀的运动轨迹和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滑座和第一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刀盘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抛光装置1;基座101;机架102;第一支撑件1021;第二支撑件1022;第一驱动结构11;第一驱动器111;第一滑座112;第一滑轨113;第一丝杆114;第一螺母115;第二驱动结构12;第二驱动器121;第二滑座122;第二滑轨123;第二丝杆124;第二螺母125;第三驱动结构13;第三驱动器131;第三滑座132;主轴20;抛光刀201;夹持件30;旋转结构40;旋转件41;输入轴411;输出轴412;旋转驱动器42;控制器50;刀盘60;刀夹601;第一刀盘驱动器61;第二刀盘驱动器62;联轴器7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将X轴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Y轴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Z轴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其中,X轴、Y轴和Z轴两两相互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光装置1。抛光装置1包括基座101、机架102、主轴20、夹持件30、旋转结构40、第一驱动结构11、第二驱动结构12以及控制器50。机架102设置于基座101上。主轴20连接于机架102远离基座101的一端部。其中,机架10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1021和第二支撑件1022。第一支撑件1021与基座10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102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021远离基座10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2可以设置为龙门支架,第一支撑件1021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件1021远离基座10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022的相对两端,主轴20设置于第二支撑件102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21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例如,第一支撑件1021可以设置一个,此时,机架102的外形可以大致呈倒L形或T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2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件1021,主轴20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021远离基座101的一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21和第二支撑件1022可以分体结构或一体成型。
主轴20靠近基座101的端部安装有抛光刀201,主轴20用于带动抛光刀201绕主轴20的中轴线转动。其中,主轴20的中轴线与抛光刀201的中轴线相重合。夹持件30用于夹持待加工件,待加工件开设有容置抛光刀201的内孔。其中,待加工件的内孔可以构造为但不限于圆孔、方孔、槽孔、规则孔、不规则孔。旋转结构40连接于基座101。旋转结构40与夹持件30固定连接。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其中,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可以为内孔的几何中心。例如,当内孔构造为圆孔时,内孔的中心可以为圆孔的圆心。又例如,当内孔构造为方孔时,内孔的中心可以为方孔的两个对角线的交点。旋转结构40用于带动夹持件30转动。第一驱动结构11设置于机架102上,且与主轴2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2设置于基座101上,且与旋转结构40传动连接。控制器5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结构11带动主轴2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控制第二驱动结构12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控制主轴20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垂直于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
如此,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1基于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并通过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11带动主轴20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控制第二驱动结构12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控制主轴20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以使得抛光刀201容置在待加工件的内孔中,且由于抛光刀201与待加工件的内孔处于动态对齐的状态,因此抛光刀201可以对待加工件的内孔的孔壁进行有效抛光,提高内孔的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1基于将第一驱动结构11设置于机架102上,将第二驱动结构12设置于基座101上,使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的在抛光装置1中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避免了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之间发生相互干涉,并提高主轴20和旋转结构40的运动行程,以及降低了抛光装置1的结构复杂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因此旋转结构40通过夹持件30带动待加工件转动时,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将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运动,使主轴20相对旋转结构40进行插补运动,即主轴20也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抛光刀201跟随待加工件的内孔共同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且抛光刀201容置在待加工件的内孔中,进而使得抛光刀201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行抛光。具体地,主轴20在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时,抛光刀201与待加工件的内孔动态对齐,或者说,抛光刀201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的运动轨迹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的运动轨迹重合或大致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50在控制主轴20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时,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还可以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且抛光刀201的中轴线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距离在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小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到孔壁的距离。其中,当内孔的中心到孔壁的不同位置的距离不同时,该预定范围小于或等于内孔的中心到孔壁的最大距离。其中,控制器50在控制主轴20在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时,还可以控制主轴20绕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转动,从而使得抛光刀201既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公转,也绕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公转。如此,即使抛光刀201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线没有对齐,抛光刀201也可以对待加工件的内孔的孔壁进行全面抛光,从而避免了主轴20与待加工件的内孔重新进行对齐或者抛光刀201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行二次抛光,进而提高了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其中,主轴20在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一周时,控制器50可以控制主轴20绕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转动一周或一周以上。例如,如图3所示,主轴20在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一周时,控制器50可以控制主轴20绕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转动一周。其中,图3中的实线表示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虚线表示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的抛光装置1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抛光装置1的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抛光装置1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抛光装置1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面板、连接线缆等等。
请参阅图4,图4是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运动,使主轴20相对旋转结构40进行插补运动时,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和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主轴20上的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虚线表示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具体地,控制器50先控制第一驱动结构11带动主轴20沿X轴的箭头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交叉;随后控制器50控制第二驱动结构12带动旋转结构40沿Y轴的箭头的反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也即主轴20相对旋转结构40沿Y轴的箭头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交叉;如此往复,从而使得抛光刀201的运动轨迹与待加工件的内孔的中心的运动轨迹大致重合。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5,第一驱动结构11包括第一驱动器111和第一滑座112。第一滑座112滑动连接于机架102的第二支撑件1022上。第一驱动器111用于带动第一滑座112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二驱动结构12包括第二驱动器121和第二滑座122。第二滑座122滑动连接于基座101。第二驱动器121用于带动第二滑座122沿第二方向滑动。主轴20连接于第一滑座112。旋转结构40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座122远离基座101的侧部,夹持件30固定连接于旋转结构40远离第二滑座122的端部。
具体地,第一驱动结构11还包括第一滑轨113。第一滑轨113与机架102的第二支撑件1022固定连接。第一滑轨11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滑座112与第一滑轨113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结构12还包括第二滑轨123。第二滑轨123与基座101固定连接。第二滑轨123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座122与第二滑轨123滑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1配置为电机,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之间通过丝杆螺母结构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器111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114传动连接,第一滑座112与第一螺母115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器11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杆114转动时,第一螺母115沿第一丝杆114的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滑座11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器121配置为电机,第二驱动器121与第二滑座122之间通过丝杆螺母结构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二驱动器121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124连接,第二滑座122与第二螺母125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器121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杆124转动时,第二螺母125沿第二丝杆124的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滑座122沿第二方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1、第二驱动器121还可以配置为其他驱动器,例如,第一驱动器111和第二驱动器121可以配置为气缸、电动推杆、直线电机、液压缸等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之间、第二驱动器121与第二滑座12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传动结构实现传动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齿轮齿条、同步带、链条等传动结构实现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将第一驱动结构11设置于机架102上,将第二驱动结构12设置于基座101上,使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的在抛光装置1中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避免了第一驱动结构11和第二驱动结构12之间发生相互干涉,并提高第一滑座112和第二滑座122的滑动行程,以及降低了抛光装置1的结构复杂度。其中,第一滑座112沿第一方向的滑动行程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第二滑座122沿第二方向的滑动行程大于或等于预设值,以使抛光装置1能对开设在待加工件上任意位置的内孔进行抛光。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30大致呈长方形,预设值大于或等于夹持件30的对角线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夹持件30呈其他形状时,预设值大于或等于夹持件30上最远两点的距离。例如,夹持件30呈圆形时,预设值大于或等于夹持件30的直径。又例如,夹持件30呈三角形时,预设值大于或等于夹持件30的最长边尺寸。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值可以根据夹持件30的外形来设定,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抛光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滑座112上的第三驱动结构13。第三驱动结构13包括第三驱动器131和第三滑座132。第三滑座13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座112远离机架102的第二支撑件1022的侧部。第三驱动器131用于带动第三滑座132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方向平行于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主轴20连接于第三滑座132远离第一滑座112的侧部。其中,第三驱动器131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驱动器111的结构,第三驱动器131与第三滑座132传动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的传动方式,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之间、第二驱动器121与第二滑座122之间、第三驱动器131与第三滑座132之间可以采用相同的传动方式,以减少抛光装置1的制造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之间、第二驱动器121与第二滑座122之间、第三驱动器131与第三滑座132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传动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驱动器111与第一滑座112之间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器121与第二滑座122之间可以通过气缸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第三驱动器131与第三滑座132之间可以通过丝杆螺母结构实现传动连接。
请参阅图2,旋转结构40包括旋转件41和旋转驱动器42。旋转驱动器42用于带动旋转件41转动。夹持件30固定连接于旋转件41。旋转件41与第二滑座122固定连接,第二滑座122滑动时可以带动旋转件41沿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旋转件41可以配置为分割器或减速器,旋转驱动器42可以配置为电机。旋转件41包括输入轴411和输出轴412。旋转驱动器42与输入轴411传动连接。夹持件3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输出轴412。其中,输出轴412的中轴线与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相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结构40可以配置为电机,夹持件30固定连接于旋转结构40的输出轴上,控制器50直接控制每个旋转结构40转动。其中,旋转结构40可以配置为扭矩电机、减速电机等。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30与旋转件4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对待加工件进行抛光作业时,技术人员可以将夹持件30直接进行更换,并对于更换下来的夹持件30进行待加工件的取放作业,从而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其中,每个夹持件30中可以放置多个待加工件。待加工件可以配置为玻璃、陶瓷、蓝宝石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30可以与旋转件41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对待加工件进行抛光作业时,技术人员可以不用将夹持件30从旋转件41上取下。
主轴20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旋转结构40的数量与主轴20的数量对应。其中,每个旋转结构40连接有至少一个夹持件30。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主轴20和旋转结构40分别设置为三个,以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其中,每个旋转结构40连接有一个夹持件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0和旋转结构40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个、两个、四个、五个等等,每个旋转结构40连接的夹持件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41设置为多个,旋转驱动器42设置为一个。多个旋转件41之间串联设置。具体地,多个旋转件41的输入轴411之间通过联轴器71串联在一起,旋转驱动器42与多个旋转件41中的其中一个旋转件41传动连接,如此可以通过一个旋转驱动器42带动多个旋转件41工作,并使多个旋转件41之间同步工作,以及减少抛光装置1的制造成本。示例性地,旋转驱动器42与旋转件41之间可以通过同步带结构实现传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器42与旋转件41之间可以通过齿轮结构、链轮结构等实现传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41的数量与旋转驱动器4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相同,旋转驱动器42与旋转件41之间一一对应,例如,旋转驱动器42和旋转件41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个,或者旋转驱动器42和旋转件41可以分别设置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41和旋转驱动器42分别设置为多个。多个旋转件41包括多组旋转模组。多组旋转模组中至少一组旋转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设置的旋转件41。多个旋转驱动器42分别与多组旋转模组一一对应。例如,每个旋转模组可以包括两个串联设置的旋转件41,旋转驱动器42与旋转模组中的其中一个旋转件41传动连接。又例如,部分旋转模组中包括多个串联的旋转件41,另一部分旋转模组中包括一个旋转件41。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抛光装置1还包括刀盘60。刀盘60滑动连接于机架102。刀盘60设置有多个刀夹601。刀夹601用于安装抛光刀201。其中,不同的刀夹601可以安装相同或不同的抛光刀201。抛光装置1还包括第一刀盘驱动器61和第二刀盘驱动器62。第一刀盘驱动器61用于带动刀盘60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刀盘驱动器62用于带动刀盘60转动。刀盘60的数量与主轴20的数量相同或不同,其中,刀盘60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刀盘60的数量可以与主轴20的数量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刀盘60与主轴20设置第二支撑件1022的不同侧,以避免刀盘60干涉主轴20的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刀盘60还可以与主轴20设置在同一侧或其他不干涉主轴20运动的其他位置。
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抛光设备1的抛光作业:
控制器50控制第二驱动器121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靠近基座101边缘的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将放置有待加工件的夹持件30安装到旋转件41上。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器111带动主轴20沿第一方向移动,控制第二驱动器121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得抛光刀201与待加工件上的内孔对齐。控制器50控制第三驱动器131带动主轴20沿第三方向朝向基座101移动,使抛光刀201容置于待加工件的内孔中。控制器50控制主轴20带动抛光刀201转动。控制器50控制旋转驱动器42带动旋转件41转动,从而带动夹持件30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进而使待加工件的内孔绕旋转结构40的中轴线转动。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器111带动主轴20沿第一方向移动,控制第二驱动器121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主轴20相对旋转结构40进行插补运动,从而使得抛光刀201始终容置在待加工件的内孔中。在待加工件的内孔完成抛光后,控制器50控制第三驱动器131带动主轴20沿第三方向远离基座101,使抛光刀201从待加工件上的内孔中分离。控制器50控制第二驱动器121带动旋转结构4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靠近基座101边缘的位置,技术人员将装夹有抛光完成的待加工件的夹持件30取下。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0相对旋转结构40进行插补运动时,控制器50还可以控制第三驱动器131带动主轴20沿第三方向往复运动,以对待加工件的内孔进一步抛光。
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抛光设备1的换刀作业:
控制器50控制第二刀盘驱动器62带动刀盘60转动,使刀盘60上处于空置状态(即未安装有抛光刀201)的刀夹601转动至与主轴20对应的位置。控制第一刀盘驱动器61带动刀盘6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刀盘60上处于空置状态的刀夹601移动至对应主轴20的位置。控制器50控制主轴20松开对抛光刀201的锁定,并控制第三驱动器131带动主轴20沿第三方向远离基座101,以使得主轴20上的抛光刀201卡入至刀盘60上的刀夹601中。控制器50控制第二刀盘驱动器62将安装有抛光刀201的刀夹601转动至与主轴20对应的位置。控制器50控制第三驱动器131带动主轴20沿第三方向靠近基座101,以及控制主轴20将抛光刀201夹紧。控制器50控制第一刀盘驱动器61带动刀盘6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刀盘60回到初始位置。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1可以进行自动换刀的作业,避免了手动换刀,从而提高了抛光装置1的整体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机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主轴,连接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部,所述主轴靠近所述基座的端部安装有抛光刀;
夹持件,用于夹持待加工件,所述待加工件开设有容置所述抛光刀的内孔;
旋转结构,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结构与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与所述内孔的中心呈偏心设置,所述旋转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件转动;
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旋转结构传动连接;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主轴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旋转结构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及控制所述主轴绕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旋转结构的数量与所述主轴的数量对应,每个所述旋转结构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件和旋转驱动器,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件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部,所述旋转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的数量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数量相同,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旋转件一一对应;或者,
所述旋转件设置为多个,所述旋转驱动器设置为一个;多个所述旋转件之间串联设置,所述旋转驱动器与多个所述旋转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旋转件传动连接;或者,
所述旋转件和所述旋转驱动器分别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旋转件包括多组旋转模组,多组所述旋转模组中至少一组所述旋转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设置的所述旋转件,多个所述旋转驱动器分别与多组所述旋转模组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主轴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座,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座远离所述基座的侧部,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结构远离所述第二滑座的端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滑动行程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行程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三驱动器和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座远离所述机架的侧部,所述主轴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座远离所述第一滑座的侧部,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滑座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旋转结构的中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刀盘所述刀盘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刀盘设置有多个刀夹,所述刀夹用于安装所述抛光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刀盘驱动器和第二刀盘驱动器,所述第一刀盘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刀盘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刀盘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刀盘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的数量与所述主轴的数量相对应。
CN202320225698.1U 2023-02-02 2023-02-02 抛光装置 Active CN219170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5698.1U CN219170519U (zh) 2023-02-02 2023-02-02 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5698.1U CN219170519U (zh) 2023-02-02 2023-02-02 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0519U true CN219170519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5698.1U Active CN219170519U (zh) 2023-02-02 2023-02-02 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0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9955B (zh) 一种多轴加工数控线切割机床
CN104414040B (zh) 饰件加工装置
CN215747074U (zh) 一种双工位切割机
CN209831271U (zh) 一种抛光装置及抛光机
TWI642498B (zh) Cnc單刀塔雙主軸雙倍加工效率之金屬加工機
CN219170519U (zh) 抛光装置
CN203505764U (zh) 饰件加工装置
TWM559214U (zh) Cnc單刀塔雙主軸雙倍加工效率之加工機
CN206811578U (zh) 一种贵重金属加工设备的刀头切换装置
CN215280805U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打孔装置
CN114799890A (zh) 一种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CN210189041U (zh) 一种大角度旋转机构
CN115383221A (zh) 一种多工位去毛刺数控设备
CN212762340U (zh) 一种行李架锯钻加工组件
CN212121823U (zh) 一种开槽螺母铣槽机中的工件角度调节机构
CN217832675U (zh) 一种具有双夹持工位的加工设备
CN111975383A (zh) 一种钻攻抛光一体机
CN206326360U (zh) 加工灵活的刀具侧置式机床
CN216882981U (zh) 一种多功能机床设备
CN109483265A (zh) 一种可调节工件位置的夹具
CN218746379U (zh) 可旋转工件铣床工装
CN220761676U (zh) 一种金属切削机床用的定位机构
CN215510451U (zh) 一种高效的复合型磨床
CN214684612U (zh) 自动攻牙设备及其横向攻牙装置
CN217452954U (zh) 一种具有双工位智能夹具的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