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2530U -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2530U
CN219162530U CN202223134202.4U CN202223134202U CN219162530U CN 219162530 U CN219162530 U CN 219162530U CN 202223134202 U CN202223134202 U CN 202223134202U CN 219162530 U CN219162530 U CN 219162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imary color
light source
region
col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42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李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uok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ockro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42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2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2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2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该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一分光元件以及荧光发生器。第一光源组件用于提供作为照明光束的第一基色光,并使得第一基色光透过第一分光元件输出。第二光源组件用于提供泵浦光,并使得泵浦光透过第一分光元件入射到荧光发生器;荧光发生器用于在泵浦光束的激发下,生成第二基色光,并使得第二基色光经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后作为照明光束输出。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投影设备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就有尺寸和重量上的要求。投影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是用户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影响着用户对投影设备的选择。尤其是家用投影设备,减小投影设备的尺寸和重量,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方便移动。因此,如何减小投影仪的尺寸,从而减小其空间占用,也成为了投影设备的研究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第一分光元件以及荧光发生器;
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用于提供作为照明光束的第一基色光,并使得所述第一基色光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输出;
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用于提供泵浦光,并使得所述泵浦光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入射到所述荧光发生器;
所述荧光发生器用于在所述泵浦光束的激发下,生成第二基色光,并使得所述第二基色光经所述第一分光元件反射后作为照明光束输出。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阀、投影镜头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输出的照明光束,经过所述光阀以及所述投影镜头后输出。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效果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合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调光面和第二调光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合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合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元件的尺寸。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用语“多个”包括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情况。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以及先后关系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以及一种投影设备,照明装置可以应用于投影设备,作为投影光源。如图1所示,投影设备1包括:照明装置10、光阀20以及投影镜头30,照明装置10输出的照明光束,经过光阀20的处理后,再通过投影镜头30输出。例如,照明光束可以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光,这样投影镜头30输出的投影光束照射到投影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彩色图像。例如,光阀20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光阀、DMD(Digtial Micromirror Devices,数字微镜器件)光阀,或者是LCOS(Liquid Crystal onSilicon,硅基液晶)光阀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投影设备1可以是基于单片光阀的投影设备,或者,也可以是基于双片光阀的投影设备,又或者,还可以是基于三片光阀的投影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可以包括: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110、第一分光元件120以及荧光发生器130。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光路中,用实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一基色光,用细虚线表示的光束为泵浦光,用粗虚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二基色光,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三基色光。
其中,第一光源组件100用于提供作为照明光束的第一基色光,并使得第一基色光透过第一分光元件120输出。第一光源组件100包括第一光源101,用于产生上述第一基色光。例如,第一光源101可以是激光光源或LED光源等,具体的可以为激光二极管阵列、单个激光二极管、光纤激光器、LED光源阵列或单个LED光源。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准直透镜组102,第一准直透镜组102设置在第一光源101与第一分光元件120之间的光传输路径上,用于准直第一光源101输出的第一基色光。
第二光源组件110用于提供泵浦光,以使得泵浦光透过第一分光元件120入射到荧光发生器130,通过激发荧光物质产生第二基色光。第二光源组件110包括第二光源111,用于产生泵浦光。例如,第二光源111也可以是激光光源或LED光源等,具体的可以为激光二极管阵列、单个激光二极管、光纤激光器、LED光源阵列或单个LED光源。
进一步地,第二光源组件110还可以包括:第二准直透镜组112,第二准直透镜组112设置在第二光源111与第一分光元件120之间的光传输路径上,用于准直第二光源111输出的泵浦光。
示例性的,第一光源101和第二光源111可以均为蓝光激光光源,即第一基色光和泵浦光均为蓝光激光。随着EEL(Edge Emitting Laser,边发射激光器)技术的发展,大功率蓝色半导体激光器转化效率较高且已大规模量产,其成本通常较低。通常选用蓝色激光光源作为此组件。
在一些示例中,考虑到第二光源组件110的作用在于激发荧光物质产生第二基色光,泵浦光的波长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基色光的波长,以实现更高的电光效率。例如,泵浦光可采用偏紫外的蓝光波长,或者,紫外波长;第一基色光则选择较为中间的蓝光波长,以实现更好的照明色彩。例如,泵浦光束的波长可以在410~455nm内,如410nm、430nm、440nm或者455nm等;而第一基色光的波长可以在455~465nm内,如455nm、450nm或者465nm等。
第一分光元件120为能够透射第一基色光和泵浦光,反射第二基色光的波长选择元件。例如,第一分光元件120可以采用二向色镜,或者其他适用的波长选择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实施时,第一光源组件100提供的第一基色光透过第一分光元件120,作为照明光束输出,第二光源组件110提供的泵浦光则透过第一分光组件入射到荧光发生器130。此时,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110位于第一分光元件120的同一侧,距离比较近,有利于散热***设计和整机尺寸优化。例如,第一光源组件100和第二光源组件110可以共用散热模块,同时也方便布设电源模块和布设线束,有利于减小投影设备的尺寸以及重量,且方便内部电路设计。
例如,第一光源组件100的光轴可以与第二光源组件110的光轴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垂直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垂直,即在实际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二者的光轴角度也可以与代表绝对垂直的90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可以是89度、89.5度、90度、90.5度或91度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荧光发生器130用于在泵浦光束的激发下,生成第二基色光,并使得第二基色光经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后作为照明光束输出,从而实现第一基色光和第二基色光的光路耦合。
在一些示例中,荧光发生器130可以包括:荧光准直透镜组132以及荧光发生体131,荧光准直透镜组132既可以用于将入射的泵浦光汇聚到荧光发生体131,以提高激发光的能量密度,减小激发光的束径,从而有利于减小荧光发生体131的尺寸,又可以用于对荧光发生体131在泵浦光的激发下产生的第二基色光进行准直。例如,荧光准直透镜组132根据实际光路的准直和汇聚需求配置,可以是单个透镜,或者,也可以是多个透镜组合。
例如,在第一基色光为蓝光,泵浦光为偏紫外的蓝光激光,或者,紫外激光的情况下,第二基色光可以为绿光。此时,荧光发生体131用于在泵浦光激发下产生绿色荧光。例如,荧光发生体131可以采用静态设置的绿色荧光体如绿色陶瓷荧光体,或者,也可以采用绿色荧光轮如全向绿色荧光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由于荧光发生体131能够在泵浦光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第二基色光,无需另外设置色轮模组进行滤波,也无需对荧光发生体131分区,也就无需考虑荧光发生体131与色轮模组的同步,有效地降低了同步性控制要求,更容易控制以及散热,有利于降低照明装置10的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除了第一基色光和第二基色光以外,照明装置10还可以输出第三基色光。输出第三基色光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下面列举以下两种进行说明。
第一种:如图2所示,上述照明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三光源组件140以及第二分光元件150。其中,第三光源组件140用于提供第三基色光,并使得第三基色光经第二分光元件150反射后输出。提供三基色光能够组合出更多的色彩,从而有利于丰富投影设备的色域。
第二分光元件150为能够透射第一基色光和第二基色光,反射第三基色光的波长选择元件。例如,第二分光元件150可以采用二向色镜,或者其他适用的波长选择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实施时,透过第一分光元件120的第一基色光以及经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的第二基色光,均透过第二分光元件150输出,实现与第二分光元件150反射的第三基色光的光路耦合。
例如,第三光源组件140可以包括第三光源141以及第三准直透镜组142,第三光源141用于产生第三基色光,可以为LED光源,或者,激光光源,或者LED和激光混合光源等。例如,在第一基色光为蓝光激光、第二基色光为绿光的情况下,第三基色光则为红光,相应地,第三光源141可以包括:红光LED光源,和/或,红光激光光源等,无需经过波长转换以及滤色就可以输出红光,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在一些示例中,照明装置10输出红绿蓝三基色光,且蓝光由激光光源产生、绿光由泵浦激光激发绿色荧光体产生,红光由LED光源产生,这样可以保证投影设备的色彩画质,无散斑效应,有利于提高投影设备的性价比。此外,红光通道贴近后级光路,能够实现红光效率的最大化。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三光源141采用红光LED光源时,第三光源组件140还可以包括:散热器件,用于对红光LED光源进行散热。例如,散热器件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TEC),设置在红光LED光源的电路基板上,提升红色光的温度稳定性。
进一步地,考虑到LED光源的发光亮度相较于激光光源较弱,为了提高照明装置10输出的第三基色光的亮度,第三光源组件140可以包括:双波长的LED光源组合,即包括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用于发出不同波长的第三基色光。以第三基色光为红光为例,第一LED光源可以为波长为612nm的红光LED光源,第二LED光源可以为波长为650nm的红光LED光源。
此时,第二光源组件110还可以包括:光耦合元件,用于实现第一LED光源发出的第三基色光以及第二LED光源发出的第三基色光的耦合。例如,光耦合元件可以是二向色镜,能够透过第一波长的第三基色光,反射第二波长的第三基色光。第一LED光源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经过第三准直透镜组准直后,透过光耦合元件出射;第二LED光源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经过第三准直透镜组准直后,经光耦合元件反射后出射。需要说明的是,光耦合元件也可以是其他适用的光学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二种:如图3所示,上述照明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三光源组件140、第四光源组件160以及合光组件170。此时,第三光源组件140和第四光源组件160均用于提供第三基色光,合光组件170用于实现这两个光源组件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合光,并且实现第一基色光、第二基色光和第三基色光的光路耦合。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光路中,用实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一基色光,用细虚线表示的光束为泵浦光,用粗虚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二基色光,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光束为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光束为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
合光组件170包括第一入光通道L1、第二入光通道L2、第三入光通道L3以及合光通道C。第一入光通道L1与第二入光通道L2相对设置,第三入光通道L3与合光通道C相对设置。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传输到第一入光通道L1,经合光组件170反射到合光通道C输出。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传输到第二入光通道L2,经合光组件170反射到合光通道C输出。而透过第一分光元件120的第一基色光以及经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的第二基色光均传输到第三入光通道L3,透过合光组件170进入合光通道C输出。
第三光源组件140可以包括第三光源141以及第三准直透镜组142,第三光源141用于产生第三基色光,可以为LED光源,或者,激光光源,或者,由激光激发的荧光光源等。第四光源组件160可以包括第四光源161以及第四准直透镜组162,第四光源161也用于产生第三基色光,可以为LED光源,或者,激光光源,或者,由激光激发的荧光光源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合光组件170具有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第一调光面171包括:第一区域1711,第二调光面172包括:第二区域1721以及围绕第二区域1721的第三区域1722,其中:第一区域1711和第三区域1722为反射区,第二区域1721为透射区;反射区用于反射第三基色光、透射第一基色光以及第二基色光,透射区用于透射第一基色光、第二基色光以及第三基色光。
实施时,反射区的反射波段需与上述第三光源组件140和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波长范围适配。例如,若第一基色光为蓝光,第二基色光为绿光,第三基色光为红光,则反射区为能够反射红光、透射绿光和蓝光的区域,透射区为能够透射红、绿、蓝三色光的区域。
第一区域1711与第二区域1721交叠设置,从而使得从第一入光通道L1入射到第三区域1722的第三基色光,经第三区域1722反射后,能够传输至合光通道C;从第二入光通道L2入射到第一区域1711的第三基色光,经第一区域1711反射后,能够传输至合光通道C,从而实现分别由两个光源组件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合光。
该合光组件170通过在两个调光面分区设置反射区,并使得第一调光面171的反射区与第二调光面172的透射区交叠,既可以实现光谱相同或相近的两束第三基色光的合光,又可以实现三基色光的光路耦合,有利于增加第三基色光的出光亮度,以及简化光路设计。相比于选择光谱严格分离的第三光源141和第四光源161,通过波长选择来实现两束第三基色光的合光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对第三光源141和第四光源161的波长选择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两束光的光谱相同或相近是指波长范围相同,或者,存在部分交叠,又或者,虽然波长范围相互分离的,但是分离程度相对较小,均属于第三基色光的波段范围。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调光面171可以垂直于第二调光面172,使得第一区域1711垂直于第二区域1721和第三区域1722,以便简化入射光的光路设计,实现合光光束的共轴输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垂直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垂直,即在实际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交叉角度也可以与代表绝对垂直的90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可以是89度、89.5度、90度、90.5度或91度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束径小于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束径,以适配合光组件170的相应反射区,减少光损失,提高合光亮度。进一步地,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能量密度可以大于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能量密度,以补偿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在合光组件170处的光损失,提高合光亮度。例如,第四光源161可以为激光光源,而第三光源141可以为LED光源。
为了得到上述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在一些示例中,合光组件17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调光组件,至少两个调光元件交叠设置,例如,此处的交叠设置可以为交叉设置或拼接设置。下面主要以两种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调光元件为分区镀膜的二向色镜。如图4所示,合光组件170可以包括:第一二向色镜401和第二二向色镜402,第一二向色镜401和第二二向色镜402交叉设置。此时,上述第一调光面171为第一二向色镜401的表面,上述第二调光面172为第二二向色镜402的表面。
例如,在实践中,可以先提供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例如,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可以采用玻璃或硅等适用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要预先界定好第一衬底基板的第一区域1711,以及第二衬底基板的第二区域1721和第三区域1722。
然后,对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进行分区镀膜,得到第一二向色镜401和第二二向色镜402。分区镀膜过程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中第一区域171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镀上述功能膜层,在第二衬底基板中第三区域172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镀上述功能膜层。例如,当第三基色光为红光时,功能膜层为能够反射红光波段,透射蓝光和绿光波段的膜层。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二区域1721镀对红光、绿光和蓝光均具有增透作用的增透膜。
接着,再通过一些装配方式,如卡接的方式,将第一二向色镜401和第二二向色镜402交叉装配在一起,并使得交叉位置位于第一区域1711和第二区域1721,得到图4所示的合光组件170。例如,第二二向色镜402的第二区域1721具有开口,第一二向色镜401穿设在该开口内。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区域1711的完整性,相比于对合光没有贡献的第二区域1721,保证第一区域1711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反射光的光通量,以提高合光亮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二向色镜401和第二二向色镜402的尺寸、形状以及区域划分均可以相同,只是镀膜区域相反,一个是位于中心的第一区域1711镀有功能膜层,另一个是位于四周的第三区域1722镀有功能膜层。此时,第一调光面171还包括围绕第一区域1711以外的第四区域1712。
例如,图5中的(a)图为第一调光面171的平面示意图,图5中的(b)图为第二调光面172的平面示意图,(a)图中的圆形区域为第一区域1711,圆形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第四区域1712,(b)图中的圆形区域为第二区域1721,圆形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第三区域172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二向色镜40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第一二向色镜401的面积,甚至小到第一调光面171仅包含第一区域1711,如图6所示。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另一方面在采用“十字”交叉卡接方式装配时,也能够尽量减小甚至避免损坏第三区域1722的功能膜层,有利于保证第三区域1722功能膜层的完整性,从而减少对第二光束造成的不必要光损失,以提高合光亮度。
第二种:调光元件为分区镀膜的等腰直角棱镜。组件主体可以包括:四个等腰直角棱镜,四个等腰直角棱镜的直角面相互拼接设置。此时,上述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对应为相互交叠的拼接面。当然,在实践中,对于该结构的合光组件170,需要注意棱镜材料的选择以及胶合界面的处理,以避免光束在未设置有功能膜层的胶合界面处发生全反射,影响合光亮度。
例如,如图7所示,四个等腰直角棱镜分别为第一棱镜701、第二棱镜702、第三棱镜703和第四棱镜704,可以对其中至少两个棱镜的直角面进行分区镀膜,以便在将四个棱镜的直角面通过胶合的方式依次拼接在一起后,得到上述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示例中,组件主体也可以采用除了上述两种结构以外的其他适用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组件主体也可以包括四个方形平板,对其中至少两个方形平板的相邻两个直角面进行分区镀膜,然后再将四个方形平板拼接在一起,得到上述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照明装置10还可以包括:匀光元件,匀光元件设置在上述第二分光元件150或合光组件170的出光侧,先后经上述第二分光元件150或合光组件170输出的第一基色光、第二基色光以及第三基色光,均经过匀光元件的光场均匀化处理后输出,以均匀地照射到相应光阀上。例如,匀光元件可以为复眼透镜阵列。或者,匀光元件也可以包括聚焦透镜以及光棒,先后经上述第二分光元件150或合光组件170输出的第一基色光、第二基色光以及第三基色光经聚焦透镜汇聚到光棒中,实现光场均匀化。
另外,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作为投影光源。当然,该投影设备除了包含照明装置10以外,还包括其他结构,如光阀、投影镜头以及壳体等,此处不做详述。例如,该投影设备可以是投影仪或者其他具有投影功能的电子设备。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示例性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组件(100)、第二光源组件(110)、第一分光元件(120)以及荧光发生器(130);
所述第一光源组件(100)用于提供作为照明光束的第一基色光,并使得所述第一基色光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输出;
所述第二光源组件(110)用于提供泵浦光,并使得所述泵浦光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入射到所述荧光发生器(130);
所述荧光发生器(130)用于在所述泵浦光的激发下,生成第二基色光,并使得所述第二基色光经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后作为照明光束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的波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基色光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光的波长在410~455nm内,所述第一基色光的波长在455~465nm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源组件(140)以及第二分光元件(150);
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用于提供第三基色光,并使得所述第三基色光经所述第二分光元件(150)反射后输出;
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的所述第一基色光以及经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的所述第二基色光,均透过所述第二分光元件(150)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源组件(140)、第四光源组件(160)以及合光组件(170),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以及所述第四光源组件(160)均用于提供第三基色光,所述合光组件(170)包括第一入光通道、第二入光通道、第三入光通道以及合光通道,所述第一入光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光通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入光通道与所述合光通道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传输到所述第一入光通道,经所述合光组件(170)反射到所述合光通道输出;
所述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传输到所述第二入光通道,经所述合光组件(170)反射到所述合光通道输出;
透过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的所述第一基色光以及经所述第一分光元件(120)反射的所述第二基色光均传输到所述第三入光通道,透过所述合光组件(170)进入合光通道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组件(170)具有第一调光面(171)和第二调光面(172),所述第一调光面(171)包括:第一区域(1711),所述第二调光面(172)包括:第二区域(1721)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区域(1721)的第三区域(1722),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711)和所述第三区域(1722)为反射区,所述第二区域(1721)为透射区;所述反射区用于反射所述第三基色光、透射所述第一基色光以及所述第二基色光,所述透射区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光以及所述第三基色光;
所述第一区域(1711)与所述第二区域(1721)交叠设置,从所述第一入光通道入射到所述第三区域(1722)的第三基色光,经所述第三区域(1722)反射后,传输至所述合光通道;从所述第二入光通道入射到所述第一区域(1711)的第三基色光,经所述第一区域(1711)反射后,传输至所述合光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束径小于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束径,所述第四光源组件(16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能量密度大于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提供的第三基色光的能量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光源组件(140),用于提供第三基色光,所述第三光源组件(140)包括:红光LED光源;
所述第一基色光为蓝色激光,所述第二基色光为绿光,所述第三基色光为红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发生器(130)为:绿色荧光体,或者,绿色荧光轮。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光阀;以及
投影镜头;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输出的照明光束,经过所述光阀以及所述投影镜头后输出。
CN202223134202.4U 2022-11-23 2022-11-23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19162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02.4U CN219162530U (zh) 2022-11-23 2022-11-23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02.4U CN219162530U (zh) 2022-11-23 2022-11-23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2530U true CN219162530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4202.4U Active CN219162530U (zh) 2022-11-23 2022-11-23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2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5822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color selecting panel for recycling unwanted light
CN111562713B (zh) 激光投影设备
US2012016261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1694191B1 (ko) 하나 이상의 광원을 구비한 광파이프를 사용하여 휘도를 증가시키기 위한 리사이클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프로젝터
US10509303B2 (en) Laser projection device with reflective component and 1/4 wave plate
CN111258165B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105190432A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JP2006505830A (ja) 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照明装置
WO2009091610A1 (en) Light multiplexer and recycler, and micro-projecto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10520498A (ja) 固体光源用色合成器
CN116794919B (zh) 一种光源***及投影设备
CN110389486B (zh) 光源装置及显示设备
EP3460570B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WO2020135299A1 (zh) 波长转换装置、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
CN219162530U (zh) 照明装置及投影设备
CN115113472A (zh) 一种光源装置和投影***
CN113885285A (zh) 光源组件与投影设备
CN114585968A (zh) 光源装置、图像投影装置和光源光学***
CN113900335A (zh)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TWM656499U (zh) 照明裝置及投影設備
CN217879958U (zh) 一种光源装置和投影***
CN218099912U (zh) 一种光源装置和投影***
CN218413196U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WO2021008330A1 (zh) 光源***与显示设备
CN219039558U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