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9737U -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9737U
CN219139737U CN202220067495.XU CN202220067495U CN219139737U CN 219139737 U CN219139737 U CN 219139737U CN 202220067495 U CN202220067495 U CN 202220067495U CN 219139737 U CN219139737 U CN 219139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ating disc
input shaft
connecting shaf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74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0674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9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9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9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差速器,其包括输出轴,各输出轴端部设有第一齿轮,还包括行星轮机构,其包括端部分别设有第二齿轮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通过连接轴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输入轴设有太阳轮,各连接轴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还包括内外齿圈,所述内外齿圈内侧的轮齿与第二行星轮啮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级变速器传送带容易损坏,能够承受的载荷较小,圆锥形柱接触面积较小,当载荷较大时容易打滑,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在变速器技术领域具有良好前景。

Description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无级变速器是车辆等设备的必要部件,用于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
现有技术中的无级变速器,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来传递动力,采用钢带、钢链,或者圆锥形柱实现,但是传送带容易损坏,能够承受的载荷较小,圆锥形柱接触面积较小,当载荷较大时容易打滑,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级变速器传送带容易损坏,能够承受的载荷较小,圆锥形柱接触面积较小,当载荷较大时容易打滑,容易出现故障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差速器, 所述差速器包括两以其竖直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输出轴,各所述输出轴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各所述输出轴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带座轴承;
还包括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分别与两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
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相对设置,其靠近第一齿轮的一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其中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
所述第一输入轴靠近第二输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上穿设有连接轴组,所述连接轴组远离第一转动盘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盘,所述连接轴组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的螺母,所述第二输入轴穿设于第二转动盘轴心处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靠近第一输入轴的一端设有太阳轮,所述连接轴组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中部转动连接有与太阳轮传动连接的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连接轴中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行星轮传动连接的第二行星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行星轮传动连接的内外齿圈,所述内外齿圈内侧的轮齿与第二行星轮啮合;所述内外齿圈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轴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一行星轮,各所述第一行星轮均与太阳轮啮合;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轴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二行星轮,各所述第二行星轮均分别与第一行星轮和内外齿圈啮合。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内外齿圈传动连接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轮齿与所述内外齿圈外侧的轮齿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连接轴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两端直径小于其中部直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螺母螺纹连接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差速器和行星轮机构的设置,两个所述输出轴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传动至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盘、第二转动盘、连接轴组、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以第一输入轴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转动带动太阳轮同步转动,同时,太阳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轮转动,第一行星轮转动带动第二行星轮转动,第二行星轮转动带动内外齿圈转动,实现内外齿圈的无级变速,结构稳定,不容易损坏,能够承受的载荷较大,防止出现打滑,减少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星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行星轮机构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行星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轴的立体图。
其中:差速器1、输出轴101、第一齿轮102、第一带座轴承103、第二齿轮104、行星轮机构2、第一输入轴201、第二输入轴202、第二带座轴承203、第一转动盘204、第一连接轴205、第二连接轴206、第二转动盘207、螺母208、太阳轮209、第一行星轮210、第二行星轮211、内外齿圈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差速器1,所述差速器1为现有技术,所述差速器1包括两以其竖直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输出轴101,能够使两个输出轴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各所述输出轴101的端部焊接固定有第一齿轮102,用于传动连接,各所述输出轴101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带座轴承103,两所述第一带座轴承103通过螺栓组与具体被应用的设备机架固定连接,使输出轴101稳定转动。
还包括行星轮机构2,所述行星轮机构2包括分别与两所述输出轴101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
所述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靠近第一齿轮102的一端分别焊接固定有与第一齿轮102啮合的第二齿轮104,使差速器1的两输出轴101的动力分别传动至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上,所述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中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203,两所述第二带座轴承203通过螺栓组与具体被应用的设备机架固定连接,使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稳定转动。
所述第一输入轴201靠近第二输入轴202的一端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204,所述第一转动盘204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盘204上穿设有连接轴组,所述第一转动盘204上设有用于连接轴穿过的贯穿孔,
所述连接轴组穿设在贯穿孔内,所述连接轴组远离第一转动盘204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盘207,所述第二转动盘207为与第一转动盘204相同的圆形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组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的螺母208,形成所述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相对设置并固定的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二转动盘207轴心处开设有用于第二输入轴202穿过的贯穿孔,所述第二输入轴202穿设于第二转动盘207轴心处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202靠近第一输入轴201的一端设有太阳轮209,所述太阳轮209随第二输入轴202同步转动。
所述连接轴组包括第一连接轴205和第二连接轴206,所述第一连接轴205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行星轮210,所述第一行星轮210与太阳轮209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206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行星轮211,所述第二行星轮211与第一行星轮210传动连接,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行星轮211传动连接的内外齿圈212,所述内外齿圈212呈环形结构,其内、外周侧设有轮齿,所述内外齿圈212内侧的轮齿与第二行星轮211啮合;所述内外齿圈212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204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轴205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一行星轮210,各所述第一行星轮210均与太阳轮209啮合;所述第二连接轴206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204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轴206距离第一转动盘204轴心的距离大于各所述第一连接轴205距离第一转动盘204轴心的距离;各所述第二连接轴206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二行星轮211,各所述第二行星轮211均分别与第一行星轮210和内外齿圈212啮合。
在具体应用的设备中,差速器1的传动轴与发动机或电机等动力装置连接,其两个所述输出轴101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102和第二齿轮104的啮合传动至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所述第一输入轴201转动带动第一转动盘204、第二转动盘207、连接轴组、第一行星轮210、第二行星轮211以第一输入轴201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202转动带动太阳轮209同步转动,同时,太阳轮209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轮210转动,第一行星轮210转动带动第二行星轮211转动,第二行星轮211转动带动内外齿圈212转动,实现内外齿圈212的无级变速。
进一步更具体的设置为,所述太阳轮209的直经为5厘米,齿数为15齿。所述第一行星轮210、第二行星轮211的直径为5厘米,齿数为15齿。内外齿圈212的直径为22厘米,齿数为86齿。
还包括与所述内外齿圈212传动连接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轮齿与所述内外齿圈212外侧的轮齿啮合,内外齿圈212的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实现其无级变速后的动力输出。输出齿轮的直径为17.6厘米,齿数为72齿。
当太阳轮209转4圈,输出轮转1圈,当动力充足的情况下第一输出轴201与第二输入轴202同向转动,根据动力状态第一输出轴201转速快慢起加速作用,当动力加大,第一输出轴201与第二输入轴202同向转动,达致传动比为1:1,此时为最大转速。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连接轴206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第二连接轴206的两端直径小于其中部直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螺母208螺纹连接的螺纹。螺母208与各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第二连接轴206螺纹连接后使第一转动盘204、第二转动盘207相对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两个所述输出轴101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102和第二齿轮104的啮合传动至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所述第一输入轴201转动带动第一转动盘204、第二转动盘207、连接轴组、第一行星轮210、第二行星轮211以第一输入轴201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输入轴202转动带动太阳轮209同步转动,同时,太阳轮209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轮210转动,第一行星轮210转动带动第二行星轮211转动,第二行星轮211转动带动内外齿圈212转动,实现内外齿圈212的无级变速。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包括差速器(1),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1)包括两以其竖直中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输出轴(101),各所述输出轴(101)的端部设有第一齿轮(102),各所述输出轴(101)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带座轴承(103);
还包括行星轮机构(2),所述行星轮机构(2)包括分别与两所述输出轴(101)传动连接的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
所述第一输入轴(201)和第二输入轴(202)相对设置,其靠近第一齿轮(102)的一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齿轮(102)啮合的第二齿轮(104),其中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带座轴承(203);
所述第一输入轴(201)靠近第二输入轴(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204),所述第一转动盘(204)上穿设有连接轴组,所述连接轴组远离第一转动盘(204)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盘(207),所述连接轴组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的螺母(208),所述第二输入轴(202)穿设于第二转动盘(207)轴心处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202)靠近第一输入轴(201)的一端设有太阳轮(209),所述连接轴组包括第一连接轴(205)和第二连接轴(206),所述第一连接轴(205)中部转动连接有与太阳轮(209)传动连接的第一行星轮(210),所述第二连接轴(206)中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行星轮(210)传动连接的第二行星轮(211),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行星轮(211)传动连接的内外齿圈(212),所述内外齿圈(212)内侧的轮齿与第二行星轮(211)啮合;所述内外齿圈(212)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转动盘(204)和第二转动盘(207)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204)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一连接轴(205)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一行星轮(210),各所述第一行星轮(210)均与太阳轮(209)啮合;
所述第二连接轴(206)的数量为三个且以第一转动盘(204)轴心为中心圆周阵列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轴(206)中部均转动链接有第二行星轮(211),各所述第二行星轮(211)均分别与第一行星轮(210)和内外齿圈(21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内外齿圈(212)传动连接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轮齿与所述内外齿圈(212)外侧的轮齿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二连接轴(206)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连接轴(205)、第二连接轴(206)的两端直径小于其中部直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螺母(208)螺纹连接的螺纹。
CN202220067495.XU 2022-01-12 2022-01-12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Active CN219139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7495.XU CN219139737U (zh) 2022-01-12 2022-01-12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7495.XU CN219139737U (zh) 2022-01-12 2022-01-12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9737U true CN21913973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7495.XU Active CN219139737U (zh) 2022-01-12 2022-01-12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9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0748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P3004686B1 (en) 3-mode front wheel drive and rear whee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4693134A (en) High-powered vehicle drive train
EP3234408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292772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oroidal transmission
JP2015527557A5 (zh)
US10774901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O2016094254A1 (en) 3-mode front wheel drive and rear whee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8730435A (zh) 电动车双动力无级变速箱
CN11085702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总成
CN219139737U (zh) 采用差速分流式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无级变速器
CN111677832B (zh) 一种滚压式无级变速器
CN208686902U (zh) 电动车双动力无级变速箱
CN109606531A (zh) 自行车轴传动多级内变速装置
US10088021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3912653A (zh) 扭力感应差速行星轮系减速装置
US5795259A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203809637U (zh) 扭力感应差速行星轮系减速装置
CN210600053U (zh) 离心力自动变速器
CN113719586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减速机齿轮组件
CN102537248A (zh) 圆锥面摩擦变速器
CN207814393U (zh) 一种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CN218440486U (zh) 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
EP0105370A1 (en) Gear train having an internal gear mechanism
CN210087935U (zh) 钢球调速锥齿差速减速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