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4179U - 避难舱 - Google Patents

避难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4179U
CN219034179U CN202223295780.6U CN202223295780U CN219034179U CN 219034179 U CN219034179 U CN 219034179U CN 202223295780 U CN202223295780 U CN 202223295780U CN 219034179 U CN219034179 U CN 21903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at
chamber
rotor plate
plate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57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peng Xiangx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zu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zu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zu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57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4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难舱,包括内筒,内筒的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的内腔中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旋转板可绕着合页进行旋转,旋转板远离内筒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与旋转板之间设置有销轴连接,连接座远离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设置在支撑框的内腔且可以在支撑框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旋转板的内腔开设有通孔,通孔为圆槽形。该避难舱,当外侧的移动板受到作用向内侧挤压时,会带动连接座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销轴连接的旋转板展开。当旋转板展开的过程中,被拉伸后的弹簧会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将横向的外侧冲击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对内筒的空间与使用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避难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产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难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来频发的地震、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灾区的人民带来了人身、财产上巨大的伤害,对于生命的保护来说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无法弥补的,为了减少自然灾害侵袭时来不及逃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人们想出了许多逃生方法和工具,但是由于自然灾害都是一些突发事件,而这些逃生的方法或工具由于长时间不使用容易被人们忽视或遗弃。
公开号为CN 203783220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难舱。所述避难舱包括:钢筋混凝土外筒,所述外筒与外部墙体固定连接,其一侧开设有第一舱门;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部,其底部与侧壁均通过阻尼结构与所述外筒相连,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舱门对应的舱门入口。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结构简单,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室内的局部安全系数,能有效提高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们的生存几率。然而,本装置的阻尼结构方向均为从外至内,在使用阻尼结构进行减震的过程中,阻尼结构受到冲击时,会向内侧的内筒进行挤压,面对一些冲击较小的情况时,能够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但是当冲击较大时,由于结构的原因,冲击力会挤压阻尼结构向内侧运动,阻尼结构随之朝着内筒进行挤压,从而压迫内筒,减少内筒空间的同时,也会对内部的人员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难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难舱,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腔中设置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所述旋转板可绕着合页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板远离内筒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旋转板之间设置有销轴连接,所述连接座远离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支撑框的内腔且可以在支撑框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所述旋转板的内腔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圆槽形,所述内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通孔的内腔中,所述固定杆的外圈套装有弹簧,所述旋转板靠近内筒的一侧铰接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与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旋转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矩阵阵列并分布在内筒的四角。
优选地,所述内筒的顶部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与内筒之间设置有铰链连接,所述舱门的底部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
优选地,所述内筒的内壁设置有储存箱。
优选地,所述内筒与支撑框的材料均为防水与耐高温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避难舱,通过旋转板和弹簧的配合,当外侧的移动板受到作用向内侧挤压时,会带动连接座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销轴连接的旋转板展开。当旋转板展开的过程中,被拉伸后的弹簧会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进而用以抵消震动带来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与防震的效果,且通过旋转板与弹簧的配合,将横向的外侧冲击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对内筒的空间与使用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减轻了由于外部冲击力造成内筒的塌陷与对使用者的伤害。
2、该避难舱,通过内筒、存储箱和信号发射模块的配合,本避难舱通过设置内筒与外侧保护的双层结构,能够较大限度地防止避难舱坍塌,使得内筒的室内有效形成一个安全空间,而内筒中的存储箱可以提供食物支持,并通过信号发射模块向外发射求救信号,等待救援的到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处剖视图。
图中:1、内筒;2、支撑框;3、旋转板;4、连接座;5、移动板;6、通孔;7、固定杆;8、弹簧;9、支撑杆;10、缓冲垫;11、舱门;12、信号发射模块;13、储存箱;1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难舱,包括内筒1,内筒1的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框2,支撑框2的内腔中设置有旋转板3,旋转板3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旋转板3可绕着合页进行旋转,旋转板3远离内筒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4,连接座4与旋转板3之间设置有销轴连接,连接座4远离内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移动板5设置在支撑框2的内腔且可以在支撑框2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旋转板3的内腔开设有通孔6,通孔6为圆槽形,内筒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设置在通孔6的内腔中,固定杆7的外圈套装有弹簧8,旋转板3靠近内筒1的一侧铰接有滚轮14。
其中,移动板5与连接座4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9的存在使得移动板5与连接座4的连接更加牢固与稳定。
其中,弹簧8的两侧分别与旋转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旋转板3展开的过程中,会拉伸弹簧8。被拉伸后的弹簧8会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旋转板3向中间靠近,进而用以抵消震动带来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与防震的效果,并且将横向的外侧冲击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对内筒1的空间与使用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其中,支撑框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0,缓冲垫10为矩阵阵列并分布在内筒1的四角。
本实施例中,支撑框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0,缓冲垫10为矩阵阵列并分布在内筒1的四角,缓冲垫10能对内筒1起到明显的减震作用,保证内筒1内部使用者的安全。
其中,内筒1的顶部设置有舱门11,舱门11与内筒1之间设置有铰链连接,舱门11的底部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12。
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模块12与现有技术中的信号收发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可认为控制,每隔10分钟发射一次145MHz和433MHz的呼叫信号,从而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便于救援队搜寻。
其中,内筒1的内壁设置有储存箱13。
本实施例中,储存箱13中可放置真空包装的食物与食用水,为内筒1中的使用者提供供给,食物与食用水可供养至少96小时的使用者。
其中,内筒1与支撑框2的材料均为防水与耐高温材料。
本实施例中,内筒1与支撑框2均为防水与耐高温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高温或者水浸泡导致的材料变形,避免内筒1的空间受到压缩。
工作原理:当使用者需要使用避难舱时,可打开顶部的舱门11,并躲入内筒1的内腔中将舱门11关闭。避难舱通过设置内筒1与外侧保护的双层结构,能够较大限度地防止避难舱坍塌,使得内筒1的室内有效形成一个安全空间。内筒1中的储存箱13中可放置真空包装的食物与食用水,为内筒1中的使用者提供供给,食物与食用水可供养至少96小时的使用者。舱门11的底部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12,信号发射模块12与现有技术中的信号收发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可认为控制,每隔10分钟发射一次145MHz和433MHz的呼叫信号,从而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便于救援队搜寻。当外侧保护的结构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时,会带动移动板5大幅度地在支撑框2的内腔中进行移动。当移动板5受到作用向内侧挤压时,会带动连接座4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销轴连接的旋转板3展开。旋转板3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因此会便于旋转板3之间相互的展开。旋转板3靠近内筒1的一侧铰接有滚轮14,滚轮14会在支撑框2内腔中滚动,从而限制旋转板3旋转的方向。由于旋转板3的内侧设置有弹簧8,当旋转板3展开的过程中,会拉伸弹簧8。被拉伸后的弹簧8会提供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旋转板3向中间靠近,进而用以抵消震动带来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与防震的效果。弹簧8套装在固定杆7的外圈,固定杆7对弹簧8起到导向的作用,且通孔6的形状为圆槽形,因此固定杆7可随着旋转板3的移动在通孔6的内腔中进行相对移动,不会卡住旋转板3使得旋转板3无法进行转动。旋转板3与弹簧8为多组矩阵阵列,使得移动板5受力更加均匀,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支撑框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0,缓冲垫10为矩阵阵列并分布在内筒1的四角,缓冲垫10能对内筒1起到明显的减震作用,保证内筒1内部使用者的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避难舱,包括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框(2),所述支撑框(2)的内腔中设置有旋转板(3),所述旋转板(3)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所述旋转板(3)可绕着合页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板(3)远离内筒(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与旋转板(3)之间设置有销轴连接,所述连接座(4)远离内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设置在支撑框(2)的内腔且可以在支撑框(2)的内腔中进行移动,所述旋转板(3)的内腔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为圆槽形,所述内筒(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设置在通孔(6)的内腔中,所述固定杆(7)的外圈套装有弹簧(8),所述旋转板(3)靠近内筒(1)的一侧铰接有滚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与连接座(4)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8)的两侧分别与旋转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0),所述缓冲垫(10)为矩阵阵列并分布在内筒(1)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顶部设置有舱门(11),所述舱门(11)与内筒(1)之间设置有铰链连接,所述舱门(11)的底部设置有信号发射模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内壁设置有储存箱(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难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与支撑框(2)的材料均为防水与耐高温材料。
CN202223295780.6U 2022-12-08 2022-12-08 避难舱 Active CN21903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780.6U CN2190341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避难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780.6U CN2190341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避难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4179U true CN21903417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5780.6U Active CN219034179U (zh) 2022-12-08 2022-12-08 避难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4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119643B1 (ro) Ansamblu antiseismic de protecţie şi supravieţuire
CN219034179U (zh) 避难舱
CN202273707U (zh) 新型隔热防火救生舱
CN108252433B (zh) 一种用于防震的组装式墙体
WO2008066400A1 (en) Antiseismic desk
CN202637769U (zh) 海啸洪水地震火灾***多用逃生装置
CN209828035U (zh) 一种移动式消防设备
CN203424579U (zh) 新型多功能应急避险柜
CN213375101U (zh) 一种儿童用多功能组合式秋千架
CN201418968Y (zh) 地震避险舱
CN213114964U (zh)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装配式建筑底座
CN203153115U (zh) 全自动地震避难求救保护床
CN201275377Y (zh) 一种多用途灾难藏身装置
CN212832282U (zh) 一种高速电梯轿厢加强结构
CN203953011U (zh) 防震床
CN109674271B (zh) 一种地震救生床
CN102251698A (zh) 薄板制旋转薄壳双联式房屋防地震安全生存设置
CN207186951U (zh) 一种双层保护的救生舱结构
CN102191871B (zh) 薄板制旋转薄壳式房屋防地震安全生存设置
CN203694442U (zh) 一种抗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CN215928242U (zh) 一种建筑工程设备减震基座
CN214800136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无线通讯模块
CN219983768U (zh) 工地消防装置
CN217028651U (zh) 一种人防具有缓冲功能的人防门
CN214495337U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安全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7

Address after: No. 1734,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Xiji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1108

Patentee after: Kunpeng Xiangx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11, building 1, Hesheng Qilin community,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aozuo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