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5635U - 抛光机 - Google Patents

抛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5635U
CN219005635U CN202320012400.9U CN202320012400U CN219005635U CN 219005635 U CN219005635 U CN 219005635U CN 202320012400 U CN202320012400 U CN 202320012400U CN 219005635 U CN219005635 U CN 219005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utput shaft
bevel gear
polishing machine
pol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24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ngsi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ngsi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ngsi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ngsi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24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5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5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5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抛光机,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端的头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头壳内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联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右壳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壳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同轴设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头壳罩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具有防水、防震效果,散热效果好,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抛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现有的手持式抛光机一般通过在机身内设置电池或在机身外连接电源线的方式以对抛光机进行供电,在需要更换电池或连接电源时较为不便;手持式抛光机在长时间工作后,设于手持部内的电机往往温度很高,必须停止工作,等待冷却后才能继续操作,这样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这是由于外壳和电机之间的装配关系决定电机与外壳间总是会留有间隙,因而热传导的效率较低,所以长时间工作后,电机的温度时常超过稳定工作的温度范围。现有的抛光机通常在外壳上设置散热孔以对电机进行散热,但这导致抛光机容易进水短路,影响抛光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抛光机,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端的头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头壳内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联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输出端与抛光盘联动连接,所述抛光盘位于所述头壳外侧;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右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机壳与容置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同轴设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内壳体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所述轴承与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头壳罩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所述头壳与内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机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电池,所述机壳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电池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部。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抛光盘之间的偏心块,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偏心块与抛光盘偏心连接,所述偏心块上设有与所述抛光盘相平衡的配重块;所述偏心块、配重块位于所述内壳体、头壳外侧,所述内壳体在抛光盘内侧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偏心块、配重块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右端与所述头壳相配合。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罩上的第一散热孔。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抛光盘背面的限位座组件,所述限位座组件通过螺钉与所述偏心块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外端的按键模块、显示屏、设于所述机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机、按键模块、电池、显示屏连接。
优选为,所述头壳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头壳的右部可拆卸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与头壳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头壳上的第二散热孔。
优选为,所述机壳上设有手持部。
优选为,所述手持部外设有防滑套。
优选为,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两侧。
优选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机壳的内侧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在头壳内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与电机转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第二伞形齿轮之间的间隙较小,热传导效率较好,头壳上设置的第二散热孔可以对内壳体起到散热作用,使得抛光机在短时间使用时可以正常散热;同时头壳与内壳体的设置使抛光机具有一定的防水、防震效果;当抛光机长时间使用后,可以通过拆卸头壳的背板的方式将内壳体传导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抛光机外,散热效果好,使抛光机可以长时间在正常温度范围内使用;电池通过卡扣连接于机壳底部,便于拆卸和更换;电池可充当抛光机的底座,使抛光机可以竖直摆放;机壳的侧部设有显示屏,可显示电池电量、电机转速,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拆解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电池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机的拆解图二。
附图标号:1、机壳;1a、第一机壳;1b、第二机壳;2、头壳;3、电池;4、电机;41、转轴;5、右壳体;6、第一保护罩;7、第二输出轴;8、第一输出轴;81、限位块;9、偏心块;10、配重块;11、第二伞形齿轮;12、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抛光盘;15、电路板;16、显示屏;17、左壳体;18、限位座组件;19、第二保护罩;20、第一螺钉;21、第二螺钉;22、防滑套;231、转速按键;232、电源开关;2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抛光机,包括机壳1、设于机壳1上端的头壳2,所述机壳1内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设于所述机壳1的内侧上端,所述头壳2内设有与所述电机4的转轴41联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8,所述第一输出轴8的输出端与抛光盘14联动连接,所述抛光盘14位于所述头壳2外侧。
所述机壳1的上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壳体17、右壳体5;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右壳体5设有连通所述机壳1与容置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4的转轴41与第二输出轴7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7的上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壳体17的左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8穿过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8上同轴设有第二伞形齿轮11,所述第二伞形齿轮11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内壳体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输出轴8通过所述轴承与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两个所述轴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伞形齿轮11的两侧;所述第一输出轴8在第一轴承12、第二伞形齿轮11之间环向设有限位块81;所述头壳2罩设于所述内壳体的右壳体5外侧,所述头壳2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头壳2的背部通过卡扣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上设有防滑条纹,可通过防滑条纹将背板打开,以对内壳体进行散热。
所述第一输出轴8与抛光盘14之间设有偏心块9,所述第一输出轴8通过偏心块9与抛光盘14偏心连接,所述偏心块9上设有与所述抛光盘14相平衡的配重块10,所述配重块10通过第二螺钉21与偏心块9连接;所述偏心块9、配重块10位于所述内壳体、头壳2外侧,所述内壳体在抛光盘14内侧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偏心块9、配重块10、左壳体17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右端与所述头壳2相配合;所述保护罩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保护罩6、第二保护罩19;所述抛光盘14背面设有限位座组件18,所述限位座组件18通过第一螺钉20与所述偏心块9连接。
所述机壳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电池3,所述机壳1的下端设有卡槽24,所述电池3设有与所述卡槽24相配合的卡部。
所述机壳1的外端设有按键模块、显示屏16,所述机壳1内设有电路板15,所述电路板15分别与所述电机4、按键模块、电池3、显示屏16连接,所述按键模块包括转速按键231、电源开关232,所述显示屏16用于显示电池3的电量信息、电机4的转速信息。
所述机壳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机壳1a、第二机壳1b,所述机壳1上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外设有防滑套22。
使用时,用手握住抛光机的握持部,通过电源开关打开抛光机,显示屏显示抛光机的电量;通过转速按键调节电机转速,电机转速在显示屏上显示,同时在转速按键的调节下,电机通过第二输出轴带动第一输出轴转动,第一输出轴通过偏心块带动抛光盘偏心旋转,可以利用抛光盘对待抛光物体进行打磨;当抛光机使用时间较长时,可通过防滑条纹将背板打开,以对内壳体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在头壳内设置有内壳体,内壳体与电机转轴、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第二伞形齿轮之间的间隙较小,热传导效率较好,头壳上设置的第二散热孔可以对内壳体起到散热作用,使得抛光机在短时间使用时可以正常散热;同时头壳与内壳体的设置使抛光机具有一定的防水、防震效果;当抛光机长时间使用后,可以通过拆卸头壳的背板的方式将内壳体传导的热量直接传递至抛光机外,散热效果好,使抛光机可以长时间在正常温度范围内使用;电池通过卡扣连接于机壳底部,便于拆卸和更换;电池可充当抛光机的底座,使抛光机可以竖直摆放;机壳的侧部设有显示屏,可显示电池电量、电机转速,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抛光机,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端的头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头壳内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联动连接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输出端与抛光盘联动连接,所述抛光盘位于所述头壳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上端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壳体、右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右壳体设有连通所述机壳与容置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上端设有第一伞形齿轮,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左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同轴设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内壳体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所述轴承与内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头壳罩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所述头壳与内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机壳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电池,所述机壳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电池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抛光盘之间的偏心块,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偏心块与抛光盘偏心连接,所述偏心块上设有与所述抛光盘相平衡的配重块;所述偏心块、配重块位于所述内壳体、头壳外侧,所述内壳体在抛光盘内侧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偏心块、配重块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右端与所述头壳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保护罩上的第一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抛光盘背面的限位座组件,所述限位座组件通过螺钉与所述偏心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外端的按键模块、显示屏、设于所述机壳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机、按键模块、电池、显示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壳的右部可拆卸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与头壳通过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头壳上的第二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手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外设有防滑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两侧。
CN202320012400.9U 2023-01-04 2023-01-04 抛光机 Active CN219005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2400.9U CN2190056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抛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2400.9U CN2190056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抛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5635U true CN219005635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2400.9U Active CN219005635U (zh) 2023-01-04 2023-01-04 抛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5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8288U (zh) 打磨工具
CN207508940U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2029565A (zh) 内转式马达直接驱动的手持转角砂轮机
CN203853865U (zh) 墙面打磨机
CN219005635U (zh) 抛光机
WO2012083749A1 (zh) 双轮磨光机及双轮抛光机
CN205799158U (zh) 一种设有平衡杆装置的多功能手提角磨设备
CN114473771B (zh) 打磨工具
CN212311680U (zh) 一种电动车的打磨机
CN211805282U (zh) 一种多功能玻璃制品磨砂及抛光机
CN210732064U (zh) 一种医疗塑料制品加工打磨设备
CN211967024U (zh) 一种包装设计用手工打磨装置
CN212947085U (zh) 连接装置及设置该连接装置的工具单元
CN114473772A (zh) 打磨工具
CN217255422U (zh) 可快速散热的研磨抛光机
CN208788184U (zh) 一种无刷角磨机
CN218225987U (zh) 一种改进的角磨机
CN205734275U (zh) 微型便携式多功能打磨机
CN217224770U (zh) 一种便携高速磨刀剪机
CN212947090U (zh) 一种锂电池直磨机
CN219075240U (zh) 角磨机
CN221111204U (zh) 一种划痕修复机
CN219189733U (zh) 手感舒适小巧的电磨
CN217475616U (zh) 一种便携手持式机械打磨机
CN211193204U (zh) 一种不带变速传动机构的手持式墙壁打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