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1891U -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1891U
CN218991891U CN202223151014.2U CN202223151014U CN218991891U CN 218991891 U CN218991891 U CN 218991891U CN 202223151014 U CN202223151014 U CN 202223151014U CN 218991891 U CN218991891 U CN 218991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lf
exhaust
pump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510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向前
陈拥军
陈金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nda Machine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nda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nda Machine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nda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510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1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1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1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密封引水罐及自吸泵。所述密封引水罐内设有吸水排气管,所述吸水排气管为一根纵置的两头封闭空心管,其侧面纵列布置有若干小进水孔,所述自吸泵包括水泵筒体及首级导轮,所述首级导轮外、水泵筒体内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长度不同且顶面开口的排气补水管相连,所述基板与所述首级导轮外周间留有作为过水面的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可抽吸较低液位的水源,并自动排出密封引水罐内和水泵内的聚集空气,并能根据聚集空气的多少,自动改变排气速度,避免由于引液不充分或集气导致的导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自吸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人们对水质提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快捷高效的水处理方式来提升水质也成为一种趋势。在一些水处理***中需要从低水位水源取水,自吸泵在此处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自吸泵属于自吸式离心泵,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且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且管路不需要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一定量的引液即可。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自身存有水作为引液,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引液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处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及水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输出。
自吸泵在日常使用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自吸泵不抽水。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运行后,由于管路进空气以及水中气体分解,水泵以及水泵前的引水管内气体持续积累且无法排除导致引液液面下降至无法抽水,最终的后果是水泵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在抽吸低液位水源的同时自动排除引水罐及水泵内积累的空气,提高效率减少维护频率及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水罐进水管、密封引水罐及自吸泵。所述密封引水罐内设有吸水排气管,所述吸水排气管为一根纵置的两头封闭空心管,其侧面纵列布置有若干小进水孔,所述吸水排气管的下端通过水泵进水管与所述自吸泵的水泵进水口相连,所述自吸泵包括水泵筒体及位于所述水泵进水口下方的首级导轮,所述首级导轮外、水泵筒体内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长度不同且顶面开口的排气补水管相连,所述基板与所述首级导轮外周间留有作为过水面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罐进水管一端与低位水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引水罐的上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装置的基板为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排气管侧面设有三个小进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吸水排气管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补水管的数量为两根,较短的一根设于靠近所述水泵进水口一侧且高度低于所述水泵进水口的下缘;较长的一根设于较短一根的对侧且高度高于所述水泵进水口的上缘。
进一步地,所述小进水孔的孔面积与所述水泵进水管的截面积相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可抽吸较低液位的水源,并自动排出密封引水罐内和水泵内的聚集空气,并能根据聚集空气的多少,自动改变排气速度,避免由于引液不充分或集气导致的导致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在密封引水罐内设置设有不同高度吸水排气口的吸水排气管,可自动抽吸聚集在密封引水罐上部的聚集空气,同时在水泵内设置排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上的排气补水管来抽取聚集在水泵筒体上部的气体,溶入输送水,又可依据空气的多少和液位高低,改变排气速度,可一劳永逸地解决水泵自吸和排气问题,保障水泵连续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水罐进水管;2-密封引水罐;3-吸水排气管;4水泵进水管;5-水泵筒体;6-叶轮;7-首级导轮;8-次级导轮;9-泵轴;10-密封件;11-出水支架;12-联轴器;13-电动机;14-水泵进水口;15-水泵出水口;16-排气装置;16.1-排气补水管A;16.2-排气补水管B;17-过水面;18-注水口。
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水罐进水管1、密封引水罐2及自吸泵。所述密封引水罐2的顶部设有注水口18。所述自吸泵由下而上依次由水泵筒体5、出水支架11,以及出水支架11上方的电动机13组成,所述水泵筒体5一侧开有水泵进水口14,所述出水支架11一侧开有水泵出水口15。所述水泵筒体5内、所述水泵进水口14及所述水泵出水口15的下方分别同轴设有一个首级导轮7和若干次级导轮8,所述首级导轮7和若干次级导轮8内部各自设有叶轮6,所述叶轮6均通过泵轴9和联轴器12与电动机13相连,所述泵轴9与出水支架11之间通过密封件10连接。
所述密封引水罐2内设有吸水排气管3,所述吸水排气管3为一根纵置的两头封闭空心管,其侧面纵列布置有若干小进水孔,所述吸水排气管3的下端通过水泵进水管4与所述自吸泵的水泵进水口14相连,所述首级导轮7外、水泵筒体5内设有排气装置16,所述排气装置16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长度不同且顶面开口的排气补水管相连,所述基板与所述首级导轮7外周间留有作为过水面17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进水孔的孔面积与所述水泵进水管4的截面积相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罐进水管1一端与低位水源相连用于从低位水源进行自吸抽水,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引水罐2的上部相连。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装置16的基板为环形,所述气孔开于环形面上,并通过焊接固定有两根排气补水管,较短的一根为排气补水管A16.1、设于靠近所述水泵进水口14一侧且高度低于所述水泵进水口14的下缘;较长的一根为排气补水管B16.2、设于较短一根的对侧且高度高于所述水泵进水口14的上缘。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排气管3侧面设有三个小进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吸水排气管3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以下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首次启动前通过所述注水口18由外部向所述密封引水罐2内注水以提供初始引液,将所述密封引水罐2完全注满后关闭注水口18。随后启动自吸泵装置***抽水,随着所述密封引水罐2内的初始引液水位逐渐下降,所述密封引水罐2内的负压逐渐增强,大气压便可将低位的水源通过所述引水罐进水管1压入密封引水罐2内,当低位水源的水经所述引水罐进水管1进入所述密封引水罐2后,即经过所述吸水排气管3和水泵进水管4,经水泵进水口14进入水泵,由水泵运转从所述水泵出水口15排出,进行连续工作,向用户供水。
所述密封引水罐2的自动排气原理如下:
所述密封引水罐2中的吸水排气管3上,在不同高度开设有若干小进水孔,这小进水孔的进水面积总和与所述水泵进水管4的通过面积相当,当密封引水罐2中的液位低于所述吸水排气管3上的最高位小进水口时,密封引水罐2内的吸水排气管3的其它小进水口只能提供部分所需流量,而不足的部分则会通过吸水排气管3的上部露出的小进水口从密封引水罐2中抽取上部空气,提高密封引水罐2内负压提升的速度,直到密封引水罐2内液位上升,直到淹没所述吸水排气管3上的所有小进水口,所述水泵进水管4又重新从所述吸水排气管3获得完整的流量,使水泵重新达到最高运转效率。
本实用新型专利中,如所述密封引水罐2中产生气体较多,液位下降快,液位较低,露出的所述吸水排气管3上的小进水口增多,则排气速度快,密封引水罐2内负压提升的速度也加快,液位上升,可快速恢复密封引水罐2中的液位到高水位,使水泵重新达到最高运转效率。
水泵运转和自动排气原理如下:在来水充足且未产生气体聚集时,水泵筒体5内的水位较高,液位高过最高的排气补水管B16.2,此时,水从水泵进水口14进入水泵筒体5,再由排气补水管B16.2、排气补水管A16.1和下部的过水面17之后进入水泵筒体5的下部,并由首级导轮7内的叶轮6进行抽吸,并送至次级导轮8内,再由次级导轮8内的叶轮6继续输送,次级导轮8和叶轮6的数量可按需要设置,逐级提升,最后由出水支架11的水泵出水口15排出水泵。
水泵运转中,如已产生少量气体聚集,水泵筒体5内的水位已低于最高的排气补水管B16.2,此时,水从水泵进水口14进入水泵筒体5,由排气补水管A16.1和下部的过水面17之后进入水泵筒体5的下部,由于水泵筒体5内的水位低于最高的排气补水管B16.2,所以排气补水管B16.2不能过水,此时总过流面积不能满足水泵抽吸需求,不足的部分会从排气补水管B16.2中抽取聚集在水泵筒体5上部的空气,混合在输送水中抽走,提高水泵筒体5上部的负压提升速度,水泵筒体5的液位会快速上升。
水泵运转,如产生较多气体聚集,则水泵筒体5内的水位下降较快,如液位低于所有排气补水管A16.1和排气补水管B16.2,此时总过流面积远不能满足水泵抽吸需求,不足的部分会从排气补水管A16.1和排气补水管B16.2同时排气,混合在输送水中抽走,加快水泵筒体5上部的负压提升速度,使液位快速恢复,待液位高于所有的排气补水管后,则所有排气补水管和过水面17均可过水,可满足水泵抽水需求,水泵正常输水。本实用新型对于泵内的排气可依据水泵筒体5上部空气的多少和液位高低,使不同的排气补水管进行排气工作,使水泵快速恢复到正常供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在密封引水罐2内设置吸水排气管3,吸水排气管3上设有不同高度的吸水排气口,可自动抽吸聚集在密封引水罐2上部的聚集空气,同时在水泵内设置排气装置16以及排气装置16上的排气补水管来抽取聚集在水泵筒体5上部的气体,溶入输送水,又可依据空气的多少和液位高低,改变排气速度,可一劳永逸地解决水泵自吸和排气问题,保障水泵连续安全运行。

Claims (6)

1.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引水罐进水管(1)、密封引水罐(2)及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引水罐(2)内设有吸水排气管(3),所述吸水排气管(3)为一根纵置的两头封闭空心管,其侧面纵列布置有若干小进水孔,所述吸水排气管(3)的下端通过水泵进水管(4)与所述自吸泵的水泵进水口(14)相连,所述自吸泵包括水泵筒体(5)及位于所述水泵进水口(14)下方的首级导轮(7),所述首级导轮(7)外、水泵筒体(5)内设有排气装置(16),所述排气装置(16)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长度不同且顶面开口的排气补水管相连,所述基板与所述首级导轮(7)外周间留有作为过水面(17)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罐进水管一端与低位水源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引水罐(2)的上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16)的基板为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排气管(3)侧面设有三个小进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吸水排气管(3)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补水管的数量为两根,较短的一根设于靠近所述水泵进水口(14)一侧且高度低于所述水泵进水口(14)的下缘;较长的一根设于较短一根的对侧且高度高于所述水泵进水口(14)的上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进水孔的孔面积与所述水泵进水管(4)的截面积相配。
CN202223151014.2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Active CN218991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014.2U CN21899189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51014.2U CN21899189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1891U true CN218991891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51014.2U Active CN21899189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1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9654B (zh) 无油旋片真空式自吸离心泵及其使用方法
CN213511231U (zh) 一种立式自吸泵
CN218991891U (zh)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CN202040088U (zh) 一种高效节能无泄漏立式自吸泵
CN211449047U (zh) 具有自吸功能的旋涡泵
CN210859322U (zh) 一种自吸泵可调节密封装置
CN112096617B (zh) 立式自吸泵
CN204783706U (zh) 无油旋片真空式自吸离心泵
CN218717541U (zh) 一种用于离心泵上的气液分离装置
CN203175875U (zh) 卧式自吸泵
CN115773254A (zh) 一种自排气的自吸泵装置
CN213016819U (zh) 一种高效离心自吸结构
CN213870306U (zh) 电动隔膜强自吸装置及其应用的防爆强自吸泵
CN212928228U (zh) 基于控制的水泵自吸***
CN210371193U (zh) 化工泵用助吸真空泵***
CN211059022U (zh) 一种排水排涝用自吸加强泵
CN209212574U (zh) 一种用于高海拔无密封立式自吸泵
CN208578741U (zh) 一种自吸泵
CN210769344U (zh) 一种高效自吸罐
CN212389534U (zh) 一种平衡型多级自吸离心泵
CN205559294U (zh) 一种无密封高效节能快速立式自吸泵
CN219101673U (zh) 一种自排气的离心泵装置
CN20866961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自吸泵
CN205559293U (zh) 一种机械密封高效节能快速立式自吸泵
CN208330767U (zh) 一种涡轮增压耐酸碱自吸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