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1614U - 一种救援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援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1614U
CN218961614U CN202223200285.2U CN202223200285U CN218961614U CN 218961614 U CN218961614 U CN 218961614U CN 202223200285 U CN202223200285 U CN 202223200285U CN 218961614 U CN218961614 U CN 218961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hell
mandrel
rod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02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engzhe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engzhe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engzhe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engzhe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02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1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1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1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援背包,包括:壳体上设有双肩背带;套装有卷筒的芯轴固定在壳体内;绳子绕设在卷筒上;轮圈一端与卷筒固定,另一端扣设有与壳体固定的盖体;转轴一端与顶杆固定;摆动件设置有两个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摩擦片,摩擦片能够与轮圈的内侧壁抵接;盖体上固定有铰接杆,摆动件一端与铰接杆铰接,另一端与顶杆外壁抵接;拉伸弹簧分别与两个摆动件钩接;手持驱动件的转动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安装双肩背带,壳体内安装放绳组件,该设置使得该背包能够实现放绳以及速降功能;通过设置刹停组件,使用者能够利用该刹停组件可靠地实现卷筒的减速以及刹停;手持驱动件能够使操作者便于对卷筒进行刹停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救援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救援背包。
背景技术
高层救援需要消防员速降到目标楼层,现有的速降方式是消防员到达目标楼层的上方,然后将速降绳索的一端与楼体固定,另一端甩出窗外并落地,消防员带好安全带,将安全带上带有刹车功能的锁扣套设在速降绳索上,随后进行速降。该种方式需要预先将速降绳索固定以及布置在楼体外,速降绳索布置到位后,消防员再进行安全带以及锁扣与速降绳索的连接的准备,上述操作时间较长,容易耽误救援时机,并且,在民用领域,普通的高层住宅住户有的需要配备速降逃生设备,上述速降绳索安装以及使用较为繁琐,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误操作,甚至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除上述之外,现有的救援背包仅仅能够实现速降的功能,随着救援设备功能的多元化,救援背包需要赋予其另外的救援功能,比如施救人员在野外对伤者进行转运时,现有的手段是两个施救人员一前一后共同抬着担架行进,由于野外路况不明,施救人员的双手已经被“占用”,其行进过程中,双手没有“依靠物”,比如登山棍等,施救人员行进的过程中容易跌倒,伤员的向外转运过程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救援背包,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援背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救援背包,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双肩背带;
放绳组件,所述放绳组件包括芯轴、卷筒、绳子以及挂钩,所述芯轴限位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两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卷筒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绳子绕设在所述卷筒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后与所述挂钩连接;
刹停组件,所述刹停组件包括轮圈、盖体、转轴、顶杆、摆动件、摩擦片、铰接杆、拉伸弹簧以及手持驱动件,所述轮圈和所述盖体均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轮圈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另一端扣设有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芯轴布置;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顶杆的侧壁垂直固定,另一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后布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摆动件限位在所述轮圈内且其相对布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件之间居中限位有所述芯轴,所述摆动件呈半弧形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所述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能够与所述轮圈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盖体上固定有与所述芯轴平行的所述铰接杆,两个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铰接杆铰接,两个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杆的外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限位在所述芯轴、所述转轴以及两个所述摆动件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摆动件钩接;所述手持驱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且其具有转动输出端,所述转动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救援背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上安装双肩背带,壳体内安装放绳组件,该设置能够使得该背包能够实现放绳以及速降功能;通过设置刹停组件,使用者能够利用该刹停组件可靠地实现卷筒的减速以及刹停;手持驱动件能够使操作者便于对卷筒进行刹停控制。
优选的,所述手持驱动件包括齿轮、齿条、安装板、刹停把手以及闸线,所述齿轮限位在所述壳体外且其与所述转轴同轴固定;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所述刹停把手包括连接杆一、定把手、连接杆二以及动把手,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定把手;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动把手,另一端与所述定把手的侧壁铰接且二者的铰接中心靠近所述连接杆一布置;所述动把手远离所述定把手布置;所述闸线包括柔性外管和布置在所述柔性外管内部的芯线,所述柔性外管的两端各自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杆一固定,所述芯线的一端在穿过所述安装板后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芯线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连接杆一后与所述动把手靠近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使用者能够利用该手持驱动件对卷筒进行减速刹停操作,操作方式灵活,无论使用者以哪种方式背负该背包,均能够对手持驱动件进行操作。
优选的,所述手持驱动件还包括滑轨和固定板,所述滑轨与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所述滑轨的轨长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长方向垂直,所述齿条上开设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槽,所述齿条滑动嵌设至所述滑轨上;所述齿条的一侧壁固定有所述固定板,所述芯线远离所述动把手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该设置确保齿条能够可靠地与壳体滑动连接,芯线与齿条能够通过固定板可靠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锁死盘、凸块、挡板、锁杆、螺杆、锁紧螺母以及扳手,所述锁死盘同轴套固在所述轮圈上,所述锁死盘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多个所述凸块,多个所述凸块沿所述锁死盘的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沿所述锁死盘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条状通孔,所述凸块沿所述锁死盘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条状通孔的孔长,所述挡板限位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两侧板面各自固定有所述锁杆和所述螺杆,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锁杆与所述螺杆同轴布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条状通孔后与所述锁紧螺母旋接,所述扳手的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所述锁杆能够嵌装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当需要在某一位置长时间停留或者长时间不使用该背包时,该锁死组件能够确保卷筒可靠地刹停锁止,此时,操作者可以松开定把手和动把手。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轴、旋拧头、顶紧螺母以及绑带,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旋拧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后与所述顶紧螺母旋接,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芯轴布置,所述连接轴上卷设有两个所述绑带,所述绑带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两个所述绑带的固定端均与所述连接轴固定,两个所述绑带的活动端均布置在所述壳体外,在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双肩背带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所述绑带的让位孔一,所述壳体内一体成型有两个容纳腔,两个所述绑带的固定端各自限位在两个所述容纳腔内。两个背负有该背包的使用者能够搭配着进行抬担架操作,并且抬担架的同时能够腾出双手,有利于在复杂路况使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绳子的让位孔二,所述让位孔一和所述让位孔二之间布置有所述芯轴。该设置便于挂钩以及绑带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救援背包的整体轴测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一;
图5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二;
图6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三;
图7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四;
图8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五;
图9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六。
在图中:
1为壳体、2为双肩背带、3为芯轴、4为卷筒、5为绳子、6为挂钩、7为轮圈、8为盖体、9为转轴、10为顶杆、11为摆动件、12为摩擦片、13为铰接杆、14为拉伸弹簧、15为齿轮、16为齿条、17为安装板、18为连接杆一、19为定把手、20为连接杆二、21为动把手、22为柔性外管、23为芯线、24为滑轨、25为固定板、26为锁死盘、27为凸块、28为挡板、29为锁杆、30为螺杆、31为锁紧螺母、32为扳手、33为连接轴、34为旋拧头、35为顶紧螺母、36为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援背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上安装双肩背带2,壳体1内安装放绳组件,该设置能够使得该背包能够实现放绳以及速降功能;通过设置刹停组件,使用者能够利用该刹停组件可靠地实现卷筒4的减速以及刹停;手持驱动件能够使操作者便于对卷筒4进行刹停控制;通过设置锁死组件,使用者背负着该背包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位置,或者该背包在放置不用时,该锁死组件能够避免绳子5被无故拉出;通过设置连接轴33以及绑带36,两个使用者背着该背包不用双手就能够进行抬担架操作,双手腾出后有助于在复杂路况行进。
实施例
参见附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和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救援背包,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人从高处速降,以及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两个人背着该背包一边行进,一边共同搭配着抬担架。
壳体1,壳体1一侧安装有双肩背带2,此处的双肩背带2也可以是五点式安全背带,即能够确保使用者可靠的背负壳体1,使用者在使用该背包时,有两种背负方式,一种是正背方式,即壳体1在使用者的背后,另一种是倒背方式,即壳体1在使用者的胸前;如上述,当两个使用者在进行抬担架的操作时,担架前方的使用者采用正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担架后方的使用者采用倒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
放绳组件,放绳组件包括芯轴3、卷筒4、绳子5以及挂钩6,截面呈圆形的芯轴3限位在壳体1内且其两端与壳体1固定,卷筒4同轴套设在芯轴3上,卷筒4能够绕着芯轴3转动;绳子5绕设在卷筒4上且其一端与卷筒4固定,另一端在穿过壳体1后与挂钩6连接,挂钩6可以勾在建筑物上,然后背负着该背包的人从高处下降,卷筒4进行放绳动作;壳体1可拆卸,卷筒4放绳结束后,打开壳体1,反转卷筒4进行收绳操作;
刹停组件,刹停组件包括轮圈7、盖体8、转轴9、顶杆10、摆动件11、摩擦片12、铰接杆13、拉伸弹簧14以及手持驱动件;
轮圈7和盖体8均同轴套设在芯轴3上;轮圈7一端与卷筒4固定,另一端扣设有盖体8;盖体8与壳体1固定,即轮圈7能够随着卷筒4转动,而盖体8不会转动,转轴9平行于芯轴3布置;
转轴9一端与顶杆10的侧壁垂直固定,另一端在依次穿过盖体8和壳体1后布置在壳体1外部;
摆动件11限位在轮圈7内且其相对布置有两个,两个摆动件11之间居中限位有芯轴3,摆动件11呈半弧形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摩擦片12,摩擦片12能够与轮圈7的内侧壁抵接,当摩擦片12与轮圈7的内侧壁抵接时,实现卷筒4放绳的减速制动;
盖体8上固定有与芯轴3平行的铰接杆13,两个摆动件11的一端均与铰接杆13铰接,摆动件11的转动轴心线即为铰接杆13的轴心线,两个摆动件11的另一端均与顶杆10的外壁抵接;顶杆10的截面呈矩形,摩擦片12与轮圈7的内侧壁未抵接时,两个摆动件11的一端分别与顶杆10的两长侧壁抵接,当需要对卷筒4进行减速制动时,转轴9带动顶杆10转动,使得两个摆动件11绕着铰接杆13向外转动,从而使摩擦片12与轮圈7的内侧壁抵接;
拉伸弹簧14限位在芯轴3、转轴9以及两个摆动件11围成的区域内,拉伸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动件11钩接,当刹停完成,在拉伸弹簧14的拉力作用下,两个摆动件11的一端恢复对顶杆10的两长侧壁的抵接;
手持驱动件布置在壳体1外部且其具有转动输出端,转动输出端与转轴9连接。
手持驱动件包括齿轮15、齿条16、安装板17、刹停把手以及闸线,齿轮15限位在壳体1外且其与转轴9同轴固定;齿条16与齿轮15啮合,齿条16与壳体1滑动连接,齿条16移动可以带动齿轮15转动;安装板17与壳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板17与齿条16间隔一定的距离;
刹停把手包括连接杆一18、定把手19、连接杆二20以及动把手21,连接杆一18的一端固定有定把手19;连接杆二20的一端固定有动把手21,另一端与定把手19的侧壁铰接且二者的铰接中心靠近连接杆一18布置;动把手21远离定把手19布置;
闸线包括柔性外管22和布置在柔性外管22内部的芯线23,柔性外管22可以任意弯曲,但是柔性外管22不能轴向压缩,芯线23的长度大于柔性外管22的管长,柔性外管22的两端各自与安装板17和连接杆一18固定,芯线23的一端在穿过安装板17后与齿条16连接,芯线23的另一端在穿过连接杆一18后与动把手21靠近连接杆二20的一端连接。
使用者用力握紧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即动把手21向定把手19靠近,连接杆一18与连接杆二20之间的芯线23增长,对应的,齿条16与安装板17之间的芯线23变短,由于安装板17是固定在壳体1上的,因此,芯线23距离变短,对应着齿条16向靠近安装板17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齿轮15转动,实现卷筒4的刹停;当松开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由于拉伸弹簧14的拉伸作用,两个摆动件11的一端恢复对顶杆10的两长侧壁的抵接,即齿轮15反向转动并带动齿条16复位。
进一步具体的,手持驱动件还包括滑轨24和固定板25,滑轨24与壳体1的外壁固定,滑轨24的轨长方向与转轴9的轴长方向垂直,滑轨24的长度大于齿条16的长度,齿条16上开设有与滑轨24适配的滑槽,齿条16滑动嵌设至滑轨24上;齿条16的一侧壁固定有固定板25,芯线23远离动把手21的一端与固定板25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还包括锁死组件,锁死组件包括锁死盘26、凸块27、挡板28、锁杆29、螺杆30、锁紧螺母31以及扳手32,锁死盘26同轴套固在轮圈7上,锁死盘26靠近盖体8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多个凸块27,多个凸块27沿锁死盘26的周向均匀布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且沿锁死盘26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条状通孔,凸块27沿锁死盘26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条状通孔的孔长,挡板28限位在壳体1内且其两侧板面各自固定有锁杆29和螺杆30,挡板28与壳体1的内壁抵接,锁杆29与螺杆30同轴布置,螺杆30穿过条状通孔后与锁紧螺母31旋接,扳手32的一端与锁紧螺母31固定,锁杆29能够嵌装至相邻的两个凸块27之间。
当使用者背着该背包需要在某个位置停留,或者该背包放置不用时,为了防止绳子5从壳体1中进一步拉出,需要对卷筒4进行锁死,此时使用者一只手握紧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另一只手通过扳手32旋松锁紧螺母31,然后拨动螺杆30,使得锁杆29嵌设至相邻的两个凸块27之间,此期间可以通过控制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的松开与否,确保锁杆29顺利移动到位;锁杆29移动到位后,再利用扳手32拧紧锁紧螺母31,即通过锁紧螺母31与挡板28对壳体1侧壁的夹紧,使得锁杆29能够始终限位在相邻的两个凸块27之间,上述操作完成后,就能够实现对卷筒4的锁死,此时,使用者可以松开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
进一步具体的,还包括连接轴33、旋拧头34、顶紧螺母35以及绑带36,连接轴33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旋拧头34,连接轴33的另一端在穿过壳体1后与顶紧螺母35旋接,连接轴33垂直于芯轴3布置,连接轴33上卷设有两个绑带36,绑带36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两个绑带36的固定端均与连接轴33固定,两个绑带36的活动端均布置在壳体1外,在壳体1背向双肩背带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穿设绑带36的让位孔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两个容纳腔,两个绑带36的固定端各自限位在两个容纳腔内。旋拧头34与顶紧螺母35能够夹紧壳体1,使得连接轴33不能相对于壳体1转动,绑带36不会继续从壳体1中抽出;旋拧头34与顶紧螺母35未夹紧壳体1时,转动旋拧头34,对绑带36进行回收操作,即连接轴33进行缠绕绑带36的操作;两个绑带36的活动端能够与担架上的两个抬杆的一端绑接,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需要利用担架救援时,担架前方的使用者采用正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担架后方的使用者采用倒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两个背包上的绑带36均拉出,即四个绑带36的活动端各自与两个抬杆的两端绑接,这样救援人员就能够腾出双手,便于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行进。
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绳子5的让位孔二,让位孔一和让位孔二之间布置有芯轴3,即使用者背负该背包时,挂钩6布置在壳体1上方,绑带36布置在壳体1下方。
使用者在利用该速降背包进行速降时,先将挂钩6勾在建筑物上,使用者一只手握持着定把手19和动把手21,开始进行速降,刹停组件能够调节使用者的下降速度,锁死组件能够实现使用者在某一高度的长时间停留。
两个使用者在利用该速降背包进行抬担架时,担架前方的使用者采用正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担架后方的使用者采用倒背的方式背负该背包,四个绑带36各自与两个抬杆的两端绑接,使用者能够腾出双手,以应对其他情况。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安装有双肩背带(2);
放绳组件,所述放绳组件包括芯轴(3)、卷筒(4)、绳子(5)以及挂钩(6),所述芯轴(3)限位在所述壳体(1)内且其两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所述卷筒(4)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3)上;所述绳子(5)绕设在所述卷筒(4)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卷筒(4)固定,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1)后与所述挂钩(6)连接;
刹停组件,所述刹停组件包括轮圈(7)、盖体(8)、转轴(9)、顶杆(10)、摆动件(11)、摩擦片(12)、铰接杆(13)、拉伸弹簧(14)以及手持驱动件,所述轮圈(7)和所述盖体(8)均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3)上;所述轮圈(7)一端与所述卷筒(4)固定,另一端扣设有所述盖体(8);所述盖体(8)与所述壳体(1)固定,所述转轴(9)平行于所述芯轴(3)布置;所述转轴(9)一端与所述顶杆(10)的侧壁垂直固定,另一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盖体(8)和所述壳体(1)后布置在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摆动件(11)限位在所述轮圈(7)内且其相对布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件(11)之间居中限位有所述芯轴(3),所述摆动件(11)呈半弧形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所述摩擦片(12),所述摩擦片(12)能够与所述轮圈(7)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盖体(8)上固定有与所述芯轴(3)平行的所述铰接杆(13),两个所述摆动件(11)的一端均与所述铰接杆(13)铰接,两个所述摆动件(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杆(10)的外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14)限位在所述芯轴(3)、所述转轴(9)以及两个所述摆动件(11)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伸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摆动件(11)钩接;所述手持驱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1)外部且其具有转动输出端,所述转动输出端与所述转轴(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驱动件包括齿轮(15)、齿条(16)、安装板(17)、刹停把手以及闸线,所述齿轮(15)限位在所述壳体(1)外且其与所述转轴(9)同轴固定;所述齿条(16)与所述齿轮(15)啮合,所述齿条(16)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7)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定;所述刹停把手包括连接杆一(18)、定把手(19)、连接杆二(20)以及动把手(21),所述连接杆一(18)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定把手(19);所述连接杆二(20)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动把手(21),另一端与所述定把手(19)的侧壁铰接且二者的铰接中心靠近所述连接杆一(18)布置;所述动把手(21)远离所述定把手(19)布置;所述闸线包括柔性外管(22)和布置在所述柔性外管(22)内部的芯线(23),所述柔性外管(22)的两端各自与所述安装板(17)和所述连接杆一(18)固定,所述芯线(23)的一端在穿过所述安装板(17)后与所述齿条(16)连接,所述芯线(23)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连接杆一(18)后与所述动把手(21)靠近所述连接杆二(20)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驱动件还包括滑轨(24)和固定板(25),所述滑轨(24)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定,所述滑轨(24)的轨长方向与所述转轴(9)的轴长方向垂直,所述齿条(16)上开设有与所述滑轨(24)适配的滑槽,所述齿条(16)滑动嵌设至所述滑轨(24)上;所述齿条(16)的一侧壁固定有所述固定板(25),所述芯线(23)远离所述动把手(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锁死盘(26)、凸块(27)、挡板(28)、锁杆(29)、螺杆(30)、锁紧螺母(31)以及扳手(32),所述锁死盘(26)同轴套固在所述轮圈(7)上,所述锁死盘(26)靠近所述盖体(8)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多个所述凸块(27),多个所述凸块(27)沿所述锁死盘(26)的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且沿所述锁死盘(26)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条状通孔,所述凸块(27)沿所述锁死盘(26)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条状通孔的孔长,所述挡板(28)限位在所述壳体(1)内且其两侧板面各自固定有所述锁杆(29)和所述螺杆(30),所述挡板(28)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抵接,所述锁杆(29)与所述螺杆(30)同轴布置,所述螺杆(30)穿过所述条状通孔后与所述锁紧螺母(31)旋接,所述扳手(32)的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31)固定,所述锁杆(29)能够嵌装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块(2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33)、旋拧头(34)、顶紧螺母(35)以及绑带(36),所述连接轴(33)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旋拧头(34),所述连接轴(33)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1)后与所述顶紧螺母(35)旋接,所述连接轴(33)垂直于所述芯轴(3)布置,所述连接轴(33)上卷设有两个所述绑带(36),所述绑带(36)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两个所述绑带(36)的固定端均与所述连接轴(33)固定,两个所述绑带(36)的活动端均布置在所述壳体(1)外,在所述壳体(1)背向所述双肩背带(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所述绑带(36)的让位孔一,所述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两个容纳腔,两个所述绑带(36)的固定端各自限位在两个所述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绳子(5)的让位孔二,所述让位孔一和所述让位孔二之间布置有所述芯轴(3)。
CN202223200285.2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救援背包 Active CN218961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0285.2U CN21896161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救援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0285.2U CN21896161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救援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1614U true CN21896161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0285.2U Active CN218961614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救援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1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4217C (en) Powered rope climbing apparatus
CA2605293C (en) Powered rope ascender and portable rope pulling device
CN107583248B (zh) 一种爬杆紧固装置及爬杆安全装置
WO2011112488A1 (en) Gas powered self contained portable winch
ITMI20091656A1 (it) Dispositivo di risalita su corda e metodo per il relativo utilizzo
JP2019190263A (ja) 建物外面に対する作業方法
US20080121463A1 (en) Escape installation
CN201578771U (zh) 手捏式可控制应急逃生器
CN201482011U (zh) 一种双保险楼宇逃生装置
CN105688340B (zh) 一种可循环升降的新型多功能缓降器
CN218961614U (zh) 一种救援背包
US20130240811A1 (en) Rope grip apparatus
CN211301819U (zh) 一种救生器
WO2017155076A1 (ja) 登高器
CN101745188A (zh) 一种高楼逃生器
CN214527856U (zh) 一种新型升降器
CN216653179U (zh) 一种高处作业活动使用的缓速闭锁防坠装置
CN205031831U (zh) 背负式大绳收放架
CN208331039U (zh) 棘轮方向控制***及导线作业载人装置
CN109850715B (zh) 用于电梯的棘轮棘爪手动盘车工具
CN204134066U (zh) 一种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WO2011137710A1 (zh) 一种空中降落器
CN211419422U (zh) 一种电动升降器
CN214456454U (zh) 一种新型驱动装置
CN110745725B (zh) 一种电动升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