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1876U -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1876U
CN218951876U CN202221940135.2U CN202221940135U CN218951876U CN 218951876 U CN218951876 U CN 218951876U CN 202221940135 U CN202221940135 U CN 202221940135U CN 218951876 U CN218951876 U CN 218951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
sedimentation tank
pavement structure
tree
sidew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01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彩凤
施金君
孔庆伟
叶红波
陈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01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1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包括:行道树树坑、边沟和沉淀池,其中,每两行道树树坑之间均具有第一距离;每一边沟均连接两相邻的行道树树坑,边沟至少包括:沟底、沟壁和盖板,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泄水孔,沟底的中部高于沟底靠近行道树树坑的两端,沟底自其中部至其任一一端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每一沉淀池均设于一行道树树坑和边沟之间,沉淀池的一端连通边沟,沉淀池的底部低于边沟的底部,沉淀池的另一端开设有一连通孔,连通孔连接行道树树坑。本实用新型夜间利用立体投影技术,盖板上方可投射出立体绿化、盆景等造型,丰富道路景观。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对树木进行浇灌,绿色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规划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行道结构一般采用透水砖结构,雨水渗透到路基;或者采用不透水结构,路面雨水通过横坡排至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排至河道。
传统的人行道采用不透水结构,路面雨水通过道路横坡排至车行道上的雨水口,由雨水管收集再排至河道。部分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雨水下渗至道路路基,但降雨量大时,雨水来不及排放导致路面积水。
具体地讲,当前的人行道至少存在以下可以优化的问题:
1)人行道路面的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
2)行道树之间的景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包括:
行道树树坑,每两所述行道树树坑之间均具有第一距离;
边沟,每一所述边沟均连接两相邻的所述行道树树坑,所述边沟至少包括:沟底、沟壁和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泄水孔,所述沟底的中部高于所述沟底靠近所述行道树树坑的两端,所述沟底自其中部至其任一一端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沉淀池,每一所述沉淀池均设于一所述行道树树坑和所述边沟之间,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连通所述边沟,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低于所述边沟的底部,所述沉淀池的另一端开设有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接所述行道树树坑。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呈中间深度大于边缘深度的形状。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边沟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行道树树坑的坑底和内壁上均设有防渗土工膜。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行道树树坑内自下至上依次填设有:砾石、透水土工布、种植土、碎石、树池篦子,所述砾石形成砾石层,所述种植土形成种植土层,所述碎石形成碎石蓄水层。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还包括:穿孔收集管,所述穿孔收集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砾石层内。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碎石蓄水层连接。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盖板上设有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投射立体景观于所述边沟的上方。
上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中,还包括:人行道路缘、人行道、盲道和侧分带,所述人行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人行道路缘和所述侧分带,所述盲道设于所述人行道内;所述行道树树坑设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侧分带的一侧上,所述边沟也设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侧分带的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夜间利用立体投影技术,盖板上方可投射出立体绿化、盆景等造型,丰富道路景观。
(2)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对树木进行浇灌,绿色节能。
(3)本实用新型提高人行道路面雨水的综合利用,在人行道靠近侧石一侧、相邻行道树之间设置暗沟,将雨水收集用来灌溉行道树。另外,考虑增加人行道夜间的景观效果,在边沟盖板上布置投影灯,利用光影投射技术,塑造不同的景观造型,人行道的功能更加复合多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B-B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A-A截面的示意图。
附图中:1、行道树树坑;2、边沟;3、沉淀池;4、人行道路缘;5、人行道;6、盲道;7、侧分带;11、防渗土工膜;12、砾石层;13、透水土工布;14、种植土层;15、碎石蓄水层;16、树池篦子;17、穿孔收集管;21、沟底;22、沟壁;23、盖板;231、泄水孔;3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B-B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的A-A截面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包括:行道树树坑1、边沟2和沉淀池3,其中,每两行道树树坑1之间均具有第一距离;每一边沟2均连接两相邻的行道树树坑1,边沟2至少包括:沟底21、沟壁22和盖板23,盖板23上开设有若干泄水孔231,沟底21的中部高于沟底21靠近行道树树坑1的两端,沟底21自其中部至其任一一端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每一沉淀池3均设于一行道树树坑1和边沟2之间,沉淀池3的一端连通边沟2,沉淀池3的底部低于边沟2的底部,沉淀池3的另一端开设有一连通孔,连通孔连接行道树树坑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沉淀池3的底部呈中间深度大于边缘深度的形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连通孔设于沉淀池3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边沟2的一端设于沉淀池3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行道树树坑1的坑底和内壁上均设有防渗土工膜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行道树树坑1内自下至上依次填设有:砾石、透水土工布13、种植土、碎石、树池篦子16,砾石形成砾石层12,种植土形成种植土层14,碎石形成碎石蓄水层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穿孔收集管17,穿孔收集管17的一端设于砾石层12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连通孔31与碎石蓄水层1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盖板23上设有投影装置,投影装置投射立体景观于边沟2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人行道路缘4、人行道5、盲道6和侧分带7,人行道5的两侧分别设置人行道路缘4和侧分带7,盲道6设于人行道5内;行道树树坑1设于人行道5靠近侧分带7的一侧上,边沟2也设于人行道5靠近侧分带7的一侧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角的角度为0.3~0.5%的纵坡,将收集的雨水排至两侧的行道树树穴内,利用雨水灌溉行道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透水土工布13的临近树穴处的边沟2侧设置,防止树穴内的土进入边沟2,同时边沟2内的水排入树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盖板23上设有投影装置夜间利用立体投影技术,盖板23上方可投射出立体绿化、盆景、小品等造型,丰富道路景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在相邻行道树之间设置边沟2,通过边沟2盖板23上的小开口收集人行道5上的雨水,用来灌溉行道树,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同时,盖板23上布设投影灯,夜间通过光影投射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行道树树坑1、边沟2的尺寸均根据具体的道路规划进项选择。
进一步,人行道5宽度不大于4米时,设置两排开口;人行道5宽度大于4米时,设置三排开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边沟2与行道树树坑1的相邻处设置透水土工布13,防止泥土进入边沟2内淤积边沟2,同时又不影响雨水渗透到行道树树穴内。同时设置小型的沉淀池3,储存雨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边沟2的每块盖板23上布置投影灯,利用光影投射技术,塑造不同的景观造型,如绿化带、盆景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一半情况下,人行道5侧分带7(靠近车行道一侧)每隔6米种植行道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道树树坑,每两所述行道树树坑之间均具有第一距离;
边沟,每一所述边沟均连接两相邻的所述行道树树坑,所述边沟至少包括:沟底、沟壁和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泄水孔,所述沟底的中部高于所述沟底靠近所述行道树树坑的两端,所述沟底自其中部至其任一一端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沉淀池,每一所述沉淀池均设于一所述行道树树坑和所述边沟之间,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连通所述边沟,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低于所述边沟的底部,所述沉淀池的另一端开设有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接所述行道树树坑。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呈中间深度大于边缘深度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沟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的边缘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道树树坑的坑底和内壁上均设有防渗土工膜。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道树树坑内自下至上依次填设有:砾石、透水土工布、种植土、碎石、树池篦子,所述砾石形成砾石层,所述种植土形成种植土层,所述碎石形成碎石蓄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孔收集管,所述穿孔收集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砾石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碎石蓄水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投射立体景观于所述边沟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型人行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行道路缘、人行道、盲道和侧分带,所述人行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人行道路缘和所述侧分带,所述盲道设于所述人行道内;所述行道树树坑设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侧分带的一侧上,所述边沟也设于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侧分带的一侧上。
CN202221940135.2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Active CN218951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0135.2U CN21895187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0135.2U CN21895187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1876U true CN218951876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0135.2U Active CN218951876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1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3643612B (zh) 浅草沟及浅草沟的制造方法
CN103603320B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926744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
CN206666962U (zh) 广场透水路面结构
CN211368282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CN203782519U (zh) 浅草沟
CN210104936U (zh) 一种生态型排水沟
CN113073706B (zh)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82072B (zh)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及蓄排水方法
CN20770033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07987674U (zh) 一种道路路缘石渗透装置以及海绵城市道路
CN109487901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生态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218951876U (zh) 一种复合型人行道结构
CN207988098U (zh) 一种道路渗排水***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14271526U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的道路
CN211745563U (zh) 一种用于马路两边迂回形下陷式环保绿化带
CN213507894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路面
CN210856844U (zh) 一种适用于下沉式绿地旁人行道的截污排水***
CN210766240U (zh) 一种海绵型城市道路结构
CN208152189U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
CN112538797A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
CN218951878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