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4701U -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4701U
CN218944701U CN202222873073.4U CN202222873073U CN218944701U CN 218944701 U CN218944701 U CN 218944701U CN 202222873073 U CN202222873073 U CN 202222873073U CN 218944701 U CN218944701 U CN 218944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rotary drum
cover body
adsorption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30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思欣
叶杞宏
陆耀添
周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hloropla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hloropla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hloropla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hloropla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30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4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4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4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过滤单元、吸附-脱附单元、催化燃烧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用于吸附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减速电机,所述转筒由若干相互独立的扇形区域构成,对应其中一块扇形区域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内罩体和外罩体,所述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均设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弧度与一个扇形区域的弧度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设置翼板,能使被内罩体和外罩体部分覆盖的扇形区域不会出现吸附气路与脱附气路串气的现象,进而保证在吸附介质为颗粒状时,仍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脱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含VOC的工业废气,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蓄热式热氧化法(RTO)和催化燃烧法(RCO),通常设有吸附-脱附单元,利用吸附-脱附单元中填充的吸附介质吸附废气中的VOC或其他有机物,然后再利用高温反吹气将VOC及其他有机物从吸附介质中脱附下来,形成浓缩气后再进行燃烧处理或催化燃烧处理。现有的吸附-脱附单元,包含如中国专利CN208229609U所述的筒式转轮VOCs吸附净化装置,通常设有由扇形区域组成的筒式转轮,所述扇形区域内填充有吸附介质,通过吸附介质吸附VOC。当扇形区域转至内罩体和外罩体对应的位置时,通过反吹气的作用,可对VOC进行脱附。但是,这种结构的筒式转轮要求吸附介质为设置有条形通孔,并且两相邻的条形通孔不连通,如沸石分子筛,以便于当转筒转动时,无论扇形区域部分是否完全同时处于与内罩体及外罩体相对的位置,只要是内罩体和外罩体覆盖的部分,其条形通孔则可形成脱附气路,而未与内罩体和外罩体相对的部分,对应的条形通孔则形成吸附气路,因此,无论扇形区域部分处于何种位置,均可保证任何一个条形通孔不会出现吸附气路与脱附气路同时连通的状态,即,不会出现串气的情况。
但是,当吸附介质为颗粒状时,转筒内外依靠吸附介质堆积形成的间隙连通时,由于间隙之间是连通的,因此不能形成相互独立条形通孔,因此,当扇形区域转动至仅部分被内罩体和外罩体盖,此时容易吸附气路和脱附气路串气的情况出现,影响吸附效果和脱附效果。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吸附介质为颗粒状时,现有的转筒式吸附-脱附单元容易出现串气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吸附-脱附单元、催化燃烧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用于吸附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减速电机,所述转筒由若干相互独立的扇形区域构成,对应其中一块扇形区域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内罩体和外罩体,其中,所述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均设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弧度与一个扇形区域的弧度相同。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催化燃烧单元包括U形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加热室和催化燃烧室,所述加热室和催化燃烧室分别位于U形的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内罩体,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烟囱。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的出气口与第二管路之间还设有热交换器,用于对脱附后的浓缩气进行预热;所述热交换器的散热气路连通壳体的出气口和第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的吸热气路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连通外罩体,通过设置的第四管路连通加热室。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与设置的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管路和第四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上设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U形壳体对应加热室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泄压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泄压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在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设置翼板,能使被内罩体和外罩体部分覆盖的扇形区域不会出现吸附气路与脱附气路串气的现象,进而保证在吸附介质为颗粒状时,仍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脱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吸附-脱附单元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吸附-脱附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一个扇形区域与内罩体和外罩体正相对)。
图5为吸附-脱附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内罩体和外罩体不是完全覆盖一个扇形区域)。
图6为催化燃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注:1-过滤单元,2-吸附-脱附单元,3-催化燃烧单元,4-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6-控制机构,8-箱体,9-转筒,10-减速电机,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扇形区域,14-翼板,15-内罩体,16-外罩体,17-第一管路,18-第二管路,19-第三管路,20-第四管路,21-壳体,22-加热室,23-催化燃烧室,24-热交换器,25-第一连接管,26-第一电动阀,27-第二连接管,28-第二电动阀,29-温度传感器,30-阻燃器,31-压力传感器,32-泄压阀,33-冷风管,34-第三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筒9式废气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过滤单元1、吸附-脱附单元2及催化燃烧单元3,以及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一风机4和第二风机5,还包括与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电性连接的控制机构6。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用于去除废气中的粉尘、杂质及固液小颗粒,起到初效过滤的作用。所述吸附-脱附单元2设有可吸附2VOC等有机物的吸附2介质,可深度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并且,待吸附2介质吸附2饱和后,可通过高温的反吹气将VOC及有机物从吸附2介质中脱附下来,形成浓缩气,进而使吸附2介质可反复使用。所述催化燃烧单元3设有加热室22和催化室,所述加热室22可对浓缩气进行加热升温,所述催化燃烧室23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使VOC等有机物氧化分解。
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吸附-脱附单元2包括箱体8和设置于箱体8内的转筒9,所述转筒9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转筒9转动的减速电机10,所述减速电机10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所述转筒9的高度与箱体8的内空高度相适配,并且转筒9的筒外壁与箱体8的内侧壁围合成第一空腔11,转筒9的筒内空间形成第二空腔12,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其顶壁上设有出气口,其进气口通过管路连通过滤机构和第一空腔11,并在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风机4,箱体8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空腔12和烟囱(烟囱未在附图中画出),可将净化后的废气由烟囱排出。所述筒体由若干相互独立的扇形区域13构成(扇形区域的数量大于4),并且所述扇形区域13内填充有吸附2介质,所述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通过吸附2介质的孔洞或间隙连通。因此,当第一风机4运行时,经过滤单元1去除固体杂质后的废气由第一风机4输送至第一空腔11中,然后穿过扇形区域13进入第二空腔12中,然后再由烟囱排出,当废气流经扇形区域13时,废气中的VOC等有机物会被吸附2介质吸附2,进而使废气得到净化。所以,所述过滤单元1、第一空腔11、扇形区域13、第二空腔12及烟囱可形成吸附2气路,用于去除废气中的VOC等有机物,并将净化后的废气排出。
在上述吸附-脱附单元2中,还设有内罩体15和外罩体16,所述内罩体15相对于其中一块扇形区域13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外罩体16相对同一块扇形区域13的外侧壁设置,所述内罩体15通过设置的第一管路17连通催化燃烧单元3的出气口,所述外罩体16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19连通催化燃烧单元3的进气口,并且在第三管路19上设有第二风机5,当第二风机5运行时,可使催化燃烧单元3吹出的热风通过第一管路17输送至内罩体15中,然后穿过扇形区域13,将吸附2于吸附2介质上的VOC及其他有机物脱附下来,形成浓缩气,再由经外罩体16,经第三管路19输送至催化燃烧单元3进行催化燃烧。因此,所述第一管路17、内罩体15、与内罩体15相对的扇形区域13、外罩体16、第三管路19、加热室22和催化燃烧室23可形成脱附气路,用于对吸附2于吸附2介质上的VOC及其他气体进行脱附浓缩,并进行催化燃烧处理。
在上述吸附-脱附单元2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内罩体15和外罩体16的两侧均设有翼板14,设置于内罩体15两侧的翼板14的弯曲程度与扇形区域13的内侧壁的弯曲程度相适配,而设置于外罩体16两侧的翼板14的弯曲程度与扇形区域13的外侧壁的弯曲相适配,并且,所述翼板14的弧度与一个扇形区域13的弧度相同,其可以覆盖一扇形区域13的范围,当任一一个扇形区域13转动至与翼板14相对的位置时,由于翼板14的遮挡作用,对应扇形区域13内部的气体不会流通,而当任意一个扇形区域13转动至部分与翼板14相对,部分与内、外罩体16相对的位置时,其仅能连通脱附气路,而当任一块扇形区域13处于翼板14及不是与内罩体15和外罩体16相对的位置时,其仅能连通吸附2气路,因此,通过设置的翼板14,可在扇形区域13内填充的吸附2介质为颗粒状时,避免出现吸附2气路和脱附气路串气的现象,提高吸附2和脱附的效率。
工作时,转筒9在减速电机10的带动下转动,由第一进气口输入的废气会穿过吸附2介质的间隙或孔洞进入第二空腔12内,再由烟囱排出,在流经吸附2介质时,VOC或其他有机气体会吸附2于吸附2介质上,进而被去除。当任一一块扇形区域13转至与脱附机构相对处时,由内罩体15输入的热的反吹气会穿过吸附2介质进入外罩体16,并且,高温的反吹气会对吸附2于吸附2介质上的VOC进行脱附,得到浓缩气,然后由外罩体16再流经第三管路19输送至催化-燃烧单元中。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催化燃烧单元3包括U形的壳体21和设置于壳体21内的加热室22和催化燃烧室23,所述壳体21设有加热室22的一端设有进气口,为进气端,所述壳体21设有催化燃烧室23的一端设有出气口,为出气端。所述进气端通过管路与吸附-脱附单元2的脱附机构的出气口连通,可使脱附后的浓缩气体进入壳体21内。所述出气端连接有两路管路,包括与内罩体15连通的第一管路17和与排气烟囱连通的第二管路18,通过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8的作用,将燃烧后的气体部分直接排出,部分作为反吹气用于脱附,以满足脱附时对温度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管路18可与箱体的出气口连接,再通过管路连通烟囱。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21的出气口与第二管路18之间还设有热交换器24,用于对脱附后的浓缩气进行预热;所述热交换器24的散热气路连通壳体21的出气口和第二管路18,其流经的气体为催化燃烧后带有大量热量的部分气体,为散热介质;所述热交换器24的吸热气路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19连通外罩体16,通过设置的第四管路20连通加热室22,其流经的气体为脱附后的浓缩气,为吸热介质。通过热交换器24的换热作用,使脱附后的浓缩气快速升温,进而可降低加热室22的功率,更为节能环保,而催化燃烧后的气体经热交换后,可使其热量得到利用,提高余热的利用率。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能调整反吹气的温度,以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吸附2介质对温度的要求,所述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8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25,并且在第一连接管25上设有第一电动阀26,所述第一电动阀26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当需要较高温度的反吹气时,所述第一电动阀26闭合,因此第一气路的反吹气为从壳体21出气口输出的高温气体。而当需要调整第一气路中反吹气的温度时,第一电动阀26打开,此时,第一气路中流动的反吹气为由热交换器24热交换后的气体以及由壳体21输出的高温气体的混合物,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电动阀26的开度,以获得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反吹气,进而可适用不同脱附温度的要求。
在上述热交换的过程中,虽然通过热交换,可使脱附浓缩后的气体迅速升温,进而降低加热室22的能耗。但是,对于一些易燃气体,温度太高容易出现提前燃烧的现象,进而使管路压力增大,出现***的危险。对此,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三管路19和第四管路20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27,所述第二连接管27上设有第二电动阀28,所述第二电动阀28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管路19连通外罩体16和热交换器24中吸热气路,所述第四连接管连通热交换器24中吸热气路的出口和壳体21的进气口,因此,当第二电动阀28打开时,第三管路19中的气体部分可通过第二连接管27进入第四管路20中,即,部分浓缩气不进行热交换升温,另一部分浓缩气进入热交换器24进行升温后流入第四管路20中与未升温的部分混合,因此可使通过壳体21进气口处的温度可调。实际使用中,可通过调整第二电动阀28的开度以调整气体进行热交换器24中的比例,进而调整进入壳体21中脱附浓缩气体的温度。其中,第二电动阀28的开度越大,脱附浓缩气体的温度越高,相反,则越低。
为了便于更好的控制第一电动阀26和第二电动阀28,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管路17和第四管路20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29,所述温度传感器29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可实时监测输入内罩体15及壳体21内的气体的温度,进而便于控制机构6更好的调节第一电动阀26和第二电动阀28的开度。
为了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管路19上还设有阻燃器30,所述阻燃器30可防止回火,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21在进气端还设有压力传感器31和泄压阀32,所述压力传感器31和泄压阀32均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当压力传感器31检测到壳体21进气端的压力过大,控制机构6会直接打开泄压阀32进行泄压,以保证安全,避免出现***事件。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风机5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冷风管33,所述冷风管33上还设有第三电动阀34,所述第三电动阀34与控制机构6电性连接,所述冷风管33与外界空气连通,用于补入空气,而补入的空气,一方面可使催化燃烧更为充分,另一方面,可降低管路中气体的温度,保证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在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设置翼板,能使被内罩体和外罩体部分覆盖的扇形区域不会出现吸附气路与脱附气路串气的现象,进而保证在吸附介质为颗粒状时,仍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脱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吸附-脱附单元、催化燃烧单元,所述吸附-脱附单元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用于吸附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减速电机,所述转筒由若干相互独立的扇形区域构成,对应其中一块扇形区域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内罩体和外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体和外罩体的两侧均设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弧度与一个扇形区域的弧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单元包括U形的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加热室和催化燃烧室,所述加热室和催化燃烧室分别位于U形的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内罩体,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烟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气口与第二管路之间还设有热交换器,用于对脱附后的浓缩气进行预热;所述热交换器的散热气路连通壳体的出气口和第二管路;所述热交换器的吸热气路通过设置的第三管路连通外罩体,通过设置的第四管路连通加热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与设置的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与第四管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四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上设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与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壳体对应加热室的一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泄压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泄压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2222873073.4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944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3073.4U CN218944701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3073.4U CN218944701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4701U true CN21894470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3073.4U Active CN218944701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4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4192U (zh) 一种VOCs废气高效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处理***
CN103331086A (zh) 可移动一体式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1295583Y (zh) 吸附催化一体化装置
CN107694282A (zh) 利用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及装置
CN207025012U (zh) 工业voc废气多级浓缩处理装置
CN213433723U (zh)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脱附设备
CN110694602B (zh) 一种吸附材料脱附再生***
CN210125274U (zh) 用于废气净化设备的分子筛转轮模块及一体化废气净化设备
CN206660779U (zh) 一种废气治理***
CN208406527U (zh) 有机废气连续吸附浓缩净化***
CN101352639B (zh) 有机废气处理***
CN115155308A (zh) 一种VOCs废气处理***
WO2022142424A1 (zh) 一种voc处理转轮***和voc处理方法
CN212119479U (zh)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脱附催化燃烧一体机
CN218944701U (zh) 一种转筒式废气处理装置
CN112361360A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废气催化燃烧***及其催化燃烧方式
CN209165429U (zh) VOCs吸脱附浓缩-催化燃烧***
CN110935284A (zh) 一种废气处理***
CN207042186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
CN209917582U (zh) 一种转筒吸附浓缩装置
CN211586032U (zh) 一种有机废气浓缩催化氧化设备
CN214914701U (zh) 烟气中氮氧化物回转式处理装置
CN113731111A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高效净化关键技术集成及成套一体化治理装备
CN107899389A (zh) 工业窑炉voc废气节能混合处理***
CN211753752U (zh) 一种VOCs废气除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