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2443U - 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2443U
CN218942443U CN202223173252.3U CN202223173252U CN218942443U CN 218942443 U CN218942443 U CN 218942443U CN 202223173252 U CN202223173252 U CN 202223173252U CN 218942443 U CN218942443 U CN 218942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wing plate
pair
slider
lower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3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康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173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2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2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头,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拉头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对向设置;以及引导柱,连结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的前端,其中所述下翼板具有从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朝向所述上翼板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下凸缘,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具有彼此平行的下凸缘平行部、以及在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后端侧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并且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各自设有下斜面部,所述下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下凸缘的面向所述上翼板的顶部并横跨所述下凸缘平行部与所述下凸缘渐缩部,且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

Description

拉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领域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拉头(slider)。
背景技术
常见的拉链通常包括一对由条状的拉链带(fastener tape)与排列于拉链带上的多个链牙(element)所组成的拉链链条(fastener chain)、以及安装于拉链链条以通过滑动而开启或封闭链牙的拉头,并且还可以依据需求于拉头上设置拉片(tab pull)。进而,拉头通常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结上翼板与下翼板的前端的引导柱。上翼板与下翼板可各自设有彼此相向延伸的上凸缘与下凸缘,来构成拉头的侧壁结构并收容多个链牙,而拉链带从上凸缘与下凸缘之间的空间往外穿出,由此将拉头安装在拉链链条上。然而,当拉头在拉链链条上滑动时,拉头的上凸缘与下凸缘容易与拉链带接触而产生摩擦。特别是,在将拉链安装于包或衣物等来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一边拉动连接在拉头上的把手而一边带动拉头进行滑动的情况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拉头施加纵向拉力(特别是,往上方的拉力),下翼板所设的下凸缘的端部更容易与拉链带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导致拉链带损伤甚至断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89103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头,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头,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对向设置;以及引导柱,连结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的前端,其中所述下翼板具有从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朝向所述上翼板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下凸缘,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具有彼此平行的下凸缘平行部、以及在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后端侧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并且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各自设有下斜面部,所述下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下凸缘的面向所述上翼板的顶部并横跨所述下凸缘平行部与所述下凸缘渐缩部,且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下凸缘的所述顶部上对应于所述下凸缘的前端侧与所述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顶部的下凸缘平面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下凸缘侧面部,所述下斜面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下凸缘平面部与所述下凸缘侧面部之间的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翼板具有从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朝向所述下翼板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上凸缘,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具有彼此平行的上凸缘平行部、以及在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所述上凸缘的后端侧渐缩的上凸缘渐缩部,并且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各自设有上斜面部,所述上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上凸缘的面向所述下翼板的底部并横跨所述上凸缘平行部与所述上凸缘渐缩部,且朝向所述上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上凸缘的所述底部上对应于所述上凸缘的前端侧与所述上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底部的上凸缘平面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上凸缘侧面部,所述上斜面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上凸缘平面部与所述上凸缘侧面部之间的倒角。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拉头中,下翼板的左右一对下凸缘各自设有下斜面部,下斜面部设置在下凸缘的顶部并横跨拉头宽度最宽的下凸缘平行部与拉头宽度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且朝向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如此,下斜面部能够分散在对拉头施加纵向拉力(特别是,往上方的拉力)时产生的摩擦负载。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拉头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拉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拉头在其他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拉头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拉头沿着宽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拉头在区域R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拉头;
110:上翼板;
112:上翼板侧缘部;
114:上凸缘;
114a:上凸缘平行部;
114b:上凸缘渐缩部;
114c:底部;
114d:上凸缘平面部;
114e:上凸缘侧面部;
116:上斜面部;
120:下翼板;
122:下翼板侧缘部;
124:下凸缘;
124a:下凸缘平行部;
124b:下凸缘渐缩部;
124c:顶部;
124d:下凸缘平面部;
124e:下凸缘侧面部;
126:下斜面部;
130:引导柱;
140:拉片连结柱;
E1:前端;
E2:后端;
D1、D2:间距;
S1:前端侧;
S2:后端侧;
T:过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拉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拉头在其他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拉头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拉头沿着宽度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拉头在区域R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以下将以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拉头100的具体结构以及用途,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拉头100包括上翼板110、下翼板120、以及引导柱130。下翼板120与上翼板110对向设置,例如是构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且形状与尺寸大致相同的两个板件。引导柱130连结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的前端E1,而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的相反于前端E1的后端E2构成为开放结构。并且,拉头100的上翼板110的上方还可以设有拉片连结柱140,而未示出的拉片能够安装在拉片连结柱140上,从而经由拉片带动拉头100在拉链链条上滑动。
如此,在拉头100安装在未示出的拉链链条上的情况下,当拉头100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对应于前端E1的前端侧S1滑动(即,前进)时,拉链链条通过引导柱130的引导而往拉头宽度较小的后端E2彼此靠近,从而关闭链牙,当拉头100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对应于后端E2的后端侧S2滑动(即,后退)时,拉链链条通过引导柱130的引导而往拉头宽度较大的前端E1彼此分离,从而开启链牙。然而,因应拉链的种类差异,拉头100以及拉链链条的结构可以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下翼板120具有从下翼板120的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122朝向上翼板110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下凸缘124。也就是说,构成为板状结构的下翼板120具有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122(即,板状结构的侧缘),而左右一对下凸缘124立设在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122上,从而左右一对下凸缘124构成为朝向上翼板110突出的条状凸肋。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下翼板120设置成前端E1的宽度较大且从宽度最大处朝向后端侧S2开始宽度渐缩而构成后端E2的宽度较小,从而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122构成为彼此之间在前端E1的宽度较大且从宽度最大处朝向后端侧S2彼此靠近而彼此之间的宽度逐渐渐缩。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下翼板120的左右一对下凸缘124具有彼此平行的下凸缘平行部124a、以及在左右一对下凸缘124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下凸缘124的后端侧S2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124b。也就是说,左右一对下凸缘124对应于下翼板120的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122的位置进行设置,从而设置成在前端侧S1彼此距离较远且从宽度最大处朝向后端侧S2彼此接近,由此在左右一对下凸缘124之间的宽度最大处具有彼此平行的下凸缘平行部124a、以及在左右一对下凸缘124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后端侧S2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124b。如此,下凸缘124的下凸缘平行部124a构成为下翼板120上最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即,最往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左右一对下凸缘124各自设有下斜面部126,下斜面部126设置在下凸缘124的面向上翼板110的顶部124c(如图1、图2与图4所示)并横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如图1至图3所示),且朝向下凸缘12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如图1、图2与图4所示)。也就是说,下斜面部126构成为从下凸缘124的顶部124c朝向下凸缘12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的斜面,且其倾斜范围横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如此,在下斜面部126之处扩大了下凸缘124的上表面与上翼板110之间的间距(如图5所示的下斜面部126与上翼板110之间的间距D1大于顶部124c与上翼板110之间的间距D2),且该间距D1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逐渐扩大。
由此可知,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在拉头100的滑动过程中,即使对拉头100施加纵向拉力(特别是,往上方的拉力),下斜面部126的设置能够降低下凸缘124的上侧部位(即,顶部124c与下斜面部126)接触拉链带的状况,且即使下凸缘124的上侧部位接触拉链带,横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且朝向下凸缘12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的下斜面部126能够分散在对拉头100施加纵向拉力(特别是,往上方的拉力)时产生的摩擦负载。据此,拉头100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下斜面部126设置在下凸缘124的顶部124c上对应于下凸缘124的前端侧S1与下凸缘12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也就是说,如图1至图3所示,下斜面部126设置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的交界处所对应的区域,但并未延伸到下凸缘渐缩部124b的后端侧S2。如此,在通过设置下斜面部126来扩大下凸缘124的上表面与上翼板110之间的间距D1的基础上,对下斜面部126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之间的配置范围(尺寸、比例、倾斜度)进行调整,从而不会损及下凸缘124原有的用途。然而,下斜面部126在下凸缘平行部124a与下凸缘渐缩部124b之间的配置范围(尺寸、比例、倾斜度)等可依据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下凸缘124具有对应于顶部124c的下凸缘平面部124d、以及对应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下凸缘侧面部124e,下斜面部126形成为对应于下凸缘平面部124d与下凸缘侧面部124e之间的倒角。也就是说,下凸缘平面部124d与下凸缘侧面部124e可视为是下凸缘124的上表面与外侧表面,且优选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彼此垂直(但不以此为限)。进而,下斜面部126可视为是形成在对应于下凸缘平面部124d与下凸缘侧面部124e之间的过渡区域T的倒角。其中,所述倒角优选为如图4与图5所示的R形倒角(即,圆角),但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C形倒角(即,斜切面),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如此,在下凸缘平面部124d与下凸缘侧面部124e之间的交界处设置倒角来作为下斜面部126,不仅能够使下凸缘124的上表面与上翼板110之间的间距从下凸缘平面部124d之处(例如,间距D2)开始朝向外侧逐渐扩大(例如,间距D1),还能够使下斜面部126的设置不受拉头100的种类所限制(即,形成有所述下斜面部126的拉头100可应用于各种种类的拉链所用的拉头结构),且使具有下斜面部126的拉头100的制作更为简易。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下斜面部126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在下凸缘124的顶部124c设置如同上述说明的下斜面部126,拉头100即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另外,虽然上述内容对在拉头100的下翼板120的左右一对下凸缘124上设置下斜面部126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与下斜面部126类似的结构亦可应用于拉头100的上翼板110。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上翼板110具有从上翼板110的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112朝向下翼板120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上凸缘114,且如图1至图3所示,上翼板110的左右一对上凸缘114具有彼此平行的上凸缘平行部114a、以及在左右一对上凸缘114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上凸缘114的后端侧S2渐缩的上凸缘渐缩部114b。也就是说,构成为板状结构的上翼板110具有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112(即,板状结构的侧缘),而左右一对上凸缘114构成为立设在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112上且朝向下翼板120突出的条状凸肋。并且,左右一对上凸缘114对应于上翼板110的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112的位置进行设置,由此在左右一对上凸缘114之间的宽度最大处具有彼此平行的上凸缘平行部114a、以及在左右一对上凸缘114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后端侧S2渐缩的上凸缘渐缩部114b。如此,上凸缘114的上凸缘平行部114a构成为上翼板110上最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即,最往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部位。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左右一对上凸缘114各自设有上斜面部116,上斜面部116设置在上凸缘114的面向下翼板120的底部114c(如图1、图2与图4所示)并横跨上凸缘平行部114a与上凸缘渐缩部114b(如图1至图3所示),且朝向上凸缘11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如图1、图2与图4所示)。也就是说,上斜面部116构成为从上凸缘114的底部114c朝向上凸缘11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的斜面,且其倾斜范围横跨上凸缘平行部114a与上凸缘渐缩部114b。如此,在上斜面部116之处扩大了上凸缘114的下表面与下翼板120之间的间距(如图5所示的上斜面部116与下翼板120之间的间距D1大于底部114c与下翼板120之间的间距D2),且该间距D1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逐渐扩大。
由此可知,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在拉头100的滑动过程中,即使对拉头100施加纵向拉力,上斜面部116的设置能够降低上凸缘114的下侧部位(即,底部114c与上斜面部116)接触拉链带的状况,且即使上凸缘114的下侧部位接触拉链带,横跨上凸缘平行部114a与上凸缘渐缩部114b且朝向上凸缘11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的上斜面部116能够分散在对拉头100施加纵向拉力时产生的摩擦负载。并且,由于同时设置了下斜面部126与上斜面部116,从而不须将下斜面部126与上斜面部116设置成倾斜度大或尺寸较大的斜面,也能够有效地扩大下翼板120的下凸缘124上所设的下斜面部126的上表面与上翼板110的上凸缘114上所设的上斜面部116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D1。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上斜面部116设置在上凸缘114的底部114c上对应于上凸缘114的前端侧S1与上凸缘11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也就是说,如图1至图3所示,上斜面部116设置在上凸缘平行部114a与上凸缘渐缩部114b的交界处所对应的区域,但并未延伸到上凸缘渐缩部114b的后端侧S2。如此,在通过设置上斜面部116来扩大上凸缘114的下表面与下翼板120之间的间距D1的基础上,对上斜面部116在上凸缘平行部114a与上凸缘渐缩部114b之间的配置范围(尺寸、比例、倾斜度)进行调整,从而不会损及上凸缘114原有的用途。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上凸缘114具有对应于底部114c的上凸缘平面部114d、以及对应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上凸缘侧面部114e,上斜面部116形成为对应于上凸缘平面部114d与上凸缘侧面部114e之间的倒角。也就是说,上凸缘平面部114d与上凸缘侧面部114e可视为是上凸缘114的下表面与外侧表面,且优选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彼此垂直(但不以此为限)。进而,上斜面部116可视为是形成在对应于上凸缘平面部114d与上凸缘侧面部114e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倒角(R形倒角或C形倒角)。
如此,在上凸缘平面部114d与上凸缘侧面部114e之间的交界处设置倒角来作为上斜面部116,不仅能够使上凸缘114的下表面与下翼板120之间的间距从上凸缘平面部114d之处(例如,间距D2)开始朝向外侧逐渐扩大(例如,间距D1),还能够使上斜面部116的设置不受拉头100的种类所限制(即,形成有所述上斜面部116的拉头100可应用于各种种类的拉链所用的拉头结构),且使具有上斜面部116的拉头100的制作更为简易。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上斜面部116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并且,由于对拉头100施加的纵向拉力是以往上方的拉力更为频繁发生,从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上斜面部116的设置与否,只要在下凸缘124的顶部124c设置如同上述说明的下斜面部126,拉头100即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拉头中,下翼板的左右一对下凸缘各自设有下斜面部,下斜面部设置在下凸缘的顶部并横跨拉头宽度最宽的下凸缘平行部与拉头宽度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且朝向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如此,下斜面部能够分散在对拉头施加纵向拉力(特别是,往上方的拉力)时产生的摩擦负载。较佳地,上翼板的左右一对上凸缘也各自设有上斜面部,上斜面部设置在上凸缘的底部并横跨拉头宽度最宽的上凸缘平行部与拉头宽度渐缩的上凸缘渐缩部,且朝向上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从而上斜面部也能够分散在对拉头施加纵向拉力时产生的摩擦负载。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拉头能够抑制在滑动过程中对拉链带造成的损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翼板;
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对向设置;以及
引导柱,连结所述上翼板与所述下翼板的前端,其中
所述下翼板具有从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下翼板侧缘部朝向所述上翼板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下凸缘,
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具有彼此平行的下凸缘平行部、以及在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后端侧渐缩的下凸缘渐缩部,并且
左右一对所述下凸缘各自设有下斜面部,所述下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下凸缘的面向所述上翼板的顶部并横跨所述下凸缘平行部与所述下凸缘渐缩部,且朝向所述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下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下凸缘的所述顶部上对应于所述下凸缘的前端侧与所述下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顶部的下凸缘平面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下凸缘侧面部,
所述下斜面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下凸缘平面部与所述下凸缘侧面部之间的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板具有从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一对上翼板侧缘部朝向所述下翼板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上凸缘,
所述上翼板的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具有彼此平行的上凸缘平行部、以及在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之间的宽度尺寸朝向所述上凸缘的后端侧渐缩的上凸缘渐缩部,并且
左右一对所述上凸缘各自设有上斜面部,所述上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上凸缘的面向所述下翼板的底部并横跨所述上凸缘平行部与所述上凸缘渐缩部,且朝向所述上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往上方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斜面部设置在所述上凸缘的所述底部上对应于所述上凸缘的前端侧与所述上凸缘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凸缘具有对应于所述底部的上凸缘平面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上凸缘侧面部,
所述上斜面部形成为对应于所述上凸缘平面部与所述上凸缘侧面部之间的倒角。
CN202223173252.3U 2022-11-29 2022-11-29 拉头 Active CN218942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3252.3U CN218942443U (zh) 2022-11-29 2022-11-29 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3252.3U CN218942443U (zh) 2022-11-29 2022-11-29 拉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2443U true CN218942443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4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3252.3U Active CN218942443U (zh) 2022-11-29 2022-11-29 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2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6707B2 (en) Fastener element,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EP1886592A2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KR870003838Y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자동 잠금 슬라이더
US9844246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2004344310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8813318B2 (en) Slide fastener
US10188180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218942443U (zh) 拉头
JP5989103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5326162B (zh) 一种双拉式自锁拉链头
US2784474A (en) Reverse spring lock means for two-way separators and sliders
CN216089212U (zh) 一种双开尾快合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CN210988544U (zh) 一种快速分开拉头和拉链
US6735827B1 (en) Slider for a zip fastener
JP3153804U (ja) スライダー構造
GB2116628A (en) Lockable slide fastener slider
US11103032B2 (en) Half-round zipper and slider therefor
US4610057A (en)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CN111315251A (zh) 拉链用拉头
CN221204305U (zh) 一种磁吸拉链及服装
CN221265394U (zh) 一种双开拉链结构
CN113197402A (zh) 一种双开尾快合拉链用分离嵌插件
CN218403250U (zh) 一种平稳开门电梯
CN220442079U (zh) 一种拉链及其上止组件
CN215501595U (zh) 一种可打开式拉链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